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若干历史特点

合集下载

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

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

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社会主义五百年的历史进程●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局限性●早期空想社会主义●空想平均社会主义●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 19 世纪初期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1.只看到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其转后却未能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2.他们要求埋葬资本主义,却看不到埋葬资本主义的力量(无产阶级)●3.他们憧憬取代资本主义的理想社会,却找不到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革命)●●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创立的理论基础:马克思、恩格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立和发展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从而超越了空想社会主义,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

●创立的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

●●第一国际和巴黎公社●马克思、恩格斯在指导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过程中,阐述了各国无产阶级政党相互关系的重要原则:●一是坚持无产阶级的国际联合。

●二是坚持各国党的独立自主和完全平等。

●第一国际和巴黎公社的失败经验(巴黎公社的失败标志着第一国际的失败,但不重要)●1.无产阶级政权是为人民服务的机关●2.建立无产阶级的新型国家●3.建立革命武装●4.需要无产阶级政党领导●十月革命胜利与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十月革命是世界历史上划时代的重大事件,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 (意义):●首先,它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变为现实,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其次,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再其次,它激励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民主革命●最后,它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播,推进了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社会主义在苏联一国的实践●1.列宁领导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一个时期:进一步巩固苏维埃政权时期。

●第二个时期: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时期,即战时共产主义时期●列宁领导的苏维埃政权实行了以取消商品货币关系为主要特征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经济上采取一系列非常的、特殊的又带有强制性的措施●第三个时期:由战时共产主义转变为新经济政策时期,标志着列宁正在寻找一条符合俄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2.苏联模式●(1)从经济方面来看,主要是由经济发展战略和经济体制两部分组成。

科学社会主义 各章重点整理

科学社会主义 各章重点整理

1.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内涵。

科学社会主义的三次历史飞跃(1)历史:19世纪30年代,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到~19世纪60年代,社会主义~到~19世纪70年代,科学社会主义~经过日本~中国(2)内涵:革命运动,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群众,在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下,推翻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的革命实践活动。

社会制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制度的总称。

思想体系,广义指马克思主义。

狭义指马克思主义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研究改变资本主义世界、建设社会主义世界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3)三次历史飞跃:从空想到科学:马、恩于19世纪40年代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

从理论到实践:社会主义制度在经济相对落后国家首先建立,形成苏联社会主义模式。

从一国到多国:社会主义国家通过改革开放,探索各具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当今资本主义世界各国工人阶级及其政党对社会主义的新探索也属于第三次飞跃的范畴。

2.对空想社会主义的评价:意义及其局限性@积极意义:(1)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义的深刻揭露和无情批判,为马克思、恩格斯提供了研究资本主义早期发展历程的重要文献资料,也为启发工人阶级的政治觉悟和科学地研究资本主义提供了宝贵的思想材料。

(2)空想社会主义者在对未来理想社会的各种详细描绘中,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预测和宝贵的见解,并在批判的基础上对未来理想社会提出了一系列合理的主张和规划。

(3)对于如何实现未来理想社会,空想社会主义者也提出过种种设想,进行了种种试验和斗争,这些试验和斗争给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经验与教训,提供了参照。

@局限性:(1)空想社会主义者始终不能揭示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他们的历史观总体上是唯心主义的。

(2)空想社会主义者不了解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因而没能找到实现未来理想社会制度的正确道路。

(3)空想社会主义者不能科学认识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因而没能找到实现社会变革的主体力量。

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演变及发展

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演变及发展

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演变及发展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演变及其发展13级硕研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葛浪摘要: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及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组成的经典理论,其中,科学社会主义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的核心。

马克思从其哲学、政治经济学中发现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两大理论成果,而这正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两大理论基石。

本文主要分三部分论述:一是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及发展,阐明科学社会主义的来源之一;二是论述马克思、恩格斯把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为科学;三是科学社会主义运动中的实践,选取了法国、俄国和中国三个国家为特例。

关键词:空想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恩格斯一、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先驱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来源之一,它源自于16世纪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一书。

自16世纪空想社会主义产生到19世纪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共经历了三个阶段:16、17世纪早期的空想社会主义,18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19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

1、16、17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16世纪最轰动的事件莫过于发生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那时的英国社会中产生了两个明显对立的新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随着英国工业经济和“羊吃人”圈地运动的发展,这两个阶级之间的矛盾更加凸显和加剧。

在这种社会背景下,许多学者开始思考当时的社会制度,试图通过社会制度的变革,改善无产阶级的生存状况,改变两个阶级间的对立,空想社会主义应运而生。

[1]第一部论述空想社会主义的着作是莫尔《乌托邦》一书,书中阐述了一种不同于西欧社会的全新社会制度。

这一时期是空想社会主义的雏形时期,其代表人物如莫尔、闵采尔、温斯坦莱和康帕内拉等虽提出了积极主张,但大多停留在对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和制度层面的描述,并没有构思未来社会,因此,缺乏严密的、系统的论证体系,同时这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带有宗教神学的色彩。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科学社会主义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科学社会主义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科学社会主义是什么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重要的理论内容之一,它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和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原则。

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思想是通过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建设,并逐步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本文将从科学社会主义的定义、主要特征以及发展历程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科学社会主义的定义科学社会主义是指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框架下对社会主义学说的科学阐释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强调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逐步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

科学社会主义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科学思想体系,旨在解决阶级矛盾、推动社会进步,实现人类的彻底解放。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主要特征1. 阶级斗争:科学社会主义坚持阶级斗争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动力。

它认为社会的进步是通过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来实现的。

科学社会主义强调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追求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2. 无产阶级专政:科学社会主义主张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无产阶级专政是指无产阶级通过国家来对资产阶级进行专政,实现对社会主要生产资料的公有化,为社会主义的发展创造条件。

3. 生产资料公有化:科学社会主义主张将生产资料公有化,实现社会主义的公有制经济。

它认为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是消除剥削,实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的基础。

通过公有制经济的建立,实现社会财富的公平分配,促进社会的持续发展。

4. 社会主义改造:科学社会主义主张通过社会主义改造,改变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为建设社会主义奠定基础。

社会主义改造的目标是彻底改变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制,建立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

三、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和思想家的不同贡献。

1. 马克思主义奠基:马克思和恩格斯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人,他们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系统地解析了资本主义的矛盾和革命的必然性。

科学社会主义的四次飞跃

科学社会主义的四次飞跃

科学社会主义的四次飞跃【摘要】一个半世纪以来,不同国度、不同时代的工人阶级及其政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时代特征、各自国情相结合,不断探索本国革命和建设的道路。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从传统体制到现代体制四次历史性的飞跃。

【关键词】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四次飞跃历史背景实践马克思、恩格斯在在科学地总结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经验,批判地继承人类优秀文化思想成果的基础上,于1848年2月合著了科学社会主义第一个纲领性文献《共产党宣言》,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

从此,人类社会开始了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伟大世界历史进程。

一个半世纪以来,不同国度、不同时代的工人阶级及其政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时代特征、各自国情相结合,不断探索本国革命和建设的道路。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从传统体制到现代体制四次历史性的飞跃。

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任何时代的思想理论都植根于那个时代经济社会和思想文化发展的土壤。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也是如此。

随着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欧洲社会逐渐形成各种各样的社会主义思潮,其中源远流长、影响最大的是空想社会主义。

它的产生和发展为科学社会主义积累了有益的思想材料。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判的继承思想先贤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使社会主义具备了现实的基础,实现了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飞跃。

19世纪40年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西欧先进国家已占统治地位,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内部矛盾日益尖锐,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高涨。

马克思和恩格斯参加了当时阶级斗争的实践。

在此基础上,周密地研究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矛盾,批判地继承了18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法国的C.H.de圣西门、C.傅立叶和英国的R.欧文的思想成果,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

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从《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看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从《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看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从《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看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规律和特点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马克思主义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础,指导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和发展。

从《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这本书中可以看出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首先,科学社会主义强调阶级斗争。

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必然伴随着阶级斗争。

科学社会主义追求实现无产阶级的解放和社会主义的胜利。

因此,科学社会主义注重阶级斗争的调整和解决,以实现社会主义的发展和进步。

其次,科学社会主义强调生产力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基础,科学社会主义的目标是通过科学技术的进步,提高生产力水平,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条件。

科学社会主义注重科学技术的创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社会主义的繁荣和富强。

第三,科学社会主义强调人的全面发展。

科学社会主义关注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追求人的解放和幸福。

马克思主义强调人是历史的创造者,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要求人们在物质生活条件改善的同时,实现精神和道德的提高。

科学社会主义追求人的自由、平等和公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幸福。

最后,科学社会主义强调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发展。

科学社会主义认为,社会主义的胜利需要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和支持。

马克思主义强调国际主义和国际团结,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需要各国人民的共同努力,推动共产主义的实现。

总之,从《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这本书可以看出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科学社会主义强调阶级斗争、生产力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以及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发展。

这些规律和特点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也为我们认识和推动社会主义的进步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科学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讲稿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又称科学共产主义,作为一种学说、思想体系,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创立的,所以又称为马克思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具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含义。

从广义上说,它是指马克思主义的整个思想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

从狭义上说,科学社会主义是专指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科学社会主义部分。

科学社会主义的特点:一是彻底的革命性;二是严密的科学性;三是直接的现实性;四是发展的开放性。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科学社会主义是研究无产阶级解放运动发展规律的科学,即研究改变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世界并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世界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是包括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性质、条件和一般目的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

研究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性质,就是指研究无产阶级运动同以往的运动的质的区别、无产阶级的历史作用和历史使命,即科学社会主义是研究无产阶级的解放运动,而不是其他阶级的运动。

这即指研究这一斗争的阶级性、阶段性和特殊性。

研究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一般目的,就要研究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最近目标和最终结果。

三、科学社会主义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地位第一,从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来看,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的落脚点和归宿。

第二,从马克思主义的主要问题和实质来看,科学社会主义的内容,特别是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之点和精髓。

第三,从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在共产主义运动中的作用来看,科学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行动纲领和胜利的旗帜。

四、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一)只有认真学习和研究科学社会主义,才能完整准确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二)学习科学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解放斗争和革命事业的需要;(三)学习科学社会主义,才能区分真假社会主义。

(四)只有认真学习和研究科学社会主义,才能更好地以科学社会主义指导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

科学社会主义复习要点

科学社会主义复习要点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总复习一、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历史1、三次历史性飞跃,三个发展阶段。

三次历史性飞跃的历史背景、基本条件和主要标志。

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主要标志是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

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是社会主义从理想变为现实,主要标志是1917年十月革命的胜利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第三次历史性飞跃是社会主义从一国模式向多国模式的发展,主要标志是中国,越南,朝鲜,古巴,老挝等具有本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出现。

2、为什么说“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为科学?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性(1)不能正确地阐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揭示资本主义发展的规律。

(2)找不到能够成为新社会的创造者的社会力量。

(3)找不到变革社会的正确途径。

空想社会主义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缺陷,从客观上讲,是由于受到时代的局限。

从主观上讲,最主要的是由于他们的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

“两大发现”对于实现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唯物史观从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和一般规律的高度,为科学社会主义奠定了世界观基础;剩余价值学说则从资本主义本质及其发展规律自身,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直接的理论依据。

“两大发现”科学地证明了社会主义理论的性质和任务。

它指出,社会主义不是某个天才头脑的偶然发现,而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斗争的必然产物,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矛盾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首先是在直接吃到它的苦头的工人阶级头脑中的反映。

因此,它的任务不是想出一个尽可能完善的社会制度,而是研究必然产生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及其相互斗争的社会经济过程,从中找出解决矛盾冲突的手段。

“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得到科学的证明。

它表明:(1)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灭亡是合乎历史规律的,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并不是幻想家的臆造,而是现代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是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及发展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及发展

资本主义社会早期的种种社会矛盾, 让许多人对资本主义社会失去信心, 这样,就有了社会活动家、政治家等 (后来称之为空想社会主义者),他 们深刻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的种种弊 端,提出了改变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 设想,著书立说,形成了 最初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对早期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揭露
2.空想社会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历史阶段
莫尔首次系统论述了空想社会主义社会理想, 具有开创性历史意义,他是空想社会主义的伟 大先驱。但他的思想带有小生产者、平均主义、 禁欲主义的思想特点,理论显得比较肤浅。
康帕内拉的 思想
资本主义社会的贫富悬殊与私有制有 密切联系。他主张,太阳城在政治上应 实行民主制的共和国,一切财产公有, 在公有制的基础上,由社会组织生产, 凡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参加劳动。他还第 一次提出劳动光荣的思想,他说在太阳 城里一个人一天只要劳动四个小时,就 可以生产出所需产品,在分配上要实行 按需分配,但一个人不能领取超过应得 的产品。
其代表人物和主要著作是: 法国人圣西门(1760~1825)的《论实业制度》等 法国人傅立叶(1772~1837)的《新世界》等 英国人欧文(1771~1858)的《新世界观》、 《新世界道德书》等
圣西门
圣西门在《论实业制度》等著作中
的“实 业制度”
设计的未来社会叫“实业制度”。他
主张,实行财产公有制,社会财产由
叶 困的温床,资本主义不可避免地会发生
的 经济危机。他还将人类社会分为四个阶
和 段,就是蒙昧、宗法、野蛮、文明。认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第一章
一、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第 二、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社会历 史条件
一 三、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 章 四、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及

科学社会主义的特点

科学社会主义的特点

科学社会主义的特点
科学社会主义的特点
一、以共产主义理想为奋斗目标
1、追求共产主义制度的实行,努力缩小贫富差距,共同实现共同富裕。

2、努力建立公正的法治体系,共同参与公共利益的构建,推动以人为
本的社会发展。

3、以科学进步作为促进共同发展的动力,科学社会主义以提升人们的
生活质量作为最终目标。

二、实行按劳分配制度
1、坚持生产力发展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

2、建立市场经济制度,推广科学发展观,培养多种多样的发展力量。

3、实行按劳分配制度,必要的时候可以实行相对的平均分配,以共同
繁荣社会为宗旨。

三、尊重个人主义精神
1、坚持以民主为基础的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2、注重个人自由,尊重个人主义精神,保护和激励广大人民的创造积极性。

3、确保每个公民都能从政府方面、社会上等渠道获得相应的权利,享受到平等的发展机会。

四、崇尚互助合作
1、实行集体所有制经济制度,逐步消除国家个人之间的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劳动者共同富裕。

2、崇尚互助合作,推动社会公德,推动各个行业和各个部门之间的非竞争性合作,推动社会的进步。

3、推动世界各国的和平发展,秉承爱国爱民的思想,以和平的思维解决国际问题,实现真正的共同发展。

科学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摘要:科学社会主义也称“科学共产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运动发展规律的科学,是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理论概括。

科学社会主义与哲学、政治经济学一样,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它在马克思主义学说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当代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和我国社会主义的实践迫切要求我们努力学习和研究科学社会主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吹绿了我国科学社会主义园地,使人们得以重新把社会主义当作科学看待,即允许人们去研究它。

我们一定要发展这个大好形势,继续开创科学社会主义研究的新局面。

社会主义必将在人们的不断研究、探讨和改革中,愈发显示出它的无比优越性和不可战胜的生命力。

关键词:科学社会主义;中国特色;三次飞跃;基本理论;三大特点正文:科学社会主义也称“科学共产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运动发展规律的科学,是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理论概括。

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基本组成部分之一。

马克思主义学说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基本理论,其中哲学和政治经济学是其全部学说的理论基础,而科学社会主义所揭示的社会发展规律及人类的崇高理想,则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追求和归宿所在。

科学社会主义是与空想社会主义相对而言的、关于社会主义的科学的理论体系、理论模型与实践模式。

科学社会主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指马克思主义的整体,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狭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指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即同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相并列的科学社会主义。

人们实践中的社会主义,即作为运动或制度的社会主义,通常是从狭义上来理解的。

科学社会主义十九世纪四十年代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后,在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中,在各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在与各种非科学、反科学的社会主义思潮或者流派的斗争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列宁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全面分析了帝国主义的经济政治特征、基本矛盾及其本质,指出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特殊阶段,是垄断的资本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前夜。

科学社会主义课件ppt

科学社会主义课件ppt

02
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特征
社会主义的本质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 义提供了一种以人民群众利益为中心的制度设计,它是一种新的尝试和实验,其成功与否取决于社会 各个方面的实际情况和历史条件。
社会主义的特征
社会主义具有优越性,这种优越性在不同国家、不同历史条件下可能会得到不同的体现。社会主义提 供了一种以人民群众利益为中心的制度设计,它是一种新的尝试和实验,其成功与否取决于社会各个 方面的实际情况和历史条件。
科学社会主义课件
• 科学社会主义概述 • 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 • 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与探索 • 科学社会主义的未来展望 • 科学社会主义的当代价值与意义
01
科学社会主义概述
科学社会主义的定义与特点
总结词
科学社会主义是一种以人民群众利益为中心的制度设计,它是一种新的尝试和实验,其成功与否取决于社会各个 方面的实际情况和历史条件。
04
科学社会主义的未来展望
社会主义与全球化
全球化对社会主义的影响
01
全球化进程中,社会主义国家面临着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
面的挑战和机遇,需要积极应对。
全球化下的社会主义发展模式
02
在全球化背景下,社会主义国家需要探索适合自身国情的发展
模式,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改革和创新。
全球化与社会主义的互动关系
社会主义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作用
社会主义国家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可以发挥自身优势,推动 国际合作和共同发展。
人类命运共同体与社会主义的互动关系
人类命运共同体与社会主义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需要社会主义国家的积极参与和贡献。

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史

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史

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史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科学社会主义啊,那可真是个超酷的概念呢!它诞生于19世纪的欧洲,当时的社会可乱套啦。

工业革命带来了好多新变化,一方面呢,工厂像雨后春笋一样冒出来,机器轰隆隆地响,生产效率那是大大提高。

但另一方面,工人的日子可不好过啦。

他们每天工作很长时间,工资却少得可怜,住的地方又破又小,简直就像生活在地狱里。

这时候呢,有一些超级聪明又超级有正义感的思想家就开始思考怎么改变这种状况啦。

像圣西门、傅立叶、欧文这些人,他们提出了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

他们想象着有一个美好的社会,人人平等,大家都能过上幸福的生活。

他们的想法虽然很美好,但是有点不切实际,就像在空中建楼阁一样。

不过呢,马克思和恩格斯这两位大神可就不一样啦。

他们深入研究当时的社会状况,分析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

他们发现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比如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和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

于是,他们在批判继承空想社会主义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和恩格斯还写了一本超级有名的书叫共产党宣言,这本书就像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出生证明一样,宣告了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它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全世界无产阶级斗争的道路。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与传播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之后呢,就像一颗种子开始在世界各地发芽啦。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时候,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开始有了无产阶级的运动。

比如说俄国,当时俄国的工人和农民被沙皇统治压迫得死死的。

列宁就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俄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领导了十月革命。

这可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啊!俄国的工人、农民和士兵们团结起来,推翻了沙皇的统治,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这就像在黑暗中点燃了一把大火,让全世界看到了社会主义的希望。

之后呢,科学社会主义在其他国家也不断发展。

在中国,从五四运动开始,马克思主义就开始广泛传播啦。

李大钊、陈独秀这些先进的知识分子把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介绍到中国来。

科学社会主义的三次历史飞跃

科学社会主义的三次历史飞跃

第一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地位1.教学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

马克思主义也可以称为科学社会主义,产生以来经历了三次历史性飞跃,每一次飞跃都伴随着理论的升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以及当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3.学时数:3学时4.教学方法:讲授5.教学内容:一、科学社会主义的三次历史性飞跃19世纪40年代以来,科学社会主义经历了三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是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为科学,形成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第二次是社会主义从理想发展为现实,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第三次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产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1.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历史性飞跃作为人类解放的一种思想、一种运动和一种社会制度设计,社会主义以资本主义对立物的身份出现,已有近五百年的历史,空想社会主义是它的最初形态。

从16世纪产生到19世纪初,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

空想社会主义发轫于资本主义简单协作最初发展阶段的16-17世纪。

莫尔、闵采尔和康帕内拉是早期空想社会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

17—18世纪,是资本主义手工业大发展时期,以摩莱里和马布利为代表的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将闪烁着微光的共产主义思想发展为“直接共产主义的理论”。

进入19世纪,自由资本主义得到了发展。

到19世纪前半叶,英、法两国已基本完成机器大工业代替手工业的社会变革过程,西欧其他国家的工业化也纷纷继之而起。

在这一发展阶段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日益显露,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和斗争日趋激烈。

与此相适应,空想社会主义也发展到了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最重要的阶段。

以三大空想家的理论为最高成就的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揭露和批判,对未来社会提出了天才的预测和积极的结论,成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思想来源。

科学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绪论社会主义的三次历史性飞跃——历史的线索第一次历史性飞跃:16世纪初叶——19世纪40年代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到科学,产生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第一种形态——马恩创立的经典科学社会主义;第二次历史性飞跃:——20世纪初,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产生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第二种形态——苏联模式的科学社会主义;第三次历史性飞跃:——20世纪下半叶,社会主义由一国模式到多国实践,产生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第三种形态——改革中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二)“社会主义”的三种基本含义1、作为一种思想体系、一门学科、一种理论学说,通常称科学社会主义亦即科学共产主义,在这里,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是同义语。

2、作为一种革命运动,社会主义运动、共产主义运动,都是指那种无产阶级与广大人民群众为推翻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的实践活动。

3、作为一种社会制度,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

1、社会主义含义一:理论、学说作为一种思潮,社会主义诞生已有490多年的历史,以英国人托马斯·莫尔所写的《乌托邦》的出版为标志。

2、社会主义含义二:社会主义运动作为一种运动,以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为标志,到现在有近160年的历史。

社会主义运动的四个阶段:(1)1848——19世纪末,开端或兴起阶段。

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成立;两次革命;两个国际共运组织(2)19世纪末——二战后,最辉煌阶段。

社会主义由理论到现实,由一国到多国;苏联世界第二大国;总人口三分之一,工农业产值五分之二(3)二战后——苏东剧变,由兴盛转入低潮,91年谷底。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最大的一次挫折,社会主义面临严峻考验。

(4)20世纪90年代开始,新的探索、新的尝试,复兴社会主义的阶段。

3、社会主义含义三:社会制度作为社会制度,从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苏维埃政权得以建立的十月革命开始(1917、11、7)已有90年的历史。

与时俱进——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特征

与时俱进——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特征

摘要: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史就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伟大实践。

只有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各国实际结合起来,才能将科学社会主义事业推向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当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关键词:科学社会主义;发展;新阶段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05-0259-03科学社会主义自空想以来发展至今,已经历了近500年的历史,在每一个历史阶段都有其特殊的历史使命,都是在适应当时特定的时代要求,不断地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理论宝库而发展变化的。

可以说,一部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史就是与时俱进的发展过程,就是不断创新的伟大实践。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把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推上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它是当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如何准确把握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对于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探索科学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传统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从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科学功能、研究对象等不同角度来把握科学社会主义之基本精神的。

“广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即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特别是关于资本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本质及其一般发展规律的科学。

狭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性质、条件以及由此产生的一般目的的学说。

”[1]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因为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的落脚点,是马克思主义实质之所在,是实践着的马克思主义,是识别真假马克思主义的锐利武器。

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品格是科学性与革命性融为一体,是客观事实与主观原则的辩证统一,是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是开放的、发展的,同时也与体现其精髓、灵魂地位的立场、观点、方法之稳定性相统一。

科学社会主义的开放与发展性主要体现在它永远是面向社会、面向世界、面向时代和面向未来的,而不是经院哲学、书斋理论。

与时俱进——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特征

与时俱进——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特征

与时俱进——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特征
孟令虎
【期刊名称】《经济研究导刊》
【年(卷),期】2012(000)005
【摘要】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史就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伟大实践.只有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各国实际结合起来,才能将科学社会主义事业推向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当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总页数】3页(P259-261)
【作者】孟令虎
【作者单位】蚌埠学院安徽蚌埠23303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16
【相关文献】
1.根据新的实践与时俱进地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r——读《共产党宣言》的启示[J], 吕薇洲
2.从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看马克思与时俱进的品质 [J], 关莹莹
3.试论以科学态度对待科学社会主义——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发展历史经验的考察[J], 汪海波
4.与时俱进: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 [J], 禹洋
5.从历史的发展中认识科学社会主义——简评《科学社会主义史纲》 [J], 马国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科学社会主义历程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开创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伟大事业,从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至今,已走过了160多年的历史。

在这160多年发展历程中,既有凯歌高奏、胜利进军的历史时期,也有因发生各种失误停滞不前的困难时候;社会主义既给人们带来喜悦与憧憬,也给人们带来忧愁与彷徨。

160多年来,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大致经过了5个阶段。

1.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这是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第一次飞跃。

“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与资本主义相对立的一种思想体系,它是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发展而产生发展的。

但是,在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发表以前,虽然许多思想家无论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揭露与批判,还是对未来社会的预测与猜想,到处都是“突破幻想的外壳而显露出来的天才的思想萌芽和天才的思想”。

但是,由于受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与不成熟阶级状况的制约,数百年来“社会主义”与“乌托邦”联系在一起。

也就是说,马克思、恩格斯以前的社会主义都是一种空想的社会主义,由于马克思、恩格斯创造性的劳动,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

卡尔·马克思(1818-1883)弗里德里希·恩格斯(1820-1895)同是德国人,是人类发展史上最杰出的思想家,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他们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学说,不仅使哲学、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学发生了质的飞跃,翻开了新的篇章,而且由于他们的思想的影响,改变了人类的历史进程,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为此,在2000年,
马克思被英国BBC评为千年来人类最杰出的思想家。

社会主义之所以能从空想变成科学,一方面是由于19世纪30到40年代欧洲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无产阶级已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但是还没有一个指导工人阶级解放运动的科学理论,时代呼唤一种崭新理论的创立。

人类进入19世纪后自然科学的发展取得了重大进步,尤其是三大科学的发现,为科学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形成,为正确认识和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发展及本质提供了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

同时,19世纪初期欧洲形成的特定社会文化环境,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使人类的理论思维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使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有了浓厚的文化底蕴与思想基础。

另一方面,也是最主要的方面,是由于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继承前人一切优秀文化成果的基础上,在长期的无产阶级斗争实践中,运用他们创立和发现的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发展,对整个人类社会的产生、发展,进行了长期不懈的研究,终于发现,人类社会的发展并不是人的理性所决定的,并不是由什么先天抽象原则或超自然、超人的力量所决定,而是由其自身的规律所决定的,那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状况与要求,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的状况和要求。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与发展正是这一规律作用的具体表现,也正是由于这一规律的作用,资本主义又必然被另一种比资本主义更能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新的生产方式即社会主义生产方式所取代。

由于马克思、恩格斯揭示了
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实质,从而揭示了实现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找到了实现社会主义的阶级力量。

并在此基础上,科学思考了发达资本主义与东方落后国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一些方式。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由于社会主义是一种比资本主义更高级的社会,按照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这一基本规律,社会主义必须是在资本主义经过充分发展,即当其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再也没有生产力发展空间的情况下,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在特定情况下也可以通过和平的方式)才能建立。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由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世界性,即今天人们所讲的全球化,社会主义革命将是“世界性的革命”。

同时,马克思、恩格斯也认为,东方落后的国家可以在欧美发达国家率先取得胜利的无产阶级帮助下,跨越“卡夫丁峡谷”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

2.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
这是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第二次飞跃,是由列宁完成的。

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列宁)1870-1924)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又一位杰出的历史人物,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政治家,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列宁一生的伟大贡献在于创立了“一国胜利论”,并成功领导了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使社会主义从理论变成了实践;同时,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广泛而有益的探索,为以后的社会主义改革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把马克思主义发展到列宁主义阶段。

马克思、恩格斯的伟大功绩在于把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


克思、恩格斯在世时,也曾指导、领导过工人阶级反抗资本主义制度的斗争,也曾爆发过1871年的巴黎公社武装起义,做过建立新制度的尝试,但未成功。

在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以前,社会主义还只是一种理论的东西。

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欧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并未能在实现社会主义方面起带头作用。

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革命进程并没有出现。

而由于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兴起,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先后进入到资本主义发展的新阶段即垄断阶段,革命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

列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本国实际以及世界革命发展的新形势相结合,深刻分析了资本主义在新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的本质与特征。

明确指出:“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

由于这一不平衡规律的作用,社会主义革命可以首先在帝国主义最薄弱的环节爆发并取得胜利,并在俄国领导了“十月革命”,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使社会主义从理论变成了现实,实现了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第二次飞跃,开创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

“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积极探索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提出了著名的“新经济政策”,开创了社会主义改革的先河,为新型社会主义探索作出了杰出贡献,特别是列宁提出的要大胆学习、利用、吸收资本主义一切文明成果的观点,为推进当代社会主义改革起了巨大的积极作用。

列宁去世后,斯大林继承了列宁的“一国胜利论”,明确提出了“一国建成社会主义论”,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斯大林领导苏联人民从20世纪20年代末到30年代初,开展了大规模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运动,并于1936年宣布,社会主义在苏联已经建成,并形成了
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制度。

虽然后来社会主义实践证明,苏联模式不是一种成功的模式,但是这种模式毕竟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一些一般原则,毕竟是社会主义现实制度的一种尝试,这种尝试之所以会失败,从根本上来说就是现实社会主义制度没有与时俱进,没有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僵化、教条、保守断送了苏联社会主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