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摘要】目的探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10例病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实验组中医配药治疗,对照组用泰胃美片治疗,对两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共55例,痊愈45例,好转7例,无效3例;对照组55例,痊愈19例,好转21,无效15例。结论中药保留灌肠,能够彻底且安全的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副作用小,值得广泛推广。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中药保留灌肠;临床疗效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685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427-02

肠道病是指包括肠道粘膜、肠道血管以及肠道功能和器质性病变在内的多种疾病的总称。临床常见的肠道疾病有溃疡性结肠炎、慢性结肠炎、肠息肉、肠易激综合征等。病人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肠鸣、腹泻、大便伴有粘液或脓血、或腹泻与便秘交替、精神疲倦、纳食不佳等特征。这类疾病具有病程日久,顽固难愈,易于反复,治疗比较困难的特点。近年来,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医科发挥传统医学特色,采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此类疾病,取得了可喜的效果。其中,中医药运用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正成为目前临床治疗的热点!中药保留灌肠可使药物直达病所,直接作用于病灶和肠道粘膜,有利于祛除病邪和组织修复,有利于保持药物性能,具有吸收快、显效快等优点。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对我院110例根据消化性溃疡临床表现特征,均经纤维胃镜检查证实,治疗前均未进行抗溃疡治疗。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5例中,男35例,女20例;年龄23-65岁,平均365岁;病程1-9年,平均35年。对照组55例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2例,胃溃疡16例,复合溃疡22例,hp阳性35例;对照组性别、年龄、病程基本上与治疗组相同(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121实验组黄芩、黄连、苦参、秦皮各159,赤芍、茯苓、白术、五倍子、乌梅、赤石脂各109,水煎至400rnl,过滤去渣,将药液凉至38℃左右,排空大便后,取200rnl保留灌肠。

122对照组氟哌酸029、甲硝唑片049、硝苯地平片10n瑶,氢化考的松针200ing、溶入200111l温09%氯化钠溶液中,保留灌肠。两组均为2次/d,7天为l疗程,进行2-3个疗程,疗程间隔2天,治疗前后查大便常规,肝功能。治疗期间忌食生冷、油腻、辛辣刺激等食物。

13评价方法比较观察两组和治疗效果药物肠道内保留情况。治疗1个疗程之后可根据临床变现出来的症状和结肠镜检查出的结果判定疗效:治愈,临床症状消失,结肠镜复查粘膜正常;有效,临床症状消失,结肠镜复查粘膜轻度炎症反应;无效,临床症状没有改善,结肠镜检查溃疡面积没有变化或者溃疡增大。治愈加上有效,称之为总有效。

2结果

平均治疗时间为28d。实验组治疗55例,痊愈45例,占患者总数的8182%;好转的7例,占1273%,无效3例,占545%,治疗总有效率为9455%,1a后随访52例,1例复发;2a后随访45例,除1例有腹泻外,其余均无复发。

3讨论

中医学认为肝主疏泄,脾主运化,肝失疏泄则脾之运化功能障碍,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水精不布而为湿,水湿流溢于肠道为泄泻;湿邪日久不去则气血运行不畅而为淤;另外肺的宣发肃降功能异常对该病的发生也至关重要;病久及肾,可致脾肾阳虚。因而肝郁脾虚是其主要病机,涉及到肝、脾、肾、大肠,湿、淤是其致病因素。故疏肝健脾化湿,和中理气化淤是治疗该病的关键。

而与湿邪关系最大,湿邪往往与其它三邪合并致病。我科发挥中医优势,针对本病病变部位,在粘膜及粘膜下层的特点,临床上采取清热解毒,凉血止泻的中药汤剂保留灌肠,使药液直接通过肠壁吸收发挥药效。方中青黛凉血解毒;秦皮清热燥湿、涩肠止泻;黄连清热止泻,它含有多种生物碱,具有广谱抗菌作用;白及可使血白细胞凝集,形成人工血栓,消肿生肌,利于溃疡面的修复;白头翁对肠粘膜有收敛、止血作用;三七能缩短凝血时间,使血小板增多而起止血作用;五味子提高肾上腺皮质功能,提高机体抗炎抗病毒的应激反应。以上诸药合用具有清热解毒,止泻生肌之功效。

中医学中没有uc病名记载,根据本病的临床表观,uc急性活动期或初发型多类似于中医的“湿热痢”,而缓解期或慢性持续型则

类似于中医“休息痢”、“久痢”或“虚寒痢”。中医认为本病的病因多与情志所伤、饮食不节、感受外邪、脾胃虚弱有关。病机多为脾肾两虚,湿热阻滞大肠,为本虚标实之证,其本虚为脾肾亏虚,标实为湿、热、瘀、毒雍滞大肠。正如明·《景岳全书·杂证谟·痢疾》中指出:“凡里急后重者,病在广肠最下之处,而其病本则不在广肠而在脾胃”,“脾肾虚弱之辈,但犯生冷极易作痢”,此乃对uc病因病机之最恰当描述。

本研究将观察组病例,按照中医理论辨证分型为大肠湿热、脾胃虚弱、脾肾阳虚、肝郁脾虚、血瘀肠络,并给予标准化方剂加减用药内服治疗,充分发挥中医药辨证论治、个体化治疗、针对病因病机治疗特点,使不同体质、不同病因病机、病程长短、病情轻重的患者达到最佳治疗效果,以达“治病必求其本”。同时又根据uc病变部位大多位于直肠及结肠下段,表现为:黏膜充血、水肿、甚至糜烂溃疡,隐窝脓肿等,符合中医肠痈、内疡之证候,其局部辨证为湿热蕴结肠道,故采用自拟复方八味灌肠液灌肠。直肠灌注给药避免了苦寒药物内服败胃之弊,同时又可避免消化液对药液的破坏,提高利用率。中医现代研究表明,局部给药具有较高的药物浓度和活化程度,病灶消除与黏膜修复较快。方中以黄柏、苦参、白头翁、地榆、槐花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止痢;石榴皮涩肠止泻;防风祛风燥湿,除肠道湿邪;白芍即可缓急止痛,又有止泻痢之功。诸药协同,共达清热燥湿,凉血止血,祛风止泻目的。

在临床实践中要注意做好护理。具体的护理要点如下:①灌肠体

位,患者宜取侧卧位,抬高臀部30°,或依病变部位的不同,采取相应的体位。如病变范围广泛时,灌肠后应进行必要的体位活动,使药液尽可能地附于病变之处。给药后一般静卧数小时。②肛管插入深度,一般插入15-30cm为宜,液面距肛门不超过30cm,使药液缓慢滴入,约30分钟滴完。③药量,药液一般不能过多,每次100-150ml为宜,最多不可超过200ml。④药液保留时间,一般认为保留时间越长疗效越好,最好保留1小时以上。⑤药液温度,一般药温应在38-41℃为宜。⑥应注意饮食有节,宜清淡,忌食辛辣,生冷肥甘厚味及醇酒之品。另外,腹泻者宜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便血者宜食蔬菜、水果等粗纤维食物,防止便秘。⑦保持肛门及周围皮肤清洁、干燥,减少机械性刺激,必要时肛周涂抗生素软膏以保护皮肤。⑧调畅情志,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劳累。⑨加强锻炼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功能,避免感染,防止复发。

中药保留灌肠可使药物直达病所,直接作用于病灶和肠道粘膜,有利于祛除病邪和组织修复,有利于保持药物性能,具有吸收快、显效快等优点。将中药注入患者结肠内,其灌注的部位随炎症部位的不同可深可浅,随患者的耐受能力自动调整药液的注入量,使药物直接作用于肠道病变部位,通过结肠粘膜充分吸收、抗菌、消炎,易于肠粘膜的修复愈合。如此可见,中药保留式灌肠,体现了内外结合、整体辨证与局部辨证结合的综合疗法。该疗法治疗uc具有针对性强、无毒副作用、价格低廉、疗程短、方法简便、患者易接受,优于常规西药治疗,且可长期使用,停药后复发率较低。为u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