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程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
《方程的初步认识》教案
皖太和县郭庙小学李效海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材88,89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情景,理解方程的含义,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景中的等量关系。
2.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经历从具体生活情景中寻找等量关系并用数学语言表达。再到用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表示等量关系的过程。
3.使学生获得数学是可以运用他们自己的经验去发现和再创造的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方程。(6分钟)
1.在上节课中,我们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并且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一定的数量。例如,小强今天做X道数学题,小亮比小强多做10道题,小亮做了多少道数学题。
生:X+10道数学题。
2.表扬学生对上节课内容的熟练掌握,那么今天继续研究用字母
表示数。课件出示天平:同学们从这幅图上看到了什么?
生1:天平左边托盘有一个樱桃和一个2g的砝码,右边是一个10g的砝码。
生2:天平指针指在中间,说明天平平衡。
生3:说明天平两边的质量相等。
师:天平两边的质量相等,用数学符号怎样表示?
生:用等号连接。
师:能否把天平两边的质量相等的整体情况也用数学式子表示出来?生:樱桃的质量用X表示,天平左边托盘的质量是X+5,右边托盘是10,那么,天平两边的质量相等的整体情况可表示为:X+5=10师:想一想,这里的X表示什么?5表示什么?X+5表示什么?“=”又表示什么?
记住上面思考的过程和这个式子。下面我们继续学习这样带有字母的等式。(板书课题:方程)
【设计意图】
复习的内容与新课内容密切相关,通过复习为新课的学习作铺垫,让学生对天平自行观察,建立起对天平两端各个量的清晰认识。把问题的引入交给学生,强调等量关系,激发问题意识。
二:了解方程的含义(26分钟)
1:课件出示称月饼图:
看一看这幅图,大家有什么想法?同桌讨论一下,最好像刚才一样列出等式。
(1):小组讨论,汇报。
生1:4块月饼的质量一共是380g.
生2:如果每块月饼的质量一样重,都重Y克. 那么4块月饼一共就是4Y克重.
生3:也就说4Y克就是380g.我能列出等式:4Y=380。(教师给出积极肯定和表扬)
2:同学们,下面这幅图还能列出等式吗?课件出示第三幅图(烧壶到水图)
师:注意思考等量关系。水壶里水的总体积等于两个水瓶容积加上杯子的200毫升。同桌相互交流一下,每人在纸上写一写。交流汇报。生1:如果每个水瓶能装Z毫升的水,就可以列出等式2Z+200=2000.生2:如果用x表示每个水瓶能装的水,除去一个水杯里的水200毫升,水壶里的水刚好能装两个水瓶,则等量关系式是2x=2000-200(对于同学们的正确想法,都应给予表扬,鼓励)。
师:同学们看:像X+5=10、4Y=380、2Z+200=2000、2X=2000-200……这些等式都有哪些特点?想一想、议一议。
生1:都含有字母。
生2:都含有未知数,且都是等式。
师小结:像上面这些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说一说,方程有哪些特点?交流一下,讨论一下。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
生1:必须是等式,含有字母。
生2:我想,方程应该是含有未知数,还应该是等式。
【设计意图】
在前面三个例子的基础上,教师以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为基础,让学生自主归纳、总结出方程的特点。
三:知识拓展应用: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5分钟)1:”练一练“第1题(1)。
师引导看懂图意,再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等量关系,并列出方程。生:X+20=50+20。
师:点名说说方程的意思。
2:”练一练“第1题(2)。
师:我们列方程时一定要仔细审题,体会相等关系,也即是找出等量关系式。
点名列出方程,并说出方程的意思。
【设计意图】
通过观察、比较、讨论使学生进一步感知等量关系的概念,巩固所学知识,引导学生进行实际简单问题的解决,拓展学习视野,全面了解方程的应用。
四:课堂小结(3分钟)
1.师:对于今天的学习,相信大家能对方程有较深刻的理解。能总结一下方程的含义?(生答:方程就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2.师:我们应该怎样列方程?交流,回答。(找出情境中的等量关系,根据实际相等的数量,列出方程。)
3.师:大家还有什么疑惑吗?
解答疑惑:这个问题很有意义,我们今天做的是列方程,但是未知数是多少我们还不能确定。这也是我们后面将要学习的解方程。今天学习的内容其实就是解方程的基础。这个问题留给同学们在后面自己来探究解决。
【设计意图】
教师引导,学生交流,以答疑解惑的互动形式来带动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并且留下问题,为下节课埋下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