奴隶社会的美术

合集下载

中国工艺美术史概述

中国工艺美术史概述

中国工艺美术史概述二、主要内容、分类实用工艺美术和陈设工艺美术传统工艺美术和现代工艺美术手工艺美术和工业设计民间工艺美术、宫廷工艺美术和文人工艺美术雕塑、锻冶、烧造、木作、髹饰、织染、编、扎、画绘、剪刻传统工艺美术:雕塑工艺、织绣工艺、编织工艺、金属工艺、陶瓷工艺和漆器工艺。

现代工艺美术:室内环境设计、染织设计、服装设计、日用工业品造型设计、日用陶瓷设计、商业美术设计和书籍装饰设计等。

三、美学特征和谐性、象征性、灵动性、天趣性、工巧性第一章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概述石器原始人从实用生产(还不是从审美)的要求出发,对造型样式有了一定的认识,初步掌握了一定的造型手段。

为了砍砸刮削等不同需求而有意打制成不同类型。

旧石器时代石器新石器时代石器动物陶塑形象多生动有趣,在当时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表明了原始人对生活细致的观察和较强的造型写实能力。

陶猪新石器时代晚期,河姆渡文化,1973年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出土,长6.7厘米。

从事稻作生产的河姆渡氏族,其家畜饲养业也有一定规模,饲养的家畜主要是猪、狗和水牛,猪的数量最多,破碎的猪骨和牙齿在遗址中到处可见。

河姆渡遗址还出土一件陶盆,其上刻有一束捆扎整齐的稻穗和猪纹,反映了养猪与农业的密切关系。

陶鹰鼎,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陕西华县出土,高36厘米,器口开在鹰的背部,整体造型威武而雄壮。

狗的形象生动可爱,其伸着长颈,抬着头,眯起眼睛,像是迎接主人的归来。

曲卷着尾巴成为器物的手柄鸟形鬶新石器时代.白陶双层口鬶,大汶口文化,这是个鸟形的鬶,最特别的是它的双层口沿,口沿四周还饰有三角形镂孔,双层的口很少见,既可阻挡灰尘杂物,又是很强的装饰效果。

鳖形墨陶壶新石器时代。

鳖形墨陶壶,仿鳖形造,壶腹即鳖身,短尾,周围有4个小爪,每爪有两孔,以作系绳之用。

红陶鸟形器新石器时代。

红陶鸟形器,齐家文化,此鸟形器结合了雕塑与刻划的表现手法,鸟身的一侧刻着细线翅翼纹,另一侧刻细线幼鸟纹,还印有小圆圈纹。

《奴隶社会的美术》课件

《奴隶社会的美术》课件

03
形式上以写实主义为主 ,注重对物象的刻画和 表现。
04
创作方式以集体创作和 委托制为主,个人创作 较少。
奴隶社会的美术影响
奴隶社会的美术对后世的美术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古典艺术和现代艺术的基 石。
奴隶社会的美术作品对后世的艺术家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灵感和借鉴。
奴隶社会的美术风格和特点对后世的建筑、雕塑和绘画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结词
形式简单、内容单一
详细描述
早期奴隶社会的美术作品形式较为简单,主要表现在绘画、雕塑和工艺品等方面。这些作品大多以实用为主,注 重形式上的简洁和明了。在内容上,早期奴隶社会的美术作品大多表现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宗教信仰,主题较为 单一。
中期奴隶社会的美术
总结词
风格多样、内容丰富
详细描述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期奴隶社会的美术作品逐渐呈现出多样化的风格。绘画、雕塑和工艺品等领域的 作品在形式和技巧上都有所突破。同时,中期奴隶社会的美术作品在内容上也更加丰富,除了反映社 会生活和宗教信仰外,还涉及到历史事件、神话传说等方面。
晚期奴隶社会的美术
总结词
高度发展、艺术繁荣
详细描述
晚期奴隶社会的美术作品已经得到了高度的发展,各个领域都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艺术 家和作品。绘画和雕塑等领域的作品在技巧和表现力上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工艺品等实 用美术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同时,晚期的奴隶社会美术作品在内容上也更加丰富多样
,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展现了艺术的繁荣景象。
现代艺术在材料和技术上也受到奴隶社会美术的影响 ,如对传统绘画材料的探索和对新技术的运用。
对当代艺术的影响
当代艺术在观念和形式上继承 和发展了奴隶社会美术的精髓 ,强调跨文化和跨领域的融合 。

奴隶社会美术

奴隶社会美术

19、比较民主奴隶社会美术与专制奴隶社 会美术?
民主奴隶社会的美术:
• 作者主要是自由民,具有强烈的历史感 和社会责任感,艺术创意充满了对人类 自身的信任与尊重,充满了对生活的热 爱与对现实的肯定。 • 艺术与公民意志相连接。 • 艺术创作不受宗教辖制,不为权力服务。 • 艺术创作崇尚理性,重视理想美,与自 然科学相结合。
奴隶社会美术
1、苏美尔人最重要的建筑为塔庙,被称为 “吉库拉塔”,(乌鲁克塔 )是塔庙 的最典型代表。
2、列举阿卡德人的雕刻作品。
• 尼尼微出土的萨尔贡王青名的美术作品是 (汉漠拉比法 典 )石碑。
4、亚述美术时期,建造了两河历史上最宏 伟富丽的宫殿建筑,( 胡尔西巴德的萨 尔贡二世 )宫殿是其主要代表。
• 希腊人富于想象,创造出了像荷马史诗 那样现实与幻想交织在一起的神话故事, 希腊艺术具有太多浪漫主义色彩和幻想 的成分。罗马人是一个冷静、务实的农 业民族,他们的艺术具有写实和叙事性 的特征。
• 希腊美术中,表现的内容多是神话故事 中的人物,如,《哀悼的雅典娜》等, 而罗马美术中却多现实中的人物,如, 《布鲁斯特像》等。希腊雕刻共性较多, 都是对对象和谐、优美和戏剧性的表现, 而罗马艺术中注重人物个性的刻画,强 调鲜明的个性特征。
• 在宗教与权力的左右下创作,歌颂王权, 相信灵魂不灭,大量雕塑与墓室壁画均 为死后而作,古埃及艺术是“来世的艺 术”。 • 造型遵循一定的程式,风格较为稳定, 缺少变化。
7、埃及最大的狮身人面像,是(哈夫拉 金字塔前的狮身人面像。

8、列举古埃及人像雕刻作品?
• • • •
皇太子柯阿波尔像 拉荷切普王子与其妻 坐像 书吏凯伊 王后纳菲尔提提像
专制奴隶社会的美术:

奴隶社会的美术二PPT

奴隶社会的美术二PPT

安阳殷墟是商代晚期的建 筑遗址。 筑遗址。 瓦的发明是西周在建筑上 的突出成就。 的突出成就。 我国传统的民族形式的木 构建筑基本形制确立于西周。 构建筑基本形制确立于西周。
陕西歧山凤雏建筑遗址
陕西歧山凤雏建筑遗址 西周), ),在建筑艺术史上具 (西周),在建筑艺术史上具 有重要意义。 有重要意义。凤雏村的四合院 是中国最早的院落例证之一。 是中国最早的院落例证之一。 这种院落组合在宫殿、 这种院落组合在宫殿、宗教建 筑以及其他公共建筑得到非常 广泛而长期的使用和充分的发 成为中国建筑的重要特色。 展,成为中国建筑的重要特色。
原始社会姜寨村复原图
傣族干栏式竹楼
西双版纳傣族竹楼图
半坡遗址 的晚期住房, 木骨泥墙,阔 三间,进深两 间,室内地面 为烧烤过的草 筋泥抹面,居 住面铺有木板 防潮。
二、宫殿建筑之滥觞
河 南 偃 师 二 里 头 遗 址
1960年在河南偃师 1960年在河南偃师 二里头遗址中部的第三 层文化中, 层文化中,挖掘出可能 建于晚夏的中国现知最 早的宫殿遗址。 早的宫殿遗址。它首次 使用了院落式的群体布 局方式。 局方式。
湖北盘龙城遗址是中国现知 第二座最早的商代古城。 第二座最早的商代古城。它的殿 堂建筑遗址尤其完整, 堂建筑遗址尤其完整,是至今所 知的最早的“前堂后室” 知的最早的“前堂后室”布局的 建筑实例。 前堂后室”的布局, 建筑实例。“前堂后室”的布局, 奠定了直到封建社会末期中国宫 殿建筑“前朝后寝”的基本结构。 殿建筑“前朝后寝”的基本结构。
白 陶 豆

白陶豆,商代, 白陶豆,商代,河南郑州出 土,刻有精致的云雷纹和圆形 连续花纹图案, 连续花纹图案,是一件稀世珍 其线的运转刚劲有力, 品。其线的运转刚劲有力, 有绘画感,又具有装饰意味。 有绘画感,又具有装饰意味。

中国工艺美术史 重点内容

中国工艺美术史 重点内容

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一、彩陶工艺:新石器时代晚期(7000-4000年前)泥条盘柱法和捏制法,在一种手制的棕红色陶坯上用红黑二色绘制图案,然后经800度的低温烧制而成的陶器。

1、分布地区:黄河中下游2、类型:半坡型(人面鱼纹盆)、庙底沟型(花卉纹彩陶钵)、马家窑型(舞蹈人纹盆)、半山型(首次出现红色)、马厂型(早期有红色晚期以黑色为主)二、黑陶工艺:1、龙山文化:轮制法特点:黑光薄棱三、玉器:1、良诸文化:以玉璧、玉琮为主,主要是观天测地的工具2、红山文化:中华第一玉龙(内蒙赤峰)奴隶社会的工艺美术一、青铜工艺:青铜的成分,红铜加锡的合金1、作方法:陶范法、失蜡法2、炊器:鼎(煮肉)鬲(做主食)甗(蒸食物)3、食器:簋、簠、盨、豆(盛肉酱)4、盛酒器:尊、壶、卣、彝、罍5、饮酒器:爵、角(祭司用)、觚、觥、觶6、温酒器:斝、7、盉8、水器:盘、匜(舀水)、盂、鉴:照面用9、乐器:鼓、铙、钟、铃10、剑、刀、钺、戈、矛代表作:商代:司母戊鼎、四羊方尊西周:佰矩鬲虢季子白盘剥春秋:越王勾践宝剑、莲鹤方壶司母戊鼎:目前最大的青铜器世界罕见,1939年出土在河南安阳武官村,商代晚期王室用物,长方形口部两个直立大耳下有四个柱形足。

高1.33米重875公斤。

战国秦汉的工艺美术一、青铜艺术:铸造方法:金银错和失蜡法、鎏金代表作:战国:曾候乙编钟、金银错龙凤案秦汉:铜车马汉代:鎏金长信宫灯、金银错(博山炉)、金银错(狩猎纹的铜车饰)、马踏飞雁(青铜奔马)二、陶俑艺术:秦兵马俑:1974年秋天在陕西临潼秦始皇骊山陵东侧发掘了巨大的秦兵马俑坑,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共有武士俑约8000个,身高均在1.80米以上1.90米以下每个体重500斤,身披战袍,足蹬战靴,手执各种青铜武器真实再现了当年秦王的千军万马,内平六国、外却匈奴的雄伟壮观的军阵场面。

它是世界上罕见的地下雕塑博物馆,被誉为人类文明史上的第六大奇迹。

艺术成就:体形高大,数量众多,写实的手法,反映了秦代的劳动人民在选土、雕塑、烧窑、着色等方面的聪明才智。

第二章奴隶制时代的美术

第二章奴隶制时代的美术
奴隶制时代的美术
• 夏—中国文明史的开端。 中国文明史的开端。 中国文明史的开端 • 夏——·——商———·——周—(春秋)—战国 商 战国————秦 周 ( 战国
• 世纪—前 世纪—西周 东周————前475年——前221年 前22世纪 前16—前13—前11世纪 西周 前770年——·东周 世纪 前 前 世纪 西周—前 年 东周 前 年 前 年
· • 由石器时代 青铜器时代。(包括夏、商、周三代) 由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包括夏 青铜器时代。(包括夏、 周三代) • 虽然奴隶制是一个残酷的流淌着奴隶鲜血的时代,但 虽然奴隶制是一个残酷的流淌着奴隶鲜血的时代, 取代原始社会是一个合乎社会发展规律的巨大历史进 发展生产,农业、手工业分工, 体分工, 步。发展生产,农业、手工业分工,脑、体分工,产 生士阶层,发明了文字。美术有了类别之分。 生士阶层,发明了文字。美术有了类别之分。奠定了 中国古代文化的初基。 中国古代文化的初基。青铜工艺是美术继原始时代的 彩陶之后,出现在我国古代美术史上的又一个高潮。 彩陶之后,出现在我国古代美术史上的又一个高潮。
青铜艺术的特殊风格—狞厉美 青铜艺术的特殊风格 狞厉美
• • • •
古印度的艺术 古埃及的艺术 古希腊的艺术 殷商青铜艺术
泛神论 没有上升到描写人的完美高度 介于人和兽之间 中间地代的艺术 取材于神话 这些神实际是人格化的 把人鬼神化 高扬神性 贬抑人性
青铜的造型与装饰特点
• 青铜造型特点:端庄凝重、纹饰富丽而怪异。 青铜造型特点:端庄凝重、纹饰富丽而怪异。 • 青铜器的装饰纹样以饕餮纹、夔龙、夔凤纹样和云蚊、 青铜器的装饰纹样以饕餮纹、夔龙、夔凤纹样和云蚊、 雷纹、乳钉纹为最多。最具特色的是饕餮纹。 雷纹、乳钉纹为最多。最具特色的是饕餮纹。 • 饕餮纹 也称兽面纹、是一些被夸张了的或者幻想中 饕餮纹—也称兽面纹 也称兽面纹、 的动物头部的正面形象。 周人著饕餮,有首无身…” 的动物头部的正面形象。“周人著饕餮,有首无身 • 幻想的、可怖的、在静态中积聚着紧张的力,造成一 幻想的、可怖的、在静态中积聚着紧张的力, 种严肃、静穆和神秘的气氛。 种严肃、静穆和神秘的气氛。 • 青铜器装饰纹样的组织形式常常采用“三层重叠”的 青铜器装饰纹样的组织形式常常采用“三层重叠” 原则。 原则。

奴隶社会的美术-2

奴隶社会的美术-2

日用杂器。 至于礼器则是一些日用青铜器由于用 于祭祀和典礼时的陈设而被赋予了特 殊意义而已
青铜器的种类
青铜器按照功能来分可分为: 炊煮器、盛食器、酒器、水器、乐器、 兵器等。
炊煮器:鼎、鬲、甗(yǎn) 盛食器:簋(guǐ)、豆、簠(fu)、盨(xǔ) 酒器:爵、盉(hé)、觚(gu)、壶、罍(léi)、尊
匜(yí )
注水器。 形椭圆像瓢,三足或四足,前 有流,后有鋬,有的带盖。
青铜匜
青铜匜

盛水器。 盛水或承接水。多是圆形、浅腹, 有圈足或三足,有的还有流。 常与匜联用,盥洗时用匜注水, 而以盘承接,免得水撒到地下
史墙盘
瓿(bù)
盛水器或盛酒器亦用于盛酱。 器型似尊,但较尊矮小。圆体,敛 口,广肩,大腹,圈足,带盖,有 带耳与不带耳两种,亦有方形瓿。 器身常装饰饕餮、乳钉、云雷等纹 饰,两耳多做成兽头状
壶、罍(léi)、卣(you)、彝(yi)
觚gū
觚,饮酒器。 盛行于商周时期,作用相当于酒杯。造型为圆形细长
身,喇叭形大口,侈口,细腰,圈足外撇。抓身下腹
部常有一段凸起,于近圈足处用两段棱作为装饰。
妇好觚(商)
据专家考证
,饮酒时如 需温酒而饮 则用爵,不 需温酒而饮 则用觚,所 以觚、爵常 配对而出, 成为当时礼 器组合形式 的核心。
蒜头鼻,嘴角下勾。两云 纹耳,耳垂下各穿一孔。 后脑较圆,发向后梳理, 饰“蝴蝶”形花笄,颈上 细下粗,颈部下端铸成倒 三角形。 头前后纵径18、左右横径 15、头顶至下颌长24、 颈前长15、后长22.3、笄 长23.4宽3.2-8.6、通高 46.6cm。
Ⅶ式青铜人头像
平顶,阔眉,杏叶
青褐釉原 始瓷尊

工艺美术史2-奴隶社会

工艺美术史2-奴隶社会

羊首饕餮纹铜罍 商
四羊首兽面纹罍 殷商
青铜方罍 殷商
克罍 西周
蟠龙盖兽面纹罍 西周早期
卷体夔纹罍 西周中期
觥(gong,音工)

盛酒或饮酒器。椭圆形腹或方形 腹, 圈足或四足,有流和鋬,盖作成 兽头或象头形。
龙纹觥 殷商
司母辛觥 殷商
父乙觥 商晚
旂觥 西周早期
折觥 西周
日已觥 西周中期
毛公鼎
大克鼎 西周晚期
楚王子午鼎 春秋
鬲(li,音历)

多用来煮粥用,一般为侈口、三空 足。
四足鬲 商
兽面纹鬲 商中期
伯矩鬲 西周早期
垂鲮纹鬲 春秋早期
甗(yan,音演)

相当于现在的蒸锅。全器分上、 下两部分,上部为甑,置食物;下部 为鬲,置水。甑与鬲之间有一铜片, 叫做箄。上有通蒸气的十字孔或直线 孔。
盉(he,音禾)

盛酒器,或古人调和酒水的器 具。一般是深圆口、有盖、前有流、 后有鋬,下有三足或四足,盖与鋬 之间有链相连接。
饕餮纹盉 早商
兽面纹盉 早商
妇好盉 殷商
龙纹盉 殷商
火龙纹盉 西周早期
卫盉 西周中期
长甶盉 西周中期
凤鸟纹盉 春秋中期
蟠蛇纹盉 春秋晚期
爵(jiu, 音决)
夏 商
公元前17世纪 公元前11世纪

公元前771年
春秋
公元前475年
战国
公元前221年
公元前21世纪
(1)妇好墓

商代第23世王武丁的配偶妇好之墓。在河南安 阳西郊小屯村北。1976年发掘。是唯一能与甲骨 文相印证而确定年代与墓主身分的商王室成员墓。 出土的随葬品,反映了武丁时期的文化艺术成就, 对研究当时的社会经济也有重要价值。死者生前 拥有军权,甲骨卜辞中屡有妇好率领大军对外征 伐的记载,说明墓主曾是一员勇武的女将。墓中 有四面铜镜,表明至少在商王武丁时期中国已使 用铜镜。随葬玉石器中,有商代玉器中的精品。 10余件玉石人物雕像,是研究当时衣冠发式的珍 贵资料。另有三件带把象牙杯,也是罕见的古代 艺术瑰宝。

奴隶社会美术教育

奴隶社会美术教育
张艺术创作的社会功用问题,主张美 术创作为维护特定的政治路线服务。孔子主 张“文质兼备”,要求内容和形式也即功能 和装饰的统一,认为“质胜文则野,文胜质 则史”这里野是粗俗的意思,史是浮夸的意 思,战国末期的荀子提出“万物之美可以养 神”,“雕琢刻镂,所以养目也”。如孔子 说的:“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 艺” .“图画者,鉴戒也”。 “助教化,成人 伦”.
道家的重意轻象的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 美学观,注重创作中的主观进入,推崇“解 衣般礴”的创作观,美术创作观强调顺应自 然,超功利的虚无的追求个性的无限自由。 后世的“中得心源”、“悟对神通”等文人 绘画教育观都来自于此。
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约前460一
前370)将美术教育视为“可以改变人”的重要手段。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前384一前322)认为绘画 能培养美的欣赏力和判断力,发展优美感情;陶冶 高尚情操。 古希腊的美术教育摒弃狭隘的功利追求,以培养学 习者的高尚情感尤其是美的情感为己任,美术教育 成为美育的组成部分,这种注重人、注重人与自然 的和谐、强调美术教育非功利性的美育目的,对于 西方美术教育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 民主奴隶社会与专制奴隶社会的美术有明显的差异。 自由民具有广泛的社会作用,美术表现着多数人的 意志及理想化的审美特征,并注重向自然科学靠拢。 民主奴隶制倾向对人类自身的肯定,人物在美术中 都占着中心地位,关于“人”这一伟大的概念充分 得到了体现,并且反映了生活的重要特征,反映了 人对宇宙的了解及认识。民主奴隶社会的美术: (1)、有强烈的历史感与社会责任感,艺术创意 充满了对人类自身的信任与尊重。(2)、艺术与 公民意志相连接。(3)、艺术创作不为权力服务。 (4)、艺术创作崇尚理性,重视理想美,与自然 科学相结合。

新二奴隶制时代的美术

新二奴隶制时代的美术

兽面纹鬲
口径14.6厘米,高19.2厘米
侈口,唇边加厚,长颈, 深腹袋状,下有圆锥状空足。 口沿上端立环形耳,后端颈至 腹有鋬,颈饰T形角兽面纹,上 下皆饰连珠纹。袋状腹饰卷角 型兽面纹,兽目特巨,图案条 纹粗犷,结构复杂,具有高度 象征意趣。器壁均匀而薄,在 商代前期青铜鬲中以此器最为 精致。
3、甗 yǎn 蒸饭器,全器分上下两部分,上体 用以盛米,称为甑,下为鬲,用以煮水, 中间的箅通汽以蒸于甑。
弦纹盉
盉上部为半圆形, 顶部有一倾斜的管状 流,流的根部有一桃 形口,口上有唇边, 腹部整体作三个袋状 尖足,有一素鋬,颈 部有一窄沿,下饰弦 纹三道。 此弦纹盉形状较原 始,其设计、铸造水 平均不高,具有商代 早期青铜器的特征。
鸭形盉 西周
以鸭腹为 器身,背 部开口, 上面加盖, 腹下铸柱 状足,鸭 首当流, 鸭尾作鋬 (pan) , 鋬上站立 一小铜人, 以其手足 将器身与 器盖巧妙 地连为一 体。
青铜器(bronze ware)
青铜:合金——纯铜+锡or铅
世界最早的地区:两河流域,公元前4000年初
萨尔贡青铜头像

烹饪器
烹饪器:即蒸煮器

甗 (音演)

食器

(音须)
簠 簋
(音轨) (音甫)

(音对)
饪食器包括鼎、鬲、甗、簋、 簠、盨(xu)、敦、豆、铺、盂、 俎、匕等器。
1、鼎 用于烹煮肉食,实牲祭祀和宴飨。 最早的青铜鼎见于夏代晚期,以后历经 各个时代,一直沿用到两汉,乃至魏晋, 因而变化也很大。大致有圆鼎、方鼎、 扁足鼎等形式。
2、匜(yi) 盥手注水之器。与盘配用。多有四足,春 秋时有三足和无足的匜,无足的很似瓢。

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美术

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美术

• 青铜“礼器”的用途及艺术精神是什么?
• 主要类型:武器和工具,乐器。生活用品。 • 主要在祭祀场合使用,在祭祀活动中是连接凡界 和天神的媒介。青铜器使用的数量和大小,决定 了奴隶主等级的地位的标志。 • 它的特殊地位和艺术精神,决定把它人鬼化,贬 低人性的基础上高杨神性。形成了青铜特殊风格 狞历美。
原始时期
1、绘画——岩画
1半坡(人面鱼纹盆) 仰韶文化 2庙底沟(几何纹) 3马家窑 (舞蹈纹彩陶盆)
2、雕塑——彩陶文化
龙文化——黑陶文化
半坡文化
庙底沟文化
马家窑文化
奴隶社会

• 青铜器 •
• • 礼器 食器 乐器
明器
花纹:饕餮纹 、夔龙纹、云纹、雷纹
代表的作品:春秋莲鹤方壶 毛公鼎 司母戊方鼎

司母戊方鼎
• 司母戊鼎又称司母戊 大方鼎,是中国商代 后期王室祭祀用的青 铜方鼎
毛公鼎
• 毛公鼎,西周晚期器 物 • 大口圆腹,口沿上有 两只大耳,腹下三只 兽蹄形足。 • 鼎上刻有499个铭文, 为当今出土的铭文青 铜器中,文字最多的 一个
春秋莲鹤方壶
• 春秋莲鹤方壶,春秋 中期青铜制盛酒或盛 水器,中国首批禁止 出国(境)展览文物。

中国工艺美术史-奴隶社会

中国工艺美术史-奴隶社会
• 鸟纹:周代的鸟纹和商代不同,周代的鸟纹头向内转, 整体形成具有动感的“S”形线,商代的鸟纹头与身体的 方向一致,整体呈直线。
• 环带纹:是周代应用的较多的一种纹饰,它是一种曲直 结合的波浪线纹,主纹较宽,在视觉上比较突出,地纹 较细巧,与主纹形成对比。
• 重环纹:以抛物线形或者椭圆形为单位,横向排列重复。 有一重的也有几重的。
• 大禾人面方鼎 • 高38.5厘米,口长29.8
厘米,宽23.7厘米 • 鼎腹的四面各以浮雕
式人面作主体装饰双 耳肥大,上饰勾云纹, 下有手爪形纹饰。地 衬云雷纹。腹部四角 有外凸的扉棱,并带 有齿状凸饰,使形体 庄重而富于动势。足 上部饰兽面纹,也饰 扉棱,与腹部呼应, 下有三道弦纹。
• 鼎腹内壁铸“大禾” 两字铭文,此鼎亦被 称之为大禾方鼎。
二 商代纹饰特征:
• 1、图案纹样是以单独适合纹样为主。 • 2、图案纹样多采用对称的格式。 • 3、多采用主纹和地纹的结合。 • 4、装饰方法早期脱胎于陶器的拍印,后期则运用刻花的方法,
后发展成三层花纹,称为“三叠法”
四 青铜器的纹饰--西周
• 周代的青铜器上的纹饰与商代不同,商代单独纹样和对 称纹样多,而周代的二方连续纹样多,产生一种秩序感。
2006年汝城出土的西周有枚铜 铙,铙náo是古代的敲击乐器。
镈bo:形状与钟相似, 特点是乳钉扁平,上部 只有纽没有柄,镈的下 部为直线。
乐器晋侯苏编钟 西周西 周厉王(公元前9世纪中叶) 编钟为成组的青铜乐器。 钟上刻有规整的文字,共刻铭文355字。铭文用利器刻凿,刀痕非常 明显,铭文 可以连缀起来,
商晚期(公元前 14-前11世纪) 瓿是一种盛酒器。 此瓿大口,短颈, 广肩,深腹。
兽面纹斝(jiǎ )斝是古代盛酒 器,兼作祭神的礼器,是中国最 早的礼器之一。此器敞口高颈, 前有双柱作帽形,下有三锥足, 足部与器腹相通。袋足的作用是 为了在温酒时扩大受火面积,所 以有温酒的作用。器物的颈、腹 部各饰兽面纹。腹部兽面纹,双 目突出,带有神秘感。此器形体 高大,器壁匀薄,在口沿上有一 周加厚的唇边,形成商代早中期 青铜器的铸造特色。

奴隶社会时期的美术

奴隶社会时期的美术

执把兽头盉 春秋 高17· 7厘米 腹形扁圆,带盖前铸曲形兽头流, 下承四兽形足饱满,颇具时代特色。

承水器。流行于商代至战 国,作用是承接盥洗时用盉浇 下的洗手后的污水。商早期即 出现,至战国以后演变为洗, 仍在使用。商早期和晚期的盘 均为圆形,敞口,平缘,腹较 深,圈足上有“十”字孔或方 孔。西周盘多为圈足,附耳, 有的盘前有宽流,后有兽首形, 也有的为环耳。春秋时期,圈 足盘数量渐少,至中期,盘大 致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浅腹, 直壁,平底无圈足,三蹄足式; 另一种为平折口沿,深腹,斜 壁,平底式。战国的盘多数无 足,折腹,圆底,式样接近于 汉代的洗。
饕餮纹纹瓿 商后期 高42· 5厘 米 湖南宁乡寨子山出土。 器为圆体,有盖。通身遍饰 饕餮纹,亦呈一定的变化: 主纹底部加刻一层细纹,浮 面则细刻阴线,形成三层纹 饰,亦称“三层花”。整体 效果比前期更为精致,颇具 威严神秘之感。
不约饰兽纹 青 多在雷面, 铜 。商纹纹鼓此瓿 中。,腹瓶商 期新双,圆晚 至的目高口期 晚器凸圈, 期型出足颈 ,存,,部 发在其腹饰 现时余部有 数间部饰两 量不分长道 也长辅鼻弦 , 展清为敛 镶 ,新饰腹 红 镶。。,此铜 红春形上器龙 铜秋制铸口纹 等时略龙沿罍 新期显形较春 工全轻双短秋 艺属盈耳, 已细,,有高 甚 工 纹 下 盖 45 为充饰坠,厘 普分亦垂广米 遍发较环肩
甗(yan) 饪食器和礼器。流行于商至汉代,造型分上下两部分。上部用 以盛放食物,称为甑,甑底是一有穿孔的箅,以利于蒸汽通过;下 部是鬲,用以煮水,高足间可烧火加热。商代甗多为圆形,直耳, 侈口,束腰,袋状腹,腹下设锥足或柱形足,器体厚重。商早期花 纹简单,晚期多用兽面纹装饰。西周除沿袭商代形式外,还出现了 附耳,有的上下部可以分开,在下半部也加附耳,同时还出现了长 方形甗。春秋战国时,器身变薄,袋足消失,许多器物不再用花纹 装饰。甗在商代早期至西周晚期,基本上都是甗高合体的,春秋早 期以后则多为渐高式。商代的甗一般甗部较深,比例上略大于鬲部, 多为立耳。西周的甗则甑部与鬲部的高度相差不大,附耳较多。西 周中期开始出现方甗。春秋以后,甗的甑部多为大口斜腹的式样, 即甑的底径要大大地小于口径。殷墟妇好墓出土的三联甗,却是在 一个长方形鬲部上置3个甗,这仅是极个别的特例。除实用外,西 周末春秋初,甗还是礼器,与鼎、簋、豆、壶、盘等组成成套随葬 品。

中国古代美术教育发展史

中国古代美术教育发展史

中国古代美术教育发展史周澳洲(土木学院 10安全学号:20100703146)美术教育的发生发展与生产力的发展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可以说是生产力在历史的长河中推动了美术教育的发展。

一、原始社会的美术教育教育随着人类制造工具的出现而发生,美术教育也在人类制造劳动工具中诞生。

旧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开始打制石器、采集和狩猎,在制造和改进劳动工具与改造自然的过程中,萌发了原始的审美观念。

新石器朝代,在以磨制石器、发明陶器、编织、纺织、牙雕、玉雕等工艺的发展中,尤其在壁画和陶器的制作与装饰中,人类早期的审美观念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而使这些观念得以延续和发展的活动是原始的美术教育,它带有明显的无意识特征,表现为父子、长幼之间传手教的原始教育形式。

二、奴隶社会的美术教育约公元前21世纪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进入了奴隶社会。

在奴隶社会生产状况下,人类出现了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分离,促进了美术教育脱离了原始状态,最终从社会生产劳动和生活中分离出来,成为在一定范围内相对独立的社会活动和社会组织。

出现了学校,在学校教学内容中,礼乐是重要的内容,它蕴含着美术教育的重要内容,成为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工具,也作为其内部道德伦理关系协调的武器。

商朝的建立,促进了教育的全面发展,商的学校教育以宗教和军事为主,具有武士教育的特点,但它还是出现了“六艺”教育:礼(仪式、行为)、乐(音乐、舞蹈)、射(弓术)、御(马术)、书(书法)、数(算术),此时虽没有明确提出美术教育的内容,但“礼”、“乐”、“书”与美术教育密切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包含着美术教育的相关内容。

西周是奴隶制社会的鼎盛时期,教育空前发达,“六艺”成为西周学校最主要的课程。

并由商崇武教育转变为以“明人伦”为主的文武兼备的教育,“六艺”得到的充分的重视,它虽然没在当前提出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但“六艺”本身也已经包括了这些内容。

春秋战国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学术局面。

奴隶社会美术

奴隶社会美术
何图案和其他图形绘制与原始社会相比已有很大进步。
酒器
荷马时期是古希腊美术的早期,又被称为“几何风格时期”,这是因为这时期的美术作品都是 呈几何形的,几乎没有具体的细节刻画。
巴尔贝客神庙
赫拉克勒斯与萨提洛斯
狮子门
不同的是西方更注重体块和色彩的表现,而中国更注重线条和图案,这就为后来的中西方美 术特色不同的样式和内容埋下了伏笔。
中国墓室图案 西 方 墓 室 图 案
奴隶社会发展成熟期 的美术比较
商和西周美术代表了奴隶社会美术发展的高峰阶段。此时的青铜工艺达到高峰,所铸造的青铜器 质地优良,形体厚重、精美且品种繁多,食器和酒器最为突出,表现出了奴隶主奢华的生活。有 的器皿全身装饰着纹样,例如:饕餮纹、云雷纹、凤纹、龙纹等等。器皿表现出庄严、凝重的气 氛。
中西方奴隶社会时期的美术对比
指导老师:赵湘学 姓名:龙佳 梁蕾
2016-05-22
中西方奴隶社会时期的美术都与信仰、祭祀密切相关,但中国奴隶社会
时期美术的等级观念森严,在技法上偏重于铸造技术,美术作品主要是
青铜器物。西方奴隶社会时期美术的模仿意识强烈,在视觉上重视秩序 的和谐,美术代表作品主要是建筑和雕刻,中西方美术作品的对比总体
上体现出了人文关怀的精神和意义。



春秋
希腊化时 期
பைடு நூலகம்
战国
荷马时期
古风时期
古典时期
罗马时期
奴隶社会发展初期 的美术比较
在公元前21世纪中国建立起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奴隶主对其特权身份的确认以及对生活品味的 要求,通过以青铜器为主的器物表现出来不同的要求,造型与装饰图案成为主要的差别,美术越
来越成为权利和财富的象征。器形比较单调,制作工艺也不太成熟而略显粗糙,器物上的连续几

中国美术史 奴隶社会的美术一PPT

中国美术史 奴隶社会的美术一PPT

“三层重叠”的组织原则: 三层青铜器装饰纹样,用细密 的云雷纹等作底纹,衬托出浮 雕主花饕餮纹或夔纹,再在主 花上雕刻其他纹样,复杂繁冗, 具有诡秘阴森的气氛。
鸟的双睛以凸起的高浮雕显 示,鸟兽纹整个主体纹样也比器 物一般平面为高,上刻阴纹装饰 纹样,空隙处填以云雷纹为底纹, 层次丰富,在庄严雄强中又显示
• 盉→斟酒器,壶→盛酒器,匜→注水器,
• 盂→盛水器,盨→盛饭器,甗→蒸饭器,
• 斝→温酒器,罍→盛酒器,盤→盛水器。




斝 斝




方彝








• 从审美的角度,青铜礼器中蕴含了丰富的 精神内涵,价值最高,每一器种在不同时 代呈现出不同的风貌,同一时代的同一器 种的式样也多姿多彩;不同地区的青铜器更 是存在风格的差异,夏商周的青铜器,一 器一范,纹饰绝无两款完全相同
鸟兽合体纹 饕餮纹
虎纹
夔 纹
夔纹Βιβλιοθήκη 云纹镂空雷纹乳钉纹
蝉纹盘
蝉纹
窃曲纹
直纹
青铜的造型与装饰特点
2.青铜器装饰纹样的组织形式 单独纹样 二方连续 四方连续
单独纹样
二方连续纹样
四方连续纹样
3.青铜器装饰纹样的组织原则 “三层重叠”,如《鸟兽纹觚》
2、青铜器的纹饰
–饕餮纹、夔龙纹、夔凤纹、云 纹、雷纹、乳钉纹(最多)
–蝉纹(其次) –蚕纹、鱼纹、象纹(再次)
纹饰,是青铜艺术的王冠。 它最典型地体现着青铜艺术的审 美特质,最生动地表现着青铜艺 术出奇的想象力和高超技艺。
研究者把青铜纹饰称作“神 秘的世界”。因为以变形动物形 象为主的纹饰大都带有某种神秘 意义。其中最常见也最突出的是 一种长着巨眼、大口、獠牙、犄 角和利爪的可怖形象,名曰饕餮。

奴隶制社会时期的工艺美术

奴隶制社会时期的工艺美术

青铜器 概说
青铜,是红铜与其它化学元素(锡、镍、铅、 磷等)的合金。 青铜器时代的到来,成为了人类历史上工艺 美术发展的一段辉煌历程。

青铜器

制作工艺

制作青铜器,必须经过炼矿、制范、熔铸、打磨等几个过程。 制范,就是根据制作要求,先用泥土塑出一个样子,称为模。 将模烘干,再用澄滤过的细腻制成泥片,附在胎的外面,这 就是外范。外范与内范之间浇注铜液,制作器物。 过程: 将矿石提炼成铜液→铜液灌入泥模中→等待冷去后进行 打磨。 特点与功能:青铜器材质坚硬、厚重。在实际的生活中,可 用于火烧来煮食物,这是原始社会时期所无法完成的。
青铜器装饰纹样青铜器在奴隶社会时期的出现除了日常生活的实用品之外它更多的代表了一种权利与神的象征具体的呈现就是器物上的装饰纹样纹样的创造带动了中华古代文明与工艺美术的发展
奴隶制社会时期 的工艺美术
吴 洋
历史背景的介绍
中国的奴隶制社会阶段经历了夏、商、周三 个历史朝代,这一时期产生了大量丰富精美 的工艺美术。 从历史的进程来分析,社会的前进带动了工 艺美术的发展,而工艺美术的发展显现了人 类的思想和技能水平始社会的生活用 品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随着奴隶社会 的形成,一个崭新的工艺品被创造于世。它 就是课程的重点内容——青铜器。
青铜器


定义。 制作工艺流程。 造型的特点。 功能的种类。 装饰纹样。 以上内容学习是重点。

制作工艺流程。 装饰纹样。 以上内容学习是难点。
几何纹样

传统几何纹样

云雷纹
动物纹样

饕餮纹(兽面纹)
动物纹样

鸟纹,也称“凤纹”。 它是吸收各种禽鸟的特 点综合而成的一种动物 纹样。

奴隶制时代的美术

奴隶制时代的美术

奴隶制时代的美术1、中国的青铜器发端于黄河流域,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龙山文化和齐家文化时,就出现了最早的青铜器。

2、中国商周时期最突出的美术创造是青铜器。

青铜时代包括夏、商、周三代,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我国就进入了青铜时代。

3、青铜器门类很多,有礼器,武器和工具,乐器,车马器,其中艺术性较强的是礼器,乐器;礼器主要用于祭祀活动,是统治阶级用以区别尊卑等级的器物。

4、商周的青铜器由于礼器的性质,造型端庄凝重,纹饰富丽而怪异,不同于古希腊艺术简洁,单纯,明朗。

青铜器中最尊贵的器物是:鼎。

5、青铜器的代表性纹样是:饕餮纹,(也称兽面纹,是一些被夸张了的或者幻想中的动物头部的正面形象)夔(kuí)龙纹、夔凤纹、云纹、雷纹、乳钉纹最多,蝉纹、蚕纹、鱼纹、象纹次之。

6、青铜器装饰纹样的组织形式有:单独纹样,二方连续纹样。

四方连续纹样,而多以单独纹样为主体,最为强烈夺目。

7、青铜艺术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初期(殷商前期),盛期(商后期至西周初期),转折期(西周晚期至春秋中期),衰落期(春秋晚期至战国始)8、青铜艺术初期,被郭沫若称为滥殇期,器型幼稚而古朴素面无纹或有单层凸起饕餮纹和弦纹,无地纹。

代表性的作品有:郑州出土的《兽面乳钉纹方鼎》(高100厘米,重88.5公斤)、湖北黄陂盘龙城出土的《兽面纹鼎》(高48厘米)9、青铜艺术盛期,器纹多全身施饰,多在全身雷纹之中施以饕餮纹,夔龙,夔凤、象纹等次之,纹饰层次分明,强烈夺目,给人以狰狞,神秘之感,具有振颤人心的精神力度。

代表作:安阳武宫出土的商文丁时代的最大的青铜器是司《母戊大方鼎》,重875公斤,标志着我国公元前14世纪前后对于青铜器铸造的最高水平。

颇有特色的一件是《人面盉(hé)》。

10,、商末与周初相比,青铜器的器类变化较大,商人重酒器,周人重饮食器。

11、青铜艺术转折期,青铜器纹样自由朴素,刻镂渐浮浅,多窃曲纹、重耳纹,垂鳞纹,蛟龙纹、波纹;代表作有《颂壶》(饰蛟龙纹,流动而又韧性)、《毛公鼎》(铭文长达497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簋的形制很多,变化较大 部分簋上加盖
簋 西周
秦公簋 春秋 19.8X18厘米
簋是商周时重要的礼器。宴享和祭祀 时,以偶数与列鼎配合使用。史书记 载,天子用九鼎八簋,诸侯用七鼎六 簋,卿大夫用五鼎四簋,士用三鼎二食器, 用来盛黍 、稷、稻、梁等。
1939年殷墟武 官北地大墓出土。
中国历史博物馆 收藏。
大克鼎 西周
西周晚期 毛公鼎
内壁铸有五百 个字的长铭, 是现存商周两 代七千多件有 铭文的铜器中, 铭文最长的一 件。
人面纹方鼎
通高38.5厘米 口长29.8厘米
宽23.7厘米。 腹内壁铸铭文
“大禾”二字
鸟形铜鼎
鬲(lì)
金文“焦”字从隹(zhuī) 从火,像鸟在火上之形, 即用火烤鸟之意。小篆从 三隹在火上,则表示烤了 很多鸟的意思。“焦”的 本义为烤鸟,引申为指物 体经火烤而呈干枯状态, 又泛指干枯、干燥,还可 以用来表示人的心里烦躁 、烦忧之义。
精美绝伦的青铜艺术
(奴隶社会的雕塑艺术)
铜和其他化学元素的合金称为青铜, 用这种合金制作的器物叫青铜器。
青铜器如何演变为礼的象征
“贵贱有等,长幼有差”、“上下长幼之道,进退揖 让之礼”.
礼,对于一个奴隶制或封建制王朝来说就是权力传承 要合法正统.为维护王权政权,于是就演绎出了一套典 章制度和道德规范,这便是后世所谓的“礼”。青铜 器中的礼器的大量出现既是这种制度的体现。
①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枚,铸鼎象物 ——《左传·宣公三年》(一言九鼎)
鋬之间有链相连接。
弦纹盉
通高21.2cm,宽14.7cm,重1.36kg。
人足铜盉
鸟足盉
鸭形铜盉

饮酒器 相当于后世的酒杯。形制为圆 腹或方腹,前有流,后有尾, 腹旁有鋬(把手),流、尾之
间有二柱。
乳丁纹爵
斝(jiǎ)
温酒器 形制与爵相似,但无流无尾,

盛食器 专门盛放肉酱、腌菜等食物 形制为上有盘,中有柄,下为圈足,多
有盖。
嵌红铜龙纹方豆
春秋 高30·5厘米
青铜豆 春秋 高17厘米
战国中期 平盘豆
酒器

盛酒器。为高体的大型或中型的容酒 器。形制多为圆形、侈口、圈足,很 像今天的痰盂;也有方形、侈口、方
足的;还有一类叫动物尊 铜器铭文常把尊、彝二字联成一个词,
②战国时,秦、楚兴师到周问鼎之事——“问鼎中原”
食器

煮食器(炊煮器) 造型主要有腹、足、耳三部分组成,
腹以盛食,足便取火,耳便搬移。
饕餮纹鼎
商代早期 通高73厘米 口径47.50厘米
乳钉纹方鼎
高100厘米、 重82.55千克
司母戊大方鼎
通高133厘米, 口长116厘米、 宽79厘米, 重875公斤。
根据考古资料发现:青铜器主要为铜 锡合金或铜铅合金。
从技术发展的过程来看,在合金的青 铜工艺前应有一个纯自然的红铜器阶 段。
失蜡法
青铜器按照功能来分可分为
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兵器以及 日用杂器。
至于礼器则是一些日用青铜器由于用 于祭祀和典礼时的陈设而被赋予了特 殊意义而已
绘画艺术:先秦壁画、青铜器漆器装饰纹样、战国 帛画
雕塑艺术:有青铜雕塑,、陶塑(多数都是表现人 ,鸟虫花草等动物)、玉石雕刻、战国木雕。
工艺美术:有青铜器、漆器、陶器、锦绣等
建筑艺术:先秦的建筑有了明显的阶级区别,河南 偃师二里头发现了商代早期宫殿遗址
书法艺术:甲骨文(殷商)、金文(西周)、石鼓 文(春秋战国)。先秦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书法艺术 孕育形成时期,同时也是汉字的形成时期。主要是 殷商时代的甲骨文——即龟甲兽骨文字的简称。
煮食器(炊煮器) 一般为侈口,三足,足上部
肥大内空
师趁鬲
西周早期 50.8X47厘米
番君鬲
春秋 高11.8厘米
甗(yǎn)
煮食器(炊煮器) 上为甑,下为鬲,中间有一带孔的 铜箅。其功能与现代的蒸锅类似。

三联铜甗
商 68X103.7X27厘米
簋(guǐ)
盛食器 相当于现在的大碗,盛饭用。一 般为圆腹、侈口、圈足、有二耳。
长方形口,口外侈,有四短足,有盖。盖 与器的形状、大小相同,合上成为一器,
打开则成为相同的两上器皿。
直纹簠(西周中期) 高36.3厘米,长55.8厘米

盨(xǔ)
盛饭器 盛黍,稷,稻,粱用。椭圆形,
敛口,二耳,圈足,有盖。 盖子倒过来也可以盛饭。
遂公盨
遂公盨铭文 拓片
铭文记载了大禹治水 的传说故事。铭文开 头几句是“天命禹敷 土,随山浚川”, “随山浚川”与《书 序》完全相同。过去 著录的古文字材料有 关禹的很少,至于治 水的事迹,这是第一 次发现。遂公盨作为 西周文物成为大禹治 水传说最早的文物例 证,对于中国古史的 研究有很大意义。
奴隶社会的美术
(先秦美术)
社会背景
先秦美术(公元前21世纪——前221年)
被史学家称为先秦的时代包括夏,商,周三 个时代;其中春秋以前属奴隶社会,战国进 入封建社会。这是一个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 会演变的漫长时期。
这一时期,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工艺美术 、雕刻、绘画、建筑等都获得较大发展, 其中祭神敬天的青铜器被奴隶主视作财富 、地位和权势的象征,发展的水平最高, 艺术成就也最为突出。因此,有人称先秦 时代是“青铜时代”。
哈佛大学艺术博物馆藏子蝠方彝
日本白鹤美术馆藏彝高27cm
师遽[jù]方彝
卣(yǒu)
盛酒器
是古代专盛高级香酒的器物,所以 全带盖且制作精美。
一般形状为椭圆口、深腹、圈足, 有盖和提梁,腹或圆或椭或方,也 有作圆筒形、鸱鸮形或虎食人形。
鸟纹卣
青铜提梁卣 商 高41·5厘米
盉(hé)
斟酒器,用途与今天的酒壶相仿。 盛酒器,或古人调和酒水的器具。 一般是深圆口、有盖、前有流、 后有鋬,下有三足或四足,盖与
作为礼器的通称。
四羊方尊
龙耳尊
龙虎铜尊
象尊
豕尊
鴞尊通高45.9厘米
牺尊
鸟形尊
牛形尊

盛酒器。方彝这个名称是后人定的,未见于古 书记载和铜器铭文。 高方身,带盖,盖上有钮,盖和钮形似屋顶, 有的方彝上还带有觚棱;腹有直的,有曲的, 有的在腹旁还有两耳上出。 主要盛行于商至西周,春秋前期有个别留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