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汉语口语词汇与书面语词汇的研究

合集下载

现代汉语书面语词和口语词差异及其对应关系研究

现代汉语书面语词和口语词差异及其对应关系研究

现代汉语书面语词和口语词差异及其对应关系研究摘要:现代汉语书面语和口语词差异对于语言的研究以及教学都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运用语言学理论,从书面语词和口语词的构成机制和形式特征等方面,分析其差异及其对应关系。

研究发现:书面语词和口语词在构成机制及形式特征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其中书面语偏向于正式化,词汇量更多更具有准确性;而口语词偏向于情感化、“侮辱性”语言,也出现很多非标准用语等。

同时,书面语词和口语词的对应关系存在较宽的范围,既有正式、口语词对于形式相近的替代关系,又有正式、口语词对于含义相似的演变关系。

关键词:现代汉语;书面语词;口语词;差异对应Research on the Differences and Correspondence between written and spoken Chinese wordsAbstract: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written and spoken Chinese words havean important significance for language research and teaching. This paper uses language theory to analyze the differences and corresponding relationship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and formal characteristics of written and spoken words. The research finds that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written and spoken words in terms of their formation mechanism and formal characteristics, among which writtenwords tend to be formalized, with more vocabularies and more accuracy. Meanwhile, spoken words tend to be emotional and “insulting” language,and many non-standard terms also appear. At the same time, there is a widerange of correspondence between written and spoken words, including both formal and spoken words with similar forms and formal and spoken words with similar meanings.Keywords: modern Chinese; written words; spoken words; difference correspondence。

现代汉语中的口语化表达与书面语对照

现代汉语中的口语化表达与书面语对照

现代汉语中的口语化表达与书面语对照现代汉语是一个博大精深的语言系统,而其表达方式包括口语化和书面语两种。

口语化表达更加符合日常交流的需求,而书面语则更加正式、规范。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观察到这两种表达方式的差异。

本文将对现代汉语中的口语化表达与书面语进行对照,并分析其特点及应用场景。

一、常见的口语化表达方式1. 借用外来语:现代汉语中借用了大量的外来词汇,这些词汇通常都是以外文原貌被使用。

例如,“OK”、“Bye bye”、“Sorry”等,这些词汇在口语中使用较为频繁,很好地满足了快速交流的需求。

2. 简化表达:口语化的表达方式通常注重简洁、直接的表达方式。

例如,“咋回事”代替了“怎么回事”,“挺好的”代替了“非常好”,简化表达使得语言表达更加简单明了。

3. 俚语或成语的变形:现代汉语中的口语化表达经常会对俚语或成语进行变形,以达到更好的沟通效果。

例如,“五米开外”的变形形式有“五环开外”,在口语中更加生动形象地描述了车距。

4. 重复强调:在口语中,为了增强表达的感情色彩,人们常常会使用重复的方式表达强烈的情绪。

例如,“好好好”代表非常好,强调了好的程度。

二、书面语的特点及应用场景1. 严谨规范:书面语注重语法规则、用词准确、句式完整,通常需要通过文字来传达信息。

特别是在正式场合,书面语显得更加庄重、严肃。

2. 专业术语:书面语在特定领域中的使用较为频繁,一些专业术语只在写作或学术表达中使用。

这是因为书面语需要用更准确的词汇来传达特定的概念,从而保证信息的准确性。

3. 固定搭配:在书面语中,一些搭配词的使用较为固定,例如“恭请”、“怀抱”、“尊敬”等。

这些固定的搭配可以体现文言文的影子,为文章增加了一份正式的味道。

4. 正式礼貌:在书面语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些礼貌用语的使用,例如“致敬”、“敬启”等。

这些词汇传递了一种尊重和礼貌的态度,是书面语不可或缺的部分。

三、口语化表达与书面语的使用场景对比在现实生活中,口语化表达往往更加灵活自由,适用于日常交流和非正式的场合。

现代汉语口语和书面语的关系

现代汉语口语和书面语的关系

现代汉语口语和书面语的关系
现代汉语口语和书面语是现代汉语中的两种主要语言类型。

和其他语言一样,它们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关系。

首先,讲现代汉语的人都掌握这两种语言的能力。

现代汉语口语主要用于日常的口头交流,而书面语则是更正式的语言形式,通常用于书面文字、正式文件等。

此外,现代汉语书面语更加规范,句子结构更加复杂,而口语则更加随意。

另外,尽管存在各自的特点,现代汉语口语和书面语仍然保持着许多类似之处。

一方面,它们共享大量相同的词汇和语法结构,同时又有许多不同之处,例如书面语中的文字结构会更加复杂,口语中的口头表达也会更加随意。

另一方面,口语是书面语的基础,因此,口语是学习书面语的前提,而书面语也需要借助口语的一些表达方式来使文字融洽、形象生动。

此外,现代汉语口语和书面语之间也会受到社会、历史等外部因素的影响。

例如,近代以来,新兴技术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使汉语口语变得更加流行,在很多场合都用于表达概念、情感等,而书面语则在日常应用中尤其重要。

最后,现代汉语口语和书面语之间的区别并不意味着它们不能共存或互相补充。

口语自己具有它的作用,而书面语也同样能够表达深刻思想。

在正确使用它们之前,我们需要充分理解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避免混淆,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正确的汉语语言形式和表达方式。

总之,现代汉语口语和书面语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它们互相补充,同时也各自有其独特的作用。

因此,正确理解和使用现代汉语口语和书面语的关系,有助于更好地表达我们的思想和情感,并在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书面语对普通话词汇使用的规范和明确-普通话论文-语言学论文

书面语对普通话词汇使用的规范和明确-普通话论文-语言学论文

书面语对普通话词汇使用的规范和明确-普通话论文-语言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书面语一般被定义为文字记载下来供看的语言,它是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口语的加工形式.在此定义下的书面语被看作是口语的复写,在书面语和口语的关系上前者从属于后者.然而,书面语虽然以书面的文字来记录语言,但是文字并不直接表达语言,人类创造文字是为了创造一种语言功能不同的可以传于异方,留于异时的超时空的视觉的表义符号系统.文字系统的建立仅仅受语言的影响而已,它不从属于语言,是一个的系统[1].因此,我们认为以文字为载体的书面语也未必是从属于口语的,它也应当是一个的系统.一直以来,书面语特点和作用总是在和口语相比较的基础上总结得出.然而,若将书面语看作是一个的系统,那么其价值和作用应被重新认识.一、普通话词汇与书面语1、普通话词汇关于普通话词汇的界定,学界一直存在许多纷争.根据普通话词汇的内容,我们这里暂且将普通话词汇定义为:现代汉语里所有词和固定短语的总和,它是一种超地域超方言的词汇系统[2].普通话词汇与现代汉语词汇的涵义有交叉之处,也有不同的地方.普通话词汇是相对于方言词汇而言的,从这一点来说,普通话词汇的范围比现代汉语词汇小得多.普通话词汇系统和所有的词汇系统一样不是一成不变,它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生变化,是一个动态的体系.2、普通话词汇与书面语普通话词汇的分类有许多种,依据语体来划分,普通话词汇由口语词和书面语词两部分组成.一直以来,对于书面语和普通话词汇的关系,学界普遍认为书面语是表达普通话词汇的一种形式,并没有深入探讨书面语对普通话词汇的影响.其实,书面语对普通话词汇的影响不仅仅只是消极的文字记录,胡明扬就曾说过:普通话不是以某个地点方言,而是以受过正规教育的上层社会的一种社会方言为基础,其词汇系统主要来自作为它典型表现的书面语.[3]由此可见,书面语对于普通话词汇的来源等方面有着积极的贡献.二、源于书面语的普通话词汇1、成语成语是普通话词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高度文雅的词语.从成语的产生来看,它主要来源于书面文体,是汉字书写的产物.成语一般有两个来源:一种是直接截取古籍中的语句而成.如:分庭抗礼自《庄子渔父》,奴颜卑膝自晋代葛洪《抱朴子交际》,痛心疾首自《左传》等.而另一种成语方式则是对古书中语句的压缩和概括.如:有条不紊出自《尚书盘庚》,举一反三出自《论语述而》,胸有成竹出自宋代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等.这些成语都是从古书中摘取而成的,它们最初来源于书面语中,若没有文字的记录,这些成语或许无法形成.由此可见,书面语对成语的产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2、外来词外来词,也称借词.随着不同国家和地区间、经济文化和语言的交流,外来词大量产生并为大众所接受.外来词语极大地丰富了汉语词汇,推动了普通话词汇的发展.我们知道,外来词是一种语言向另一种语言借用的词语.大多数人认为外来词的产生和推广是由不同地区人们的口头交流和传递.这种观点突出了口语交际对语言的影响.然而,我们在肯定以上观点的同时,也必须看到书面语在外来词的产生和发展方面的作用和功劳.因为,许多外来词是通过书面语言进入到普通话词汇系统中的.汉语词汇中的外来词以西方语言和日语为主,许多词语来源于翻译西方国家和日本的科学着作中,如: 逻辑、、图腾、幽默、麦克风、歇斯底里、摩登、科学、经济等词,最初都是通过翻译国外的书籍而被引进到汉语词汇中继而逐渐被社会大众所认可和使用的.此外,普通话词汇不仅从国外引入词语,也从其它民族和地区借用词语.如随着海峡两岸的共同努力,大陆与台湾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胡连会新闻公报就多次提到:正视现实,开创未来是国共两党的共同体认, 与连主席决定共同发布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这多次出现的体认、愿景就已被收入《现代汉语词典》,成为汉语词汇中的一员[4].类似于这样的词语数不胜数,如拍卖、兼并、破产、通货膨胀、经理、董事、公司、股份制、雇员、解雇等等.从以上的例子可见书面语在丰富外来词语上功不可没.3、术语类词语除以上两类词以外,普通话词汇中还有许多词也是通过书面语的形式产生和普及的.这些词语分布较为零散,大多数词都可以归纳为术语类词语.首先是科学类术语,这一类词在化学学科术语中较为常见,许多化学物质的词语都是专家们根据不同的造字法并结合化学原理新造出来的,如:羟表示氢氧基、羰表示碳氧基、烃表示碳氧化合物等,这些化合物的名称都是根据其表示的意思切音而来的.又如,许多化学元素的名称原本在普通话词汇中也是不存在的,这些术语都是先有文字的形式,然后才开始向社会普及.其次是类词语,这类词语主要是通过报刊新闻和文件通知等书面形式传递的.如在解放初期,同志、主席、解放等反应时政的词语,在当时的边区是不为人们所知的,而这些词语流传到当地乃至最后进入到口语中则都是借助报纸新闻等书面语言实现的.三、书面语对普通话词汇使用的规范和明确1、书面语对普通话词汇的规范语言规范的主要对象是书面语.布龙菲尔德说:在句法和词汇上,文字记载的使命是确凿无疑的,对标准语会产生十分重大的作用.[5]首先,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新事物的不断出现,反映和表示新兴事物的新词语大量产生,然而许多词语只是流行一时,并没有最终进入普通话词汇系统,这是因为一个词语是否属于普通话词汇,我们往往要看它是否在书面语中通行,因为口头标准多以书面形式为依据[6].其次,由于受到方言的以及个人语言习惯的影响,一个词的读音、意义和说法会有不同的形式,有时甚至会带来交流上的障碍,这就需要书面语对其进行规范,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代汉语词典》就发挥着这样的作用.2、书面语对汉语词汇中同音词使用的明确由于汉语音节数量有限,汉语词汇中存在着大量的同音词.同音词的区分主要依据上下文和语境.我们这里所提到的同音词主要是指那些音节相同且意义也十分相近的词语.如:她、他、它, 朦胧、蒙眬、蒙泷、曚昽,飘渺、缥缈这些词在口语中即使不分具体形式也不会造成歧义,但其在书面语中却有着严格的使用界限,否则会造成语义混乱.例如蒙眬这一组词,口语表达时,这组词的意义相近,无所谓形式的区分,而其在书面语中却有所限定.朦胧(月字旁)表示月光不明,引申为景色不清楚、模糊,如暮色朦胧、烟雾朦胧;而曚昽(日字旁)用来形容日光不明;蒙眬又作蒙眬(目字旁)则形容眼睛看不清楚,如睡眼蒙眬.书面语不仅能明确同音近义词的使用,也促进了汉语词汇意义表达的细化和精确.如人称代词她、他、它,这三种形式在汉语中原本是不存在(现在的口语也不区分),这些形式的出现是五四时期翻译外国书籍时受西方语言she、he、it而被创造出来的,它们最初来源于书面语,她、他、它的出现和使用使得汉语第三人称代词的指代意义更加精确和清晰,为书面语交流带来了许多便利.结语从普通话词汇的来源和规范使用的角度,我们可以看出书面语对于汉语词汇的重要作用.然而,书面语的价值不仅仅局限于此,书面语(文字)对于语言的贡献和影响还有待于更深一层的发掘和探讨.参考文献:[1]江澜字本位是学习汉语的根本原则[J].汉字文化,1996(3):42.[2]赵红梅普通话词汇界说[J].语言与翻译(汉文),2006(1):23.[3]胡明扬普通话和话(下)[J].语文建设,1987(4):51.[4]曹洁萍新时期普通话词汇的演化与发展初探[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42.[5][6]布龙菲尔德语言论[M]. :商务印书馆,1980:598、599.。

现代汉语中的口语化与书面语对比

现代汉语中的口语化与书面语对比

现代汉语中的口语化与书面语对比现代汉语是中国最主要的语言文字,其口语化和书面语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口语化语言通常用于日常交流和非正式场合,而书面语则更多用于正式场合和文学创作。

本文将就现代汉语口语化与书面语的对比进行探讨。

一、词汇用法的差异在现代汉语中,口语化与书面语之间在词汇用法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口语化倾向于使用简洁、直接的词汇来表达信息,比如使用俚语、缩略语和新造词等。

而书面语则更注重准确、规范的用词,避免使用过于口语化的词汇。

例如,“酷”、“爽”、“牛”等词语在口语中频繁使用,但在书面语中显得不正式,应避免使用。

二、语法结构的不同口语化与书面语在语法结构上也存在差异。

口语化语言倾向于使用简单、迅速的语法结构,注重表达意义而非形式上的规范。

例如,口语中常用的“挺好”、“不错”可以出现在句子的任意位置,但在书面语中,通常需要按照严谨的语法规范进行表达。

另外,口语中常使用省略句式,即省略一些明显的信息,以达到语言简洁的效果。

而书面语则更注重信息的完整性,不允许省略。

三、语气与口吻的区别口语化常使用感叹句、疑问句以及一些情感词语来表达强烈的语气和感情色彩。

例如,“真的吗?”、“太好了!”等。

而书面语则追求客观、中立的表达方式,减少个人情感的干扰。

因此,在正式场合和文学创作中,表达方式更为庄重,避免使用口语化的感叹词或口头禅。

四、修辞手法的差异口语化语言倾向于使用一些修辞手法来增强表达效果,比如夸张、对比和反问等。

这些修辞手法在日常口语中经常被使用,可以增加语言的生动性。

而在书面语中,修辞手法的运用相对较少,追求准确、规范的表达方式。

总之,口语化与书面语在现代汉语中存在明显的对比。

口语化语言更加贴近生活、灵活多变,适用于非正式场合和日常交流;而书面语则更为正式、规范,常用于正式场合和文学创作中。

了解口语化与书面语的差异有助于我们在不同场合中灵活运用合适的语言表达方式。

(字数:575字)。

现代汉语口语与书面语的差异与特点

现代汉语口语与书面语的差异与特点

现代汉语口语与书面语的差异与特点现代汉语作为一种生动而丰富的语言表达方式,包括了口语和书面两种形式。

口语作为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交流工具,与书面语在表达方式和语言结构上存在一些差异与特点。

首先,从表达方式上来看,口语更加直接、随意,注重交流效果,而书面语更注重准确性和表达的规范性。

在口语中,人们常使用缩略语、俚语、口头禅等非正式的表达方式来增加交流的效率。

例如,在口语中我们常用“嗯”、“哦”、“呃”等词语作为回应,而在书面语中,这些表达方式就显得不太合适。

此外,在口语中还常出现省略现象,人们会根据语境和对方的理解能力省略一些词语或句子。

而在书面语中,由于没有直接的语音和肢体表达,需要更加完整和准确地表达意思,因此省略现象较少出现。

其次,口语和书面语在语言结构上也存在一些差异。

口语更加自由,灵活,语法和词汇的使用相对简单。

人们常常使用口语短语、方言和口语特色词汇等。

例如,在口语中,“挺好”的表达方式,可以用于形容良好,而在书面语中,更应该使用“非常好”或者其他的书面词汇。

另外,在口语中,人们还经常使用重复、排比和插入语等手法来加强语气和表达感情,这在书面语中则显得杂乱和不合适。

此外,口语和书面语在语态上也有差异。

在口语中,常使用主动语态,表达更直接和实际的动作。

而在书面语中,被动语态的使用则更为普遍,使句子更加客观、严谨和正式。

另外,口语和书面语在词汇量和用词方式上也存在差异。

口语中使用的词汇更多样化,富有个性特点和鲜活的表达。

而书面语则更加正式,注重准确性和规范性。

例如,在口语中,可以用“爆满”来形容人流多,而在书面语中,应该使用“人潮涌动”或者其他正式方式来描述同样的情况。

综上所述,现代汉语口语和书面语之间存在一些差异与特点。

口语注重直接性和交流效果,更加自由、随意,而书面语注重准确性和规范性,更加正式、规范。

口语和书面语在表达方式、语言结构、语态和词汇用法上都存在差异,我们在使用时需要根据不同的场合和目的来选择合适的语言表达方式,以确保沟通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语料库,书面语,聋人]开展面向聋人学生的汉语书面语的词汇语法的语料库研究

[语料库,书面语,聋人]开展面向聋人学生的汉语书面语的词汇语法的语料库研究

开展面向聋人学生的汉语书面语的词汇语法的语料库研究书面语的习得和运用是语言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整个社会文明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聋哑人,由于先天或后天造成的听力障碍,口语以及书面语的习得及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聋生书面语能力的受限,大大阻碍其他学科能力的学习和发展,也进一步阻碍了聋哑人融入社会主流(健听人)群体,影响到聋人群体文化素质的提升。

目前国内的聋校语文教学大多关注聋人口语以及手语规范的教学,对聋生的书面语有欠重视。

国家1982年颁布的《全日制聋校教学计划》中,提出聋人的语文教学,以口语为主,结合手语,旨在促进聋人与社会主体的日常交流,提高聋人日常会话能力[1]。

但在书面语的教学方面,没有给予明确的指示和要求,这也间接导致了书面语教学在特殊教育领域的较低地位。

至于针对聋人的语言习得以及语文教学的研究,更是始终处在边缘或者非主流地位,未受到广大语言教育研究者乃至社会各界的重视。

聋人的语言习得研究应当被摆在与一般语言研究同等重要的地位。

本文讨论了聋人书面语习得出现的问题和原因,提出采用基于语料库的书面语词汇句法习得研究,为聋生书面语习得研究提供一个更全面系统的研究方法。

一、聋人书面语习得的语言背景和习得困难的讨论(一)语言沟通方式要了解聋人书面语的习得规律,就要了解聋人群体和健听人不同的语言沟通体系。

聋人最基本的语言交流方式是手语,手语是聋人在家庭中以及聋人群体间,为了达到交际目的自然形成的自然语言,主要运用到手势、肢体语言和表情。

汉语作为本国主流语言,是聋人学生在接受聋人学校教育后,经过特殊教育教师的教授学得,包括口语和书面语。

目前聋人教育研究者大多主张手语为聋人的第一语言,是先于汉语习得的语言,和其他语言形式不同,手语是形义结合的手势-视觉沟通符号体系[2]。

聋生的汉语习得,体现出与健听人汉语习得很大的差异。

健听儿童在自然语言交际环境下,1-2岁左右开始母语习得,到了5-6岁,其语音语法体系就已基本建构完成[3],后续的汉字以及书面语的习得,因为有了已经形成的语音语法体系为基础,习得的速度和水平良好。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研究现状与热点问题述评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研究现状与热点问题述评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研究现状与热点问题述评随着汉语热在世界各地的兴起,关于如何提高词汇教学的效果越来越成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重点。

词汇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根基。

词汇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正确认识、理解和记忆,而且能熟练运用所学的词汇进行日常会话交际。

本文将主要谈论有关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方法。

一、比较法比较法通常多用作同义词的辨析中。

采用比较法能够更好的区别同义词之间的相近和差别之处。

有的同义词存在着意义的轻重。

例如:轻视和蔑视都表示有瞧不起的含义。

但是蔑视的程度明显要高于轻视。

还有类似这样的词语:盼望和渴望、失望和绝望。

有的同义词的范围的大小不同。

例如:战役和战争,明显战役的范围大于战争。

还有的同义词表示集体和个体的关系,具有明显的包含特征。

例如:树林和树、书籍和书、河流和河。

还有同义词所搭配的对象不同。

充足和充沛都表示足够的意思。

但是充足搭配对象多是自然界或者物质方面的东西。

阳光充足、食物充足。

充沛搭配对象多是比较抽象的事物。

精力充沛、感情充沛。

有的同义词就存有褒义、贬意和中性的差别。

比如:成果结果后果都存有结局的意思。

但是成果就是褒义词,结果就是中性词,后果就是贬义词。

除了一些同义词采用的场合相同,有的用在日常口语中,有的用在正式宣布的书面语中。

妈妈和母亲,妈妈常用在口语中,母亲则多见于书面语中,变得比较正式宣布。

例如:深刻和深入都表示深的含义。

但是这两个词的词性是不同的。

深刻是形容词,有接触到事物本质的意思。

如:你分析得很透彻。

还有表示人的内心感受,如: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深入是动词,有达到事物内部的含义。

如:这句广告语深入人心。

二、轻易法直接法是指不允许使用母语,用动作、幻灯、图画和肢体语言等直观手段解释词义和句子。

采用各种直观教具,广泛运用接近实际生活的教学方式,强调直接学习和直接应用。

这种方法直观形象、简单易懂、一目了然。

大多数的名词可以使用这种方法,尤其是具体事物的名词。

例如:教室、黑板、台灯、帽子、大楼、窗户、房子。

汉语口语与书面语的差异及其教学的开题报告

汉语口语与书面语的差异及其教学的开题报告

汉语口语与书面语的差异及其教学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汉语是联合国正式语言之一,在全球范围内有着广泛的应用和影响。

汉语教学逐渐成为世界教育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学习汉语。

然而,在汉语教学中,学生往往存在学习口语和书面语时的困惑,这是因为汉语口语和书面语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习者的学习效果。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汉语口语和书面语的差异,以及针对这种差异开展汉语教学的研究,旨在提高汉语教学的效果,促进汉语的传播和运用。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1.研究内容(1)汉语口语和书面语的定义和特点;(2)汉语口语和书面语的差异及其原因;(3)汉语口语和书面语的教学策略;(4)汉语教学中口语和书面语教学的整合方法。

2.研究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实证研究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汉语口语和书面语的定义、特点、差异及其原因,以及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成果和进展;通过调查问卷和实验研究,收集汉语学习者对汉语口语和书面语教学的需求和难点,分析汉语口语和书面语的学习特点和难点,研究汉语口语和书面语教学策略和整合方法的有效性。

三、研究预期结果通过本研究,预期得出以下结论:(1)汉语口语和书面语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语法、词汇、语调和思维方式等方面。

(2)汉语口语和书面语的差异产生的根本原因是语言使用的场景不同,口语使用场景多种多样,书面语使用场景相对单一。

(3)汉语口语和书面语的教学策略应根据学习者的需求和难点确定,包括多听多说、交流互动、情景对话、实践应用、自主学习等方面。

(4)汉语教学中口语和书面语教学的整合方法应根据教学目的和学习者的情况进行选择和组合,既要注重口语和书面语教学的各自特点,又要注重整合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四、研究的创新点(1)本研究将针对汉语口语和书面语差异开展教学研究,同时注重实证研究和实践探索,增强了研究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2)本研究将针对汉语教学中口语和书面语教学的整合方法展开研究,重视整合方法的创新性和实效性,探索适合不同学习者的整合实践。

汉语史的研究和汉语史的语料

汉语史的研究和汉语史的语料

汉语史的研究和汉语史的语料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语料。

汉语史的研究是一门学科,通过对汉语的演变和发展进行分析和研究,可以深入了解汉语的起源和变迁,揭示语言的规律和特点。

汉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汉民族社会。

早在商周时期,汉民族就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语言体系。

随着时间的推移,汉语逐渐发展演变成为现代汉语。

汉语史的研究对于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汉语史的研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声韵学、文字学和语法学。

声韵学研究汉语的音韵体系,包括声母、韵母、声调等。

文字学研究汉字的演变和发展,揭示文字与语言之间的关系。

语法学研究汉语的句法结构和词汇用法,探讨语言的表达方式和规则。

汉语史的研究需要大量的语料支持。

语料是指语言实际运用中的样本和材料,可以是口语对话、书面文本、古代文献等。

汉语史的语料可以分为口语语料和书面语料两大类。

口语语料反映了汉语在日常交流中的使用情况,可以通过采集对话录音或问卷调查获取。

书面语料则是以书籍、报刊、文献等书面形式记录下来的汉语材料,可以通过图书馆和网络等渠道进行收集和整理。

汉语史的语料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汉语的发展轨迹和变化规律。

通过对汉语历史语料的分析,可以发现汉语的词汇演变、语法结构变化以及语言风格的转变等。

同时,语料研究还可以为其他学科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参考资料,如历史学、文化学、社会学等。

在进行汉语史的研究和语料分析时,需要注意一些方法和技巧。

首先,要选择合适的语料样本,确保代表性和准确性。

其次,要运用适当的分析工具和方法,如计量语言学、语法分析、语义研究等。

此外,还需要结合历史背景和文化环境,进行综合分析和解释。

总结起来,汉语史的研究和汉语史的语料是相辅相成的。

汉语史的研究通过对汉语的演变和发展进行分析和研究,可以揭示语言的规律和特点。

而汉语史的语料则为研究提供了实际的样本和材料,可以验证和支持研究结论。

通过深入研究汉语史和语料,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汉语,也能够为语言教学和文化传承提供有益的借鉴。

现代汉语书面语教学研究

现代汉语书面语教学研究

现代汉语书面语教学研究本文从中学语文教学入手,同时分析平面媒体语言使用情况,研究现代汉语书面语教学,研究社会成员书面语能力的建构。

研究的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研究过程包括四个环节:研读语文教学文献,研读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和语文教材,调查中学语文教与学的情况,关注社会上书面语使用情况。

研究中学语文教学从作文切入,从7所中学收集了不同年级学生的作文三百多篇,深入阅读、比较,考察书面语教学效果,肯定成绩,找出不足,探讨书面语能力建构的过程和规律。

论文分三个部分。

第一章是第一部分,概述书面语及书面语能力建构。

首先明确了书面语概念。

参考陈建民(1984),确定一个人基本掌握汉语口语、系统学习书面语的关键时期在中等教育阶段。

说明了现代汉语书面语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着重说明了书面语词汇和语法、修辞方面的特点。

简述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并用以描述社会成员现代汉语书面语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中学是系统学习书面语时期,走上社会以后是书面语能力继续建构时期。

书面语是刻意学习的结果。

与口语学习条件相比,学习书面语更须努力、专注。

第二部分(上编)现代汉语书面语语言本体教学研究,包括第二、第三两章。

第二章讨论词汇教学。

讨论了词语教学的历史、现状、效果和改进词汇教学的意见,针对社会上词语使用的情况,肯定了社会成员加强词语学习、注意词汇规范的重要性。

着重比较苏教版初中各册语文课本“字词表·常用词语”,逐一查对,肯定编写词表、指导学生积累词语、进行词语建构的作用,同时具体列举词表的不足,并提出了带普遍性的问题:经典名篇中某些已经过时或带有原作者个人色彩、或不符合现在规范标准的词语,不能要求学生照原样积累;编词表的人必须提高语言理论水平;要有明确的收词标准和统筹安排。

为了准确评价学生词语建构的效果,从所收集的作文中按12个群体选出120篇,分列出各篇作文所用词语,进而进行综合,计算出各群体作文所用词语数(复现的只记1次)与作文总字数的比率,分析所用词语的质量;并对不同群体作文用词数量和质量进行了横向比较。

汉语口语与书面语词汇使用对比分析——基于传媒语料库

汉语口语与书面语词汇使用对比分析——基于传媒语料库
多见 ,尤 其基 于汉语 口语语 料 库 的词 汇 研 究 较少 ,主 要 成果 仅 有 吕艳 辉 - 5 ] 、王 惠 _ 6 等 。 因此 ,本 文
借 助于语 料库 技术 、将 汉语语 体 与词 汇研究 相结 合 ,通过 建构 具有 可 比性 的传媒语 料库 ,进 行定 量与 定 性相 结合 的 书面语 、 口语 词 汇使用 比较 研究 。
逐 步 向语 体 词 推 移 。
[ 关键词] 口语 ;书面语 ;使 用词 汇;传媒语料库 ;国际汉语 教学 [ 中图分类号] H 1 3 6 [ 文献标志码 ]A [ 文章编号 ]1 6 7 3— 4 4 3 2( 2 0 1 3 )0 3—0 0 8 8— 0 5
近年来 国外 基 于语料 库 的语体 研 究 逐渐 增 加 ,B i b e r … 借 助语 料库 分 析 了 书 面语 与 口语 的语 体 差 别 ,并倡 导 了多特征 、多维度 的研 究方 法 。在 汉语 语 言 学 界 ,语 料 库 已更 为广 泛 地 运用 于词 汇 研 究 中 ,书 面语 词 与 口语 词 的异 同 问题 也逐 渐受 到关 注 J ,但将 语料 库 、语 体 和词 汇相结合 的研究 却 不
第2 1卷 第 3期 2 0 1 3年 9月
厦 门理工学院 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X i a me n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Vo 1 . 21 No. 3 S e p. 2 01 3
汉 语 口语 与 书 面 语词 汇使 用对 比分 析
— —
基 于传 媒语料库
宋 婧 婧
( 厦 门理工 学院 外国语学 院,福建 厦 门 3 6 1 0 2 4 )

现代汉语书面语教学研究

现代汉语书面语教学研究

现代汉语书面语教学研究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中华文化的普及,现代汉语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

其中,书面语教学作为现代汉语教学的重要一环,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和交流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现代汉语书面语教学的重要性和方法,希望为相关教学研究提供一些启示。

现代汉语书面语教学的重要性和难点现代汉语书面语教学对于母语非汉语的学生来说,具有很大的挑战性。

学生需要掌握汉字的书写、词汇的运用、语法的规则以及语言表达的准确性等方面,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汉语。

书面语教学也是培养学生阅读、写作和交流能力的基础,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积极的影响。

现代汉语书面语教学的难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汉字的书写比较复杂,对于非汉字文化圈的学生来说,掌握正确的笔画顺序和字形结构具有一定的难度;汉语的语法和表达方式与很多其他语言存在很大的差异,学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学习和练习;由于现代社会的语言表达方式日益多样化,学生需要了解和掌握更为复杂的语言表达技巧。

注重汉字基础教学在进行书面语教学时,首先应该注重汉字基础教学。

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图解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汉字的正确书写方法和笔画顺序,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关联方法记住汉字的意义和用法。

词汇是语言学习的基础,因此教师需要注重学生的词汇积累。

除了教授课本上的词汇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写作等方式拓展词汇量。

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将所学的词汇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语法是语言表达的规则,因此书面语教学必须重视语法的教学。

但是,单纯地讲解语法规则往往枯燥无味,因此教师需要将语法教学与语境教学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和运用语法规则。

阅读和写作是书面语教学的核心内容,教师需要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不同类型、难度的文章,并要求他们写出阅读心得或评论。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写作训练、句子改写等方式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技巧。

汉语口语与书面语词汇使用对比分析——基于传媒语料库

汉语口语与书面语词汇使用对比分析——基于传媒语料库

汉语口语与书面语词汇使用对比分析——基于传媒语料库宋婧婧
【期刊名称】《厦门理工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3(21)3
【摘要】以约415万字的有声媒体与平面媒体语料库作为口语与书面语的代表,对其使用词汇进行定量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书面语与口语的通用词主要为使用频度较高、且不带语体色彩的词语;不同之处则表现在口语使用了更多代词、语气词等具有口语特征的词语,且口语使用的单音词总量多于书面语.因此在国际汉语教学中,应当遵循常用先学原则,抓住最大量的书、口常用单音词,之后再根据学生水平逐步向语体词推移.
【总页数】5页(P88-92)
【作者】宋婧婧
【作者单位】厦门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福建厦门36102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136
【相关文献】
1.英语专业词汇教学探析--基于语料库的英语专业学生书面语中的词语搭配特征研究 [J], 孙若红
2.英语专业学习者书面语词汇使用研究——一项基于与LOCNESS相同主题作文的对比分析 [J], 冯辉;杨滢滢
3.中国英语学习者书面语中话语标记语使用频率的研究--基于BNC和SWECCL语
料库的对比分析 [J], 韩亚华
4.基于语料库的《经济学人》英语词汇与BEC高级阅读词汇难度对比分析 [J], 成铭;段红鹰
5.基于语料库的少数民族预科生汉语口语词汇偏误分析 [J], 于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汉语中的口语表达和书面语表达的差异

汉语中的口语表达和书面语表达的差异

汉语是一门几千年历史的古老语言,它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口语表达和书面语表达方式。

虽然口语和书面语都是汉语的一部分,但它们在表达方式、词汇和语法结构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首先,口语表达更加贴近生活,更具有实用性。

口语主要用于日常交流和沟通,因此通俗易懂,简洁直接。

口语表达常常使用简短的句子和俚语,语言更加随意灵活,注重表达情感和交流目的。

例如,面对朋友的鼓励,我们可能会说“加油!”而在书面语中,往往会使用正式一点的表达方式,例如“请努力!”。

口语还常常使用方言和口头禅,因此具有地域性和个体化的特点。

而书面语更加规范,注重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严谨性。

其次,口语表达更加随意、自由。

在口语交流中,人们经常使用一些互动性的语言策略,例如使用省略和重复,以及音调和语速的变化等来给对方传达一些非言语的信息。

人们往往不拘泥于语法规则和结构,而注重交流的即时性和直观性。

而书面语表达则要求准确、规范地使用语法结构和词汇,必须符合规定的书写格式和写作规则。

此外,口语和书面语在词汇上也有一些差异。

口语中,一些生动形象的词语和俚语经常被使用,因为它们能够更好地表达情感和意义。

而在书面语中,通常使用更为规范的文言词汇和古汉语词汇,以增加文章的庄重和文雅。

另外,口语中经常使用一些口语化的简略形式,例如“不行”变为“不行呀”,而书面语则要求使用完整的形式。

最后,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口语和书面语之间的差异正在逐渐变得模糊。

现代汉语已经发展出一种中立的表达方式,既不过于口语化,也不过于书面化,以适应不同的交流场合。

尤其是在网络时代,人们更加倾向于使用简洁明了的表达方式,使得口语和书面语之间的差异越来越模糊。

综上所述,汉语中的口语表达和书面语表达存在一定的差异。

口语更加贴近生活,更具实用性,使用语言策略多样。

而书面语则更加规范、准确,注重文字表达的严谨性。

虽然差异存在,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变化,这种差异正在逐渐变得模糊。

只有我们同时学习和使用口语和书面语,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汉语这门古老而又活力的语言。

汉语口语与书面语的差异

汉语口语与书面语的差异

汉语口语与书面语的差异汉语作为一种古老而丰富的语言,具有广泛的应用和表达形式。

口语和书面语作为中文表达的两个重要方面,不仅在语言形式上存在差异,还涉及到社会文化和语境的变化。

本文将从语法、词汇及句式结构等角度,探讨汉语口语与书面语的差异。

一、语法差异口语和书面语在语法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口语中,人们更倾向于使用简洁直接的语言表达,注重流畅和连贯性。

而书面语则更加注重准确、规范的语法结构。

例如,口语中往往省略一些虚词和冗长的句子成分,而书面语更加明确地表达每一个语法成分。

二、词汇差异在词汇选择和使用上,口语和书面语也存在差异。

口语更注重表达方式的灵活性和个性化,使用更多的俚语、口头禅和口语化的词汇。

而书面语则偏向于规范和正式,使用更多的书面化的词汇。

此外,口语更容易使用习语、俚语和口语特有的缩略语等。

三、句式结构差异在句式结构上,口语更加自由灵活,强调口语表达的实时性和互动性。

因此,语言表达可能比较简单直接,往往短句、简单句结构居多。

而书面语更加注重结构和组织,使用更复杂的句式结构,例如长句、并列句、复合句等。

四、语气与语境差异口语和书面语在语气和语境上也有所不同。

口语更加贴近日常生活,注重情感和互动,语气活泼、随和。

而书面语则更加正式和客观,注重准确表达和逻辑推理。

此外,不同的场合和社会文化环境也对口语和书面语的表达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总结一下,汉语口语与书面语在语法、词汇、句式结构以及语气与语境等方面存在差异。

了解和掌握这些差异对于学习和运用汉语具有重要意义。

在具体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语境和需求灵活运用口语和书面语,以达到更好的沟通和表达效果。

通过对口语和书面语的差异进行研究和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不同的语言环境和情景。

同时,也能够提高我们的汉语综合运用能力,使我们能够更流利、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图。

因此,在学习汉语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对口语和书面语的熟练掌握,以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白话与书面语

白话与书面语

口语和书面语的差异在汉语中的表现摘要:本文从语言研究的角度通过对口语和书面语的分类分析,找出在汉语中口语和书面语的特有的区别方式和表现形式,分别从语音、词汇、语法方面对口语和书面语的差异做细致的分析。

关键词:口语偏误分析书面语一、语言学中对口语和书面语的区分和概述:在了解汉语之前,有必要从语言的角度,考查口语和书面语在语言学中的分类。

首先,语言是所说话的总称。

汉语也好,英语也好,俄语也好,都是语言。

关于语言都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认识,一是语言的功能,二是语言的本体,三是语言的表现形式。

而就语言的表现形式而言,语言有口语、书面语、手势语。

口语是语言最基本的表现新式,所有的语言都有这种表现形式,它是有声的声音,也就是我们日常交际中通过嘴巴说出的话。

而书面语是将口语提炼加工并用文字记录下来的形式。

口语在为人类交际服务时,要受到时间和地域的限制,为了超越时空限制,人类创造了用来记录语言的文字,这就出现了书面语。

世界上绝大多数语言还没有书面语。

世界上到目前为止大约有5000多种语言,使用人口在1000万以上的有17种,汉语作为这17种语言里使用人口最多的国家,在口语和书面语发展中呈现出自己独有的特点。

下面我们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分析一下汉语中口语和书面语的差异。

二、从汉语角度看书面语和口语汉语历史悠久,口语的形成最早年代至今无从考证,但用以记录汉语的方块字,从迄今发现的殷商时代的“甲骨文”算起,至少也有3000多年的历史。

汉语口语发展到现在,最大的区别在语音上,并由此形成了各地方言,现代汉语一般认为可以分为七大方言区,次方言不计其数,一般就口语而言,不要说不同方言之间的人无法通话交际,甚至同一方言区内的不同次方言之间,就有可能很难交际。

但在书面语上基本统一,写出来都是相同的汉字。

这就要从汉语的特点进行分析,记录汉语的文字不是表音文字,而是一种基本表意的方块字。

这种方块字有自己的特点,每个字代表一个音节,可以超越方言语音的限制。

现代汉语口语和书面语的关系

现代汉语口语和书面语的关系

现代汉语口语和书面语的关系现代汉语口语和书面语的关系一、定义1、口语:口语指的是在实际的语用环境中口头表达的语言,它根据社会环境与人际关系的变迁、不同时代的变化而形成多样的表达方式与语言习惯。

2、书面语:书面语是指出现在文字档案形式中的语言,它结构单一,规范而准确,拼写、语法规则较严格,经过编辑润色的文本便是典型的书面语。

二、区别1、用法不同:口语比较随意,可以用一些词语、语气词来表达自己的意思;书面语一般用来写作,严谨、正式的文字来表达,有它自己的语法规范。

2、使用场景不同:口语在社会生活场景中是比较常见的;而书面语一般是用在文学著作、新闻方面,在书面记录中使用比较多。

3、集体特征不同:口语分布比较广泛,地域性比较明显,随着时代变化有较大的变化;而书面语比较规范,集体特征在使用前有一定的要求。

三、关系1、普适性:书面语规范运用可以让自己的语言更加准确,而口语把一些书面语中风格凝练,多样化的表达方式灵活运用正是书面性中较为欠缺的,口语能给书面语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2、灵活性:口语在语言方面比较灵活,可以满足不同语境下的表达需求;书面语既考虑表达,又考虑结构清晰、严谨正确,此即它的优势所在。

3、表达性:口语在非正式的语境下反映的是现实的生活,有更大的情感与主观性;书面语反映的是一种理性的文化思想,是一个文明文化的表现。

四、应用1、口语:口语经常用在日常交流、家庭沟通中,如变动发音、夸张语言等,可以引起更加实时的表情、细致的味道,而且口语更多的状态是无秩序的。

2、书面语:书面语更专注于客观的事实表达,如纪录性的文体、传记性的文体等,书面语它的艺术特点在于表达的正式严谨,细腻的用词等。

五、总结简言之,口语主要是日常的实用语言,在用法、使用场景上有一定的要求;而书面语则更重视客观展现文章内容及表达方式,它们之间存在着可以相互补充、促进彼此发展的关系,在现实实用中可以结合运用,从而高效完成各自角色定位下的工作。

【汉语口语与书面语词汇】讲演词口语书面语

【汉语口语与书面语词汇】讲演词口语书面语

【汉语口语与书面语词汇】讲演词口语书面语1.讲演词有哪些特点?讲演词的实用性很强。

《毛泽东选集》、《邓小平文选》中有很多文章都是讲演词。

讲演词又叫演说词、讲话稿,是一种口语式的向群众宣传的带有鼓动性的应用文体。

一般来说,它有以下几个特点:(1)有的放矢,目标明确,充分地考虑听众对象。

(2)观点很集中、很鲜明。

(3)理论联系实际。

(4)语言通俗易懂,感情深厚充沛。

(5)有很强的逻辑性和说服力。

讲演稿的结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归纳起来大致有三部分的内容。

一是提出问题,点出讲话的要点,引起听众的注意和兴趣;二是阐述讲演的主旨,分析要说明的问题;三是总束全文,照应开头,或提出希望祝愿,激励鼓舞听众。

2.讲演词属于口语表达文体。

结合从前学过的课文,分析一下口语表达与书面语表达的区别。

口语,也叫做”口头语”,是口头上交际使用的语言。

一般来说,它比书面语灵活简短,理解时,对语境的依赖性比较强,但不如书面语严谨。

书面语也叫做”笔语”、”文字语”,是书面上交际使用的语言。

是文字产生后逐渐形成的,一般来说,它比口语精确严谨,利于规范。

讲演词属于口语,与书面语比较起来,它有以下几个特点:(1)可以利用面对面的条件直接进行信息交流。

例如:”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你们以为打死几个,杀死几个,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人们吓倒吗?”这是面对面的打击敌人,揭露敌人,蔑视和嘲讽敌人。

(2)可以充分发挥语调抑扬顿挫作用。

例如:”……家长的脸就变了。

什么’顶嘴’’要造反’啦,什么’还了得啦’等等”,这里引用家长的话,学着家长的口吻抑扬顿挫地进行辩论,收到了以子之矛,陷子之盾的效果。

(3)利用平实简洁的通俗语句收到斩钉截铁效果。

例如:”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语言斩钉截铁,当面宣布了敌人阴谋折破产,并号召人民前赴后继。

(4)可以根据需要和具体的语言环境,将某个意思充分展开、充分强调,给听者深刻的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注汉语口语词汇与书面语词汇的研究造词方法是孙常叙先生1956年在《汉语词汇》中首先提出来的。

他指出:“造词方法和造词结构是不相同。

”“结构是就造词的素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来说的。

”“造词方法的研究是从造词活动方面来分析词的构成的。

”[2]把属于语法学的“构词法”和属于词汇学的“造词法”区别开来是十分重要的,孙先生在这一点上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构词法是共时的词的结构分析,造词法是历时的词的衍生方式的考察。

孙先生指出造词法是关于造词活动的研究,这说法是准确的,但他又说造词方法是“使用具体词素组织成词的方式和方法”,这就又与“构词法”有些纠缠不清了。

他把汉语的造词法分为“语音造词、语义造词、结构造词”三大系统,似乎也还没有准确地揭示语音、语义和语法之间的关系。

语言的三个系统之间是相互关联的。

进入语词,一切语音便和语义相纠缠,语素之间所以能按照一定结构关系组成语词,也是以语素的意义为基础的。

这种造词法分类还是没有跳出结构语法的框框。

李如龙在《汉语词汇衍生的方式及其流变》一文中提出了汉语造词法的四个大类:音义相生(因音生义和因义生音)、语素合成(多个语素合成复合词,包括词组的词汇化)、语法类推(用虚化的语素类推构成批量新词)、修辞转化(把复音词的引申义凝成新义项或转化为新词)。

[3]这种造词法分类可以称为以语义为中心的分类法。

词汇的滋生是人们认识世界、为客观事物命名,把这些被认知的事物组成一个相关的意义单位的行为。

造词法的研究应该以语义为依据,不能像构词法的研究那样,以语法为基础。

四类造词法不但反映了成词之初的语音和语义的种种关系,也反映了词汇意义、语法意义、修辞意义在词汇衍生中的作用。

现在看来,所有的语词大体都可以归入这四种造词法,并且还大体反映了汉语词汇发展的历史过程,也符合人类认知世界、描述世界的进展。

如果说,从语义方面考察造词是语言学的考察,从口头语和书面语两个方面考察汉语的造词法便是言语学的考察,也是社会学的考察。

口头语和书面语是最基本的言语变异系统,是社会语文生活中的两大应用系统,也是新词滋生繁衍的两片沃土。

和口头语、书面语之间有异有同有交叉一样,口头语和书面语的言语主体之间也是有区别、有交叉的。

在古代中国,识字、读书、作文,和书面语打交道,只是少数上等人的事,目不识丁的平民百姓所接触的只是口头语,然而劳心者要治人就要和劳力者交往,彼此之间不能没有共同语言。

书面语和口头语的又分又合、亦异亦同的关系,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局面。

三口语造的词和书面语造的词有什么不同呢?口语通行于口耳之间,口语造词首先着眼于音,古今的双声、叠韵等连绵词、切脚词、叠音词、合音词,应该都是口语造出来的,例如吩咐、担待、疙瘩、郎当、嘟噜、佝偻、轱辘、唠叨、葫芦、姑姑、爷爷、俩、仨、甭……书面造词则往往运用汉字,在字义上下功夫,往粗里合或者往细里分。

例如:深:高深、精深、艰难、幽深、渊深、湛深、深厚、深广、深刻、深邃、深切、深透、深远、深重;大:博大、高大、浩大、宽大、庞大、强大、盛大、远大、重大、壮大、大气、大胆、大学、大意、大战等等。

汉语的方言自古以来就只流传于口头,缺乏书面形式,但它正是最广大的人群所使用的口语。

口语词有许多都是在方言地区造出来的,现代汉语的口语词往往就是官话区里通行于不同范围的方言词。

《现代汉语词典》1983版新标的844条口语词在“三版”取消(口)标号后,就有41条改标为(方)(方言词)。

例如:踝子骨、搅和、半拉、老鸨、旱半天儿、昨儿、叨登、没治、起根。

书面造词则常常向古书讨生活,起用文言词、生僻字或典故,有时就和古语词、文言词划不清。

例如:萦回、璧还、夷平、悔恨、杞忧、歆慕、旷世、绝代、憾事、轶事、首事、滋事等等。

[4]因为口语是和语言与生俱来的,而且向来使用的人多,口语造词不但波澜壮阔,而且也是源远流长的。

可以想象,未经书面记录的口语词随着岁月流逝的一定是无法胜数的,历史上留存下来的口语语料只是其中的沧海一粟。

而书面语借助着文字和典籍则大量流传、与时俱增,而且不断去粗存精,留下了许多富于表现力的语词和脍炙人口的语料。

就现代汉语的状况说,它所形成书面语词数量庞大,古老成分多,规范程度高,艺术性也强;而口头语词文字记录少,近代以来语词多,虽然鲜活,却相对粗而俗。

曹炜曾就在1983版《现代汉语词典》中(口)语词和(书)语词(实际上是文言词)作比较统计,得出了以下的数据[5],见表1。

汉语词汇的双音化是汉唐兴起,往后愈甚。

以上数据说明,口语词对于书面文言词来说是后起的。

现代汉语的口语词是近代白话加上五四以来的创新而形成的,所以双音词多,多音词也不少,合成词多,单纯词少,由于历史较短,没有书面的传扬,词义的分解较少,单义词多,多义词少。

这些方面都和书面文言词形成较大反差。

口语虽然较之书面语粗而俗,但是它却是生动活泼、多样善变、无限丰富的。

词汇衍生中的新招都是首先在口语中创造出来的。

例如“子、儿、头”虚化为名词的后缀就是宋元之后形成的。

现代口语中得到很大发展,而在书面的文言词就极少见。

以下是1983版《现代汉语词典》(方)、(口)、(书)的词目中带“子、儿、头”的比例数。

见表2。

从词的音节数说,口语词中除了单音、双音词,还有三音、四音、五音的;多音词中除了字义合成之外还有不少引申、比喻义构成的,可谓形式多样。

例如:巴不得、疤瘌眼儿、八九不离十、半瓶醋、背黑锅、不是玩儿的、长虫(蛇)、吊儿郎当、二百五、赶趟儿、狗腿子、姑奶奶、闷葫芦罐儿、钱儿癣、穷光蛋、三天两头儿、手指头肚儿等等。

尤其是三音节以上的运用修辞手段造出来的惯用语(如砍大山、开后门),近数十年间大有骤增之势。

此外,口语词和书面语词还有一些差异。

从读音说,书面语词多文读音,口语词多白读音,书面语词有较多生僻字,口语词则多用常用单音语素、日常用语语素、与人体有关语素(“近取诸身”),例如1983版《现代汉语词典》的800多条口语词中除了“子、儿、头”之外,以下16个常用字所组成的词目就都不少。

如大,25;小,21;老,14;打,11;下,11;不,11;人,11;活,10;半,10;天,9;黑,8;姑,8;上,6;脸,5;死,5。

含有这16个常用字的词目和上文所说的含有“子、儿、头”(当然也是常用字)的词目加起来达到461条,扣除重复的条目,应该还占有总词目的一半左右。

由此可见常用字在口语词中占着很大的比例。

四口语词和书面语词汇成了汉语词汇鲜活而丰富的洪流。

口语词和书面语词在汉语是纵贯古今的两大词汇系统,任何时期都有这两个系统的对立和竞争。

上古时期的诗经、楚辞是可唱可吟的诗歌,应该比较接近口语;《尚书》、《周易》、汉赋是精心雕琢的,是早期的书面语;到了中古,口语方面的典籍用敦煌的变文、曲子词和后来的话本,还有像寒山子、郑板桥那样拿口语入诗的文人之作。

唐宋之后的“文起八代之衰”的“古文运动”则是典型的用书面语挤压口头语、以古代语言统制后代语言的文人们的举措。

然而口语演变的洪流是不可阻挡的,宋元的白话终于逐渐地登上了历史舞台,光有“四大名著”开路还不够,直到维新运动和五四时期的新文化运动才把近乎口语的“白话”扶正。

然而从此之后,原来用早期口语写下的“白话”又成了书面语,新的口语则跟着时代的潮流在社会生活中变异、发展,滚滚向前。

尤其是最近的20年,由于社会生活中的节奏加快,变动加大,方言的回潮,外来语(包括字母词)的批量涌入和随心所欲的网络语言在青少年手头的泛滥,又在口语系统中展现了许多新的景象。

然而口语和书面语之间除了对立和竞争之外,还有相互吸收和相互包容的一面。

用哲学语言来说,便是既相互矛盾和相互斗争,也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

口语词和书面语词的相容和转化首先表现在书面语中的夹用道白和口语中的成语典故的引用。

《史记·陈涉世家》写到陈胜的农民老乡来探望他的王府时惊叹道:“夥颐,涉之为王沉沉者。

”“夥颐、沉沉、者”就都是他们家乡话的口语。

《红楼梦》语言是与口语相近的,但也有不少书面语、文言词,尤其是官场上和文人间的用语,连有点文墨的小姐们也有许多典雅字句。

但为了展现不同人物的性格和文化,也用了不少“俗语”、“俗话”、“常言”这类当时民间通行的口语。

例如刘姥姥:“俗话说的,‘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凭他怎样,你老拔根毛比我们的腰还粗呢。

”[6]赵树理的小说、老舍的剧本已是加工过的书面语了,保留得最地道的当代口语也往往出于大众角色的对白。

至于书面语转化为口头语,则见于大量的成语和典故。

成语通常是经过文人们锤炼的表现某种哲理、道德观念或生活经验的言语作品,后来记录成书面语,并在口语中流传开了。

《红楼梦》的俗话有不少便是这类前代文人们加工过的成语。

例如:“物不平则鸣”是韩愈用过的,“佳人命薄”出自苏东坡的诗,“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见于《道德经》,“远水救不得近渴”见于《韩非子》,“乐极生悲,否极泰来”《水浒》用过,“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三国演义》用过。

至于见诸话本小说就更多了。

例如:“新婚不如远别”、“妻贤夫祸少”、“知人知面不知心”、“贪多嚼不烂”等等。

书面语词影响口语词还有古今两种事例。

一是古代书面语词保留在方言口语之中。

例如:畀(给)、睇(看)、髀(大腿)、浮泛(漂浮状)、卒之(终于)、新妇(媳妇)是粤方言保留的古代书面语;不啻(不止)、瘥(病情好转)、殆(糟糕)、粞(米屑)、汝(你)、何如(怎样)、虫豸(小虫)、歆羡(羡慕)等是闽方言保留的古代书面语。

另一种是现代生活中文化普及之后许多政治术语成为各种方言口语中的常用词,例如“封建、解放、合作化、国家、人民、革命、工作、建设、彻底、坚持、关系、同志、热情、重视、进行、优秀、模范”等等真是不胜枚举。

口语影响书面语也有一些事例,一是古代和近代的文人们把口语词用于诗文之中,例如寒山子、郑板桥等人的诗中就不乏口语词。

一是现代口语中多音的惯用语大量进入书面语,例如“开夜车、走后门、拍马屁、抬轿子、一刀齐、短平快、硬骨头、软着陆”等等。

此外,改革开放以来,南方方言的一些词汇也被吸收到现代书面语,例如港台的口语词:“太空人、香蕉人、怀葛、按揭、一族、作秀、打拼、生猛、收铁台、弊案、直选、职场、爆料”等等。

那么,口语和书面语之间的互相影响谁的作用力大呢?张中行《文言与白话》曾经说过:“文言和白话并存,难免互有影响,可是影响力量的大小不同,文言大,白话小。

”[7]他说的“白话”只指书面语。

同是书面语,古代的文言依仗着久远的历史和众多的名家所造就的优秀典籍,自然比晚近的白话更有竞争力。

况且,早先写白话文的人大多先通了文言,并以为文言优于白话,动辄就搬用文言。

从现代白话到现代口语,又是一个书面语和口头语竞争的新阶段。

在这个新阶段,文言文逐渐退出历史舞台,青少年中接触文言的机会和兴趣越来越少了,古代社会充斥的文盲也趋于消失,如果在义务教育阶段读写不能过关,阅读量又不大,书面语词掌握少了,下笔为文,便只能以粗劣的口语为主,写一些半文不白,半土不洋的东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