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原理(第七章)

合集下载

统计学原理简答题答案

统计学原理简答题答案

《统计学原理》简答题答案第一章总论1.统计一词有几种含义?它们之间的关系?答:三种。

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

(1)统计工作:即统计实践活动,是指从事统计业务的机关、单位利用科学的统计方法,搜集、整理分析和提供有关客观现象的数据资料、研究数据的内在特征,并预测事物的发展方向等一系列工作过程的总称。

(2)统计资料:是统计实践过程的取得的各项数据资料以及和它相联系的其他资料的总称。

(3)统计学:统计工作和统计资料的关系是统计活动即过程和统计成果的关系,统计工作和统计学的关系是统计实践和统计理论的关系2.社会经济统计的特点有哪些?答:社会经济统计是社会现象的一种调查分析活动,它具有以下特点:a)数量性 b)总体性 c)变异性 d)社会性3.什么是统计总体、统计单位、标志、变异、变量和变量值?并举例说明。

答:(1)统计总体,简称总体,是指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整体。

例如,研究某班学生的情况时,该班全体学生就是一个统计总体。

(2)统计单位,是指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

例如,以我国全部普通高等院校为总体,每一个普通高等院校就是总体单位。

(3)标志,是指总体单位所共同具有的某种属性或特征。

例如,工人作为总体单位,他们都具备性别、工种、文化程度、工会、工资等属性或特征。

(4)变异是变动的标志,具体表现在各个单位的差异,包括量(数值)的变异和质(性质、属性)的变异。

如:性别表现为男、女,这是属性变异;年龄表现为18岁、25岁、28岁等这是数值上的变异。

(5)变量,就是可变的数量标志。

例如,商业企业的职工人数、商品流转额、流动资金占用额等数量标志,在各个商业企业的具体表现都是不尽相同的,是一个变动的量,这些变动的数量标志就称作变量。

(6)变量值,就是变量的具体表现,也就是变动的数量标志的具体表现。

例如,企业的职工人数是一个变量,甲企业职工人数100人,乙企业职工人数150人,丙企业职工人数200人等等,100人、150人、200人都是职工人数这个变量的变量值(标志值)。

统计学原理第七章 抽样调查

统计学原理第七章 抽样调查
29


x A 2 x A ( d ) f ( d )f d σ f f
2
256 72 σ 50 11504 50 53.63 200 200
2
30
第三节 全及指标的推断
一、全及指标的点估计
22
不具有某一标志的单位数用N0表示。 ► 总体成数和标准差与样本成数和标准差的计 算方法相同。只是总体指标用大写字母表示, 样本指标用小写字母表示。例如: ► 具有某一标志的单位数占总体的比重:
N1 P N
总体成数
n1 p n
样本成数
不具有某一标志的单位数占总体的比重:
N0 Q 1 P N
13
► 2.
(二)中心极限定律 ► 1. 独立同分布中心极限定理:证明不论变量 总体服从何种分布,只要它的数学期望和方 差存在,从中抽取容量为n 的样本,则这个 样本的总和或平均数是个随机变量,当n 充 分大时,样本的总和或平均数趋于正态分布.
► 2.
德莫佛-拉普拉斯中心极限定理:证明属性 总体的样本成数和样本方差,在n足够大时, 同样趋于正态分布。
σ N n σ n μx ( ) μx (1 ) n N 1 n N
2 2
总体单位总数
样本单位总数
抽样比例
21
(一)抽样成数的抽样平均误差μp ► 属性总体的标志值是用文字表示的,且标志 只有两个取值,非此即彼,故将属性总体的 标志称为“交替标志”或“是非标志”。 ► 交替标志也可以计算平均数(即成数)和标 准差。为了计算交替标志的平均数和标准差 必须将交替变异的标志过渡到数量标志。 ► 交替标志仍以x表示,设:x =1表示单位具有 某一标志, x = 0表示单位不具有某一标志。 具有某一标志的单位数用N1表示;

《统计学原理》课件第七章抽样调查

《统计学原理》课件第七章抽样调查
4 -6
第二节 抽样调查的基本概念
全及总体(总体) 样本总体(样本)
几组基 本概念
重复抽样 不重复抽样
大数定律 中心极限定理
4 -7
研究对象
抽 取 方 法
重复考虑顺序 不重复不考虑 顺序

究 原
总体分布 样本分布 抽样分布

一、全及总体和样本总体
全及总体:也称总体。指所要认识对象的全体。 用N表示有限总体的单位数,称总体容量。
m
lim p n
n
p
ε
1
贝努大数定律对于抽样调查的意义:
从理论上解释了用频率代替概率的理论依据, 即随着抽样单位数n的增加,事件A发生的频率接近 于事件A发生的概率。
4 - 18
大数定律特点
大数定律论证了抽样平均数趋近于总体平均 数的趋势,这为抽样推断提供了重要依据。 但是:
抽样平均数和总体平均数的离差究竟有多大? 离差的分布状况怎样? 离差不超过一定范围的概率究竟有多少?
(二)抽样成数的抽样平均误差
重复抽样: 不重复抽样:
p
p1 p
n
p
p1 p 1 n
n N
说明:实际应用中,平均数和成数的标准差一般是 未知的,通常采用如下方式解决 (1)用过去调查的资料 (2)样本方差的资料代替总体方差 (3)用小规模调查资料 (4)用估计材料
4 - 30
【进上例行者】测为试合某(1,格灯)平资品泡均料,厂使如计对用下算10时。这00按批0间个质灯:x产量泡品规的进定时x行ff,间寿灯抽命2泡样12检10使平40测0用均0,寿误随1命差0机5在和7(抽小1合0取时格002)率小%样的时本平以
按照随机原则 从调查对象中抽取一部分单位进行 观察,并运用数理统计的原理,以被抽取的那部分 单位的数量特征为代表,对总体做出数量上的推断 分析

统计学原理第七章 方差分析

统计学原理第七章 方差分析

三、方差分析的基本假定
1.观测值是来自于服从正态分布总体的随 机样本 2.各总体的方差相同。 3.各总体相互独立。
四、方差分析的基本步骤
• 第一步:提出假设 • 第二步:构造检验统计量F • 第三步:查表得Fα,进行统计决策(右侧 检验)
• 若F>F,则拒绝原假设 • 若F<F,则不能拒绝原假设
2.构造并计算检验统计量
• • • • SSR:行因素误差平方和 SSC:列因素误差平方和 SSE:随机因素误差平方和 SST:总因素误差平方和 SST=SSR+SSC+SSE
计算方差
平方和 自由度 方差
行因素
列因素 随机因素 总和
SSR
SSC SSE SST
K-1
r-1
(K-1)(r-1)
• 方差分析中涉及两个分类型自变量时, 称为双因素方差分析。
• 例如,在分析空调销售额的影响因素时, 除了品牌因素之外,还需考虑地区、价 格、质量等因素。
方差分析
单因素方差分析 双因素方差分析
无交互作用
有交互作用
• 1.无交互作用的双因素分析(无重复双 因素分析)
• 因素间的影响是相互独立的
• 2.有交互作用的双因素分析(可重复双 因素方差分析)
万元
1.提出假设:
• 原假设H0: μ1=μ2=μ3=μ4
• 品牌对空调销售额没有显著影响 • 品牌对空调销售额有显著影响
• 备择假设H1: μ1、μ2、μ3、μ4不完全相等
2.计算检验统计量
各水平的均值与方差 观测数
品牌A
品牌B 品牌C 品牌D
求和
2121
1746 1634 1408
平均
353.5

广东省《统计学原理》00974书本第七章:统计指数法(PPT)

广东省《统计学原理》00974书本第七章:统计指数法(PPT)

甲 件 200 220
114
192.98
乙 台 50 50
105
47.60
丙 箱 120 150
120
125.0
合计 — 370 420

365.6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三种产品单位成本指数: 解:Kp=∑ p1q1/∑(p1q1/kp)=420/365.6=114.88% ∑ p1q1-∑(p1q1/kp)=420-365.6=54.4(万元)
就称为指数 • 狭义指数:反映复杂总体数量变动的相对数 二、指数的性质 • 指数是比较的数字、综合的数字、平均的数字、代表的数字
三、指数的作用
1. 指数可以反映复杂总体综合数量变动情况。有三方面,总体在数量 上变动程度;数量上变动方向;数量上变动所带来的绝对效果。
2. 指数可以测定和分析总体变动中各个因素变动的影响方向、程度和 绝对效果。
在编制质量指标综合指数时,采用报告期的数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
第三节 平均数指数
• 平均数指数实际上是综合指数法的派生形式。
• 平均数指数的分析角度与综合指数不同,它是从个体指数出发来计算总指 数,即先计算个体指数,然后对其进行加权平均计算。
• 平均数指数的形式有两个: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和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 (简称为算术指数和调和指数)
统计学原理
课程代码:00974
主讲人:华南农业大学 陈利昌副教授
第七章 统计指数法
第一节 指数的外延和内涵
指数是人们在统计物价水平的变动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 简单总体:总体各单位的数量和标志表现可以直接加总 • 复杂总体:总体各单位的数量和标志表现不可以直接加总

《统计学原理》课后练习答案

《统计学原理》课后练习答案

各章训练参考答案第一章统计概述一.填空题1.统计资料统计学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统计工作2.统计理论统计方法统计工作3.数量性总体性具体性社会性4.信息职能咨询职能监督职能信息职能5.统计设计统计数据采集统计数据整理和显示统计数据分析统计数据采集统计数据整理和显示统计数据分析6.同质性大量性差异性同质性7.总体单位名称总体单位8.品质标志数量标志标志值9.可变的数量标志连续型变量离散型变量10.数量指标质量指标11.统计指标体系12.同类社会经济现象总体范畴具体数值数量性综合性具体性二.单项选择题1.B 2.B 3.B 4.C 5.C 6.B 7.D 8.D 9.C 10.C 11.D 12.C 13.C 14.B 15.C三.多项选择题1.A E 2.ABCDE 3.ACD 4.ABDE 5.BCEF6.ACDE 7.DE 8.BDF 9.BC 10.ACE四.判断题1.错2.对3.对4.错5.错6.错7.对8.对9.对10.对五.论述题1.答:对统计指标进行分类可以从三个角度进行:从指标所反映现象的数量性能方面,可以将统计指标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两种,其中,数量指标反映现象的总规模或总水平,质量指标反映现象的相对水平或平均水平;从指标的计算形式方面,可以将统计指标分为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三种;从指标的作用和功能方面,可以将统计指标分为描述性指标、评价性指标和预警性指标三种。

2.答:指标和标志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指标和标志的区别主要表现在:①所有统计指标都是可量的,而标志未必都可量,其中品质标志就不可量。

②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其承担者是统计总体;而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的特征或属性的,其承担者是总体单位。

③指标具有综合性,反映总体的综合特征;而标志一般不具有综合性能。

指标和标志的联系主要表现在:①指标的数值以总体单位的标志表现为基础,是由总体单位的标志表现经过综合汇总而得到的,没有单位的标志表现,就没有总体的指标数值。

统计学原理完整教材

统计学原理完整教材

统计学原理完整教材
第一章统计总论基本概念
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七章
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综合指标抽样估计相关分析统计工作中两个环节统计分析的方法
第八章第九章
指数分析动态数列分析统计总论
学习要求:掌握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
特点及学科性质、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国家统计的职能,重点掌握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

§1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2统计学的基本范畴§3统计的组织和管理★思考与练习
1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学习知识点:一、统计的涵义:
1、“统计”一词的涵义指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

2、统计工作即统计实践,它是对社会自然现象客观存在的现实数量方面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的活动过程。

3、统计资料指统计实践活动过程所取得的各项数字资料及与之相关的其他实际资料的总称。

4、统计学是关于认识客观现象总体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的科学。

5、统计工作与统计资料是统计活动与统计成果的关系,统计工作与统计学则是统计实践与统计理论的关系。

1、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和数量
关系。

2、社会经济统计学所研究的数量方面所具有的特点:社会性、总体性、变异性(广泛性)
3、对“研究社会经济现象数量方面”的理解:三、统计的研究方法:
对社会经济现象数量方面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应用的统计研究方法有
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综合指标法、统计模型法、归纳推断法等方法。

第七章时间数列计算题

第七章时间数列计算题

统计学原理第七章 时间数列计算题 例7-1:某工业企业资料如下:要求计算:(1)一季度月平均工业增加值;(2)一季度月平均工人数; (3)一季度月平均劳动生产率; (4)一季度劳动生产率。

例7-2:某企业2003年有关某一产品的生产资料如下:要求:(1)用水平法计算该产品产量在第二季度的月平均增长速度;(2)计算生产工人人数在第二季度的月平均增长量; (3)计算第二季度的月平均劳动生产率。

(1)产量的平均发展速度%65.101296310330===a a x n(2)三月份工人人数25122502521=+=b (人) 六月份工人人数24922562423=+=b (人) 第二季度工人数的月平均增长量13251249303-=-=-=b b d (人)(3)30633103083003321=++=++=a a a a (件) 321214321b b b b b +++=67.25132562124226025021=⨯+++⨯=(人)b ac =22.167.251306==(件/人)例7-3:已知下列资料计算:(1)第二季度每月劳动生产率;(2)第二季度平均月劳动生产率; (3)二季度劳动生产率。

例7-4:某商店有关资料如下:试计算:(1)各月商品周转次数(2)第一季度平均每月的商品周转次数 (3)第一季度商品周转次数(1)一月份商品周转次数=)(22100次= 二月份商品周转次数=)(325452159次=+三月份商品周转次数=)(5.225054130次=+(2))(51.23/1553/3893/)2505452248(3/)130159100(次==+++++==b ac (3))(53.751.23次=⨯=⋅c n例7-5:某彩电仓库4月1日有300台彩电,4月3日调出150台,4月6日调进200台,4月15日调出100台,4月22日调出120台,4月26日调进142台。

试求该仓库4月份的平均库存量。

《统计学原理》第七章习题-河南电大-贾天骐

《统计学原理》第七章习题-河南电大-贾天骐

《统计学原理》第七章习题河南电大贾天骐一.判断题部分题目1:负相关指的是因素标志与结果标志的数量变动方向是下降的.( )答案:×题目2:相关系数为+1时,说明两变量完全相关;相关系数为-1时,说明两个变量不相关。

( )答案:√题目3: 只有当相关系数接近+1时,才能说明两变量之间存在高度相关关系。

()答案: ×题目4:若变量的值增加时,变量的值也增加,说明与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若变量的值减少时,变量的值也减少,说明与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

( )答案: ×题目5:回归系数和相关系数都可以用来判断现象之间相关的密切程度。

()答案:×题目6:根据建立的直线回归方程,不能判断出两个变量之间相关的密切程度.()答案:√题目7:回归系数既可以用来判断两个变量相关的方向,也可以用来说明两个变量相关的密切程度.()答案:×题目8:在任何相关条件下,都可以用相关系数说明变量之间相关的密切程度.()答案:×题目9:产品产量随生产用固定资产价值的减少而减少,说明两个变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 )答案:√题目10:计算相关系数的两个变量,要求一个是随机变量,另一个是可控制的量。

( )答案: ×题目11: 完全相关即是函数关系,其相关系数为±1。

( )答案:√题目12:估计标准误是说明回归方程代表性大小的统计分析指标,指标数值越大,说明回归方程的代表性越高。

()答案×二.单项选择题部分题目1:当自变量的数值确定后,因变量的数值也随之完全确定,这种关系属于()。

A。

相关关系 B.函数关系 C.回归关系 D。

随机关系答案:B题目2: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归纳为两种类型,即( )。

A。

相关关系和函数关系 B。

相关关系和因果关系C。

相关关系和随机关系 D。

函数关系和因果关系答案:A题目3:在相关分析中,要求相关的两变量()。

A。

都是随机的 B.都不是随机变量C.因变量是随机变量D.自变量是随机变量答案:A题目4:测定变量之间相关密切程度的指标是( )。

自考00974统计学原理复习重点

自考00974统计学原理复习重点

00974统计学原理章节基础知识第一章:总论1、统计的三基本方法:大量观察法,综合分析法,归纳推断法((可扩展未简答)2、凯特乐将统计学的三个主要源泉:英国的政治学派,德国的国势学,法国的概率统计3、“统计”一词的含义:统计包括三个含义: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科学。

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科学三者之间的关系是:统计工作的成果是统计资料,统计资料和统计科学的基础是统计工作,统计科学既是统计工作经验的理论概括,又是指导统计工作的原理、原则和方法。

(简答)4、统计信息的两大特征:数量性和总体性(多选、简答)5、统计的三大职能:信息,咨询,监督(多选)6、四大计量尺度:定类尺度,定序尺度,定距尺度,定比尺度(重点前两个)7、按度量层次低到高:定类尺度>定序尺度>定距尺度>定比尺度8、区别总体和总体单位(选择,判断)9、统计指标的的三大特性:总体性,数量性,综合性(多选)10、区分变异和变量,变量又可以分为:连续变量和离散变量(多选)第二章:统计资料的收集和整理1.统计资料的三大特性:数量性,总体性,客观性(选择,填空)2.总体性的定义是指统计是从整体上反映和分析事物数量特征,而不是着眼于个别事物,因为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只有从整体上观察,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

(判断)3.原始资料的搜集方法访问方法观察方法实验方法(多选)4.统计调查的方式:1)普查:专门组织进行一次性的全面调查(填空、多选)2)抽样调查:最常用的方法3)统计报表4)重点调查:了解定义(选择)(多年都有考到)5)典型调查6.结论:统计方式是以普查为基础,抽样调查为主体(选择、判断)7.统计调查方案的内容:(1) 调查目的:调查目的要符合客观实际,是任何一套方案首先要明确的问题,是行动的指南。

(2) 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调查对象即总体,调查单位即总体中的个体。

(3) 调查项目:即指对调查单位所要登记的内容。

(4) 调查表:就是将调查项目按一定的顺序所排列的一种表格形式。

高级统计学:第七章方差分析

高级统计学:第七章方差分析

第七章方差分析第一节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方差分析(Analysis of variance,简称ANOV A)是对多个总体均值是否相等这一假设进行检验的一种方法。

一、方差分析的内容1实例[例] 某饮料生产企业研制出一种新型饮料。

饮料的颜色共有四种,分别为橘黄色、粉色、绿色和无色透明。

这四种饮料的营养含量、味道、价格、包装等可能影响销售量的因素全部相同。

现从地理位置相似、经营规模相仿的五家超级市场上收集了前一期该种饮料的销售量情况,见表7—1。

新型饮料在五家超市的销售情况表解:从表7—1中看到20个数据各不相同,什么原因使其不同呢?2产生的原因①是销售地点的影响;②是饮料颜色的影响。

A 有可能是抽样的随机性造成的;B 有可能是由于人们对不同颜色有所偏爱。

可以将上述问题就归结为一个检验问题——检验饮料颜色对销售量是否有影响,即要检验各个水平的均值k μμμ,,21 是否相等。

二、方差分析的原理1基本概念因素:一个独立的变量就称为一个因素。

如,颜色水平:将因素中不同的现象称为水平。

(每一水平也称为一组) 单因素方差分析:方差分析只针对一个因素进行。

多因素方差分析:同时针对多个因素进行分析。

观察值之间的差异产生来自于两个方面:①是由因素中的不同水平造成系统性差异的; ②是由于抽选样本的随机性产生的差异。

方差分析数据结构表7-2在一元情形下假设:ik i2i1X ,,X ,X ,i=1,2…n j ,j=1,2,…k,为来自总体)N(2σ,μ的随机样本。

如果假设k H μμμ=== 210:也可表达为 j j αμμ+=其中j α是第j 个水平的偏差。

如果各水平下均值相等,则可以表述为: 0:210====k H ααα对于第j 个因素有ij j ij X εαμ++=其中()2,0~σεN ij 为独立同分布随机变量。

对于观察值则有)()(j ij j ij x x x x xx -+-+=将式两端减去x 然后平方,得))((2)()()(222j ij j j ij j ij x x x x x x x x x x --+-+-=-等式两边求和,有也即如上例可以建立如下的假设:43210:μμμμ===H ;43211,,,:μμμμH 不全相等。

第七章第九章动态数列分析

第七章第九章动态数列分析

职工人数(人)
则:1—6号平均每天的职工人数为:
a a
n

98 100 99 101 108 106 102 (人) 6
例如:有某企业1号—30号每天的职工人数资料: 日 期 1日—8日 a1 102 9日—15日 a2 105 16日—30日 a3 108
职工人数(人)
即:该地区该年平均每个零售网点约9名职工。
第三节
现象发展的速度指标
现象发展变化的速度指标反映了现象在不同时间上发展变化 的程度。主要包括以下指标:
发展速度
• 增长速度
增长量
• 增长百分之一的绝对值 • 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
一、发 展 速 度
发展速度是两个不同时间上的发展水平之比,反 映现象报告期比基期发展变化的相对程度。
2、相对指标动态数列
3、平均指标动态数列
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动态数列的形成
时期数列 时期数列
时点数列 时点数列
时期数列 时点数列


工人占全部职工 比重(%)
一月 60
二月 70
三月 68
月 份 工人劳动生产率 (件/人)
一月
二月
三月
160
170
168
月 份 计划完成程度(%)
一月
二月
三月
98
105
当 f1= f2 … = fn-1 时,上式可变为:
a2 a3 a n 1 a n a1 a 2 f( ) 2 2 2 a mf a a a a1 a a 2 2 3 n 1 n 2 2 2 2 2 2 m
an a1 a 2 a 3 a n 1 2 2 n 1

《统计学原理》第七章习题河南电大贾天骐

《统计学原理》第七章习题河南电大贾天骐

《统计学原理》第七章习题河南电大贾天骐一.判断题部分题目1:负相关指的是因素标志与结果标志的数量变动方向是下降的。

()答案:×题目2:相关系数为+1时,说明两变量完全相关;相关系数为-1时,说明两个变量不相关。

()答案:√题目3:只有当相关系数接近+1时,才能说明两变量之间存在高度相关关系。

()答案:×题目4:若变量x的值增加时,变量y的值也增加,说明x与y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若变量x的值减少时,y变量的值也减少,说明x与y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

()答案:×题目5:回归系数和相关系数都可以用来判断现象之间相关的密切程度。

()答案:×题目6:根据建立的直线回归方程,不能判断出两个变量之间相关的密切程度。

()答案:√题目7:回归系数既可以用来判断两个变量相关的方向,也可以用来说明两个变量相关的密切程度。

()答案:×题目8:在任何相关条件下,都可以用相关系数说明变量之间相关的密切程度。

()答案:×题目9:产品产量随生产用固定资产价值的减少而减少,说明两个变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答案:√题目10:计算相关系数的两个变量,要求一个是随机变量,另一个是可控制的量。

()答案:×题目11:完全相关即是函数关系,其相关系数为±1。

()答案:√题目12:估计标准误是说明回归方程代表性大小的统计分析指标,指标数值越大,说明回归方程的代表性越高。

()答案×二.单项选择题部分题目1:当自变量的数值确定后,因变量的数值也随之完全确定,这种关系属于()。

A.相关关系B.函数关系C.回归关系D.随机关系答案:B题目2: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归纳为两种类型,即()。

A.相关关系和函数关系B.相关关系和因果关系C.相关关系和随机关系D.函数关系和因果关系答案:A题目3:在相关分析中,要求相关的两变量()。

A.都是随机的B.都不是随机变量C.因变量是随机变量D.自变量是随机变量答案:A题目4:测定变量之间相关密切程度的指标是()。

统计学原理-方差分析

统计学原理-方差分析

第第7七章章 方方差差分分析析
14*/6
1. 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数据结构
第第7七章章 方方差差分分析析
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数据结构
观测值总个数n可表示为:
列均 值表示第i个总体的 样本均值:
不同水平下观测变量的观测次数相同则称为均衡数据,否 则称为非均衡数据
15*/6
1. 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数据结构
组内均方MSE: 检验统计量
当H0为真时:
23*/6
2. 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步骤
第第七7章章 方方差差分分析析
(3) 给定显著性水平,进行统计决策
在给定著性水平α下,通过查表可以得到F(m-1,n-m) 的临界值
给出拒绝域(小概率原理):
• 当落入拒绝域说明小概率事件一次抽样发生了,
则有理由拒绝原假设H0
均衡 如果在试验中任一因素各水平在所有单元格中出现的次数 相同,且每个单元格内的元素数均相同,则该试验是均衡 的;否则,就是不均衡的。
7*/6
1. 方差分析的产生背景与基本概念
第第7七章章 方方差差分分析析
交互作用
如果一个因素的效应大小在另一个因素不同水平下明显 不同,则称为两因素间存在交互作用
值固定, 二是目标因素各个水平值确定的子总体中,控制因
素的的取值力求随机化,最大限度降低这些因素对
观测变量的影响。
剔除了控制因素的影响之后,观测变量的方差
目标因素
系统性方差
SSA
SSE
随机因素
随机方差
SSE
11*/6
2. 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
方差:
总方差=系统方差+随机方差
第第7七章章 方方差差分分析析
第七章 方差分析

《统计学原理》教材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统计学原理》教材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设立假设。原假设为 备择假设为
2.给定显著性水平。取显著性水平 ,由于是双侧检验,因此需要确定上下两个临界值 和 。查表得到 ,所以。拒绝区间为小于-1.96或者大于1.96。
3.检验统计量
4.检验判断。
由于z的实际值在-1.96和1.96之间,没有落入拒绝区间,所以接受原假设,认为净重是符合规定
(五)计算题
1.因为2000年计划完成相对数是110%,所以
实际产值=
2000年计划产值比1999年增长8%,
所以1999年的计划产值=
那么2000年实际产值比1999年计划产值增长=
2.(1)
从第四年第四季度到第五年第三季度这一年的时间,实际上这一年的产量达到

这一题规定年末产量应达到170,所以提前时间按照水平法来算。
3..根据题意,样本的平均数和标准差为
根据样本信息,计算统计量
4.检验判断。因为 ,所以在显著性水平0.01下,拒绝原假设,也就是说,含量是超过规定界限
第九章相关与回归
(一)判断题
1.×2.√3.√4.√5.×6.×7.×8.×
(二)单项选择题
1.① 2.① 3.③ 4.④ 5.④6.②7.②8.④
2.由题意
=8.89
3.由题意
令这个数为a。则
4.由题意
5.
销售额
售货员人数
组中值
20000-30000
30000-40000
40000-50000
50000-60000
60000-70000
70000-80000
80000以上
8
20
40
100
82
10
5
25000
35000

统计学原理第七章_相关分析

统计学原理第七章_相关分析

各类相关关系的表现形态图
三、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
• (一)相关分析 • 是用一个指标(相关系数)来表明现象 之间相互依存的密切程度。 • (二)回归分析 • 是根据相关关系的具体形态,选择一个 合适的数学模型,来近似地表达变量之 间的平均变化关系。(高度相关)
• (三)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的联系
• 1. 它们有具有共同的研究对象。
n
(x x )(y y ) n
σx
(x x )
n
2

(x x ) n
(y y ) n
1
1
2
σy
(y y )
n
2

2
再代入到原公式中,得:
r σ
2 xy
σx y σ

( x x ) ( y y ) ( x x ) ( y y )
2
·· ·②
销售收入 (百万元)
40 30 20 10 0 0 20 40 60 80 100
广告费(万元)
钢材消费量与国民收入
2500
2000
1500
钢材消费量(万吨)
1000
500
0
(相关图)
0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3000
国民收入(亿元)
例子
表1 某企业产量与生产费用的关系
企业编号 1 2 3 4 5 6 7 8
量,哪个是因变量,变量都是随机的。
• 2. 回归分析是对具有相关关系的变量间
的数量联系进行测定,必须事先确定变
量的类型。通常因变量是随机的,自变
量可以是随机的,也可以是非随机的。
第二节 简单线性相关分析

统计学原理习题7

统计学原理习题7

第七章相关分析一、单项选择题1.确定回归方程时,对相关的两个变量要求( C )。

A.都是随机变量B.都不是随机变量C.只需因变量是随机变量D.只需自变量是随机变量2.年劳动生产率x(千元)和职工工资Y(元)之间的回归方程为Y=10+70x。

这意味着年劳动生产率每提高1千元时,职工工资平均( A )A.增加70元B.减少70元C.增加80元D.减少80元3.用最少平方法配合的趋势线,必须满足的一个基本条件是()(1)∑(y-y c)2=最小值(2)∑(y-y c)=最小值(3)∑(y-y c)2=最大值(4)∑(y-y c)=最大值4.在正态分布条件下,以2S yx(提示:S yx为估计标准误差)为距离作平行于回归直线的两条直线,在这两条平行直线中,包括的观察值的数目大约为全部观察值的(C)A.68.27%B.90.11%C.95.45%D.99.73%5.合理施肥量与农作物亩产量之间的关系是(B)A.函数关系B.单向因果关系C.互为因果关系D.严格的依存关系6.相关关系是指变量之间()(1)严格的关系(2)不严格的关系(3)任意两个变量之间关系(4)有内在关系的但不严格的数量依存关系7.已知变量X与Y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其相关系数计算出来放在四个备选答案之中,它是()(1)0.29(2)-0.88(3)1.03(4)0.998.在用一个回归方程进行估计推算时,()(1)只能用因变量推算自变量(2)只能用自变量推算因变量(3)既可以用因变量推算自变量,也可以用自变量推算因变量(4)不需考虑因变量和自变量问题9.如果变量x和变量y之间的相关系数为—1,这说明两个变量之间是(B)A.低度相关关系B.完全相关关系C.高度相关关系D.完全不相关10.已知某工厂甲产品产量和生产成本有直接关系,在这条直线上,当产量为1000时,其生产成本为30000元,其中不随产量变化的成本为6000元,则成本总额对产量的回归直线方程是()A.y c=6000+24xB.y c=6+0.24xC.y c=24+6000xD.y c=2400+6x11.若已知∑(x—)2是∑(y—)2的2倍,∑(x—)(y—)是∑(y—)2的1.2倍,则相关系数r=( )(1)(2)(3)(4)12.每吨铸件的成本(元)和每一工人劳动生产率(吨/人)之间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300—2.5 x,这说明劳动生产率提高1吨,成本()(1)减低297.5元(2)提高297.5元(3)提高2.5元(4)减低2.5元13.下列直线回归方程中,()是错误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µP =
P (1 − P ) n 1 − ,P 为总体成数 n N
26
例题
某灯泡厂对10000个产品进行使用寿命检验 某灯泡厂对10000个产品进行使用寿命检验,随机 个产品进行使用寿命检验, 抽取2%的样本进行检测 所得资料如下表, 的样本进行检测, 抽取2%的样本进行检测,所得资料如下表,按质量规定 灯泡使用寿命在1000小时以上者为合格品 小时以上者为合格品, ,灯泡使用寿命在1000小时以上者为合格品,根据上述 资料计算抽样平均误差。 资料计算抽样平均误差。
1)平均数的抽样平均误差的计算
n 2)成数的抽样平均误差的计算
µx =
σ
2
n
=
σ
, σ为总体标准差
µp =
P (1 − P ) ,P为总体成数 n
25
非重复抽样抽样平均误差的计算
1)平均数的抽样平均误差的计算
µx =
σ
2
n 1 − n N
, σ 为总体标准差
2)成数的抽样平均误差的计算
1)是专门组织的非全面调查 专门组织的 2)按随机性原则从总体中抽取样本 随机性原则从总体中抽取样本 3)是根据样本的结果推断总体 是根据样本的结果推断总体 4)是推断统计的基础
5
7.1.2抽样调查的特点 7.1.2抽样调查的特点
1)遵循随机性原则 2)根据样本推断总体 3)必定产生抽样误差 4)抽样误差可以事先计算并加以控制
1)概率度:抽样极限误差与抽样平均误差之比, 用t表示,说明极限误差是平均误差的倍数。 对抽样平均数而言, = ∆ x t
µx
∆p
t 对抽样成数而言, =
µp
34
7.3.1抽样估计的概率度和可靠度 7.3.1抽样估计的概率度和可靠度
1)可靠度 (1)度量抽样估计的可信程度 (2)是推断总体指标落在以样本指标为中心的一 定区间内的概率保证程度 (3)是大于0小于1的百分数,用F(t)表示。 (4)是概率度的函数,同概率度具有一一对应关 系
= p (1 − p ) 标准差 = p (1 − p )
16
抽样单元、抽样框、抽样比 抽样单元、抽样框、
1)抽样单元:根据需要对总体单位进行的 分组或分类,每一组或一类称为一个抽样 单元 2)抽样框:所有抽样单元组成的整体框架 范围 3)抽样比:样本单位占总体单位的百分比
17
抽样方法
1)重复抽样(重置抽样、有放回抽样): 重复抽样(重置抽样、有放回抽样): 抽出的个体记录以后, (1)抽出的个体记录以后,放回到原总体中 (2)总体中的个体和单位数在抽样过程中保持不变 (3)有可能抽到相同的个体 误差相对较大, (4)误差相对较大,推断不够精确 2)不重复抽样(不重置抽样、无放回抽样): 不重复抽样(不重置抽样、无放回抽样): 抽出的个体记录以后, (1)抽出的个体记录以后,不再放回到原总体中 (2)总体中的单位数在抽样过程中不断减少 (3)不可能抽到相同的个体 误差相对较小, (4)误差相对较小,推断相对精确
6
7.1.3抽样调查的应用范围 7.1.3抽样调查的应用范围
1)无法进行全面调查时 2)可以进行全面调查,但无此必要 可以进行全面调查, 3)可以补充和修正全面调查的结果 4)可用于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5)可以分析社会经济现象中出现的新情况 、新事物
7
7.1.4几个基本概念 7.1.4几个基本概念
29
2)不重复抽样平均误差的计算
n µx = 1 − = N = ±3.7541(小时) s n
2
(53.63) (1 − 2% )
2
200
µp =
p (1 − p ) n 0.915 × 0.085 × (1 − 2% ) 1 − = n 200 N
30
= ±1.952%
21
7.2.2抽样平均误差
1)是所有抽样实际误差的平均数 2)是所有样本指标的标准差 3)是唯一的、确定的并且可以事先进行计算和控 制的 4)可以衡量抽样指标对全及指标的代表性 5)是计算总体指标区间估计值的基本依据 6)是确定必要样本容量的基本依据
7.2.3影响抽样平均误差的因素 7.2.3影响抽样平均误差的因素
18
抽样调查理论依据
1)大数定律 2)中心极限定理
19
7.2抽样误差 7.2抽样误差
7.2.1抽样误差的概念 7.2.1抽样误差的概念 7.2.2抽样平均误差概念 7.2.2抽样平均误差概念、意义和作用 抽样平均误差概念、 7.2.3影响抽样平均误差的因素 7.2.3影响抽样平均误差的因素 7.2.4抽样平均误差的计算 7.2.4抽样平均误差的计算 7.2.5抽样极限误差 7.2.5抽样极限误差
20
7.2.1抽样误差 7.2.1抽样误差
1)用样本指标推断总体指标所产生的偏差,如: 用样本指标推断总体指标所产生的偏差, x − X或p − P 2)是随机数,样本选择的不同,用样本指标推断 是随机数,样本选择的不同, 总体指标产生的偏差也不同 3)可以衡量抽样调查的效果 4)在抽样调查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5)仅指代表性误差 6)有抽样实际误差和抽样平均误差之分
1)全及总体(总体) 全及总体(总体) 2)抽样总体(样本) 抽样总体(样本) 3)全及指标(总体指标) 全及指标(总体指标) 4)抽样指标(样本指标) 抽样指标(样本指标) 5)抽样框 6)抽样单元 7)抽样比
8
全及总体
1)是所要研究对象的全体
2)是客观存在的,由许多性质相同的基本单位 是客观存在的, 组成的整体 3)明确了所研究对象的范围 4)一般用N表示总体中包含的基本单位数,X 一般用N表示总体中包含的基本单位数, 表示总体单位的某个标志。 表示总体单位的某个标志。 称:N为总体单位总数 这是唯 一的 X为总体单位标志值 5)总体具有唯一性和确定性
N

f
11
全及指标
3)全及比例(总体比例):总体中具有某一特征 的单位数占全部单位总数的比重,也称为成数, 用P表示。 设总体中具有某一特征的单位数为N1 ,不具有该 特征的单位数为N0,N=N1+N0,那么;
N0 N1 P= ,q = ,P + q =1 N N
12
全及指标
4)交替标志的方差和标准差
使用时间 (小时) 900以下 900—950 950—1000 样本数 (个) 2 4 11 使用时间 (小时) 1050—1100 1100—1150 1150—1200 样本数 (个) 84 18 7
27
1000—1050 合计
71
1200以上
3 200
根据上述资料,可算出 根据上述资料,
∑ xf x= ∑f
7.1抽样调查的基本问题 7.1抽样调查的基本问题
7.1.1抽样调查的概念 7.1.1抽样调查的概念 7.1.2抽样调查的特点 7.1.2抽样调查的特点 7.1.3抽样调查的应用范围 7.1.3抽样调查的应用范围 7.1.4抽样调查的几个基本概念 7.1.4抽样调查的几个基本概念
4
7.1.1抽样调查的概念 7.1.1抽样调查的概念
∑ Xf = N × 1 + N × 0 = P X = N ∑f ∑ (X − X ) f = (1 − P ) N + (0 − P ) 方差 = N ∑f
1 0 2 2 1
2
N0
= P (1 − P ) 标准差 = P (1 − P )
13
抽样指标(样本指标) 抽样指标(样本指标)
1)抽样平均数(样本平均数):样本中某一数量标志值 的算术平均值,是随机的,不唯一、不确定。
第七章 抽样调查
主要内容
抽样调查的意义 随机抽样方法 抽样误差的概念和计算 基本的抽样推断 随机抽样的组织方式 必要样本容量的确定
本章学习目标
1.抽样调查的基本问题 1.抽样调查的基本问题 2.抽样误差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2.抽样误差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3.抽样调查的组织方式 3.抽样调查的组织方式 4.会进行基本的抽样推断 4.会进行基本的抽样推断
1)总体单位标志值的差异程度(总体方差) 总体单位标志值的差异程度(总体方差) 2)样本容量的大小 3)抽样方法 抽样平均误差与总体方差成正比, 抽样平均误差与总体方差成正比,与样本容量 成反比, 成反比,重复抽样的平均误差大于非重复抽样的 平均误差
总体内部 差异
影响抽样平均 误差的因素
样本容量 抽样方法
= 1057 (小时 )
200 − 11 − 4 − 2 p= = 91 .5 % 200 s = 53 .63小时
28
1)重复抽样的抽样平均误差:
µx =
s = n
2
(53.63)
200
2
= ±3.7922(小时)
P(1 − P) 0.915 × 0.085 µp = = n 200 = ±1.972%
9
抽样总体
1)按随机性原则从总体中抽取的若干个个体组成 的总体, 的总体,又称为样本 2)是进行抽样推断的基础 3)样本含有的单位数用n表示,样本单位的某个 样本含有的单位数用n表示, 标志用x表示, 标志用x表示, 4)称: n为样本容量 、x为样本观察值 5)样本具有随机性、多样性、偶然性 样本具有随机性、
10 样本
全及指标
1)全及平均数(总体平均数):总体单位某一数量标志 全及平均数(总体平均数): ):总体单位某一数量标志 值的算术平均值,是唯一的、确定的、事先未知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算术平均值,是唯一的、确定的、事先未知的。
X =

N
X
或X =
∑ Xf ∑ f
2)全及标准差(总体标准差):总体单位某一数量标志 全及标准差(总体标准差): ):总体单位某一数量标志 值偏离平均值的离散程度。是唯一的、确定的, 值偏离平均值的离散程度。是唯一的、确定的,事先未 知的。 知的。 2 2 ( X − X) ( X − X) f ∑ σ = ∑ 或σ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