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复习:倒装句之状语后置
文言句式-状语后置 PPT课件
少看点电视 你先走
文言句式
倒装句
句子成分公式
﹝状﹞地
,
主语
﹙定﹚的
﹝状﹞地 +谓语 〈补〉得 +宾语〈补〉得
﹙定﹚的
口诀:
主谓宾、定状补, 主干枝叶分清楚; 定语必居主宾前, 谓前为状谓后补; “的”定“地”状“得”后补,帮助区分定状 补; 状语有时位主前, 逗号隔开心有数。
在一定条件下,句子成分的顺序会发生 变化,这就是所谓倒装句(变式句)。文言 倒装句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在斗宿与牛宿之间徘徊。
《赤壁赋》 《赤壁赋》
24、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游褒禅山记》
唐代的和尚慧褒起初在它的山脚下筑舍定居
25、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游褒禅山记》
古人对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的观察
26、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蜀道难》 27、但见悲鸟号(于)古木。 《蜀道难》 28、又闻子规啼(于)月夜。 《蜀道难》 29、雄飞雌从绕(于)林间。 《蜀道难》
(三)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乎己]参省
《劝学》
君子广泛地学习,每天对自己检查反省。
2、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师说》 [乎吾前]生,其闻道也固[乎吾先 ]。
在我之前出生,他懂得的道理本来就比我早。
3、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师说》 [乎吾后]生,其闻道也亦[乎吾先 ]。
3、谣诼谓余以善淫。
【以善淫】谣诼谓余。
《离骚》
【用好做淫荡之事】来造谣诬蔑我。
4、申之以孝悌之义。
【以孝悌之义 】申之
《寡人之于国也》
【用孝敬父母重兄弟的道理】教导百姓
高中文言文倒装句式(五篇范例)
高中文言文倒装句式(五篇范例)第一篇:高中文言文倒装句式《高中文言文倒装句式》总结讲解高中文言文倒装句式包含: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的顺序,一般为“主─谓─宾”“定(状)─中心词”,但在文言文中,在一定条件下,句子成分的顺序会发生变化的,这就是古汉语中的所谓倒装句,即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顺序出现了前后颠倒的情况。
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一)主谓倒装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
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实际上是“汝之不惠甚矣!”(二)宾语前置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一定条件下,宾语会前置,其条件是:第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这类句子,介词的宾语也是前置的。
如:“沛公安在?”(《史记.项羽本记》)这种类型的句子关键是作宾语的疑问代词(像:谁、何、奚、曷、胡、恶、安、焉等)。
值得注意的是,介词“以”的宾语比较活跃,即使不是疑问代词,也可前置。
如:“余是以记之,以俟观人风者得焉。
”(柳宗元《捕蛇者说》)其中的“是”是一般代词,但也前置了。
第二、文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这类句子有两点要注意,一是否定句(一般句中必须有“不”、“未”“毋”、“无”、“莫”等否定词);二是代词作宾语。
如:“时人莫之许也。
”(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正常语序应该是“时人莫许之也。
” 第三、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取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
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什么实在意义。
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韩愈《师说》)有时,还可在前置的宾语前加上一个范围副词“唯”,构成“唯......是......”的格式。
如:“唯利是图”、“唯命是从”等。
第四、介词宾语前置的情况除去第一种情况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例如:“业文南向坐。
古汉语中的特殊句式之“状语后置”
古汉语中的特殊句式之“状语后置”从文言文发展到现代汉语的书面语,文言文存在着特殊句式现象。
文言文的特殊句式共有四类: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
判断句,被动句一般都有标志,较易识别,省略句也较常见,较难理解的是倒装句。
具体来说,倒装句又分为: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
这四种类型中,又以状语为常见,其他三种,主谓倒装非常罕见,宾语前置教师一般在课堂上强调较多,因形式最为特殊,不再赘述,这里重点把状语后置及定语后置说一下。
我们知道,现代汉语中状语一般置于谓语动词之前,比如:同学们在教室里学习。
其中“在教室里”就是地点状语,它修饰谓语动词“学习”。
当然,也可以转述为:同学们学习,在教室里。
实际上,这就是状语后置句,目的是为了强调,这种现象,在文言文中尤为常见。
(一)状语后置要准确地理解状语后置句,要搞清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理解状语后置这一术语的定义。
我们说现代汉语中状语常位于谓语动词之前,但实际上,也有一些例外,如:1.生于1949年。
2.黄河发源于青海。
3.高于正常值。
4献身于科学事业。
5.嫁祸于人句中的所谓状语,全部作补语,并没有前置。
鉴于此,有人认为状语后置这一说法本身并不准确,因为既称为状语,则状语是修饰谓语动词的,不能和补语混淆起来。
就文言文而言,有的状语也并不后置,如:1.空以身膏草野。
(班固《苏武传》)2.卒廷见相如。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所以,有人主张取消状语后置句。
笔者个人认为一方面要照顾中学传统语法教学的实际,另一方面又要尊重语法事实,不能将错就错。
我觉得还是把状语后置句描述为介词结构后置句比较恰当。
二是搞清介词结构后置的特点,或者说标志。
必须明确对文言文而言,介词结构是什么?假如用一个公式来描述的话:就是:介词名词(名词性词组)。
其中介词主要有三个,即于、以、乎,其中“乎”相当于“于”。
三是要注意灵活的翻译,介词结构并非都要前置,要视具体语境才能决定。
笔者将其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状语后置句式
所以燕王想跟您结交朋友
44、故燕王欲结交于君。 传》
在西河以外的渑池会面
《廉颇蔺相如列
45、会于西河外渑池。 列传》
《廉颇蔺相如
46、为降虏于蛮夷。
《苏武传》
47、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张衡传》
48、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张衡传》
49、风乎舞雩。
《四子侍坐》
46、为降虏于蛮夷。
在异族那里做投降的奴隶
3、见燕使者(于)咸阳宫。 《荆轲刺秦王》
4、使毕使于前。
《荆轲刺秦王》
巩固练习
1、佚之狐言于郑伯。
《烛之武退秦师》
佚之狐对郑文公说
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如果郑国灭亡对您有好处
3、见燕使者(于)咸阳宫。
在咸阳宫接见燕国使者
4、使毕使于前。
《烛之武退秦师》 《荆轲刺秦王》
《荆轲刺秦王》
让他在大王面前完成使命
《苏武传》
47、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张衡传》
特别喜欢对天文阴阳历算方面的问题思考
48、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张衡传》
虽然他的才能比世人都要高,但是没有骄傲自大的情感。
49、风乎舞雩。
到舞雩台上吹吹风
《四子侍坐》
总结: (一) 文言文中的状语后置一般即指介词结构后
置。其中尤以“于”“以”“乎”构成的介词 结构居多。
22、月出于东山之上。 赋》
《赤壁
23、徘徊于斗牛之间。 赋》
《赤壁
24、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记》
《游褒禅山
25、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
22、月出于东山之上。 赋》 明月从东山后升起
《赤壁
23、徘在徊斗于宿斗与牛牛之宿之间间。徘徊。 赋》
如何理解高考语文文言文中的状语后置?
如何理解高考语文文言文中的状语后置?“文言文阅读”在高考中所占比例约12.7%,主要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综合能力”,有的地区也会考查“识记能力”,主要提现在“古代文化常识题”,如下:文言文考点如下:谈到特殊句式,不得不谈到倒装句,倒装句式有: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和主谓倒装。
接下来,我们聊一下“状语后置”。
要想解决文言文状语后置这一难题,首先你得知道汉语中正常的语法顺序是什么样的。
亲爱的同学们,接下来,我们具体聊一聊“状语后置”。
一、状语后置的概念在文言文中,含有介词+对象的状语,如“于x”、“以x”、“乎x”等,往往在谓语中心词后面(有宾语时,处在谓语中心词和宾语之间),这种情况就叫“状语后置”,或称为“介宾短语后置”。
二、状语后置解析〖1〗动词+以+宾语举例:具告以事。
(《史记·项羽本纪》)解析:“具告以事” ,即“以事具告” ,“以事”介宾短语做“告”的状语。
〖2〗动词+于+宾语举例:……推拔于寒素中,唯恐不及(《欧阳行周文集序》)解析:“于……中”,状语后置,应翻译成“在寒门之中推拔人才,生怕做不到”即可得分。
〖3〗动词+乎+宾语举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翻译: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对自己检验反省〖4〗形容词(谓语)+于+宾语举例:其势弱于秦(《六国论》)解析:此句可翻译为“六国的势力比秦国弱”,在这种“形容词+于+宾语”的状语后置句式中,形容词充当了谓语,“于”往往翻译为“比”。
〖5〗诸,相当于之于举例:“……考诸古,师不乏矣”解析:“考诸古”中的“诸”是“之于”的兼词,该句译为“到古代典籍中验证它”。
〖6〗者+数次事例:以书趣光世会兵者五”翻译:五次用信催促光世召集军队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学会了吗?加油哦!。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状语后置句
文言文特殊句式之状语后置句【笔记区】状语后置句类型:【1】句式特点一:谓语+ 以+ 后置状语。
具告以事。
树之以桑。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2】句式特点二:谓语+ 于+ 后置状语。
皆以美于徐公。
能谤讥于市朝。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注意:有时候,后置的介词结构中的介词(主要是“以”“于”这两个介词)会省去,这种情况仍可视为介词结构后置。
【3】句式特点三:谓语+ 乎+ 后置状语。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名垂乎后世。
【例题一】1. 把下面所有文言文句子改成现代汉语语序。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参考答案】1. 况吾与子于江渚之上渔樵,侣鱼虾而友麋鹿。
2. 不幸吕师孟于前构恶,贾余庆于后献谄。
【例题二】1. 下列句子中与另三句的句式特点不相同的一项是()A. 陈利兵而谁何B. 古之圣王,唯此之慎。
C. 古之人不余欺也D. 蹑足于行伍之间,而崛起阡陌之中2. 把下面所有文言文句子改成现代汉语语序,并翻译。
(1)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2)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
【参考答案】1. D2.(1)月于东山之上出,于斗牛之间徘徊。
翻译:明月从东山后升起,盘桓在斗宿与牛宿之间。
(2)州司临门,于星火急。
翻译:州官登门督促,比流星坠落还要急迫。
(3)颁白者于道路不负戴。
翻译:须发花白的老人们在路上就不再会肩挑头顶东西了。
【习题一】把下面所有文言文句子改成现代汉语语序,并翻译。
(1)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见于后世哉?(2)管仲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
(3)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4)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参考答案】(1)吾道不行矣,吾何以于后世自见哉?翻译:我的主张不能实行,我用什么贡献给社会留下好名呢?(2)管仲于齐任政,齐桓公以霸。
翻译:管仲在齐国施政,齐桓公凭借他称霸。
高中语文一轮复习 定语后置和状语后置
文言句式
省略句
省略句主要形式:
一、省略主语。 二、省略谓语。 三、省略宾语。
1、省略动词宾语; 2、省略介词宾语。 四、省略介词(“于”“以”)。
翻译下列句子,体会省略特点
1、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 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2、沛公谓张良曰:“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3、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以兵戈之利。 D、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
2、选出下列句中不含定语后置的一项(D )
A、疆土之新辟者,移民以居之。 B、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C、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
以兵戈之利。 D、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
主语 ── 谓语
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①甚矣,汝之不惠! 汝之不惠甚矣!
②美哉,我少年中国! 我少年中国美哉!
主谓倒置即将谓语前置,大都 是为了突出谓语部分,适应表达 的需要。主谓倒置句以感叹句、 疑问句居多。
下列句子属于主谓倒置的一句是(D)
A、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B、且焉置土石? C、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D、不仁哉!梁惠王也?
判断下列特殊句式的类型
文言句式
被动句
被动句是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文言中 常常借助一些介词表示被动。常见的有以下 几种形式:
翻译下面句子:
①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②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③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1、用介词“于”“受……于……”表示被 动,“于”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5、无任何标志,根据句意判断
①戍卒叫,函谷举 ②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③城陷而虏
高考复习文言文倒置句式PPT[优秀课件资料]
一、状语后置 二、定语后置(有四种情况) 三、宾语前置(有四种情况) 四、主谓倒置
一、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
在现代汉语里,介词结构常常放在动词前作状语, 古代汉语里则往往置于谓语后面作补语。
{比 现代汉语:状语+谓语+补语
较 文言文: 谓语+状语后置
例如:1、“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 《鸿门宴》
2、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齐桓晋文之事》) (老百姓说我吝啬是理所应当的了)
当你的才华还撑不起你的野心时,你就该努力。心有猛虎,细嗅蔷薇。我TM竟然以为我竭尽全力了。能力是练出来的,潜能是逼出来的,习惯是养成的,我的 成功是一步步走出来的。不要因为希望去坚持,要坚持的看到希望。最怕自己平庸碌碌还安慰自己平凡可贵。
8、唯利是图 (图利)
9、一言以蔽之 (以一言)
10、《硕鼠》:“三岁贯汝,莫我肯顾。(”莫肯顾我)
四、主谓倒置
为了强调谓语,有时将谓语置于主语之前。 这仅仅是因为语言表达的需要。
如:“甚矣,汝之不惠(慧)!”(《愚公移山》)
练习:
1、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公子解救人危难的精神何在)
三、宾语前置
在现代汉语中,介词后面跟着宾语,组成 介宾结构,用来修饰动词谓语。
如:跟谁干?
在文言文中,介词宾语往往置与介词之前, 形成一种倒置的现象。
例如:《岳阳楼记》:“臆!微斯人吾谁与归?” “谁与归”应理解为“与谁归”。
宾语前置 又有四种情况:
第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作 宾语的疑问代词:谁、何、奚、曷、胡、恶、安、焉等。
持自己。别忘了答应自己要做的事情,别忘了答应自己要去的地方,无论有多难,有多远。
文言文中的倒装句式
文言文中的倒装句式文言文中的倒装句是指句中的语序与现代汉语不完全相同,通常为了强调或突出某个词语而颠倒原有语序。
根据倒装程度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完全倒装谓语前置:主语+谓语+宾语例如:孜孜焉唯进修是急。
(《问说》)宾语前置:(宾语)+谓语+(主语)+名词性偏正结构例如:姜氏何厌之有?(《左传·隐公元年》)定语后置:中心词+之+定语+者例如:村中少年好事者。
(《聊斋志异·促织》)介词结构(介宾短语)后置:动词+以+宾语例如:战于长勺。
(《左传·庄公十年》)2.局部倒装定语前置:形容词性词语+之+名词例如: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介词结构(介宾短语)前置:之+以+名词(短语)例如: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隆中对》)3.特殊倒装主谓倒装:为了强调谓语,有时将谓语置于主语之前。
例如: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庖丁解牛》)宾语省略句:在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例如:沛公安在?(《鸿门宴》)状语后置:在介词结构作状语的句子中,介词结构放在句末,状语放在动词之前。
例如: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赤壁赋》)定语后置:在“之者”结构中,“之”起结构助词作用,没有实在意义,“者”起辅助性作用,放在被修饰词的后面,即定语后置。
例如: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马说》)4.固定结构中的倒装现象在古汉语中,有些固定结构中的词序与现代汉语不同,如“是以”结构(因此)、“虽然”结构(虽然)、“即使”结构(即使)等。
例如: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出师表》)/ 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
(《唐雎不辱使命》)/ 即使一人誉之,一人毁之,然终于无誉无毁。
(《进学解》)这些倒装现象在现代汉语中已经逐渐消失,但在古汉语中却是一种常见的语法现象。
掌握这些倒装句式对于理解古文的意思和文意至关重要。
除了上述常见的倒装句式外,还有一些较为少见的倒装现象,如主谓之间有停顿的句子、省略句、判断句等,也需要适当了解。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倒装句之状语后置+课件
作业
阅读一篇文言文,找出其中的状语后置句并进行分析和翻译。
翻译:因为郑文公曾对晋文公无礼,而且对楚国怀有二心。
例:不能喻之于怀。(王羲之《兰亭集序》)
析:“于怀”构成介词结构短语,作状语,“于”表示 “在……”,此时“于”是状语后置的标志,正常语序是:不 能于怀喻之。
译:不能在心里明白(表达感受)。类似于:不能释怀。
二、谓语+介词(以)+名词
例:申之以孝悌之义。(《孟子》)
01 状语后置的概念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思考: 句子中词语的顺序与现代汉语有什么差异?
• 现代汉语中,状语一般放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前,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表示动作的状态、方式、时间、处所或 程度等。
现代汉语中状语的常见形式
1.副词作状语,如“轻轻地”、“明目张胆地”; 2.表示时间、处所的名词经常做状语,如“明天”、 “校园里”; 3.介词结构常做状语,如“用手”、“在教室里”
析:“乎此时”构成“乎+名词”的介词结构,虚词“乎” 是“在”的意思,“乎”是状语后置的标志,正常语序是: 吾独乎此时穷困也。
译:我只有在此时遭受了穷困命运多舛啊。
四、介词省略
例: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周亚夫军细柳》
析:“霸上”是一个地点名词,前面是名词作动词的“军”, 正常句子应该是:军于霸上。(于霸上军)此句将“于”省 略。
析:“以孝悌之义”构成“以+名词”的介词结构,虚词 “以”是“把、将”的意思。“以”是状语后置的标志,正 常语序是:以孝悌之义申之。
译:把孝悌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特殊句式之省略句、倒装句、固定句式
谢谢观看
①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未有之) 《齐桓晋文之事》 ②然不自意能先破秦入关。(不意自) (意:料想) (《鸿 门宴》) ③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莫能御之) 《齐桓晋文之事》
翻译:【爱护百姓,推行王道,就没有谁能够阻挡。】
(一)宾语前置
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
注意:一是否定句(一般句中必须有“不”、“未”“毋”、 “无”、“莫”“弗”等否定词);二是代词作宾语。(之、 余、吾等。)
倒装句
4.无标志,语意表被动
(1)王之蔽甚矣! 《邹忌讽齐王纳谏》
(2)而刘夙婴疾病。 《陈情表》
(3)戍卒叫,函谷举。《阿房宫赋》
(4)洎牧以谗诛
(《六国论》
(我)弟弟||【认真】读了〈三遍〉(老师今天刚教的)古文
(一)宾语前置
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
注意:一是否定句(一般句中必须有“不”、“未”“毋”、 “无”、“莫”“弗”等否定词);二是代词作宾语。(之、 余、吾等。)
高三一轮复习 文言文句式
【省略句、倒装句、固定句式】
省略句
省略句
有些句子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省略了句子的某些成分,这种句 子叫省略句。一般省略的是主语、宾语、介词,还会省略谓语。 1.主语省略(承前省略、蒙后省略) (1)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 (柳宗元《捕蛇者 说》)(承前省略) (2)沛公谓张良曰:“……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 宴》)(蒙后省略) (“度”前省略主语“公”可根据后一句“公乃入”推测出来。) (3)(桃花源中人),见渔人,乃大惊 (陶渊明《桃花源 记》) (4)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今日之事)甚急!” (司马迁《鸿门宴》)
(二)定语后置
4.中心语+数量词
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倒装句的用法(宾语后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课件
•
4.作者用了几乎两章的篇幅,把素芭 放置到 比社会 环境温 暖得多 的自然 环境中 ,在这 里,素 芭不仅 是美好 的,还 有着无 言的快 乐。侧 面的烘 托让素 芭的形 象更为造素芭形象的 一个手 段。素 芭身边 的人们 可以用 话语交 流,他 们是一 群极为 普通的 劳作者 ,包括 帕勒达 帕,可 是他们 对素芭 的表现 却显得 极为冷 漠和麻 木。
•
6.素芭在他们身上看不到关心,找不 到温暖 。在小 说的第 五章, 父母打 算用欺 骗的手 段把素 芭嫁到 加尔各 答,而 且“没 有作任 何安慰 ”。
•
7.整个事件的过程中,素芭只有独自 流泪伤 心,得 不到任 何关心 ,唯一 的所谓 的好友 帕勒达 帕只是 专心致 志地钓 鱼,丝 毫没有 离愁别 绪,反 倒是漫 不经心 地证实 了这个 噩耗, 给了素 芭更大 的打击 。
如:未之有也。 3.介词宾语的前置。 如:一言 以蔽之。
4.为了强调宾语,借助“之、是”等词的帮助,把宾 语从动词后提到动词前。“之”和“是”是宾语前 置的标志,不译。 如: A.何陋之有? B.何厌之有? C.何后之有?
D.马首是瞻。 E.惟利是图。
文言文中,定语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词前边, 但有时为了突出中心词的地位,把定语放在中心词 之后。
课堂小结
文言特殊句式要重在理解和运用,这几 种特殊句式在文言翻译题中都有可能涉及, 只有在了解句式用法、特点的基础上才能提 高文言文整体阅读能力。
•
1.体会本 课切中 要害、 深入浅 出的说 理特点, 学习这 篇文章 的表达 方式, 品味本 文的语 言特点 。找出 文中典 型的语 句,归纳 其特点 ,尝试 从表达 目的、 听众的 感受角 度品评 其表达 效果。 阅读时, 还要注 意思考 ,理解 这篇文 章的针 对性和 现实意 义。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复习倒装句之状语后置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复习倒装句之状语后置
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位于之后便是补语。
但在文言文中,处于补语的成分往往要以状语来理解。
例如:
《鸿门宴》:“将*战河北,臣战河南。
”“战河南”即“战(于)河南”,应理解为“于河南战”。
《促织》:“覆之以掌”即“以掌覆之”应理解为“用手掌覆盖(蟋蟀)”。
另外,还有定语置于中心词之后,修饰名词的量词放在名词之后等特殊现象。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可以不负戴于道路也《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举所佩玉抉以示之者三。
《鸿门宴》《史记》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烛之武退秦师》《左传》
虽董之以严刑,振(震)之以威怒《谏太宗十思疏》魏征
孰与君少长?——与君孰少长?《鸿门宴》《史记》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劝学》《荀子》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荀子》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师说》韩愈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陈涉世家》《史记》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邶风?静女》《诗经》
况吾与子渔樵于*渚之上。
《赤壁赋》苏轼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赤壁赋》苏轼
柱以白壁,砌以青玉,床以珊瑚,帘以水晶。
《柳毅传》李朝威命坐于灵虚之下。
《柳毅传》李朝威。
2015高三复习文言文特殊句式
(节选自《大唐新语》 ,有删改)
①循宪召与相见,咨以其事积时凝滞者。
译文: 循宪召见了他,把那些积压下来的不好解决的事情拿
来咨询他。
②乃召见内殿,隔帘与语。
译文:
于是召见嘉贞到内殿,隔着帘子和他说话。
(三)定语后置
——察看标志词,译成定语修饰中心词
定语后置句是指为了强调和突出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把定 语放到了中心词之后的一种特殊的文言句式。定语后置句的形 式主要有两种:
例句 (《鸿门宴》)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 (《寡人之于国也》) 用“之”或“是”为 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标志,强调宾语 ②唯利是图 (《师说》)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例:( 1)、“大王来何操?” (2)、彼且奚适也? (3)、 彼且恶乎待哉 (动宾倒装) (4)、夫晋,何厌之有? (5) 、吾实为之,其又何尤?
9、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
[应用体验]
昔者弥子瑕见爱于卫君。卫国之法,窃驾车者罪至刖。 既而弥子之母病,人闻,往夜告之,弥子矫驾君车而出。君 闻之而贤之曰:“孝哉,为母之故而犯刖罪!”与君游果园, 弥子食桃而甘, 不尽而奉君。 君曰: “爱我哉, 忘其口而我! ” 及弥子色衰而爱弛,得罪于君。君曰: “是尝矫驾吾车,又 尝食我以余桃。”故弥之行未变于初也,前见贤而后获罪者, 爱憎之至变也。
状语后置的形式 用“于”字构成介词结构 用“以”字构成介词结构
例句 月出于东山之上(《赤壁赋》) 私见张良,具告以事(《鸿门宴》)
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谓语 之后便是补语。但在文言文中,处于补语的 成分往往要以状语来理解。 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于蓝取之,于蓝青
文言文状语后置句例句
文言文状语后置句例句1. 文言文状语后置的句子有哪些状语后置也就是介宾短语后置,有很多例句,例如: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赤壁赋》2 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指南录后序》3 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
《孔子世家》4 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见于后世哉?《孔子世家》5 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孔子世家》6 管仲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
《管仲列传》7 太子欲图国事于先生也。
《刺客列传》 8 舍人弟上变,告信欲反状于吕后。
《淮阴侯列传》9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劝学》10 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六国论》二、介词“以”组成的介词短语作状语,古汉语中也常常放在动词谓语的后面,翻译时也应该提到前面。
这时,介词“以”一般可理解为把、用。
11 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
《谏太宗十思书》12 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鸿门宴》13 乃用张良计,使郦生、陆贾往说秦将,啖以利。
《高祖本纪》14 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
《高祖本纪》15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寡人之于国也》16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者送人以言。
《孔子世家》17 庙食太牢,奉以万户之邑,賷以姜枣,荐以木兰,祭以粮稻,衣以火光,葬之于人腹肠。
《滑稽列传》18愚以为诚得天下之勇士使于秦,窥以重利。
《刺客列传》1、“欲为圣明除弊事,。
”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2、“莫道不消魂,,。
”(李清照《醉花阴》) 3、“ ,甲光向日金鳞开。
” (李贺《雁门太守行》) 4、“ ,愁云惨淡万里凝。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5、“蝉则千转无穷,。
” (吴均《与朱元思书》)6、《题破山寺后禅院》中历来为人们传诵的两句是:,。
7、《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寓情于景是诗句是:, 8、《别云间》中深刻的表现出诗人内心深处亡国之痛十分深沉的诗句是:“ ,!” 9、《水调歌头》中诗句“ ,,。
”到出了世间万事万物不可能永远完美、团圆,人生有聚也有散的自然规律,富含人生哲理。
语句表达文言文句式之倒装句
现代汉语语序一般是主语在前,谓语在后;定语在前,中心语在后;状语在前,动词在后;谓语在前,宾语在后。
如果顺序颠倒,则称之为“倒装句”。
一、介词结构后置、状语后置1、动+以+宾。
申之以孝悌之义。
《寡人之于国也》(应为:以孝悌之义申之)2、动+于(乎,相当“于”)+宾。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荀子·劝学》(应为:青,于蓝取之,而于蓝青)3、形+于+宾。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张衡传》(应为:虽才于世高,而无骄尚之情)4、介词宾语后置:介词“以”“于”“乎”“自”等后面带上宾语,组成介宾结构短语。
这种介宾短语在现代汉语中一般放在动词或者形容词前边充当状语,在古代汉语中,却多数放在动词或者形容词后边充当补语。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师说》(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于弟子贤)二、主谓倒装古汉语中为了强调谓语,有些感叹句或疑问句把谓语置于主语之前。
一般常用逗号将主谓隔开。
感情较强烈;谓语由形容词充当。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应为:汝之不惠,甚矣)三、宾语前置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
“时人莫之许也。
”(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正常语序应该是“时人莫许之也。
2、疑问句中疑问词作宾语。
“沛公安在?”(《鸿门宴》)3、以“是”“之”为标志。
“何陋之有?”(《陋室铭》)四、定语后置1、“之…者…”为标志,即“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的形式。
“马之千里者。
”(《马说》)2、“中心词+后置定语+者”“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3、中心词+数量词。
“铸以为金人十二”(《过秦论》)4、“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劝学》)欲了解更多的言语理解考点,请关注华智公考!。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倒装句之状语后置+课件
壹 温故知新
文言句式
判断句 倒装句 被动句 省略句
谓语 宾语 定语 状语 前置 前置 后置 后置
贰 走进状语
定
主
语
语
状 谓 定宾 语 语 语语
善解人意的 语文老师 在高一十三班 讲 专题 课
五 当堂训练 1.、分析下列文言句子在句式上的特点,并翻译成现代
汉语。
(3)君子博学而日 参省 乎己。
翻译: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 检查反省。
类型2:动词+ 乎+ 宾语
五 当堂训练 、
1.分析下列文言句子在句式上的特点,并翻译成
现代汉语
(4)饰 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翻译:用篆字山、龟、鸟、兽等图案 雕饰。
五 当堂训练 1、.分析下列文言句子在句式上的特点,并翻译成现
代汉语。
(1)得 复见将军 于此。 译:能够在这里又见到将军
类型1:动词/形容词+于+宾语
五 当堂训练 、
1.分析下列文言句子在句式上的特点,并翻译成现 代汉语。
(2)虽才 高 于世。 翻译:虽然才学在当世很高
类型1:动词/形容词+ 于+
找规律,总结下列句子的格式特征
风乎舞雩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类型2 动词/形容词+乎+宾语
:
找规律,总结下列句子的格式特征 祭以尉首(《陈涉世家》)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师表》) 盛以锦囊(《五代史伶官传序》)
找规律,总结下列句子的格式特征 祭以尉首(《陈涉世家》)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师表》) 盛以锦囊(《五代史伶官传序》)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特殊句式+课件57张
“中心词+之(定语)”: “中心词+(定语)者”: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岳阳楼记》
“中心词+而(定语)者”: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醉翁亭记》
“中心词+(数量词定语)”: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五人墓碑记》
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 《乐羊子妻》
翻译为:日行千里的马
处在偏远的江湖就担忧他的君主。
我和谁一道呢? 翻译时按现代汉语习惯调序
(定语)主语 [状语] 谓语〈补语〉(定语)宾语。
名、代
动、形
名、代
宾语前置:宾语 谓语(动词、形容词)
另外介宾短语中,宾语也有提到介词前的
“宾语前置”通常有以下几种情况
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忌不自信 《邹忌讽齐王纳谏》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宾语前置:
多歧路,今安在? 《行路难》
E.唯命是从
B
(三)“倒装句”之“定语后置”
(三)“倒装句”之“定语后置”
现代汉语中定语应置于中心词之前,但文言语 句中却有很多句子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定语)主语 [状语] 谓语〈补语〉(定语)宾语。
名、代
动、形
名、代
定语后置: 名、代(主语、宾语)(定语)
例: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岳阳楼记》
B.未之有也
时不我待
C.渺渺兮予怀 美哉,我中国少年 C 项是谓语前置句
D.而今安在哉? 微斯人,其他吾都是谁宾与语前归置句?
B
文言特殊句式之被动句
被动句
在古汉语中,主语是谓语动词 的承受者,这样的句子叫被动句。 在现代汉语中用“被”表示。
被动句
①于: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译:所以(在)国内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复习:倒装句之状语后置
本文是关于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复习:倒装句之状语后置,感谢您的阅读!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复习:倒装句之状语后置
状语后置:
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位于之后便是补语。
但在文言文中,处于补语的成分往往要以状语来理解。
例如:《鸿门宴》:“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战河南”即“战(于)河南”,应理解为“于河南战”。
《促织》:“覆之以掌”即“以掌覆之”应理解为“用手掌覆盖(蟋蟀)”。
另外,还有定语置于中心词之后,修饰名词的量词放在名词之后等特殊现象。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可以不负戴于道路也《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举所佩玉抉以示之者三。
《鸿门宴》《史记》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烛之武退秦师》《左传》虽董之以严刑,振(震)之以威怒《谏太宗十思疏》魏征
孰与君少长?——与君孰少长?《鸿门宴》《史记》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劝学》《荀子》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荀子》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师说》韩愈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陈涉世家》《史记》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邶风?静女》《诗经》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赤壁赋》苏轼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赤壁赋》苏轼
柱以白壁,砌以青玉,床以珊瑚,帘以水晶。
《柳毅传》李朝威命坐于灵虚之下。
《柳毅传》李朝威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