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化与异化在成语翻译中的运用
从文化角度看归化与异化在成语翻译巾的应用
从文化角度看归化与异化在成语翻译巾的应用[摘要]归化和异化在翻译策略中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本文从文化角度讨论了归化异化在成语翻译中的应用,介绍了归化异化与文化及成语之间的关系,列举几种常见的成语翻译方法及归化和异化在成语翻译中的应用。
文章最后指出在成语翻译中,为了更好地传达成语中的文化内涵,使目的语更有效的传达出源语言的文化含义,应将二者结合运用的方法。
[关键词]归化;异化;成语;翻译;文化角度一、引言归化与异化在翻译理论界、语言学界和文化界均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这是因为人们往往把语言翻译放在文化交流的总体语境中去考虑。
从文化角度而言,归化异化在翻译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归化是省略原语的形式,用目的语进行传达含义的翻译方法,易于读者理解原文。
它的代表人物奈达认为若完全将原语的表达形式,语言特色、文化内容强加于目的语是不切实际的。
[1]他从社会和文化角度入手,认为译文应倾向于读者理解,达到大致与原语信息对等。
为避免文化冲突,译者在翻译时需要有深厚的语言功底,才能在交际时很好地克服语言和文化障碍。
而异化要求在译文目的语中应尽量保留原语的文化特色和表达形式。
它的代表人物是韦努蒂[2],认为异化不仅易于读者了解西方文化,还可发扬原语特色。
因此译者应充分发挥自己的实力,凭借自己对文化的理解以更好地传递原语文化。
文化是社会习俗的再现,文化不同其特点不同,奈达认为语言与文化大多都相似,而语篇中常包含有生态、语言、宗教、物质和社会知识等因素,这些文化因素在翻译中会常常遇到。
[1]可见,翻译与深厚的文化功底是紧密联系的。
诚然,汉语成语是随着社会演变、语言发展而逐渐形成的,它是历史的产物,也是语言的精华。
英译的过程中既要尽力保持其民族风格与形式,又要宣传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而英语成语大多是一些圣经中的成语及西方人的惯用性用语,其反映的是西方文化。
所以,若要译好成语,就得从文化层面上处理好归化与异化这两种翻译策略。
二、成语常见的译法成语是人们长期沿用的、结构基本固定的短语或短句。
翻译中的异化和归化
翻译中的异化和归化作者:姚琦来源:《河南农业·教育版》 2018年第4期摘要:文化差异是翻译中最难逾越的鸿沟。
翻译不能拘泥于字词的层面,而应该深入到其深层的含义。
与其说翻译是语言文字的翻译,不如说是文化的翻译。
恰当地应用异化和归化策略,能够降低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关键词:异化;归化;目的语;源语言翻译是在准确、通顺的基础上,把一种语言信息转变成另一种语言信息的行为。
在翻译实践中,文化差异是影响翻译准确度的重要因素。
翻译过程中,将相对陌生的语言文化转化为相对熟悉的语言文化,需要正确运用异化和归化的翻译方法。
异化和归化是对立统一的,科学运用异化和归化的翻译方法,才能真正起到文化的桥梁作用,才能最大限度消除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一、异化和归化由于文化差异的客观存在,译者们文化背景的差异,以及研究角度和研究目的的不同,任何翻译都是在一定翻译思想指导下,对作品主观性和客观性的文化转向。
异化即有转让、疏远、脱离等意,也指根据既定的语法规则按字面意思将和源语言文化紧密相连的短语或句子译成目的语。
异化要求“译者向作者靠拢,采取相应于作者所使用的源语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
译者倾向于介绍异国风土文化,倾向于发挥读者的智力和想象力,倾向于丰富目的语文化。
归化是要把源语言本土化,以目的语或译文读者为归宿,采取目的语读者所习惯的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
归化要求译者向读者靠拢,译者要把原作者的语言和不同的文化转化为读者所熟悉的语言和文化。
归化有利于读者更深刻地理解译文,使文章更具趣味性。
二、异化和归化的相互关系英国著名语言学家萨瓦里在归纳总结各国翻译家的实践经验之后,提出了12条翻译指导原则:必须译出原文文字;必须译出原文意思;必须译得读起来像原作;必须译得读起来像译作;必须反映原作风格;必须反映译作风格;必须译成与原文同时代的作品;必须译成与译者同时代的作品;可以对原文进行增减加工;不可对原文进行增减加工;诗体必须译成散文体;诗体必须译成诗体。
试论英汉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
试论英汉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摘要翻译中采用归化还是异化的策略一直是翻译界争论的热点和焦点问题。
归化和异化是两种互相补充的翻译方法,译者应视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本文用实例阐述了它们在翻译过程中相辅相成,并用互补的辩证关系。
关键词翻译归化异化辩证统一引言近年来,国内的外语类学刊发表了不少有关归化和异化的文章,这些文章努力将西方文学批评和比较文学理论中关于归化和异化的讨论运用于翻译理论和实践之中,有的文章从文化的角度对意译和直译作出概括,还有的文章运用关联理论来寻求归化和异化的最佳关联点,这些文章从不同的角度拓宽了归化和异化的研究。
本文认为归化翻译和异化翻译并不是互相排斥的对抗性概念,而是互相补充、相得益彰的翻译策略和方法。
归化能很好地传达原语寓意和精神,异化能很好地保留原语文化和形象,二者各具特色,各有用途。
本文就英汉翻译中的归化法和异化法进行粗略探讨,旨在说明英汉翻译过程中,归化和异化不仅是不矛盾的,而且是互为补充,缺一不可的,译者要用辩证的眼光看待这两种处理方法,根据具体语境把握分寸,灵活运用。
二、归化和异化理论归化和异化是1995年由美国翻译理论家劳伦斯·韦努蒂(Lawrence Venuti)在《译者的隐形》一书中提出来的。
归化和异化可以视为意译和直译概念的延伸,是两种相异的翻译策略。
归化论认为翻译应该遵循“何处去”的原则,采取认同目的语文化的策略。
异化论强调“何处来”,认为翻译就是传播陌生的文化,因此在翻译的作品中应有原语文化的风格。
归化追求最大程度的等效,而异化则追求最大程度的等值。
因此,归化翻译和异化翻译具有不同的社会语用价值和文化构形特征。
1、归化翻译所谓归化翻译就是改变原文的诸多特征,以读者习惯的思维方式表达原文的内容,让作者向译文读者靠近,意在用流畅的语言表达方式和“传统的情调”取悦译文读者。
归化理论最著名的代表人物美国交际翻译理论家奈达(Nida),他提出了动态对等、功能对等和其他一些翻译理论。
浅析归化和异化策略在汉语习语翻译中的运用
浅析归化和异化策略在汉语习语翻译中的运用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它能够走向世界,除自身的文学价值外,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英文译本的推广。
英语是国际通用语言,因此,一个好的英译本对世界学者了解红楼梦十分重要。
小说《红楼梦》的语言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而文中出现的大量习语带有明显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
本文结合异化和归化的翻译策略,以杨宪益的译本ADreamofRedMansions 为例,探讨他们如何翻译这些负载大量文化信息的习语,旨在为习语翻译实践提供借鉴。
一、归化和异化理论1813 年,德国古典语言学家、翻译理论家施莱尔马赫在《论翻译的方法》中提出,“翻译的途径只有两种:一种是尽可能让作者安居不动,而引导读者去接近作者;另一种是尽可能让读者安居不动,而引导作者去接近读者。
”这是归化和异化的直接来源。
但施莱尔马赫只是描述两种方法,没有对之命名。
1995 年,美国翻译理论家劳伦斯·韦努蒂将第一种方法称作“异化法”(Fore ignizing Method),将第二种方法称作“归化法”(Domesticating Method)。
所谓异化,就是在传递原文信息时,尽量保留原文的语言文化、文体等,要求读者向作者靠近,保持原文的异国情调;而归化则是改变原文的一些特征,用读者的语言习惯去表达原文内容,让作者向译文读者靠拢,去适应读者。
由于中外历史文化及地域方面的差异,在翻译过程中想要找出完全对等的译作,传达出原文包含的所有相关背景文化等内容,几乎是不可能的。
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要根据具体情况,辩证地使用归化和异化这两种翻译策略。
异化可以最大限度地再现原文的文化背景和民族特色,使目标语读者接触到更多异国风情,开阔目标语读者的视野,丰富目标语词汇。
归化则会使译文语言更符合目标语读者习惯,使读者阅读顺畅,易于理解。
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
“异化”与“归化”之间的关系并评述1、什么是归化与异化归化”与“异化”是翻译中常面临的两种选择。
钱锺书相应地称这两种情形叫“汉化”与“欧化”。
A.归化所谓“归化”(domestication 或target-language-orientedness),是指在翻译过程中尽可能用本民族的方式去表现外来的作品;归化翻译法旨在尽量减少译文中的异国情调,为目的语读者提供一种自然流畅的译文。
Venuti 认为,归化法源于这一著名翻译论说,“尽量不干扰读者,请作者向读者靠近”归化翻译法通常包含以下几个步骤:(1)谨慎地选择适合于归化翻译的文本;(2)有意识地采取一种自然流畅的目的语文体;(3)把译文调整成目的语篇体裁;(4)插入解释性资料;(5)删去原文中的实观材料;(6)调协译文和原文中的观念与特征。
B.“异化”(foreignization或source-language-orientedness)则相反,认为既然是翻译,就得译出外国的味儿。
异化是根据既定的语法规则按字面意思将和源语文化紧密相连的短语或句子译成目标语。
例如,将“九牛二虎之力”译为“the strength of nine bulls and two tigers”。
异化能够很好地保留和传递原文的文化内涵,使译文具有异国情调,有利于各国文化的交流。
但对于不熟悉源语及其文化的读者来说,存在一定的理解困难。
随着各国文化交流愈来愈紧密,原先对于目标语读者很陌生的词句也会变得越来越普遍,即异化的程度会逐步降低。
Rome was not built in a day.归化: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异化: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异化:Rome was not built in a day.归化:the thick ice is not formed in a day.2、归化异化与直译意译归化和异化,一个要求“接近读者”,一个要求“接近作者”,具有较强的界定性;相比之下,直译和意译则比较偏重“形式”上的自由与不自由。
浅析翻译中的异化和归化
浅析翻译中的异化和归化作者:朱晶来源:《消费导刊》2013年第03期摘要:归化和异化是翻译理论的热门话题,是处理语言形式与文化因素的两种不同的翻译策略,它是意译和直译的进一步延伸。
运用异化与归化翻译方法,不仅可以让读者了解作品的内容,也能让读者了解另一种全新的文化。
关键词:翻译异化归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和文化往越来越多。
在各种交流中,翻译活动的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了。
而在翻译中灵活用好归化和异化翻译方法,就可以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语际间进行成功切换,不但可以完成传递原信息的目的,还可以传递文化,并促进文化间的交流和理解。
一、异化和归化的概念异化和归化是在1995年由美国翻译理论家劳伦斯。
韦努蒂(Lawrence Venuti)在《译者的隐形》(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一书中提出来的。
归化(domestication)是指在翻译中采用透明、流畅的风格,最大限度地淡化原文的陌生感的翻译策略。
异化(foreignization)是指偏离本土主流价值观,保留原文的语言和文化差异。
异化和归化作为两种主要的翻译方法历来是翻译界争论的焦点之一,归化法要求译者向译语读者靠拢,用译语文化中惯用的表达方式来转换原语,即采取译语读者习惯的译语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异化法则要求译者向作者靠拢,采取相应于作者使用的原语表达方式,即要保存原语的异国情调来传达原文的内容。
二、归化翻译法和异化翻译法(一)归化翻译法在翻译活动中,有时受源语文化和译语文化两种不同文化语境的制约,会出现两种文化之间的可译性问题,在此情况下采用归化翻译法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归化法的优点在于它可以使译文达到与原文相同或相近的表达效果,其流利通顺的语言易为读者所接受,其缺点则是无法深入了解译作的文化本质。
例如,英语成语中as timid as a rabbit(or hare),不译作“胆小如兔”,而是译作“胆小如鼠”,经过这样的“归化”处理,就会使读者能够轻松的理解和接受了。
浅析跨文化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
在全球一体化的大背景下,翻译研究从重视语言的转换转向更重视文化的转换,把翻译看作是一种跨文化交际的行为。
然而由于不同的文化其形成的环境不尽相同,因此有着各自鲜明的历史、地理、宗教等特点。
跨文化翻译应尽量做到让目的语的读者能够通过阅读翻译作品来真正地领略原语言文化的精髓。
由此可见,怎么处理文本中的文化因素,尤其是源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差异较大的文本,成为译者最需要关注的问题。
而翻译学界正是在对待怎样处理翻译中两种语言文化差异的问题上产生了不同的观点。
一般来说,可分成两种对立的观点。
即“异化”(foreignization)与归化(domestication)。
相对于早些年翻译界普遍关注的的直译与意译还只是停留在语言的层面,那么目前翻译中的异化与归化是上升到了文化的高度。
一、异化与归化的概述1、翻译中异化和归化的概念翻译中异化和归化的概念,是 1995 年由美国翻译理论家劳伦斯.韦努蒂在《译者的隐身》(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一书中提出的。
而这两个术语又直接来源于德国古典语言学家、翻译理论家施莱尔马赫。
1 8 1 3 年,德国古典语言学家、翻译理论家施莱尔马赫在《论翻译的方法》中提出:翻译的途径“只有两种:一种是尽可能让作者安居不动,而引导读者去接近作者;另一种是尽可能让读者安居不动,而引导作者去接近读者。
”韦努蒂在其《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 一书中,将第一种方法称作“异化法”(foreignizing method),将第二种方法称作“归化法”(domesticating method) 。
概括言之,异化法强调译者向作者靠拢,采取相应于作者所使用的源语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而归化法则要求译者向目的语读者靠拢,采取目的语读者所习惯的目的语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
二、归化与异化之争这两种翻译的策略在学界引发了很大的争论,因为它们各自都具有相当大的合理性但同时看上去又互相矛盾。
跨文化翻译中的异化与归化问题
跨文化翻译中的异化与归化问题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跨文化交流已成为日常生活和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个背景下,翻译作为一种桥梁和纽带,其重要性愈发凸显。
然而,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文化的传递。
在跨文化翻译中,如何妥善处理文化因素,实现源语和目标语之间的有效沟通,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跨文化翻译中的异化与归化问题,分析这两种翻译策略在跨文化交流中的应用及其影响,以期为提高翻译质量和促进跨文化交流提供有益参考。
本文将简要介绍翻译的基本概念及其在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明确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文化的传递。
接着,本文将详细阐述异化与归化两种翻译策略的定义、特点及其在跨文化翻译中的应用。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探讨异化与归化策略在跨文化翻译中的实际应用及其效果,分析这两种策略在跨文化交流中的优势和局限。
本文将提出在跨文化翻译中应如何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异化与归化策略,以提高翻译质量,促进跨文化交流。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翻译实践提供有益的启示,推动跨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化和发展。
二、异化与归化的定义与特点在跨文化翻译中,异化与归化是两种基本的翻译策略,它们各自具有独特的定义和特点。
异化翻译,顾名思义,倾向于保留源语言的文化特色和表达方式,尽可能地将源语言的文化元素直接传递给目标语言读者。
这种策略强调源语言文化的独立性和特殊性,旨在促进文化交流和理解。
异化翻译的特点在于其对源语言文化的尊重和保留,使得目标语言读者能够接触到不同的文化元素,从而拓宽视野,增进对多元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与异化翻译不同,归化翻译则更注重目标语言读者的接受度和阅读习惯。
归化翻译倾向于将源语言的文化元素和表达方式转化为目标语言读者所熟悉的形式,以便更好地传达原文的意义。
这种策略强调目标语言文化的主体性和普遍性,旨在使源语言作品在目标语言文化中更具可读性和可接受性。
归化翻译的特点在于其对目标语言读者的考虑和适应,使得读者能够更顺畅地阅读和理解译文,但同时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源语言的文化特色。
论归化与异化翻译策略在《红楼梦》习语翻译中的运用
论归化与异化翻译策略在《红楼梦》习语翻译中的运用归化和异化翻译策略之争由来已久,中外皆是。
本文通过对比杨宪益和霍克斯《红楼梦》英译本中习语的翻译,来分析归化和异化这两种不同的策略在翻译中的运用,以期加深对这部古典名著原文、译文以及英汉习语的理解与欣赏。
标签:归化;异化;翻译策略一、引言《红楼梦》这部旷世奇作,无论是文学价值还是艺术价值在世界知识宝库中都是独一无二、无与伦比的。
迄今为止,这部鸿篇巨著已被翻译成多种文字而被全世界红学爱好者欣赏,而在众多的英译版中,受到普遍接受和一致好评的有两个译本:一种是杨宪益、戴乃迭夫妇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翻译的全译版,以《红楼梦》在当代翻译界,柰达“谋事在人,成事在天”,霍译直接套用了英语习语Man proposes,God disposes。
西方人信奉基督教,对于信奉基督教的西方读者来说,“God”一词用的恰如其分。
这一翻译采用了归化的原则,不但做到了内容的对等,而且也达到了形式的对等,从而使读者能轻而易举地明白这一习语所表达的含义。
而杨译对这一成语的翻译借用了英语成语“Man proposes,God disposes”,只是把“God”一词改为“Heaven”。
在《红楼梦》原文中,这里的“天”在中国人的潜意识中指主宰大自然和人类命运的“老天爷”,所以中国人无论在书面语还是在口语中常常会有“苍天啊”、“天啊”、“老天爷”等词语,这些词语都没有上帝“God”的意思在里面。
杨译用异化的翻译策略,用“Heaven”取代“God”来翻译这一成语,更符合中国的传统文化习俗,同时又为外国读者,尤其是西方读者带来了新的内容,使他们有机会欣赏中国传统的文化特色。
这样处理可谓是“神来之笔”,充分体现了柰达功能对等翻译理论所强调的“译文既要信息内容对等,且可能形式对等”的翻译原则。
2、原来,这学中虽都是本族人丁与些亲戚的子弟,俗话说的好:“一龙生九种,种种各别。
”未免人多了,就有龙蛇混杂,下流人物在内。
归化与异化理论在习语翻译中的应用
归化与异化理论在习语翻译中的应用作者:胡伟来源:《速读·下旬》2015年第05期摘要:归化与异化一直以来都是翻译界争论的中心问题。
极端的归化或异化都是不可取的。
但如何做到平衡,把握好“度”,也是翻译理论家和翻译实践者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习语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因而在翻译习语时,要注意文化的异质性,使归化与异化达到辩证统一,这样有利于源语文化向目的语文化的渗透。
本文通过对比归化与异化的概念、特点等,讨论如何运用两种翻译理论指导习语的翻译。
关键词:归化;异化;习语;翻译一、文献综述1.归化与异化理论的源起与发展1995年,美国翻译理论家韦努蒂在《译者的隐身》一书中首先提出了异化和归化这一对对应概念,以指两种相反的翻译策略。
“归化”通常是指使译文自然流畅,符合译入语的文化规范。
归化可以帮助读者更好的理解译文,增强译文的可读性。
“异化”是译者尽可能减少对原文的更改,让读者向作者靠拢,让译文读者了解异国情调。
简言之,异化倾向于源语文化和原文作者,归化倾向于译入语文化和译文读者。
2.归化与异化理论的争论如何处理异化和归化的关系是翻译中的核心问题。
对于保持原作的风格还是力图让读者读懂的争论也一直没有间断过。
德国哲学家施莱尔马赫在《论翻译的方法》一书中指出,翻译的途径有两种,要么让读者向作者靠拢;要么让作者向读者靠拢。
施莱尔马赫认为,两种方法之间是截然相反的,无论采用哪一种途径,都必须坚持到底,如果将二者混合使用,必将产生不良后果,使译作的读者无法理解原作的意图。
韦努蒂认为,“流畅的翻译策略会覆盖文化差异,这是一种文化侵略”,他把归化翻译视为一种强大的文化霸权,因此“异化翻译可以被视为一种反对民族主义的形式”,而他本人明确表示自己倾向于“异化”策略,因为异化翻译其实是一种“抵抗式”的翻译,故意采用一种不流畅的翻译风格,凸显源语文本的异质性。
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以及其他提倡归化翻译的学者认为归化的原则有以下几点:第一,试图把源文本的语言和文化规范强加到目标文本不仅不现实,而且危险。
汉语数字成语英译文中的归化和异化现象
汉语数字成语英译文中的归化和异化现象作者:吴书莉来源:《北方文学》2018年第17期摘要:在中华文化历史的长河中,数字成语也是文化发展的产物之一。
究其来源,中国的成语大多来自历史事实、寓言传说、借用和改编古人原句等。
本文浅析了影响数字成语翻译的几个因素,并结合归化和异化的翻译方法分析数字翻译,希望能对数字成语的翻译尽绵薄之力。
关键词:数字成语;归化;异化一、概述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需要,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想要了解和熟知中国文化,而在这些极具中国特色的成语,汉语数字成语又占有相当一部分比例,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对此作出分析也有一定的必要性。
这也要求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尽可能的考虑到中英文的不同,让译文为读者所接受。
尤金·奈达曾提出:“Translation consist in reproducingin the receptor language the closest natural equivalent of thesource language message,first in terms of meaning andsecondlv in terms of style”。
由此可见,翻译要求将源语的意思重新表达出来,让读者明白源语所表达的意思,与此同时还要使译文与原文做到风格上的不偏离。
在汉语数字成语中,有的数字表达的是确切的概念而有的表达模糊或抽象的概念。
这要求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翻译方法。
二、数字成语翻译的影响因素(一)历史文化因素数字成语蕴含着独特的中华文化,想要真的准确无误的译出数字成语,我们必须要理解其背后包含的文化内容。
许多中国数字成语都来源于一些历史事件或者一些寓言故事等等。
例如:(二)数字的实指和虚指数字是信息交流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具有实指和虚指的特点。
数字成语也承载着这两个特点。
它们对翻译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有的数字成语中的数字表达的是实指,也即就是其本身的数目,例如,一箭双雕译为:kill twobirds with one stone而有一些成语则传递的是虚指的概念,也即,它所表达的并不是确切的某一数字,而是泛指。
浅谈跨文化翻译中的异化和归化
公关论坛浅谈跨文化翻译中的异化和归化文/王琪摘要:在各个国家联系日趋紧密的今天,翻译对促进各国的交流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涉及语言问题,也涉及文化问题。
在处理源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差异的过程中,就产生了两种重要的翻译方法。
归化法(Domesticating Method)和异化法(Foreignizing Method),选择哪种翻译方法是由作者意图、读者对象、文化等多方面因素决定的。
归化法和异化法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在实践中使用哪一种方法还是将二者结合起来,应该根据上下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本论文通过对归化和异化翻译策略的深入探讨,以期让翻译工作者更深入了解两种重要的翻译理论,为日后的翻译实践活动提供帮助。
在国与国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促进国与国文化的交流互鉴。
关键词:归化法;异化法;跨文化交际;源语文化;目的语文化引言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世界各地的联系日趋紧密,在当今这个跨文化交流日趋频繁的时代,翻译对实现各民族的融合、交流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翻译工作已经不再是两种语言符号的转换,而是一种跨文化交际。
语言和文化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的传播必须借助语言这个媒介;文化对语言起到了制约的作用,不同地区的文化下,人们的语言表达方式不同。
英语与汉语各自隶属于不同的语系,英语属于印欧语系(Indo-European Language),汉语属于汉藏语系(Sino-Tibetan Language)。
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法、句法甚至篇章结构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要完成读者能够理解,又能体会到其中文化特征的英汉跨文化翻译是一项相对来讲比较困难的工作,很多来自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翻译工作者,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跨文化交际的问题,提出了不同的翻译策略和方法。
归化和异化是翻译研究中一对非常重要的范畴。
熟练掌握归化与异化翻译策略,对于开展国际交流、文化输出等大有益处。
一、何为翻译的“归化”和“异化”翻译与文化密切相关,一般而言,可以分成两种对立的看法,即归化法(Domesticating Method)和异化法(Foreignizing Method)这两种原则和方法。
归化与异化策略在中英文习语互译中的应用
归化与异化策略在中英文习语互译中的应用作者:宋科等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5年第05期摘要:归化、异化都以原语是译者的外语,译语是译者的母语为前提。
本文首先分析了习语常见的译法,然后从归化和异化两个角度分析了中英文习语互译之中的实际应用,最后指出在翻译实践中应该综合运用归化与异化两种策略,从而使得中英文习语互译更好的表达出来,要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有效完成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
关键词:归化异化中英文习语翻译翻译是一项传统而且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的语言活动,翻译有着自身复杂性以及历史性,因此具有着一定的复杂性和挑战性。
在翻译之中,往往用到归化与异化的策略,总体来说,归化策略便是使得译本能够贴近读者,使得读者对于文章理解更加的深刻,便是将文本拉近读者,异化策略则相反。
归化、异化体现为两种方法取向,可以视为一种策略性的抉择。
1 习语常见的译法人们使用习语有两个目的,一是要表达意思,二是要表达得生动形象。
习语是是在生活之中,长期沿用的,并且整体的词语有基本的固定的结构。
具有着一定的特征性,整体性、言简意赅、含义精简以及意义含在字面之下;另外,词语结构相对紧密,而且具有着一定的凝固性,不可变动性,汉语习语的形式以四字格居多;而英语习语的形式则不定。
1.1 直译、意译与套译法直译就是同时译出修辞意义与字面意义,如:“趁热打铁”就是从英语的“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直译成汉语的。
如果习语中词语所指事物是全人类共有的,不是来自典故,就可以直接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推测其中词语的联想意义,再以逻辑推理,推出整个习语的修辞意义。
在英语成语翻译之中,有些成语可以应用多种翻译方法。
例如,“覆水难收”可以意译为What is done cannot be undone;也可以直译为 Split water cannot be gathered;还可以套译成There is no use crying over spilt milk。
习语翻译中异化与归化的探析
校园英语 /习语翻译中异化与归化的探析天津商务职业学院/王琪【摘要】异化以原语文化为归宿;归化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
异化与归化是翻译中处理文化因素的方法。
而习语堪称“浓缩的文化”。
本文以实例的形式分析了异化、归化理论在习语翻译中的具休运用,并得出结论:异化和归化是互为补充的,翻译时应依据不同情况作灵活处理。
【关键词】异化 归化 习语翻译一、习语的文化内涵与特点习语就其广义而论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等。
习语与一个民族的历史背景、经济生活、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及心理特征等密切相联,其文化内涵无不与其丰富多彩的来源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许多习语具有恰当的比喻,并能引起联想,但这种联想是由一定的民族的现实环境和文化传统所决定的。
习语具有如下特点:1.地域文化的反映;2.历史文化的反映;3.习俗文化的反映;4.宗教文化的反映。
不同的语言转换必须服从特定的文化要求。
翻译不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文化信息的传递。
语言的转换只是翻译的表层,而文化信息的传递才是翻译的实质,尤其对于习语的翻译。
因此,要更深刻、更贴切地传递习语的内在信息,译者必须探明英汉双语的文化特征及其差异,并将双语的文化内涵适当对接,真实地再现习语原文的面貌。
二、习语翻译的归化和异化异化与归化是直译与意译争论的延伸和扩展。
直译与意译主要争论的是翻译中语言的表达方式问题,而异化与归化主要争论的是翻译中文化因素的移植问题。
不同的学者对异化与归化有各不相同的观点。
异化的代表人物是文努蒂(Lawrence Venuti),归化的代表人物是奈达(Nida E.A)异化者认为翻译既然是文化交流的一种手段,就应该让读者了解原文本内在的异国文化或异域风情。
归化者要求译文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译者的任务就是避免文化冲突,实现文化的交流,其目的是使文本完全纳入到另一个文化体系,最大限度地打破文本的地域性。
我们认为在文化翻译中“求同”不易,“存异”也难,因为外来文化客观上存在着“异”,翻译时也因而产生一个“存异”的问题,但存异不是保存“不可理解”的东西,而是让读者能够理解“异”之所在及其含义。
翻译策略中辩证统一的归化与异化
翻译策略中辩证统一的归化与异化在翻译策略中,归化和异化是两种相辅相成的翻译方法,各有特点,在一定的语境中各有优劣,因而都有其存在的价值。
归化和异化也是翻译领域的一对矛盾,相互依存,在翻译时缺一不可。
必须用辩证统一的观点处理好这两者的关系。
我们的原则是:归化时不改变原作的“风味”,异化时不妨碍译文的通达自如。
标签:翻译策略归化异化辩证统一翻译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活动,这一活动也极为复杂。
人们对翻译的认识在近三十年中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翻译研究也出现了两个明显的趋势:一是翻译理论被深深地打上了交际理论的烙印;二是翻译研究从重视语言转换转向重视文化转换。
这两种倾向的结合,就把翻译看作是一种跨文化交际的行为。
学术界达成的共识是:翻译已不再仅仅是语言符号的转换,而是一种文化转换的模式。
一、“归化”与“异化”正因为翻译涉及两种不同语言中的两种不同文化之间的转换,就很自然地产生了一个语言与文化之间关系的问题。
语言与文化是不可分割的。
没有语言,文化就不可能存在;语言也只有能反映文化才有意义。
翻译既然与文化密切相关,就很自然地产生了另一个问题:怎么处理文本中的文化因素,尤其是源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差异较大的文本。
对待翻译中如何处理文化差异的问题,翻译界内部产生了两种对立的意见,即“归化(domestication)”与“异化(foreignization)”。
1995年,Lawrence Venuti在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一书中,正式提出了“归化法(domesticating method)”和“异化法(foreignizing method)”。
前者主张译文应以目的语或译文作者为归宿,后者则认为译文应以源语或源文读者为归宿。
就翻译中涉及的文化转换而言,可分为以源语文化为归宿(source language culture oriented,or SL culture-oriented)和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target language culture oriented,or TL culture-oriented)两种原则和方法。
翻译3归化异化
Phrases for discussion
• • • • • Puppy love starter wife Starter husband May-December romance Eg. LEFT BEHIND Starter husbands Chad Lowe and Ryan Phillippe got dropped by their more successful wives.
• I‟d like to add a touch to Mr. Alister‟s excellent article although I know it is like painting the West Wind by John Mansfield It's a warm wind, the west wind, full of birds' cries, I never heard the west wind but the tears in my eyes. For it comes from the west lands, the old brown hill,And April's in the west wind, and daffodils. 这是暖风吆,西风吆, 充满了小鸟的歌唱, 我每一次听到了西风,就不禁泪水吆盈眶, 因为它来自那西土,那苍老而暗黄的山峦, 西风吹来了四月,也吹来了水仙.
• Man proposes, God disposes. Silence is golden. • Gossip is a fearful thing. • a rolling stone gathers no moss. • Barking dogs do not bite. • out of sight , out of mind. • Too many cooks spoil the broth. •
汉英互译中的归化与异化翻译策略探析
2019年 第10期百家争鸣286汉英互译中的归化与异化翻译策略探析刘靖雯大连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 辽宁 沈阳 1100001、归化与异化概述1.1归化简单来看,归化就是让作者靠近读者,归化翻译法要求译者在进行翻译的同时,既能够做到明确的表达作者的中心思想和意图,又能在顾及到原文中的语义,在目的语言国家的文化环境内,尽可能的贴近目的语言国家的文化背景进行翻译,避免读者在阅读时可能出现的阅读障碍,让文本更容易被接受,也更容易在目的语言国家被传播。
1.2异化另一种则是读者靠近作者的异化,异化是读者靠近外文原文的语境的翻译法,异化保留原文中的外国元素,翻译需要遵照原本中的所有内容,对于读者来说,在阅读这类翻译作品的时候,就必须要对原文中的文化内容有些了解,才能够保证自己的阅读不受障碍。
2、汉英互译中的归化与异化翻译策略2.1 归化英语和汉语中都有许多特定的词汇和鲜明的形象,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同英语区国家在包括地域限制、宗教等方面的不同都直接影响了文学方式和内容的不同,由此在翻译的过程中,翻译人员可以使用归化的方式来完成翻译任务来降低读者的阅读理解难度,尤其是面对成语、俗语、习语等本身就是产生在特定文化背景下的词汇时,就不能生搬硬套,不然文章翻译就会变得晦涩难懂,但同样,也应该建立在理解作者意思的基础上,不能自己依照表面意思翻译,例如《红楼梦》中作者形容黛玉“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就可以翻译成“She looked more sensitive than Bi Gan, More delicate than Xi Shi.”,这里是指林黛玉比比干更聪明,比西施更娇弱,但如果按照字面意思的方式翻译的话,就会增加理解困难,比如大卫.霍克斯就翻译成了“ She had more chambers in her heart than the martyred Bi Gan;And suffered a tithe more pain in it than the beautiful Xi Shi.”这样的话字面意思意思就变成了比比干多了一个心脏的心房,比西施的病痛更多,就失去了作者原本形容林黛玉七窍玲珑聪明过人的原意了,也会造成曲解和误解,所以在这样情况下的翻译方式应该尽可能的理解作者的意思,所以这也强调了归化必须要“近人情”,不能生硬,也不能浅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归化与异化在成语翻译中的运用
畅想中文
【摘要】劳伦斯?韦努蒂将翻译研究扩展到社会文化的大框架下,考虑其由价值观驱使的本质,提出了推崇顺畅易读的归化翻译策略和尊重异质的异化翻译策略,二者有可变性和交互性。
该文用韦努蒂的翻译策略来审视英汉成语翻译,提出成语翻译应坚持以文化因素为主导,综合合理地运用归化和异化的方法。
【关键词】成语翻译;归化;异化
1、归化与异化
1813年施莱尔马赫在指出,对于具有文化内涵的地方,翻译的途径一般有两种,“一种尽可能让作者不动,引导读者去接近作者;另一种尽可能让读者不动,引导作者去接近读者。
”美国翻译理论家劳伦斯?韦努蒂在《译者的隐形》一书中正式将前者定义为“归化法”,后者为“异化法”。
韦努蒂认为,归化法是采取民族中心主义态度,使外语文本符合译入语言的文化价值观,把原作者带进译入语文化,易于使读者在付出最小努力的情况下达到最佳语境效果。
同时,异化是对文化价值观的一种民族偏离主义压力,接受外语文本的语言和文化差异,把读者带入外国情景。
这种通过异化处理而保留下来的原作中的异国情调,在精神上给读者带来极大的满足。
在翻译界,归化和异化之争由来已久,有些学者认为两者为取舍关系,无论采取哪一种都必须坚持到底,不能将二者混淆使用。
然而在实际的翻译中,这么做的结果是不尽如人意的。
一方面,要想让翻译忠实地再现原文内容和作者的思想,保留异域文化和风格。
就必然采用异化法;同时考虑到读者的
理解和接受以及合理恰当的表达原文的意思,因而采用归化法也是必然。
用“取一舍一”的态度对待归化和异化的翻译策略是不现实的。
只有兼顾两者,优势互补,才能达到理想的翻译效果。
2、成语的翻译
2.1成语的归化翻译法
将英语成语进行汉译时采用归化译法,是指用目的语中固有的成语(即汉语成语)来翻译英语成语。
因这些固有成语在意义、风格、色彩等方面与源语相当,且具有同等的习惯用法,这样的译法使目的语通俗流畅,消除了英语成语的一些异质性。
从而将汉语读者对英语成语的陌生感降到最低。
成语的归化译法最适宜用于以下情况:
1)英汉成语具有相同的比喻意义和相同或相似的形象。
因此在风格和色彩方面大致相当,这样汉语成语能够有效地传递英语成语的大部分文化信息,如表l中例子:
表1
2)英汉成语具有相同的比喻意义但形象不同,有的差异较小,有的则完全不同,如把英语成语to spend money like
water译作“挥金如土”,涉及不同的形象。
有时这种译法会不可避免地出现文化损失。
虽然如此,在这种情况下采取归化的泽法旨在汉语读者中产生共鸣,取得与英语成语在英语读者中大致相同的效果。
相似的例子如表2: 表2
2.2成语的异化翻泽法
韦努蒂提倡的异化翻译策略尊重原文的异质性,贴近原文的语言和内容,甚至打破目的语的规范,强调将外来文化输入目的语文化,用异国情调的元素来提醒读者所读的是来自于另一种文化的译文而非“原作”。
英语成语的异化译法选择保留
其形象,即使这样带来陌生感,并不为大众所喜闻乐见。
却能尽最大努力地传递文化信息。
让汉语读者体验一种“迥异的阅读经历”。
见下例:
原文:Lord, how should God approve that you rob
Peter, and give this robbery to Paul in the name of
Christ.
在原文中,涉及到一个英语成语to rob Peter to pay Paul,比喻牺牲一方的利益以利他方,如果采用归化的译法,
用意义相同的汉语成语,可以译作“拆东墙,补西墙”、“借
东还西”等,见译文l:
译文l:啊呀~上帝怎么能允许你挖了东墙,又以耶稣基
督的名义去补西墙呢,
译文2:啊呀~上帝怎么能允许你抢劫彼堡,又以耶稣基
督的名义把抢来的东西给了保罗呢,
后者采用异化的翻译,保留其异质性,虽然不及译文1的归化翻译那样顺畅且耳熟能详,但让读者体验了英语成语的异
质性。
2.3成语的归化与异化结合法
从理论本身来说,归化与异化翻译就具有交互性,并不是
二元对立,异化翻译中实际上都涉及了归化行为。
如韦努蒂所
说:“异质性的构建也要依赖于国内的文化素材”,而且也要
依赖目的语文化的主导价值观来显示这种异化。
从实际译法来
说。
在具体的情况下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如归化翻译可能
导致文化韵味损失,而异化翻译则可能造成意义模糊难懂。
在
特定情形下,可以采取归化异化结合法,取长补短,即使用异
化的方法保留源文本中的形象和语言特质,同时采用归化的方
法将其含义明朗化,使之顺畅易读。
二者结合的例子见下文:
原文: “Oh~ Tell us about her, Auntie,” cried Imogen,“She is the skeleton in the family cupboard,isn’t she,”
译文:“哦~请给我们讲讲她吧,好姑妈。
”伊莫金叫
到:“她是我们家衣橱里的骷髅,家丑不可外扬,是吗,”
原文中的英语成语the skeleton in the family cupboard指家庭内被隐藏起来的羞耻或丢脸的事物,意即
“家丑”。
如果采用归化的译法“家丑不可外扬”.则原文中很生动的形象被损失掉,而如果采用异化的译法“她是我们家衣橱里的骷髅”,让人摸不着头脑。
将两者结合起来,将二者的优势充分发挥,则同样传神。
3、结语
韦努蒂本人倾向于异化翻译策略,将其作为反抗翻译中的“种族中心主义暴力”的手段。
但归化和异化翻译策略本身在翻译实践中并无所谓好坏,二者只代表两个不同的方向和侧重点。
采用归化还是异化策略,还是将二者结合,首先看文化背景,再看特定的情景,最后看文本,策略的选择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译者的决定。
韦努蒂的翻译策略的其中一大功绩是将翻译问题置于文化的大框架下,探讨译文的文化功能,而非仅仅着眼于语言本身,无论是对翻译实践,尤其对具有文化特色的源语文本的翻译,还是对翻译研究的文化视角都大有启发。
【
<a href=";>畅想中文</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