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尺——把握历史中考复习的黄金钥匙
2021年初中历史做课堂笔记抓住三个时机
2021年初中历史做课堂笔记抓住三个时机中考历史学科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理解能力和对历史事件是否熟知,这就要求考生复习时要建立一个完整清晰的知识架构。
下面是小偏整理的2021年初中历史做课堂笔记抓住三个时机,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2021年初中历史做课堂笔记抓住三个时机中考历史卷面满分为60分,主要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
选择题共15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非选择题分为两大类,读图说史题和材料分析题,共30分。
中考历史的范围为七、八、九年级的6册教材,全部内容即中国史(七、八年级)与世界史(九年级)。
中国史比例约占40%左右(大约24分),世界史约占60%左右(大约36分)。
世界史是中考考试的关键,又是用九年级一个学年完成的,可以说时间短、任务重。
中考选择题主要倾向于对同学熟记能力的考查,同学们在认真听课的同时,做好课堂笔记是关键。
老师建议,学生整理笔记要抓住三个时机,一是老师在黑板上写字时,要抓紧时间抢记;二是老师讲授重点内容时,要挤时间速记、简记;三是下课后,要尽快抽时间补记。
毛晓斌老师强调,笔记不能只有老师的板书,板书仅是本课的简要重点,还应该在笔记上记录这个知识点是如何理解、如何构建的。
此外,习题课,重点要记解题策略(如审题方法、解题思路等)以及典型错误与原因剖析;而复习课,重点要记知识点间关联,可用图示或图表法。
其次,同学们要重视老师的习题课和复习课,老师会把之前课程讲解的知识点在复习中进行串联,同学们可以把之前上课没弄懂的问题通过习题进行强化,达到真正的融会贯通。
阅读教材要掌握“三法”中考历史学科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理解能力和对历史事件是否熟知,这就要求考生复习时要建立一个完整清晰的知识架构。
首先要重视教材目录,教材目录清晰记录着重大历史事件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可以帮助考生理清事件的前因后果,找到一章一节相联系的知识点,由点及面地记忆省时又省力。
此外,毛晓斌老师介绍了三种高效阅读教材的方法,帮助考生减轻记忆的负担,还可以记得牢靠。
浅谈年代尺在初三历史复习课中的运用
浅谈年代尺在初三历史复习课中的运用作者:韩宁宁来源:《新课程·中学》2019年第08期摘 要:初三历史复习中人物众多,事件繁杂,千头万绪,不少学生对于历史事件存在着“张冠李戴”的现象,教师可以利用年代尺在单元复习、主题复习中等多方面中进行运用,引导学生自行绘制年代尺,逐步建立“历史时序观念”。
根据深圳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从历史时期复习、主题复习、中外历史对比复习三个方面,通过课堂实际案例阐述年代尺在初三历史复习课中的运用。
关键词:年代尺;初三历史;复习《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对课程目标中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与能力”目标是这样规定的:“初步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了解历史的时序,初步学会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对历史事物进行考察,从历史发展的进程中认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地位和作用”。
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中要培养学生建立核心思维即时空观念。
所谓时空观念是指对事物与特定时间及空间的联系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
初三学生面临学业水平考试,需要掌握的知识点非常多,但是复习时间比较短,如何让学生短时间建立正确的时序观念显得尤为重要。
“时序性不仅是历史学科的基本特点,时序思维能力也是学生养成历史思维能力的核心”。
年代尺是记录历史年代所发生的大事,具有直观性的特点,一目了然,可以让学生对时空观念的体验更加明确。
笔者根据深圳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历史部分,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从历史时期复习、主题复习、中外历史对比复习三个方面阐述年代尺的应用。
一、历史时期复习依照不同的标准,形成了多种历史分期。
按照社会性质划分,有“五种社会形态说”,这是和目前的教材通用理论相吻合的。
按照历史上的重要朝代及事件,中国古代史又可以分为“先秦”“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等。
在进行总复习的时候,笔者根据不同的时期及学生的掌握情况做了不同处理。
(一)小时段:整理单元线索在复习远古人类主题时间,对于零散的知识点“北京人”“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等知识点时。
初中世界历史年代尺(大事年表)(20200810212526).pdf
初中世界历史年代尺(大事年表)(20200810212526).pdf初中世界历史年代尺(大事年表)世界古代史公元前3500年尼罗河下游、两河流域南部出现奴隶制小国公元前3千年统一的埃及国家在尼罗河流域建立公元前2500年印度河流域出现奴隶城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统一两河流域公元前5世纪雅典民主制达到顶峰公元前6世纪佛教在古印度诞生公元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建立公元前27年罗马帝国建立,2世纪地跨亚非欧1世纪基督教在巴勒斯坦地区创立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罗马和西罗马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欧洲进入中世纪7世纪初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半岛兴起8世纪中叶阿拉伯帝国成为地跨亚非欧大帝国(唐朝)14世纪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兴起15-16世纪新航路开辟1487-1488年迪亚士发现好望角1492年哥伦布首航美洲达·伽马远航印度1915年-1522年麦哲伦首次环球航行16世纪欧洲科学革命世界近代史1640年新议会召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17—18世纪启蒙运动(中心在法国)英国资产阶级发动政变,推翻复辟王朝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开始1775年来克星顿枪声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签署《独立宣言》,美利坚合众国诞生1781年瓦特制成改良蒸汽机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1787年美国制定宪法,确立三权分立的共和政体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法国大革命爆发1814年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1840年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英国发动鸦片战争1842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马克思主义诞生日本明治维新开始格拉姆发明电动机贝尔发明电话爱迪生发明电灯19世纪60年代—90年代洋务运动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公车上书戊戌变法(百日维新)1903年莱特兄弟发明飞机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世界最终联成一个整体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凡尔登战役(第一次世界大战转折点)世界现代史1917年11月7日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世界现代史开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919年巴黎和会召开,五四运动爆发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1922年苏联成立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在美国爆发1931年9月18日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1933年罗斯福实行“新政”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爆发日本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全面抗战开始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召开,决定成立联合国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1945年10月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联合国宪章》生效,联合国正式诞生1946年6月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解放战争)开始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出台,“冷战”开始1949年4月渡江战役,占领南京,国民政府覆灭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抗美援朝开始1952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1953年《朝鲜停战协定》签订,抗美援朝取得胜利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成立,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1956年底我国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1958年全国掀起“大跃进”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1964年6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10月我国第一颗导弹核武器试爆成功欧洲共同体成立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1976年,以江青为首的“四人帮”被粉碎,“文化大革命”结束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1979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首先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980年我国对外开放从沿海地区开始,设立经济特区1982年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1991年)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成立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伦敦奥运会举行中国共产党十八大在北京举行。
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2024—2025学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试题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题九年级历史时间:60分钟满分60分一、选择题(本部分共12道试题,每题2分,计24分。
每道题只有一道选项符合题意)1.绘制年代尺是学习历史的重要途径。
对下图年代尺中A处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尼罗河下游出现若干个小国家B.古埃及初步实现了统一C.古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D.古埃及被波斯帝国所灭2.为了统治幅员广大的领土,亚历山大继承了波斯的统治方式,保留了波斯帝国的行政制度。
罗马帝国时期,庞贝建筑广泛应用柱廊,这是当时居民对于希腊建筑文化顶礼膜拜的结果。
这表明,古代帝国的扩张客观上A.加强经济往来B.加剧了帝国衰亡C.掠夺东方财富D.促进文明传承3.亚瑟夫是古代雅典的公民,世代经商,家中有妻子露西,夫妇俩还有一个6岁的儿子,另有一个买来的成年奴隶。
某一天,雅典召开公民大会,这一家有资格参会的人数为A. 0人B. 1人C. 2人D. 3人4.公元7世纪中期,面对急剧变化的国内形势,日本效仿中国奋起改革。
下列对这一改革说法正确的是A. 是一次封建性质的改革B. 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C. 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D. 使日本走上了奴隶制社会5.罗马帝国是以地中海为中心,跨越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罗马帝国从公元前27年建立到公元395年一分为二,存在了A.367年B.368年C. 421年D. 422年6.“人是一个伟大的奇迹,他可以利用自然力,可以丈量大地与天空,也可以探测地狱的深浅。
……他奋力要成为和上帝同样的永恒者。
”上述材料所体现的思想最有可能产生于A. 文艺复兴运动时期B. 法国大革命时期C. 英国制定大宪章时期D. 美国独立战争时期7.透过现象看本质是认识和评价历史现象的重要方法。
下列表述属于揭示历史现象本质的是A.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B.1498年,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C.1522年,麦哲伦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D.新航路的开辟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8.在地理大发现的直接影响下,出现了①文艺复兴②“三角贸易”③殖民掠夺④郑和下西洋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④9.观察右图,该漫画反映的场景最可能发生在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B.法国大革命前C.美国独立战争后D.工业革命后10.文献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信息。
巧用年代尺,提高历史复习效率
巧用年代尺,提高历史复习效率摘要:在新课改中,要打造高效的历史课堂,增强学生的历史通感与理解历史时序性特征,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确实是个大课题。
然而笔者还认为,历史复习教学亦是重要的环节。
在历史复习中巧妙地运用年代尺,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较为系统的知识结构,培养他们的历史通感和理解历史的时序性特征,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提高复习效率。
关键词:年代尺历史复习在新课改中,要打造高效的历史课堂,增强学生的历史通感与理解历史时序性特征,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确实是个大课题。
然而笔者还认为,历史复习教学亦是重要的环节。
初中学生虽对历史已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但他们掌握的历史知识还很凌乱,对通史知识没有形成条理化、系统化,不利于其认知历史事件发展的连贯性,导致思考分析问题时发生脱节。
为此,笔者在历史复习中巧妙地运用年代尺,帮助学生形成较为系统的知识结构,培养他们的历史通感和理解历史的时序性、系统性,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提高复习效率。
一、整合看似孤立的历史知识,形成历史的通感。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知识与能力的其中要求: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概念,掌握正确计算历史年代、识别和使用历史图表等基本技能。
由此,在历史复习时,我们可把看似孤立的历史知识进行重新整合,以年代尺为轴线,梳理某一主题的发展脉络。
如笔者在复习中国史部分“西方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这一主题时就用下列年代尺串联相关知识(如图1)。
图1通过图1,把近代中国历经的几次大规模的屈辱性战争在年代尺上清楚地标示,重点突出、直观明了。
在方便学生记忆关键历史知识的同时,让学生知道近代中国是如何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由此激发学生为了祖国强盛而努力学习的爱国情操,滋养家国情怀。
所以,利用年代尺进行历史复习,可使繁杂的知识变得条理清晰,便于我们从中总结出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形成历史的通感,培养时空观念的核心素养。
专题05 年代尺-备战2019年河南中考历史之特殊题型解读
年代尺河南近十年中考中,曾有2次考查年代尺,近五年中考中没有涉及,但年代尺作为历史学习中的一个重要方法,需要学生在复习时引起重视。
年代尺是记录历史年代所发生大事的记录工具,能够清楚地帮助学生了解各个历史解读的脉络。
河南中考对年代尺的考查方式主要是给出年代尺,考查学生对年代尺的总体理解和把握,年代尺往往涉及多个知识点,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探究能力。
虽然近5年河南中考中并未涉及此方面的试题,但是作为一种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年代尺是生是必须要掌握的,而且从全国各地区的中考试题来看,对年代尺的考查依然是一个考查重点,今后,这类题型也很有可能会再次出现中河南中考的试卷中,学生在复习时不可忽视。
解答此类问题应注意以下几点:一、审题。
审清题干要求,明确题干要求回答的是什么,如“对年代尺解读最全面、最准确的是”“其中某处对应的时间或事件应该是”等。
二、联系课本知识,解读年代尺。
锁定年代尺中的关键信息,比如时间、事件、人物等,结合所学知识找出这些时间、事件、人物之间的联系,形成清晰的历史脉络。
三、锁定答案逐个分析选项,将选项带入年代尺中,结合所学知识,得出答案。
1.(2013·河南,4)对下面年代尺解读最全面、最准确的是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的过程B.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的过程C.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过程D.人民解放战争的过程【答案】B【解析】1919年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927年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1937年国共第二次合作开始共同抗日,由此可知,年代尺反映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革命兴起的过程,B项正确。
2.(2009·河南,4)对下面年代尺中提供的时间,解读最准确的是A.中国近代遭受外来侵略的全过程B.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程C.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和瓦解的历史D.中国近代化的进程【答案】B【解析】从年代尺所标明的时间来看,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中中国战败,签订了《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签订了《辛丑条约》,自此,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
中考历史必背知识点整理归纳按时间
中考历史必背知识点整理归纳按时间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中考历史必背知识点整理归纳按时间历史是一面镜子,反映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变迁。
在中考历史考试中,了解历史的重要知识点是至关重要的。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准备中考历史,下面按时间顺序整理归纳了一些中考历史必背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 西周时期(约前1046年-前771年)西周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主要内容包括:- 周朝的建立:商朝末期周公旦倡导“尊王攘灭”之说,推翻商王,建立周朝。
- 周朝的分封制度:周幽王时期姬发被封为诸侯,建立分封制度。
- 《周礼》的创制:制定了一系列礼制和礼仪。
- 西周宗法制度:宗法制度逐渐确立,世袭制度也得到了巩固。
2. 春秋时期(前770年-前476年)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割据混乱的时期,主要内容包括:- 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卫庄公、卫灵公。
- 邑制的碑刻:鲁国在春秋时期制定的邑制,是古代中国历史上第一份成文的法典。
- 鲁僖公与隐公之争:隐公被奸臣所废,僖公继位,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名义上的义君。
- 孔子和《论语》:孔子是春秋时期的伟大思想家,他的《论语》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著作。
3. 战国时期(前475年-前221年)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乱世纷争的时期,主要内容包括:- 各国的兼并扩张:墨子主张兼爱,孟子主张民本;秦国崛起,实行法家思想;楚国富庶,强调军事。
- 各国的外交斗争:齐国穷兵黩武,与鲁国发生战争;魏国重农尚农,与秦国结盟对抗赵国。
- 礼乐思想的兴起:孔子提倡复古,提倡礼乐;墨子主张兼爱,标榜普世之爱。
- 春秋战国之际的文化繁荣:屈原、庄子、孟子等文化名人相继涌现,中国文化达到了一个巅峰时期。
4. 秦汉时期(前221年-220年)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统一繁荣的时期,主要内容包括:- 秦朝的统一: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太初历法、均田制、铸币等制度。
中外世界近代现代史年代尺 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中国近代史年代尺(1840——1949)1840—1842 侵华战争:鸦片战争(目的:英国为打开中国的市场)重要事件:英国占领香港岛结果:清政府战败,签订《南京条约》影响:中国从此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南京条约》中国近代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割香港岛给英国;(2)赔款2100万银元;(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侵略势力开始渗透到沿海地区);(4)协定关税。
1856-1 860年侵华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重要事件: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结果:政府战败,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
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1)外国公使可以进驻北京;(2)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侵略势力渗透到长江中下游地区);19世纪60-90年代事件:洋务运动人物:李鸿章等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忧外患。
内容:①军事:发展近代军事工业(江南制造总局)、建立新式海军(北洋水师);②经济:开办近代民用工业(轮船招商局);③文化教育:创办新式学校、设立翻译馆、派留学生出国深造。
影响:利: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御作用。
局限性:但由于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再加上其内部的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1894—1895 侵华战争:甲午中日战争。
重要事件:黄海海战。
结果:清政府战败,签订《马关条约》条约内容:(1)把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2)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侵略势力开始渗透到中国内陆);(3)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自由航行;(4)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等。
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重了中国的民族灾难,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1895—1898 事件:戊戌变法人物:康有为、梁启超等背景:甲午战争失败后,民族危机严重,认识到器物不足以挽救民族危亡,于是谋求_制度_的变革。
巧用年代尺法的策略进行中考历史复习的研究
巧用年代尺法的策略进行中考历史复习的研究发布时间:2021-04-09T15:36:54.480Z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1年1月作者:刘娟[导读] 中考历史注重考察学生的综合素养,经常会在题目中设计一些考查学生分析能力和驾驭史实的能力。
教师可以在中考历史的复习课中,打破教材通史的体系,根据内容建立专题,便于学生串联知识,形成知识体系,梳理历史的发展脉络。
水城区阿戛镇盐井中学贵州省六盘水市刘娟 553000摘要:中考历史注重考察学生的综合素养,经常会在题目中设计一些考查学生分析能力和驾驭史实的能力。
教师可以在中考历史的复习课中,打破教材通史的体系,根据内容建立专题,便于学生串联知识,形成知识体系,梳理历史的发展脉络。
年代尺的运用就是以时间轴线帮助学生梳理和记忆繁杂的历史知识,总结历史的发展规律,方便学生复习。
关键词:年代尺;中考历史;复习引言:初三历史知识多、任务重、时间紧,历史时间跨度大,很多学生在记忆历史知识时,常常出现记忆混淆的情况,导致在做题目时无法准确在大脑中提取信息,回答问题总是陷入张冠李戴的窘境,失分很可惜。
教师帮助学生学会运用年代尺来复习,可以使知识形成体系,让学生很快理清知识线索,方便学生掌握庞杂的历史知识,提高复习的效率。
一、理清历史的时间线索1、建立时间概念历史学科的最大特点就是知识前后具有时间发展的顺序性,无法随意更改事件的发生顺序,也无法任意增加某个历史时间段内发生的事件内容。
时间性决定了历史学科的学习特点,必须要沿时间发展的顺序,理解事件发生的前后关联,弄清事件发展的前因后果。
很多初中学生在学习历史时,最缺乏的就是时间的概念,总是以事件或人物为核心去记忆和理解历史知识,会发现学习效果并不好,做题的出错率很高。
历史的大事件在他们的脑海里是散状分布的一个个点,并没有按照时间轴串成一条线,这就使得教师教的很辛苦,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是成绩却十分不理想。
2、巧用年代尺年代尺是一个非常简便的工具,把古今中外任何一段时间内的历史,放在年代尺上进行比价和分析,都会系统地串联好知识,形成一张张知识的网络,而不是一个个分散的点,帮助学生克服历史学习的碎片化状态,形成自己的历史记忆轴线,帮助学生更好地达到历史复习的效果。
专题02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02期)(原卷版)
专题02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一、选择题1.(2021·山东中考真题)统一后,秦始皇决定废除西周以来的分封制,建立郡县制。
主要是因为()A.疆域拓展的需要B.经济发展的需要C.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D.奖励功臣的需要2.(2021·海南中考真题)下列三幅地图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是()A.分封制度趋于完善B.向大统国家发展C.兼并成争连的不断D.统一国家不断巩固3.(2021年湖南省张家界市中考历史试题)会制年代尺是培养“时空观念”的重要途径。
下图年代尺上标注的是中国历史上3个王朝建立的时间。
关于这3个王朝相同之处的表述,正确的是()A.都结束了长期分裂并完成统一B.都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C.都对儒家学说进行了打压D.都是二世而亡的短命王朝4.(2021·四川中考真题)秦朝为维护君主至高无上的权力,在君权之下形成了“辅助决策、执行、监督”模式的权力结构。
其中起“监督”作用的官职是()A.丞相B.太尉C.郡守D.御史大夫5.(2021·贵州中考真题)适合作为下列一组材料主题的是()A.秦灭六国,结束战乱B.秦朝法律严苛,赋税沉重C.秦朝确立中央集权制D.秦朝疆域辽阔,人口众多6.(2021·山东聊城市·中考真题)《史记·李斯列传》载:“使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候者,使后无战攻之患。
”这评价的是()A.分封制B.郡县制C.皇帝制D.世袭制7.(2021·福建中考真题)秦始皇下令全国“车同轨”并修建由咸阳向北延伸的直道,全长约700千米,仅用两年半时间即修通。
这主要得益于()A.人口数量的增长B.铁制工具的出现C.国家体制的作用D.筑路技术的提高8.(2021·北京中考真题)某同学梳理北京历史沿革(如下表)。
与这三个朝代相对应的制度是()A.分封制、行省制、郡县制B.郡县制、行省制、分封制C.行省制、分封制、郡县制D.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9.(2021年湖南省张家界市中考历史试题)早在两千多年前,秦朝对武陵山区已进行了有效管辖。
2023版人教版九年级世界历史年代尺
2023版人教版九年级世界历史年代尺一、引言世界历史年代尺是历史学中非常重要的参考工具,它用来帮助读者理清历史事件的发生顺序和时间跨度,对于学习历史知识和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规律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而2023版人教版九年级世界历史年代尺则是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的,那么它的特点和作用是什么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
二、2023版人教版九年级世界历史年代尺的特点1. 详尽全面:2023版人教版九年级世界历史年代尺涵盖了世界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事件,从古代到现代,从东方到西方,都有涉猎。
2. 历史精华:年代尺以历史时间为线索,将各种历史事件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呈现给读者一个完整的历史画卷。
3. 知识系统化:在人教版九年级世界历史年代尺中,历史事件被按照时间顺序逐一呈现,有助于读者将历史事件与历史背景进行系统地联系和理解。
4. 突出重点:对于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年代尺会进行更为详细和深入的解析,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些事件对于历史的重大影响。
三、2023版人教版九年级世界历史年代尺的作用1. 帮助学生理清历史脉络:对于初学历史的学生来说,很容易在各种历史事件中感到头绪不清,而历史年代尺能够帮助他们理清历史脉络,形成对历史发展的整体把握。
2. 辅助历史教学:作为历史教学的辅助工具,年代尺能够为教师们提供详实的历史时间线索和事件梳理,使得历史教学更加有据可依。
3. 增进历史知识的全面性与系统性:通过学习年代尺,学生能够扩展自己的历史知识面,同时也能使这些历史知识变得更加系统化,这对于学生们的历史学习是非常有益的。
四、结语2023版人教版九年级世界历史年代尺是一项非常有用的历史学习工具,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清历史脉络,而且也能帮助教师们更好地进行历史教学,为历史学习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希望在今后的历史教学中,能够充分发挥年代尺的作用,为学生们打开历史的大门,让他们更好地领略历史的魅力。
:五、2023版人教版九年级世界历史年代尺的应用1. 提高历史素养:通过学习年代尺,学生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顺序和时间跨度,进而提高自己的历史素养。
八年级中国历史第5单元年代尺
八年级中国历史第5单元年代尺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中国历史是一部博大精深的历史大书,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传统。
而在八年级的中国历史课程中,第五单元的内容主要讲述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些重要年代和事件,涵盖了从古代到现代的时间跨度。
今天,我们来一起回顾一下这个单元的知识点,了解一下中国历史中的重要年代。
我们要了解的是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时期”。
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涵盖了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21年的时间段。
在这个时期,中国出现了许多有影响力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他们的思想和理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孔子和老子,他们分别创立了儒家和道家的思想体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春秋时期也是中国战国时期的起源,各国之间的争霸和战争愈发激烈,最终导致了秦国的统一。
接下来,我们要了解的是中国历史上的“秦汉时期”。
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巩固。
秦始皇建立秦朝,结束了战国时期的混乱局面,统一了中国的疆土,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先河。
而汉朝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相对辉煌的时期,汉武帝开创了“文景之治”,国力达到了顶峰。
汉朝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文化繁荣时期,著名的“汉赋”、“汉乐”等文化形式得以发展。
我们要了解的是中国历史上的“明清时期”。
这个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动荡的时期之一。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中央集权政权,但由于内外因素的影响,明朝逐渐衰落,最终被清朝所替代。
清朝是一个满族政权,他们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封建农奴制国家,结束了中国数百年的封建时代。
清朝虽然在政治上很强大,但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却逐渐走向衰落,最终导致了自身的灭亡。
通过对这些重要年代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历史的脉络和发展轨迹,也能够更好地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加深对中国历史的认识和理解,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第二篇示例:中国历史是一部光辉灿烂的史书,从尧舜到如今,经历了五千多年的风风雨雨。
初中历史中考中国现代史主题知识解读(年代尺解读)(直接打印每生一份熟记)
(年代尺解读)整体把握中国现代史的历史定位1. 两大任务:独立、统一;富强2. 一条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 历史转型:(1)半殖民地半封建——独立、统一(2)结束了长期战乱——进入和平建设时期(3)改变了中国历史方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4)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开放)4. 现代史教学,应紧抓住一条主线——现代化中国现代史的发展趋势:是中国人民建立政权、巩固政权、探索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历史;是中国走向自由、民主、富强的历史。
(1)政治:①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②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等一系列社会主义民主制度;③实施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一国两制”等,维护了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2)经济:①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超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最高年产量;②通过“ 一五计划” 和“三大改造”,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成就与失误并存,经济建设在曲折中发展;④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迅速发展,2010 年经济规模位居世界第二位;(3)外交: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揭开了中国对外关系的新篇章,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我国外交政策的成熟;③20 世纪 70 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日、中美建交,新中国外交取得重大成就;④改革开放以后继续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参与新型区域合作和联合国事务,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4)科技: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就(“两弹一星”、载人航天工程、成功培育杂交水稻、发现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等),许多研究成果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年代尺解读)(年代尺解读)中考历史中国现代史主题知识解读(年代尺解读)中考历史中国现代史主题知识解读(年代尺解读)中考历史中国现代史主题知识解读(年代尺解读)中考历史中国现代史主题知识解读(年代尺解读)中考历史中国现代史主题知识解读(年代尺解读)中考历史中国现代史主题知识解读(年代尺解读)中考历史中国现代史主题知识解读(年代尺解读)中考历史中国现代史主题知识解读(年代尺解读)中考历史中国现代史主题知识解读(年代尺解读)中考历史中国现代史主题知识解读(年代尺解读)中考历史中国现代史主题知识解读(年代尺解读)中考历史中国现代史主题知识解读(年代尺解读)中考历史中国现代史主题知识解读(年代尺解读)中考历史中国现代史主题知识解读(年代尺解读)中考历史中国现代史主题知识解读(年代尺解读)。
初中历史年代尺精品PPT课件
中国 半殖 民地 半封 建社 会的 形成 过程
鸦片战争
半殖民地化的开端
第二次鸦片战争 进一步加深
1876 左 宗 棠 收 复 新 疆
甲《 午马 中关 日条 战 约》 争
八 国 联《 军辛 侵丑 华条 战 约》 争
1894 1895 邓 世 昌 黄 海 大 战
1900 廊 坊 战 役
1901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中共转 战陕北
统治中 心受到 威胁
挺进大 别山
主力收 缩到大 城市
三大 战役
败退 台湾
解放 南京
中国近代史(1840—1949)
1840—1919
a
b
c
1840—1842 (1839、1840)
1856—1860 (1851—1864)
19世纪60—90年代
19世纪七八十年代
1894—1895 (1894、1895)
1840 1368 960 618
220 206
公 元 前
年 秦朝 西汉
公 元
公 元
公 元
公 元
公 元
年
年
三国两晋
年
年
年
东汉 南北朝 隋朝 唐朝 五代十国 宋朝 元朝 明朝 清朝前期
1644 1279 907 581
25 221
公
公
元
元
前
年
年
公
公
元
元
年
年
公
公
元
元
年
年
中国古代科技和思想文化史
中国古代科技史
流基金会
1997年 1999年
香港回归 澳门回归
华东 军区 国防建设: 海军 建立
初中历史中考复习 黄金卷02-【赢在中考__黄金20卷】备战2021中考历史全真模拟卷(新疆专用)
【赢在中考•黄金20卷】备战2021中考历史全真模拟卷(新疆专用)第二模拟一、选择题(共40分)1.(本题2分)下图是《两汉疆域图》,和秦朝的域相比,西汉在西北地区拓展了大片领土,其发生变化的直接原因是A.张骞出使西域B.汉初文景之治C.汉武帝用兵北方D.设立西域都护2.(本题2分)汉武帝使西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
以下各项措施中,不包括A.派张骞出使西域B.颁布“推恩令”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设置西域都护府3.(本题2分)如下表是中央政府对某一边疆地区进行管理的史实。
这一地区是A.东北B.新疆C.西藏D.台湾4.(本题2分) “在首领渥巴锡的领导下,他们粉碎了沙俄军队的层层堵截和追击,战胜严寒酷暑和疾病等重重困难,历时八个月,行程万余里,终于返回新疆,受到清政府的妥善安置。
”这段文字叙述的历史事件是A.张骞出使西域B.郑成功后代归顺清朝C.土尔寇特部回归D.乾隆皇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5.(本题2分)他铮铮铁骨、一身正气、虎门销烟显示了他维护民族尊严的决心。
“他”是A.岳飞B.关天培C.林则徐D.左宗棠6.(本题2分)中俄《伊犁条约》仍然是一个不平等的条约,但中国收回了()A.库车B.伊犁C.哈密D.喀什噶尔7.(本题2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发生不同于两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是A.以镇压中国人民革命斗争为直接目的B.威胁清朝统治中心京津地区C.遭到中国军民英勇抵抗D.试图以武力实现其侵略目标8.(本题2分)宝岛台湾与祖国母亲几经聚散离合,下列与之相关联的历史事件有①甲午中日战争战败②中华民国建立③抗日战争胜利④蒋介石败退台湾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9.(本题2分)下列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是()A.李鸿章B.张治中C.张自忠D.李德10.(本题2分)20世纪前期,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相继成立,在历史上,两党既有对抗也有合作,其中第一次合作共同进行了A.南昌起义B.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C.抗日战争D.北伐战争11.(本题2分)下列事件发生在中国人民局部抗战时期是()A.西安事变B.平型关大捷C.七七事变D.台儿庄战役12.(本题2分)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卢沟桥事变②西安事变③“一二九”运动④百团大战A.①②③④B.④①②③C.③②①④D.③②④①13.(本题2分)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胜利的重要战役有:A.平型关大捷B.台儿庄战役C.百团大战D.第三次长沙会战14.(本题2分)如下图是历史课堂上同学们整理的学习笔记,据此判断他们学习的主题是A.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B.祖国的和平统一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新中国的外交成就15.(本题2分)年代尺是记录历史的工具。
运用年代尺进行专题复习
运用年代尺进行专题复习作者:奚志敏沈建军来源:《中学政史地·初中》2013年第08期历史中考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尤其是后面的非选择题部分,经常会以某个专题为线索,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驾驭史实的能力。
在中考复习时,我们可以打破教材的通史体系,以专题的形式重新进行复习,审视相关知识。
在这一过程中,历史年代尺可以作为轴线,串联相关知识,梳理某一主题的发展脉络。
利用历史年代尺进行复习,可以使繁杂的知识变得条理清晰起来,便于我们从中总结出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
如,在复习中国近代史部分“西方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探索”时就可以用下列年代尺串联相关知识。
鸦片战争: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战后强迫清政府签署了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犯下了滔天罪行。
洋务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19世纪60—90年代,清政府的一些开明官员提出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口号,并先后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爆发,以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告终。
1895年4月,清政府与日本签署了《马关条约》,中国的主权大量丧失,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戊戌变法: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1898年6—9月,光绪帝按照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意图,发布了一系列变法令。
这次变法虽然没有实现救亡图存的愿望,但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俄、英、美、日、德、法、意、奥八国联军侵略中国。
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列强签订《辛丑条约》,清政府完全成为“洋人的朝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辛亥革命:1911年,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了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以“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八年级下册历史年代尺
八年级下册历史年代尺随着历史的发展,时间的变迁成为了观察历史变革的首要标准。
人们通过年代尺来划分不同的历史时期,以便更好地了解和研究过去的事件和文明。
本文将探讨八年级下册历史年代尺,带领读者走进历史的长河,感受岁月的痕迹。
在八年级下册的历史教学中,年代尺被用来帮助学生理清历史事件的先后顺序,掌握历史知识的脉络。
通过年代尺,学生可以将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系统整理,形成更加完整的历史画卷。
八年级下册的历史年代尺主要包括古代史、中古史和现代史三大部分,每一部分都涵盖了重要的历史事件和文明成就。
古代史部分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轨迹,从夏商周到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以及宋元明清等朝代的演变。
学生将通过年代尺逐步理清这些朝代的关系和历史事件的前后发展,了解古代文明的辉煌和震撼。
古代史是中国历史的基石,通过对古代历史的了解,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感受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力和智慧。
中古史部分则主要介绍了宋元明清时期的历史事件和文化成就。
在这个时期,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科技文化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影响深远。
通过对中古史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中国历史上的巅峰时刻,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在这个时期的繁荣和成熟。
中古史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时期,学生通过年代尺可以更好地把握这个时期的历史脉络,认识中国文化的历史渊源。
现代史部分则主要介绍了近现代中国的历史变迁和现代化进程。
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从改革开放到当代中国的崛起,学生将通过年代尺了解现代中国的历史发展轨迹和主要事件。
现代史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必经之路。
通过对现代史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当代中国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特点,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八年级下册历史年代尺不仅帮助学生系统掌握历史知识,还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通过年代尺的划分,历史变得更加有条理和清晰,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规律和文明演化的脉络。
年代尺法在中考历史复习中的方法与策略探究
关键词:年代尺法;中考;历史;复习
一、引言
学生学习历史,不仅是为了记住过去发生的事情,更是通过历史提升综合素养,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历史作为中考中一门重要的科目,如果仍然采取过去死记硬背的方式开展教学,学生会认为历史是一门枯燥且无用的学科,不利于学生把握历史学科的整体框架。而年代尺法从纵向形式上对历史年代所发生的事物进行概括总结,学生能更清楚地把握同一年代不同事物之间的纵向联系,对学生记忆、做题等都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途径。
三、结语
良好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兴趣,也能更好地提升教学效率。历史的学习方法有很多,面对中考这一重要考试,从应考出发,年代尺法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把握历史事件发生的纵向动态,增强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记忆。教师可以根据教学中的不同内容,利用年代尺法予以综合性把握。将历史横向与纵向完美地链接在一起,避免学生碎片化学习历史,导致知识点的混淆和遗忘。
参考文献:
[1]韩宁宁.浅谈年代尺在初三历史复习课中的运用[J].新课程(中学),2019(08):58-59.
[2]石磊.运用年代尺提升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J].教育参考,2019(03):29-35.
[3]董敏.年代尺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运用举隅——以“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帝国”教学为例[J].中小学教材教学,2019(03):75-7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代尺——把握历史中考复习的黄金钥
匙
在初中阶段,历史学科存在学习的必要性,但同时这个阶段历史学科的重要
性与语数外以及物理、化学相比依然相对较低,因此在中考复习时作为教师不仅
需要考虑到历史学科复习的需求,同时历史学科的复习不能对学生造成过大的学
习压力。
根据既往教学表现以及教学经验可知,学生在学习压力过大时,历史等
重要性相对较低的学科必然成为首批被放弃的学科。
因此作为历史学科的教师,
在中考复习时必须采用效率更高、执行需求更低的措施以及方法。
一、案例情境
中国共产党成立专题以及辛亥革命意义以及价值专题是初中历史教学的主要
专题内容之一,但是我们在教学中遇到了较多的问题,最多的问题体现在两者之
间存在关系较为复杂,由于初中阶段历史知识点的深度相对较浅,因此很多学生
无法系统性理解辛亥革命以及中国共产党成立相关的知识点。
如班级中某个同学
曾经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1912年孙中山先生已经建立了中华民国,我
们还要组建共产党、建立新中国?按照课本的知识点,中华民国和新中国一样,
不都是民主国家吗?虽然历史课本当中称中华民国时代的革命为旧民主主义革命,但导致这个结果的原因不是旧军阀的参与吗?解决军阀的问题后,为什么依然要
推翻原本的国民政府,建立新中国呢?这个问题的答案非常明确,教学的主要难
点在于采用更为简单的方法让学生理解。
二、案例问题
对案例问题进行分析时,我们首先需要承认一个前提:以案例问题为例,案
例当中的问题本身解决难度其实相对较低,但解释这个问题需要较长的时间,且
学生的理解难度相对较高。
因此在问题分析时需要以这个前提为基础进行分析。
(1)案例问题覆盖的知识点相对较多且较为复杂,理解难度极高。
根据案例可知,学生提出的问题与我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背景、发展历程以及失败的根本性问题等均直接相关,与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相关知识点同样存在紧密的关联,此外学生的问题与旧民主主义革命以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比研究同样存在关联,这些知识远远超过初中历史课程覆盖的范围,已经实现了初中历史知识的显著外延。
对教师而言,上述知识是初中历史教师必须掌握的知识但并不是初中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对初中学生而言理解这些知识难度较高,且很容易出现理解困难以及理解偏差的情况。
(2)案例问题的解释需要较多的时间,并且导致学生学习压力大幅增加。
进入中考复习阶段后,学生的学习压力已经出现了大幅的提升,作为非重点课程的历史学科,一方面同样存在复习的需求,另一方面需要避免形成过大的复习压力。
因此在带领学生复习过程中,学生提出的疑问应当解决,但同时中考中不会涉及的知识点不应当占据过多的复习时间以及学生过多的精力。
该种情况下,一般的教学方法已经难以满足学生学习以及了解的需要,作为教师需要采用更具创新性的措施进行教学,让学生能够更为主动地找到问题的答案。
三、解决过程或策略
针对案例实际存在的问题,我们计划采用小组合作的模式解决问题。
采用小组模式解决上述问题时,具体流程如下所述。
(一)引导学生了解专题背景
开展小组合作前学生首先必须了解专题的背景,明确两个专题的概念以及两个专题整合的原因。
作为教师首先需要使用课件展示两个专题的背景内容,并通过简单教学的形式让学生能够积极理解背景内容。
(二)小组活动准备
班级所有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以及性格分为小组,根据专题的需求全班一共需要分为五个小组,每个小组仅需要承担小组的合作调研任务。
五个小组的任务分别为:(1)辛亥革命历程调研,包括辛亥革命的背景、历程、结果、价值、
性质、失败原因以及局限性等;(2)北伐战争相关调研,包括北伐战争的背景、经典战役、代表性将领、国共合作的背景以及经历、南京解放等相关内容;(3)我党建党至今的主要事件,如开天辟地、生死攸关、伟大转折以及血洗国耻等;(4)我党历史当中重点的会议以及这些会议的影响;(5)中国共产党理念革命
相关内容,调研的主要内容需要集中在为什么只有中国共产党能够拯救中国,我
党理论建设的成果同样是该组需要调研的内容。
(三)小组成果展示
五个小组调研成果展示过程中,作为教师并未直接参与,各个小组通过小组
内部展示以及交流,完成调研内容的阐述。
(1)展示调研成果PPT。
按照本次调研的要求每个小组均必须制作一个PPT
作为课件,该课件需要承担知识点串联的作用,初中学生制作的PPT在规范性方
面存在普遍性的不足,内容规划同样存在不足,但PPT在串联知识重点方面能够
达到必要的作用。
(2)调研内容讲述。
每组由小组内部选出的发言人负责讲述调研内容,发
言人讲述的内容与PPT的内容存在较大的差别,发言人需要讲述的内容更为丰富,由于学生分组研究的基础相对较差,因此发言人发言过程中作为教师承担了环境
控制的责任,即小组发言人发言过程中其他人均不能发言,也不能评论发言人阐
述的内容。
(3)小组补充。
小组发言人完成发言后,小组内容需要对发言人发言的内
容进行分析,判断本组发言人是否存在遗漏的内容,并且根据讨论结果及时进行
补充。
(4)集中讨论。
小组发言彻底结束后,其他小组的学生可以提问,并由被
提问的小组在内部讨论的基础上回答问题,小组无法回答的问题由教师回答。
(四)教师补充以及引导整合
每个小组均独立进行了调研,每个小组调研的成果存在较大的差异性。
如本
次小组活动当中,(1)、(2)以及(4)三个小组调研的水平处于中等,三个
小组基本明确了需要调研的历史事件,但后续分析解读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不足;(2)组调研的质量较高,事件、分析乃至PPT制作水平均相对较高,完全无需
教师进行补充,(5)组调研的内容由于更为复杂且困难,因此该组调研的结果
存在较大的不足,需要更多的补充甚至纠正。
五个小组各自选择小组发言人,采用PPT课件展示结合发言人讲解的形式分
享本组的调研成果后,作为教师对各组汇报的内容进行了补充以及纠正,尤其(5)组由于调研结论当中不足较多,因此整个(5)组的内容几乎完全由教师推翻,并代替(5)组讲述该组需要调研的知识点。
另外,划分小组内容时两个专题需要讲解的所有知识点被拆分进入到五个小
组当中,每个小组汇报的知识点同样相对较为分散,并不是完整的内容整体。
因
此每个小组完成本组调研内容汇报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小组需要经过讨论,将本
组内容整合为一个整体。
(五)小组讨论内容与专题结合
学生小组讨论内容当中很大一部分并非中考需要考核的内容,讲解这些知识
点的目的在于使得学生能够更好理解中国共产党建立以及辛亥革命成功专题知识,学生在调研过程中能够理解部分知识,在分享过程中能够理解其他部分知识,此
时通过后续的讲解能够让学生全面理解两个专题相关知识点。
四、效果或启示
专题教学模式,能够将原本分散的大量知识点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知识链
条并且通过串联知识点降低知识记忆的难度。
初中历史教材大都按照时间顺序对
知识点进行编辑,从教材编辑角度来看,这一编辑线索更为直观同样符合人的一
般性认知,在新知识点教学过程中按照这个顺序进行教学,同样能够达到较好的
教学效果。
但是复习阶段需要对原本的知识体系进行拆解充足,这时候就需要采
用专题教学模式,将原本按照时间分布的知识点转化为专题分布的知识点,以此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并记忆。
以该案例相关的两个两个专题部分知识点是中考涉及
的知识点,而部分知识点则属于超出中考范围的知识点。
为让学生从更为系统、
全面的角度了解专题相关的知识点,并且减少学生的学习压力,采用小组合作的模式能够起到积极的辅助作用,让我们的教学效果得到更为显著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