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2019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eabharlann Baidu溪沙 孙光宪
蓼岸风多橘柚香,江边一望楚天长,片帆烟际闪孤光。 目送征鸿飞杳杳,思随流水去茫茫,兰红波碧忆潇湘。
词中“目送征鸿飞杳杳,思随流水去茫茫”这两句历来 悲诗家所称道,请结合全词内容作简要赏析。
答:①这两句对仗工整,运用比喻(或象征),以“征鸿”比喻 别离远去的亲人,以“流水茫茫”比喻无尽的思念和愁苦,;(或 以“目送征鸿”象征依依不舍地送别亲人,以“思随流水”象征 心跟着亲人远去),②写出了词人目送亲人远去之后的情形和心境 :词人怅望长天,鸿雁高飞,渐失于天际,词人呆立江边,久久 不肯离去,而思绪如这一江碧水去追寻亲人了。 ③抒发了词人惜 别留恋的深情。
在这个天地里,与尘世隔绝,惟 山林是伴,只有一人地自由地生活着。
孟浩然的隐逸情怀
隐逸有它的传统,一般地说是消极出世。 但孟浩然的隐逸,除了为应试做准备外,本身也有积极入世 的意义。这是一种姿态,一种方式。这种隐逸可以造成声誉,于 进、于退都有利,跟求仕进的打算是不矛盾的。这种隐逸,心情 幽雅,充满了幻想和期望…… (参见课后“资料链接”)
展开联想 读出诗情
1、这首诗的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写出了洞庭湖 怎样的自然景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①、自然景象: 广阔无边的洞庭湖水,划开吴国和楚国的边界;日月星辰都 像是昼夜漂浮在湖水中一般。 ②、意境: 这一联逼真的描绘了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的巨大形象 ,营造了使人心灵为之震撼,胸襟为之开阔的阔大意境。
展开联想 读出诗情
2、比较阅读课本P33所录李白诗《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想 一想这两首诗在诗境和风格上有何不同?
①、意境的不同: 李诗写岳阳楼、洞庭湖的山水景物壮丽美好,人的心情轻快 欢乐,意境美妙迷人;杜诗也写出了洞庭湖的阔大壮美,但诗境 沉郁悲壮。 ②、风格的不同: 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基本采用写实的手法,沉郁顿挫;浪漫主 义诗人李白则采用烘托、夸张等手法,想想奇特,笔法洒脱,豪 放飘逸。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流水”:一去不返。“暮禽”:倦飞知还。诗
人以“流水”表示自己归隐的坚决态度;用“暮 禽”流露出自己退隐的原因是对时政的失望厌倦。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两句十字,四种景物:荒城、古渡、落日、秋山。
描绘了一幅黯淡凄凉的傍晚野外秋景图,衬托出 作者接近归隐地时的凄清心境。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归程已尽,闭门谢客。 “闭关”,即关门,含闭门
物象或画面,它可 人的思想、情感、
以是人,也可以是 意念、感兴。“象
花、草、虫、鱼等 ”就是物象、形象
自然景物。
。“意象”就是渗
诗歌的形象, 透着诗人主观感情
包括事物形象、景 的客观物象,是“
物形象和人物形象。 意”和“象”的统
一。
意境: 就是作者的主观思
想感情和客观物境互相 交融而形成的艺术境界 。简言之,就是一系列 意象组成的画面所体现 的艺术境界。 。
比较阅读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唐】王维《归嵩山作》
比较阅读王维诗《归嵩山作》,试分析其与《夜归鹿门歌》 写景抒情上的异同。
比较阅读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河水清澈,草木丛生。车马缓缓,从容不迫。途
中景色和车马动态,都反映出诗人归嵩山出发时 安详闲适的心境。
(一)提问的方式有哪几种?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问变体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 (2)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二)答题的思路、模式是什么? 分析意境型答题步骤:
一般来说,诗的基础是意象,意象构成意境,意境表情达意。因此对诗歌 意境的鉴赏应遵循意象(诗的基础)、意境(诗的画面)、诗情(诗的内 涵)的思维流程进行。即鉴赏流程:意象—意境特点——思想情感
探究四:以景结情
宋代沈义父《乐府指迷》主张:“结句须要放开,含有余不 尽之意,以景结情最好。” 以景结情,是诗歌结句的一种技巧 ,它也是借景抒情的方式之一,是指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 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结束诗句,使得诗 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可以使读者从景物描 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的意境,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鉴赏示例
读一读: 阅读P25-27全部内容,重点参看赏析部分,看看示例中是如
何抓出诗中意象来置身其中品味诗歌的。
看一看: 观看《唐之韵》
专题片“第三集:吴 中四士”中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部分(9 分50秒起),进一步 体会揣摩。
【唐】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谢客之意。诗人要与世隔绝,不再过问世事——感 【唐】王维《归嵩山作》 情趋向冲淡平和。
比较阅读
相同点: 王、孟的诗歌都写归隐途中的景色和心境,都表现出了隐逸 生活的恬淡。
不同点: 1. 孟诗着墨轻淡,多用白描,比王诗更显淳朴 ;王诗“诗中有画”,色彩光泽更为丰富。
2. 孟诗整个诗境显得平淡自然、优美、 恬淡、 脱尽尘世烟火。王诗意境充满变化:归山之始的悠然
自得,归隐途中的黯淡凄凉,归到嵩山的恬静澹泊 。
大历三年(768)冬十二月, 杜甫由江陵、公安一路又漂泊到岳 阳,登上了神往已久的岳阳楼。面 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 诗人发出由衷的礼赞;继而又想到 自己晚年仍飘泊无定,国家也多灾 多难,不免悲伤感慨。
【唐】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用的甲字,在其它版本上用的是乙字,你觉得甲、乙两字哪个更好? 为什么?
(二)答题的思路、模式是什么? 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 来分析。
答题模式:①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②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语 表义和语里义;③展开联想和想像,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句中 描摹景象;④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离人孤独地走了,还 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 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只一“ 看”字,就淋漓尽其所有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
(一)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①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②本诗某句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 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 草堂时。 问: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 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 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①描 述画面)。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②景物所营造的氛 围特点)。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 心境(③作者的感情)。
诗人孟浩然
孟浩然,唐代诗人,襄阳人,世称孟襄阳。他的诗不事雕琢 ,清淡简朴,生活气息浓厚,和王维并称于诗坛,开盛唐山水田 园诗派之先声。
孟浩然年轻时曾游历四方,与许多侠义之士结交,和庞德公 、皮日休同隐居于襄樊市的鹿门山,而后人称他孟鹿门、鹿门处 士。唐玄宗在位时,他曾赴京寻求仕官之途,但应考进士未成。 据传又因“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一句让玄宗不满,失去了 在朝廷任官的机会。
包括事物形象、景 主观情感的意象。
物形象和人物形象。
鉴赏名词辨析
意象和意境: 意象或意象的
组合构成意境,意 象是构成意境的手 段或途径。同时, 意象离不开意境, 意象一旦离开全诗 意境,就会失去其 在诗中的独特涵义 而毫无意义。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唐】贾岛《寻隐者不遇》
简析: 诗中松、山、云三个意象一起构成的
幽深飘渺的意境:老松耸立,大山云遮, 诗人寻访隐者,知道他在山中,却无法找 到。诗中暗示了隐者的超凡脱俗,行踪难 觅,也寄予作者的向往和惆怅;甚而引发 人们思考,生活中很多的东西我们都可望 而不可及。
探究一:研读下面的诗歌、问题及答案,归纳高 考试卷中意象意境类的题目怎样提问,答题的思 路、模式是怎样的。
孟浩然的诗歌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题材大多关于山水田园 、隐逸、旅行等内容。
唐代另一著名诗人孟郊是孟浩然的长孙。
展开联想 读出诗情 诗中所写山中景是什么样的景?江边景又是什么样的景?
山中景:静
悠然的钟声; 朦胧的月光; 烟云缭绕的树木; 开在岩石上的门; 松林间的小路; 远离红尘的隐士……
江边景:闹
人来人往的喧嚣; 小贩的叫卖; 讨价还价的争执; 红尘的离愁别恨; ……
展开联想 读出诗情
山寺钟鸣昼已昏 渔梁渡头争渡喧
悠然的钟声---山寺的超然和僻静 尘杂的人声---世俗的杂乱和喧嚣
两相对照,唤起联想:诗人在船 上闲望沉思的神情隐然可见。
展开联想 读出诗情
人随沙岸向江村 余亦乘舟归鹿门
世人皆返家 我自归鹿门
答题模式:①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展开联想和想像,用自己的语言再 现画面;②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能用两个双音节形容词概括出来 ,如:雄浑壮阔、恬静优美、孤寂冷清、萧瑟凄怆等;③表达了诗人什么 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
探究二:研读下面的诗歌、问题及答案,归纳高 考试卷中诗句赏析类题目怎样提问,答题的思路 、模式是怎样的。
鉴赏名词辨析
形象:
江山一笼统,井上黑窟窿。
指诗人借以表
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达思想情感的具体
【唐】张打油《咏雪》
可感的物象或画面,
它可以是人,也可 简析:
以是花、草、虫、
这首诗写的是下雪后大地一片雪白的
鱼等自然景物。 情景。“江山”、“井”、“黄狗”、
诗歌的形象, “白狗”这些都是形象,而非融注了作者
答题模式:①指出手法 ②描述诗句画面 ③写出作者的感情。
探究三: 1、读知识短文,说说古典诗歌鉴赏中炼字题中,炼的 是什么字?你能举例吗?
动词、形容词、数词、叠词等
2、读下面的诗歌、问题及答案,归纳炼字类题目的提问方式和答题的 思路、模式是什么。
南浦别(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问: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 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从军行七首(其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这样的写法有什么 好处? 答:前三句叙事抒情,后一句写景。以景作结,寓情于景,创 造意境,含蓄无限。说到“边愁”用了“听不尽”三字,那结句如 何以有限的七字尽此“不尽”之情呢?诗人这时轻轻宕开一笔,以 景结情。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 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 凉,更加深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单元专题解读
置身诗境
就是读者借助联想和想象,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 沉浸在想象世界中,得到审美享受。
缘景明情
在具体阅读某一篇作品时,反复诵读,品味作品中描绘的景 或物或人或事,也就是抓住表现作者感情的关键词句反复品味, 体会独特的意境,领悟作者的感情。
鉴赏名词辨析
形象:
意象:
指具体可感的
“意”就是诗
殊途异志:两种选择,两样心情, 抒发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展开联想 读出诗情
鹿门月照开烟树 忽到庞公栖隐处
开烟树:月光下,原本烟雾缭绕下 的树木渐渐显现出来
夜登鹿门山,到庞公栖隐处,感 受隐逸之妙。
展开联想 读出诗情
岩扉松径长寂寥 惟有幽人自来去
彻底领悟:隐居的妙趣和真谛 躬身实践:庞公的道路和归宿
这类诗歌可以从以下角度来答题,第一步先分析诗歌前几联 的内容,可以从表达方式(描写、抒情、议论)上考虑,答 题可以遵循这样一个思路:此诗运用什么表达方式写出了什 么。第二步答表现手法,因为这类诗歌的特殊性——以景结 句,往往可以直接答情与景之间的关系,比如融情于景,情 含景中,景中寓情,情景交融等。第三步分析表达效果:可 以先从抒情角度来写,此诗抒情含蓄而委婉;再从这样写的 最终效果来分析,这样写能引起读者联想,达到回味无穷的 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