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脑膜瘤的临床特点及诊疗体会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恶性脑膜瘤的临床特点及诊疗体会

目的探讨恶性脑膜瘤的临床特点及诊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恶性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学特征及影像学特点。结果本组患者MRI、颅脑CT示肿瘤周围水肿较明显,大多呈现高密度或等密度块状影,大多可见坏死或囊变区域;肿瘤边界不清或边缘不规则,瘤组织呈现非均匀强化状态。17例初治者首选手术全切除治疗,7例复发者行γ刀治疗。术后其中14例行化疗,2例行放疗。随访7~70个月,完全缓解12例,部分缓解5例,无变化2例,进展3例,死亡2例。结论借助影像学检查有利于恶性脑膜瘤的诊断,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方法,术后配合化疗、放疗。标签:恶性脑膜瘤;临床特点;手术切除

临床上通常认为脑膜瘤是一种良性肿瘤,但随着医学科技与诊断技术的发展,研究发现恶性脑膜瘤也是存在的。恶性脑膜瘤不仅具有良性脑膜瘤的临床表现,而且易转移、易复发、侵袭性强以及生长快等特征,这些也可以成为该肿瘤的临床病理诊断标准之一[1]。据既往文献报道记载,恶性脑膜瘤占颅内脑膜瘤的比例悬殊在1%~20%,平均达到2.9%。我院按照WHO在1990年制定的脑膜瘤三级分类标准,将2008年1月~2013年3月收治的2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恶性脑膜瘤(排除脑膜肉瘤与不典型脑膜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恶性脑膜瘤的诊断。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我院2008年1月~2013年3月收治的2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恶性脑膜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3例,女11例,年龄15~66岁,平均(48±6.3)岁;初发性17例,复发性7例;肿瘤最大径

2.3~11.5 cm,平均5.3 cm。单发20例,多发4例(各2个病灶)。发生部位为凸面8例,失状窦旁5例,桥小脑角4例,镰旁2例,蝶骨脊与中颅凹底各1例。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15例、癫痫3例、视力下降4例,其他症状依据肿瘤位置表现为肢体无力5例,耳鸣3例,平衡障碍4例,耳聋、头部肿块及言语不清各1例,部分患者存在两种或以上症状。从发病到住院时间6 d~3年,平均4.7个月。

1.2方法本组17例初治者首选手术全切除治疗,7例复发者行γ刀治疗。术后其中14例行化疗,2例行放疗。手术中将肿瘤尽量切除,同时将受累的硬膜与颅骨一并切除,并进行一定的修补。由于肿瘤边界相对比较清晰,大部分患者可以行全切除手术。

2结果

本组患者MRI、颅脑CT示肿瘤周围水肿较明显,大多呈现高密度或等密度块状影,大多可见坏死或囊变区域;肿瘤边界不清或边缘不规则,瘤组织呈现非均匀强化状态。术中显示肿瘤颜色为暗红色,质地柔软,血供丰富。其中脑组织界限清晰、肉眼可见包膜者8例,肿瘤呈分叶状者4例,侵犯颅骨者5例,侵犯硬膜者5例。随访7~70个月,完全缓解12例,部分缓解5例,无变化2例,

进展3例,死亡2例。

3讨论

3.1恶性脑膜瘤临床特点对于恶性脑膜瘤的认识与诊断目前尚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仅仅是通过临床病理进行诊断。该肿瘤指的是既具有良性脑膜肿瘤的很多特征,又具有而且易转移、易复发、侵袭性强以及生长快等特征[2]。恶性脑膜瘤的临床特征有术中可见包膜被肿瘤穿破,局部有脑组织浸润;病情进展十分快,具有病理组织学特征;术后复发率极高,并形成肿瘤远处转移;肿瘤固有组织结构逐渐消失,且细胞数与有丝分裂增多(>5/HP)。

3.2影像学特征恶性脑膜瘤患者由于临床表现不具有特异性,而影像学检查通常要与血管皮外细胞瘤、胶质瘤以及良性脑膜瘤等难以辨别区分,所以术前诊断较为困难。临床医学认为,恶性脑膜瘤的影像学特征出现以下几点,应提高诊断警惕性:无鼠尾征;不均匀性强化;中心局灶性坏死;脑血管造影出现动静脉分流;肿瘤周围无钙化现象,水肿严重;扁平状、蘑菇状或分叶状,边缘模糊不清。

3.3恶性脑膜瘤的诊疗体会手术切除是治疗恶性脑膜瘤的主要方法,患者的生存时间与肿瘤首次切除的程度以及是否在术后进行放疗等相关,复发率高达34%,病情转移可以发生在多系统与器官之间[3]。恶性脑膜瘤术后复发的主要原因在于瘤细胞浸润性较强,且细胞增殖活跃。经过初步定性之后,需要将手术切除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尽量将全部肿瘤都切除掉,同时将可能受累的颅骨瓣丢弃或煮沸后将活细胞杀灭干净。切除手术完成后,需要计算肿瘤倍增时间与细胞周期时间,以此实现病程的准确预测[4]。除此之外,术后还应当进行放射性治疗,并且对残余肿瘤进行γ刀治疗,从而延缓病情复发。恶性脑膜瘤的前期治疗方法主要有常规治疗、栓塞治疗以及手术切除治疗,对肿瘤周边进行放射治疗时建议平均剂量为15 Gy,研究证明,约78.5%的患者病情都能得到局部的控制,并且肿瘤体积在逐渐缩小。所以,γ刀放射治疗对于控制复发性恶性脑膜瘤具有良好的作用[5]。如果发现恶性脑膜瘤在进行常规放疗及手术治疗后仍然复发时,即使难以控制病情发生远处转移,γ刀放疗依然不失为一个合理正确的治疗方法。

综上所述,利用影像学检查有利于对恶性脑膜瘤的临床诊断,该肿瘤的治疗主要是手术切除,同时在术后配合相应的化疗及放疗,这样的综合治疗效果相对来说比较理想。与此同时,还要在术中注意对患者神经功能进行保护,这对提高恶性脑膜瘤患者的生存质量,尽可能延长其生存的时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方园,王鲁平,张玉萍,等.恶性脑膜瘤7例临床病理学分析[J].诊断病理学杂志,2013,01:4-8+12.

[2]杨前,张端莲.Caspase-3在恶性脑膜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3,02:175-177.

[3]范存刚,张庆俊.恶性脑膜瘤的分子遗传学特征与诊疗进展[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11,02:174-178.

[4]赖召攀,李梅,李飞,等.恶性脑膜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11,06:533-536.

[5]李波.颅内恶性脑膜瘤的诊断与治疗(附12例分析)[J].航空航天医药,2010,08:1339-134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