城市经济第三讲 世界城市化进程与中国城市化道路
中国特色城市化道路的特征
中国特色城市化道路的特征一、以工业化为基础的城市化道路中国特色城市化道路以工业化为基础,将城市化与工业化相结合,通过工业化培育城市,通过规模化、集中化的工业化发展,推动城市人口的快速增加和城市经济的持续提升。
同时,通过城市化带动工业化,实现城市化和工业化协调发展,形成工业和城市相互依存的发展格局。
二、以农业转移人口为主要推动力中国的城市化道路以农业转移人口为主要推动力。
在农村劳动力过剩的情况下,通过推动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就业,实现了城市化的快速推进。
这一过程中,中国政府通过建立农村和发展的政策体系,加大对农村发展的投入,提供农民的转移就业机会,并为农民提供城市居住权和社会保障。
三、以城乡一体化为方向中国特色城市化道路以城乡一体化为方向,努力消除城乡差距,实现城乡融合发展。
通过推动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改善,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城市接近程度,同时通过城市化模式的引入,促进城市和农村经济的互补发展。
四、以人民群众的需求为导向中国特色城市化道路以人民群众的需求为导向,注重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以满足人民的需求为最终目标。
在城市化进程中,重视改善民生和保障人民福祉,努力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推动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
五、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中国特色城市化道路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利用。
在城市化过程中,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政策和法规措施,加强了生态环境保护,推动城市绿化建设和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提高了城市的环境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六、以政府主导为主要特点中国特色城市化道路以政府主导为主要特点,通过政府的规划和管理来推动城市化的进程。
中国政府通过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协调和统一,制定和实施城市化规划,统一城市化发展的节奏和方向,加强对城市化进程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城市化的顺利进行。
七、以全面推进的方式中国特色城市化道路以全面推进为方式,注重协调推进城市化的各个方面。
中国城市化进程加速将带动全球城市发展新趋势
中国城市化进程加速将带动全球城市发展新趋势近年来,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迅速发展,不仅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动力,也对全球城市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将带动全球城市发展进入新的趋势。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探讨中国城市化进程加速所带来的全球城市发展新趋势。
一、经济发展与城市化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加速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近几十年来,中国的经济迅速崛起,城市化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形成了规模庞大的劳动力市场,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裕的人力资源。
同时,城市化进程也促进了城市基础设施、房地产和交通等产业的快速发展。
这种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将在全球范围内推动城市发展进入新的阶段。
二、环境可持续与城市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环境可持续发展成为了全球城市发展的重要议题。
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城市化进程所产生的环境问题备受关注。
中国政府已经开始采取一系列措施,推动城市发展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相结合。
例如,加大对环境保护的投入,推动城市绿色发展,提倡低碳生活方式等。
这些做法不仅在全球范围内有所借鉴意义,也将影响和推动其他国家加快环境可持续的城市发展。
三、科技创新与城市化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还推动了全球城市发展的科技创新。
在城市化过程中,中国各个城市面临着人口密集、资源有限等问题,因此必须寻求科技创新的解决方案。
例如,智能交通系统、智慧城市管理等技术在中国城市得到广泛应用。
同时,中国的科技创新也带动了全球城市发展中的科技创新,为全球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总结起来,中国城市化进程加速将带动全球城市发展进入新的趋势。
经济发展与城市化、环境可持续与城市化以及科技创新与城市化是其中的重要方面。
中国的城市化经验和做法对其他国家和地区具有借鉴意义,为全球范围内的城市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展望未来,中国将继续深化城市化进程,为全球城市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中国城市化的历史进程与未来趋势
中国城市化的历史进程与未来趋势自20世纪70年代起,中国开始了自己的城市化进程。
40年来的城市化浪潮,使得中国城市的数量从1978年的193个增加到了2020年的850个,城市人口从17.9%增长到了60%以上。
这样的城市化速度在世界范围内堪称惊人。
而在未来,中国的城市化趋势将如何发展呢?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历史背景中国城市化的历史起源可以追朔到商周时期。
但是,在近代以前,中国的城市化率一直相对较低。
到了19世纪,由于开埠、驱除鸦片战争和大洋运输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中国城市化的进程加速。
然而,这种进程被20世纪的两次战争硬生生打断。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城市化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1978年,中国的城市人口数量只有1.72亿人,城市化率为17.9%。
而经过40年的发展,中国城市化率已经反超了当时的发达国家,成为世界上城市化率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
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规模的扩大是重要的历史事件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拥有百万人口以上城市数量迅速增加。
北京和上海,作为中国的代表性大城市,也经历了从工业城市到国际化大都市的转型。
其中,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城市化贡献了更加多元化的文化与氛围。
二、中国城市化达到马尔可夫转移城市化是5,000多年的文明演进中如火如荼的一环。
这一进程的中心任务,是实现人口的聚集、种业、学问的繁荣。
相应的城市化定位是极其重要而长期的任务。
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呈现出以下三个显著变化。
第一变化是,城市化破除了地区与群体之间的属性障碍和耐力障碍。
城市化现象可观之为马尔可夫转移。
即一个人的转移前状态只与他所在状态有关系,而与他之前处于什么状态无关系。
在这种转移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区域人口结构、职业类型和文化等元素的转化。
接着,第二变化是,城市化加快了经济体系的现代化转型。
经济学家可以很好地理解节奏较慢的农业、手工业为什么总会被现代工业化取代。
城市化扩大人口基数,提高人口集聚效应,催生了乡村日趋依赖城市的现代农业与工业。
城市经济学 第3章 城市经济学——城市化
LOGO
第一,城市化是城市人口比重不断提高的过程。 第二,城市化是产业结构转变的过程,是一个国 家创造财富的能力不断提高。(中国2000年人 均创造GDP第一产业3990元,第二产业2.8万 元,第三产业1.5万元) 第三,城市化是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 是一个市场不断扩张、对投资者吸引力不断增 强的过程,也是一国中产阶级形成并占主体的 过程,是一个国家现代社会结构形成的过程。
LOGO
第三章 城市化与中国城市化进程
一、城市化概念与内涵
(一)概念
城市化是乡村分散的人口、劳动力和非农业经济活动 不断进行空间上的聚集而逐渐转化为城市的经济要素, 城市相应地成长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的过程。
(二)内涵
一是“人口城市化” 二是“非农产业城市化” 三是“空间城市化” 四是“生活方式城市化”
美日法三国城市化水平及其就业结构变动情况 ( 单位:%)
国别
城市化水平 和就业结构
城市 化率
美国
第一 产业 第二 产业 第三 产业 城市 化率
日本
第一 产业 第二 产业 第三 产业 城市 化率
法国
第一 产业 第二 产业 第三 产业
年 份
1960 70.0 1970 73.5
8.6 4.4
30.6 29.9
LOGO
(三) 长期的经济发展与城市化
城市化的原动力是资本的积累和循环,整个城 市化过程就是资本扩大再生产过程在城市地域上的 体现。长期的经济发展表现为总量增长和结构变化。 1、总量增长与城市化水平呈现密切的相关关系
1981年不同经济类型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与城市化水平 国家类型 低收入国家 中等收入国家 市场经济工业国 世界平均 国家数 33 63 19 125 加权人均GNP(美元/人) 260 1400 10320 2340 加权平均城市 化水平(%) 17 45 78 41
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历程与趋势
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历程与趋势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化率从1978年的18%逐步提高到现在的60%左右。
这个过程中,城市发展经历了许多转折和困境,也取得了斐然的成就。
本文将分别从城市化的历程和趋势两方面论述中国城市化的发展情况。
一、历程1.城市化的初期阶段改革开放初期,国家实施的非常规模式的城市化战略是向城市疏导,即增加农民的转移就业,逐步降低农村人口占整个人口的比例。
这个阶段注重农村转移劳动力向城市的集中,粗放性质十分明显。
2.城市化的高速增长期1990年开始,国家明确了有计划的城市化战略,城市化的非常规战略转为规划战略。
城市规模开始快速增加,城市化率开始迅速提高。
同时,在城市和农村之间开始出现巨大的财富差距,大量农村人口接连涌向城市,成为城市化快速增长的重要支撑。
3.城市化的调整期2002年,局部地区开始出现城市化过度的现象,开始有声音呼吁应对城市化进行调整。
国家开始实施拆迁制度改革,加速城市化进程走向“可持续化发展”的道路。
4.城市化推向第三阶段自2008年底开始,全国城市化率超过了50%,城市化的快速增长趋于平缓。
中国需要更大力度的城市化进程来增强中产阶级的数量,维护国家治理稳定以及提高人均GDP。
这个阶段中国城市化的重心转向人口素质提高和城市质量提升。
二、趋势1.城市与乡村的融合中国政府提出城乡融合的目标,城市化不再是单纯的城市向乡村转移,而是城市与乡村产生分工合作,互相支持才有利于推动城乡综合发展。
2.智慧城市建设智慧城市是中国城市现代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智慧城市的重点在于推动城市的创新发展,优化城市运营流程,提升城市服务水平。
3.低碳城市建设随着全球环保意识逐渐高涨,低碳城市已成为未来城市建设的重要方向。
推进低碳城市建设,意味着推进环保和可持续发展,降低城市的污染排放,保护城市环境。
4.绿色城市建设绿色城市建设强调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注重城市的生态系统,使城市与自然环境更为和谐。
世界的城市化进程和发展趋势
世界的城市化进程和发展趋势城市化是现代化的产物,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现象。
城市化不仅改变了人们的居住方式,也推动了社会结构、经济模式和文化观念的变革。
本文将从世界城市化的进程、特点以及发展趋势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世界城市化进程1.1 城市化的定义城市化(Urbanization)是指人口、经济活动、社会结构和文化观念从乡村向城市的转移和集中过程。
城市化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包括人口的城市迁移、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城市面积的扩大和城市化率的提高。
1.2 城市化的阶段城市化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初期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和成熟阶段。
1.2.1 初期城市化阶段初期城市化阶段主要发生在工业革命之前,城市是政治、文化和经济的中心,但人口规模较小,城市化水平较低。
1.2.2 快速发展阶段快速发展阶段是工业革命之后,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
1.2.3 成熟阶段成熟阶段是城市化发展的高峰期,城市化水平达到或接近饱和。
在这一阶段,城市化速度放缓,城市发展开始注重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1.3 城市化的地区差异世界城市化的地区差异明显,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城市化水平、速度和模式都有所不同。
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较高,城市化过程中出现了大规模的城市郊区化现象;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快,但城市化水平相对较低,城市化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如贫民窟问题、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等。
二、世界城市化的特点2.1 城市化速度快世界城市化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速度快。
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远远超过了发达国家。
例如,中国城市化速度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一直保持在高位。
2.2 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世界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目前,全球城市化率已经超过50%,许多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率已经达到或超过70%。
2.3 城市化过程中的社会经济问题世界城市化过程中,普遍存在着社会经济问题。
如贫民窟问题、失业问题、城乡差距问题等。
我国城市化道路和道路特点
我国城市化道路和道路特点我国的城市化道路和道路特点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论述。
首先,我国城市化道路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开放以前的城市化道路形成阶段,此阶段主要以土地制度和城市发展为主,城市化道路较为简单。
第二个阶段是开放以后的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此阶段我国加速向城市化转型,城市化道路开始多样化。
第三个阶段是当前的城市化发展阶段,此阶段主要以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城市化道路更加注重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升。
其次,我国城市化道路的特点首先是以大中小城市为主体。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我国出现了一批特大城市,如北京、上海等。
同时,中小城市也得到快速发展,成为城市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种大中小城市并存的特点使得城市化道路更加多样且具有区域特色。
其次,我国城市化道路的特点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相融合。
我国的城市化道路与工业化过程相互依存。
工业化带动了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化则推动了工业化的升级和转型。
这种工业化和城市化相融合的特点使得城市化道路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其次,我国城市化道路的特点是以房地产为主导。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房地产产业成为城市化道路的重要支撑。
房地产建设为城市化提供了基础设施和住房,推动了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人口流动。
最后,我国城市化道路的特点是注重可持续发展。
当前我国城市化的主要目标是实现经济的升级和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同时也要注重人民的健康和环境保护。
在城市化道路上,我国更加注重推动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和环境保护,通过建设新型城镇化,提升人民生活质量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
总之,我国的城市化道路是一个复杂而多样化的发展过程。
随着城市化的加速推进,我国的城市化道路将继续向更加可持续、绿色和人民生活质量提升的方向发展。
全球化、可持续发展与中国的城市化道路
全球化、可持续发展与中国的城市化道路盛广耀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城市化是一种复杂的㊁综合性的社会经济现象㊂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的发展状况不但受到其内部经济㊁社会发展的影响,而且最近30年的研究还表明,国际经济㊁政治格局的变化,同样会对世界各国(或地区)城市化的发展进程和格局产生深刻的影响㊂20世纪中期后,城市化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推进,继发达国家相继完成城市化之后,发展中国家渐成世界城市化的主流㊂而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资本㊁技术㊁资源㊁产业㊁劳务等要素在世界范围内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促进了国家间的分工协作㊁产业结构的调整与转移以及世界经济的整体发展,进而影响到全球城市化的发展㊂在此背景下,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大大加快,城镇人口比重从1985年的40.9%发展到目前已超过50%㊂以经济全球化视野研究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发展特征㊁问题㊁趋势及策略,是近年来国际城市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㊂其中,经济全球化对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影响也受到海内外学者的关注㊂中国改革开放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逐步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㊂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着重大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同样也反映到城市化的发展变化上㊂中国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1978 2011年间城市化水平年均提高1.01个百分点,远超西方发达国家快速城市化阶段时的增长速度㊂并且,城市化水平在2011年跨过极具象征意义的50%的门槛,标志着中国在整体上已经进入了城市社会㊂中国正在经历的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每年新增城镇人口超过2000万人),不仅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也影响着世界经济和城市发展的格局㊂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快速城市化,能否超越资源环境的约束㊁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中国城市发展正在面临的重大挑战㊂全球化和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主导世界发展的两股主要潮流㊂中国与发达国家相比,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所面临的发展形势和环境完全不同㊂一方面,经济全球化通过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促使中国城市化以过去发达国家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推进;另一方面,中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所受到的资源环境约束,也是过去发达国家前所未有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形势更为严峻㊂规模巨大的中国城市化如何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寻找适合中国发展现实的城市化应对策略,是海内外学者探讨中国城市发展问题的一个重要视角㊂本辑翻译收集的三篇论文,就是这一视角下海外学者对中国城市发展问题的相关研究成果㊂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海外学者关于经济全球化㊁可持续发展与中国城市发展影响的一些基本判断和分析,以及他们所提出的策略和建议㊂梳理海内外学者们的相关研究,以经济全球化和可持续发展的视角探讨中国的城市发展问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㊂1.全球化对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影响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和趋势㊂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除得益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制度红利外,也在很大程度上受益于经济全球化的加快以及中国的积极融入㊂而经济全球化同时也改变了城市化和城市发展的国内外背景及其发展进程(吴莉娅,2008)㊂城市作为世界经济网络上的节点,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不管出于主动还是被动,所有城市都以某种形式参与到全球联系中(S h o r t ,2004)㊂经济全球化对中国城市化的发展进程和格局产生了巨大影响,其中三个重要的命题为学者们所研究验证㊂(1)经济全球化对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促进作用㊂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外的大量研究已证明,外资流入㊁国际产业转移对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是有利的,促进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㊂外资投入㊁国际需求和出口导向型经济推动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进而为城市化提供了有力的353第四辑 城市发展:全球化与可持续。
城市化进程对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城市化进程对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挑战和机遇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在近几十年来获得了巨大的提升。
城市化进程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柱,也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城市化进程带来了诸多挑战,但也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1. 城市化进程带来的挑战从2000年开始,中国城市化率不断提高,已经超过50%。
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也带来了许多挑战。
首先,城市化进程加速了土地扰动。
在城市化的大背景下,城市的用地需求与规模直接挤压了耕地、林地和草地。
土地资源的流失与破坏,直接威胁到农业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城市化进程加剧了社会矛盾。
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农民工和城市居民之间的差距加大,不公正的分配和无权威的管理制度给城市带来了深层次的社会问题。
不仅如此,城市的快速变化也导致了传承中华文化困难。
最后,城市化进程带来的新问题也给能源、环境、住房、社会保障等其他领域带来了新挑战。
快速城镇化还对城市交通带来了大量的负面影响,交通瓶颈给城市经济发展带来了影响。
2. 城市化进程带来的机遇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城市经济发展也逐渐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之一。
城市化不仅为中国提供了发展机遇,也让它面临了许多新机遇。
首先,城市化带动了房地产市场和建筑业的发展。
城市化进程是中国建筑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催化剂,对推进房地产经济发展,大力发展住宅、商业房地产等行业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其中,不仅是各级政府和企业的投资和发展,也让国内外资金流向中国房地产市场,为中国资本市场注入了活力。
其次,城市化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加强了中国城市与国际社会的联系。
城市间的联系逐渐趋向紧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外贸逐渐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加入各种国际组织的中国城市,吸引大量国际人才、投资和研发中心的落地,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最后,城市化进程也逐渐推动了中国市场的快速发展。
市场体系的建设取得了巨大的进展,消费观念逐渐提高,消费者的渴望也以惊人的速度增加。
世界城市化发展进程和特点与中国比较
世界城市化发展进程和特点与中国比较摘要:城市化是当今世界的主要趋势,城市化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一百多年来,城市化发展的进程是一条十分曲折、反复的道路。
本文是通过2010年世界发展指标上的数据,对世界城市化与中国城市化的发展进程和主要特点进行研究分析并做出比较。
一、城市化的基本内容1、定义:城市化也称作是城镇化、都市化。
从地理学角度来说,是由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具体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
城市化也意味着城镇用地扩展,城市文化、城市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在农村地域的扩散过程。
从生态学领域来说,城市化指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的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2、城市化三大标志:(1)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2)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比重上升(最主要标志);(3)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3、演进过程:正常的城市化进程都会经历从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的过程。
二、城市化的背景早在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转变的时期,就出现了城市。
但是,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城市的发展和城市人口的增加极其缓慢。
直到1800年,全世界的城市人口只占总人口的3%。
只是到了近代,随着产业革命的掀起和社会化大生产的出现,造成了农村人口向某些中心区域的迅速集中。
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也使得涌现出许多新兴的工业城市和商业城市,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城市人口比例不断上升。
从1800~1950年,地球上的总人口增加1.6倍,而城市人口却增加了23倍,这期间多数西方发达国家基本上实现了“城市化”也就是说多数人口形成了聚集居住的格局。
1950年左右,一些西方国家的城市人口占全部人口比例分别为:三、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特点比较发达国家: 1、起步早。
城市的发展及中外城市化进程
(四)城市的发展及中外城市化进程1.世界城市化的进程[拓展延伸]全面认识城市化的影响针对练1《雾都孤儿》是英国小说家查尔斯·狄更斯在维多利亚时代的作品。
《雾都孤儿》写于《济贫法》通过之时,英国正经历一场转变,从一个农业和农村经济向城市和工业国家的转变。
《济贫法》允许穷人依赖接受公共援助,却要求他们进行必要的劳动。
《济贫法》有提高穷人阶级的生活水平的作用,却对最无助的下层阶级施以惩罚。
该作品()A.揭示了英国政府救助贫困人群的责任B.反映了英国蒸汽时代繁杂的社会问题C.再现了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发展完善D.说明了英国政府大力干预市场的经济答案 B解析依据“英国正经历一场转变,从一个农业和农村经济向城市和工业国家的转变”可知,反映的是工业革命的相关史实;依据材料“《济贫法》允许穷人依赖接受公共援助,却要求他们进行必要的劳动。
《济贫法》有提高穷人阶级的生活水平的作用,却对最无助的下层阶级施以惩罚”可知,体现了对于受救济的穷人阶层,《济贫法》呈现了既救济又强制,既提高生活又惩罚的两面性,实质上反映了工业革命时期济贫问题的复杂性,故B正确,A错误。
C、D两项所述题干未体现,故排除。
2.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拓展延伸]我国古代城市发展的主要特征(1)传统的政治性城市逐渐向商业化城市发展,表明商品经济日趋活跃。
(2)农村人口不断涌向城市,城市人口增多,城市规模扩大。
(3)明朝中后期,在商品经济繁荣的江南某些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4)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乃至艺术形式都逐渐发生变化。
针对练2《中国的历史:绚烂的世界帝国——隋唐时代》描述:顺着纵横于扬州城的运河(官河)沿岸形成了许多“市”,这里不仅是大米和食盐交易之地,而且还从事金银器、丝织品、木材、茶叶等各种商品的交易……城内的“侵街”现象急速扩大,一到夜晚整个街道灯火通明。
据此可知()A.农产品开始商品化B.商帮兴起,专门贸易发达C.城市经济功能增强D.运河开凿,经济重心南移答案 C解析材料“顺着纵横于扬州城的运河(官河)沿岸形成了许多‘市’”“城内的‘侵街’现象急速扩大,一到夜晚整个街道灯火通明”表明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旧时日中为市的经营时间限制也被打破,反映了城市经济功能增强,故选C项。
世界城市化进程
世界城市化进程有关城市化水平的数据在大约1800年后才出现,估计1800年世界人口约为亿,其中大约亿(24%)的人口生活在拥有两万人口规模以上的城市中,大约2%的人生活在拥有10 万人口的城市里。
1850年,世界人口大约增长30%,拥有2万规模人口以上的城市人口比重增长了132%,大城市的人口比重增长了76%。
在1900年-1950年期间,大城市人口增长率达到254%。
与此同时,城市化在世界各个地区岀现了巨大的差异性。
1•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历程18世纪60年代产业革命的发生,使机器大生产取代了手工生产,而工业生产的集中促使了城市化的发展。
进入19世纪以后,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明显加快,村镇向城镇发展,小城镇向城市化发展,城市人口迅速增长。
在随后的几十年间,大多发达国家已经过了城市化的初始阶段、高速发展阶段和成熟阶段。
据《1989世界发展报告》显示,世界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均在80%以上,其中英国已达92%、比利时为97%、澳大利亚为86%、荷兰为88%、丹麦为86%。
据《2000年世界发展指标》显示,1995年,伦敦大约有700万人口,在1998年,英国城帀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89%。
在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有78%的人口生活在城市里。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化的发展过程长短不一,形成发达国家之间城市化发展时间不一致现象。
欧洲国家尤英是英国,城市化进程最早,发展最广泛,从1760年开始到1851 年,90年间,英国城市人口超过了总人口的50%,而当时世界人口中,城市人口只占总人口的%。
而到1921年,英城市化水平已达%。
当西欧城市化进程发展了很长时间后,美国还是一个乡村国家。
在1860年-1920年间, 美国城市化进程发展迅速,实现了英高度城币化。
1860年,其城市人口不到20%,到1920 年其城市人口已超过了全国的一半以上。
美国的东部地区,包括纽约、马萨诸塞和宾夕法尼亚等,工业化较早,是美国最早实现髙度城市化的地区。
中国城市化进程辩论辩题
中国城市化进程辩论辩题正方,中国城市化进程是必然趋势,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首先,城市化进程是全球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城市化进程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普遍现象。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必须顺应这一趋势,加快城市化进程,以适应全球化发展的需要。
其次,城市化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
城市化可以带动工业化进程,提高生产效率,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
例如,中国的经济奇迹就与城市化进程密不可分,许多城市成为了经济增长的引擎,带动了整个国家的发展。
再次,城市化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
城市化可以提供更好的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同时,城市化还能够促进人们的思想交流和文化交融,丰富社会生活,提高人们的幸福感。
最后,城市化有利于推动社会进步。
城市化可以促进社会分工的细化和专业化,提高社会生产效率,推动社会向更加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同时,城市化也可以促进社会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提高社会治理的效率和水平。
综上所述,中国城市化进程是必然趋势,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我们应该积极推动城市化进程,以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反方,中国城市化进程带来的问题不容忽视,应该谨慎推进。
首先,城市化进程可能导致资源环境问题。
城市化过程中,大量的土地资源被开发和利用,导致土地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
同时,城市化也会导致城市人口密集,增加了城市环境的压力,使得城市环境质量下降,不利于人们的健康生活。
其次,城市化进程可能导致社会问题。
城市化过程中,农村人口大量向城市转移,导致城市人口过剩和社会问题增多。
例如,城市贫困、社会犯罪、就业压力等问题都可能随着城市化进程而加剧,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
再次,城市化进程可能导致经济问题。
城市化过程中,城市规模扩大,城市化成本增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供给面临压力,可能导致城市财政负担加重,影响城市经济的健康发展。
最后,城市化进程可能导致文化问题。
中国城市化的历史进程和现状分析
中国城市化的历史进程和现状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的进程也正在不断加快。
城市化是当代世界的一种主要历史现象,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也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本文旨在分析中国城市化的历史进程和现状。
一、中国城市化的历史进程中国城市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当时的城市通常是由王者或地方霸主建造的。
但是,中国的城市化进程真正起步是在唐朝。
唐朝时期,大量城市得以建立,如长安、洛阳、开封等。
随着文化、经济、社会因素的不断影响,城市化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明清两代尤其是清代,城市化得到快速发展。
当时,中国的城市主要是商业城市,发展经济、吸引人口的商业模式得到了极大的支持,城市人口数量与城市规模有了极大的提升。
20世纪40年代以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城市人口的比重也不断上升,城市文明逐渐成为国家文明的重要标志。
二、中国城市化的现状分析目前,中国的城市化程度不断加深,城市化率已由20世纪50年代的不到10%提高到现在的53%左右,城市规模和数量也在逐步增长。
随着城市化加速,城市体系的建设也越来越完善。
如在城市规划和建设方面,城市面貌得到了极大的变化,城市规划和修建品质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城市轨道交通、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城市水环境治理等得到了广泛开展和深入推进。
同时,在城市经济、城市文化、城市社会管理、城市民生保障等方面,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另外,城市化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城市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贫富差距扩大、城市居民的健康问题等,都亟待解决。
在城市化发展中,城市规划和城市管理的作用十分明显。
城市规划要明确城市的发展定位和契合度,提升城市的综合品质,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建立科学的城市管理制度,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同时,城市开发也需要注重生态、环保和资源节约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
三、结语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逐步推进,将会给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第三讲城市发展的阶段特征
十大城市群的土地面积占全 国总面积的9.99%,2005年, 人口所占比重为35.02%,而 GDP所占比重为52.83%。 也就是说,十大城市群以不 到十分之一的土地面积,承载 了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口,创造 了二分之一以上的GDP。
元宋时期的城市
北宋东京(开封) 宋平江府(苏州) 元大都(北京)
明清时期的城市
明清北京 景德镇
我国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2、中国近代城市(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城市)
由于帝国主义入侵形成的城市
几个帝国主义共同占领的城市——天津、上海 一个帝国主义独立占领的城市——青岛、哈尔滨、旅 大、广州
改革开放以后
改革推动期(1978-1990)
1978年农村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乡镇企业的发展带动乡村工业式
深圳、珠海、厦门、汕头四大经济特区的成立, 城市层面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引进外来投资;
中国形成大城市圈和城镇密集带
奴隶社会:城市是在奴隶主的封地中心— 邑(村居民点)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并按 照奴隶制的等级制度规定其规模的大小。
王都——诸侯国国都——卿大夫都
封建社会:城市主要分为三类:
封建统治的都城 地区封建统治的中心 一些府县和小的手工业城市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总结:
政治、军事因素是城市产生的主要原因,但 后期城市功能趋于多元化; 城市的发展受到社会周期性危机演化的影响, 呈波浪型曲线向前发展的轨迹; 城市分布和发展极不平衡,政治中心与经济 重心逐渐分离(呈分离状态); 城市数量众多,规模宏大; 大一统体系中的城市的有限变化;
城市化水平的度量指标
从城市化与现代化的关系探讨中国城市化道路(1)
在现代化的实现过程中,有革命性的是经济现代化,即社会生产方式的现代化,而生产方式的现代化必然要求人力、资金 的集中,城市化正是在这种生产要素高度聚合的背景下产生的特定现象。
从工业革命一开始,城市化也就顺应了现代化发展的要求,促进了两种地域明显的分异,一种是促使了现代意义上城市地 域的形成;另一种是导致农村地域发生了深刻变化。由于城市化过程中城市产生的巨大集聚力和辐射力,农村地域的优化要素 不断向城市集聚,由此城市的劳动生产率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产业开始出现了专门化和多样化,科学技术在生产与生活中的作 用越来越大,城市居民的生活得到很大的提高,这一阶段完成了现代化的第一阶段——工业现代化阶段。
1.2 现代化的涵义
现代化的英文是Modernization,根据|考试/大|《牛津英汉大词典》注译有两个含义:①现代化,②现代文明。现代化这个 术语开始被学者们广泛使用是在1958年,丹尼尔·勒纳发表《传统社会的消逝》一书中。勒纳提出了相互对立的两种社会系 统,一是传统社会,一是现代社会[3]。所谓传统社会是指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人们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比较落后,生产力 较低的前工业社会;而现代社会则指市场经济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人们的思想观念有很大的提高,生活方式有很大的改进, 生产力较高的工业社会及后工业社会。并且他认为现代化就是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一个过程,是一个从传统的农业社 会、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社会、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
对于城市化的涵义,不同的学科分别依据各自的角度有不同的理解。例如,人口学认为城市化是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 的过程;地理学认为城市化是农村地域转变为城市地域的过程;社会学家认为,城市化是由农村生活方式转化为城市生活方式 的过程;经济学家认为,城市化是由农村自然经济转化为城市集约大生产的过程[2]。尽管不同学科理解的侧重点不同,但大 家一致认为城市化是一个过程,是人类文明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过程,是社会分工和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的结果,它包括 人口的非农化、产业的高级化、地域景观的复杂化等。
我国城市化道路的特点、问题及未来发展的趋势
我国城市化道路的特点、问题与未来发展的趋势【摘要】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逐步放开了原有对人口流动的控制,大量农民工流向了城市,同时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
我国城市化发展特点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所决定的。
虽然我国城市化的过程中遭遇了这样那样的阻碍,但是由于我国的整体目标明确,所以前景一片大好。
【关键词】城市化城镇人口增长率城市化问题发展趋势【论点】城市化是由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
具体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与地域空间的变化。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城市化就是农村生活方式转化为城市生活方式的过程。
发展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手段,其根本目的还是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促进人的技能和素质的提高,提高人类社会的整体发展水平,使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达到和谐发展。
【正文分析】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逐步放开了原有对人口流动的控制,大量农民工流向了城市,同时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
我国的城市化逐渐走出了自身的特色。
但是我国城市化的滞后给中国的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矛盾。
我国城市化发展特点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所决定的,主要有以下几点:1.城市化稳步持续发展,速度加快。
在1950~1980年间,我国城镇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平均增长速度只有0.13%,远低于同期的世界平均速度0.36%,而近十年我国的城市化速度远远快于世界。
不过,与国外相比,我国城市化水平较低,城市人口数量却很大。
2.城市化发展的区域重点发生了转移。
解放以后,我国沿海地区的城镇人口在全国的比重呈下降趋势,而八十年代,则成上升趋势,增长的重点转移到了沿海省和一些内地重点建设省份。
3.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人口的实际增长率大幅度回升。
在六七十年代我国大城市的人口实际增长率很低,低于全部城市人口的平均增长率和全国人口的自然增长率。
到了八十年代,全国各地城市人口增加均加快,而大城市尤为明显,虽增长率仍低于平均水平,但是增长指数较六七十年代相比是最高的。
世界城市化进程的一般规律与我国城市化进程异同的对比分析
大 众 商 务
Po t rBusn s pu a i es
No 2, 0 0 . 2 1
( 第 1 0期 ) 总 1
( u l i l, O 10 C mu t ey N . ) av 1
世 界城 市化进 程 的一 般规 律 与我 国 城 市 化 进 程 异 同 的 对 比 分 析
长的“ ” s 型曲线 。 具体来说 , 城 市 化 初 期 , 市 人 口 增 长 缓 慢 ; 在 城 当城 市 人 口超 过 3 %以后 , 0 城市化进 程逐渐加 快 , 种加快 一直 要持 续 到城 市 人 口超过 这 7 %以后才会趋缓 ; 0 城市化 水 平超 过 7 %后 , 0 发展 速 度又 放慢 , 呈现 即 出慢 ( ( 快 慢的过程 。当然 , 并不 是任 何 国家 的城 市化 水平 在时 间 轴上 都表现为一条光滑 的倒 s型曲线 , 但大部分 国家 的数据基本 上支持 了这
结论 。
2对 我 国 城 市化 进 程 与世 界 一 般 规 律 的 吻合 情 况分 析
2 1吻 合 的 方 面 . ・ .. 2 1 1我 国的城市化 发展过程基 本呈“ ” 曲线运动 。 s型 由于我 国 2 0 年 的城 市化率 还不 到诺 瑟姆所 说 的 “ 展速度 会放 06 发 慢 ” 7 % , 以目前只能分析我 国的城市 化是否 符合城市 化初 期和 中 的 0 所 期 的规 律 。由我 搜集到的数 据 , 发现我 国 的城 市化 进程 符合 “ ” 曲线 s型 的前两 段 , 而尤 以 17 9 8年 以后 , 种符 合最 为明显 。17 年 前 , 国城 这 98 我 市经 济以计划经 济为主 , 城市 发展 受政 策引 导比较 严重 , 此曲 线波动 因 比较大 。从 1 5 9 0年城 市人 口仅 占 1 . % , 0 8 徘徊 波动 上升 , 达到 1 7 9 8年 城市化 率 1 . 5 。17 8 1% 9 8年 以后 , 着改 革开 放 的不断 深人 和发展 , 随 出 现了城市 化较为平 稳的上升状 况。 表 1 我 国 17 9 9—2 0 0 6年城市化 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城市化的三次浪潮(仇保兴,2007)
第一次浪潮:发端于欧洲,以英国为代表,与工业革命发展相伴随,
1750年英国的城市化率为20%,到1950年基本完成城市化,历时约200 年。
第二次浪潮: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北美洲的城市化,由于世界工业中心的
转移和欧洲移民的进入,美国城市化速度比英国高出1倍,仅用100年左 右的时间就完成了基本进程。1860年美国的城市化率为20%,1950年达
球工厂”和国际经济发展中新的增长极。形成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
京津冀等都市圈。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上述三大城市密集区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比重,以 及区域内城市的分工协作与优势互补上,都还有较大的差距,合计只占37%。
三、逆城市化现象的出现
“逆城市化”(deurbanization)又称“反城市化”,是指大城市的 人口和经济活动部分地由城市中心区向城市外围迁移和扩散,使郊 区蔓延和周边小城镇迅速发展,并导致城市中心区和中心城市的衰 退。
增长了20倍。 大城市人口规模急剧膨胀。1900年,50万人口以下的小城市的总人口 占城市总人口的比重高达76.4%,到了1980年,只占57.2%,下降了 19.2%。与此同时,100-200万人口的城市,比重从5.5%上升到13.3%; 250-500万人口的城市,比重从3.5%上升到7.4%;500-1000万人口的城 市,比重从3.2%上升到8.3%;1000万以上的超级城市,比重从零变为 占4.2%。
城市化类型:超前城市化
到71%。
第三次浪潮:发生在拉美及其他发展中国家,南美诸国在1930年的城市 化率为20%左右,到2000年也基本完成了城市化历程。我国的城镇化发
展从1978年的20%开始,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进程之中。
二、世界城市化的主要特点
1. 从发展速度上,城市化速度明显加快 世界城市化发展速度比较(%)
年 份 城市化水平 1800 3 1850 7 1900 14 1950 28.4 1970 37.5 1990 50.0 2000 55.0
美国东部沿海城市地区
城市群、城市带的发展崛起与世界经济重心的转移密切相关。
18世纪中叶后,工业革命使英国称为世界经济的增长重心,在英格 兰中部地区率先形成了连绵的城市带,以伦敦至利物浦为轴线,主
要城市有伦敦、伯明翰、利物浦、曼彻斯特等。
到了19世纪,欧洲大陆经济兴起,成为世界经济的增长重心,在大
以美国为例,1950~1980年其城市化水平由64%提高到74%,年均
增长0.33%;同期郊区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23%增至43%,年均 增长0.67%,后者是前者的2倍。这意味着每当有一人从农村转入城
市,就会有两人从市区转向郊区。
逆城市化的表现:
第一,在城市化水平继续提高的同时,郊区化以更快的速度进
巴黎地区、德国莱茵-鲁尔盆地、荷兰和比利时的中心地区,分别
形成大城市,并共同组成了“人字形”的发展轴,主要城市有巴黎、 布鲁塞尔、阿姆斯特丹、波恩等。
世界经济重心向美国转移
20世纪以来,世界经济的增长重心转移到美国,在其东北部地区产生了大 西洋沿岸的特大城市带,主要城市有波士顿、纽约、费城、巴尔的摩、华 盛顿等,以及其它200多个中小城市,拥有全美人口的20%,制造业的70%。 同期形成的还有五大湖地区的城市带。 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的经济重心向中西部转移,从而推动该地区城市
第三讲
世界城市化进程与中国城市化道路
内容提要:
世界城市化进程
中国城市化的进程
中国城市化道路的分析
第一节 世界城市化进程
一、世界城市化的总体进程
初始阶段:1760~1850年,出现了世界上第一个城市化水平过50%的国家 --英国,因为英国是工业革命的发祥地。
局部发展阶段:1851~1950年,欧洲和北美的发达工业化国家城市化水平 达到51.8%,先后进入城市化的成熟阶段。 普及阶段:1951年之后,许多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挣脱了殖民主义统治、 赢得了民族自决和政治独立,走上了发展本国经济的工业化道路,使城市 化水平迅速提高。
带的发展,形成了以旧金山-洛杉矶、达拉斯-休斯顿以开发高新技术产业
为特色的新兴城市带。 在这三大城市带中,包含了美国的三个大都市区:大纽约地区的GDP占全国 的24%,大洛杉矶占21%,大湖地区(芝加哥)占20%,合计占全国的65%。
世界经济重心向亚太转移
20世纪3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崛起,特别是60年代以来,工业化和城市化 加速发展,形成了以东京-大阪为轴线的城市带,主要城市有东京、横滨、 名古屋、大阪、神户等。其中包含了日本的三大都市区:东京地区的GDP占 全国的26%,大阪-神户地区占23%,名古屋地区占20%,合计占全国的69%。 21世纪以来,世界经济的重心向亚洲太平洋地区转移,中国正在成为“全
3.从城市形态上,城市带相继崛起
伴随一批特大城市、超级城市的诞生,由地理空间相互毗邻、社会
பைடு நூலகம்
经济结构融为一体的城镇密集区、都市连绵区相继崛起。
其特征是:以一个或几个超级城市为核心,组成人口规模逾千万,
政治经济影响力举足轻重的庞然大物。根据这些城镇密集区、都市
连绵区的地理特征,人们将它们形象地称为城市群、城市带或大都 市区。
年均增长
0.08
0.14
0.29
0.46
0.63
0.50
2.从城市规模上,大城市超前发展
大城市数量迅速增长。1900年,世界上5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只有49 座,到了1980年,已发展到476座。其中,50-100万人口的城市增长了
6倍;而250万-500万人口的城市增长了16倍,500-1000万人口的城市
行,郊区蔓延十分严重,形成广大的城市连绵区; 第二,城市中心区吸引力下降并日益“空心化”;郊区成为中 产阶级和高收入阶层的主要聚居区; 第三,中心城市开始分解,小城市成为城市化的主力军。
逆城市化的成因:
第一,大城市过度密集造成负效应,使集聚的成本高于效益; 第二,现代交通、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令城市辐射力突破了 空间距离的障碍,使外围远地一样可以享受到城市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