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计量学 综述

2005 - 2010年我国网络计量学研究现状浅析

摘要

本文通过对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收录的近六年国内关于网络计量学研究文献的统计,从文献数量、主题分布、期刊分布等角度进行了分析,并对网络计量学基础理论、方式方法以及应用方面的相关问题进行简单总结说明。

关键词:网络计量学统计分析

网络计量学是在传统文献计量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分析研究的一门新兴学科,是信息计量学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和重要的研究领域。它主要采用数学、统计学等各种定量研究方法,对网上信息的组织、分布、传递、相互引用和挖掘利用等进行统计分析和定量描述,以揭示其数量特征和存在规律,从而为网络信息资源的有序化组织、合理化配置和有效的利用提供必要的依据。

“网络计量学”的概念最早是在1997年,由丹麦皇家图书情报学院的Almind T. C和Peter Ingwersen提出;在我国,最早引用此概念的是武汉大学的邱均平教授,他在2000 年发表了《信息计量学(一) 》一文,在这篇文章中对网络计量学的产生和发展做了深入的分析。其后我国学者纷纷对网络计量学展开了探讨,这些探讨对网络计量学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为能了解网络计量学研究的现状,笔者对2005—2010年国内网络信息计量学研究成果进行统计,以期能对网络计量学的基本知识有简单的认识。

1 研究方法与数据统计

1.1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笔者选择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作为本次研究数据的来源。由于这两个数据库数据来源广泛,收录齐全,因此基本上能够满足笔者的研究要求。在这两个数据库中分别选择检索时间跨度为2005—2010年,篇名或标题中含有“网络计量学”或“网络信息计量学”的学术文献。共检索出论文159篇,去重、剔除会议通知、不符合本文研究要求的文章,剩余文献90篇。将数据导入NoteExpress软件,用该软件进行数据统计。

1.2 数据统计

1.2.1 样本数据年度分布情况

从图1中,我们可以看出,2005—2010年六年间,国内学者对网络计量学相关论文的产出大体上处于下降趋势。通过分析这六年的文献内容,笔者认为下降的原因是因现阶段网络计量学的研究已发展到一定程度,在深度上的探索暂时放缓,但研究的热度和广度仍然保持在一定高度,尤其集中在对网络计量方法和应用的研究上。

图1 2005-2010年网络计量学研究论文分布情况

1.2.2 样本数据主题分布情况

笔者将全部论文分为基础理论、应用研究、综述、方式方法与工具和其它方面五个主题。各主题分布情况如下:

表1 2005-2010年网络计量学研究论文主题分布情况

由上表1可以看出,2005—2010年,基础理论和的应用研究占据网络计量学研究的主体,前两年研究者们更多关注的是网络计量学基础理论的研究,而从

2007年开始,应用和方式方法与工具的研究开始成为网络计量学研究的主流,这说明,研究者们开始将研究的视野拓展到实际的应用领域。这一时期关于网络计量学的综述性文章也很多,说明我国网络信息计量学还处在一个发展的时期,一些专家学者们需要借助前人的研究成果来推动一个新的学科的发展。

1.2.3 样本数据期刊分布情况

表2 2005-2010年网络计量学研究论文期刊分布情况

2005—2010年,个人著者、合著者共191人撰写论文讨论网络计量学的相关问题,这显示出国内学者对网络信息计量学研究的极大兴趣,另一方面网络计量学研究以图书馆学情报学领域学者居多,这表明国内网络计量学研究力量集中,网络计量学是与图情科学密切相关的科学,关于网络计量学研究还没有引起其它领域学者兴趣。

2 结果分析

2.1 网络计量学基础理论研究

2.1.1 概念

关于网络计量学的概念一直都是各学者探讨的焦点。目前在这90篇文献中,关于网络计量学的概念有三种表述:第一种观点认为,网络计量学是在网络环境下,利用科学计量学、信息计量学、文献计量学对网络各种资源进行研究的科学研究领域;第二种观点认为,网络计量学是信息计量学的一个分支,是信息计量学的新发展。但网络计量学除了有传统计量学的特点,它还具有一些新的特征,因为其研究对象有很大差异;第三种观点是被国内学者普遍接受的,它认为网络计量学是采用数学、统计学等各种定量研究方法,对网上信息的组织、存储分布、传递、相互引证和开发利用等进行定量描述和统计分析,以便揭示其数量特征和内在规律的一门新兴分支学科,是网络技术、网络管理、信息资源管理与信息计量学等相互结合、交叉渗透而形成的一门交叉性边缘学科,也是信息计量学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和重要研究领域。这一定义既肯定了网络计量学对信息计量学的继

承性,也没有把网络计量学限定在传统的计量学中。

2.1.2、网络计量学的研究对象

在现阶段网络计量学的研究对象十分广泛,包括网络计量技术、网页中文献计量方法、万维网的电子数据库分析及网络结构、电子数据库资源的产出量、主页、电子引文分析、电子媒介和资源研究、数字图书馆、虚拟图书馆、电子信息系统、域名分布等。

2.1.3、网络计量学与相关概念间的关系

关于网络计量学、情报计量学、文献计量学和科学计量学关系的探讨是网络计量学基础理论研究领域中的又一个重要课题。关于网络计量学、情报计量学、文献计量学和科学计量学,笔者认为,它们的一个相同之处就是信息的处理;它们的区别在于服务的具体对象不同:文献计量学主要服务于图书馆学、情报学;科学计量学主要服务于科学学;信息计量学服务于信息学;而网络计量学主要服务于计算机网络的管理方面。此外,在研究方法方面,情报计量学、文献计量学和科学计量学主要是利用数学和统计学,而网络计量学由于传播链路等的特殊性,还会用到图论法。

2.2 网络计量学方法与应用研究

2.2.1方法研究

关于网络计量研究方法主要涉及网络信息的链接分析法、网络信息内容分析法、网络影响因子分析法、图论法、聚类分析法、网络引文方法等方面,其中关于链接分析方法的文献最多。因此,链接分析是网络计量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邱均平等人的研究,分析了网页“链接”与文献“引用”的可比性,对链接原因和动机进行了分析,深化了对网页链接特性的了解,继而理清了网页链接的结构和类型、功能和作用,以及网页链接分析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2.2.1应用研究

通过分析样本数据的90篇文献可得出,关于网络计量学的应用研究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1)网络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网站和网页资源的评价、网站建设的规范与管理等;(2)电子核心期刊评价中的应用。网络计量学中的链接分析法将网络链接看作传统的文献引用,通过分析某种电子期刊的被链接情况。可以像传统的引文分析一样,评价这种电子期刊。由此引人了网络影响因子概念,来评价

电子期刊,从而确定电子核心期刊;(3)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中的应用。网络信息量的激增既较好地满足了人们的信息需求。又给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和管理带来了许多困难。因此,数字图书馆一方面应合理分配馆藏空间,另一方面要进行馆藏维护,网络信息计量学可以为此提供定量依据和科学方法(4)在社会科学研究、科技发展和决策中的应用。网络计量学的发展,对科技发展和成效的科学计量学及网络计量学的分析变得越来越重要;同样,网络计量学对科研机构科技政策的实施也会产生影响,通过对因特网上有关学科的各类信息进行计量分析,从而对科技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信息流动以及科技政策的实施等作出了探索性的研究。

通过对所选取的文献的分析,笔者认为,网络计量学虽然在近几年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尚未形成完整体系,在其发展进程中还需要解决一系列的问题。例如:理论研究多,应用研究不成熟。网络计量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对其基本范畴和特性的研究在初期非常重要,但是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学科已形成雏形规模,未来的方向应更多倾向于应用。再者跨学科研究较少。网络计量学起源于情报学但不应仅限于情报学,应加强与其他学科领域的结合,拓展其研究视野。

主要参考文献

[1] 鞠延玲.我国网络计量学研究热点分析[J].科技信息,2008,(9):154

[2] 刘旻璇.2000-2009年我国网络信息计量学研究现状分析[J].新余高专学报,2010(4):

79—82

[3] 王玮.我国网络计量学研究状况分析[J].理论与探索,2004(6):576—579

[4] 丁冰.近年来我国网络计量学研究综述[J].图书馆学刊,2008(4):26—28

[5] 王宏鑫,邱均平.21世纪文献计量学的发展趋势[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0(4):

9—16

[6] 邱均平,张洋.网络信息计量学综述[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5(1)

文献计量学综述演示教学

文献计量学综述

文献计量学综述 一、起源及发展 早在20世纪初,人们已经开始对文献进行定量化研究,但是当时文献计量学并没有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而存在。直到1969年,英国著名情报学家阿伦.普理查德首次提出术语“Bibliometrics”,这一术语的出现标志着文献计量学的正式诞生。 三阶段:萌芽、发展和分化 萌芽(1917-1933)这一时期文献研究人员首创文献统计方法,并在一些学科领域解剖学和化学专业进行了文献计量分析的大胆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这些研究都为文献计量学的诞生与后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发展(1934- 1960)年注重理论研究与规律发现,著名的文献计量学的三大基本定律中的布拉德福定律以及齐普夫定律就是在这一时期发现的到成熟与分化阶段全面发展与分化时期(1960年至今) 这一时期文献计量学已由狭隘的理论研究发展到了广阔的应用研究和指标的研究,同时涉及的领域和主题也越来越多。 迁移衍生: 专利计量学 文献计量学网络计量学 政策计量学 二、概念界定 文献计量学是以文献体系和文献计量特征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学、统计学等计量研究方法,研究文献信息的分布结构、数量关系、变化规律和定量管理,并进而探讨科学技术的某些结构、特征和规律的一门学科。可以定量地揭示某一学术领域的发展历程、研究重点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目前,文献计量分析已被看作总结历史研究成果、揭示未来研究趋势的一种重要工具。学科交叉使得文献计量研究内容体系日益丰富。数学中的图论、社会学中的社会网络分析、物理学中的复杂网络等理论与方法均被移植到文献计量学的研究体系中。 三、三大定律 布拉德福定律该定律描述文献分布规律,利用刊载某专业论文的数量来确定该专业的核心期刊,应用于指导文献情报工作和科学评价。 齐普夫定律该定律用以统计文献中的词频,通过文献的词频分析可确定学科或行业的研究热点和研究趋势。 洛特卡定律该定律描述著者人数与所著论文之间的关系。探讨了科学论文著者分布平衡的规律,在宏观的科学著作活动中,少数作者写出了大量文章,大多数人的著作还是很少的。依此定律推论出“杰出科学家数目仅是科学家数目的平方根”。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综述知识分享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综述 1.2.1国外研究综述 1)人力资源外包 Lever觉得外包是一种管理策略,将非核心业务委托给外部专家执行,使公司能专注于本身核心业务发展,以提高竞争优势[3]。而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则是一种特殊的外包形式。greer认为,外包是由外部伙伴在重复基础上从事原来由企业内部从事的人力资源任务[4]。 对于人力资源外包,许多国外学者认为,对许多企业来说,外包浪潮的兴起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实行人力资源管理外包,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性很强,往往对适合的企业才最好。 在总结外包优势的基础上,Rodriguez和Carlos指出与专业的雇佣组织签订合同来处理企业的人力资源职能是一个可变的结论,专业雇佣组织可以与他的顾客建立一个雇佣合作关系。Greet认为有五项竞争因素使企业将人力资源部分或是全部外包,分别是企业精简、快速成长或衰退、全球化、竞争增加以及企业再造,而在这些竞争因素背后的根本因素其实就是降低成本与增加人力资源的服务品质。 关于人力资源外包的风险,Quelin认为一个是企业在外包过程中对外包商的过分依赖,他们认为外包后企业就不用再过问这部分工作了,全部由外包商负责就行,很少进行沟通。另外一个是外包商的工作效率及能力不能达到既定目标,影响组织绩效的完成,把工作交给外包商后,企业失去了对这部分工作的控制,至少不能完全控制,于是当外包商的能力及效率不能达到原来期望的时候,就会影响企业的整体绩效。Bahli,Bouchaib等根据交易成本的观点,归纳了外包所具有的风险带来的不确定性有以下两点:交易的不确定性;委托的不确定性和所提供服务的不确定性。 以上研究表明国外的人力资源外包相关研究大多集中在外包决策、外包作用与外包风险上。主要关注的是企业人力资源外包在实际运用中的可行性与实践中的问题。在人力资源外包中引入信任的研究不多。国外学者对信任的研究集中在信任的作用、类型与建立上。这里只摘录其中的一部分。 2)信任 梅耶、戴维斯、斯库尔曼认为:信任是指一方在有能力监控或控制另一方的情况下,宁愿放弃这种能力而使自己处于弱点暴露、利益有可能受到对方损害的状态。Sabel认为:“相互信任就是合作各方坚信,没有一方会利用另一方的脆弱点去获取利益。”胡孔河将信任定义为:在一定情境下,一方凭借自己对对方的

论科学技术的文化计量

论科学技术的文化计量 摘要:文化的进步要求,必须对全部科学技术及其应用进行文化价值的衡量和计量,是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所需,也是科学计量学的重大课题。本文是就中国计量文化的博大精深、计量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就如何加强计量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和核心内容经行阐述。 关键词:科学技术文化计量措施 引言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和血脉.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更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进一步挖掘计量文化内涵,加强计量文化建设,已经成为了时代发展的需求。 1 中国计量文化的博大精深 中国文化是博大精深的,其中也包括了具有东方文化的特点计量文化,中国的古典文学、音乐和计量单位结下了不解之缘,中国在原始社会末期已经产生了音乐。音乐中的音调等规定称为“音律”在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的《尚书》中有记载,舜继承帝位之后,到各地巡视,他来到泰山下的岱庙,为了安抚百姓,协同四季之日月,统一了律法,又下令统一了音律和度量衡。把度量衡和音乐中的音律联系在了一起。可见音乐和度量衡关系的密切。基于中国的文化特点,许多典故被概括为成语,与长度单位有关的成语有:鼠目寸光,毫厘不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入木三分、一落千丈千里、迢迢一日千里等与其他计量单位有关的成语有五光十色、分秒必争、五彩缤纷一刻千金等。唐代的诗歌是中国古典文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唐诗中涉及计量单位的为数众多。李商隐的《无题》: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白居易的《卖炭翁》:一车炭重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孟郊的《游子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计量单位的妙用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为唐诗增色不少。如果说中国文化是一棵耸入云天,熠熠生辉的巨树。那么计量文化就是它充满智慧的一个枝杈。在学习计量知识的

计量经济学期末课程论文范文

中国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经济增长速度更是举世瞩目。本文采用经济增长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1980~2010年中国经济增长因素进行研究,分析了物质资本、劳动力、消费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建立计量模型,寻求这些变量与中国国民产出的数量关系,进行定量分析,对模型进行检验。 关键词:消费、投资、经济增长、劳动力,实证分析

一、文献综述 (一)经济增长理论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生产商品和劳务能力的扩大。在实际核算中,常以一国生产的商品和劳务总量的增加来表示,即以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的(GDP)的增长来计算。经济增长是经济学研究的永恒主题。 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以社会财富的增长为中心,指出生产劳动是财富增长的源泉。现代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知识、人力资本、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二)影响因素的分析 从古典增长理论到新增长理论,都重视物质资本和劳动的贡献。物质资本是指经济系统运行中实际投入的资本数量.然而,由于资本服务流量难以测度,在这里我们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亿元)来衡量物质资本。中国拥有全世界近1/4 的人口,为经济增长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因此本文用总就业人数(万人)来衡量劳动力。居民消费需求也是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 经济增长问题既受各国政府和居民的关注,也是经济学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在1978—2008年的31中,我国经济年均增长率高达9.6%,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居民收入水平与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的消费需求的数量和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我国目前仍然面临消费需求不足问题。因此,研究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对我国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进行实证分析,可以更好的理解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

文献计量学综述

文献计量学综述 一、起源及发展 早在20世纪初,人们已经开始对文献进行定量化研究,但是当时文献计量学并没有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而存在。直到1969年,英国著名情报学家阿伦.普理查德首次提出术语“Bibliometrics”,这一术语的出现标志着文献计量学的正式诞生。 三阶段:萌芽、发展和分化 萌芽(1917-1933)这一时期文献研究人员首创文献统计方法,并在一些学科领域解剖学和化学专业进行了文献计量分析的大胆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这些研究都为文献计量学的诞生与后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发展(1934- 1960)年注重理论研究与规律发现,著名的文献计量学的三大基本定律中的布拉德福定律以及齐普夫定律就是在这一时期发现的到 成熟与分化阶段全面发展与分化时期(1960年至今) 这一时期文献计量学已由狭隘的理论研究发展到了广阔的应用研究和指标的研究,同时涉及的领域和主题也越来越多。 迁移衍生: 专利计量学 文献计量学网络计量学 政策计量学 二、概念界定 文献计量学是以文献体系和文献计量特征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学、统计学等计量研究方法, 研究文献信息的分布结构、数量关系、变化规律和定量管理,并进而探讨科学技术的某些结构、特征和规律的一门学科。可以定量地揭示某一学术领域的发展历程、研究重点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目前,文献计量分析已被看作总结历史研究成果、揭示未来研究趋势的一种重要工具。学科交叉使得文献计量研究内容体系日益丰富。数学中的图论、社会学中的社会网络分析、物理学中的复杂网络等理论与方法均被移植到文献计量学的研究体系中。 三、三大定律 布拉德福定律该定律描述文献分布规律,利用刊载某专业论文的数量来确定该专业的核心期刊,应用于指导文献情报工作和科学评价。 齐普夫定律该定律用以统计文献中的词频,通过文献的词频分析可确定学科或行业的研究热点和研究趋势。 洛特卡定律该定律描述著者人数与所著论文之间的关系。探讨了科学论文著者分布平衡的规律,在宏观的科学著作活动中,少数作者写出了大量文章,大多数人的著作还是很少的。依此定律推论出“杰出科学家数目仅是科学家数目的平方根”。 从表面上三大定律的统计对象各异,其结论也不尽相同,但是它们的研究方法存在着某些相似之处,事实上它们属于同一个分布体系。该体系被称为布-齐-洛体系。如果把期刊、字词、书籍、文章等称为信息发生源,将作品、论文、字词的出现、书籍的使用、文章的被引等称为产物,那么文献计量学的规律可认为是发生源数量与产物数量之间存在的函数关系。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数据库软件采购项目 2012年12月

目录 第一部分软件采购需求 (3) 第二部分资质要求 (4) 第三部分系统集成服务 (4) 3.1 系统集成服务范围定义 (4) 3.2 服务内容清单 (4) 3.3 项目验收 (5) 第四部分售后服务、技术支持与培训 (6) 4.1 售后服务 (6) 4.2 技术支持与服务 (6) 4.3 培训 (6)

第一部分软件采购需求 1、在原厂售后服务基础上,要求供应商提供三年技术支持服务; 2、所投产品为原厂商正品行货; 3、中标后,10个工作日内到货,3个工作日内完成所有产品部署安装; 4、针对以上服务内容进行逐条应答。

第二部分资质要求 1.投标公司需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需提供加盖公章的证书扫描件; 2.投标公司需有类似供货项目案例,需提供加盖公章的合同复印件; 3.投标公司须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有生产或供应能力的中央政府采 购协议供应商; 4.投标公司需具备工信部颁发的系统集成资质证书,提供加盖公章的证书 扫描件; 5.投标公司需是项目主要产品的高级认证代理商,提供加盖公章的证书扫 描件; 6.投标公司需提供原厂商售后服务承诺函原件; 第三部分系统集成服务 3.1系统集成服务范围定义 1)服务要求:服务商提供本次采购所有产品的实施计划和安装部署,按照用户 要求,将SQL Server服务器采用故障转移群集模式部署,合理规划数据迁移和实现数据大集中,协助用户进行数据库与现有业务系统的集成工作,在完成集成工作以后,进行相关业务系统集成测试工作,并对测试过程中系统平台出现的相关故障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涉及与本次项目相关的已有设备系统,服务商应负责实现用户需求的相关调试和配置。 2)服务地点: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3)服务时间:合同签订后10个工作日到货,到货后3个工作日内完成所有产品 的安装调试、应用测试等服务内容;培训的具体时间须与用户协商后确认; 售后服务期限为验收通过后3年。 3.2服务内容清单

计量经济学模型研究税收收入

用计量经济学模型研究税收收入 [摘要]本文是在参考了多个关于影响我国税收收入的主要观点的基础上,对影响我国自1978年至2008年的税收收入的主要因素进行实证分析。选取的自变量有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支出和零售商品物价水平。然后,收集了相关的数据,利用EVIEWS软件对计量模型进行了参数估计和检验。得出的结论是——进出口总额、财政支出是影响税收收入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税收收入多重共线性异方差性序列相关检验

目录 前言 (3) 一、文献综述 (3) 二、分析指标及方法的选择 (4) (一)分析指标的选择 (5) (二)采用的分析方法 (5) 三、具体分析过程和检验 (5) (一)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5) 1、对多元线性总体回归模型用普通最小二乘法进行估计及检验 (6) 2、多重共线性检验 (6) (二)逐步回归法消除多重共线性 (9) (三)异方差检验——white检验 (16) (四)序列相关性检验 (17) 1、拉格朗日乘数检验法 (17) 2、C-O迭代法 (18) (五)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19) 四、模型的经济意义分析 (20) 五、结论 (21) 六、政策建议 (21) 致谢 (22) 附录 (23) 参考文献 (25)

前言 经济决定税收,税收有反作用于经济。要实现经济的持续发展,必须要求与经济紧密关联的税收符合其发展的要求,即政府筹集的税收收入以尽可能的满足其实现职能的需要,同时又小至于损害经济的发展,影响未来的需要。因此,我们需要对影响税收的各个因素加以分析,从结构上对税收收入的影响做出一个很好的了解,有助于我们运用政策工具对税收收入的影响做出一个很好的了解,有助于我们运用政策工具对税收结构进行优化。对于这个主题,国内很多学者已经做过相关研究,这些学者的研究为本文的写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鉴,但我们认为他们的研究尚存可细化之处。我们通过理论分析,选择合适的指标以税收收入为被解释变量,税收收入各可能的影响因素为解释变量运用逐步回归法建立计量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严格的统计检验。在充分证明模型有效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相关的经济分析。从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与机遇,在新的经济背景下,基于知识和信息的产业发展迅速,全球一体化日渐深入,中国已是WTO的一员。新形势的经济发展是经济稳定和协调增长的结果,由于税收具有敛财与调控的重要功能,因而它在现实的经济发展中至始至终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研究影响我国税收收入的主要原因具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文献综述 影响税收收入的因素有很多,如经济发展水平税收制度的设计、政府职能范围等。我国专家学者对此有广泛的分析研究,但大多集中于研究影响税收增长的因素,并且着眼于GDP对税收增长的影响强度。当然也有学者考虑了多种经济因素的共同影响,并提出了许多相关的政策建议,为我们建立模型开拓了思路。经济发展程度决定着税源状况,它是影响税收成本与效率的基础性因素。李晓玉在2009年发表的《浅谈我国税收成本影响因素有比较具体的分析,个人从中得出结论:税收成本从开始征

空间计量经济学研究综述

第23卷第110期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V ol 123N o 1110 2007年12月 Journal of Hunan F inancial and Econo m ic College Dec 12007 空间计量经济学研究综述 王立平1  任志安 2 (11合肥工业大学人文经济学院,安徽合肥 230009;21安徽财经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安徽蚌埠 233041) 【摘 要】空间计量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近年来在应用经济领域的运用呈现出爆炸的态势,成 为西方经济计量学理论中一个亮点。目前国内对于空间计量经济学的认识不够,其相关研究更是少见。通过系统介绍空间计量经济学理论方法与应用,包括空间计量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模型设定、参数估计与模型检验,并对空间计量经济学的最新进展进行评述。 【关 键 词】空间计量经济学;空间权重;空间自回归模型;空间误差构成模型 【中图分类号】F224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148(2007)06-0025-04 ?收稿日期:2007-10-10 基金项目:安徽省社科规划项目“安徽省地区经济差异的空间计量分析与协调发展研究”(项目号:AHSKF03-04D16)的阶段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王立平(1968- ),男,安徽合肥人,合肥工业大学人文经济学院副教授,管理学博士,硕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计量经济分析、区域经济学;任志安(1965- ),男,安徽合肥人,安徽财经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副教授,管理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微观经济学、区域经济理论与实践 空间计量经济学是新兴的一门边缘学科,近十几年空 间计量模型在国外社会科学很多领域,尤其在应用经济领域的运用呈现出爆炸的态势,成为计量经济学理论中一个亮点。从文献检索看,目前国内关于该学科的研究几乎是空白,国外有学者曾用空间计量模型研究过中国问题,如 Lesage [1] 运用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问题所做的研究;Coughlin and Segev [2]对中国F D I 区域分布的影响因素的空间经济分析。 一、空间计量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空间计量经济学是计量经济学的一个子集,主要应用于截面数据和平行面数据(panel data )回归模型中复杂的空间相互作用与空间依存性结构分析[3]。 空间计量经济学发端于空间相互作用理论及其进展。尽管空间相互作用关系一直是人们研究中所关注的问题,但空间关系理论分析框架直到20世纪末才逐渐提出。例如,Paelinck [4]论文中强调空间相互依存的重要性、空间关系的渐进性和位于其他空间适当因素的作用。Akerl of [5]提出了相互作用粒子系统模型(interacting particle sys 2 te m s )、Durlauf [6] 阐述了随机域(random field models )模型、Aoki [7]提出均值域相互作用宏观模型、Durlauf [8]提出相邻溢出效应模型和Fujita [9]等提出报酬递增、路径依赖和不完全竞争等新经济地理模型,等等。正是这些理论创新使空间相互作用研究的可能性成为现实。 空间计量经济学产生的另一股动力来自解决实际“问题”数据的驱动。空间计量经济学最初起源于在区域科学和分析地理学有广泛应用的空间统计学,人们在空间相互作用研究中,遇到了各种实际“问题”数据。例如,解释变量的构造经常依据被解释变量的范围进行空间插值估计,导致空间预测呈现出系统空间变异的预测误差,此类问题在研究环境和资源分配的经济效果时常常遇到。再如,在空间数据汇总时,往往会出现数据与经济变量不匹配的问题,这些空间数据的共同特征是普通回归模型的误差序列是空间相关的,这些“问题”数据所引起普通模型设定的偏倚,推动了空间计量经济模型的产生。 最近二、三十年,随着计算技术和计算机模拟技术的发展以及一大批专家学者如Anselin 、B ruecckner 、Kele 2jian 、Haining 和Case 等人的不懈努力,空间计量经济学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二、空间计量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空间计量经济学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理论体系。在这个理论体系中,有几个核心的理论范畴,如空间反应函数、空间异质性和空间依存性、空间权数和空间过滤程序等。 1、空间反应函数

计量经济学重点知识整理

计量经济学重点知识整理 1一般性定义 计量经济学是以经济理论和经济数据的事实为依据,运用数学和统计学的方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研究经济数量关系和规律的一门经济学科。 研究的主体(出发点、归宿、核心): 经济现象及数量变化规律 研究的工具(手段): 模型数学和统计方法 必须明确: 方法手段要服从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与数学不同),方法是为经济问题服务 2注意:计量经济研究的三个方面 理论:即说明所研究对象经济行为的经济理论——计量经济研究的基础 数据:对所研究对象经济行为观测所得到的信息——计量经济研究的原料或依据 方法:模型的方法与估计、检验、分析的方法——计量经济研究的工具与手段 三者缺一不可 3计量经济学的学科类型 ●理论计量经济学 研究经济计量的理论和方法 ●应用计量经济学:应用计量经济方法研究某些领域的具体经济问题 4区别: ●经济理论重在定性分析,并不对经济关系提供数量上的具体度量 ●计量经济学对经济关系要作出定量的估计,对经济理论提出经验的内容 5计量经济学与经济统计学的关系 联系: ●经济统计侧重于对社会经济现象的描述性计量 ●经济统计提供的数据是计量经济学据以估计参数、验证经济理论的基本依据 ●经济现象不能作实验,只能被动地观测客观经济现象变动的既成事实,只能依赖于经济统计数据 6计量经济学与数理统计学的关系 联系: ●数理统计学是计量经济学的方法论基础 区别: ●数理统计学是在标准假定条件下抽象地研究一 般的随机变量的统计规律性; ●计量经济学是从经济模型出发,研究模型参数 的估计和推断,参数有特定的经济意义,标准 假定条件经常不能满足,需要建立一些专门的 经济计量方法 3、计量经济学的特点:

13年最新计量经济学论文Eviews

计量经济学期末课程设计辽宁科技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财务2010.1 级 题目:恩格尔系数理论的实证分析

恩格尔系数理论的实证分析 摘要: 建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标体系包括经济方面4项指标、社会方面7项指标、环境方面3项指标、制度方面2项指标。恩格尔系数是其中一个重要指标。一般来说,居民收入水平越高,其恩格尔系数越小。本文选用逐步回归方法定量分析影响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的因素,同时进一步研究现在消费中存在的问题。 影响恩格尔系数因素有很多,本文针对我国的城镇民的食物支出总额占消费支出总额的比例即恩格尔系数进行相关因素的分析,并建立计量经济模型,运用Eviews软件对所给数据分别进行了简单多元回归分析、多重共线性分析、异方差分析和自相关分析,最后得出众多因素对我国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的影响,从而得出相关的结论。 关键字: 恩格尔系数逐步回归方法计量经济学消费支出总额 一文献综述

20世纪初期,我国民众消费重点是以吃穿等基本生存需求为主;90年代,食品、衣着消费支出比重下降,家用设备支出比重也已大大下降。改革开发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人民是生活也逐渐得到改善,一方面,城镇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78年的343.4元和133.6元上升到2009年的17174.7元和5153.2元。另一方面,城镇和农村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也从1978年的57.5%和67.7%下降到了36.5%和41.0%。可见,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体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标准划分:恩格尔系数在60%以上为贫困,在50%~59%为温饱,在40%~49%为小康,在30%~39%为富裕,30%以下为最富裕。对于我国目前的恩格尔系数来看,城镇居民基本上实现富裕,而农村居民只能达到小康,而从收入水平上来看,我国仍属于中低收入的国家,和恩格尔系数的分析结果有些出入。对人民的消费与收入的构分析,恩格尔定律是否能得到实际经济发展的证实?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发展水平是否符合恩格尔定律呢?恩格尔系数与国民总收入(亿元)、全国城镇居民的卫生总费用(元)、全国城镇居民的教育经费情况费用(元)、城镇居民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城镇平均每户就业面(%)、城镇人均储蓄(元)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呢?这是本项目研究的主要目的。 恩格尔系数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根据统计资料对消费结构的变化得出一个规律,即恩格尔定律: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的比例就会下降,推而广之,一个国家越穷,每个国民的平均收入中(或平均支出中)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比例就越大,随着国家的富裕,这个比例呈下降趋势。 恩格尔系数=食物支出总额/消费支出总额 二模型设定 研究影响恩格尔系数的因素,主要考虑一下几点: (1)对数据的选择 为了研究随着时间各种因素对恩格尔系数的影响,我们就采用各个经济发展阶段的时间序列数据,采用的是从1993年到2009年的年度数据。 (2)影响因素的分析 1.国民总收入:即国民生产总值,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初次分配的最 终结果。一国常住单位从事生产活动所创造的增加值在初次分配中主要分配给该国的唱作单位,但也有一部分以生产税及进口税、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等形式分配给常住单位;同时,国外生产所创造的增加值也有一部分以生产税及进口税(扣除生产和进口补贴)、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等形式分配给该国的常住单位,从而产生了国民总收入的概念。它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来自国外的净要素的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不同,国民总收入是个收入概念,而国内生产总值是个生产概念。 2.医疗卫生费用的支出:卫生总费用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全社会用于医疗

在研究综述里应用可视化化计量分析

在研究综述里应用CNKI(知网)计量可视化分析 对相关文献进行统计分析 以刘华清论文的研究综述为例 3. 国内外关于城市形象感知的研究 3.1 国外关于城市形象感知的研究 对于国外关于“城市形象”研究的进展分析,可以有以下几个途径获取资料:(1)远程登陆学校图书馆网站,通过外文期刊数据库“爱思唯尔ScienceDircet”进行检索,可以选择主题词“Urban image,city image,the image of the city”检索外文论文;(2)通过知网下载“城市形象感知”研究的论文和博硕论文,参看其中对于国外研究的分析和总结。 注意:不要大量拷贝知网论文内容,这样查重率会很高,影响查重通过!!要将这些内容重新进行总结和表述。 3.2 国内关于城市形象感知的研究 在这部分,可以采用知网里的计量可视化分析功能,通过对国内相关文献的统计,分析研究的进展。 以 CNKI 的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为数据源,以主题=“城市形象”进行精确检索。将时间限定为 1986年至2017 年,共析出相关论文4926篇;为进一步使论析出论文更符合本文研究主题,将学科限定为基础科学(资源科学)、工程科技Ⅱ辑(区域规划、城乡规划)、哲学与人文科学(戏剧电影与电视艺术、地理、文化、心理学、美学)、社会科学Ⅱ辑(社会科学理论与方法、社会学及统计学、民族学)、信息科技(新闻与传媒、出版)、经济与管理科学,通过再次检索,得到3974篇相关文献。 趋势分析 图1-* 1986年—2017年国内城市形象研究文献量分布趋势图 根据趋势图,简要分析城市形象研究的增长情况 关键词共现网络的聚类分析 通过关键词共现网络的聚类分析,发现国内关于“城市形象”的研究集中在3个方面:城市形象的塑造、设计,城市形象的品牌和营销,新媒体和城市形象传播。

计量经济学论文

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的计量经济学分析摘要:经济增长的成果的分配、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的关系成为当今发展理论的重要研究课题,经济增长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本都应该是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而经济增长与居民收入增长的不同步,会使大部分居民不能充分分享经济发展带来的实惠,甚至增长还导致部分居民生活水平下降。这不仅会严重挫伤居民参与改革和生产劳动的积极性,也不利于社会稳定与和谐,更不利于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采用1990年至2007年统计数据,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运用views软件,研究城乡居民收入与人均GDP的关系,从而得出城镇与农村收入分配不均,并针对此现象提出调解收入分配的意见建议,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增长成果的合理共享。 关键词:经济增长;城乡收入分配;人均收入 一、文献综述 (一)国外的相关理论研究 1.古典经济学派的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理论 在经济学说史上,威廉·配第和亚当·斯密作为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奠基人和创始者,在许多重大理论研究方面都为古典经济学乃至现代经济学的发展、创新作出了十分卓越的贡献。其中较为着名的代表人物及学派的有威廉·配第、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萨伊及边际主义学派等。 2.马克思主义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理论

分析马克思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理论首先应了解其价值论。马克思的收入分配理论是建立在其价值论基础上的。古典价值理论在古典政治经济学产生、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在对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人的继承基础上先后得到了威廉·配第、亚当斯的发展。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私有制中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的分析集中体现在他的剩余价值理论与收入分配两极化理论。 3.发展经济学中的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理论 20 世纪50 年代至60 年代中期有三位着名发展经济学家从不同角度开创性地探讨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问题。他们分别是库兹涅茨、刘易斯和缪尔达尔,这三位经济学家都是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其中后两位被称为发展经济学的先驱。发展经济学家把收入分配研究的重点从职能收入分配转向个人收入分配,并且紧密地结合经济发展阶段和经济增长的过程来分析。 (二)国内的相关理论研究 1.公有制经济发展中的收入差别倒“U”型假说 1991 年,陈宗胜较为详尽地研究了在公有制经济中同时制约经济发展和收入差别的诸多变量,独立地提出了公有制经济发展中的收入差别倒“U”型假说。他于1994 年,验证了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经济中也存在着“倒U 曲线”,即所谓“陈氏倒U 假说”。 2.居民收入差距对有效需求的影响

科学计量学 综述

2005 - 2010年我国网络计量学研究现状浅析 摘要 本文通过对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收录的近六年国内关于网络计量学研究文献的统计,从文献数量、主题分布、期刊分布等角度进行了分析,并对网络计量学基础理论、方式方法以及应用方面的相关问题进行简单总结说明。 关键词:网络计量学统计分析 网络计量学是在传统文献计量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分析研究的一门新兴学科,是信息计量学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和重要的研究领域。它主要采用数学、统计学等各种定量研究方法,对网上信息的组织、分布、传递、相互引用和挖掘利用等进行统计分析和定量描述,以揭示其数量特征和存在规律,从而为网络信息资源的有序化组织、合理化配置和有效的利用提供必要的依据。 “网络计量学”的概念最早是在1997年,由丹麦皇家图书情报学院的Almind T. C和Peter Ingwersen提出;在我国,最早引用此概念的是武汉大学的邱均平教授,他在2000 年发表了《信息计量学(一) 》一文,在这篇文章中对网络计量学的产生和发展做了深入的分析。其后我国学者纷纷对网络计量学展开了探讨,这些探讨对网络计量学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为能了解网络计量学研究的现状,笔者对2005—2010年国内网络信息计量学研究成果进行统计,以期能对网络计量学的基本知识有简单的认识。 1 研究方法与数据统计 1.1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笔者选择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作为本次研究数据的来源。由于这两个数据库数据来源广泛,收录齐全,因此基本上能够满足笔者的研究要求。在这两个数据库中分别选择检索时间跨度为2005—2010年,篇名或标题中含有“网络计量学”或“网络信息计量学”的学术文献。共检索出论文159篇,去重、剔除会议通知、不符合本文研究要求的文章,剩余文献90篇。将数据导入NoteExpress软件,用该软件进行数据统计。

企业社会责任度量方法国外文献综述

企业社会责任度量方法国外文献综述 [摘要]自20世纪以来,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CSR)一直备受学术界及企业界关注,如何更准确地度量企业社会责任成为实证研究中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对国外学者对CSR的度量方法进行分类梳理的基础上,对每一类方法做出评价,并总结出现存度量方法普遍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我国的实证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实证研究;度量方法 1 声誉指数法 声誉指数法是根据第三方声誉评级对CSR进行度量的方法。这种方法被广泛运用于国外学者的实证研究中。 CEP指数是最早的声誉指数,产生于20世纪60~70年代。它对纸浆业和造纸业24家公司的污染控制行为进行排名。这一时期,CSR还没有形成一个框架性的概念,学术界对于CSR的认识还比较模糊,环境保护被认为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一个重要表现。因此,CEP指数在早期的实证研究中得到了大量的应用。 财富声誉评级(Fortune index)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方法之一。《财富》杂志组织专家对“财务稳定性、长期投资价值、资产使用效率、管理质量、创新程度、产品或服务质量、企业人才利用、社区与环境责任”8项声誉指标,按0~10分进行赋分,为各行业表现前十名的公司进行排名。学者使用Fortune的排名结果表示CSR的履行情况。 KLD指数对各公司在社区关系、雇员关系、环境、产品、女性与少数民族待遇、军队契约、核力量、南非事务参与8个维度上的表现进行评估,分别赋分。最具代表性的研究是Waddock和Graves在1997年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关系的探讨。他们依据专家讨论组的意见,对KLD各个方面赋予不同的权重,将各个分数按权重加总作为CSR的总分。 另外还有CEP指数、CSID指数(Makni,2009)、Milton Moskowitz评级(Sturdivant和Ginter,1977;Cochran和Wood,1984)等。对于不同国家的企业进行研究所使用的数据库不同,对于同一个国家的企业,根据研究者对CSR 理解的不同,选取的数据库也不尽相同。 由于具有权威性、数据的易获取性与持续性等优点,声誉指数法得到广泛的应用。但其局限性也一直受到诟病:第一,主观性。虽然第三方评级一般由专家执行,但其主观性难以避免。不仅降低了结果的客观性,而且可能导致不同评级者的结果存在显著差异(Cochran & Wood,1984)。第二,样本局限性。由于能够列入评级结果的公司数量有限,能够收集到的样本也往往很小。这就减弱了研究结果的外部效度,使得结论难以推广。第三,地域局限性。这些评级“本身就

计量经济学期末论文

云南师范大学2015—2016学年下学期期末统一考查 《计量经济学》答卷 学院数学学院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年级 2012级考查方式:开卷班级 A 班学号姓名得分

国内生产总值与地面运输的关系分析 摘要:国民生产总值(GDP)是一国经济的最大基本面,它是研究产业结构和产业演变趋势的主要解释变量,也是反映一国经济发展情况的重要指标,因而无论对经济政策的制定,还是投资分析均具有重要意义。地面运输行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的GDP,文章通过选取多种与地面运输有关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解释这些因素与我国GDP之间存在的关系,并进行经济分析,提出相关政策的。 关键词:地面运输;国民生产总值;实证分析 一、引言 交通运输主要包括了五方面,分别是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管道运输,在本文中主要研究的是方向最为常规的铁路与运输、公路运输等地面运输、因为地面运输对于GDP的贡献是这些交通运输中最大的。 地面运输主要分为了公路运输与铁路运输。公路运输的优势在于机动灵活,适应性强、可实现“门到门”直达运输、在中、短途运输中,运送速度较快、原始投资少,资金周转快、掌握车辆驾驶技术较易、运量较小,运输成本高、运行持续性较差、安全性较低,环境污染较严重。铁路运输的特点则为运输能力大,适合于大批量低值产品的长距离运输单车装载量大,几乎能承运任何商品,可以不受重量和容积的限制、车速较高,平均车速在五种基本运输方式中排在第二位,仅次于航空运输、受气候和自然条件影响小,在运输的经常性方面占优势、可以方面地实现驮背运输、集装箱运输及多式联运。铁路运输的以上优点是其他运输方式不能比拟的,但是铁路运输也存在着相应的缺陷,具体如下:1、铁路线路室专用的,固定成本很高,原始投资较大,建设周期较长2、铁路按列车组织运行,在运输过程中需要有列车的编组、解体、和中转改编等作业环节,占用时间较长,因而增加了货物在途中的时间3、由于装卸次数多,货物损毁和丢失事故通常比其他运输方式多4、不能实现“门到门”的运输,通常要依靠其他运输方式配合,才能完成运输任务,除非托运人和收货人均有铁路支线。若果继续保持自己的优势,客服自己的缺点,那么地面运输行业将继续稳定地位我国GDP做出卓越的贡献。 二、文献综述 随着中国GDP的飞速增长,不少学者建立了GDP与各行业的模型,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其中也有不少研究是关于GDP与地面运输的。 徐晓伟在高校科技中发表的文章选取了,某省公路运输业对国民生产总值GDP的影响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公路交通运输对GDP影响定量评价的数学模型。并得出了两点结论:一方面公路建筑业的发展促进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也有赖于其他行业的发展。 唐世政在其学术论文中针对公路运输业对GDP影响的问题,综合利用了数形结合、多元统计、离散分析、回归分析、灵敏度分析方法分别构建了GDP比例预测、感应度系数、影响力系数、多元非回归等模型,使用Excel、Matlab、Eviews软件,得出了公路运输业于直接贡献、波及效果、对于相关行业的直接消费和创造就业机会四个方面对GDP的贡献结果。最后,将模型结果和实际相结合,对模型的深层次推广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范莉莉在其文献中提出了假设,包括了假设题目中的公路运输业只包括: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公路建造业以及交通运输及仓储业、假设生产部门保持原有计划按比例协调发展、假设有些数据过于庞大,因此可以理解为坏数据,则直接处理掉与该数据有关的任何指标等五点假设内容,然后建立合理的数学模型,估计公路运输业对于GDP的影响。 丁尚仁则通过对对面运输与GDP之间的关联因素进行研究,并对我国地面运输系统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看法,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及相应的解决办法。 三、预设模型 GDP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它不仅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表现,还可以反映一国的国力与财富。 交通运输业是核算国民经济的重要成分,而GDP是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硬性指标。因此,本文研究公路运输业对于国内成产总值的影响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在本文中,选定旅客运输量、货物运输量、公路里程、铁路营业里程来表示铁路运输行业的发展,通过这些因素来研究铁路运输与我国生产总值的关系,并契机从中寻找GDP与铁路运输存在的某些联系。 为了具体分析各要素对我国生产总值的影响,采用的线性模型进行研究: 11223344i y x x x x u ββββ =++++ 其中, y代表国内生产总值, 1 x 代表旅客运输量(万人),2 x 代表我国货物运输量(万吨), 3 x 代表国公路里程(万公里),4 x 代表铁路营业里程(万公里), i u 代表随机扰动项。我们通过对该模型的回归分析,得出各个变量与我国GDP的变动关系。 四、数据收集

堪称信息计量学方法与工具大全的力作

堪称信息计量学方法与工具大全的力作精选 已有 452 次阅读2015-1-4 06:31|个人分类:科学计量学研究|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堪称信息计量学方法与工具大全的力作 武夷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Measuring Scholarly Impact:Methods and Practice(测度学术影响:方法与实践)是施普林格出版社2014年11月出版的新书。本书有三位主编,分别是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情报学与计算学院的丁颖副教授、比利时安特卫普大学罗纳尔德. 鲁索教授(国际科学计量学与信息计量学学会现任会长)和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密尔沃基分校情报学院的Dietmar Wolfram教授。丁颖非常勤奋,成果迭出,2014年她发表了13篇期刊论文,她的文稿已被接受将于2015年发表的还有6篇!鲁索教授在中国的名气恐怕比在世界上更大,因为他与几十位中国学者合著过论文。Dietmar Wolfram教授在应用性信息计量学和信息检索领域有很深的造诣,著述甚丰。在其个人网站上有个世界地图,用小圆点标示出了他“最喜欢的地方”。对应中国地图的位置上有两个点,我点进去一看,他最喜欢的两处原来是北京故宫和长江三峡。

三位主编在本书“序言”中指出,最近20年来,测度学术交流的方法与工具有了长足的进步,可供使用的数据源也越来越多,但是,专门研究文献计量学的专著一直不多。本书想成为一个权威的手册,将人们在研究学术影响时可能要用到的主题、技术与方法向读者作详细的介绍。因此,每一章的结构是统一的,都要交代相关的主题、方法与适用的软件工具,有时还交代适用的数据源。这样的编撰方法确实有助于读者尽快掌握精华内容。 全书共14章,参与撰写的团队阵容庞大。第一部分是“网络工具与分析”,包括四章。第1章是关于社区发现和网络可视化的,作者是四位瑞典学者;第2章是“链路预测”,作者是比利时的Raf Guns;第3章是“网络分析与指标”,作者是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的Stasa Milojevic;第4章是“分析引文网络的PageRank相关方法,作者是荷兰莱顿大学的Ludo Waltman和美国德雷克塞尔大学的晏尔伽。 第二部分是“科学系统”,也包括四章,分别是:第5章“系统生命周期及其与三螺旋的关系”,两位作者是美国学者;第6章“空间科学计量学与学术影响”,作者是两位荷兰学者;第7章“科研人员的发表模式及其在作者消岐中的应用”,作者是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的Vincent Laviere和魁北克大学的Benoit Macaluso;第8章“知识集成与扩散”,作者是西班牙和英国双重国籍的Ismael Rafols。 第三部分是“统计方法与基于文本的方法”,同样包括四章,分别是:第9章“受限因变量模型和信息计量学中的概率预测”,作者是两位比利时学者;第10章是关于文本挖掘的,作者是韩国延世大学图书情报学系的Min Song和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的Tamy Chambers;第11章“主题建模:利用主题透镜来测度学术影响”,作者是Min Song和丁颖;第12章专门研究不同机构间的引用影响力的差异,作者是美国圣母大学的Richard Williams和德国马普学会的Lutz Bornmann(我介绍过他的多篇论文,如 https://www.360docs.net/doc/6818822720.html,/blog-1557-826376.html,还有《容忍“垃圾”,留下金子》,见https://www.360docs.net/doc/6818822720.html,/blog-1557-705407.html)。 最后一部分是“可视化”,即第13章“文献计量学网络的可视化”和第14章“可重现的科学学研究”,前者的作者是两位荷兰学者,后者的作者是可视化研究领域的牛人、印第安纳大学的Katy Borner女士和David E. Polley。 这些作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些是同一大学的同事,相互熟悉;有的在国际学术交流中频繁见面;有的是师生关系;有的是学术合作伙伴。例如,Raf Guns是鲁索培养的博士,他和Ismael Rafols都与鲁索合著过论文,丁颖与Stasa Milojevic合著过论文,Vincent Laviere是鲁索领导的国际科学计量学信息计量学学会(ISSI)理事会的成员,等等。学者之间的这种非正式的网络关系为本书的编写打下了较好的合作基础。 笔者虽然在科学计量学领域工作多年,但对本书介绍的主题、方法与工具也并非都十分熟悉。例如,第1章所述map equation(映射方程)方法就是我过去所不了解的。因此,本书对于我这位“老手”也能提供很多新鲜养分。而对于有志于科学计量学研究且已初步入门的读者来说,本书是很好的进阶读物。像这样的著作若能尽快译为中文出版,则更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