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地质背景概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锡市地质背景概况
1气候背景
无锡市地处长江下游,东邻苏州,西接常州,北依长江,南靠浙皖,中抱太湖,是全国经济中心城市和重点旅游城市之一。工作区范围包括江阴市、宜兴市2个县级市和崇安区、北塘区、南长区、滨湖区、惠山区、锡山区、新区7个区,地理坐标北纬31 ° 07‘一32° 02 '、东径119° 33 ‘一120° 38 ',总面积4627.46 km 2。
无锡市属北亚热带湿润区,受季风环流影响,形成的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水充沛,日照充足,无霜期长。1月平均气温在2.8 C左右;7月平均气温在28C左右。全年无霜期220天左右。区内多年平均降水量1048 mm降水的年际、季节变
化较大,最大降雨量可达1738mm以上,降雨多集中在汛期的6-8月,约占全年总降水量的55%左右,汛期降雨形式多为暴雨、阵雨和连阴雨。
2地质环境背景
2.1地形地貌
在长期的地壳持续性上升、下降以及江河湖海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无锡市以平原为主,低山、残丘为辅的地形地貌特征,地势总体呈西南、北高,中间低的形态展布。宜兴南部基岩广泛裸露,崇山峻岭与冲沟谷地相依分布,最高峰茗岭黄塔顶海拔高度611.5m,为全区群峰之冠;市区西南部和江阴市北部的山丘总体上呈北东、北东东走向,最高峰为惠山的三茅峰,海拔328.98 m ; 除此之外的广大地区均为地势低平的沉积平原,高程一般低于5 m局部为负地形。后经城市建设、兴修水利、设闸排水、整修圩堤,已成为建设用地和良田。
2.1.1地貌发展简史
区内地貌形态经受多次构造运动而形成,印支运动主要表现为强烈的褶皱运动,形成了一系列的褶皱隆起和坳陷,奠定了本区地形外貌的基础。
燕山期升降差异运动控制了中生代以后的沉积,区内大多数古盆和古凹陷都沉积了巨厚的侏罗系、白垩系以及第三系地层。在安阳山等地还发生了火山喷发堆积作用,填平了一部分古盆和古凹陷,形成了安阳山、狮子山等地的古火山喷发堆积地貌。
早第三纪,受喜马拉雅运动影响,继承了老构造运动性质,宜兴南部低山丘陵区持续上升,受强烈的风化剥蚀作用,表现为剥蚀夷平;北部平原区以缓慢沉降为主,并接受下第三系碎屑岩沉积。晚第三纪时期,内动力作用明显减弱,因而对早期形成的地貌进行剥蚀和改造逐渐衰减。
第四纪地质时期,地壳仍以垂直升降运动为主,但外动力作用加强,在冷暖气候的作用下,出现了2-3次的海陆变迁,北部
长江也以不同形式影响至本区,并逐渐形成了现代的冲湖积平原、
长江三角洲平原和茗岭、惠山等低山丘陵地貌形态。
2.1.2地貌分区及特征
根据地貌成因和形态类型的差异,全区可划分为低山丘陵构造
剥蚀区、太湖冲湖积平原区和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区。依据次一级地貌形态、成因和高程等特征,又可分为七个亚区。
2.1.2.1 低山丘陵剥蚀构造区
根据山体形态和出露位置分为低山丘陵、残丘、孤岛三个地貌亚区。
⑴低山丘陵
低山丘陵主要分布在宜兴南部、市区西南部以及江阴北部。宜兴南部一带山体多呈脉状,山脉连绵不断,走向明显,九里湾山、龙池山一带山体多呈东西向和北东向展布,铜官山、离墨山一带山体则多呈南北
向和南东向排列。受褶皱断裂控制,组成物主要为志留系、泥盆系砂岩以及三叠系灰岩,海拔高度100-611.5m不等。山地地形起伏较大,山势较陡,坡度一般20-35。,少数山坡大于35°,局部达50-60 °。张渚、湖父盆地岩溶地貌发育,多见石芽、溶沟、溶槽、溶洞、落水洞等。
市区低山主要分布在西部的马山一山嶂山、摩天岭一舜柯山、惠山、雪浪山一龙王山以及充山等地,山体组成一个北东、北北东向的“ 丫”型环抱太湖,是本区主要构造剥蚀丘陵山区。山体大部分由泥盆纪石英砂岩构成,多为地层产状比较和缓的单斜断块山体,海拔一般200m惠山三茅峰可达328.98m,其次山章山231m 山体走向多数为北东、北北东向,其间连续性差,似断非断,隐约相连。山顶多呈尖浑或馒头状,一般沿湖岸边缘的山坡较陡,坡角20-35。,湖蚀港湾发育;北坡比较平缓,坡度一般15-20 °。
江阴境内低山主要分布在月城、云亭、华士一带,山体多呈北东或近东西向展布。基岩主要由志留系、泥盆系砂岩组成,抗风化能力较强。山顶多呈尖浑圆状,山坡坡度多大于25°。
⑵残丘
主要为分布于宜兴城南、丁蜀、市区东部以及江阴西部、东北部平原之上的孤丘,呈零星分布。山体一般呈北东向展布,山脊连线不明显,山顶多为浑圆状或馒头状,其组成物多为泥盆系砂岩,次为灰岩及火山岩等。以剥蚀作用为主,在山麓地带多形成了0.2-3m不等的残坡积层,植被发育。
⑶孤岛
主要分布于太湖水域中的孤山小岛,如三山岛、拖山、龟山等。岛上基岩裸露,山顶大多为馒头状,海拔高程20-50m。
2.1.2.2太湖冲湖积平原区
根据第四系松散沉积物类型和地形特征又可分为高亢平原、
冲湖平原、湖沼平原三个地貌亚区
⑴高亢平原
地势平坦,分布于低山、残丘的山前地带以及江阴大部地区,毗邻于冲湖平原区,地面相对高程5- 10m左右,其组成物大多为
晚更新世冲积成因的棕黄、黄褐色粉质粘土,含铁锰结核。由于面状冲刷作用,水土流失现象普遍。
⑵冲湖平原
分布于市区广大平原带以及宜兴东北部和西北部。区内地势低平,地面高程一般2.5-5m。地表以晚更新统和全新统冲湖积成因的黄色粘土、粉质粘土、粉质砂土为主。
⑶湖沼积平原
主要分布于玉祁一石塘湾一带、马山人工堆积区、鹅湖以及宜兴徐舍、新庄、官林等地,地面高程一般在1-2.5 m局部为负
地形。河流密布,纵横交错,形成网格状水系,渍害较重。组成物为全新统,深黑色、灰黑色淤泥质土和淤泥层较发育。
2.1.2.3 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区
分布于江阴北部沿江一带。区内地势平坦,地面标高3-6m 不等,地势向长江微倾,地表土层主要为全新世长江漫滩相沉积的粉质粘土、粉质砂土。
2.2基岩地质
2.2.1 地层
本区地层隶属于扬子地层区下扬子地层及江南地层分区,中志留系至晚白垩系地层发育。地层出露残缺不全,地表出露的地层主要为中志留系茅山组及泥盆系观山组的石英砂岩、粉砂岩、泥岩等,常组成区内褶皱构造背斜的核部,构成低山残丘的景观。主要见于江阴的秦皇山一花山一崎山一定山一线、沿江一君山一黄山一长山一线及中部的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