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第四章 练习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练习题
一、概念解释
1.社会认知:社会认知,顾名思义就是个体关于社会现象的思考,它涉及的是像思考个人问题、思考社会关系以及思考社会体制这样的认知活动(Lapsley,1989)。关于社会认知的定义,不同研究取向的学者有不同的解释。信息加工心理学对社会认知的界定是,社会认知研究包括所有影响个体对信息的获得、表征和提取的因素的研究,以及对这些过程与知觉者的判断之间的关系的思考;社会心理学家则认为,社会认知代表着一种观点,即对认知过程的理解是认识人的复杂的社会行为的关键;当代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弗拉维尔提出:社会认知的对象是人以及人类的事件,它是关于人和人的行为的认知。也有研究者指出,社会认知指人们对自我和他人的思维、情感、动机和行为的认知加工。简言之,社会认知是个体对于个人、群体、社会及其关系的认知。
2.自我中心:所谓自我中心是指个体不能区别一个人自己的观点和别人的观点,不能区别一个人自己的活动和对象的变化,把注意集中在自己的观点和自己的动作现象上。
3.去自我中心:去自我中心与自我中心是紧密联系着的一对概念。从出生到青少年,儿童要经历四次去自我中心的过程,第一次是从出生到两岁;第二次是前运算阶;第三次自我中心出现在具体运算阶段;第四次自我中心出现在形式运算阶段。
4.假想观众:青少年的自我中心主义实际上是指青少年高度自我意识的结果,这种高度的自我意识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青少年认为别人都像他们自己一样关注他们;另一方面,他们过分强调个体独特感或者“个人神话”。换句话说,他们把自己想象为“独特的自我”,把周围人视为“假想观众”
5.个人神话:独特的自我是青少年关于个人独特性的认识。青少年专注于他们自己的思想,关注假象观众的重要性,这使得青少年形成了个体的独特感和个体永久性。个体独特感使得青少年感到没有人了解他们的真正感受。同时,青少年的个体独特感使他们觉得自己远离世界上的许多世俗需要,他们会说,“我与众不同”,“这种事不会发生在我身上”。这种个人神话常常表现在青少年的日记里。
6.观点采择:观点采择(perspective-taking),经常被形象地比喻为“从他人的眼中看世界”或者是“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Shantz,1983)。塞尔曼(Selman,1980)把观点采择定义为个体“区分自己和他人的观点以及发现这些不同的观点之间的关系的能力”。观点采择与自我中心是相对立的,它要求个人在对他人作出判断或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计划时把他人的观点或视角考虑在内,即能够站在他人的角度看待问题。
7.社会观点采择:在观点采择能力发展的前青春期阶段,年轻人可以设身处地地思考问题,但仍不明白一个人的感觉和想法是如何与另一个人的感觉和想法产生联系的。在青春期早期阶段,个体进入了相互的观点采择阶段,他们能够以第三方身份看待问题,同时能够明白一个人的观点和行为是如何影响另一个人的,即能看到人际间的互动以及互动对彼此的影响。个体的社会认知达到这一水平,其人际关系的应对方式也不同于过去。
8.心理理论:所谓心理理论(theoryofmind,TOM),乃是指个体对自己和他人心理状态(如需要、信念、意图、感受等)的认识,以及以此为基础对相应行为做出因果性预测和解释(Happeetal.,1998)。心理理论所探讨的核心问题是儿童对他人心理或心理状态以及心理与行为关系的认知发展。
9.内隐人格理论:心理理论是对他人心理活动和心理状态的认知判断,由于个体心理活动和心理状态
的内容十分丰富,由此个体心理理论包含多种成分。不同年龄阶段个体心理理论具有不同的发展水平和特点,儿童早期的心理理论是以信念或愿望心理学为特征的。进入青少年阶段,个体对心理的认识不仅内容更加丰富,而且变得更为复杂和抽象,他们能够对他人的个性和和社会行为进行认知推断。近年来,发展心理学关于青少年心理理论的研究重点集中在青少年的内隐人格理论方面。
10.社会规范:社会规范是社会组织根据自身需要提出的、用以调节成员的社会行为的标准或准则,是社会对于其成员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的一种规定。社会规范包括政
治规范、法律规范、道德规范和一般行为规范。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
1.自我中心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思维缺乏( C)。
A.抽象性B.具体性C.推理性D.可逆性
2.从出生到青少年,儿童要经历( D )去自我中心的过程。
A.一次B.两次C.三次D.四次
3.青少年经常会说,“我与众不同”,“这种事不会发生在我身上”,这反映了青少年自我认知的(A)特点。
A.个人神话B.假想观众C.去自我中心D.心理理论
4.10-12岁儿童青少年的观点采择处于(C)阶段。
A.社会信息的观点采择B.自我反省的观点采择C.相互的观点采择D.社会与习俗的观点采择。
5.青少年的心理理论发展主要体现是(B)的发展。
A.人格理论B.内隐人格理论C.内隐人格D.社会观点采择
三、填空题
1.青春期青少年自我中心倾向主要表现有:____假想观众_和__个人神话__。
2.观点采择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即:自我中心或无差别知觉、社会信息的观点采择、自我反省的观点采择__相互的观点采择_和_社会与习俗系统观点采择_。
3.大量的研究发现儿童心理理论发展基本趋势是从愿望心理_,发展到愿望-信念心理理论,再发展到信念-愿望心理理论,最后到主动的解释性心理_。
4.社会规范包括政治规范、法律规范、__道德规范_和_一般行为规范_。
5.自我中心的解除,必须具备两个条件:_意识到自我是主体,并把主体和客体区别开来_和_把自己的观点和他人的观点协调起来,而不把自己的观点当做绝对真理_。
6.青少年社会认知发展主要体现在人际认知、社会观点采择、权威认知_和__性别角色_等方面。四、判断正误
1.自我中心是一种自私的表现。(×)
2.社会观点采择是指能够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
3.心理理论是指心理学理论。(×)
4.内隐人格是心理理论的一个方面。(√)
5.遵从权威是青少年社会认知发展的主要特点。(×)
五、简答题
1.什么是社会认知?社会认知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答:社会认知,顾名思义就是个体关于社会现象的思考,它涉及的是像思考个人问题、思考社会关系以及思考社会体制这样的认知活动(Lapsley,1989)。关于社会认知的定义,不同研究取向的学者有不同的解释。信息加工心理学对社会认知的界定是,社会认知研究包括所有影响个体对信息的获得、表征和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