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原因与结果(课堂PPT)
马原 原因与结果
(5)因果联系的多样性
一因多果。农业丰欠。 同因异果。 火。 一果多因。 考试不及格。 同果异因。 腹痛。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的方法论意义
把握原因和结果这一对范畴具有重要的方法论 意义: 第一,原因和结果范畴是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 原则的内在依据,把握二者的辩证关系可以从 根本上与宿命论和神学目的论划清界限。
唯物主义肯定了因果关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但形而上学 唯物主义却否定因果关系的多样性,不了解原因和结果之 间的相互过渡,或者只用力学的原因去说明一切,看不到 不同领域中因果关系表现形式的特殊性,陷入了机械论的 因果观。唯心主义的哲学家否认因果关系的客观性。例如, A.孔德根本否认世界上有原因和结果存在,主张只研究怎 么样而不去管为什么;D.休谟否认因果关系的客观性,认 为原因和结果只是感觉现象的先后顺序和习惯性的心理期 望;I.康德宣称因果性范畴只是人们用来整理经验材料的先 天知性形式;G.W.F.黑格尔断言某种客观精神是决定事物 运动变化的最后原因。在唯心主义支配下的某些自然科学 家也认为因果律是从主观意向中产生的,企图用数学函数 关系代替因果关系,或认为因果律适用范围有限,在微观 领域中不再适用。
3
有关辩证法的范畴之原因与结果的研究目录
1. 黄国宝《原因与结果》《福建环境》1998年10月
2. 维 之《论因果关系的定义》《青海社会科学》 2001年1月
3. 梁克文《因果关系是现象之间关系吗—学习列宁哲学笔记的一点体 会》 《自然辩证法研究》1998年4月 4. 刘冠军《论因果观念的客观前提——兼对国内传统因果关的质疑》 《洛阳师专学报》1999年第6期 5. 王来发《关于因果联系的一点思考》《杭州大学报》1997年3 月 6. 郭建水摘自《晋阳学刊》1998年1月 7. 刘冠军《论恩格斯因果系统转化思想-----再读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因果性”札记》《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1999年第4期 8. 游长虹、陈立峰、子君 《求证因果与创新》《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 报》2006年5月 9. 刘冠军《因果关系系统转化论》《山东社会科学》1999年第3期 10. 维 之《因果必然性论证上、下》《运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 年8月、12月
马原PPT课件
矛盾存在于一切
遍性:矛盾的 事物的发展过程中,
共性、绝对性、 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
无条件性
过程的始终。
59
矛盾着的特殊性:矛盾的个性、相对性、
有条件性
矛盾 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
的特 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
殊性 有三 种情 形:
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
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 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
意识具有指导实践 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39
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 行动和生理活动作用
苏武牧羊
40
(三)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 律性的辩证统一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关系
二者的 关系
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 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41
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要求
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 的发展规律; 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 本途径;
35
(二)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思想等等是主观的东 西,做或行是主观见之于 客观东西,都是人类特殊 的能动性。这种能动性, 我们名之曰‘自觉的能动 性’,是人之所以区别于 物的特点。”
36
意识作用的表现
意识是能动的, 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37
意识活动具有 创造性
F=GM1M2/R2
想象
38
质、地位和作用
莱布尼茨
世界上决没有两片完全 相同的树叶。
60
2 .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之间的辩证 关系
一方面,矛盾的 特殊性,即矛盾的个 性包含着矛盾的普遍 性,共性寓于个性之 中;另一方面,矛盾 的特殊性又贯穿于矛 盾的特殊性之中,共
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
马原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PPT课件
2.第二次飞跃: 从1)理理性性认认识与识实到践的实关践系 a
2)从理性认识上升到实践的意义 • 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 • 理性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得到检验、丰富和发展。
第33页/共51页
2.第二次飞跃: 从• 理转性化的认条识件:到 实 践b
1. 从实际出发,坚持一般理论和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2. 要把关于事物的认识与主体需要结合起来,确定行动的目的和计划; 3. 要使理论为群众所掌握,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4. 在理论转化为大规模的实践以前,必须经过一系列中间试验,总结经验教训。
第36页/共51页
1.真理的唯物论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真理是客观的,亦即客观真理。 ➢ 内容是客观的, ➢ 检验标准是客观的
第37页/共51页
2.真理的辩证法: 绝绝 对对真 性理 :和真 相理 的对绝性对 性
相对真理:真理的相对性
第38页/共51页
• 真理的绝对性: 1. 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都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这是无条件
第7页/共51页
1.来源
•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① 在游泳中学习游泳,在战争中学会战争
② 人的认识能力和作为认识结果的知识,都只能来源于实践。
狼孩,猪孩,豹孩。
不否认从他人和书本可以获得知识。
第8页/共51页
• 爱迪生 • Thomas Edison said, • "Genius is one percent inspiration and ninety-nine percent perspiration."
第17页/共51页
2.认识客体 ① 含义:人的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是进入人的实践活动领域并与主体相联系的客观存在。 ② 基本构成:自然客体,社会客体和精神客体。 ③ 基本特性:客观实在性;对象性
马原(课堂PPT)
决定
世界观
方法论
体现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 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p22 3
“全部哲
学,特别是近
代哲学的重大
的基本问题,
是思维和存在
p22
的关系问题。”
4
哲学的基本问题
p22
思维与存在 的关系问题
谁决定谁, 究竟谁是 世界本原
思维能否认识 或正确认识 存在的问题
唯物主义可知论 唯心主义可知论
唯物主义
第一章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世界观方法论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p22决定决定体现体现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谁决定谁究竟谁是世界本原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可知论不可知论哲学的基本问题p22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可知论唯心主义可知论唯心主义不可知论p24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基础运动就它被理解为物质的存在方式物质的固有属性这一最一般的意义来说涵盖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从单纯的位置变动直到思维
➢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 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力量
40
和谐是矛盾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体现 着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 展;和谐不是矛盾的绝对同一;和谐是相对 的、有条件的。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在发展的基 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
马原课用展示PPT课件
第五条 坚持改革创新。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提高舆论引导 能力,创新观念、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方法、创新手段, 做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第六条 遵纪守法。要增强法治观念,遵守宪法和法律法规, 遵守党的新闻工作纪律,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保守国家秘 密。
第七条 促进国际新闻同行的交流与合作。要努力培养世 界眼光和国际视野,积极搭建中国与世界交流沟通的桥梁。
产妇死亡事件警示“医患互疑” 之害
湖南湘潭产妇死亡事件让医患尊严尽失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主任医师 杨 震
新闻职业道德
新闻职业道德是新闻工作者在长期的新 闻实践活动中形成的调整和处理新闻机构 内外关系的行为规范和准则,是社会道德 对新闻记者这一职业所提出的特殊要求。
第一条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 民,把体现党的主张与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把坚持正确导 向与通达社情民意统一起来,把坚持正面宣传为主与加强和改 进舆论监督统一起来,发挥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纽带 作用。
2014年8月10日晚上11点,刘先生再也按捺不住,再次敲门, 询问护士情况,可此时,手术室内没有任何人回答他,因为手 术室的门被反锁,刘先生不得不撬开手术室的大门。可进去之 后,刘先生看到了让他难以置信的一幕:妻子赤身裸体躺在手 术台上,满口鲜血,眼睛里还含着泪水,可却再也没有了呼吸。 而本应该在抢救的医生和护士,却全体失踪了,房间里只有一 些不明身份的男子在吃着槟榔,抽着烟
第二条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要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 为主,唱响主旋律,不断巩固和壮大积极健康向上的舆论。
第三条 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要把真实作为新闻的生命,坚持 深入调查研究,报道做到真实、准确、全面、客观。
第四条 发扬优良作风。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加强品德修养,提高综合素质,抵制不良风气,接受社会监督。
马克思基本原理之原因与结果ppt课件
13
“谢谢大家”
14
一件事的缘故
7
3、霍布斯从哲学上研究了事物的因果联系
(1)哲学是关于原因 和结果的知识
(2)寻找原因的方法: 分析方法和综合方法
8
4、康德的先验因果观
(1)第一次明确把原因和结 果作为一对哲学范畴收 入体系中
(2)因果范畴是人们先天就 有的、用来认识事物的, 否认了客观的因果关系 是用来合理感觉经验的
1、赫拉克利特最早提出了“原因”概 念
“火是赋有思想 的,并且是整个 世界的原因”
5
2、亚里斯多德提出了“四因”说
(1)他认为智慧就是关 于原因的知识 (2)“四因”说:宇 宙万物各有“四因”。
6
“四因”说: 质料因即物因:事物所由形成的原料 形式即式因:事物的模型、公式、主义(本
质因) 动力因即动因:事物变化或停止的来源 目的因即极因:事物所以成为事 物的目的,做
22为人们为人们改造世界总结经验教训预测未来改造世界总结经验教训预测未来提供了方法论指导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条提供了方法论指导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条33反对形而上学的机械因果观坚持因果观上反对形而上学的机械因果观坚持因果观上的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基本 原理概论
--原因与结果
1
一、 因果联系的含义和特点 二、 原因和结果范畴的历史考察 三、 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 四、 因果联系的方法论意义
11
四、把握因果关系的方法论意义
1、坚持唯物主义决定论,反对唯心主义作决 定论、宿命论和神学目的论。
2、为人们 改造世界,总结经验教训,预测未来, 提供了方法论指导,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条 件。
马原第二章最新编辑版PPT课件
(三)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建立实 现了认识论史上的伟大变革
3.马哲以能动的反映论,彻底克服了 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的根本缺陷。
(1)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把认识 主体看成一种生物性的自然存在物,把人 产生认识的过程看作是认识者消极、被动 地接受外界刺激的过程。抹煞了认识的社 会性、主动性和能动性。
(三)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建立实现 了认识论史上的伟大变革
(二)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人们的认识活动总是为各个时代社会实践 的特定需要服务的。
农牧业生产
天文学
丈量土地
数学
建筑、手工业 战争
力学 孙子兵法
解决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
生态科学
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
马克思主义
改革开放
邓小平理论
实践需要
认识产生
(二)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2. 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模写
主体
选择
客体 认识
建构
创造
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一)从实践到认识
1.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 中通过感觉器官所获得的 关于事物外部联系和表面 特征的认识形式,它是认 识的初级阶段。
感性认识的形式
感性认识有三种形式:感觉、知觉和表象
感觉是客观事物
作用于人的感官而 引起的一种最简单 的反映形式。
(三)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建立实现了 认识论史上的伟大变革
马克思
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以能动反映 的观点彻底批判了唯心主义先验论的观 点,并科学地说明了被唯心主义所抽象 发展了的主体能动性思想。
2.马哲以能动反映的观点从根本上 驳倒了形形色色的不可知论,指出以实 践为基础的认识活动是人与世界相统一 的基本环节。
马原绪论PPT课件
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手段,马原绪论将实现数字化转 型,提高研究效率和成果质量。
马原绪论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1 2 3
理论创新不足
当前马原绪论面临的重要问题是理论创新不足, 需要加强基础理论研究,探索新的理论框架和方 法。
实证研究缺乏
实证研究是马原绪论的重要支撑,但目前存在实 证研究不足的问题,需要加强实证研究方法和数 据采集等方面的建设。
马原绪论的基本原理
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揭示了人类 社会发展的规律,强调了经济基
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
剩余价值理论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 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揭示 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即 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
来获取利润。
无产阶级革命理论
阶级分析方法
阶级分析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 方法之一,它强调从阶级关系的角 度来分析社会现象,揭示阶级斗争 的规律。
04
马原绪论的应用与实践
马原绪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01
02
03
解决问题的方法
马原绪论提供了一种系统 的方法论,可以帮助人们 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解决 问题。
决策依据
马原绪论提供了一种理性 的决策依据,使人们在面 对选择时能够更加客观和 全面地考虑各种因素。
科学性和可靠性。
促进学科交叉融合
03
打破学科壁垒和交流障碍,加强与其他学科的交流与合作,拓
展研究领域和思路。
06
结论
对马原绪论的总结
马原绪论的核心内容
马原绪论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以及其在现代 社会的应用。
研究方法与视角
马原ppt总结
马原ppt总结第一篇:马原ppt总结总结本次我们小组选择的主题是“国画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
通过主讲的介绍,相信同学们应该对近代各时代背景下的中国绘画,中国绘画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方向有了一定的了解。
我们主要分建国前期,建国初期,文化大革命时期,改革开放初期,二十一世纪这五个时期对中国绘画的时代背景,绘画特点等方面给同学们做了讲解,并向同学们展示了这些时期的一些代表作品。
建国前期体现的民族、国家意识的高昂;建国初期体现对新中国的期望、讴歌;文革时期受极端狂热的社会政治环境的影响,国画艺术遭到极大的破坏,这一时期的画作也特别强调艺术政治化;随着改革开放大潮的到来,社会发生重大变革,中外文化融会接触渐多,国画也开始寻找新的发展道路,也出现了一些极端的全盘西化倾向;经过不断探索,到二十一世纪,中国绘画与整个社会一起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显示出强大的时代性。
通过中国绘画的发展道路,我们能够感受到中国美术现代化只有通过民族形式才能实现。
民族绘画,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发展过程中,从精神上把握世界的一种形式,具有很强的人民性和无限的生命力。
只有体现民族精神﹑通过民族形式才能实现。
没有民族特色,中华文化就不能立足于世界各民族文化之林,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另外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外文化交融增多,中国国画也不能一成不变,孤芳自赏,吸收其他文化中的精华部分,成就国画艺术的进一步发展,顺应时代的潮流。
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来,从美术史来看,是时代性始终贯穿于绘画语言生成的自觉过程,绘画语言的演变则以体现时代性、反映时代审美和精神为基调,也就是说,绘画语言的生成是与时代的发展和要求相契合的。
中国画发展到今天已经不是文人在闲暇时的消遣,而是应肩负起一种使命,应该有一种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使命感。
我们的讲解不可能面面俱到,也有许多不足,值得修正的地方,但是希望通过这次契机,让同学们更多的了解有关我们的国粹——国画艺术的发展历程,更多的关注国画文化,体会国画中展现出来的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让已经传承了几千年的国画文化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环境下继续发扬光大,走向世界!周璇1010800217王鹏程1010800207这节课老师在课堂上给我们播放过,这次终于在网上看完了!老师通过桃花源为引子,引经据典的向同学们介绍了中国古典园林文化,并概括的描述了这节课的内容。
马原报告展示PPT课件
100 43.67%
产生另外一种比手机更有利于支付的产物 113 49.34%
其他
42 18.34%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229
13
02 实践过程展示
03 02 01
04
14
02 实践过程展示
05
07 06
15
调查结果分析
16
03 调查结果分析
1—3:略 第4题:您现阶段最常使用的支付手段为?
从调查数据看,现阶段大学生最常使用的支付手段是现金支付、微信 支付、支付宝支付,而网银、信用卡支付几乎没有人使用。现金支付目 前的地位受到以支付宝、微信支付为代表的移动支付的冲击,但仍是大 部分人支付的主要手段。
活动组织
主办&承办: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海之 骄子”实践队。
活动时间
第六周——第十八周
4
01 实践方案之小组分工
策划组 梁伟 宣传组 李雪松 实践组 高兴甫
孙琦璇 尹禹辰 杨光永
陈元希 王钰皓
段文君 张金根
5
01 实践方案之任务甘特图
6 项目确定 问卷设计 问卷确定 数据采集 数据分析 报告提交
第5题:您平时采用何种方式充值校园一卡通?
数据显示愿意使用支付宝充值校园一卡通的占44.98%,愿意在一卡通中心充值的占23.28 %,其余31.47%为经常在自助充值终端充值。从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愿意使用支付宝来给自 己的一卡通充值的人占了很大的比重。在采访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那些使用支付宝充值 的人是因为其十分方便,在手机上就能完成操作,而其他两种方式需要到指定的地点才能 操作;而那些不愿使用支付宝的人表示一是他们不太习惯,二是使用一卡通有时会出现没 及时到账,需圈存等问题。
大学马克思主义原理知识点总结ppt课件
精选课件ppt
20
质变量变规律。
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 ,是事物相对稳 定性的不显著变化。
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精选课件ppt
12
意识具有能动性的特征。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 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意识从其本质来看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是客 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能动
反映
精选课件ppt
13
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运动
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
马克思主义哲学既肯定理性因素在认识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强调非理性因素要受理性因素的制约,同时也承认非理性 因素的重要作用。科学需要创新,科学创新是理性因素和 非理性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精选课件ppt
29
认识过程具有复杂性和无限性:受主观条件(主体的知识 水平、认识能力及立场、方法的限制 )与客观条件的制
形而上学则主张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 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
精选课件ppt
11
什么是物质?哲学意义上的物质不是具体的事 物,而是指客观实在性。世界的统一于物质性
意识: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 社会实践特别是劳动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 了决定性的作用,因而并不是有了大脑就有意 识,社会实践(劳动)是意识得以可能的关键。
3.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
最新马原第二章ppt课件精品文档
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 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 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 进”。
中国药科大学社会科学部
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无畏的宇宙人
中国药科大学社会科学部
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西红柿——“狼桃”
中国药科大学社会科学部
第一只被吃的螃蟹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柏拉图: “灵魂回忆说”唯心.doc
中国药科大学社会科学部
朱熹: “存天理, 灭人欲”
笛卡尔: “天赋观念说”
唯物主义反映论
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中国药科大学社会科学部
唯心主义 先验论
从感觉和 思想到物
认识主观自生, 是心灵的创造物
中国药科大学社会科学部
唯物主义 反映论
旧唯物主义反映论
亚里士多德——蜡块说
中国药科大学社会科学部
洛克——白板说
旧唯物主义认识论有两个严重的缺陷:
离开实践考察认识问题,因而 不了解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不了解认识的辩证性质,离开辩 证法来考察认识问题,不能把认识看 作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而认为认 识是一次性完成的。
中国药科大学社会科学部
黄鼠狼是偷鸡的“专家”吗?
中国药科大学社会科学部
二.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一)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对认识的不同回答
(二)
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 对认识的不同回答
中国药科大学社会科学部
(一)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对认识的不同回答
唯心主义先验论
唯物主义反映论
中国药科大学社会科学部
唯心主义先验论
知觉 表象
《马原案例分析》课件
1
阶级斗争
阶级斗争是指在阶级社会中,不同阶级 之间基于经济利益和政治地位的矛盾和 冲突。它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之 一,通过阶级斗争,阶级关系得以调整 ,社会结构得以改变。
2
革命
革命是指通过暴力或非暴力的质是阶级关系的根本性调整,是社会形 态的质变。
3 阶级斗争与革命的关系
剩余价值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01
02
03
产生背景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之 间的矛盾逐渐激化,剩余 价值理论应运而生。
发展历程
从古典政治经济学到马克 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剩余 价值理论不断发展和完善 。
当代发展
在当代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中,剩余价值理论仍然具 有重要指导意义。
剩余价值理论的案例分析
阶级斗争与革命的案例分析
法国大革命
法国大革命是18世纪末期发生的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其根源是封建生产关系与资本主义生产力的矛盾。法国 大革命通过暴力手段推翻了封建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权,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在20世纪初叶,其目的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通过长期的武装斗争和政治斗争,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民族独立 和人民解放。
03
案例二:剩余价值理论
剩余价值理论的基本概念
剩余价值率
衡量剩余价值与劳动力价值之间 关系的指标,反映了剥削程度。
相对剩余价值
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来缩短必要 劳动时间,相对增加剩余价值的 生产方式。
01
02
剩余价值
指劳动者创造的超过其劳动力价 值的价值,是利润的来源。
马原 1.2+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课堂PPT)
1981年6月,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 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第一次明确地指出“我国的社会 主义制度还是处于初级的阶段”。
2020/4/27
30
(三)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原因与结果 现象与本质 内容与形式 必然性和偶然性 现实性与可能性
2020/4/27
上帝创造了人
耶
年
稣
轻
传
的
道
恩
格
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斯
2020/4/27
43
由于矛盾的性质不同,矛盾可以区分为对抗性和 非对抗性两种基本形式。
对抗性矛盾
生存竞争
对抗性矛盾指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在根本性质和利益 上互相对立、不可调和的矛盾。
2020/4/27
44
夫天
非
妻上
对
吵下
抗
架雨
性 矛
夫妻吵架
不地 记下
党正确领 导
长征主要涉及的关系包括有内部关系和外部关系、直接关系和间接关 系、历史关系和现实关系… …
2020/4/27
11
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
(一)事物的普遍联系
1.什么是联系?
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 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C
长征关系示意图
B
D
FG
A
E
2020/4/27
例2:个人成才
必然联系:个人努力、社会需要 偶然联系:身材高矮、形势变化
2020/4/27
23
“当我们通过思维来考察自然界或 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 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 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 画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
(2)原因和结果是必然联系。
6
.
(3)原因和结果是对立的。 不能混淆和颠倒
7
.
(4)A、原因和结果相互依存,互为存在前提。 B、原因和结果相互作用,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8
.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原因和结果的辩证法
第一,原因与结果的区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 定的。当我们把特定事物的原因与结果从普遍 联系中抽取出来,进行单独考察时,原因与结 果的区别就显现出来了,每一组具体的因果关 系都有自己确定的内容,不能倒因为果,也不 能倒果为因,这是原因与结果区分的确定性。 如果我们从世界的普遍联系来考察,一切现象 都在相互联系的因果链条之中,原因与结果经 常互换位置,同一现象在一种关系中是结果, 在另一种关系中就转化为原因了。这就是原因 与结果区分的不确定性。
15
.
案例:名侦探柯南
大多数人都是这样的:如果你把 一系列的事实对他们说明以后,他们 就能把可能的结果告诉你,他们能够 把这一系列事实在他们的脑子里联系 起来,通过思考,就能得出个什么结 果来了。但是,有少数的人,如果你 把结果告诉了他们,他们就能通过他 们内在的意识,推断出所以产生出这 种结果的各个步骤是什么。这就是在 说到‘回溯推理’或者‘分析的方法’ 时,所指的那种能力。
9
.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原因和结果的辩证法
第二,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原因与结果 又是相互转化、互为因果的。原因与结果 可以区分开来,但在无限发展的链条中, 事物的发展往往是互为因果的,互为因果 关系既表现了原因与结果的相互转化,又 表现了它们的相互作用。
10
.
二者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两者的区分几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
24
.
唯物主义肯定了因果关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但形而上学 唯物主义却否定因果关系的多样性,不了解原因和结果之 间的相互过渡,或者只用力学的原因去说明一切,看不到 不同领域中因果关系表现形式的特殊性,陷入了机械论的 因果观。唯心主义的哲学家否认因果关系的客观性。例如, A.孔德根本否认世界上有原因和结果存在,主张只研究怎 么样而不去管为什么;D.休谟否认因果关系的客观性,认 为原因和结果只是感觉现象的先后顺序和习惯性的心理期 望;I.康德宣称因果性范畴只是人们用来整理经验材料的先 天知性形式;G.W.F.黑格尔断言某种客观精神是决定事物 运动变化的最后原因。在唯心主义支配下的某些自然科学 家也认为因果律是从主观意向中产生的,企图用数学函数 关系代替因果关系,或认为因果律适用范围有限,在微观 领域中不再适用。
在摩擦生热、热引起燃烧、燃烧导致爆炸等一 连串因果联系的环节中,生热是磨擦的结果, 同时又是引起燃烧的原因.
11
.
热是引起燃烧的原因,但燃烧又反过来成为产生大量 热的原因。生产力的发展是引起生产关系变革的原因, 但生产关系的变革反过来又成为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原 因。
a增加,v也增加; v增加,a却不一定发生了变化
12
.
(5)因果联系的多样性
一因多果。农业丰欠。 同因异果。 火。 一果多因。 考试不及格。 同果异因。 腹痛。
13
.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的方法论意义
把握原因和结果这一对范畴具有重要的方法论 意义: 第一,原因和结果范畴是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 原则的内在依据,把握二者的辩证关系可以从 根本上与宿命论和神学目的论划清界限。
因果观的历史发展
.
前言
23
.
对因果关系的认识是历史发展的成果。在人类发展的 远古年代、科学研究的初级阶段,人们主要关心某种 事物“是什么”和“有多少”,尔后才注意了解事物 的“为什么”。古代的少数哲学家较详细地考察了因 果性范畴和原因的类型,如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中 世纪的经院哲学用“神创论”解释世界,根本否定客 观的因果性。近代科学兴起后,分析事物产生的原因 才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和认识方法,反映因果性知识 的假说和理论才大量涌现并成为科学体系中的重要内 容。各派哲学对因果性问题的理解各不相同。
.
原因与结果
1
本素材由hi-hoo提供
.
客观世界的因果联系是辩证的, 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并在一 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辩证的分析 事物的因果关系,分析存在和发 展的不同原因及其不同结果,可 以增强人们活动的自觉性、预测 性和调控性。
2
.
1、原因和结果
原因是引起某种现象的现象; 结果是被某种现象引起的现象。
16
.
现场(1)
会长半夜心脏病突发死亡。床单被汗浸湿了。 房间里装有电脑控制的空调系统。
17
枯萎的鲜花和融 化的巧克力
现场(2)
.
18
.
TIP
会长家养了一只名叫阿斯 朗的长毛猫,这种猫在高 温环境下体温会崩溃。但 会长死后第二天这只猫活 得好好的。
19
.
现场(3)
在程序设计师家里发现的猫的毛和猫砂
原因和结果是揭示事物之间彼此制约,前后 相继关系的一对哲学范畴。
3
.
(1)原因和结果与时间顺序有直接联系。
“在此之前”不等于“由此之故”
4
.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原因和结果的特点
因果联系有着自身的特点。 一般地说,因果总是有时间顺序的联系,
总是原因在前结果在后,但绝不能由此得出 “在此之后便是因此之故”的结论。因果联系 是包括时间顺序在内的由某一现象引起另一现 象的内在联系,但不是任何表现为先后顺序的 都是因果联系,比如白天之后是黑夜,这是时 间顺序,但白天不是黑夜的原因。
14
.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的方法论意义
第二,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为人类自觉的有目的的 活动提供了方法论指导。一方面既然一定的结果都是 由一定的原因产生的,人们的社会活动就要善于从某 一行动的后果分析其原因,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 教训,从中引出什么原因将会引起什么后果的规律性。 这是不断提高认识水平和实际工作水平的重要条件。 另一方面,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又是人们进行科学预 测的基础。科学预测是对现实活动的后果和未来趋向 进行超前的分析,它既要分析近期的结果,又要揭示 长远的后果,对种种后果进行综合的考察。同时,把 握了因果的辩证关系,也就使人们从根本上理解了反 馈原理,从而使人们的活动更具自觉性、预测性和调 控性。
20
.
结论
程序设计师进入空调控制系统 将温度逐渐升高再突然降低, 引起会长心脏病发作。
长毛猫因为被程序设计师带回 家中所以幸免于难。
凶手:程序设计师
பைடு நூலகம்21
.
杀人动机:会长曾将 程序设计师刚刚建立 的公司排挤至倒闭。 程序设计师的合作伙 伴也因此自杀。所以 程序设计师对会长一 直怀恨在心。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