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户籍制度改革研究报告

合集下载

关于户籍制度的调研报告

关于户籍制度的调研报告

关于户籍制度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关于户籍制度的调研一、前言户籍制度作为我国社会管理体制中的一项基本制度,既与个人的身份、权利、义务密切相关,又是我国现行的公安管理体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户籍制度也在不断的改革、完善中。

本文就此进行了一定的调研。

二、背景户籍制度作为我国公安管理体制的一项基本制度,近年来不断被改革、完善。

其中一个重要的改革方向就是打通城乡居民之间的户籍之间的“城乡结合部”问题,即推动户籍制度的“三都合一”。

这有助于促进人口流动、城乡一体化,同时也有利于扩大消费、稳定社会等。

三、调研内容1、户籍制度的现状在我国现行的户籍制度中,城市户籍和农村户籍分别为两个不同的体系。

在城市中,常住人口要求至少全天在城区内居住半年及以上、不离开原居地超过1个月;在农村中,常住人口则要求至少在农村居住半年及以上、参与本地农村集体经济17种经营项目之一。

此外,二者之间的户籍隔阂,也是户籍制度中一个不小的问题。

2、户籍制度的问题目前,户籍制度存在着许多问题。

首先是户籍种类的划分和辨别难度大,导致一些人被“灰色地带”裹挟,无法享受到相应的政策福利。

其次是户籍与公共服务、配套资源分配关系紧密,但长期以来却不能完全体现个人的自主选择权,这对人口流动、城乡一体化等方面都带来了不良影响。

此外,目前我国户籍制度与现代化的社会管理体制有一定的脱节,不能有效应对一些社会治安等问题。

3、户籍制度的改革建议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建议:一、逐步推动户籍制度的城乡合一,加快推进户籍制度的三都合一,让城乡居民在户籍方面享受同等的权利和待遇。

二、通过信息技术手段优化户籍管理,构建现代化的社会管理体系。

三、加强政策衔接,建立统一的政策、法律体系,考虑到人口流动和社会治安等因素的影响。

四、拓展公民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基本公共服务和社区建设等方面的投入,提高居民的福利和满意度。

四、结论户籍制度是我国现行公安管理体制中的一项基本制度,也是社会管理体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户籍制度改革研究报告

户籍制度改革研究报告

户籍制度改革研究报告【引言】中国的户籍制度是一项重要的社会政策,它影响着中国人民的生活和发展。

近年来,随着社会变革的推进,人们对户籍制度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

本文将就户籍制度改革进行研究,探讨其影响因素、改革方向以及改革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影响因素】影响户籍制度改革的因素有多方面,其中包括政策原因、经济原因、社会原因等。

政策层面上,户籍制度改革需要国家统一的政策指引和法律框架。

经济层面上,户籍制度改革需要考虑城市化进程和经济发展的要求。

社会层面上,户籍制度改革需要反映人们的需求和公众意见,确保公平正义。

【改革方向】户籍制度改革的方向可以从“减轻负担、解决矛盾、促进公平、实现共享”四个方面展开。

首先,减轻负担,即取消一些不合理的限制和条件,减少人们的行政手续和负担。

其次,解决矛盾,即解决城乡、农村、城市之间的差异,促进资源的均衡配置。

再次,促进公平,即确保每个人都享有公平的待遇和公平的机会。

最后,实现共享,即推动社会资源的共享和社会福利的普惠。

【改革带来的挑战】户籍制度改革面临着一些挑战,其中包括政策难题、实施难题、社会难题等。

在政策难题方面,尚需完善户口政策,并解决与其他政策的衔接问题。

在实施难题方面,需要建立完善的实施机制,确保改革成果落地落实。

在社会难题方面,需加强公众参与和社会共识的形成,确保改革的顺利推进。

【改革带来的机遇】同时,户籍制度改革也带来了一系列机遇。

首先,改革可以促进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化进程和城市生活水平的提升。

其次,改革可以推动经济发展,通过户籍制度改革,可以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支持力度,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再次,改革可以提升社会公平,促进公正和平等的社会环境。

最后,改革可以推动社会治理的现代化,提高社会管理能力和水平。

【改革的路径】户籍制度改革需要寻找一条合适的改革路径。

首先,要进行试点和实践,通过试点地区的经验和教训来指导全国范围的改革。

其次,要加强合作与协同,政府、社会组织和公众要共同努力,形成合力。

关于深化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调研报告

关于深化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调研报告

关于深化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调研报告第一篇:关于深化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调研报告关于深化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调研报告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的要求,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要举措,对逐步改变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深入了解当前户籍制度改革的进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组成“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专题调研组,于2006年和2007年先后赴河北、北京、陕西、四川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研,全国政协副主席李兆焯参加了河北的调研。

现将有关情况和建议报告如下:一、当前户籍制度改革进展情况我国现行户籍制度是在1958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基础之上形成的,是我国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特殊经济、政治条件的产物,从上世纪50年代形成后一直沿用至今,成为我国一项基本社会管理制度,在当时社会主义制度初步确立、财富尚不充裕的历史条件下,这种户籍制度在分配社会资源、维护社会秩序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并逐步完善,植根于计划经济体制的现行户籍制度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新的经济社会现实的要求,其所体现的城乡居民二元管理、区别对待的模式,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劳动力资源合理有序流动的要求相脱节,与我国当前统筹城乡发展的科学发展道路背道而驰,人为制造了公民在法律地位和现实利益方面的不平等,违背了人人平等的宪法精神,成为我国实现经济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有序的制度性障碍,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结构转型的加速,各界要求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的呼声越来越强烈,有关部门也在不断加大户籍制度改革的工作力度。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国务院连续发布多个意见或方案,指导户籍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并提出了取消农业、非农业二元户口以统一城乡户口登记制度的目标,一些地方政府也纷纷采取措施,积极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

从户籍制度改革的进展情况来看,在中央层面,公安部作为户籍管理的职能部门,近年来逐渐加快了步伐。

户籍改革_评估报告(3篇)

户籍改革_评估报告(3篇)

第1篇一、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户籍制度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管理制度,对人口流动、资源配置和社会稳定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近年来,我国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旨在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本报告对户籍改革进行评估,分析改革成效、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二、改革背景1. 城乡二元结构:长期以来,我国实行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导致城乡居民在就业、教育、医疗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

2. 人口红利逐渐减弱: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我国人口红利逐渐减弱,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

3. 经济转型升级: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需要大量高素质人才支撑。

三、改革内容1. 放宽户籍迁移限制:逐步放宽中小城市、城区、县域的户籍迁移限制,促进人口合理流动。

2. 实行积分落户制度:建立积分落户制度,鼓励有技能、有贡献的人才落户。

3. 完善户籍管理制度:加强户籍管理信息化建设,提高户籍管理效率。

四、改革成效1. 人口流动更加自由:户籍制度改革使得人口流动更加自由,有利于优化人口结构。

2. 城乡差距逐步缩小:户籍制度改革有助于缩小城乡居民在就业、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差距。

3. 人才引进效果显著:积分落户制度吸引了大量高素质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4. 社会稳定:户籍制度改革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五、存在问题1. 户籍制度改革进度不均衡:不同地区、不同城市的户籍制度改革进度存在较大差异。

2. 城乡差距依然存在:尽管户籍制度改革取得一定成效,但城乡居民在就业、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差距依然存在。

3. 人才引进结构不合理:部分城市过于追求人才数量,忽视了人才结构的合理性。

4. 户籍管理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部分地区的户籍管理信息化水平较低,影响了户籍改革的推进。

六、对策建议1. 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步伐: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动各地加快户籍制度改革。

2. 完善城乡一体化政策: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扶持力度,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调研报告 户籍新政

调研报告 户籍新政

调研报告户籍新政调研报告:户籍新政一、引言户籍制度作为我国公民身份和权益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中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城乡人口流动的需求受到了严重的限制,导致了一系列问题的存在。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国家实施了户籍新政,本文旨在对户籍新政进行调研和分析,并对其效果和问题进行评价。

二、背景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城市化进程缓慢,农村人口流向城市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城市产业结构不够优化,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受到了限制。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2014年开始实施了户籍新政,旨在放宽城乡人口流动的限制,推动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并享受城市公共服务。

三、政策内容户籍新政的主要内容包括:1. 放宽城市落户条件:取消了城市居民最低限制年限和居住稳定证明等限制条件,让更多农业转移人口可以进入城市落户。

2. 城市社保接续制度:对农村户籍人口进城落户后其社会保险待遇进行接续,使进城落户的农民能够享受到城市社保待遇。

3. 公共服务均等化:进城落户的农民可以享受城市的教育、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解决了他们在城市生活中的一系列问题。

四、效果评估户籍新政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城市化进程加快:通过放宽城市落户条件,更多的农村人口流向城市,促进了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2. 经济发展活跃:农业转移人口进城后,为城市带来了劳动力资源,推动了城市的经济发展,提升了城市的产业结构和就业水平。

3. 公共服务均等化:进城落户农民可以享受到城市的公共服务,包括教育、医疗和住房等,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和人身权益。

五、问题分析然而,户籍新政的实施也面临一些问题:1. 城市人口管理压力增加: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给城市的管理带来一定压力,特别是社会保障、教育和医疗等公共服务资源的供给不足。

2. 农村地区的人口减少:由于大量农村人口流向城市,导致农村地区的劳动力和经济发展面临困难。

3. 部分行政区域对进城落户人口流动的限制:一些地方存在对进城落户人口条件的限制,限制了户籍新政的顺利实施。

征文 户籍制度改革研究

征文 户籍制度改革研究

征文户籍制度改革研究户籍制度改革研究近年来,我国逐渐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在这个领域中探索出一些重要举措,以期实现户籍制度的公正与合理。

户籍制度改革对于解决农民工流动、弱化城乡二元对立、推进现代化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户籍制度改革的背景、需要和现实意义进行探究,并提出相应的改革建议。

一、背景和需求当前我国户籍制度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农民工流动受限,常常面临就业、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困扰;二是城乡二元对立尚未实现有效的弱化和融合。

而户籍改革应当解决的核心问题就是农民工流动和城乡二元对立问题。

首先,农民工流动受限制的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一个关键要素。

随着人口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但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他们往往成为二等公民,缺乏享受城市基本公共服务的权利。

这不仅造成了人才流失,也加剧了城市社会的不公平。

其次,城乡二元对立问题仍然存在,这主要体现在城市和农村之间的资源、服务和福利分配不均等方面。

户籍制度的存在导致了不公平的现象,例如农村居民在进城就业和享受城市福利方面面临难题,而城市居民则享有更多的机会和权益。

这种城乡二元对立的现象,不仅不利于城乡社会的统一和发展,也阻碍了人民群众的全面发展。

二、现实意义户籍制度改革的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户籍制度改革有助于实现农民工流动的自由化。

改革应当让农民工在城市中享受与城市居民平等的权益。

这将有助于解决农民工就业、教育、医疗等方面的问题,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并减轻农民工流动带来的社会问题。

其次,户籍制度改革有助于弱化城乡二元对立,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通过取消户籍制度的限制,实现城乡之间的人员、资源和资本的流动,可以促进城乡之间的互补性和融合度,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协同发展。

最后,户籍制度改革有助于推进现代化治理。

通过改革,我国的户籍制度将更加符合现代社会的需求,更加适应城市化进程的要求。

这将有效提升我国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推动全面深化改革。

户籍制度改革调查报告

户籍制度改革调查报告

户籍制度改革调查报告研究目的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为了了解中国户籍制度现状,探讨户籍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及可能的改革方向,为未来的改革提供参考和建议。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式,旨在从多个角度全面了解人们对于户籍制度的看法和建议。

问卷调查问卷调查主要针对普通居民和大学生两个群体进行,涵盖了人口数量较多、更加关注户籍制度的两种人群。

问卷的主要内容包括:1.关于户籍制度的基本认识和了解程度2.对于户籍制度是否公平合理的认知3.对于户籍制度可能存在的问题的看法4.对于户籍制度改革的期待和建议共发放问卷500份,收回有效问卷440份,有效回收率为88%。

深度访谈本次访谈共选择了10名专家和学者进行深度访谈,包括法律界、行政管理界、社会学界及公民权利保障领域等多个领域的专业人士。

访谈采用的主要方法是半结构化访谈,也就是在保持一定话题前后一致性的情况下,允许自由发挥和互动。

调查结果问卷调查结果对于户籍制度的了解程度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普通居民对于户籍制度普遍存在认知不足的问题,仅有33%的受访者能准确答出户口可以转移的范围。

而对于大学生来说,了解程度相对较高,60%以上的受访者可以说出户籍制度的基本情况。

户籍制度是否公平合理对于这一问题,两个群体的回答有明显的差异。

普通居民们普遍认为户籍制度较为不公平,有57%的人认为中国户籍制度并不公正。

而大学生群体则表示对于户籍制度的公平合理性存在较多的疑虑,仅有30%的人认为这一制度公平合理。

户籍制度可能存在的问题对于户籍制度可能存在的问题,两个群体都认为户籍制度使得农村人口与城市人口间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同时妨碍了人们自由迁移的权利。

此外,大学生群体也认为户籍制度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存在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的问题。

对于户籍制度改革的期待和建议对于户籍制度改革的期待,两个群体均认为应该实现户籍制度的取消或者向居住证制度靠拢。

同时大学生认为应该加强人们的流动权利,让人们的迁移更加自由便捷。

中国户籍制度改革研究报告

中国户籍制度改革研究报告

中国户籍制度改革研究报告中国户籍制度改革研究报告财政学09-2班小组成员:雷磊 5894曾宇帆 5857沈骞 5869李伟 5877邵立志 5863孙翔 5882李文鑫 58徐徵 58一、中国户籍制度的现状分析中国的户籍制度,有狭义、广义之分。

狭义的户籍制度是指以1958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为核心的限制农村人口流入城市的规定以及配套的具体措施。

广义的户籍制度还要加上定量商品粮油供给制度、劳动就业制度、医疗保健制度等辅助性措施,以及在接受教育、转业安置、通婚子女落户等方面又衍生出的许多具体规定。

它们构成了一个利益上向城市人口倾斜、包含社会生活多个领域、措施配套、组织严密的体系。

(一)中国户籍制度的变迁中国户籍管理制度的变化大致可划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1958年以前,属于自由迁徙期;第二阶段,1958年至1978年,为严格控制期;第三阶段,1978年以后,半开放期。

1951年7月16日,公安部颁布了《城市户口管理暂行条例》,是新中国全国城市统一户口管理制度开始形成的标志。

1953年4月3日,政务院决定进行全国人口普查,并发布了《为准备普选进行全国人口调查登记的指示》和《全国人口调查登记办法》,在全国城乡分别实行了两种目的不尽相同的户籍管理制度,城市户籍制度偏重于维护社会治安,农村户籍制度主要在于掌握人口数量状况。

1955年6月9日,国务院发出《关于建立经常户口登记制度的指示》,明确提出全国户口登记由内务部和县级以上人民委员会的民政部门主管。

1956年2月,国务院发出指示,要求把内务部和各级民政部门管理的农村户口登记、统计工作移交给各级公安机关,至此,全国城乡户籍管理机构得到了统一。

1958年1月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颁布。

该条例是全国城乡统一户籍制度正式形成的重要标志,也是当代中国户籍制度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

1977年11月8日,国务院批转《公安部关于处理户口迁移的规定》,提出对从农村迁往市镇(含矿区、林区等),由农业人口转为非农业人口,从其它市迁往北京、上海、天津三市的,要严加控制。

户籍改革调研报告

户籍改革调研报告

户籍改革调研报告户籍调研报告户籍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和目的户籍制度作为我国特殊的人口管理制度,与开放以来中国城乡经济社会的发展不协调,产生了一系列问题。

为了推动户籍制度,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户籍的发展现状、问题以及解决方案。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取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法。

问卷调查主要面向城市和农村居民,以了解他们对户籍的认知和看法。

实地访谈主要针对相关政府部门、知名学者和社会组织,以获取更多专业意见和建议。

三、调研结果与分析1.对户籍的认知通过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绝大部分受访者对户籍有所了解,但对具体政策和措施了解较少。

其中,城市居民更加关注户籍对城市居民权益的影响,农村居民更加关注户籍对农民子女接受教育和就业的帮助。

2.现有问题实地访谈中,相关政府部门和学者一致认为户籍面临着一系列问题。

首先是户籍制度刚性,导致城市居民在享受城市公共服务和资源分配方面有优先权,而农村居民则面临着难以融入城市的困境。

其次是户籍的进展不平衡,一些地区成效显著,而另一些地区进展缓慢。

此外,农村户籍人口在城市中的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亟待解决。

3.解决方案针对上述问题,政府部门和知名学者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1)加强政策引导:建立健全多层次、多元化的城市公共服务供给体系,逐步实现城乡居民在就业、医疗、教育等方面的公平待遇。

(2)推动土地制度:加快农村土地制度步伐,落实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使农民能够参与到城市化进程中,享受城市发展带来的红利。

(3)加大财政支持:加大对农村地区的财政支持力度,确保农村户籍人口在城市化过程中的基本生活保障。

四、结论与建议户籍是推动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关键一环。

目前存在的问题需要通过加强政策引导、推动土地制度、加大财政支持等综合措施解决。

建议政府部门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参与户籍;加快步伐,形成统一而灵活的户籍制度;加大财政投入,保障的顺利进行。

总之,户籍是一项复杂且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学者、社会组织和广大公民的共同努力。

关于户籍制度的调研报告

关于户籍制度的调研报告

关于户籍制度的调研报告户籍制度调研报告一、概述户籍制度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人口管理制度,是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一种基础性制度。

该制度以户籍所在地为基准,根据人口的持有和转移情况,对人口进行登记、管理和服务的一套制度。

为了解这一制度的运行状况和存在的问题,本次调研主要涉及户籍制度的基本情况、执行情况以及对人民群众的影响等方面。

二、户籍制度的基本情况1.户籍制度的起源和发展:我国的户籍制度起源于古代,随着社会的变革和经济发展,逐渐形成了现代的户籍制度。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根据国情和实际需要,逐步建立并完善了现行的户籍制度。

2.户籍的分类和层级:我国户籍主要分为农村户籍和城镇户籍两大类。

农村户籍又分为农业户籍和非农业户籍,根据经济和工作状况的不同而形成。

城镇户籍分为城镇居民户籍和城市落户户籍两类,根据居住地区和落户政策的不同而形成。

三、户籍制度的执行情况1.户籍登记和迁移:户籍登记是户籍制度的基础,是实现全国人口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前提。

目前,户籍登记主要由居住地的公安部门负责,具体操作由户籍管理机构完成。

户籍迁移是指人口从一个地区转移到另一个地区时的手续,目前按照规定,户籍迁移需要符合一定条件,并进行相应的审批和登记手续。

2.户口性质和管理精细化:户口性质主要是指户口的类型和属性,根据不同的户口性质,人员可以享受不同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

管理精细化主要是指户籍管理机构的服务内容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例如近年来,户籍管理机构逐渐实现了网上办事,大大提升了户籍管理工作的效率。

3.户籍迁出和迁入:户籍迁出是指人口由原籍地转移到其他地区,户籍迁入则是指人口由其他地区转入到目标地区。

这两个问题涉及很多利益关系和政策环境,需要在法律和规定的框架下进行。

四、户籍制度对人民群众的影响1.户籍制度对就业的影响:户籍制度对人口就业和创业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农村户籍人口在转移到城镇时,常常面临户籍转换、落户和就业等难题,限制了他们在城市就业和创业的机会。

户籍制度改革调查报告

户籍制度改革调查报告
户籍制度改革调查报告
目录
• 引言 • 户籍制度改革现状分析 • 户籍制度改革的影响评估 • 户籍制度改革的难点和挑战 • 户籍制度改革的趋势和展望 • 结论和建议
01
引言
引言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调查目的和背景
• 探究当前户籍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分析户籍制度改革对城市和农村发展的影响 • 为制定更加合理的户籍制度改革政策提供依据
3
有利于促进人才流动和劳动力市场的优化,推 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户籍制度改革的前景展望
01
逐步完善相关配套政策,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
02
加强社会管理和服务,提高户籍人口的生活品质。
探索适应不同地区的户籍制度改革模式,实现多元化发展。
03
06
结论和建议
主要结论
户籍制度改革取得初步成效
通过改革措施,户籍制度的限制得到一定程度的放宽,外来人口在城市享有的权利和待遇 有所改善。
户籍制度改革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以满足新市 民的基本公共服务需求,增加地方财政压力。
社会认可度低
部分人对户籍制度改革持有疑虑,认为改革会 带来社会不公和资源分配不合理现象。
3
制度设计难度大
户籍制度改革涉及面广、利益关系复杂,需要 精心设计、科学规划,以确保改革的顺利推进 。
户籍制度改革需要解决的问题
方利益调整,难以在短期内取得显著成效。
02
城乡发展不平衡
城乡户籍制度改革进度不一,农村户籍人口向城市流动仍面临诸多障
碍,导致城乡发展差距难以在短时间内缩小。
03
人口流动带来的新问题
户籍制度改革后,人口流动更加频繁,城市人口结构变化快,对城市

关于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新型城镇化调研报告

关于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新型城镇化调研报告

关于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新型城镇化调研报告尊敬的领导:根据您的要求,我对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与新型城镇化进行了调研,并撰写了以下报告,供您参考。

一、调研背景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与新型城镇化是中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重要课题。

尽管我国城镇化进程已取得巨大成就,但在城市居民权益平等、负担和资源分配方面仍存在问题。

因此,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成为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调研目的和方法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当前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与新型城镇化的政策与措施,并分析其中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对未来的发展进行预判。

调研主要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调查和专家访谈等方式进行。

三、调研结果1. 户籍制度改革进展:目前,我国的户籍制度改革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果。

取消了落户城镇的限制,实现了农民工市民化,但在城镇居民与农村人口之间仍存在一定隔阂。

2. 新型城镇化的推进:新型城镇化强调以人为本,注重城市和农村居民的权益平等和公正分配。

在中心城市,政府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的提供,以吸引农村人口的流入。

3. 问题与挑战:虽然进展显著,但我国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与新型城镇化仍面临许多问题和挑战。

一方面,城乡差异和二元结构依然存在,限制了城镇化进程;另一方面,协同发展的困难导致了一些地区的城市化过程不平衡,城市化质量亟待提高。

四、政策建议1. 加大对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的投入,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激发其进城决心。

2. 推动区域协同发展,打破行政区域壁垒,促进城镇化进程在各地区均衡推进。

3. 加强产业转型升级与就业机会的提供,吸引人才流入城市,促进城市发展。

4. 推动公共资源、负担和权益的公平分配,减少城乡差距,提高居民的参与感和获得感。

五、结论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与新型城镇化是当前发展的重要任务。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了解到了当前改革进展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希望政府能够根据调研报告中的建议,不断完善和深化改革措施,推动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实现城乡一体化和社会公平正义的目标。

户籍制度改革调研报告

户籍制度改革调研报告

户籍制度改革调研报告背景概述户籍制度是20世纪50年代起在中国大陆实行的一项重要制度,其目的是管理人口的流动和实现社会管理的精准化。

然而,由于户籍制度的刚性和不可跨越性,导致在许多方面仍存在着缺陷和难以适应当今复杂的社会现实。

因此,近年来,推进户籍制度的改革成为了当下中国政府努力实现的重要举措之一。

本次调研报告旨在通过对当前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情况进行调研,深入了解问题的现状和改革的方向。

主要研究内容改革背景和意义随着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中国的户籍制度日益暴露出许多难以适应当下现实的问题。

目前,我国户籍制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不公平性。

它造成了城市与农村、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本地人与外来人口的社会地位巨大差异,使得许多人在就业、教育等方面受到不平等待遇。

2.行政难度大。

由于户籍制度的严格规定,许多人口管理工作变得复杂,行政费用过高,浪费了政府的宝贵资源。

3.违法性。

当前,我国许多外来人口在没有合法户口的情况下居住和工作,这拓宽了“非法居留”等漏洞,滋生了黑市交易等社会病态。

针对上述问题,政府着手改革户籍制度,以期实现城乡平等、公民平等和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等目标。

改革措施和成效据了解,中国近年来推出的户籍制度改革措施包括:1.“落户难”破解。

政府取消社保缴纳年限或降低门槛等方式,拓宽了人才来往和外来人口的落户渠道。

2.普查修正。

政府利用科技手段加强对人口统计数据的采集和管理,清除了大量“僵尸户”和“虚假户籍”。

3.双向流动。

鼓励城市人口向农村和山区流动,增加农村地区的劳动力,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这些政策带来的成效也逐渐显现出来:1.许多大城市的落户门槛得到了降低,拓宽了市民的选聘范围。

例如,北京和上海已经取消了有社保限制,而深圳则开始面向全国招聘。

2.经过多年的努力,户籍数据得以清理,处理了大量冗余的数据,精简了居民信息,优化了统计数字。

3.政府投入举行了许多扶贫和扶持农村地区发展的项目,让许多城市居民到农村工作和生活,促进了城乡一体化发展。

中国户籍制度改革专题调研分析报告

中国户籍制度改革专题调研分析报告

中国户籍制度改革专题调研分析报告目录第一节中国户籍制度的建立、演进与改革 (4)第二节户籍制度改革的难题和地方实践经验 (8)一、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均等化 (9)二、土地问题:带“权”进城,有偿退出和土地流转 (10)三、住房问题:住有所居,居有所安 (14)四、规模之别:特大城市应是户籍制度改革的重点 (16)第三节户籍制度改革的影响 (18)图表目录图表1:中国城市化率与户籍制度改革进程 (6)图表2:中国城镇常住人数和城镇户籍人口对比:截至2015 年底,居住在城镇的流动人口还有2.5 亿人 (7)图表3:80、90 年代,我国城镇数量快速提升,部分是大规模撤县改市(区)和撤乡建镇的原因 (7)图表4:安徽省铜陵市新型城镇化的主要指标 (10)图表5:安徽省土地结构 (11)图表6:安徽省市、县对农民退宅/进城购房的补助标准 (12)图表7:全国土地改革33 个试点之一——安徽省金寨县的宅基地改革试行办法 (13)图表8:重庆公租房的特点 (15)图表9:重庆房价持续保持在较低水平,过去五年房价只涨了12% (15)图表10:流动人口超过150 万人的城市大多是特大城市,这才是人口流动和户籍制度矛盾最大的地方 (17)图表11:主要城市落户制度要点总结 (17)图表12:城市化率和目标 (19)图表13:中国流动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18% (19)图表14:春运期间铁路旅客运输人次是总人口数的2 倍 (20)图表15:农民工的居住情况 (21)图表16:城市和农村居民的消费倾向 (21)图表17: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从农村居民转变为城市居民,衣着、教育娱乐、交通通讯、家庭设备方面的支出增加最多 (22)图表18:受益的行业和上市公司 (23)第一节中国户籍制度的建立、演进与改革户籍制度曾为我国快速工业化贡献卓著。

这背后源于在我国建国初期,优先发展工业的政策导向。

通过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1为工业化提供资本积累和降低成本,而户籍制度则保证了稳定且持续的“剪刀差”。

有关户籍制度改革的调查报告几篇

有关户籍制度改革的调查报告几篇

有关户籍制度改革的调查报告几篇篇一:有关户籍制度改革的调查报告一、户籍制度改革优势一是推动社会公平。

现阶段民工的薪资福利与城镇居民相距非常大,改革创新户籍制度改革,并不是简易地撤销户籍管理,只是要梳理连根快速,让民工真真正正享有与城镇居民同样的薪资福利;二是有益于扩张消費。

三是提升乡村生产主力。

推动户籍制度改革改革创新,正确引导很多有标准的乡村户籍人口转户入城,将扩张乡村平均播种面积,促进农业产业,推动居民收入提高;四是推动城镇資源因素一体化。

依照全球城市的发展规律性,城市化进程全过程中农业用地总面积并不是降低只是提升,农户入城后,其分散化的乡村土地可土地复垦为农用地、林地类或绿色生态商业用地;五是提升大城市魅力。

青年人民工及新一代转户入城,不但让大城市更年青,还可延迟大城市人口老龄化,城市化进程的人口数量扩大,不可以期许于所有是在校大学生、留学人员等“精锐“,大量是“地面上”涌回来民工,“骨骼连到筋”变成有机化学活物;六是减少社会治理和运作成本费。

二、户籍制度改革缺点重重的在我国现行标准的户籍管理规章制度是新中国的成立之后,为融入方案经济结构的建立而逐渐创建起來的,关键由三一部分构成:户口登记规章制度、户口迁出规章制度和第二代身份证规章制度。

毫无疑问,现行标准的户籍管理规章制度曾充分发挥了关键的历史时间功效,可是其作用在发展趋势全过程中一直持续被加强、变大,这类作法的缺点在中国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体制时代日益呈现:以供货城乡居民定量分析粮为规范区划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并推行二元户籍管理方法的作法,既不合理也不科学;户口迁出过死,无法达到中国公民一切正常转移的必须。

现行标准户籍制度改革的另一个突显难题是多种多样社会发展薪资福利的不科学额外。

计划经济体制时期产生的以户口登记为根据,城镇切分的劳动监察、社保、计划生育政策、退役安装、公务员录用等行政部门管理方面,给户籍管理额外了太多的不科学社会治理作用,使户口备案失去真面目,也比较严重牵制了户籍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

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研究的开题报告

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研究的开题报告

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我国的户籍制度源于明清时期,历经近五百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基本的居民身份证明制度。

然而,随着城乡人口流动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加速,户籍制度现存的一些问题逐渐显现出来,如户口迁移、居住证制度等。

尤其是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户籍制度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亟需改革。

因此,研究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背景和意义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 社会公正、公平:户籍制度对于居民的教育、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的获得具有决定性意义,改革有效地解决户籍制度存在的不公正和不公平现象,促进社会公正、公平。

2. 城乡一体化:户籍制度对于城乡一体化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建立合理完善的户籍制度可以有效地促进城乡一体化。

3. 经济发展:户籍制度改革也将对经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打破户籍制度的现有桎梏,给流动人口提供更多便利,也能带来更广阔的市场、投资和劳动力。

4. 政府管理:户籍制度对于政府公共管理、社会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改革将有利于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户籍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对策和建议,以促进户籍制度改革的健康发展。

具体的研究内容包括:1. 现行户籍制度的概述和历史演变:介绍我国户籍制度的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回顾户籍制度的历史发展,分析其演变过程。

2. 若干个案例分析:选取不同地区、不同群体的户籍问题作为案例,分析问题的出现背景、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打破瓶颈限制的策略。

3. 国际比较分析:比较分析我国户籍制度与其他国家户籍制度的异同,找到有效改进现行户籍制度的思路。

4. 改革方案和对策:通过对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针对性的改革方案和对策,为我国户籍制度改革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三、研究方法和研究步骤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问卷法、案例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等多种方法进行研究,并按以下步骤展开:1. 收集资料:搜集我国户籍制度相关的政策法规、媒体报道、专家论文等各类相关资料。

户籍制度改革调研报告

户籍制度改革调研报告

户籍制度改革调研报告1. 概述户籍制度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人口管理制度,主要用于统计人口数量、管理流动人口和提供社会保障等。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于公平和正义的追求不断增加,户籍制度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

为此,政府不断加大力度进行户籍制度改革,以实现公平正义、促进社会稳定。

本文主要通过对于户籍制度改革的调研和分析,提出了当前户籍制度存在的问题,并从多个层面对于户籍制度改革进行了探讨,旨在为相关决策人员提供参考和建议。

2. 当前户籍制度存在的问题2.1 难以满足流动人口需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流动人口数量不断增加。

但是,在当前的户籍制度下,流动人口并不能享受同等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因为他们必须回到自己的户籍所在地才能享有相关权益。

这种现象不仅造成了流动人口和本地人口在社会保障方面的不公平,也制约了人才流动和社会发展。

2.2 人口统计数据不够准确当前的户籍制度只能记录人口的户籍信息,无法准确反映人口实际状况。

比如,人口流动造成的重名、翻译、拼写错误等信息不统一等问题,都会影响人口管理和社会服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3 户籍制度难以适应现代社会需求随着社会的变化和发展,人们对于户籍制度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

然而,当前的户籍制度仍然停留在计划经济时期的管理模式,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和发展。

3. 户籍制度改革的多层面探讨3.1 政策层面政策是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重要保障。

政府需要制定相关法规和政策,加强社会保障、医疗保障、教育等公共服务的整合,为流动人口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3.2 技术层面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口管理也应该引入先进的技术手段,在信息采集、数据共享和处理等方面进行优化升级,使人口管理工作更加高效、准确和便捷。

3.3 社会层面户籍制度改革的成功需要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支持和参与。

政府需要开展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市民的社会责任感和法制意识,倡导全民参与,形成社会共识。

4. 户籍制度改革的建议4.1 加强法律和政策保障政府应该在法制和政策上进行优化和加强,为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提供良好的保障。

我国户籍制度改革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

我国户籍制度改革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

我国户籍制度改革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户籍制度是我国特有的制度,是指中国公民的常住地登记管理制度。

我国户籍制度由来已久,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清时期,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

但是,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和改革,现行户籍制度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改变了。

因此,对我国户籍制度进行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

二、研究意义我国户籍制度改革,是现代化与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我国居民流动性增强,户籍涉及到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如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因此,改革户籍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是更好实现政府公平、有效治理的必要前提,更有利于合理利用资源,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

换句话说,户籍制度改革既能让公民享受更多的权利,也可以引导更多的人为国家发展做出贡献。

三、研究目标本文的研究目标是通过对户籍制度改革方案的研究,探讨我国户籍制度改革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以实现户籍制度改革的目标。

具体研究方向包括制度设计、政策制定、实际执行等方面。

四、研究内容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1. 户籍制度的历史渊源及现状分析本节内容主要对户籍制度的历史背景、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介绍,为下一步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2. 正确制定户籍制度改革方案本部分主要研究制定户籍制度改革方案的途径和原则,探讨方案的可行性和实施方向,使改革方案更加切实可行。

3. 探索户籍制度改革的实现路径本部分研究户籍制度改革具体的实现路径,包括政策、制度、机制的建设等方面,为户籍制度的全面改革提供有力的实施路径。

五、研究方法本文将采用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收集相关的文献、资料,并进行深入分析,以便更好地研究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相关问题。

六、论文结构本文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章、绪论在绪论中,主要说明本研究的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研究方法及论文结构。

第二章、户籍制度的历史渊源和现状分析本章将介绍中国户籍制度的历史背景和现状,分析现行户籍制度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流动是市场经济的本质特点,市场经济要根据供求变动,利润趋向来对生产资源作最优配置,在法制允许的范围内以市场供求关系变化为轴心去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这种经济运行的内在机理势必要求资金、物料、劳动力的自由合理流动,要与完善的劳动力市场相匹配。一方面,由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大城市的拓展及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来补充,而我国现行户籍制度本质上却与这种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要求相矛盾,将流动人口排斥在他们所工作和生活的城市之外,使城市劳动力市场被人为地分割为正式市场和非正式市场,导致了对于流动人员普遍的就业限制,直接恶化了流动人员立足城市的制度环境,使大量外来劳动力的就业活动转入“地下”,成为打“黑工",建立的劳动关系不具合法性,同时政府无法通过加强管理来规范劳动力市场。另一方面,农民向城市流动并非一种盲目流动,而是理性人的自然选择,是“人往高处走I水往低处流”这一自然规律的体现。在资源配置的空间和地域等级体系中,个人变动或迁移自己的户籍所在地是改变自己获益状况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获得上升流动机会的重要途径。市场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引起区域间、行业间利益(收入水平)的差异,基于对收益和成本的合理计算,在比较利益的驱动之下,人口的流动可以说是势不可挡的,人们必然要流向收益大条件好的地方和部门,而且差异越大其流动性也越大。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国现住地与户口登”记地不一致的有14439人,扣除市区内人户分离的2332万人,全国流动人口12107万人,接近全总国人口的十分之一。是什么力量驱使人们如此大规模迁移呢?关于这一点,目前流行一种“推一拉理论”,该理论认为,迁移者选择迁移的过程,是原住地的推力和迁入地的拉力共同作用的结果。迁出地的消极因素起着推力作用,把迁移者推出原住地,这些消极因素主要包括:l、自然资源的枯竭;2、农业生产成本的增加;3、农村劳动力过剩;4、收入水平降低,等等。
中国户籍制度改革研究报告
———————————————————————————————— 作者:
———————————————————————————————— 日期:
中国户籍制度改革研究报告
财政学09-2班
小组成员:雷磊20095894
曾宇帆20095857
沈骞20095869
李伟20095877
(二)我国户籍制度的经济为背景,以人为划分人们之间的等级差异,强化个人差别待遇为特点,与现代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已经不相适应。12我们今天在社会生活里于户籍方面遭遇到的诸多困扰,意味着这个现行制度已经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具体来说,体现在几个方面:
1、配置失衡——对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中城乡劳动力的分割导致了人力资源的配置失衡。
农村户籍制度主要在于掌握人口数量状况。1955年6月9日,国务院发出《关于建立经常户口登记制度的指示》,明确提出全国户口登记由内务部和县级以上人民委员会的民政部门主管。
1956年2月,国务院发出指示,要求把内务部和各级民政部门管理的农村户口登记、统计工作移交给各级公安机关,至此,全国城乡户籍管理机构得到了统一。1958年1月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颁布。该条例是全国城乡统一户籍制度正式形成的重要标志,也是当代中国户籍制度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1977年11月8日,国务院批转《公安部关于处理户口迁移的规定》,提出对从农村迁往市镇(含矿区、林区等),由农业人口转为非农业人口,从其他市迁往北京、上海、天津三市的,要严加控制。1984年10月,国务院发出《关于农民进入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规定凡在集镇务工、经商、办服务业的农民和家属,在集镇有固定住所,有经营能力,或在乡镇企事业单位长期务工,准落常住户口,统计为非农业人口,口粮自理。1985年7月13日,公安部颁布了《关于城镇暂住人口管理的暂行规定》,
(一)我国户籍制度的变迁
中国户籍管理制度的变化大致可划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1958年以前,
属于自由迁徙期;第二阶段,1958年至1978年,为严格控制期;第三阶段,1978
年以后,半开放期。
1951年7月16日,公安部颁布了《城市户口管理暂行条例》,是新中国全
国城市统一户口管理制度开始形成的标志。1953年4月3日,政务院决定进行全国人口普查,并发布了《为准备普选进行全国人口调查登记的指示》和《全国人口调查登记办法》,在全国城乡分别实行了两种目的不尽相同的户籍管理制度,城市户籍制度偏重于维护社会治安,
决定对流动人口实行《暂住证》、《寄住证》和旅客住宿登记证相结合的登记管理办法。1985年9月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条例》。居民身份制度的实施,加强了对流动人口的管理,严密了户口登记管理制度,也为人口管理的现代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992年8月,公安部发出通知,决定实行当地有效城镇户口制度。实行当地有效城镇户口制度的范围是小城镇、经济特区、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对象是外商亲属、投资办厂人员、被征地的农民;办法是实行“蓝印户口”。1995年7月1同,经国务院批准的《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试点方案》正式出台。1997年6月10日,国务院批转公安部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试点方案。据此方案,已经在小城镇就业、居住并符合一定条件的农村人口,可以在小城镇办理城镇常住户口。1998年8月底,国务院下发文件,批转了公安部《关于解决当前户口管理工作中几个突出问题的意见》,作出了四项改革:施行婴儿落户随父随母自愿的政策;放宽夫妻分居问题的户口政策;男性超过60周岁身边无子女的公民,可以在其子女所在的城市落户;在城市投资、举办实业、购买商品房的公民及其共同居住的直系亲属,凡在城市有合法固定的住所、合法稳定的职业或者生活来源,己居住一定年限并符合当地政府有关规定的,可准予在该城市落户。同时,允许因“农嫁城”而办理市区户口,条件是:结婚满15周年以上;配偶年龄满40周岁以上;配偶系市区内久居(连续20年以上)居民;随配偶在市区实际生活10年以上;在市区有居住条件。2001年3月30日,国务院在批转公安部关于推进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全面推进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根据意见的要求,2001年10月,全国开始推进小城镇户籍制度改革工作,广大农民在小城镇基本实现了迁徙自由,但农民进入大中城市的迁移门槛仍然很高。从2006年10月1 R起,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从试点走向全面实施。
邵立志20095863
孙翔20095882
李文鑫200958
徐徵200958
1、中国户籍制度的现状分析
中国的户籍制度,有狭义、广义之分。狭义的户籍制度是指以1958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为核心的限制农村人口流入城市的规定以及配套的具体措施。广义的户籍制度还要加上定量商品粮油供给制度、劳动就业制度、医疗保健制度等辅助性措施,以及在接受教育、转业安置、通婚子女落户等方面又衍生出的许多具体规定。它们构成了一个利益上向城市人口倾斜、包含社会生活多个领域、措施配套、组织严密的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