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微课程的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微课文献综述

微课文献综述

微课文献综述微课是指通过互联网等新兴技术手段提供的短小精悍的教学课程,具有方便快捷、灵活自主等特点,是教育教学领域的一种创新形式。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微课在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拟对微课的概念、特点、分类以及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综述,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微课的概念微课是近年来教育界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其定义并不是十分统一。

一般来讲,微课是一种以“微”为特征的教学资源及教学形式。

从教学资源角度来看,微课可以是一种简短的教学视频,也可以是一份简洁的教学文稿,几乎可以是任何形式的教学资源。

从教学形式角度来看,微课更强调知识的精炼和紧凑,注重在短时间内传递突出的知识点。

微课是一种通过短小精悍的教学资源来实现教学目标的新型教学形式。

二、微课的特点1. 短小精悍:微课强调在短时间内传递突出的知识点,因此其时长一般在5-15分钟左右,不会超过20分钟。

这就要求微课的内容必须经过深思熟虑,精心设计,只包括最为核心和关键的内容。

2. 灵活自主:微课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和时间安排进行学习,有利于个性化学习。

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随时调整和更新微课内容,保持其时效性和有效性。

3. 多媒体融合:微课借助多媒体技术,通过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的方式进行知识传递,提高学习效果。

微课可以通过视频、音频、图像等多种形式进行呈现,更符合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4. 互动性强:微课可以通过各种互动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主动积极。

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提高学习效果。

三、微课的分类根据不同的标准,微课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

一般来说,可以从形式、内容和使用对象等方面进行分类。

1. 从形式上看,微课可以分为视频微课、音频微课、图文微课等不同形式。

视频微课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形式,它能够通过图像、文字、声音等多种方式全方位地呈现知识,更加生动直观,因此受到了广泛的欢迎。

基于微课的近五年研究的文献综述

基于微课的近五年研究的文献综述

基于微课的近五年研究的文献综述微课是一种利用新媒体技术,以短小精悍的方式,将教学内容进行精简、优化、创新,通过网络进行传播和分享的教学产品。

”、“微课是一种短小精悍、生动有趣的视频课件,是教学过程中的一种辅助手段,也是一种教学资源的共享和传播。

”、“微课是一种以短小精悍的方式,将教学内容进行精简、优化、创新,以视频为载体,通过网络进行传播和分享的教学产品。

”二)微课的研究状况学术界对微课的研究呈逐年增长的趋势。

2013年,XXX成立,专注于微课的研究与推广。

2014年,微课成为国家级教育信息化工程项目之一,得到了国家层面的重视和支持。

2015年,微课在教育部的支持下,成立了微课研究中心。

2016年,微课成为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项目之一。

2017年,微课在教育部的推广下,进入全国中小学教学改革试点项目,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三)微课翻转课堂微课和翻转课堂的结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在研究中的主体作用。

翻转课堂是指将课堂上的讲授内容转移到课堂外完成,学生通过观看微课视频等方式,提前研究相关知识点,课堂上则进行问题解答、讨论、实践等交互性的研究活动。

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参与度,激发学生的研究热情,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

四)微课的质疑微课热是暂时的,微课却是长期的。

微课符合了网络时代研究碎片化的需要,而且微课制作成本低,适合大规模应用。

但是,微课也存在一些质疑。

例如,微课的质量良莠不齐,制作过程中容易出现教学内容的失衡和精神层面的缺失;微课的使用也容易陷入单一化和机械化,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多样化研究方式的探索。

因此,我们需要在微课的制作和应用中注重教学质量的提高,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教学的个性化和多样化。

2011年,XXX将微课定义为“以教学视频为载体,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结合体”。

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微课最初被视为一种教学资源。

2012年,XXX将微课定义为包含“微教案”、“微练”、“微课件”、“微反思”及“微点评”等支持性、扩展性资源的新型网络课程资源。

《2024年微课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综述》范文

《2024年微课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综述》范文

《微课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综述》篇一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领域也迎来了革命性的变革。

微课作为这一变革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近年来受到了广泛关注。

微课以其短小精悍、针对性强、灵活便捷等特点,迅速在教育领域得到推广和应用。

本文将对微课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进行综述,以期为未来研究提供参考。

二、微课的研究现状1. 国内外研究概况微课起源于国外,自2008年首次提出以来,已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关注。

国内自2012年起,微课也迅速成为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

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微课进行了研究,包括定义、特点、设计、制作、应用等方面。

2. 研究成果(1)定义与特点:微课以短小精悍的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精彩环节。

其特点包括主题突出、内容短小精悍、制作方式灵活多样等。

(2)设计与制作:研究集中在如何有效设计微课的教学目标、内容组织、教学资源等方面,以及如何利用多媒体技术、软件工具进行微课的录制与编辑。

(3)应用与效果:研究涉及微课在各个学科领域的应用,如语文、数学、英语等。

同时,研究还关注微课在教学效果、学生学习态度与能力等方面的作用。

三、微课的发展趋势1. 技术发展推动微课进步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微课的制作、传输、学习等环节将更加便捷高效。

例如,利用技术可以实现智能推荐与个性化学习,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源;利用云计算可以实现跨平台、跨设备的学习,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

2. 微课应用领域不断拓展除了在传统学科领域的应用外,微课还将拓展到职业培训、终身学习等领域。

例如,企业可以利用微课对员工进行技能培训,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个人可以利用微课进行自我提升,实现终身学习。

3. 微课与其它教学模式的融合随着教育模式的不断创新,微课将与其他教学模式(如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进行融合,形成更加丰富多样的教学模式。

这将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微课文献综述

微课文献综述

微课文献综述
微课的概念最早起源于1980年代,指的是以微小的课程单元为基本单位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微课在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成为了一种新的教学方式。

本文将对微课的定义、特点、优点和应用进行综述,旨在为教育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微课的定义
微课是指以微小的课程单元为基本单位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通常以视频形式呈现。

在微课中,每个课程单元的内容都非常精炼,通常控制在5-15分钟左右,以便于学习者通过碎片化的时间进行学习。

微课可以是短课、微粒课、知识点讲解等不同形式,而其共同点在于精炼、短小、易于消化。

二、微课的特点
1. 精炼性:微课注重对知识点的精炼和提炼,突出重点,减少碎片化学习的压力。

2. 碎片化:微课的时长短小,便于学习者在碎片化的时间里进行学习和消化。

3. 视频形式:微课通常是以视频的形式呈现,有利于学习者的视听体验,更易于吸收和理解。

4. 多样性:微课的形式多样,可以是短课、微粒课、知识点讲解等不同形式,以满足不同学习需求。

四、微课的应用
微课已经在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尤其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微课具有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

教育者可以利用微课提供个性化学习、碎片化学习的机会,为学习者提供更加灵活、便利的学习方式。

微课也可以为学校教学提供新的可能性,例如利用微课为课堂教学提供预习内容、课后辅助等服务。

企业和机构可以利用微课进行员工培训、产品介绍等工作。

微课文献综述

微课文献综述

微课文献综述微课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微课指的是一种以小节、短时的方式呈现知识点的教学形式,通常使用视频、音频和文字等多种媒体形式。

本文旨在综述微课教学的现状和效果,并对其优势和局限进行分析。

本文将介绍微课教学的历史和发展情况。

微课教学最早起源于美国,最初用于高等教育领域。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微课教学逐渐扩展到中小学教育。

现在,微课已经成为教育行业中的一个热门话题,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尝试使用微课来辅助教学。

本文将讨论微课教学的优势。

微课教学可以提供个性化学习的机会。

每个学生都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进度和风格来选择学习内容。

微课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多媒体的呈现形式和生动的教学方式,微课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微课教学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微课通常以短片的形式呈现,相比传统的教学方式,可以更好地保持学生的专注度和记忆力。

然后,本文将分析微课教学的局限。

由于微课教学注重单个知识点的介绍和阐述,缺乏整体性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由于微课教学通常是预先录制好的视频,缺乏互动性和实时性,无法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和提供实际的操作指导。

由于微课教学的内容通常是固定的,教师难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个性化的教学。

本文将总结微课教学的效果和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目前已有很多研究证明微课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兴趣,但也有一些研究指出微课教学对学生的影响不明显。

未来的研究应该进一步探索微课教学的最佳实践,以提高其效果。

随着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等新技术的发展,微课教学将进一步融合这些技术,提供更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学习体验。

微课文献综述

微课文献综述

微课文献综述微课是一种以互联网为基础、具有时效性、可交互性、个性化的在线教学模式,其灵活的学习方式和强大的实时反馈功能受到了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本文将综述微课的定义、特点、发展情况以及对学习者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对微课的定义进行梳理。

微课可以理解为一种学习资源的形态,它以短视频为主要载体,并配以相应的教学辅助材料。

微课通常具有较短的时长(通常在5-15分钟之间),便于学生在碎片化的时间中进行学习。

微课还具有交互性较强的特点,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电子设备访问微课内容,与教师和其他学生进行互动。

微课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需求进行个性化推送,提供量身定制的学习体验。

综述微课的特点。

研究表明,微课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

微课的内容简洁明了,能够以简洁的方式传递知识点,提高学习效率。

微课构建了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不再受制于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微课具有交互性强的特点,学生可以通过在线互动与教师和其他学生进行互动,提高学习效果。

微课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进行个性化推送,帮助学生更好地消化吸收知识。

探讨微课的发展情况。

近年来,微课在教育领域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许多高中、大学乃至职业培训机构的主要教学方式。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国内微课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用户量不断增加。

一些知名高校和在线教育平台也纷纷投入到微课的开发与推广当中,不断改进微课的技术手段和教学方法。

研究微课对学习者的影响。

研究表明,微课能够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激发学习动力。

微课的交互性和个性化推送功能能够满足学习者不同的学习需求,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微课还能够提高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促进其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思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于大学生微课使用现状的文献综述

关于大学生微课使用现状的文献综述

关于大学生“微课”使用现状的文献综述姓名:陈露班级:2014级教育一班学号:20143930104 引言21世纪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类的生活、学习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生活方式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学习方式也异彩纷呈。

当今社会,在线学习的方式以其方便、快捷、学习资源丰富等特点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如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成为了新一代的教育潮流。

这些学习方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享受到更高质量、更丰富的教育资源,对于我国教育事业更进一步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作为一名还处于接受教育阶段的大学生,为了对以“微课”为代表的在线学习的方式有进一步的了解,我们通过抽查法和追溯法在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等网站上查阅了一系列文献,我们查找的文献主要以期刊、硕士和博士论文为主。

通过阅读所查找的文献,我们对前面已有的与?微课有关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分析,在此过程中我们发现并总结了大学生在使用微课时所出现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自己的意见及其解决措施。

一、“微课”产生、发展及概念界定通过查找、阅读有关文献,我们发现“微课”其实在很早之前就已存在,只是不为我们所知。

“微课”的雏形最早见于美国北爱荷华大学(University of Northern Iowa)的有机化学教授Le Roy A. McGrew 在1993 年提出的“60 秒有机化学课程”,目的是让非科学专业人士在非正式的场合中也能了解化学知识,并希望将之运用到其它学科领域。

[i] 2008 年,美国新墨西哥州胡安学院(San Juan College)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se)正式提出了“微课”这一概念,并运用于在线课程。

对于“微课”的定义,国内内外学者持有不同的观点,戴维·彭罗斯认为:“微课”是一种以建构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基于某个简要明确的主题或关键概念为教学内容,通过声频或视频音像录制的六十秒课程。

国内中小学微课程研究综述

国内中小学微课程研究综述

国内中小学微课程研究综述【摘要】本文对国内中小学微课程进行了研究综述。

在分析了研究背景和目的。

在探讨了国内中小学微课程的发展现状、设计与实施情况、在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对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的影响,以及在教师教学工作中的作用。

结论部分指出了在国内中小学微课程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并对整个研究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通过对国内中小学微课程的研究综述,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微课程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情况,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关键词:国内中小学、微课程、研究综述、发展现状、设计与实施、教学应用效果、学生学习动机、教师教学作用、不足之处、未来研究方向、总结与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中小学微课程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制作的短小精悍的教学资源,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电脑、手机等设备进行学习。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微课程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中小学微课程的出现,旨在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教育教学的现代化发展。

目前,国内中小学微课程的研究也逐渐受到重视,不少学者开始关注微课程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效果以及对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的影响。

目前国内中小学微课程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仍存在不少问题和挑战。

有必要对国内中小学微课程进行深入研究,以便更好地促进教育教学的创新和发展。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探究国内中小学微课程在教育中的实际应用情况,分析微课程设计与实施的具体特点,以及微课程对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的影响。

通过深入研究微课程在教学工作中的应用情况,探讨微课程对教师教学工作的促进作用,从而为进一步推动中小学微课程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研究旨在揭示目前国内中小学微课程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为未来研究提供可行的方向和建议,总结目前研究成果并展望未来国内中小学微课程的发展趋势,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2. 正文2.1 国内中小学微课程的发展现状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教育现代化的推进,国内中小学微课程得到了广泛关注和应用。

微课文献综述

微课文献综述

微课文献综述微课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通过互联网等在线平台进行教学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

它突破了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能够快速更新教学内容,并且具有个性化和互动性强的特点,受到了广大学生和教育工作者的喜爱。

微课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80年代的远程教育,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教育领域开始融入了网络教育和电子学习。

到了21世纪,微课正式出现并迅速发展,成为了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

在微课的发展过程中,研究者们对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探讨。

其中一些研究聚焦于微课的设计和开发,探索如何通过信息技术来提高教学效果。

研究者们提出了许多有效的设计原则和方法,如简洁明了的教学内容、鼓励互动的教学方式等。

另外一些研究关注于微课的教学效果,通过实证研究来评估微课对学生学习成绩和学习动机的影响。

这些研究表明,微课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动力。

还有一些研究聚焦于微课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研究者们提出了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来促进学习。

他们还探讨了微课在不同学科和阶段的应用,如数学、语文和英语等。

这些研究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指导和借鉴,帮助他们更好地利用微课进行教学。

在以往的研究中,虽然微课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研究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微课的质量参差不齐,有些微课内容简单、教学方式单一,缺乏创新和个性化。

微课的评价体系还不够完善,缺乏一套统一的评价指标和方法。

微课的可持续发展也面临一些困难,如资源问题、师资不足等。

基于以上问题和挑战,未来的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是进一步完善微课的设计和开发方法,提高微课的质量和教学效果;二是深入研究微课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探索适用于不同学科和学习阶段的微课教学模式;三是建立科学的微课评价体系,为微课的发展提供可靠的评估指标和方法;四是加大对微课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力度,解决资源和师资问题,确保微课长期稳定发展。

微课文献综述

微课文献综述

微课文献综述微课是一种短而精练的课程形式,以其轻松、灵活的特点受到了广大学习者的喜爱。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微课的发展也日益迅猛。

本文将对微课进行文献综述,探讨其定义、特点、应用以及发展方向。

微课的定义。

微课最早出现在中国教育界,被定义为“在7分钟之内达到教学目标的课堂”。

这种定义强调了微课的短时限和高效率。

随着微课的发展,人们对其定义也有了更多的补充和延伸,可以说微课是一种以小片段为单位的教学活动,通过优化教学设计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使学习者能够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并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微课的特点。

微课的主要特点有三个方面:短时限、多媒体和个性化。

微课通常时间较短,一般在5分钟到15分钟之间,这样可以更好地抓住学习者的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

微课的教学形式多样,可以运用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进行讲解,使学习内容更具丰富性和生动性。

而且,微课拥有个性化的学习功能,可以根据学习者的兴趣、需求和学习程度进行灵活的教学设计,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服务。

微课的应用。

微课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在学校教育中,微课可以作为课堂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通过预学阶段的微课让学生提前了解和预习课程内容,提高课堂效率;课后的微课可以复习知识,帮助学生巩固学习成果。

在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中,微课可以提供灵活的学习模式,满足个人学习的需求,并能及时获得新知识和技能。

微课也可以在在线教育平台和移动学习应用上进行推广,方便学习者随时随地进行学习。

微课的发展方向。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教育需求的不断变化,微课在未来的发展中面临一些挑战和机遇。

一方面,微课需要更加注重教学设计和内容质量,提供更具个性化的学习服务以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求。

微课需要结合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技术,提供更丰富的学习体验和功能,如增加互动、提供实践场景等。

微课也需要吸纳教育研究和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做好实证和评估研究,为微课的优化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微课文献综述

微课文献综述

微课文献综述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微课的概念和应用开始受到广泛关注。

微课是一种借助于互联网、移动终端等技术,以小单元的形式传播知识和信息的学习方式。

它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具有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和随时随地学习等特点,因此备受教育界的青睐。

在微课的发展过程中,一些学者对其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和讨论。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相关文献,整理了微课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和效果,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近年来,微课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得到了广泛关注。

魏定国等人通过对国内外微课应用的调查发现,微课在大学、职业教育和在职培训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学生可以通过使用微课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学习,并且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学习,这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学习空间和时间灵活性。

微课还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个性化学习。

田震等人在研究中指出,微课具有灵活性和可互动性的特点,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能力进行定制化教学。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适应性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效果方面,研究表明微课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张宇等人在一项实证研究中发现,使用微课的学生更愿意参与到学习中去,对学习的兴趣更高。

微课还可以通过多媒体、图像和声音等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微课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还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教师对微课的使用还存在一定的障碍。

研究表明,教师对技术的不熟悉、缺乏相关培训以及对传统教学方式的依赖都是影响微课应用的因素之一。

加强教师的培训和支持,提高其对微课的认识和应用能力至关重要。

微课的内容和质量也是影响其应用效果的因素。

一些学者认为,微课应注重内容的精细化和个性化定制,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要确保微课的质量,提高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分享效率,促进教育公平和均衡。

未来,微课在教育领域的发展前景广阔。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微课将有更多的应用场景和更多的可能性。

随着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微课还可以结合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等技术,提供更加真实和沉浸式的学习体验。

微课文献综述

微课文献综述

微课文献综述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教育也越来越普及,微课已成为网络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种教学方式。

本文将对微课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分析微课的优缺点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一、微课的定义及特点微课是指一种小型课程片段,以3-5分钟为一个单元,采用视频、动画、PPT等方式,以简短、精炼、直观、生动、易理解的方式,传递知识、概念、技能等内容,具有时间短、容易掌握、便于学习、高效率等特点(汪文蒙,2015)。

二、微课的优点1、提高学习效率。

微课短小精悍,突出重点,容易重复学习,适应自主学习模式,提高学习效率。

2、丰富学习方式。

微课采用多种形式,如视频、动画、PPT等,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习惯和需求,丰富学习方式。

3、促进激发学习兴趣。

微课采用多媒体教学形式,生动形象,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4、提高教学效果。

微课突出重点,讲解清晰,容易理解,能够提高教学效果。

5、方便学习时间和地点。

微课可以随时随地学习,方便学习时间和地点。

1、过于简单化。

微课重点突出,但信息量较少,容易导致学习知识太片面,缺乏深度。

2、缺乏互动性。

微课主要是一种单方面的知识传递,缺乏和学生之间的互动,难以对学生进行深入的检查和提高。

3、缺乏个性化。

微课内容的固定性较强,难以根据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进行编辑调整。

四、微课的未来发展方向1、加强微课的多样性。

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各种学习需求,微课应该采用更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如漫画、动画等。

2、提高微课的互动性。

微课应该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增加问答环节,有利于引导学生更深入的参与。

3、打造个性化微课。

微课应该根据学生不同的需求和知识水平进行编辑,提供更具深度和个性化的学习体验。

五、总结微课教学模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研究,乘其好处,弥补其不足,将微课更好地应用在教育领域,提高教育的质量。

微课文献综述

微课文献综述

微课文献综述微课是一种综合利用先进技术手段,利用多媒体技术(声音、图像、文本、动画等)与网络技术,将课程信息和教学资源整合起来,便于学习者随时随地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教育模式。

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微课有很多优势,例如具有更强的互动性、更灵活的学习方式、更加个性化的教学内容等。

微课成为了当今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微课文献综述则是对微课相关的文献进行梳理和总结,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微课的发展状况和研究进展。

一、微课的发展历程微课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当时美国开始探讨并应用多媒体技术于教育中,逐渐形成了微课的雏形。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微课逐渐成为了教育改革的一部分,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级各类教育教学活动中。

2007年,中国教育部正式提出了“面向未来教育”的理念,提倡利用信息技术进一步创新教学模式,微课因而成为了中国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从此,微课在中国逐渐发展壮大,受到了各方面的关注和支持。

二、微课的特点和优势1.多媒体性:微课采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声音、图像、文本、动画等多种形式的信息融合在一起,使得学习者可以通过多种感官获取教学内容,提高了学习效果。

2.互动性:微课可以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实现与学习者的互动,例如设置问题、答题等,有效地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3.灵活性: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和兴趣选择学习的时间和地点,使得学习更加便捷和高效。

4.个性化:微课可以根据不同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和水平进行针对性的设计,使得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习者的实际需求,提高了学习者的学习成效。

5.资源共享:微课教学资源可以进行数字化、标准化与共享化处理,不仅可以方便地分享教学资源,还可以促进教学资源的优化和更新。

三、微课的研究现状目前,微课在国内外都已经引起了广泛的研究兴趣,学者们对微课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国内对于微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微课设计:包括微课的设计理念、设计原则、设计方法等方面的研究,旨在提高微课设计的质量和效果。

微课文献综述

微课文献综述

微课文献综述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微课教学已经成为了现代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

微课是一种针对学生短时间内获取知识点的学习形式,常用于在课堂环境中以小组形式开展。

本文将针对微课这一教学形式进行文献综述,分析微课教学的特点、优势和局限性,同时对当前微课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一、微课教学的特点1.短小精悍。

微课教学是以15分钟左右为时间限制的课程,涵盖简要的教学内容。

这种短小精悍的形式,可让学生快速获取课程考点。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2.互动性强。

微课教学通常是以微信、App、短信等为媒介,学生也可以在学习期间进行交流讨论。

这种小组形式的互动,可让学生对所学内容各抒己见,增加知识并提高掌握难度。

3.内容组合。

微课教学的一大特点是教学资源的丰富性。

老师可以将多种形式的知识点结合起来,视频、音频、图文资料等等,为学生带来更加全面的学习体验。

1. 提高灵活性。

微课教学克服了传统教学的不足之处。

通过学生在自己时间内完成课程,并进行自主式学习来提高灵活度,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2. 促进深度学习。

在短时间内集中注意力学习,往往会出现容易忘记所学内容的情况。

微课教学能在短时间内让学生集中精力,大量接触知识点,不需要太多时间就可快速掌握。

3. 互动性增强。

短小精悍的微课,无论是在物理、化学、数学、英文等学科中,都能让学生充分融入小组互动。

这种教学中的互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考和理解讨论出更加深刻的问题。

1. 素质差异。

学习素质不同的学生可能会面临不同的学习困难。

这在微课教学中尤为突出。

教师有时难以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应解决,因此还是存在诸多局限。

2. 知识点集中。

微课虽然很灵活,但在内容组成方面,多数教师会选择一些知识点,集中在短时间内完成。

这种集中学习的方式可能会使学生忽略掉一些学科内的重要内容。

3. 学生自学能力需要高。

尽管微课教学能有效的升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师的教学品质,但是,学生的自学能力还需要提高。

微课文献综述

微课文献综述

微课文献综述微课是一种将传统课堂教学转化为在线学习的教学模式。

通过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访问课程内容,进行互动学习和交流,微课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本文将综述近年来关于微课的相关研究,包括微课的定义、特点、教学设计和评价等方面。

微课的定义。

微课最早由中国著名教育家李开复提出,他认为微课是一种通过互联网将传统的课堂教学转化为小品(Micro-Nuggets)内容的学习方式。

微课的核心是将知识点切割为短小的视频片段,使学生可以快速、灵活地学习和消化知识。

微课的特点。

微课相比传统课堂教学具有以下特点:灵活性和便利性、个性化学习、互动性和合作性、主动性和参与性、多媒体和跨平台。

这些特点使得微课成为一种更加适应现代学习需求的教学模式。

然后,微课的教学设计。

微课的教学设计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内容设计、形式设计、学习活动设计和评价设计。

内容设计要求将知识点切割为小的学习单元,保证每个微课都具有完整的学习目标和教学设计。

形式设计要求采用多媒体技术,结合图像、声音、文字等元素,使得微课具有良好的视觉和听觉效果。

学习活动设计要求提供学生进行讨论、问答、作业等互动学习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评价设计要求采用多种形式的评价方法,包括自主评价、教师评价和同伴评价等。

微课的评价。

微课的评价可以从学生的学习效果、学习满意度和学习动力等方面进行评估。

学习效果可以通过学生的学习成绩、测试成绩和学习反馈等进行评估。

学习满意度可以通过学生的问卷调查、访谈和焦点小组讨论等进行评估。

学习动力可以通过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学习时间和学习行为等进行评估。

微课文献综述

微课文献综述

微课文献综述
一、微课的定义和特点
微课是一种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其特点是简短、精炼、生动和具有针对性。

相较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微课的时间通常在5分钟以内,内容简明扼要,注重突出重点,让学习者在短时间内快速获取知识。

杨敬贤(2012)将微课定义为“利用计算机、网络、移动终端等多媒体技术,为了达到教学目的,以自问自答、情节教学等方式传递课程主要内容,强调课件的简洁和便于领会的特点”。

可以看出,微课的核心是以简短的视频、动画或PPT形式呈现知识点,使学生迅速理解和掌握。

二、微课的优势和价值
1. 个性化。

微课的内容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水平进行定制,可以全方位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节奏进行学习。

2. 便捷性。

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电脑或手机观看微课视频,不受时间空间限制,方便快捷。

3. 多样性。

微课可以以多种形式呈现,如视频、动画、PPT等,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效果。

4. 互动性。

微课不再是单向的教学,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与教学内容进行互动,如提问、讨论、作业等,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

三、微课的发展现状
目前,微课已经成为了我国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许多学校和教育机构都开始尝试引入微课教学模式。

许多老师也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微课的应用。

一些科研机构和教育媒体也开始关注微课的发展,并提出了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推动了微课的研究和实践。

微课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例如教师制作微课的技术能力、学生对微课的接受程度、微课的内容设计等问题。

未来研究中需要深入探讨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微课文献综述

微课文献综述

微课文献综述一、微课的定义“微课”是指一类短小精悍的网络课程,通常时长在3-15分钟之间,关注一个具体话题或技能点的教学视频。

微课具有视频短、内容精、形式新、灵活性高等特点,是一种集信息技术、教育技术、心理学、教育学等多学科技术于一体的新型教育方式。

二、微课的发展历程微课最初起源于韩国和台湾地区的在线学习平台,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微课开始进入大众视野。

2012年,国内多家互联网公司开始推出微课服务,标志着微课在国内迅速发展。

2013年,教育部发布《普及现代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的实施意见》,提出大力发展微课程,这进一步促进了微课的发展。

目前,微课已经成为国内外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

三、微课的优势1、方便快捷、灵活性高: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观看微课,更加方便灵活。

2、内容简洁、易于消化:微课时长较短,讲解内容简洁明了,易于学生消化。

3、形式多样、趣味性强:微课可以通过动画、声音、图片等多种形式进行讲解,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4、互动性强、反馈及时:微课可以通过评论、讨论等形式,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同时也可以及时获取学生的反馈意见。

1、不能完全替代传统教学:微课缺乏现场的教学氛围和互动体验,不能完全替代传统的面对面教学模式。

2、制作难度大、成本高:微课制作需要具备专业的技能和技术设备,制作难度大,时间成本和物质成本都较高。

3、学生使用习惯和技能水平不一:不同学生使用微课的习惯和技能水平不同,有些学生可能不适应这种全新的教学方式。

五、微课的应用情况在中国,微课的应用已经逐渐普及。

从教育机构、在线学习平台到一线教师和学生,都逐渐开始接受和使用微课。

同时,在企业培训、大学MOOC、旅游、医疗等领域也开始使用微课,以促进员工、学生和游客等的学习和体验。

总之,微课是一种新型的网络教育方式,具有很多优势,但也存在一些劣势,因此在具体应用中需要充分考虑实际情况和需求,加以合理使用。

随着未来教育技术的发展,微课也必将不断创新和发展,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希望和机遇。

有关微课程的文献综述

有关微课程的文献综述

有关“微课程”的文献综述随着信息技术与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之间的交流与学习变得越来越快速、高效。

微博、微信、微电影、微杂志等的“微软件”似乎向人们宣告,世界已经进入一个崭新的“微时代”。

然而,纵观中国的“微市场”众多的“微”软件、“微”网站都只是单纯的满足于人们休闲娱乐等方面的生活,而随着推出的“微课程”就很好的填补了中国微时代中教育领域的空白。

一、“微课程”的发展其实“微课程”并不是一个新鲜事物,早在2008年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戴维·彭罗斯就提出了“微课程”的理念,他将建构主义方法转化为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实际教学内容,并在此后将“微课程”理念在该学院得以应用。

现在越来越多的学校、培训机构或网上学习资源里推出“提分微课程”该课程采用“题型精讲;方法传授;考点归纳”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以重点常考题型为出发点,精讲解题方法及过程,将重点考点进行归纳,是一套真正符合现代学生学习特点的“学习时间短、学习见效快”的高清视频系列课程。

微课程的出炉一般经过4个过程:先寻找故事中的价值点,接着是梳理价值点,然后是提升价值点,最后是形成脚本,课程化开发。

二、国内外对于“微课程”的相关研究分析在国内,微课程的概念佛山市教育局的胡铁生率先提出来的。

在他看来,“‘微课’是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组合”;“对教师而言,微课将革新传统的教学与教研方式,突破教师传统的听评课模式,教师的电子备课、课堂教学和课后反思的资源应用将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基于微课资源库的校本研修、区域网络教研将大有作为,并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微课能更好的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

《2024年微课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综述》范文

《2024年微课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综述》范文

《微课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综述》篇一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领域也在不断进行着深刻的变革。

微课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形式,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本文旨在综述微课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二、微课的定义与特点微课,全称为微型课程,是一种以视频为主要载体的在线教育形式。

它具有时间短、内容精炼、形式多样、可重复使用等特点,为学习者提供了便捷、高效的学习途径。

微课通常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技能点展开,通过简短的视频内容,使学习者能够快速掌握重点和难点。

三、微课的研究现状(一)国内外研究概况国内外学者对微课的研究日益增多,研究领域涵盖了教学设计、教学资源开发、教学应用等多个方面。

国内外的学者对微课的教学效果给予了积极评价,认为其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具有重要作用。

同时,也针对微课的设计原则、制作技术、学习效果评估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二)主要研究成果目前,国内外已经有许多关于微课的优秀研究成果。

其中,关于微课的教学设计、教学策略以及其在具体学科领域的应用研究较为突出。

此外,还有关于微课平台的建设与运营、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分析等方面的研究。

这些研究成果为微课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支持。

四、微课的发展趋势(一)技术发展推动微课创新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微课将实现更多创新和优化。

例如,通过智能算法分析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和习惯,为其推送更加精准和个性化的学习资源;通过虚拟现实技术为学习者提供更加丰富和真实的学习体验等。

(二)多领域应用拓展随着微课在教育、企业培训、社区教育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拓展。

例如,在职业教育中,微课可以用于技能培训和课程学习;在企业培训中,微课可以用于员工技能提升和知识更新等。

此外,微课还将拓展到其他领域,如医疗、军事等。

(三)教育资源整合与共享随着微课平台的不断完善和发展,越来越多的优质教育资源将实现整合与共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关“微课程”的文献综述随着信息技术与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之间的交流与学习变得越来越快速、高效。

微博、微信、微电影、微杂志等的“微软件”似乎向人们宣告,世界已经进入一个崭新的“微时代”。

然而,纵观中国的“微市场”众多的“微”软件、“微”网站都只是单纯的满足于人们休闲娱乐等方面的生活,而随着推出的“微课程”就很好的填补了中国微时代中教育领域的空白。

一、“微课程”的发展其实“微课程”并不是一个新鲜事物,早在2008年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戴维·彭罗斯就提出了“微课程”的理念,他将建构主义方法转化为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实际教学内容,并在此后将“微课程”理念在该学院得以应用。

现在越来越多的学校、培训机构或网上学习资源里推出“提分微课程”该课程采用“题型精讲;方法传授;考点归纳”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以重点常考题型为出发点,精讲解题方法及过程,将重点考点进行归纳,是一套真正符合现代学生学习特点的“学习时间短、学习见效快”的高清视频系列课程。

微课程的出炉一般经过4个过程:先寻找故事中的价值点,接着是梳理价值点,然后是提升价值点,最后是形成脚本,课程化开发。

二、国内外对于“微课程”的相关研究分析在国内,微课程的概念佛山市教育局的胡铁生率先提出来的。

在他看来,“‘微课’是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组合”;“对教师而言,微课将革新传统的教学与教研方式,突破教师传统的听评课模式,教师的电子备课、课堂教学和课后反思的资源应用将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基于微课资源库的校本研修、区域网络教研将大有作为,并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微课能更好的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

特别是随着手持移动数码产品和无线网络的普及,基于微课的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在线学习、泛在学习将会越来越普及,微课必将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

在国外,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有一位课程设计师如是说:利用这些连续的微课程进行网上教学,并配上任务和讨论,可以达到和传统课程一样的学习效果。

圣胡安学院是在“职业安全”这门新的在线学位课程里开始利用微课程进行教学的,现在已经在很多科目中使用它,如阅读,部落管理和兽医等科目的学习。

由于“职业安全”这门课使用微课程教学,所以在第二学期招生时,学生迅速的激增到449人,这给圣湖安学院的管理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管理者们希望越来越多的在线班级可以使用微课程。

微课程的长度一般是1—3分钟,主要介绍关键词和概念。

比如一个阅读教师迈克尔介绍说:学生通过听一个80秒的微课程来学习单词构造,这个课程介绍了单词的组成并解释它们代表什么意思。

然后同学们利用在线词典去找出25个前缀,后缀和字根,并写下他们的查找的结果再通过留言板进行讨论。

圣胡安学院的延伸教育学院的院长桑德拉特雷西最初很怀疑微课程的有效性——这些课程似乎没有足够长的时间。

而且有些人认为像文学分析和求解复杂方程这些需要持续论据的课程并不适合用微课程来教学。

“首先微课程是最不自然的东西之一”特雷西女士说:“但是它又是一个耐人寻味的概念——它使你摆脱对传统的课程印象,而更像是一个学习快照。

”圣胡安学院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se)认为微课程可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他说,虽然60秒微课程可以传达的信息的数量是有限的,但是它完全可以使同学们为完成任务做好准备。

“这是一个知识挖掘的框架,”彭罗斯先生说。

“我们要告诉你在哪里挖,我们要告诉你需要寻找什么,而且我们将监督这一进程。

”综上,国内外对于“微课程”的多方探索,总言之都是应对信息、知识碎片化的尝试;都是通过媒体技术的运用,使Web2.0时代的信息模式更好服务于知识领域。

析言之其不同在于,国内倾向于通过“微课”制作将碎片知识整合于网络服务平台,便于更广泛的人群参与和使用,从而服务于开放教育和终身教育;国外则通过诸如“一分钟讲座”的便捷实践,顺应碎片化这一趋势,着力于特定学习者注意力的短时间变化转移,探索知识的全新传播方式。

三、“微课程”现状分析与未来展望微课程研究有三个要素:“为了教学”,“在教学中”,“通过教学”。

“为了教学”是指微课程研究的主要目的不在于验证某种理论,而在于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教学的内在价值。

“在教学中”是指微课程研究的主要是教学问题,是自己教室里发生的问题,而不是某种教学理论的假设。

“通过教学”是指教师本人在日常教学中亲自解决问题,而不是让教师把日常教学工作放在一边,而去专门研究。

教师通过小问题、小课题、小策略,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不断更新观念、改进教学行为,促进自己的专业化成长。

为了改进自己的工作,打算追踪解决某个小问题时,教师首先要确定一个小课题,再将课题付之于行动研究,提出小策略,看是否能真正解决问题。

微课程研究要求教师在“课题——设计——行动——反思”的过程中开展研究。

问题:关键问题课题化微课程研究强调解决教师自己的、真实的问题。

不过,并非任何教学问题都构成研究课题,只有当教师持续地关注某个有意义的教育教学问题时,当教师比较细心地设计解决问题的思路之后,日常的教学问题才可能转化为研究课题,教师的问题意识才能上升为课题意识。

强调对问题的追踪和设计意味着所研究的课题来自教师自己的教学实践,是自下而上的,是教师自己的问题,是教室里发生的“真实的问题”,而非“假想的问题”。

设计:用高效课堂理论助推其实,教师一直在与研究打交道,比如备课、写教案等。

微课程研究意义上的设计虽不完全等同于一节课或一个单元的教学行动,但它实际上离不开教师日常的、具体的、以一节课或一个单元教学为单位的教学设计。

微课程的设计意味着教师发现某个值得追踪的教育教学问题之后,在接下来一系列的课堂教学行动中,寻找和确定解决该问题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微课程研究不仅是教师个人的教学探索,更是具有合作意义的集体研究。

当教师以学生立场、生命立场来设计解决这些小问题的基本思路与方法时,这就是“教学即研究”的理念。

高效课堂是相对于原来的那种“少、慢、差、费”的无效教育而言的,其核心是以学生为本。

高效课堂的特点有三个:一是学生直接面对教材,将教材还原为“生活”,关键是主动学习;二是将教材还原为课程资源,还原为学生的生活实践,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三是学生的学习不再局限于课本知识,而是在学习知识和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生活的情趣,在艺术欣赏和创作中形成高尚的生活态度、生活情趣,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日常的教学小问题只有经过设计才转化为研究课题,而设计就要选择高效课堂的模式。

微课程研究在寻找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与方法,更强调高效课堂理念的支持。

教师选择何种理念将决定教师选择何种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微课程研究不只是一般意义上的问题解决,它需要教师不断地与周围的同伴对话、与校外的专家对话,也需要必要的理论充电。

行动:既要执行,更要再创造教学行动是指将设计好的教学方案付诸实践。

如果设计的方案是一个教学过程,那么接下来的行动,既包括教师的展示,也包括相关合作者的展示。

就教师的展示而言,行动不仅意味着观察事先所设计的方案能否解决问题,而且意味着创造性地执行事先设计的方案。

教师一旦进入真实的课堂,面对具体的学生,就不得不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和教学过程中的突发状况,灵活调整方案。

就合作者而言,展示行动不仅包括观察事先所设计的方案是否有效,而且也包括倾听和观察所设计方案的执行是否合理。

微课程研究不仅要设计方案,而且更要注重再创新。

它不仅努力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而且希望通过行动来引起教学实践的改进,并在改进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进一步观察原先设计的方案是否有效,问题在多大程度上得到了解决。

这个行动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由学生、创意者、合作者共同再创造的过程。

反思:用“我口”说“我心”在微课程研究的过程中,反思是贯穿始终的。

微课程研究是一种基于教师个体自主思考的合作研究,合作研究的前提是教师个体的自主独立的思考。

微课程研究既需要教师与同伴之间、教师与校外专家之间的合作,也需要教师个人的独立思考并“发表”自己的意见。

这种“发表”既包括在各种报刊上的公开发表,也包括了教师与同伴之间或教师与专家之间面对面的对话。

教师的“发表”是重要的,所有的合作研究都以教师个人将自己的意见发表出来为前提。

教师要善于用个性化语言或实践性语言,说出自己的心得体会,讲述自己的教学故事,说出自己内心真实的喜悦或困惑,这就是用“我口”说“我心”。

“发表”自己的教学故事对教师个人而言是反思,对合作者而言是共鸣与分享。

创新的火花往往是在交流中产生的。

如何将微课程研究落到实处要将微课程研究落到实处,必须要做好以下工作。

1、建立机制,形成微课程研究的氛围要形成微课程研究的浓郁氛围,必须解决好以下问题:改变教师的角色意识,树立教师即研究者、教室即研究室、教研组即研究组的观念,教育科研并不是少数教育专家的专利,每一个教师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探讨教研的具体开展方式,开辟多样化的研究途径;逐步建立微课程研究的保障机制,从制度、时间、条件、指导督促、交流合作等方面为微课程研究创造宽松的环境。

要形成微课程研究的浓郁氛围,必须要坚持这样的策略:第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从理论上弄清微课程研究的定位、实施的前提、问题的确定、方案的制订、方法的综合运用等具体问题,认识到微课程研究是实现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

第二,体验培训,建立队伍。

每一学科都要开展有关微课程研究的培训和研讨活动,逐步发现和培养一批骨干教师,建立微课程研究的基本力量。

第三,典型示范,整体推动。

选择基础好、教研气氛浓、教师素质好的学科作为工作重点,学校领导深入教学第一线,和学科教师共同探讨本学科微课程研究具体开展的方式、途径,建立本学科微课程研究的工作机制。

在学科试点基础上,总结经验、交流体会、表彰先进、推动工作。

微课程研究,校长是第一责任人,要主动承担微课程研究的组织、领导之责;教研组、年级组、备课组是基本研究单位;全体教师都是参与者、行动者、研究者。

学校要制定翔实的活动计划,每一项计划都要做到人员、内容、组织保障、检查督促四落实;要通过完善制度保障,促使微课程研究活动由被动变为主动,由自发走向自觉,由无序走向有序。

2、同伴互助,共同提高,在互学互动中共同成长微课程研究要求教师开展师徒结对,师徒各展其长,互帮互学,优势互补。

只有定期就教育教学中的疑难问题开展集体会诊活动,找出解决办法,才有可能形成高质量的微课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