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城市地域结构演变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南京市地域结构演变研究
学生姓名张敏
学号20081303028
院系遥感学院
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指导教师葛云健
二O一二年五月二十六日
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1、持以“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从事研究工作。
2、本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和取得
的研究成果。
3、本论文中除引文外,所有实验、数据和有关材料均是真
实的。
4、本论文中除引文和致谢的内容外,没有抄袭其他人或其
他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5、其他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声明
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张敏
日期:2012/5/26
目录
引言 (1)
1综述 (1)
1.1城市地域结构的概念解析 (1)
1.2国外对城市地域结构的研究 (1)
1.3国内对城市地域结构的研究 (2)
1.3.1国内城市地域结构演变研究 (2)
1.3.2国内城市地域结构模型研究 (3)
1.4城市地域结构形成的演变动力 (4)
2.研究区概况 (4)
3.南京市地域结构演变 (5)
3.1建国前南京市地域结构演变 (5)
3.2建国后南京市地域结构演变 (6)
4.驱动力分析 (8)
4.1人口驱动 (9)
4.2经济驱动 (9)
4.3政策驱动 (10)
5.南京市地域发展条件综合评价 (10)
5.1数据来源 (10)
5.2选取评价指标体系 (11)
5.3评价结果 (12)
5.4预测 (13)
6.结论与讨论 (14)
6.1结论 (14)
6.2讨论 (14)
南京市地域结构演变研究
张敏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南京 210044
摘要:本文以南京为研究区域,介绍南京市发展的变化历程。分析南京市地域结构变化过程中的驱动力因子,选取1998年与2008年南京市统计数据,运用综合因素评价法,绘制南京市分区县地域综合发展条件图,对近十年来南京市地域结构、地域发展条件进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南京市可能的发展方向做定性分析。研究表明,南京市地域规模不断扩大,在未来近几年内,南京市将调整产业结构,进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重点开发江宁、江北、仙林3个副城。
关键词:城市地域结构; 南京; 驱动力; 综合因素评价法
引言
南京地理位置优越,历史文化悠久,经济发达,是中国长江下游地区重要的产业城市和经济中心。本文为了研究南京市地域结构的发展,在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已有资料研究南京市城市地域结构、地域发展条件变化的历程,分析各驱动因子如何驱动南京市城市地域结构发生变化,确定南京市城市地域结构变化的驱动力。运用综合因素评价法,构建指标体系,确定权重,依据综合评价得分了解南京市分区县的综合发展条件情况,在此基础上定性预测未来南京市城市发展的可能方向。对未来城市建设、城市规划给予一定的理论基础。
1综述
1.1城市地域结构的概念解析
城市地域为城市活动直接影响的范围,一般包括市区和郊区。城市地域结构是指城市地域内,与各种功能活动相应的地域分异和功能区在空间上的组合,一般可分为工业区、商业区和居民区等,城市地域结构是一个动态过程[1]。国内学者对于城市地域结构的概念,最普遍的认可即城市地域是指城市在地表上的实际范围,由两个大的部分组成:一是已经成为市区的里侧建成区;二是正在城市化的、与市区联系频繁的外侧郊区。城市地域结构(或城市形态)是指在城市地域内部,各功能区的地理位置及其分布特征和组合关系,它是城市功能组织在地域空间系列上的投影[2]。
1.2国外对城市地域结构的研究
最初的城市地域结构学说,应追溯到杜能(J .H .von .thunen )的农业区位论[15]。这种理论至二十年代开始系统化,以后不断丰富,城市地域结构的学说也随着世界城市化进程不断出现和发展。
表1 国外城市地域结构的研究
1.3国内对城市地域结构的研究
1.3.1国内城市地域结构演变研究
中国学者致力于对国内城市的地域结构进行反演,在研究的基础上为现阶段城市地域结构提出优化建理论
主要内容 模型
人类生态学 以人类生态学观念为基础建立的城市地域结构理论注重于由家庭收入、教育水平、种族等因素决定的社会阶层和团体在住宅区位选择上的竞争与分化。现代的城市地域结构的主要模式城市地域理想化结构,这一模式反映城市扩展、经济向郊区扩散的趋势。另外还有一种
多核或多中心城市地域结构分散集团模式[15]。
同心圆模型、扇形模型、多核心模型 E .G . Ericken 的折衷学说、L .F .Thomas 的三地带学说
城市地域理想化结构
分散集团模式
社会物理学 将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引入社会问题的空间分析中,引力模式分析和预测空间流(货流、人流、信息流等)的一种理论,潜能模式则主要
是分析不同群体之间相互作用的机遇或概率。 引力模式、潜能模式、W .G .Hansen 的通达性模式、D .L .Huff 的商区模
式
经济学 运用经济学知识,基于古典的价格与地租理论,从厂商与居民两个角度研究分别确定他们的最佳区位,利用投标租金曲线,可以得到围绕CBD 的圆环形土地利用模式。现代学者分析城市输出产品与价格的提高、收入的增加、交通条件的改善等方面对城市土地竞标地租曲线的
影响和相应的城市用地布局的变化。斯科特(Allen .Scott)从关联性
的角度来解释因集聚经济原则导致的区位会聚和再聚集[17]。
圆环形土地利用模式
地理学 克里斯泰勒(W .Christaller )在地理学相关理论上建立起城市地域结构模式,以大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群体的等级与规模的研究为基础。现代学者在地理学基础上建立的主要城市地域结构模式有多层向心城镇体系模式、发展中国家大城市地区疏散理论[16]。21世纪中以后,大城市的恶性膨胀使得许多国家在大中城市外围建立卫星城镇和反磁力中心的中等城市。在卫星城的建设经历了三个阶段后,城市地域
结构逐渐形成了多层向心城镇体系的新模式。
中心地理论
多层向心城镇体系模式 卫星城镇
反磁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