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中来自日语的词汇
现代汉语中的“日语外来词”
现代汉语中的“日语外来词”一、唐代的日本学中国与近代的中国学日本中日之间的文化交流史上,有着许多有趣味也有意味的事。
从大的方面说,有两个时期的情形特别引人注目。
一是在中国唐代,一是在近代。
在唐代,是日本贪婪地向中国学习,甚至是在与中国文化接触后,大和民族才首次与文字遭遇,从此才学会了书写。
日语的“假名”(字母)不过是汉字的变体。
而在近代,则是中国拼命地向日本学习。
别的方面且不论,仅就语言文字方面说,在近代,倒是日本成了汉语的输出国。
日本“汉语”,冲击着东亚各国的语言系统,当然也大量进入中国的汉语中,成为中国人日常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先生学生与学生先生从时序上说,中国接触西方文化远比日本早。
早在7世纪的时候,就有基督教僧侣来中国传教。
此后,13世纪的马可·波罗,16世纪的利玛窦,是广为人知的西方文化在古代的使者。
在利玛窦的时候,西方汉译的工作已开始。
徐光启与利玛窦合作,翻译了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这是人所共知的。
1870年,新教传教士莫里逊来到中国。
他把《新约》译成汉语,全版《新约》于1814年出版。
更重要的是,他还编了一本汉英词典,词典第一卷于1817年印行,整部词典四开本,共六卷,4595页,于1823年出齐。
1898年秋,戊戌变法失败后的梁启超,潜入日本军舰大岛号,亡命东瀛。
这个时候,大量的西方名词、术语已进入日语中,被称作“政治小说”的《佳人之奇遇》和《经国美谈》中,自然也不乏这类译语。
他很轻易地就把诸如民主、科学、政治、经济、自由、法律、哲学、美学一类词汇介绍给了中国读者。
梁启超向国内译介日本政治小说的同时,也就开始了雷颐先生《“黄金十年”》一文中所说的近代中日关系史上的“黄金十年”,举国上下掀起了一股向日本学习的热潮。
已被译成日文的西方著作,也在这时期被转译成汉语,甚至日本的中级教科书都被翻译过来,用作教材。
这也就意味着,日语“外来语”被引进中国,是在一种不得已的情形下开始的。
2020职称日语:风行于当今中国大陆的日语词汇
2020职称日语:风行于当今中国大陆的日语词汇这些年频繁往返于东京和北京,感觉中文外来语中来自日语的词汇越来越多,这应该和中日两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的日益深入相关,也和普通话受港台影响水准相关。
特别是在娱乐界和年轻一代的日常语言里,很多人喜欢照搬台湾演艺界人士的讲话习惯,而台湾恰恰受日语影响特别大。
1、卡拉OK"卡拉OK"是"KARA(日语里"空"的发音)"与"ORCHESTRA(管弦乐)"两个词的合并。
据说原来是小乐队所使用的俗语。
各地巡回演出时,在歌手到达之前乐队的练习过程中使用,有"缺了歌手"的含义,即"空奏管弦乐"的暗语。
卡拉OK的发明人通常认为是日本的井上大佑(Daisuke Inoue),从高中时代起,就参加乐队,经常在神户市内的一些夜总会演出。
1970年,他开始在夜总会专门为客人伴奏。
一次,他应一位出差要去外地的客人的要求,把自己的伴奏录在磁带上,客人非常满意。
他由此产生了灵感,用一台汽车音响,加上扩音器,回声设置,麦克风和一个投币100日元能运转5分钟的计数器,拼凑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卡拉OK演唱机。
1971年,他开始在神户的一些娱乐场所以每月2万日元的价格出租他的机器。
1972年,他创立了克莱森特公司,成为卡拉OK行业的第一人。
80年代初,日本公司大举投资海外,由此日本人发明的卡拉OK文化开始风靡全世界。
2、过劳死2002年1月17日,「过劳死」(Karoshi)一词在英语词典《牛津英语词典电子版》﹙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Online﹚正式登堂入室,以配合二十一世纪的需要和最新真实面貌。
Karoshi源自日语“過労死”「过度劳累工作导致死亡」。
通常理解为,“过劳死”是因为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加重,心理压力大,存有精疲力竭的亚健康状态,因为积重难返,将突然引发身体潜在的疾病急性恶化,救治不即时而危及生命。
源于日语的汉语新词“王道”
2 0 1 4年 第 1 期
源 于 日语 的汉语 新 词 “ 王 道"
O张慧 王妹 静
景德镇 3 3 3 4 0 3 ) ( 景德镇陶瓷学院 人文社科学院, 江西
[ 摘 要] “ Y - i l t ” 一词在中国 的古 代汉 语中 早已 存在, 但本文 所论述的汉 语新词“ 王 道” 与古 代汉 语之“ 王
由上看 出 , 用 以上字典 中的释义完全无法解 释本文开头 中例句中出现 的“ 王道 ” 一 词。 由此 可 以认 为 , 网 络流行 语
“ 王道” 是一个截然不 同于来 自古 代汉语“ 王道 ” 的一 个汉语 ( 新华网, 2 0 1 1 . 2 . 2 8 )
近几 年 , 在 中文 网站 上 突然 大量 地 出现 “ 王道 ” 一词 。
录入 汉语 新词 词典 中。
[ 关键词] 新意; 新词; 王道; 词典; 意义 [ 中图分类号] H 3 6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1 6 7 2— 8 6 1 0 ( 2 0 1 4 ) 0 1 — 0 O O 6 — 0 3
遒荡荡; 无党无偏, 道平平; 无反无侧, 至遒正直。 ”
新词汇 , 其词义也完全不同 。
二、 汉语新词“ 王道” 的来历
( 3 )王道论 坛 , 专 注 于计 算机 考 研 的 点 点 滴 滴!( h t _
: / / w w w . c s k a o y a n . c o m / 01 2 1 . 2 . 2 7 )
作为现代汉语 中的一个新词汇 , “ 王道” 既然源 自古代汉 语, 其词义也与古代汉语 中的词义毫无关联 , 那 么, 它究竟从 何而来呢?笔者大胆 猜测 “ 王道” 一词也极 有可能来源 于 日 语词汇r 王道 ( 扫弓 弓) J 一词, 并 查 阅了 相关 日语 字 典。 其 中 日语的《 明镜 国语 辞典》 的释义最 为全面 , 因此 , 本 文 以
杂谈汉语中的日语外来语
杂谈汉语中的日语外来语随着中日交流的日益频繁,近年来汉语中出现了许多前身是日语的外来语(又称帕来语)。
且广泛流行起来。
有些在日常生活中频繁使用,有些则引用在了歌词和商品等众多领域。
一、「人気」→“人气”「人気」的日文解释是「その会社で好ましいものとして受け入れられること。
狭义では、その芸人の出演が娯楽・享受の対象として世人から求められる度合いを差す。
」例:人気が出る人気がある中文的“人气”解释和日语大同小异,指人或事物受欢迎的程度。
例:由于该影片获奖,扮演女主角的演员人气急升。
二、「写真」→“写真”「写真」的日文意思是照片。
但中文中则指明星艺人等的个人特写照片集。
例:F4写真集青春写真艺术照三、「料理」→“料理”汉语直接把日语词汇借过来,指菜肴。
例:日本料理、中华料理、韩国料理四、「理念」→“理念”「理念」——何を最高のものとするかについての、その人(面で)の根本的な考え方。
例:文化国家の理念を挙げる汉语“理念”即为思想;观念。
例:经营理念文化理念五、「売场」→“卖场”都指比较大的出售商品的场所。
例:バーゲン売场例:仓储式卖场六、「物语」→“物语”新明解国语词典解释为:语り伝えられて来た话。
例:『源氏物语』『竹取物语』汉语用作为故事的意思。
例:婚姻物语咖啡物语大银河物语(游戏中多直接引用)七、「超」→“超”「超」接头词,表示程度。
如:超かっこいい超やさしい汉语中主要用于宣传口径的前缀,有夸大其词之嫌。
显其贵、表现其竞争力。
例:网通买亚环电信超低价布局海外。
八、「准」→“准”接头词,本式,正式,最终的なものに次ぐ。
例:准会员准决胜汉语也表示离正式还有一步之遥的意思。
汉语的例子:准妈妈准儿媳九、「新干线」→“新干线”日语中原指高速化的铁路路线。
汉语引用为快速前卫的象征。
例:影视新干线日语新干线十、「物流」→“物流”日语中解释为:商品その他の品物を生产地などから消费地などまでに运ぶための包装,荷役,保管,运送の仕事。
浅析近年来汉语流行语中的日源词
浅析近年来汉语流行语中的日源词流行语是指在一定时期的某语言社区内反映社会热点和社会心态,具有民间性、可复制性、传染性和变异性的新生语言单位。
[1]流行语像一面镜子,能够反映社会的变化和趋势。
随着以网络为代表的大众传媒的发展和普及,当基于社会新现象的流行语出现时,大众传媒就会发挥其重要的媒介作用并促使其迅速传播、扩展,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日本从1984年开始,通过刊物《现代用语的基础知识》杂志的问卷调查方式每年评选出可反映当年度日本社会现象且引起话题的年度前十名流行语,称之为年度新语流行语大赏,并给与这些词语相关的人物或团体颁奖,此活动一直举办至今。
随着对流行语的关注,我国也有了中国主流报纸十大流行语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等评选活动。
自2008年开始,中国语言文字类国家期刊《咬文嚼字》开始评选年度十大流行语,其评选结果每年都会引起人们关注并成为话题。
流行语之所以得到如此的传播与发展是因为网络科技的发达为语言的传播提供了媒介,更因为流行语对我国国民的日常语言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近年来汉语流行语中的日源词始自2008年的年度十大流行语评选活动,本着流行、创新、文明的原则,通过条目收集、条目筛选、专家审核、征求意见、最后审定等五个步骤,最终确定每年的10个流行语。
到目前为止,已经发布了80个流行语,其中有9个源自日语。
它们是:2008年的宅男宅女;2010年的~控达人;2011年的卖萌吐槽;2014年的断舍离萌萌哒;2015年的脑洞大开颜值。
这些词在进入汉语之后大部分都较原词在使用范围、使用用法、使用形式等方面发生了变化,以下进行具体说明。
1.进入汉语后使用范围扩大宅男宅女:该词是由日语舶来词御宅衍生而来,日语写作お宅或御宅。
原本是称呼对方家里的敬语,汉语一般翻译为府上。
后来意义发生变化,泛指那些热衷于ACG次文化(动画、漫画及电脑游戏)的男性。
随着这一现象的出现和发展,甚至出现了御宅文化。
由此衍生出的宅男一词从台湾地区传播到大陆,语义进一步泛化,特指那些不修边幅,整天憋在屋子里沉迷于玩电脑游戏、网络聊天、看动漫或电视剧的男性。
汉语中的日语外来词
外来词就是本民族语言中从他民族语言吸收过来,并使它符合本民族语言的语音和词汇结构的词。
从语言发展的历史来看,任何一种语言都不可能是完全封闭的,世界上许多民族语言中都有相互借用词汇来丰富本族语言的例子,汉语也不例外。
汉语在吸收外来词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从西汉开始就与中亚的一些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进行经济文化交流。
中国历史上有过三次引进外来语的高潮。
一次是佛教流入中国时,从印度引进了一些外来语;二是鸦片战争以后至建国前,又受到欧美的影响,引进了一些外来语,但规模、受影响的范围都很小;三是改革开放以来,又出现了引进外来语的现象。
直至在国际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和世界众多的国家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交流,外来词的数量也在不断地增加,丰富汉语词汇,使之充满活力。
本文拟从日语吸收的外来词方面进行探讨。
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都有广泛的交流。
自弥生时代,日本从中国借鉴了大量词汇,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隋唐时期,中国文化大量流入日本,当然汉字作为文化传播的媒介,也被日本人所接受。
汉语对日语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日本人吸收汉字后,创造了平假名和片假名,根据汉语的造词规律又制造了和制汉语和国字,这些都为从日语中借入词汇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一、日语词汇进入汉语的原因事物的发展既有外因,也有内因,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内因起着主导作用。
汉语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自身的发展需要,为了丰富自己的词汇系统,不断地从外族语言中吸收养分,主动从他民族的语言中吸收词语来充实自身,这是内因。
那么外因就是社会、经济、文化的交流,在吸收新事物、新概念、新技术的时候,汉语中没有现成的语词用于表达,常会把外来语词吸收吸收进来。
在历史进程中,社会的发展,民族间的交往和文化的传播为语言的互相影响和渗透提供了条件。
一般地说,经济文化较发达的民族所用的语言对相对不发达的民族的语言产生较大影响。
鸦片战争以后的一百年,是中日两国开始向西方学习,各自完成近代化的过程。
汉语中的日语外来语
汉语中的日语外来语作为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汉语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和悠久的历史。
在长期的文化交流和贸易往来中,汉语吸收了大量来自其他语种的外来词。
其中,日语作为汉语近邻,对汉语的影响早已不可忽视。
本文将介绍汉语中的日语外来语,并探讨其在汉语中的运用和影响。
日语外来语是指在日语中使用的源于其他语言的词汇,而其中很大一部分来自汉语。
由于汉语和日语在发音和词汇上的相似性,许多日语外来词经过稍加改变就被汉语所吸收和运用。
这些日语外来词在词义和语用上都有不同的文化含义和使用方式。
首先,让我们看看一些在汉语中常见的日语外来词。
比如,“寿司”、“便当”、“滑稽”等词汇在汉语中已经流行多年,被广泛使用,成为了汉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些词汇的使用反映了中日两国文化交流和相互借鉴的历史。
“寿司”和“便当”这两个词是日本人民生活中经常使用的词汇,随着日本料理在全球范围内的流行,它们也逐渐进入了中国的餐饮行业。
而“滑稽”这个词原本在汉语中是指某种行为或表情让人觉得好笑,但在日语中则表示一种搞笑的方式,一种演员的表演风格。
经过了数十年的使用,这个词已经成为了汉语中形容搞笑或可笑的一种常用词汇。
另外,汉语中的一些日语外来词还具有一定的专业性质。
比如,“柔道”、“空手道”这两个日语外来词在中国的武术领域中非常常见。
它们最初是作为学习日本武术的专业术语而被引入中文中的,同时也引入了中国的武术界。
而在这个过程中,中日两国的武术发展也得到了互相借鉴和促进。
除了词汇的借用,汉语中一些短语和表达方式也受到了日语的影响。
比如,一些出现在日本动漫和影视作品中的台词和情感表达方式也被汉语使用者广泛借用和模仿。
当你听到一个人用“我是高富帅”来形容自己时,这就是受到了日语中“帅哥”一词的影响,它原本在汉语中是指容貌英俊的男性的,而在日语中则是单纯指美男子。
虽然日语外来语在汉语中的应用已经相当普遍,并成为了日常交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我们要注意其使用的场合和要素。
现代汉语中日语外来词词源考辨
日语外来词的使用,也反映了人们对异域文化的和接受程度。一些日语外来 词的引入,使人们能够更直接地了解和接触日本次演示化。例如,“武士道”、 “茶道”等词汇,使人们能够更直观地了解日本次演示化和价值观。这些外来词 的使用,有助于促进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和理解,也有助于推动世界文化的多元 化发展。 3.语言结构的影响
现代汉语中日语外来词词源考辨
01 一、背景介绍
目录
02 二、词汇来源考辨
03 三、词汇使用考辨
04 四、词汇影响考辨
05 五、结论
06 参考内容
随着中日交流的加深,现代汉语中存在着一定数量的日语外来词。这些外来 词既反映了日本次演示化对中华文化的影响,也丰富了汉语的表达方式。然而, 对于这些日语外来词的词源和使用情况,人们往往缺乏了解。本次演示将对现代 汉语中日语外来词的来源、使用和影响进行考辨,以期为汉语词汇的研究提供新 的视角。
二、词汇来源考辨
1、日语汉字的吸收
在现代汉语中,有许多来自日本的汉字。这些汉字的发音和意义往往与汉语 有所不同。例如,“日本”的“日”字对应着日语中的“にっぽ”,“巴士”的 “巴”字对应着日语中的“ばし”。此外,还有一些来自日语的名词和动词,如 “寿司”、“刺身”、“纳豆”等。
2、日语词汇的借用
日语外来词的使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汉语的语言结构。一些日语外来 词在进入汉语后,成为了常用的词汇和表达方式。例如,“咖啡”、“沙发”等 词汇已经成为了现代汉语的常用词汇。这些外来词的使用,使汉语的表达方式更 加丰富多样,但也对汉语的语言结构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五、结论
现代汉语中日语外来词的词源考辨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必要性。通过对日语外 来词的来源、使用和影响的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汉语词汇的发展和演变过 程,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和影响。
汉语里的日语外来词
一、定义外来词,又称“借词”或“外来语”,指一种语言从别种语言吸收过来的词语。
外来词的产生和存在是不同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语言相互影响产生的必然现象。
因为各民族各地区交往具有久远性和广泛性,外来词通常伴随着一种语言的产生而存在,并随着这种语言的发展而根深蒂固的融入并成为其不可缺少的语言组成部分。
外来词,跟舶来品有点相似,但是在引进外来词的同时,人们还对其进行了加工修饰,使其融合到本国或本民族文化中。
二、外来词引进简要历史汉语对外来词的吸收有很长的历史,早在先秦两汉时期,汉民族就与周边少数民族及中亚西亚诸部族有过密切的文化交流和贸易往来,这一时期的外来词随着它们所指的外来物经由“丝绸之路”等渠道进入中原而进入汉语,其中大多数是非本地产的动植物名,如:“葡萄”“苜蓿”来自西域。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佛教的传入,汉民族在文化和语言上深受印度文化和语言的影响。
这一时期汉语从梵语吸收了大量反映佛教思想、文化及文物制度的词语,如:菩萨、袈裟、阿弥陀等。
鸦片战争以后,才大规模借用外来词。
西方帝国主义列强用大炮轰开了封建中国大门,汉民族开始与欧美大陆有了经济、贸易、科技等方面的交往。
尤其是“五四”运动以来,留学在外的仁人志士,不断将西方文化引进中国,翻译了大量西方文学作品。
同时,中国与西方国家的交流更广泛、频繁。
大量的新事物、新概念由西方传入东方,给汉语带来大量前所未有的新词。
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前夕仅一百年的时间,汉语吸收外来词的速度、数量、广度等远远超过了以往的任何时期。
如磅、探戈、华尔兹、三明治。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一步步走向了世界,在影响其他文化的时候,中国文化也受到了其他文化的影响,引进了大量外来词,如:迷你裙、做秀、卡拉ok。
三、外来词进入汉语的主要形式(一)音译:用发音近似的汉字翻译过来,这种用于译音的汉字不再具有其自身原来的意义,而只保留其语音和书写的形式,如:坦克(tank)、沙发(sofa)、卡通(cartoon)。
汉语中的外来词汇
现代汉语词汇70%以上来自于日本日本1868年开始的明治维新,其“明治”二字,取自《易经》中的“圣人南面听天下,向明而治”一句,“维新”一词出自《诗·大雅·文王》中的“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就是这个旗号上也溢透着中国传统文化浓厚气息的运动,却对满目苍凉的中国文化绝尘而去。
昔日对中国经常自称“小邦”、“下国”的日本,认为先生已十足一老朽也,再也没有了什么可学之处。
但总体上看,清末的有识之士们,甚至某些时候还包括在许多事上已昏聩不堪的朝廷,罡风烈雨之下,却在昔日学生的反叛上取了一种平静的态度。
这是一种大痛后思痛的平静,一种服了不甘而不服不行的平静,一种深水湍急而河面徐缓的平静。
正是这种不平静的平静,使中国很快地视日本为老师。
就是章太炎先生本人,悲愤归悲愤,他还是做了不顾鞍马劳顿之苦的唐僧,去了日本这方西天取经……可以说,自清末起,中国的语言文字,政治军事,改良革命,科学教育……乃至风俗礼仪,无一不受到日本的巨大影响。
一个多世纪以来,世界上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在对于中国文化的影响上超过日本。
现代汉语中来自日语的新词,倘若用心梳理,数量很是惊人。
实藤惠秀在《中国人日本留学史》一书里开列了一张数目庞大的词表,但是仍有人认为他还未穷尽所有新词。
新词引入的规模之大,涵盖面之广,大概只有中国中古以来大量出现的佛经词可以相比。
据有人统计,中国人今天使用的社会和人文科学方面的名词、术语,约有70%是从日本输入的。
雷颐先生在介绍美国学者任达的《新政革命与日本》一书的《“黄金十年”》一文中,写道:通过大量的翻译引介,一大批日语词汇融入到现代汉语之中。
有意思的是,这些词汇甚至迅速取代了“严译”(按:指严复的翻译)的大部分术语。
这些几乎涉及各类学科的新词汇或是现代日本新创造的,或是使用旧词而赋以新意,现在又被广大中国知识分子所借用,这大大丰富了汉语词汇,并且促进了汉语多方面的变化,为中国的现代化运动奠定了一块非常重要的基石。
《现代汉语词典》中的日语借词研究
(3)社会类:这类借词主要涉及日本社会现象、教育、娱乐等,如“暴走”、 “宅男”、“天妇罗”等。
(4)经济类:这类借词主要涉及日本经济、商业模式等,如“法人税”、 “株式会社”、“提携”等。
二、日语借词在语言中的重要性
日语借词在汉语中的使用丰富了汉语词汇,增强了汉语的表达能力和表现力。 以下从语法、语音和词汇三个方面分析日语借词的重要性。
一、日语借词的来源与分类
1、来源
现代汉语中的日语借词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1)中日文化交流:中日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历史悠久,尤其是近现代以来, 大量的日本次演示化、科技和商业模式传入中国,带来了大量的日语借词。
(2)翻译需要:在某些情况下,中文里没有对应的词汇来描述某些日本特有 的概念或事物,因此需要通过翻译将这些词汇引入汉语。
通过研究这些日语借词,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历史背景 以及语言之间的相互影响。也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和把握日语借词在当今社会 和未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影响。今后,随着中日两国的交流不断加深,日语 借词的研究和应用也将受到更多的和重视,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参考内容
随着中日文化的交流和相互影响,现代汉语中出现了许多来自日语的借词。这 些借词在汉语中的使用越来越普遍,成为汉语词汇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次 演示将探讨现代汉语中的日语借词现象,分析其来源、分类、重要性和未来发 展前景。
3、词汇方面
日语借词的引入为汉语词汇注入了新的元素,使得汉语能够更好地表达和描述 日本特有的人物、事物和概念。例如,“武士”、“茶道”、“和服”等词汇 能够直接表达日本次演示化的精髓,使得人们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和认识日本 次演示化。这些新词汇的引入增强了汉语的表达能力和表现力。
汉语新词中的日语借用词
汉语新词中的日语借用词近年来,随着中日两国文化交流的加深,汉语新词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日语借用词。
这些新词的出现,不仅丰富了汉语词汇,也为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提供了更多表达方式。
日语借用词在汉语新词中增多,主要有以下原因: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文化交流历史悠久。
日语借用词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很多时候能够表达一些汉语中没有的意象和情感。
例如,“娘炮”这个新词,就是从日语中借用过来的,用来形容那些举止女性化的男性,这在汉语中原本是比较少见的表达方式。
现代汉语词汇不够丰富,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表达需求。
而日语词汇比较发达,有很多好的表达方式可以借鉴。
例如,“暴走”这个新词,源自日语的“暴走族”,原本是指专门在夜幕降临后驾驶改装机动车在城市里飙车的年轻人,后被借用到汉语中,泛指某种极端的行为或者情绪。
汉语新词中的日语借用词,往往有比较多的义项,能够表达更多的意义。
例如,“料理”这个新词,源自日语,既可以指日本菜,也可以泛指各种菜肴,还可以引申为“处理”、“整理”等意义。
第一,音韵特点。
日语借用词的音韵丰富多样,有别于其他语言。
例如,“欧吉桑”这个新词,源自日语的“おじさん”,在汉语中读作“ōu jī sāng”,其中“ōu”和“ī”的发音比较特别,是日语中所没有的音韵。
第二,语法特点。
日语借用词的语法较为复杂,有一套自己的语法体系。
例如,“を”是日语中表示宾语的助词,但在汉语中并没有对应的语法成分。
因此,在借用日语词汇时,“を”的翻译就可能被省略或者被其他词语代替。
第三,语义特点。
日语借用词的语义多样且丰富,能够表达更多的意义。
例如,“控”这个新词,源自日语的“コン”,原本是指对某种事物极度喜爱或者迷恋的人,后来在汉语中被借用到各种领域,可以表示喜欢、控制、掌握等多重意义。
汉语新词中的日语借用词为我们提供了更多元、更丰富的表达方式。
然而,在借用这些新词时,我们也需要注意适度使用,以避免过度依赖和滥用。
我们还应该这些新词的文化背景和语义内涵,以便更好地理解和使用它们。
现代汉语中的日语“外来语”
中日之间的文化交流史,有两个时期特别引人注目。
一个是唐代,一个是近代。
唐代时,日本贪婪地向中国学习,直至与中国文化接触之后,大和民族才首次与文字遭遇,学会了书写。
日语的“假名”(字母)不过是汉字的变体而已。
而近代时,则轮到中国拼命地向日本学习。
别的姑且不论,仅语言文字方面,日本倒成了汉语的输出国。
日本“汉语”,冲击着东亚各国的语言系统,当然也大量涌入到中国的汉语里,成为中国人日常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代由日本输入的汉语词汇,被称作日语“外来语”。
之所以给“外来语”加上个引号,是为了区别于直接来自西方的外来语,如沙发、咖啡、逻辑等,因为这二者之间毕竟还是有些不同的。
现代汉语中的日语“外来语”数量多得惊人。
据统计,我们今天使用的社会和人文科学方面的名词、术语,大约70%是从日本输入的。
这些都是日本人用汉字对西方相应词语的翻译,传入中国后便在汉语里落地生根。
我们每天用以高谈阔论、冥思苦想、说“东”道“西”的概念,竟大都出自日本人之手。
实际上,离开了日语“外来语”,我们今天几乎就无法说话。
通过大量的翻译引介,日语词汇源源不断地融入到现代汉语里。
这些词汇迅速取代了“严译”,即严复翻译的,大部分术语。
现在我们常用的一些基本词汇和术语,大都是这一时期从日本引进的。
例如服务、组织、纪律、政治、革命、政府、党、方针、政策、申请、解决、理论、哲学、原则、经济、科学、商业、干部、健康、社会主义、资本主义、法律、封建、共和、美学、文学、美术、抽象等。
同样一个西方科学术语,同样用汉字,在中国和日本却有两个截然不同的译法,而且最后还是以中译失败,日译胜利而告完结。
这的确是个耐人寻味的现象。
严复和梁启超们,为什么没有想到采用明治初期日本学者那种比较自由和通俗的意译方法?明治初期的日本学者们,为什么没有采用二十年之后大陆精英们那种引经据典式的译法?先是汉字和汉语词汇在隋唐时期大举登陆日本,造就了日本的书面语言。
继之,当日本与西方在近代相遇后,便大量地使用汉字和汉语词汇去翻译相应的西方名词和术语。
现代汉语中的日语词汇
浑身发麻:不讲“日本汉语”就不能说话[1108] (2009-02-09)说起“日货”,通常是指日产的汽车、家电等。
而当代汉语中也存在着“日货”,占到了当代中国汉语的70%以上(社会和文科学方面)。
属于外来语的日本汉语,对中国当代文化起着巨大的作用。
我们用老祖宗造的字,组成日本独创的词,普遍应用在日常生活里,说明一个事实:“汉语”已经成为汉文化圈共享的历史文明。
这些外来词汇只是现代化的骨架,并不是现代化的灵魂。
有了现代化的骨架,却还没有足够的现代化的血肉,骨骼够大,但是营养不良,当代文化的窘境大概就在于此。
解决窘境之路,不在于更换“骨架”,而在于锲而不舍地为当下的文化重建,补充现代人文的“营养”。
无处不在的日本汉语我们看娱乐新闻,有一条说,小沈阳参加春晚之后,人气大涨;还有一条说,田亮拍了南非性感狂野写真。
“人气”和“写真”这两个词,我们已经耳熟能详,司空见惯,可是,很少人知道,这两个词是不折不扣的外来词,是源自日本汉语的两个词。
我们再看看下面来自日本汉语的几个词:1.解读,分析解说某项政策、观点、理论。
比如,解读政策,解读谜团,解读****2.新锐,在某一领域新出现的有影响力的人、产品,比如,新锐人物,新锐导演,新锐汽车……3.职场,工作的场所,比如,职场人生,职场技巧,职场人物……4.新人类,新人,新出现的人物,比如,常常形容90后的孩子是新人类。
5.视点,评论人的立场和观点,比如,专家视点6.亲子,父母的孩子,比如,亲子课堂7.达人,艺术、手艺、学术方面的大师。
8.放送,播放。
比如,影视金曲大放送,新歌大放送9.完败,以大比分,或者以明显劣势而输给对手。
比如,北京国安队完败于上海申花队。
10.完胜,以大比分,或者以明显劣势而取胜对手。
比如,北京国安队完胜于上海申花队。
11.上位,成熟,上路的意思,比如,他已经上位了。
12.点滴,输液的意思。
13.量贩,大量销售商品。
比如,量贩式KTV,量贩式超市。
来自日语的汉语词汇
现代汉语中的日语词汇网友Sakane昨天给我发来一个最近在网上广泛流传的帖子《难以想象!中国从日本引进如此多的词汇》,大意是说在现代汉语中,70%以上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词汇都是从日语引进的,例如以汉语拼音Z开头的一组词汇:杂志、哲学、真菌、证券、政策、政党、政府、政治、知识、直观、直接、直觉、植物、纸型、指标、制裁、制约、质量、终点、仲裁、主笔、主观、主食、主体、主义、注射、专卖、资本、资料、自律、自然、自由、宗教、综合、总理、组阁、组合、组织、左翼、作品Sakane说,他只知道日语从汉语“借词”,从未听说汉语从日语“借词”,他问我这是否是真的?如果是真的,能否写个帖子谈谈?这个帖子,我原本想写另外一个话题,不过应Sakane的请求,我决定先写这个话题。
19世纪末期,西方的各种概念同时进入中国和日本,迫切需要翻译成汉语和日语。
当时在中国,熟悉西方的人很少,精通英语的人更少,汉译工作主要由严复先生(1853—1921)完成。
而在日本,熟悉西方、精通英语的人比较多,日译工作由许多学者共同完成。
于是,同一个西方概念,在中国和日本有完全不同的译文,例如:①capital:【严译】母财【日译】資本②economy:【严译】计学【日译】経済③evolution:【严译】天演【日译】進化④metaphysics:【严译】玄学【日译】形而上学⑤philosophy:【严译】理学【日译】哲学⑥society:【严译】群【日译】社会⑦sympathy:【严译】善相感【日译】同情不幸的是,刚刚进入20世纪,以梁启超先生(1873—1929)为首的中国留日学者掀起一场学习日本的运动,大量翻译日语著作,大量引进日语词汇,结果“严译”还未与“日译”较量几个回合,就被击败,从此退出了语言舞台。
为什么“严译”会被“日译”击败呢?对于这个问题,王国维先生(1877—1927)的看法很有代表性,他认为“严译”的主要缺点有两个,一是过分追求“古”(archaism),二是过分追求“雅”(elegance),导致“严译”的术语,学者能看懂,而老百姓看不懂,与正在进入白话文时代的当时中国民众严重脱节,所以被淘汰了。
现代汉语中的来自日本的词汇
现代汉语中的来自日本的词汇现代汉语中的来自日本的词汇2010-11-28 19:30据语言学家研究统计,现代汉语中的科学名词70%来自日本,其中如"科学"、"民主"、"哲学"、"物理"、"教育"、"社会",还有我们经常挂在嘴上的"先进"、"文化"、"代表",等等,均不例外。
这些词汇都是明治时代日本学者在翻译西方科学著作时用汉字组装而成的,后来由留日学生舶回中国。
如今,它们早已化作我们的思维血肉,一旦从记忆中枢消除,我们恐怕就会"失语"。
现在我们常用的一些基本术语、词汇,大都是此时自日本舶来。
如服务、组织、纪律、政治、革命、政府、党、方针、政策、申请、解决、理论、哲学、原则等等,实际上全是来自日语的"外来语",还有像经济、科学、商业、干部、健康、社会主义、资本主义、法律、封建、共和、美学、文学、美术、抽象…数不胜数,全是来自日语。
取缔、取消、引渡、手续、.的(如:积极的、消极的、具体的、抽象的)、宗旨、目的、权力、义务、当事者、强制执行、第三者、场合、打消、动员令、代价、亲属、继承、债权人、债务人、原素、要素、偶素、常素、损害赔偿、法人、重婚罪、经济、卫生、文凭、盲从、同化、干部、代表、压力、排外、野蛮、公敌、发起、旨趣、.族、派出所、警察、宪兵、检察官、写真、.科(如:财务科)、.党(如:)、.主义(如:)、物理、化学.等等等等日本的文字则由于不断地借用中国和西方文明而呈现大杂烩的局面,从这个意义上讲,日语真是一种奇特的语言。
日本大城市公寓楼里的门牌上的文字既有汉字又有假名,还有英文字母和阿拉伯数字,实在是奇怪的组合。
但日本人对此早已司空见惯,认为那都是他们的文字。
实际上,直至日本人在八九世纪创造假名前,他们还没有自己的文字。
日语中的外来语及日语语言文化特点分析
日语中的外来语及日语语言文化特点分析日语中的外来词日语中的外来语主要来自汉语、英语、葡萄牙语、荷兰语等语言。
来自汉语的外来语占了日语外来词的绝大部分。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外来语示例:1. 来自汉语的外来语:茶(ちゃ)、海(うみ)、山(やま)、川(かわ)、電話(でんわ)、お金(おかね)等等。
2. 来自英语的外来语:コンピュータ(计算机)、アイスクリーム(冰淇淋)、テーブル(桌子)、トラック(卡车)等等。
3. 来自葡萄牙语的外来语:バナナ(香蕉)、オレンジ(橙子)、ポテト(土豆)等等。
1. 三种书写系统:日语使用三种不同的书写系统,即平假名、片假名和汉字。
平假名主要用于表示日语的助词、词尾、动词变化等。
片假名主要用于表示外来词、音译等。
汉字则主要用于表示名词、成语、词组等。
这三种书写系统的使用使得日语具有很高的表现力和灵活性。
2. 敬语系统:日语有非常丰富的敬语系统,用于表示不同的社会关系和场合。
敬语分为尊敬语、谦让语和丁寧语。
在与长辈、上级、客户等社会地位较高的人交流时需要使用尊敬语。
而在与朋友、亲人等平等地位的人交流中可以使用谦和语或丁寧语。
3. 语法结构:日语的语法结构相对较为简单,没有严格的主谓宾结构。
名词和形容词在句子中可以相互替换使用,这种语言结构使得日语的表达更为灵活多样。
4. 动词变化:日语的动词变化非常复杂,包括肯定形式、否定形式、过去形式、现在进行时等。
动词的变化形式与句子的主语、宾语等相关,是日语中一个重要的语法特点。
5. 社会文化影响:日语的发展离不开日本的社会文化背景。
日本的全盛时期,与中国的交流非常多,许多汉字被引入日语中。
近代以来,日本与欧美各国的交流增加,许多英语单词被引入日语中。
这种社会文化影响使得日语成为独特的语言。
日语中的外来词主要来自汉语、英语、葡萄牙语等语言,这些外来词的使用丰富了日语的词汇。
日语的语言文化特点包括三种书写系统、丰富的敬语系统、简单的语法结构、复杂的动词变化以及社会文化影响等。
我和小伙伴都震惊了:你绝不知道的舶来词
1、卖萌
“萌”这个词来自日本的宅文化中的“萌え”,意思是“如同动漫中的少女一样可爱。
”而“卖萌”就是“故意装出很可爱的样子。
”
2、宅男/宅女
来自日语词“オタク(御宅)”,指的是待在家里一个劲地玩游戏或看视频,不过日语的“オタク”不分性别,中文将性别分开了。
3、欧巴桑
来自日语词“おばさん(o ba san)”,意思是中年女性。
而中国直接用欧巴桑音译了这个词。
4、达人
这个词照搬了日语词“達人”的意思。
甚至还有“中国达人秀”这种节目直接使用了这个来自日本的词作节目名字。
5、人气
这个词也照搬了日语词“人気”的意思。
汉语原来表示人气是用“受欢迎”这个词。
虽然中国从前就有这个词,不过并没有“受欢迎”这层意思。
6、写真
这个词也和日语词“写真”一个意思。
在汉语中,“写真”原本是指“肖像画”。
7、亲子
在汉语中,“亲”、“子”意思和日语是一样的,不过之前并没有把这两个字组合起来使用的习惯。
而现在像“亲子装”这种词也渐渐多了起来。
8、料理
照搬了日语的“料理”一词。
“料理”和中文的“菜”是一个意思,不过随着“日本料理”广为人知之后,“料理”这个词也流行了起来。
9、攻略
日语中的“攻略”仅仅是指游戏进程详细的解释和步骤以及技巧,不过这个词被引入汉语后使用范围扩大,还被用作“旅游攻略”等等。
10、便当
来自日语词“弁当”,不过在汉语里因为“弁”和“便”的发音一样,所以把“弁当”变成“便当”,意思不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语中的日语借词指汉语由日语引入的借词,是中日之间语言交流的一部分。
汉语从日本借用辞汇发生在近代,主要以汉字为媒介。
日语借词对现代汉语的形成有重要的作用。
概说中国与日本在东汉以来即产生有记载的联系。
隋唐时期交流达到高峰。
整个古代,中日之间的文化交流传播可以认为是单向的,即由中国传入日本。
汉语中找不到由日本传入的辞汇(外来语主要只有从印度传入的佛教用语)。
中国在19世纪中叶(西元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不少有识之士也开始先后主张洋务运动与西学东渐,开始学习并翻译西方语言的书籍。
由于明治维新之后,日本成功学习西方的技术与制度,并在甲午战争中击败中国。
在这一过程中,中国一方面自行翻译西方词语,另一方面也开始向日本学习,借鉴日本已经翻译成汉语的西语。
由于日本西化较中国早,相当多西语词汇首先经日本学者翻译成汉语,然后透过中日的文化交流流传到中国。
由于同是建立在汉语的基础上,日制汉语和中国自己翻译的汉语词汇在经过相当时间的演变之后,逐渐进入汉语圈并成为汉语的新兴词汇,这些辞汇对现代汉语的形成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之后的中日两国的长期文化交流中,也还其他一些日本的翻译以及新造词语逐渐在汉语圈使用。
例如,早年孙中山著作可看到“democracy”的译词为“德谟克拉西”、“virus”的译词为“微生物”、“revolution”的译词为“造反”,现在分别由“民主”“病毒”“革命”所取代。
早在民国初年,汉语中通用的和制汉语就有数百条。
其中不乏“~主义(-ism)”“~化(-ize)”这类造词性很强的词尾,在现代汉语中占有相当的份量。
比较常见的词缀如下:∙~团。
例:工团、法团∙~力。
例:购买力、∙~法。
∙~性。
∙~的。
-->(~底/~的/~地)。
∙~制。
∙~主义。
∙~会。
以下分类别讨论现代汉语中来自日语的辞汇。
和制汉语由于汉语也是因为19世纪时急迫需要翻译西文,而大量从日本输入新词,大部分进入汉语的日语借词都是日语中的“和制汉语”。
举凡“电话”、“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干部”、“艺术”、“否定”、“肯定”、“假设”、“海拔”、“直接”、“警察”、“杂志”、“防疫”、“法人”、“航空母舰”都是属于和制汉语日语借词。
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日语中的“和制汉语”都在现代汉语中通用,如“介错”、“怪我”、“油断”这类和制汉语词都没有进入汉语。
部份抽象化汉语原有词汇而意义有所改变的半和制汉语词汇,如“社会”、“经济”,原先虽为汉语,但现今使用的意义已经与古汉语相异,是否认定为日语借词有争议,有些学者称这类词汇为“回归词”。
来源于“宛字”的词“宛字”,日语“当て字/宛て字”。
日语传统上多用汉字,有时非汉语词也利用汉字的读音(音读与训读皆可能用到)以汉字纪录,如“滅茶苦茶(めちゃくちゃ)”。
这种做法最初是在假名未出现的时代使用(如万叶假名),但假名出现后仍然常用。
这种做法类似于六书的假借,但为区别于中国的假借,本文称之为“宛字”。
来源于和语宛字的词此类较少,常见的用例如“寿司(すし)”(本字是“鮨”,“寿司”是宛字)。
来源于外来语宛字的词由于明治时期翻译西洋词(主要是专有名词)时学术词汇使用汉字词表达还是主流,所以频繁使用宛字翻译。
如クラブ“倶乐部”、ロマン“浪漫”、ガス“瓦斯”、コンクリート“混凝土”、カタログ“型录”、リンパ“淋巴” 等,都被汉语借用。
此类词汇虽然看起来像是汉语词,但实质上是对西语的音译,故对日语来说,只些词不属于和制汉语,而是外来语。
和语词以汉字写法引入绝大部分的和语的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是以汉字写法而非读音直接引入汉语。
部分一般辞汇亦以汉字写法直接引入汉语,如:取消(取り消し)、场合(ばあい)、立场(たちば)、手续(てつづき)、出口(でぐち)、入口(いりぐち)、取缔(とりしまり)、见习(みならい)等。
韩语中有更多此类用语的案例,如:매상(売り上げ)、소포(小包み)、수입(手入れ)等。
日语自身读法的音译此类词汇多是日语本身非以汉字表达的词汇,但华人习惯于以汉字引入日本辞汇(包括专有名词),所以自行以音义方式输入日本词。
如“卡拉OK”(カラオケ),“榻榻米”(畳)等。
商标的例子较多,如“马自达”(マツダ,松田)、“日产”的俗名“尼桑”、“立邦漆”(Nippon Paint)等。
流通于台湾的日语借词由于台湾接受日本统治时期较长,无论是闽南语或台湾国语,日常所用的日语借词数量相对于中国大陆、香港等其他地区比例又明显更高。
如“便当(弁当)”、“欧巴桑(おばさん)”、“秀逗(ショート)”。
若考虑到台湾话(台湾闽南语),和制汉语词汇数量又较标准汉语更多。
在日治时期的汉文报纸中,夹杂和制汉语非常普遍。
例如改札系(剪票员)、驿(车站)等,其中不少在战后已改用国语词汇读以闽音。
但现今尚有“水道水 chui-to-chui(自来水)”“注射(打针)”“注文 chu-bun(订购)”“案内 an-nai(带路)”“看板(招牌)”,甚至外来语如“o-to-bai(オートバイ,摩托车)”、“bih-lu(ビール,啤酒)”、“jiang-bah (ジャンパー,夹克)”、和语如“a-sa-li(あっさり)”“o-ba-sang(おばさん,阿姨)”“sa-si-mi(刺身,生鱼片)”,这些日语词汇都自然平常地使用在台湾闽南语当中。
许多早年曾在中国大陆曾用而目前已少用的和制汉语词,如摄护腺、昆布等,在台湾仍继续使用。
另外,在粤语里亦有“防疫注射”,亦用了“注射”这个和制汉语词来构词。
日本流行文化引进的和制汉语20世纪末起,由于日本电子游戏、漫画、流行音乐等大量进入中文圈,也有许多词开始在汉语打开知名度。
如“暴走(失控)”一词因新世纪福音战士而进入ACG迷的生活圈,而“达人(专家)”一词也开始经常出现在报章、杂志上。
一般来说这个时期进入汉语的和制汉语词由于时期尚短,社会仍持保留态度看待,只将他当作一种“流行用词”,并没有真正将他视为“汉语”的一部分。
但部份用来描述社会现象,无法准确翻译成中文的和制汉语,如“暴走族”、“援交(援助交际)”、“少子化”、“人气”等词汇,已经经常被台湾新闻媒体直接采用了。
接受日语借词的矛盾现在汉语在向日语借词的过程中,并非全盘接纳,其中也经过排斥、抵抗,但最后日语借词仍大量涌入。
例如严复就强烈反对冒用日语借词,他提倡使用“计学”(zh-classical:计学)取代“经济学”、使用“群”取代“社会”(类推“群学”取代“社会学”)、使用“天演”取代“进化”等,学界习称“严译”。
而严复也不是一概否定日本译词,例如他接受“自由”一字作为“liberty”、“freedom”之译名,并尝言:“西名东译,失者固多,独此无成,殆无以易。
”也有少数新制汉语取代日语借词的例子,如“逻辑(logic的音译)”取代和制汉语的“论理”。
从和制汉语的特征来说,日本人制造和制汉语,多半爱用两字词。
而精通文言文的中国学者翻译时爱用单字单词。
在白话文运动后,由于沟通上的需要,两字词较为稳定、口语上容易理解,或许是和制汉语借词最后于中文扎根的主因。
判定汉语词汇众多,要判断某个词是否来自日语有时并不容易。
除了一些由名人所译的和制汉语,如“科学”一词由日本人西周(にしあまね)所译外,许多词难以考证。
尤其有些“半和制汉语”原为汉语词,只是日本学者先确立其作为某西语词的对译语后,汉语再效仿。
此类词汇是否属于日语借词也有争议。
汉语日语借词表:以下这些日常用的现代汉语词汇,都是近代从日语中“进口”过来的A:暗示、B:霸权、白旗、白热、白夜、版画、半径、半旗、饱和、保险、保障、悲观、悲剧、背景、必要、变压器、辩护士、辩证法、标本、标高、标语、表决、表像波长、博士、不动产、不景气、C:财阀、财团、采光、参观、参看、参照、插话、刹那、常备兵、常识、场合、场所、衬衣、成份、成员、承认、乘客、乘务员、宠儿、抽象、出版、出版物、出超、出发点、出口、出庭、初夜权、处女地、处女作、储藏、储蓄、触媒、传染病、创作、刺激、催眠、错觉、D:打消、大本营、大局、大气、代表、代言人、贷方、单纯、单位、单行本、单元、蛋白质、导火线、道具、登记、等外、低调、低能、低能儿、低压、抵抗、地上水、地下水、地质、地质学、电报、电波、电车、电池、电话、电流、电子、定义、动产、动机、动力、动力学、动脉、动态、动议、动员、独占、读本、读物、对象、对照、E:二重奏、F:发明、法律、法人、法庭、法则、反动、反感、反射、反响、反对、反应、泛神论、范畴、方案、方程式、方式、方针、分解、分配、分析、分子、封建、封锁、否定、否决、否认、服务、服用、辐射、附着、复式、复员、复制、副官、副食、G:改编、改订、概括、概略、概念、概算、感性、干部、干事、干线、纲领、高潮、高利贷、高射炮、歌剧、革命、工业、攻守同盟、公报、公立、公民、公判、公仆、公认、公诉、公营、公债、共产主义、共和、共鸣、固定、固体、故障、关系、观测、观点、观念、关照、光年、光线、广场、广告、广义、归纳、规范、规则、国际、国教、国库、国立、国税、国体、过渡、H:海拔、寒带、航空母舰、化脓、化石、化学、化妆品、画廊、环境、幻想曲、回收、会话、会社、会谈、混凝土、活跃、J:机关、机关炮、机械、积极、基地、基调、基准、集结、集团、集中、计划、记号、记录、技师、假定、假分数、尖端、尖兵、坚持、简单、见习、间接、建筑、鉴定、讲师、讲坛、讲习、讲演、讲座、交感神经、交换、交际、交通、交响乐、脚本、教科书、教授、教养、教育学、阶级、接吻、节约、结核、解放、介入、借方、金额、金刚石、金婚式、金牌、金融、金丝雀、紧张、进度、进化、进化论、进展、经费、经济、经济恐慌、经济学、经验、精神、景气、警察、警官、净化、静脉、竞技、就任、拘留、巨匠、巨头、具体、俱乐部、剧场、决算、绝对、军国主义、军籍、军需品、K:看守、科学、客观、客体、课程、肯定、空间、会计、扩散、L:浪人、累减、累进、类型、冷藏、冷藏库、冷战、理论、理念、理事、理想、理性、理智、力学、立场、立宪、例会、了解、列车、淋巴、临床、领空、领海、领土、流感、流体、流线型、流行病、流行性感冒、伦理学、论理学、论坛、论战、M:漫笔、漫画、漫谈、媒介、美感、美化、美术、免许、民法、民主、敏感、明确、命题、默示、母校、目标、目的、N:内服、内阁、内幕、内勤、内容、内分泌、内在、能动、能力、拟人化、年度、暖流、O:偶然、P派遣、判决、陪审、陪审员、配给、品味、平面、评价、Q:骑士、气密、气体、气质、汽船、汽笛、铅笔、前提、前卫、强制、侵犯、侵略、勤务、轻工业、清教徒、清算、情报、情操、取缔、取消、权威、权限、权益、R热带、人格、人权、人文主义、人选、任命、日程、溶体、入场券、入超、入口、S:三昧、商业、少将、社会、社会学、社会主义、社交、社团、身份、神经、神经过敏、神经衰弱、审美、审判、审问、升华、生产、生产关系、生产力、生理学、生态学、剩余价值、失效、施工、施行、时间、时事、时效、实感、实绩、实权、实业、士官、世纪、世界观、事变、事态、事务员、手工业、手榴弹、手续、输出、输入、水准、水密、私法、私立、思潮、思想、死角、诉权、素材、素描、素质、速度、速记、随员、所得税、索引、T:他律、台、探险、探照灯、特长、特权、特务、体操、体育、条件、通货膨胀、同情、统计、投机、投影、投资、图案、图书馆、退化、退役、W:外在、外分泌、外勤、外在、唯心论、唯物论、卫生、味之素、胃溃疡、尉官、文化、文库、文明、文学、物理、物理学、物语、物质、悟性、X:狭义、下水道、系列、系数、系统、细胞、现金、现实、现象、现役、宪兵、宪法、腺、相对、想像、象征、消防、消费、消化、消火栓、消极、小型、小夜曲、校训、效果、协定、协会、心理学、新闻记者、信号、信托、信用、刑法、形而上学、性能、虚无主义、序幕、序曲、宣传、宣战、选举、学府、学会、学历、学士、学位、血栓、巡洋舰、训话、训令、训育、讯问、Y:演出、演说、演习、演绎、演奏、阳极、液体、医学、遗传、义务、议决、议会、议员、议院、艺术、异物、意匠、意识、意义、意译、音程、银行、银婚式、引得、引渡、印鉴、印象、营养、影像、优生学、右翼、语源学、预备役、预后、预算、元帅、元素、园艺、原动力、原理、原意、原则、原子、原罪、原作、远足、运动、运动场、运转手、Z:杂志、债权、债务、战线、哲学、阵容、证券、政策、政党、支配、支线、知识、直观、直接、直径、直觉、直流、纸型、指标、指导、指教、制版、制裁、制约、质量、中将、终点、仲裁、仲裁人、重点、重工业、主笔、主动、主观、主人公、主食、主体、主义、注射、专卖、资本、资本家、资料、自律、自然淘汰、自由、总动员、总理、总领事、组成、组阁、组合、组织、最惠国、左翼、作品、作物、作者、坐药、座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