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污染的经济学分析

合集下载

我国环境污染的经济学分析及治理措施

我国环境污染的经济学分析及治理措施
我 国环境污染 的经济学分析及治 理措 施
赵 晶
( 江苏省苏力环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江苏南京
2 1 0 0 0 0 )
1 . 3政府 的监管失灵 政府对污染企业惩罚力度太低导致导致了环境政策和环境管理 的失效, 以我国环境处罚为例 , 实施新环保法前最高罚单仅为 1 0万 元, 这对于一些大型污染企业而言是九牛一毛, 污染 的收益远大于不 污染收益和处罚之和, 因此污染企业选择继续排污 。因此要使污染企 业减少污染行为污染 , 关键是加大污染单位对环保部门严惩的预期 , 也就是使其污染的成本高于不污染成本 , 企业才会选择不污染。 随着我 国现 代化 、 工业化快 速发展 , 环境污 染问题越来 越严 重, 除一直受到关注 的水污染问题外 , P M: 已成为近两 年的热词 , 2环 境 与经济 协调 发展 的对 策与 措施 北京等城市雾霾频发 引起 了全国性 的关 注 , 土壤污染也开始引起
处理后水仍 可作为冷却 水等加 以重复利用 , 回都能不 加限制 的利 用 , 从 本质 用处理 , 上讲不存在所有权。 人们 在利用水 、 土壤 、 空气时似乎有一种取之 期成本低于直接取水成本 时,企业 自然选择采用 巾水 回用 工艺 , 不尽用之 不竭 的感觉 , 并不像 使用某种 私人物 品, 使用 一次就没 这 同时也大大降低 了对环境 的负外部效应。 有了, 或者是使用 他人的需要 付费 的物 品 , 自然资源作 为公共产 3 结 语 品具有非 排他性与非竞 争性 , 可 以多次 消费 , 人们并不 珍惜环境 总而言之 , 环境污染 是经济 发展的必然 产物 , 但 是经济 的 口 f 资源 , 这 可能导致所有人 的无节制 使用和肆 意争夺破坏 , 结果是
未来 我国的经济仍 然保 持一个较 高的增速 , 目前我 国所处 的 人们 的关注 , 我们所赖 以生存 的生 态环境 面临全 面的危机 。生态 社会 阶段 也决定了社会经济发展依然是未来的 中心 , 同时社 会发 环境是 人类 生存 的物质基础 , 也是 经济 系统运行 的基础 。生态 环 展带来 的环境负效应不容忽视。 境污染 问题不是 简单 的 自然生态学 问题 、社会 问题 或者经济 问 2 . 1 环境税收及处罚政 策, 应 加大对 污染行为的处罚力度 , 2 0 1 5年 题, 而是环境 、 经济 、 社会 相结 合的复杂问题 。生态环境问题实质 新环保法对污 染企业拒不 整改 的可 以按 日处罚 的规定就 大大增 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 人与 自然关 系的失调 。目前 , 环境问题已 加 了对企业的威慑力 , 但是对 于某 些超 大企业 这样的处罚仍显不 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 问题 , 如何解 决好环境污染问题关系到我国 足 。同时应对造成负外部效应 的企业政府应加 大征税 力度 , 其数 经 济 的健 康 发 展 。 额应等 于该企业 给社会 其他 成员 造成的损 失 , 由此使其 承担 污染 社会成本从而消除负外部性影响 。 1环 境 污 染 的 经 济 学 分 析 2 . 2明晰环境 资源所有权 。 环境资源作为公共产品 , 环境外部性问 题 的产生就是 因为其其产权关 系界定不清 。 所 以将产权途径引入 外 部性 理论 将外部性分为正负两种 : 当一个生产者或 消费者 环境治理领域 , 例如排 污权交易制度 等 , 可 以加强 市场机制 的运 的行 为对社 会其 他成员造成危害 , 而 自己却没有 为此付 出代价去 行并补充政府 的干预 。 政府主要通过政策方针 、 保 护产权 , 将私人 补偿该 损害时 , 便产生 了负 的外部性 ; 反之 , 则 为正的外 部性 。环 经济主体 的利益与环境保护紧密联系在一起 。 境污染 是典型的负外部性 。例如一个企业 向河流排放污水 , 向空 2 . 3逐步完善环境保护 的市场体制 。促进环境治 理的管理体制改

环境污染成本的经济学计量

环境污染成本的经济学计量

环境污染成本的经济学计量随着工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环境污染也在加剧。

环境污染带来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对经济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经济学可以用来量化环境污染成本,以此为依据制定环境政策和采取相关措施。

本文将探讨环境污染成本的经济学计量。

一、直接成本计量环境污染直接造成的成本包括治理成本、医疗费用和失业成本等。

治理成本是政府治理环境污染所支出的费用,包括环保税、污染物排放费用、治理设备购置和维护等。

医疗费用是治疗因环境污染而发生的疾病所需要的费用。

失业成本由于环境污染造成的相关产业停产、倒闭或下岗而导致的失业所造成的经济成本。

直接成本的计量需要统计相关数据和信息,例如,治理设备的购置和维护费用、环境污染物排放指标、污染物浓度以及环境污染造成的医疗和失业人数等。

治理成本的直接收益是环境污染治理的效果,由于环境污染治理通常是在减少排放指标的基础上进行,因此可以通过对排放指标的分析来估算直接成本的收益。

二、间接成本计量环境污染间接造成的成本包括健康损失、生产力下降和对生态系统的损害等。

健康损失是由于环境污染而导致的健康问题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成本。

生产力下降是由于环境污染而导致的劳动力数量和质量的变化,间接降低了生产力,导致产品生产成本的增加。

对生态系统的损害是由于环境污染而导致的生态环境破坏所造成的损失。

间接成本的计量比直接成本更为复杂。

对健康损失的计量需要考虑人口的健康状况和医疗费用,同时需要将其与经济发展和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联系起来。

对生产力下降的计量需要对产品生产成本进行测算,考虑生产力下降所导致的生产效率和相关的产业结构调整等。

对生态系统的损害的计量需要综合考虑环境质量变化的速度和范围,并估算环境质量的改变对自然和物种的影响。

三、环境污染成本计量的应用环境污染成本计量的应用主要是在环境政策制定和环境问题解决方案的制定中。

在环境政策制定中,计量环境污染成本可以为政策的制定提供经济依据,使政策制定更加精细化,更有针对性。

环境污染的经济学分析

环境污染的经济学分析

环境污染的经济学分析〔摘要〕通过介绍环境治理与保护的重要性,对环境污染进行经济学分析,环境污染的外部性和内部性,并对当下山西生态污染和环境污可染进行分析继而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一些方案,以更好的促进山西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关键词〕环境污染经济学分析外部性内部性山西环境随着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环境恶化、资源短缺,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环境污染与保护已成为一个备受世人瞩目的全球性问题。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也是经济系统运行的基础。

生态环境问题是由人类长期的生产和生活等社会经济行为的所引起的生态环境破坏而反作用于人类社会经济生活的不良影响。

其实质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人与自然关系的失调。

而且在传统经济模式中,资源和环境只是“自然要素",是经济的外在变量,甚至是与经济无多大关联的外部因素,其特征是强调工业化,以GDP的增长作为衡量社会文明的唯一尺度,而资源环境是无关紧要的.这种模式没有考虑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严重危害其他人发展的权利,不仅给当代人类造成了危害,也把未来人类至于发展的困境。

加强环境的治理与保护不仅是为当代经济的发展谋求动力,更是为后代以及更长远的发展做好准备。

(一)环境污染的经济学分析自然环境是人类的共同财富,同时,环境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消费上具有非排他性,共享性,非竞争性,这使环境资源作为一种稀缺资源具有公共物品的属性,环境效益具有公共性。

例如,大学生的宿舍环境卫生,如果一个人把自己的床铺和书桌整理干净,不仅使自己的心情愉悦,同时也使整个宿舍的环境卫生得到了提高,别人也相对得到了较好的生活环境。

此类行为都产生一些没有办法完全收归私有的利益。

翻过来说,环境被破坏带来的影响也是公共性的。

例如,汽车排放的尾气,各工厂排放的废水、废气,垃圾堆放散发的难闻的气味等,这些行为对社会所造成的伤害,都没有由污染者或者环境破坏者本身负担。

这就是环境效益的外部性或负的外部性,外部性影响导致市场失灵是环境问题产生的经济根源。

环境污染治理成本与效益的经济学分析

环境污染治理成本与效益的经济学分析

环境污染治理成本与效益的经济学分析随着人口的增长与城市化的加速,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而环境污染治理也成为国家重要的议题。

环境治理的迫切性与重要性值得我们去深入了解其成本与效益的分析。

一、环境污染治理的成本环境治理的成本主要涉及治理设备、技术、人员工资、培训投入、监管和管理成本等。

其中,治理设备和技术是治理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

治理污染需要用到一系列的设备,例如:废气处理设备、垃圾处理设备、废水处理设备等。

这些设备的购买、安装、调试都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

治理设备需要不断的维修和更换,因此这些成本也需要计算在内。

技术方面,治理污染还需要应用到一系列的科技手段,例如:生物治理、化学治理、物理治理等。

这些科技手段需要花费大量时间、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实验开发和应用推广。

而投入人员和培训,也是治理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

治理污染需要大量的技术支持和人员配备,这些人员需要经过一定的培训才能胜任相关工作。

治理污染还需要加强监管和管理,增加治理成本和管理成本等。

治理成本的高昂,直接挤占了企业的利润空间和国家的财政。

二、环境污染治理的效益环境污染治理的效益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提高环境质量和健康保障,减轻环境健康风险。

环境污染治理能够减少环境污染的发生,改善环境质量,保障公众的健康,减轻环境健康风险。

例如,治理大气污染能够减轻空气污染对人体的危害,之前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表明,吸入排放物微粒使得2015年中国城市居民期望寿命下降了2.9年。

2.提高企业形象和社会声誉,提升社会责任意识。

治理污染能够让企业尽其社会责任,提高其形象和社会声誉。

对企业和政府而言,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将成为未来企业发展的重要策略。

3.促进环保产业的发展,提升经济效益和利润。

环保产业日益成为投资热点,这对于提供增量和增加就业岗位、支持行业升级、激励科技进步和增加环保财政财源等方面都具有积极意义。

投资环保产业可以带来长期的经济效益和盈利。

经济学角度分析环境污染

经济学角度分析环境污染

经济学角度分析环境污染11050237臧珂雨近年来,中国环境污染问题相当严重,以危害到人们的生命安全。

如今协调资源、环保与发展关系,可见社会对环境的重视是不容小觑的,人们应当重视经济环保的生产方式。

今年年初,严重的雾霾席卷了中国中东部地区。

中国74个城市从1月1日起公布数据,在过去的十几天内,有33个城市指标超过300微克/立方米,其中京津冀最为严重。

从北方的石家庄、北京,到南方的南京,以及中部的武汉,大半个中国浸泡在浓雾中。

北京气象台发出了北京气象史上首个尘霾橙色预警,城区多数地方的浓度一度超过700微克/立方米。

绿色和平气候与能源项目主任周嵘向中外对话解析了雾霾成因:“首先是由于冬季北方采暖煤炭增加带来整体污染排放增加;周四至周六区域冷空气减弱形成逆温层(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的大气层),京津冀的本地污染不断向近地面持续累积;同时周五从西北方向的山西、内蒙等煤工业区还有部分远距离输送,周六晚南部河北的重工业区和煤电厂污染也缓慢传输至北京。

”北京市环保局判断:10日到13日,北京地区扩散条件极端不利。

在地面闭合低压控制下,地面风速减小,湿度加大,致使逆温层形成,导致污染的持续累积。

”然而,无论其间有多少具体的气象因素,如此严重,大规模的恶劣空气质量,足以累积至此的空气污染物,已经使2013年1月中旬成为一个新的节点,对中国的整体环境质量再次发出警示信号。

与此同时,山东排污地下的时间也引起轩然大波,先有网友微博爆料山东某地许多化工厂,酒精厂,造纸厂将污水通过高压水井压至1000多米的水层,污染地下水。

又有网友作证“山东广饶大王镇造纸厂就是典型的地下排污,用压力泵把造纸的恶臭毒水拍到地下水系里”一时之间,“地下排污”成为众矢之的。

无论此事真假虚实,,地下排污引发了众多人们的共鸣。

据媒体报道,“全国90%的地下水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60%严重污染,基本清洁的城市地下水只有3%。

”这些残酷而冰凉的数据,让人遽然惶恐之余,不免黯然感叹,如果连作为生命之源的水都惨遭污染,我们的子孙后代如何存活,当一名因饮用污染水而染上沉疴,当一个个乡村沦为癌症村,惨烈的事实已经向我们发出最后的哀鸣和警告。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途径的经济学分析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途径的经济学分析

灵的途径上, 政府被赋予了不同角色, 却很少有人对政府在解 决环境问题上的作用提出质疑 ( 即使是对纠正市场失灵的科斯 途径而言, 政府在产权界定, 制订交易规则等方面的作为对于 环境治理也是必不可少的) 。换句话说, 无论政府在干什么, 政府总是正确的。然而, 这一普遍的看法, 受到公共选择理论 的挑战。
以1986年 诺 贝 尔 经 济 学 奖 获 得 者 布 坎 南(Buchanan)为 代 表 的 公 共 选 择 学 派 重 新 审 视 了 政 府 的 性 质 与 作 用 , 将 “经 济 人 ” 概念进一步延伸到那些以投票人或国家代理人身分参与政治或 公共选择的人们的行为中, 即承认政府追求的也是某种特殊利 益而不是全民利益, 政府也有失灵的情况。公共选择学派的这 一理论同样被环境经济学家们应用于对环境问题的分析, 指出 政府失灵也是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之一。主要表现在两个方 面, 一是政府政策没有纠正现行环境市场价格与实际价格的偏 离; 二是一部分经济政策甚至人为地扭曲了市场价格, 如不适 当的资源补贴价格政策。当然, 指出政府失灵也并不是完全否 认政府在环境管理中的作用, 甚至排除政府对环境问题的干 预。环境经济学家的观点是, 解决政府失灵的关键还是在于提 高决策当局对环境问题的正确和全面理解, 以及制定出可操作 性强的政策措施。当然, 这也有赖于经济学家们提出更好的理
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污染者的环境行为和建设项目的
市场 市场经济手段
社区( 公众) 信息手段
环境影响对生产、消费以及投资行为的影响。而社 区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公众和社会团体参与管理﹑监 督污染者和项目决策的环境行为。
图 3 环境管理的三角模式
中国是一个经济转型的发展中国家, 在新的历 史阶段, 我们要多角度地认识环境污染, 认清根

环境污染治理的经济学分析

环境污染治理的经济学分析

环境污染治理的经济学分析环境污染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在人类经济活动的过程中,排放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严重污染了环境,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治理环境污染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而经济学在此方面也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首先,环境污染治理需要投入巨大的经济成本。

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的治理需要大量的设备和能源,而且治理成本通常很高。

例如,一些企业需要购买昂贵的废气治理设备,另一些企业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用于废水处理和清理固体废弃物。

这些治理成本通常需要长期投入,因此需要考虑如何合理分配这些成本。

其次,环境污染治理对企业或个人都存在经济压力。

对于企业来说,环境污染治理意味着增加了生产成本,因此需要制定合理的政策来缓解经济压力。

例如,政府可以提供税收减免或补贴措施,鼓励企业加强环保设备的建设和使用。

对于个人来说,环境污染治理也需要增加个人支出,例如购买低碳产品、减少不必要的汽车使用等。

因此也需要政策的支持来降低个人经济压力。

再次,环境污染治理也可以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环境治理作为一种公共物品,对于经济发展具有正外部性作用,同时也可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例如,一些企业通过加强环境治理,在产品质量和品牌形象上获得了更高的声誉。

更进一步的,采用更加环保的生产技术,也有助于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创新,从而带动整个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环境污染治理需要政府作为监管者发挥积极的作用。

政府在环境污染治理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政府需要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企业和个人的环保责任,检测和监督环境污染的情况,审核和认证环保设施和产品等等。

政府应该通过合理的环境税和环境保护费来促进企业和个人增加环保投入,同时也实行生产污染者支付原则,通过对企业的罚款和责任追究等措施来增加监管力度。

综上所述,环境污染治理是一项重要的任务,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努力。

经济学可以为环境治理提供理论和政策支持,通过制定合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来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经济学对环境污染的解决方案

经济学对环境污染的解决方案

经济学对环境污染的解决方案在当今社会中,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问题,给我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然而,在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时,经济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提供了许多有力的解决方案。

本文将从经济学的角度,探讨环境污染问题的解决方案。

首先,经济学强调了对环境污染的内部化。

传统上,环境污染问题往往被视为外部成本,也就是说由环境污染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并未在经济活动中得到充分计算和考量。

因此,经济学主张通过内部化这些外部成本的方式,将环境污染纳入到经济行为的考虑范畴中。

通过对环境污染加以经济性的评估,可以更加准确地反映环境对经济的负面影响。

这样一来,企业和个人在做出经济决策时,会更加考虑到环境因素,从而采取更加环保的行为。

其次,经济学强调了市场机制在环境治理中的作用。

市场机制是经济活动中的核心,通过供需关系、价格引导等方式,引导资源的配置和经济活动的进行。

经济学认为,通过引入市场机制,可以有效地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例如,通过建立排放交易市场,企业可以在市场上买卖排放配额。

这样一来,排放配额的稀缺性就可以体现在价格上,高污染企业需要购买更多的排放配额,从而增加了他们的成本,促使他们采取更加环保的技术措施。

而低污染企业则可以将剩余的配额出售,从中获利。

通过市场机制的引导,可以达到在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之间寻求平衡的目的。

此外,经济学也提出了一系列的经济手段来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例如,经济学家普遍认为,通过征收环境税或排污费的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引导企业和个人采取环保行为。

环境税以及排污费的收入可以用于环境保护项目的推进,从而形成循环,促进环境污染治理。

此外,经济学还提出了激励机制的设计,通过给予环保企业一定的优惠政策或奖励,可以鼓励更多的企业积极参与到环境治理中来。

最后,经济学也强调了环境教育的重要性。

经济学家认为,对环境污染问题进行全面的宣传和教育,可以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培养环保行为和绿色生活的习惯。

通过教育,可以让公众认识到环境污染对经济和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进而主动采取行动来减少环境污染。

中国环境治理的经济学视角分析

中国环境治理的经济学视角分析

中国环境治理的经济学视角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环境治理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提升的重要问题之一。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环境治理是一个充满挑战的领域,需要考虑各种因素,如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技术创新、政策制定等。

本文将从经济学角度来分析中国环境治理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1. 中国环境治理的现状中国是一个拥有众多人口和工业的国家,环境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在过去几十年中,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惊人,但环境问题随之而来也不可忽视。

据统计,中国大气污染、水污染等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对公众健康造成重大危害。

除此之外,土地资源消耗过度、生态退化等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因此,中国政府加大了环境治理力度,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中国政府实行了严格的环保法律法规,确保环境保护的法律框架。

此外,政府也着手打造环保社会信用体系,对于不守环保法律法规者进行惩罚。

在此基础上,中国政府加大了环境投资的力度,使环保工业成为推动工业发展的新动力。

2. 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平衡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也给环境保护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一方面,环境污染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健康和生活品质,另一方面,经济发展对于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

因此,如何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找到平衡点是非常关键的。

鉴于此,中国政府已经开始采取措施,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例如,发展清洁能源、建设低碳经济、推广绿色技术等。

这些措施既有助于解决环境问题,也能推动经济发展方向转型升级。

3. 技术创新和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环境治理对于技术创新和市场机制的发挥起着关键作用。

技术创新既能够推进环境治理过程,又能够打破过去环境治理过程固有的模式。

另一方面,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可以有效促进绿色产业的发展。

从而在经济发展中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

4. 政策制定和实践政策制定和实践是中国环境治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政策制定既需要考虑到国情和需要,还需要继续加大监管力度,遏制环境污染。

宏观经济学对环境污染与气候变化的分析与治理

宏观经济学对环境污染与气候变化的分析与治理

宏观经济学对环境污染与气候变化的分析与治理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环境污染与气候变化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

而在这个问题上,宏观经济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通过对宏观经济学对环境污染与气候变化的分析与治理进行探讨,以期为环境保护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一、宏观经济学分析环境污染与气候变化的原因1.经济增长与环境压力的关系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

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导致了对环境资源的不断剥夺和污染。

经济增长带来了巨大的社会财富,然而也为环境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2.市场失灵与环境外部性市场经济的运作主要以市场价格为信号,然而环境资源的价值难以量化和内部化,导致市场对环境问题反应不足,进而引发环境污染与气候变化等问题。

这是市场失灵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宏观经济学的治理策略1.环境税制的引入环境税制是一种通过内部化环境外部性来引导经济主体行为的方式。

它通过对排放、消费等环境活动征收税收,使污染者承担相关成本,并借此激励企业改善生产技术和减少污染物排放。

2.可再生能源开发与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对减缓气候变化和降低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宏观经济学应该鼓励和支持新能源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并建立相应的政策和法规以落实可再生能源开发与利用的目标。

3.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型传统的增长模式以高能耗、高排放为特点,难以持续发展。

宏观经济学应该推动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型,从资源密集型、污染严重的产业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转变,以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三、宏观经济学分析的局限性与应对策略1.不完全信息与市场失灵环境问题往往存在不完全信息和不对称信息的情况,这给宏观经济学的分析与治理带来一定难度。

为了应对这一局限性,宏观经济学需要加强跨学科研究,结合信息经济学、行为经济学等相关领域的理论与方法,提高对环境信息的获取和利用能力。

2.全球合作与治理架构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问题具有全球性特点,需要各国共同努力解决。

经济学视角下的环境保护问题分析

经济学视角下的环境保护问题分析

经济学视角下的环境保护问题分析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关注日益增长,环保问题已经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环保问题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而环境问题所带来的经济成本也日益显现。

本文将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分析环境保护问题,并探究如何在环保与经济发展之间达到平衡。

一、环境保护的现实意义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不仅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形成威胁,也对生态环境和人类文明造成长期、深远的影响。

在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形势下,为了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必须进行环境保护。

环保具有多方面的意义,如:1.保证资源供给环境问题和资源危机在很大程度上是相互关联的,环境恶化一定程度上导致资源枯竭。

没有良好的环境保护,资源不断被浪费和消耗,不利于持续发展。

2.促进健康发展环境保护可以有效避免各种环境污染,减少人体对污染物的暴露,保障人类身体健康与安全。

3.增加就业岗位环境保护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来支持,在环保业发展的过程中可以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

4.促进国际竞争力不断加强环境保护,可以推动技术创新。

高新技术在环保领域的应用,不仅可以降低环境污染,还可以提高公司的生产效率,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二、环保与经济发展间的关系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现代经济发展面临的根本问题就是如何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问题。

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非常微妙,一方面,经济发展是环境保护的基础,只有经济发展了,才有能力进行环境保护;另一方面,环境保护也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如果环境污染球不制约,社会经济就难以发展。

三、经济学视角下的环保问题分析环境问题是一种典型的外部性问题,其经济成本常常外部化在社会除了原始污染产生者之外的其他方面,而企业数量多、环境影响分散、监督成本高、维权门槛高等问题也使得企业环保意识薄弱。

1.政府应该加强环境监管政府在环境保护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作为环保行业的监管者和实施者,政府应该加强环境监管,采取更有效的制度和政策措施,以尽可能地减少环境外部性带来的损失,达到社会共赢的目标。

环境污染治理行为的经济学分析

环境污染治理行为的经济学分析

环境污染治理行为的经济学分析第一章:前言在现代社会中,环境问题成为了我们必须要面对的问题之一。

环境污染不仅影响人类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也会引起生态系统的破坏和物种灭绝。

如何有效的治理环境污染是我们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文将从经济学角度出发,分析环境污染治理行为。

第二章:环境污染的经济本质环境污染本质上是一种市场失灵的现象。

生产和消费的人并没有为环境污染所造成的损失而付出相应的代价,它们不是市场所能自动解决的问题。

环境污染主要因素包括:资源的过度开采、工业、农业等人类活动和交通工具所造成的废气废水等,这些都是外部性问题的体现。

外部性的存在使市场的价格不能反映社会的总成本,而政府干预则可以通过政策指导和纳税方式实施环境保护。

第三章:环境污染治理的经济学方法治理环境污染的经济学方法主要包括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机制的引导。

政府可以通过行政手段对环境保护进行干预,例如实施环境立法或者出台环保计划,以及通过清洁生产、监督检查等手段来促进环保。

市场机制则采用经济手段,例如排污交易系统、环境税等来激励企业推进清洁生产。

第四章:排污交易制度排污交易通过市场机制的引导,鼓励企业在保证自身产出的情况下,以最少的成本来达到环境污染治理标准。

排污交易制度是将环境污染作为一种商品来交易,使环境污染成为需要被处理的“物品”。

企业可以自由买卖排污指标,以达到环保要求。

排污交易制度能够较好的解决传统行政手段效率低下的问题。

第五章:环保税环保税主要通过对企业排放污染物收取一定的税费来鼓励企业减少环境污染。

环保税相较于排污交易制度的优势在于可改善治理环境污染时的宏观经济影响,特别是易于获取纳税企业和对财政一定的积极影响。

相比之下,排污交易系统需要更多的环境治理和监督成本,特别是在政府的监管不完善时容易引起环境污染问题。

第六章:结论污染治理是当前的重要任务之一。

我们不能单纯地靠政府的行政指导来治理环境污染。

要建立有效的市场化机制,尤其是实施排污交易制度和环保税等经济手段,推动企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社会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环境污染的经济学分析

环境污染的经济学分析

环境污染的经济学分析《财经科学》1997/5 FINANCE AND ECONOMICS楼 瑾 [浙江农大经贸学院 杭州 310029]现代生态———经济科学的发展使人们日益清醒地认识到,社会经济系统的正常运转说到底是以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动态平衡为基础的。

在一个生态学上不健康的世界里,不可能有经济财富的稳定增长,因此,理应以人类社会应该与自然生态建立起一种互利共生关系。

(一)生态环境污染的成因:市场失灵———负外部性许多环境问题的产生,是因为私人成本不是直接由该人所承担,而是由他人承担。

比如当一家工厂污染了空气或当一个游客把垃圾扔在公园里,这些行为的成本是不易确立的,也不是由产生它们的工厂或游客所承担。

这种情形就是市场失灵。

因为,生产与消费物品的价格和均衡数量没有反映出生产和消费该产品的全部成本。

当一艘航行中的油船,把原油泄入了原本未受污染的,充满了生命的海洋区域时,或当人们在海滨乱扔垃圾时,成本包括:原油含杀死海洋生物,从而影响渔业;海滨上的垃圾可能使人们不再去游玩,但是在这些情况下的行为成本均不是由产生污染的个体所承担,而是由污染的受害者所承担。

渔民、鱼和其它海洋生命并没倒石油,但他们必须承担这后果,被垃圾和破瓶子所困扰的海滨渡假者,也不是乱扔垃圾者。

然而他们也不得不承担这成本,这种成本是存在于行为外部的,这就是负“外部性”。

根据西方经济学理论,生态环境的污染是由造成市场失灵的原因之一的“负的外部性”所带来。

・71・ 现假定一个社会的纸品市场是完全竞争市场,则某造纸企业(如企业A )的厂商均衡可用图一表示:图1 企业A 的厂商均衡从图1可见,产量为Q 时,企业A 的边际成本(MC )为EQ 1,它等于产品销价(P )和边际收益(MR )。

即MC =P =MR 。

按照标准微观经济理论,企业A 此时达到了厂商均衡,实现了利润最大化。

但这种均衡只是在未考虑企业生产对环境影响条件下的均衡。

事实上,企业A 生产出纸品的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损害。

环境污染治理的经济学研究

环境污染治理的经济学研究

环境污染治理的经济学研究在现代工业化的进程中,环境污染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随着人口增长和生产活动的增加,环境污染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越来越深远。

因此,治理环境污染已成为了当今全球议程的一部分。

针对环境污染治理,经济学研究已经成为了解决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环境污染的经济学原理经济学研究环境污染问题的核心是“外部性”原理。

外部性指的是市场经济中,一个人或一家企业对其他人或其他企业的行为造成的经济外部成本或经济外部收益。

对于环境污染来说,污染企业的排放对于空气、水等环境资源的消耗,以及对公共健康和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都是经济外部成本。

二、污染税与排污权交易为了引导企业减少排放,经济学家提出了两种治理形式:污染税与排污权交易。

污染税是对企业每单位排放的污染物强制性征税,税率根据企业排放的污染物的数量以及环境损害程度确定。

排污权交易是通过政府发放污染排放权证书来限制企业的排污行为,污染权的交易方可以通过购买或出售排污权来实现减排。

三、环保技术的研发和推广除了治理政策,环保技术的研发和推广也是治理环境污染的重要手段。

例如,通过培养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不仅可以解决环境问题,也可以促进经济发展。

推广污染防治技术也可以为企业提供经济刺激,使企业以减少污染为目标,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了生产力的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

这些技术在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的同时,也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创新花样。

四、政府与企业的配合治理环境污染需要政府与企业的积极配合。

政府可以实现环境监管的严格执法,制定环保法规和政策,达到治污的效果。

企业应该承担社会责任,减轻环境污染带来的副作用,提高企业社会责任感和意识。

同时,政府和企业也应该根据情况采取不同的合作形式,实现具体的治理效果。

总之,经济学对于环境污染治理的研究和探究,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方面都发挥了巨大作用。

在治理的过程中,需要各个领域的专业学者和政府从业人员共同参与,更换协作方式,以寻找最适合的治理方针。

环境污染治理的经济学分析

环境污染治理的经济学分析

环境污染治理的经济学分析环境污染是当前全球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

尽管各国采取了很多措施来治理污染,但由于环境污染治理存在多个难点和矛盾,因此有效的治理仍然存在很多挑战。

经济学家认为,环境污染治理需要从经济学角度出发,采取适当的经济手段,从而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环境污染治理所面临的难点和矛盾主要包括:一是污染源复杂,治理难度大;二是治理成本高,控制效果低;三是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

在这种情况下,经济学分析强调了环境财产权和市场机制的作用。

首先,环境财产权对于环境污染治理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使得环境资源得到充分的保护和管理。

一方面,环境财产权制度可以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推进环境治理产业化、市场化和专业化的进程;另一方面,环境财产权还可以调整现有的产权关系,使污染者要承担环境损害的经济成本。

其次,市场机制是实现环境保护的有效手段之一。

市场经济中的环境税、排污权交易等手段,可以将环境保护成本转嫁给污染者,从而引导污染者自发地保护环境;同时,市场机制还可以促进企业创新,提高技术水平,降低环境治理成本。

比如,中国近年来在环境税法、排污权交易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些成效。

当然,环境污染治理还需要考虑到各方面的利益平衡。

一方面,正视污染者实际面临的困难,使污染者在治理过程中得到合理的优惠,可以激发污染者更好地配合治理;另一方面,政府也要根据情况制定合理的减排政策,将企业和个人的环境责任明确到位,保障公众的财产权益。

综合来看,环境污染治理需要多重手段的综合运用,从经济学角度出发,采取环境财产权和市场机制等手段,使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实现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发展。

在实际治理中,还需要多种行业的协同合作,推动环境治理工作向更高水平迈进。

【免费下载】环境污染问题的经济学分析

【免费下载】环境污染问题的经济学分析

环境污染问题的经济学分析[摘要]环境污染作为从事经济活动所需付出的代价是一种经济现象,一旦存在外部不经济,环境污染就成为需要解决的经济问题。

由于现实中的市场和政府都不完美,所以产生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而要解决该问题,单纯地依靠政府手段和市场手段都是不可取的,可行的办法是通过发挥政府与市场的比较优势,使二者协调配合、取长补短,以尽可能降低环境污染危害的程度。

[关键词]环境污染;市场失灵;政府失灵 [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670(2008)05-0024-04 从经济学的角度讲,环境污染可以看作是人类从事经济活动所需付出的成本和代价。

在付出的环境成本或代价一定时,取得尽可能大的收益,或者在取得的收益一定时,付出的环境成本或代价尽可能的小,即实现了资源配置的净收益达到最大值,符合“帕累托最优”标准的要求。

从经济学的角度讲,这样的环境污染仅仅是一种经济现象而不是经济问题。

能够成为经济问题的环境污染是指在环境遭受污染,付出环境代价以后,社会资源配置并不能做到边际社会收益等于边际社会成本以实现资源配置的净收益达到最大值,从而偏离“帕累托最优”状态的现象。

本文对这样的环境污染问题进行分析,从市场和政府双重失灵的角度揭示问题的成因,以期能对我国环境污染问题的解决有所助益。

一、环境污染问题的实质是外部不经济 所谓的外部不经济是指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其他经济主体产生了不利影响,但却并未给予应有补偿的现象。

对环境污染问题来说,所谓的外部不经济就是指有的经济主体污染了环境,但却并未付出代价,或者虽然付出了代价,但付出的代价却小于环境污染治理的代价,而由其他经济主体承受环境污染治理代价的现象。

显然,此时就出现所谓的成本外溢,从整个社会角度考察的资源配置达到最优的条件与从该经济主体自身角度考察的资源配置达到最优的条件就不一致,从而导致资源配置的效率损失。

假定污染者是一厂商,其作为“经济人”必然追求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即利润最大化;假定污染者所处的市场是充分竞争的,即污染者在商品市场上是价格接受者,商品市场不存在垄断性扭曲;假定污染者造成的外部成本是EC=EC(Q);并假定不存在信息费用。

污染治理与环境保护的经济学分析

污染治理与环境保护的经济学分析

污染治理与环境保护的经济学分析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是现代社会所面临的最大的挑战之一。

对于许多发展中国家来说,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了影响经济和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之一。

由于环境问题的持续加剧,许多经济学家开始对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的经济学分析展开研究。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的经济学分析进行探讨。

一、污染治理的经济学分析作为一个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企业通常是通过寻找最大化利润来制定经营计划的。

这会导致许多企业忽视环境责任亏损在固定资产、人力资源甚至品牌形象上导致的成本。

针对这种情况,环境税和排污权交易这两个实施环境管制的方式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环境税是政府通过对企业排放的污染物征税来行使环境保护的监管权。

征税的目的旨在对企业的环境成本进行内部化,调动企业对环保的积极性。

同时,也可以促进企业的节能减排行为。

环境税征收的额度应该是基于目标污染物的排放量的,而不是企业的产量。

排污权交易是环境保护领域的另一种新型政策。

在排污权交易体系中,政府设定了一个限额,为了达到这个限额,政府会向企业发放污染排放的许可证,企业在达到这个标准时可以继续进行业务,如果超过这个排放限额,企业就得向政府支付排污税或惩罚。

排污权交易这种制度可以将污染的成本转移给企业,并通过奖励企业来实现排放限额的达成。

二、环境保护的经济学分析环境保护对经济的影响并不完全是负面的。

根据经济学的众多研究,环境保护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并成为市场竞争的新动力。

早期的环境保护法系主要是强制性的,违反规定的企业会被罚款,并受到商业压力和品牌声誉的影响。

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逐渐认识到环境保护是一种促进市场竞争的新机遇。

环境保护的实践从强制性政策向自愿性政策转变,企业作为繁荣发展的支撑力量,索性选择了自愿性的环保政策。

同时,环保政策也促进了产业链的再生、发展和转型,为长期经济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基础。

因此,与其认为环保政策是一种刻板印象认为其负面影响可能更有利于寻找新机会而不是看到环境政策对经济的限制。

环境污染的经济学分析

环境污染的经济学分析

一、背景介绍
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最为的问题之一。工业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等 污染物的排放,严重恶化了空气、水、土壤等自然环境,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 生命。虽然各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治理环境污染,但仍存在许多问题亟 待解决。
二、经济学分析
1.环境资源的公共物品属性
环境资源具有公共物品的属性,即不可分割性、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这就意 味着环境资源一旦被污染,将会对所有个体造成负面影响,而治理环境污染的 成本通常较高。因此,单靠市场力量难以有效保护环境资源,需要政府干预来 弥补市场失灵。
环境污染的经济学分析
目录
01 一、背景介绍
03 三、实证研究
02 二、经济学分析 04 四、结论与建议
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给人类社会带来了 巨大的挑战。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环境污染的产生、治理与成本效益之间存 在密切的关联。因此,本次演示将运用经济学相关理论对环境污染问题进行深 入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和措施。
2.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是指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存在缺陷,导致资源无法得到优化配置。在 环境污染问题上,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环境资源价值被低估。由于环境资源具有公共物品属性,其价值往往被 低估甚至忽略。在市场竞争中,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往往会忽视环境保护,导致 环境污染问题不断加剧。
(2)治理环境污染的外部性。企业排放污染物会给周边环境带来负面影响, 而企业自身并不承担全部治理成本,导致治理环境污染的外部性产生。
(4)开展国际合作。政府应积极参与国际环境合作,共同应对全球环境问题, 推动全球绿色发展。
三、实证研究
为了更好地说明环境污染的经济学分析,我们选取某城市工业废水排放和处理 为例进行实证研究。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途径的经济学分析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途径的经济学分析

灵的途径上, 政府被赋予了不同角色, 却很少有人对政府在解 决环境问题上的作用提出质疑 ( 即使是对纠正市场失灵的科斯 途径而言, 政府在产权界定, 制订交易规则等方面的作为对于 环境治理也是必不可少的) 。换句话说, 无论政府在干什么, 政府总是正确的。然而, 这一普遍的看法, 受到公共选择理论 的挑战。
最初的产权安排的。科斯所代表的新制度学派为解决外部性问 题所提出的政策思路是用市场的方法来解决市场失灵的问题, 政府没有必要对市场进行干预。排污许可证交易制度是产权理 论在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运用。通过建立交易许可证制度, 政 府对某个地区定出排污或消耗自然资源的最大限量, 然后将排 污权以许可证的形式赋予企业或者个人, 同时允许他们相互之 间进行交易, 让市场来决定其价格。这种政策一个显著的优点 就是政策制定者可以决定可接受的污染水平。当污染会带来大 量潜在损害时, 这点尤为重要 ( Weitzman, 1974) 。
4. 混合型工具。由以上我们可以知道, 对于环境问题, 人 们提出了标准、排污税、排污许可证交易制度等多种政策工 具。然而任何环境政策工具都存在缺陷和使用特性的局限。为 了 摆 脱 政 策 工 具 “孤 掌 难 鸣 ” 的 困 境,需 要 政 策 工 具 组 合,以 完 善环境政策工具内在品质和外部条件, 因此混合型的政策工具 应运而生。事实上, 组合政策是一块多产的领域, 如押金— —— 退 还 制 度 , 税 收 — ——补 贴 制 度 以 及 退 还 排 污 费 制 度 等 。 以 税 收— ——补贴方案为例, 实质上它是标准﹑排污税以及补贴的组 合政策。在税收— ——补贴制度中, 排污者的排污权被限定在由 管 理 者 规 定 的 基 准 排 污 标 准 范 围 中 (Pezzey,1992;Farrow,1995)。 排污者对超出基准排污量的部分要支付费用。而当排污低于基 准排污量时, 政府则会对 “节约”的部分给予补贴。新企业没 有排污权, 而且必须为他们的排污支付费用。这种手段有吸引 人的特性。一方面, 它为排污者对环境的财产权范围和基准排 污量之间提供了一种清晰的联系; 另一方面, 它揭示了社会或 排污者应该支付多大的稀缺租。总体上, 它包括了作为特殊例 子的补贴和庇古税。如果基准排污量为零, 那么手段就是税 收; 如果基准排污量等同于当前 ( 没有受到控制) 排污量, 那 么这种手段总体上就成为一种补贴。值得注意的是, 政策组合 中的政策工具之间的相互影响也可能会产生不利的效果。因 此, 对于混合型政策工具, 我们需要仔细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 影响, 适时组合和排列有关工具, 以实现多重目标。

环境污染的经济学分析

环境污染的经济学分析

环境污染的经济学分析[摘要]:环境问题是一个古老的问题。

进入工业化以后,人类面临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题。

解决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矛盾必须有正确的经济理论指导。

虽然理论上我们可以证明政府管制、排污税和排污权交易具有相同的效率,但在实际中运用效果有着很大的不同。

这说明三者假设条件在现实生活中的满足程度不同,为此理论上必须加以解释。

论文以信息获取难度不同带来的交易成本不同为尺度,利用先进的理论工具如博弈论来比较并解释三种治理手段在现实生活中治理结果的优劣。

总的来说,排污权交易作为一种新的环境治理手段,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有效减轻环境治理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具有明显的成本效率优势。

排污权交易在西方许多国家已经实践,并取得巨大的成功。

但我国目前的国情与排污权交易体系的要求尚有很大距离,因此还不宜广泛推广这种环境治理手段,政府在环境治理中作用还不能弱化。

环境污染和保护是一个世界性的话题,本文从经济学角度结合实例对环境污染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1][关键词]:环境污染;经济学分析;治理建议一、概要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也是经济系统运行的基础,生态环境问题是由于人类长期的生产和生活等社会经济行为所引起的生态环境破坏而反作用于人类社会经济生活的不良影响,其实质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人与自然关系的失调。

目前,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社会性的问题。

如何解决好这一问题,关系到人类社会的生存。

因此,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对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二、环境污染的经济学分析环境不仅提供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原材料,提供人类和其他生命体的生存场所,为人类精神生活、社会福利提供物质资源。

所以它是一种稀缺性物品。

同时,环境还是污染物的受纳体。

环境本身具有消解污染物的自净能力。

[3]但是,环境的这种自净能力是有限度的。

当人类排放的污染物超过环境自净能力的极限时,环境质量就会急剧下降,损害人类健康。

环境对人类的有用性,能满足人类的基本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污染的经济学分析
摘要:环境污染和保护是一个世界性的话题,本文从经济学角度结合实例对环境污染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环境污染经济学分析治理建议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也是经济系统运行的基础,生态环境问题是由于人类长期的生产和生活等社会经济行为所引起的生态环境破坏而反作用于人类社会经济生活的不良影响,其实质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人与自然关系的失调。

目前,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社会性的问题。

如何解决好这一问题,关系到人类社会的生存。

因此,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对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环境污染的经济学分析
自然环境是人类的共同财富.环境效益具有公共性。

例如,一户人家在房前屋后种了许多花草.把屋子周围布置得像个花园。

居住环境变得十分幽雅。

但实际的得益者并不只限于这户人家.因为邻居的居住环境也得到了改进.此类行为都产生一些没有办法完全收归私有的利益。

反过来说,环境被破坏带来的影响也是公共性的。

例如,各工厂排放的废
水、废气,建筑工程形成的噪音与尘土飞扬等都污染或破坏了环境,这些行为对社会所造成的伤害,都没有由污染者或环境破坏者本身负担.这就是环境效益的外部不经济或负的外部性,外部性影响导致市场失灵是环境问题产生的经济根源。

1.1 外部不经济(或负的外部性)
在健全的产权体系中.市场制度通过价格机制使资源达到最优的配置。

但是在产权不明晰情况下,经济活动必然产生经济的外部性。

从而导致经济活动中的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或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的不一致,产生“市场失灵”。

由于环境本身所固有的公共特性,其外部性表现得相当明显。

环境损害行为具有很强的负外部性,譬如,对大气、河流的污染,其成本通常都是由全社会共同承担,而相应的收益却为造成破坏的市场主体所独享。

由于私人成本对社会成本的偏离,私人的最优经济活动水平也必然偏离社会的最优状态,其现实表现就是污染产品生产过多导致污染超标,超过环境自净能力。

假定某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排放有毒气体,对周围的群众造成危害,即具有负的外部性。

那就意味着私人成本(即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各种成本)低于社会成本(即社会为企业生产所付出的代价)。

1.2 外部经济(或正的外部性)
环境保护行为具有很强的正外部性.即市场主体对环境
改善所带来的利益并不能独享却要独自承担环境改善的全部成本。

譬如,上游居民植树造林可以防止水土流失使下游居民受益,却往往不能得到下游居民的补偿。

所以如果没有相应的激励机制,在环境保护问题上就会产生广泛的“搭便车”的行为,即市场主体从自身利益出发都不愿为环保行动付费而会乐意坐享其成,这必然导致环境保护行为供给的严重不足。

如果某居民植树造林改善环境,他获得的私人收益是低的。

但社会所得到的社会收益是大的,即具有正的外部性,那么社会收益大于私人收益。

但在市场机制的调节下,若有外部经济存在的话,则行为者因得不到全部好处,自然不愿意生产使社会福利达到最大的产量。

结果使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所以,由于外部性影响,市场机制并不能使环境质量在经济扩张过程中得到充分的保障,从而出现“市场失灵”。

这是环境问题产生的经济根源。

2.治理环境污染的对策和建议
2.1 实行征税或补贴的政策
对造成外部不经济的企业,政府应额外征税,其数额应等于该企业给社会其它成员造成的损失,使该企业的私人成本恰好等于社会成本,使其因此而承担污染成本从而消除外部影响。

对造成外部经济的居民(或企业),政府则可以采取补贴的办法,使居民(或企业)的私人收益与社会利益相等。

无论是何种情况,只要政府采取措施使得私人成本和私人收益与相应的社会成本和社会收益相等,资源配置便可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

2.2 界定环境资源产权关系
环境资源是一种公共产品,其产权关系界定不清晰,这就不可避免地产生外部性问题。

所以,将产权途径引入环境治理,可以有效地强化市场机制的运行并补充政府的干预,促进环境管理优化。

作为政府,主要通过设计制度、保护产权,使环境保护与私人经济主体的利润紧密相连。

使环境保护成为人们的一种自觉行为,达到生产消费与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

2.3 加大环境保护的资金投入
环保投入的实质是对环境的一种补偿,是实现环境质量改善的重要保证。

发达国家环境治理的经验表明,要控制环境恶化的趋势,环保投入须达到GDP的1.5%,要使环境改善须达到GDP的2.5%。

而我国环保投入一直以来都低于GDP 的1.5%,这从另一个侧面表明我国的环境“透支”已相当严重。

因此,要使环境质量得到改善,就必须加大环保资金的投入,以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2.4 加大审计部门对环保资金使用的跟踪检查
随着环境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政府部门对环境保护投入资金也呈逐年增加趋势。

政府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环保
建设,同时又对环境污染单位执行排污收费制度。

环保资金的一收一支构成环境审计的主要内容。

审计部门要加强对环保资金使用情况的跟踪检查,建立环境治理项目资金使用情况反馈报告制度,对资金使用的合法合规性做出审计。

通过审计,既能监督此类资金是否得到合理合法的使用,又能充分发挥环保资金的效益。

2.5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
充分利用宣传、教育阵地、运用广播、电视、报纸、杂志、学校、文艺、广告牌等一切可以利用的形式。

大力宣传环境与资源保护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通过宣传,强化全民生态和环保意识。

同时,还要利用植树节、地球日、世界环境日、人口日、世界动物日等纪念日对青少年开展环保教育.加深巩固下一代的环境意识。

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使保护生态环境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2.6 建立公众社会参与环境保护监督制度
环境资源公共物品与行为外部性两个特点。

市场价格只能反映局部性私人成本.不能充分反映全部整体性成本,这样,导致经济行为失去制约,产生市场失灵。

因此。

需要充分发挥公民社会能动性的参与特点。

加强对环境污染单位个人和群体的监督,利用公民社会的自主力量.建立公众社会参与环境保护的监督制度,弥补政府管制与市场机制的不足。

通过政府、市场与社会的共同努力,保护好人类赖以生
存的环境。

实现持续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纪小卫城市环境污染的经济学分析
中华环保联合会 2008中国环境保护年度报告
鲁传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郭远凯、李传裕城市环境污染的治理及经济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