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的概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是在自然灾害的高风险区。 例如,人类活动进入洪水高风险区就可“放大”区 域灾情,而人类活动迁出高风险区就会“缩小”区域 灾情。
4.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灾情变化
1.地质时期发生过大规模的“灾变”。 2.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人类活动的扩大,影响 人类的灾害种1736—1998年中国洪涝灾害持 续时间统计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中国洪涝灾害持续时间变化的特点,分析产 生这种变化的社会经济原因。(8分)
(2)简述昆明市气温、降水与常年同期相比有什么不 同以及本次干旱的突出特点。 (2)气温较常年增加 2℃;降水大幅度减少。持续时间长, 秋冬春连旱。
2.同一自然灾害造成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
对比:灾情大小-危害程度高低
3.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1.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 (1)结合实例分析人类活动使环境的稳定性 增加的原理
自然灾害的分类:
地球圈层 灾害分类 大气圈 主要类型 气象灾害 台风(热带气旋)、干旱、寒潮、 冰雹、雪灾、霜冻、结冰、暴 雨、雾灾、风灾、雷电、高温、 水文灾害 洪灾、涝灾、(凌汛)、风暴潮、 海啸、赤潮、风浪、海冰 地质灾害 地震、滑坡、泥石流、崩塌、地 面沉降、塌陷、火山、水土流 失、土地沙化、海水入侵 生物灾害 病害、虫害、鼠害、草害、 森林草原火灾
(2)结合实例分析人类活动导致环境的稳定 性降低的原理
2.人类活动影响受灾体的易损程度 (1)影响人自身易损性的因素
(2)人类活动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易损 程度的影响
(3)建设防灾减灾工程可以改变受灾体的 易损程度,从而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
记忆那些工程 名称及其作用
3. 人类活动对灾情的“放大”和 “缩小 人类活动对灾情“放大”或“缩小”的最敏感区域,
3.破坏问题:自然资源、自然环境两方面(滞后性、 隐蔽性)。
(11年高考福建文综卷)冰雹是在气流强烈升降条件下发生的一种 固体降水现象,其颗粒大小一般为5~50 mm。月雹日指某月降雹的 天数,下图示意我国东南沿海某省多年平均月雹日的变化。读图回 答下列问题。
(2)简述冰雹带来的危害,并提出防御措施。
特 点
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种类多、频率高、分布范围广、地域差异大 我国旱灾三大特征:
出现次数多、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
我国寒潮特点: 降温快、温度低、来势猛、风力强、规模大、范围广 我国地质灾害特点:种类全、分布广、危害大 我国地震灾害特点:分布范围广、地震频率高、强度大, 地震震源浅、危害大
【学法点拨】 自然灾害的特点分类归纳:
1.自然灾害的概念、类型、特点
自然灾害的概念
判断一些现象或事件 是否属于自然灾害, 灾害:包括自然灾害与人为灾害 关键看其是否以自然 异变为诱因,是否有 自然灾害: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人、财等承灾体。
【思维建模】“自然灾害危害” (即灾情表现)的答 题角度
1 .人员伤亡:生理、心理两方面。生理方面主要指 灾害发生时的死亡人数和灾后受影响人数;心理主要 指心理创伤,该角度答得比较少。 2 .财产损失:直接、间接两方面。直接损失主要指 基础设施、农作物等的毁坏;间接损失主要指对产业 活动的中断及其带来的连锁损失。通常间接损失大于 直接损失。
• 时间:频率(发生次数)高低、是否有周期性或
不确定性、持续时间长短
• 空间:范围大小、集中程度
• 影响:危害程度、地区差异
另外:成因上的关联性、种类的多少等
(2011· 河南省高考适应性测试)2009年至2010年,中国西南 地区遭遇大范围持续干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答案 : (1)干旱中心形成于云南,然后逐步向四川、贵 (1)据图分析图示地区干旱范围变化特点。 州、广西扩展,范围扩大。
水圈 岩石圈
生物圈
(12年福建)红层地貌是地质历史时期红色砂砾岩等岩 层上发育的侵蚀地貌,多陡崖,岩性具有软硬互层特点。 下图示意中国某区域红层地貌的分布。读图回答下列问 题。 (1)指出图示红层地貌区由外力作用引起的主要地质 灾害类型,…… 崩塌、滑坡、泥石流。
自然灾害的特点
具有广泛性与区域性(空间分布) 频繁性与不确定性(次数、时间、地点、 规模) 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和不重复性 空间上具有群发性、成因上具有链发性 造成的危害具有严重性 具有不可避免性和可减轻性
危害:毁坏农作物,击伤人畜,甚至砸坏建筑物。措施:加强监测与 预报,做好人工防雹等。
【思维建模】 分析(或比较)灾情大小的思路
以北京暴雨引发严重的山洪、内涝为例
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孕灾环境 暴雨 致灾因子
灾情
受灾体
人、财、 社会
对比:灾情大小-危害程度高低
( 2011海南卷)右图示意日本东北 部(约38.8°~39.1°N, 141.5°~142°E)沿海区域。 2011年3月11日发生的东日本大 地震(震级9.0级,震中38.1°N、 142.6°E,震源深约20千米)引 发巨大海啸,使甲地遭受了严重 的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 根据图文资料,分析甲地此次海 啸灾害严重的自然原因。 【答案要点】: (本次地震震级大,震源较浅,)甲地距离震中较近,海 啸到达的时间短;(3分) 位于外宽内窄的海湾的顶部,海 啸向陆地方向推进时,受海湾形状影响,越向内侧浪越高 (海啸波高越高),流速越快,冲击力越大(使海啸的巨大能 量集中于更小的范围内释放),对甲地的破坏格外严重。 (7分)
2013届高三一轮复习
考纲展示
1.自然灾害的概念、类型、特点 2.同一自然灾害造成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 3.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4.干旱、洪涝等灾害的形成原因 5.台风、寒潮及其危害,台风灾害、寒潮灾害的形成原因 6.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地貌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 7.常见虫灾、鼠灾带来的主要危害 8.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的分布 9.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 10.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11.应对自然灾害的方法或应急措施 12.中国防灾、减灾的成就、人类利用高科技趋利避害的远景、 地理信息技术在自然灾害预测、灾情监测和评估中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