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方法教学的基本概念

教育的方法教学的基本概念
教育的方法教学的基本概念

教學的基本概念

Instructor: 方永泉

Date:2007.12

教學的意義

中文

●古籍中教與學兩字常單獨出現,如說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學則為「效也」、「受人之教而效也。」

●禮記學記篇:「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學乎。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是故古之王者建國君民,教學為先」。是中國首將教、學合用之始。

●從中文來看,教學包括了教師的指導示範以及學生的遵從仿效。因此教學是教師與學生雙方共同完成有計畫、有目的、有價值、符合認知性與學習者發展狀況的一種歷程與結果。

教學的意義

●英文─teaching, instruction

●兩者區分不大。嚴格說來,teaching涉及整個教學情境中的師生互動關係,範圍較廣,包括計畫、準備教材、評鑑等全部教學活動。Instruction範圍較窄,專指在教室中所執行的例行技能之訓練。

●teach的字源有四種意義:

1.lore:為learn的字根,指用來被教的事實與信念,早期的teach與learn相同。

2.token:使用信號或符號,向某人展示某事物,或引發某人對於特定人事物的反應。

3.imparting:給予資訊,向某人展示如何做及進行某科目的練習等。亦即由外向內地傳授。

4.inquiry: 有計畫地提供學習者探究的模式。指師生間進行教育性的論辯,討論有意義的議題。

教學的意義─綜合來說

●教學:是「一種師生共同參與的學習活動」,亦指「教學(導)者透過特殊程序的安排以促使被教導者學習教材。」

●基本上,「教」是依存於「學」的,教的核心工作就是要使學生能執行學習的活動,否則教學任務無法達成。

教學的性質

●教學是一種複雜的概念或活動歷程,教學活動必須依據理論才不致徒勞;

●不同的教學內容與目的必須佐以不同的教學方法與技巧;

●教學是一種傳遞訊息與溝通的過程,故教學雙方的條件會影響結果;

●有效的教學是一種雙向回饋活動,教與學缺一不可;

●教學是達成教育目的的手段,若無教育目的,教學便無意義。

教學的規準

●目的性(purposiveness):教學是有意向、計畫及目的的活動,而且也不應悖離基本價值。

●釋明性(indicativeness):教材的傳遞必須透過某種特殊的程序或方法的設計,它不是隨機的。

●覺知性(percetpiveness)─教學設計時要考慮學生的心理狀況和學習能力。

●效率性(effectiveness)─教學者要設計一套最有效率的教學程序以適時達成目標。教學的原則

●準備原則─暖身(教師及學生均應有所準備)

●自動原則─引發學生自發反應,共同參與教學。

●熟練學則─有讓學生反覆練習的機會。

●同時學習原則─克伯屈(Kilpatrick)提出主學習(primary learning)、副學習(associate learning)、附(輔)學習(concomitant learning);又如布魯姆(Bloom)將教育目標分為認知、情意及技能三個領域。

●社會化原則。

●個別適應原則。

●科學化原則。

●藝術化原則。

教學方法的種類

●傳統上多用二分法

教師中心vs. 學生中心

灌輸式教學vs. 啟發式教學

闡明式教學vs. 發現式教學

另有些學者分為講演法、啟發式教學法、問題教學法、單元教學法、創造教學法……等等。

教學的主要派別主張

●系統取向的教學觀(行為學派)

●認知取向的教學觀(認知學派)

●建構取向的教學觀(認知學派中的建構主義)

●人本主義的教學觀(人文主義)

●社會互動的教學觀(社會學習理論)

●多元智能的教學觀

系統取向的教學

●採行為主義的學習觀點,主張環境影響重於先天,著重刺激與可觀察行為間關係。教學原則有:

●學習有預訂清楚的目標(行為),以分解動作方式,循序漸進(編序教學)

●學習步驟層次分明,每步驟都有具有可評量的目標

●學習結果依預訂目標採客觀性評量

●教學活動過程由教師主導,學生反覆練習,直至達成目標

●教師運用「增強原理」隨時對學生學習提供回饋

●利用電腦輔助教學,因應個別需要。

什麼是編序教學(programmed teaching)?

●編序教學法是將教材按照程序,編成許多細目以便學生自習的學習方式。學生藉由教材從簡而繁由淺入深的順序學習,就像階梯一樣,循序漸升,只要第一階層學會

通過,就可晉升至第二階層學習;等第二階層通過,便可以一、二兩層的經驗為基礎,晉升到第三層學習,層層而上,最後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況且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立即核對結果,便能增強學習效果,在教學中我們所看到的教學機與電腦輔助教學(CAI),皆是運用編序教學的原理。

認知取向的教學觀

●重視學習者學習的內在歷程及知識的結構和呈現形式。

●強調有意義的學習、發現式教學、學習策略的教導等。

●代表理論學者有Gagne的學習條件和訊息處理學習理論、Bruner的教學理論和發現學習理論、Ausubel的有意義學習理論。

●教學原則有

1.教學要考慮學習者具備那些學習的意願與能力;

2.探討大量知識組織的方式,以便學習者掌握;

3.詳述能最有效地呈現所計畫之學習材料的序列。

認知取向代表學者的看法

●Gagne: 教材的組織要考慮學生學習的先備條件;學習活動應有合理的順序;教師應了解教材的「學習階層」,作出「工作分析」;不同類型的學習需要不同學習條件,此有賴教師妥為安排。他以訊息處理學習理論解釋人類內在的學習歷程。

●Bruner: 教學必須促進和調節學習者為學習及解決問題時,從事探索活動的各種選擇,教學必須包括探索興趣的激發、維持和方向引導;教師的角也不僅是傳授知識,還應啟發學生親自”發現”事物。

●Ausubel: 有意義學習必須由教師組織學習內容,將其有系統地運用”解釋性教

學”(expository teaching)方式呈現給學生。而為使學生有意義學習,教師必須藉由前導組織(advanced organizers)喚起學生舊的認知結構,以形成新的認知構。

什麼是學習策略?

●指學生為促進訊息的吸收和組織所採用的方法,如專心、時間管理、記憶術、作筆記、考試技巧、理解監控策略等。

建構主義的教學觀

●認為學習者必須與周遭環境交互作用,主觀地將自己所經驗到的事物賦予意義,才能逐步建立個人或社會的知識內容與體系。亦即,強調學習是從經驗中建構而成,每個學生對相同的事物會有不同的詮釋。

●代表人物,有Piaget與Vygotsky。

●教學原則:學生如何建構知識的過程才是最重要的

1.知識的產生要靠學習者主動探索,教學設計要考慮用什麼方式讓學生積極參與互動

2.知識體系的建立是靠學生自己建構,學生才是學習的主導者,教師是促進者、協助者及支持者

3.知識的建構要透過互動與對話,故教學中應有「合作學習」的機會,如討論辯論、小組研究等

4.學習成敗的關鍵在豐富的情境。

5.評量方式要多元化而非標準化評量。

人文主義的教學觀

●起於1960年代對舊有教育思潮及體制的反省。重視情感與情緒的教育;主張學習者中心教學法,認為學習者具有潛能,可以擔負學習的責任,在開放式與無威脅的學習環境,學習者會主動發現他們的需要和完成學習目標的方法,而教師所扮演的角色則是溫暖的、支持的、非介入性的。

●教學方法上,重視師生一對一的溝通,並特別重視小團體學習。在師生互動的過程中,學生被允許發展許多想法和行為,再從中選擇,教師並應對學生的反應當眾表揚,支持學生重覆實踐他們的想法。

●在教學評量上,則摒棄傳統的百分制,主張僅以通過/不通過的ABC等第代表學習的結果,以避免班級內同學的彼此競爭或傷害自尊。

高登(Thomas Gordon)的教師效能訓練方案(Teacher Effectiveness Training,TET) ●期待教師從傳統的嚴師變為催化者、鼓勵者、協助者、學習活動的伙伴,學生的朋友等。亦即教師能敏銳察覺學生的感覺、培養學生的自尊、發展師生正向的自我概念、並具有採用不同教學法的能力。

社會互動的教學觀

●代表人物Bandura,認為人類的學習是個人的內在因素與外在環境因素互動而產生的,特別是人類的學習是經由觀察、模仿別人的行為受到增強而習得。

●教學原則

1.教師在教學情境中要刻意安排有意義的教學活動,讓學生有觀察學習的機會。

2.觀察學習的內容包括認知、情意及技能的。

3.利用楷模教導學生新的行為時,要注意到四個成功模仿的要素:注意、保留、動作重現與動機,來設計教學活動。

4.教師可利用逐步示範與模仿,來教導複雜的內容。

多元智能的教學觀

●代表人物Gardner,認為人有七至八種多元智能:語文、邏輯數學、視覺空間、肢體動覺、音樂、人際、內省、自然觀察者。每人皆有其優勢或弱勢智能,智能是可以開發的。

●教學原則:

1.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優勢與弱勢智能,提供機會發展。

2.在豐富資源的真實情境中學習,安排多元的學習方式。

3.以「智能」為教導內容,幫助學生善用自己的智能去學習和解決問題。

4.可在教學情境中直接評量學生參與活動的各種表現。

什麼是教學決定?

●如何成為一位有效能的教師?教學中有許多的教學技能,必須經過學習,才能達成教學目的,成為有效能的教師。

●教師的教學決定工作,包括:必須決定教學內容所包括的知識、教學的整個計畫、該使用那些教材、如何掌握師生之間的人際關係、班級的經營等問題。

●其中最主要的考量問題是「如何能幫助學生學習?」

什麼是教學模式、教學策略與教學方法?

●如何針對不同的教學情境選用合適的教學模式是影響教學成敗的關鍵之一。

●教學模式─是一組綜合性的成分,能用來規定完成有效教學任務之各種活動與功能的序列。

●教學策略─指教師教學時有計畫地引導學生學習,從而達成教學目標所採用的方法。惟教學策略較偏向教學時考慮採用的教學取向。

●是以教學策略似乎是比教學方法更上位的概念。

各類教學模式

●Joyce, Well, Calhoun 將學習模式分為四大類:資訊處理類模式、社會互動類模式、個人發展類模式、行為系統類模式。再依此四類模式,發展出教學策略和特定的教學步驟,再各自形成一種特定的教學模式。

●國內學者習慣將學習的性質分為認知、情意與技能三大領域。再依次列舉教學策略及方法,

1.認知領域的教學─包括講述教學法、啟發式教學法、思考教學法、創造思考教學法、討論教學法、精熟教學法、合作學習等。

2.情意─價值澄清法、角色扮演法、道德討論教學法、欣賞教學法。

3.技能─練習教學法和發表教學法等。

教學設計( instructional design)

教學設計是1960年代末至1970年代初形成的理念。那什麼是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是一個計畫教學的過程;

●是教學方法的計畫;

●是教學內容、評量選擇、教學管理的計畫。

●根據學習者的特性與預先設定的目標,以邏輯、有系統的步驟實施並評鑑結果的方式。

教學設計模式的流程

●ASSURE模式

1.分析學生的特性(analyze learner characteristics)

2.擬訂教學目標(state objectives)

3.選擇、修改或設計教材(select, modify or design materials);

4.運用教材或媒體教學(utilize materials)

5.要求學生參與及回饋(require learner response)

6.評量教學效果(assure)

教學設計過程流程圖

什麼是協同教學(team teaching)?

●由教師、實習、視聽教育人員、圖書館人員,以一種專業關係,組成教學團隊,在團隊中個人發揮所長,共同研擬教學計畫,然後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教學目標。

●協同教學的要素、功能與形式

協同教學的要素

●二個或更多的人員

●一科或更多的領域

●應用各種教學器材

●兩個或更多的班級

●各種不同的教學方法:大班教學、小組討論或分組活動、獨立研究

●團隊合作的教學過程

●教學團隊的組成

為什麼要進行協同教學?

●發揮教師專長;

●促成教師的合作與對話;

●提供各多樣化的學習方式;

●適應學生個別差異。

協同教學的型式

●從學科教學的觀點來看:單科協同、跨科協同、主題式協同。

●從教師合作的角度來看:交換教學、循環教學、共同教學、班群小組教學、教階制協同、跨校協同。

●從學生學習方式來看:大班教學、小組學習、獨立研究。

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区别与联系

1.分析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区别的与联系? 教学模式:指的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作为结构框架,突出了教学模式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作为活动程序则突出了教学模式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 教学策略:是指为实现某一教学目标而制定的、付诸于教学过程实施的整体方案,它包括分析学情,合理组织教学过程,选择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材料,制定教师与学生所遵守的教学行为程序。简单来说教学策略是为了达到教学目的与任务、组织与调控教学活动而进行的谋划。 教学方式:教学方式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 教学手段:是师生运用教学辅助工具进行课堂教学的一种方法,也指师生教学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教学手段可以是视听,也可以是实践活动,现在以多媒体为多。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手段经历了口头语言、文字和书籍、印刷教材、电子视听设备和多媒体网络技术等五个使用阶段。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 教学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教授法)和学生学的方法(学习方法)两大方面,是教授方法与学习方法的统一。 (1)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都是以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为支撑的,辅助教师进行教和学生进行学的一系列方法、步骤、程序,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区别: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既是教学理论的应用,对教学实践起直接引导作用,又是教学实践的理论化、简约化概括,可以丰富和发展教学理论。教学策略是指在不同的教学条件下,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结果所采用的手段和谋略,它具体体现在教与学的相互作用的活动中。所以教学模式是比较具有逻辑性的,相对稳定的一种结构,指向的是整个教学过程,是一个笼统的指导性的结构框架,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而教学策略则比较细化具体与灵活,往往指向单个的或局部的教学行为(可以指向具体的一节课,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具体的教学活动过程,甚至是具体的教学环节。教师在选定了一堂课的内容并明确了教学目标之后,要考虑怎样去讲授这一节课,怎样更好的让学生理解这些内容,怎样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怎样提高学生的能力等等,对一具体实施过程的谋划就是教学策略。)。 (2)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二者都是师生为了某种教育教学目的,所采用的各种手段、方法的总和,都是教学论要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区别:每一种教学模式都反映了一定的教学思想、教育目的、教材内容的选择、教学原则、和一系列的完整的操作程序和体系等。教学模式是对多种教学方法的提炼和组合,而教学方法常常表现为教学过程中的某一个侧面的一系列操作活

课堂教学艺术的十种方法

课堂教学艺术的十种方 法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课堂教学艺术的十种方法一种教学艺术。要搞好组织教学,教师就必须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要有驾驭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能力。教师必须把握学生的注意和情感,努力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同时,要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快喜悦的心境,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 组织教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实际加以选择,灵活运用。南昌膝王阁学校林子谦老师总结了十种常用的方法— 组织教学艺术的十种方法 1、形象感染法 教师走上讲台时,神情要亲切、庄重、肃穆,站定后要扫视整个课堂,以安定学生的情绪,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把注意从原来的注意对象迅速转移到教师身上来,自觉地投入教学活动。 2.目标引导法 讲课开始时,教师可简要地肯定学生的表现,提出本次学习要求,运用语言的感召力,激发学生的情感,促其产生努力达到目标的学习欲望和兴趣,从而调动自己的有意注意。 3.趣味激发法 教师讲课时,如有较多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可适当穿插讲一些表面看来跟教学无关(但内含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方面的启示)而学生十分感兴趣的事。使学生精神振奋,产生良好的心境,从而引发学习的浓厚兴趣。

4.提问点拨法 当某些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教师可提出问题让他们回答,促使他们转移注意对象,把注意力转移到学习活动上来。学生答题不够理想时,不要急于批评,可稍加点拨,鼓励他们动脑筋思考或用心听老师和同学讲。这样引发他们的兴趣,使其保持注意的稳定性,积极投入学习的活动。 5.指名演板法 此法类似“提问点拨法”教师指名让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演板,并在适当时机轻声对演板学生进行教育和帮助,要求他们回位后用心听讲。这种方法具有中等强度的刺激,可对学生大脑皮层起一定作用,能促使学生在一定时间内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 6.语言表达法 语言条理清楚、通俗易懂是组织教学的基本要求。只有讲得有条理性和逻辑性,才会使学生获得系统全面的概念;语言准确、简明扼要是组织教学的基础。这样才能使人听着舒服,爱听;善于例证,形象比喻,适当应用一些格言、名句、典故、顺口溜等也是语言组织的一些技巧。 生动的语言给人一种直观和感动,使人兴趣盎然,同时也在记忆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语言的使用影响着意思的表达,感情的色彩。在不同的情况下,恰当的使用语气也可以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总之,在教学中还要注意语言使用得当。

家庭教育应遵循八大原则

家庭教育应遵循八大原则 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主要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行业、专业、工作,有数十种,上百种,许许多多:有的是修铁路、有的是盖房子、有的是种庄稼、给人治病、’缝衣服等。但有一种包罗万象、最复杂和最高尚的工作,对所有人来说都是一样的,而同时在每个家庭中又各是独特的,不会重样的工作,那就是对人的养育和造就。”(《家长教育学》)家庭教育内容丰富,过程复杂,不同的家庭条件不同,又各自有其特点。要获得家庭教育的成功,我们不可能指望有什么“绝招”或“灵丹妙药”,必须从家庭教育的特殊矛盾出发,研究、揭示家庭教育的特殊规律,,按照家庭教育的一般原则从事子女教育工作。 我们社会主义的家庭教育应当遵循哪些基本原则呢? 一、坚持共产主义方向 我国的家庭教育,是我们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必须服从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需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服务。家庭教育虽然是在各家各户、由家长对自己的子女进行教育,但并不是家庭的私事,坚持什么方向,用什么内容教育子女,把子女培养成什么样的人,不能全由家长的意志来决定。必须坚持共产主义方向,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用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是非观点、正确的理论知识武装孩子的头脑,不允许用封建的资产阶级的思想去毒害年轻一代。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家长要善于接受新思想、新观念、新事物,不断更新观念,不断汲取新的科学理论,按照未来社会的需要去造就下一代,切不可用过时的知识、陈旧的观念去教育孩子。坚持德、智、体、美一起抓,每一方面都不要偏废,特别是不能忽视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的培养。 二、以身作则 家庭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在家庭的日常生活中,通过家长的言传身带,对子女发挥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作用。家长,特别是父母,是孩子最早、最直接、最经常的模仿对象,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子女产生着深刻而持久的影响。父母对子女来说,一般很有威信,

有效教学的理论与方法总结

1有效教学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标促使学生发展而创造性地综合利用一切合乎教学规律、教学计划先进教学理念的教学方式、方法、策略来优化教学环节改进教学过程,致力于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个性化教学活动。 2有效教学的构成要素:教学效果(核心)最高统帅、教学目标、教师(能动要素)、教学方式、教学评价(必备要素)。 3国外学者对有效教学定义认识:着眼教学目的、教学技能、学习成就、教学全过程定义 国外有效教学成果主要特征:教学效率效果;学生收获和进步;可测性和量化 4国内对有效教学定义的认识:有效的理解(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有效与教学关系的定义、多层次多维度理解的定义。 5有效教学的整合性特征:教学目标是多维的,侧重于教学的发展性功能;教学准备全面充分;教学活动强调主体间的交流与互动;教学组织形式多样化;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恰当应用各种教学手段;教学评价全面且具有针对性。 6有效教学的内部条件:教师素质、学生特点、师生作用方式、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心态等 7有效教学的外部条件:教学环境、教学内容、课程资源等 8影响教学的四个核心条件:学生特点、教师素质/内、课程资源、教学环境/外 9认识学生特点的意义:一是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实施教学对象,方式,契合;二是认识学生,发现问题、把握血清,创造有效教学入手点。 10认识学生了解学生的方面:认识学生的个性差异;知识经验储备;学生的想法和思维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 11认识学生特点的基本途径:观察、聆听、走访、查阅学生作品成绩 12有效教师:具有教学活动所期待的相应品质的人,是在专业领域:专业道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情意等各方面具有较高修养与造诣的专业工作者。 13一般素养:崇高师德、教育理念、知识结构;具体素养:教育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反思研究能力、课程创新能力。 14适应时代发展的教育理念(新课改):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关注全面和谐的发展;教育追求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教育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教育培养创新型的学生。 15本体性知识:学科知识;条件性知识:教育学和心理学;实践性知识:经验秦香教育机智等;工具性知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16认识教学环境的意义:一种人为的育人性环境;一种复杂的共生性环境 17教环对教学活动的特殊功能:激起师生热情;教学活动的主体 18教环的设计与利用:物理环境心理环境(微笑;民主欣赏姿态;呵护学生主体性保护自主性) 19教学资源类型:现成性教学资源、携带、生成性教学资源 20教学资源对有效教学的意义: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应用开发可增强基本教学手段的效能 21教育目的是教学目标最上位概念;课程目标是教学目标的次上位目标 22教学目标制定的取向:普遍性目标取向(概括性抽象性规范性等特点、可行性可操作性科学性等);行为性目标取向(布鲁姆)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领域、生成性目标表现性目标取向 坚持行为性目标取向、取普遍性目标和生成性目标取向两翼,表现性目标取向的参考 23有效教学目标的基本特征:全面,生本、弹性、适度、兼容、有机 24三维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有效教学的核心目标)、方法与过程(伴随性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深层目标) 25有效教学目标设计应注意:多层次多维度的设计思路;多元化教学目标的策略(分解参照法学生需要分析法)体现多因素兼顾的设计要求;追求个性化和共性化并重的设计思路。 25教学目标:即课时教学目标,是指教师在上完一个课题后要在学生身上实现的发展目标,是对学生在学习完该节课后在知识能力道德情意学习方法等方面所获得的各方面的进步与提高。

识字教学策略与方法

尊重规律科学识字提升实效(定稿) ——识字教学策略与方法 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更加重视识字与写字教学: 高度重视贯穿始终 降低数量提升质量 多认少写识写并重 重视习惯培养能力 两表先行先认先写 一、走进识字课堂了解教学现状 (一)学生的问题: 1. 时间紧、任务重:《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第一学段( 一、二年级) 认识常用汉字1600 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占六年识字总量的百分之五十还多。两年要求认1600 个常用汉字,这是建国以来历次教学大纲所不多见的。新教材就注重学生大量识字, 老师感到困难。 2. 反复强调,错误依旧:有的字教师反复强调学生还是会出现错误,令老师大为恼火有迷 惑不解。尤其是在二年级的下学期和三年级会出现一个错别字的高峰期。形近字难以区分、 书写错误会大量出现。 3. 识字课单调,学生不喜欢: 识字教学缺乏生动性和情趣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加上低年级学生自控力差,学习汉字感觉困难。识字课的效果也大打折扣。 4. 低年级既要识字又要阅读, 怎样处理好关系: 低年级阅读教学和识字、写字教学的时间分 配怎样更合理,两者之间的关系怎样更合理。 (二)教师的问题: 1.识字教学不注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缺乏情趣。 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只把汉字作为一种符号传授给学生,只注重汉字的拼读、认写,注 重记忆,而汉字所呈现的画面、情趣,汉字里面蕴含的思想、情感却被教师所忽略,汉字对于 学生的教育功能被教师忽视。 2.教学策略不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教法单一,程序固化,令学生对识字兴味索然。 (一拼拼音,二读生字,三唱笔画,最后组词)。 3.窄化识字写字教学的途径,不注重语言实践活动的开展。

常见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常见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2010年04月20日16:16,星期二作者:教科室 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 1)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讲授法包括讲述法、讲解法、讲读法和讲演法。教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时,大多都伴之以讲授法。这是当前我国最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 2)谈论法 谈论法亦叫问答法。它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谈论法特别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语言表述的能力。初中,尤其是小学低年级常用谈论法。 谈论法可分复习谈话和启发谈话两种。复习谈话是根据学生已学教材向学生提出一系列问题,通过师生问答形式以帮助学生复习、深化、系统化已学的知识。启发谈话则是通过向学生提出来思考过的问题,一步一步引导他们去深入思考和探取新知识。 3)演示法 演示教学是教师在教学时,把实物或直观教具展示给学生看,或者作示范性的实验,通过实际观察获得感性知识以说明和印证所传授知识的方法。 演示教学能使学生获得生动而直观的感性知识,加深对学习对象的印象,把书本上理论知识和实际事物联系起来,形成正确而深刻的概念;能提供一些形象的感性材料,引起学习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对所学知识的深入理解、记忆和巩固;能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进行思维活动,发展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4)练习法 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依靠自觉的控制和校正,反复地完成一定动作或活动方式,借以形成技能、技巧或行为习惯的教学方法。从生理机制上说,通过练习使学生在神经系统中形成一定的动力定型,以便顺利地、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练习在各科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工具性学科(如语文、外语、数学等)和技能性学科(如体育、音乐、美术等)。练习法对于巩固知识,引导学生把知识应用于实际,发展学生的能力以及形成学生的道德品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5)读书指导法 读书指导法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参考书以获取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学生掌握书本知识,固然有赖于教师的讲授,但还必须靠他们自己去阅读、领会,才能消化、巩固和扩大知识。特别是只有通过学生独立阅读才能掌握读书方法,提高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6)课堂讨论法 课堂讨论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针对教材中的基础理论或主要疑难问题,在学生独立思考之后,共同进行讨论、辩论的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方法,可以全班进行,也可分大组进行。 7)实验法 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一定的设备和材料,通过控制条件的操作过程,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现象的变化中获取新知识或验证知识的教学方法。在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和自然常识等学科的教学中,实验是一种重要的方法。一般实验是在实验室、生物或农业实验园地进行的。有的实验也可以在教室里进行。实验法是随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兴起的。现代科学技术和实验手段的飞跃发展,使实验法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通过实验法,可以使学生把一定的直接知识同书本知识联系起来,以获得比较完全的知识,又能够培养他们的独立探索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研究兴趣。它是提高自然科学有关学科教学质量不可缺少的条件。

家庭教育指导原则内容和方法课程大纲

家庭教育指导原则内容和方法课程大纲 GE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GEIHUA16H-GEIHUA GEIHUA8Q8-

课程大纲 一、家庭教育指导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 (1)坚持“儿童为本” (2)坚持“家长主体” (3)坚持“多向互动” (4)坚持“循序渐进” 2.针对性原则 (1)对不同的对象进行不同的分类指导 (2)分类别、分层次指导家长解决家庭教育误区问题3.适用性原则 (1)摆正教师与家长的关系 (2)认真调研、准确分类、有的放矢 (3)内容、形式应以需要解决的家教问题相适宜 4、实效性原则

(1)务实的科学态度 (2)互动的双向学习 (3)双方的共同成长 二、家庭教育指导重点 1.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成才观 2.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发展观 3.家长必须抛弃急功近利的教育行为 三、家庭教育指导内容 1.要注重突出家庭道德教育内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融入到指导服务、亲子活动等家庭教育各个环节。 2.10个专题:(1)每个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2)心理健康、安全、营养、保健与体育。(3)个性特点及其社会性发展的关系。(4)良好的生活、卫生、学习与交往习惯。(5)尊重儿童,做儿童成长的好伙伴、引领者。(6)全面关心儿童,会观察与分析儿童。(7)帮助儿童适应学校集体生活与教育环境。(8)营造良好的家庭关系,包括亲子关系、祖孙关系、夫妻关系与婆媳关系。(9)家长实施以身作则、严慈相济、快乐有趣的教育方法。(10)加强亲子沟通,丰富孩子的生活和感知经验。

四、家庭教育指导方法1.及时的个别沟通2.家访的优势不可替代3.丰富的亲子活动4.采取多种形式

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 一、学习的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的概念,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方法和策略;掌握教学方法划分的依据和标准;了解当前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掌握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选用的基本标准、原则和技巧;在教学策略的选用上,重点掌握制定和选择教学策略的依据和原则;了解当代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的发展趋向。 二、学习要点 (一)教学方法的概念 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而采取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 (二)国内外教学法的分类 1、国外教学法的分类 美国学者拉斯卡提出:“教学方法就是发出和学生接受学习刺激的程序。”这些学习刺激称之为A、B、C、D刺激,由此形成四种教学方法。 (1)呈现方法 (2)实践方法 (3)发现方法 (4)强化方法 2、我国教学方法的概括性分类。 从具体到抽象,教学方法由三个层次构成: (1)操作性教学方法

(2)原理性教学方法 (3)技术性教学方法 (三)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分为九种,即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练习法、演示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讨论法、研究法。 (四)教学策略的概念 教学策略是为了达成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 (五)教学策略的特征 1、指向性 2、操作性 3、整体综合性 4、调控性 5、灵活性 6、层次性 (六)教学策略与相关概念的关系 1、教学策略与教学设计 2、教学策略与教学思想 3、教学策略与教学模式 4、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 (七)构成教学策略的要素 一个成熟的有效的教学策略一般包含以下几个要素:指导思想、教学目标、

继续教培训教学方法与教学艺术(专业课)题库和答案

单选题 1.“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此话出自()。正确答案:C.庄子 2.“美是一切事物生存与发展的本质特征,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出自()。正确答案:A.卡尔·马克思 3.“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出自()。正确答案:B.洪堡 6.“美应当包括‘美的本质、审美性质与审美对象’三个层面内容。”出自()。正确答案:E.当代美学家 7.“真正的学校乃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此话出自()正确答案:D.苏霍姆林斯基 8.()是奥地利科学院地理信息研究中心主任,国际知名的GIS研究与教育专家。正确答案:C.Josef Strobl 4.“教学过程不仅是学术基因的传递过程,更是创造过程。”这句话是()说的。正确答案:B.Josef Strobl 5.“真正的学校乃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此话出自()正确答案:D.苏霍姆林斯基 7.夏自强是()归国华侨,是著名的数学教育家。正确答案:B.印尼 1.“美是一切事物生存与发展的本质特征,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出自()。正确答案:A.卡尔?马克思 3.“美应当包括‘美的本质、审美性质与审美对象’三个层面内容。”出自()。正确答案:E.当代美学家 6.“真正的学校乃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此话出自()正确答案:D.苏霍姆林斯基 7.“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此话出自()。正确答案:C.庄子 语音辨析功能具有()正确答案:B.先天遗传性 2.视觉皮层基本区()实现动态形状感知。正确答案:B.V2 3.为了便于机器对“数据”和“程序”的统一处理,谁提出增设“程序计数器”()正确答案:C.冯·诺依曼 4.指非随意创造思维所涉及的显、潜意识之间的交互作用是双轨加工理论中的()正确答案:C.交互作用 7.在一定的时间内表达出不同观点愈多,其流畅性就愈好。是发散思维的哪种特性()正确答案: A.流畅性 8.当前语文教育中存在的弊端:过分强调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而忽视其()正确答案:A.人文性 9.在内部类感觉系统中,除平衡觉外还包括()正确答案:B.肌动觉 10.什么能为人类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创造出有价值的、前所未有的精神产品或物质产品。()正确答案:A.创新 1.语义辨识能力是()正确答案:A.先天的 2.哪种理论专门用于分析与处理高m值复杂性问题的理论,并为此提供心理加工策略,从而使创造性思维成为人人都有可能通过培养和训练来获得的能力。()正确答案:C.二维复杂性理论 3.学习外语的最佳年龄段是()以前正确答案:A.九岁 4.谁发现了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正确答案:A.阿基米德 5.能细致地描述事物或事件的具体细节。是发散思维的哪种特性()正确答案:D.精致型 6.():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规律性所作出的概括与间接的反映。正确答案:A.思维 7.初中高中开始强调()都不晚正确答案:A.读写 8.阅读心理加工过程的四个环节中语音辨识是( )的正确答案:A.先天性 9.视觉皮层基本区()实现动态形状感知。正确答案:B.V2 10.视觉皮层基本区V1在布洛德曼()区正确答案:B.17

常用22种教学方法

常用教学方法介绍 1、大脑风暴教学法: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就某一课题自由发表意见,并对其意见的正确 性或准确性教师不进行任何评价的方法。它是一种能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得最多的思想和观 点的工作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教学、企业管理和科研工作中。在职业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可 通过大脑风暴法,讨论和收集解决实际问题的建议(也称为建议集合 ),通过集体讨论得出结论。 2、张贴版教学法:是在张贴画版上别上由学生或老师填写的有关讨论或教学内容的卡 通纸片,通过填加、移动、拿掉或更换卡通纸片进行讨论、得出结论的研讨教学法。这种教 学方法运用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中,主要用于:⑴制定工作计划;⑵收集解决问题 建议;⑶讨论和做出决定;⑷收集和界定问题;⑸征求意见。 3、案例教学法:是指通过—个具体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景进行讨 论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的宗旨不是传授最终真理,而是通过—个个具体案例的讨论和 思考,去诱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他甚至不在乎能不能得出正确答案,他真正重视的是得出答案的思考过程。在课堂上,每个人都需要贡献自己的智慧,没有旁观者,只有参与者。学生 一方面从教师的引导中增进对一些问题的认识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从同学之间的交流、讨论中提高对问题的洞察力。 4、角色扮演教学法:角色扮演作为一种教学模式扎根于个人和社会两个方面,它力图 帮助个人了解他所处的社会环境与社会群体共同致力于分析社会情境,分析人际关系,并形成处理这些情况的恰当而民主的方法。角色扮演的过程给人的行为提供了生动的实例,学生通过实例为媒质:一是探索他们的感情;二是洞察他们的态度、价值和感知;三是培养他们 解决问题的技能和态度;四是用各种方法探讨对教材的理解。 5、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 动,在职业教育中,项目是指生产一件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为目的的任务。随 着现代科学技术及生产组织形式对职业教育要求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多地采用小组工作的方式及共同制定计划、共同分工完成整个项目。在许多情况下,参加项目教学工作小组的学生 来自不同的专业和工种,不同的职业专业领域,目的是训练他们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与不同的 专业、不同的部门的同事合作的能力和对参与的整个项目完成的能力。 6、引导课文教学法:是借助一种专门的教学文件即引导课文、通过工作计划和自行控 制工作过程等手段,引导学生独立学习和工作的项目教学。它是项目教学法的完善和发展。 在引导课文教学法中,学生主要通过自学的方式,学习新的知识、技能和行为方式,学生需 要按照给定的引导问题,学习掌握解决实际问题所需要的理论知识,从书本抽象的描述中刻 画出具体的学习内容,并由此建立其具体的理论与实践的对应关系,在更高的程度上实现了 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在教学中,学生从大量技术材料如专业手册、设备的操作使用维修说明中独立获取所需 并系要的专业信息,独立制定完成工作任务的计划,从而获得解决新的、未知问题的能力, 统地培养学生的“完整行为模式”。 7、模拟教学法:模拟教学法是一种以教学手段和教学环境为目标导向的行为引导型教 学模式。模拟教学分为模拟设备教学与模拟情境教学两大类:⑴模拟设备教学主要是靠模拟 设备作为教学的支撑,其特点是不怕学生因操作失误而产生不良的后果,一旦失误可重新来,而且还可以进行单项技能训练,学生在模拟训练中能通过自身反馈感悟正确的要领并及时改 正。⑵模拟情境教学主要是根据专业学习要求,模拟一个社会场景,在这些场景中具有与实际相 同的功能及工作过程,只是活动是模拟的。通过这种教学让学生在一个现实的社会环境 氛围中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岗位有一个比较具体的、综合性的全面理解,特别是一些属于行业

(完整版)家庭教育的基本方法

家庭教育的基本方法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任何一个家庭中的父母都必须注重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良好的家庭环境和适当的教育方法,促进孩子健康成长、良好发展。但是,整体地看,现行的方法中,多数与社会发展和时代特征不相吻合,教育效果最终也是相对失败的。相当多的父母在子女教育的方法上感到迷茫、无措、不知所向。 家庭教育的基本方法 一、重视家长的榜样作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孩子一起成长。 托尔斯泰说:“在一个家庭里,只有父亲能自己教育自己时,在那里才能产生孩子的自我教育,没有父亲的先锋榜样,一切有关孩子进行自我教育的谈话都将变成空谈。”你孝敬老人,子女才能孝敬你;你下岗择业时充满自信,子女才可能面对挫折不断追求。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家长的人格力量是最重要的教育因素。 二、努力创建“学习型家庭”,让孩子以学为乐。 现在,全社会都提倡“创建学习型家庭”,所谓“学习型家庭”指的是在家庭中有浓厚的学习氛围,让学习成为家庭生活的重要活动;在家中有较为丰富的学习材料,并不断充实、更新;有固定的学习场所等。要创建“学习型家庭”,必须有“三优先”:为孩子创造安静的学习环境优先;创造浓厚的学习气氛优先;增加教育投资优先。 三、尊重、信任孩子,促进孩子主动发展。 在面对一次又一次的亲子悲剧后,在无数次的从孩子脸上

读出压抑、自卑后,我们渐渐明白:爱孩子,就要尊重孩子、信任孩子。尊重、信任是现代教育的第一原则。它意味着爱护孩子纯洁的心灵、支持孩子的决定、放弃权力和优越感;也意 味着一种涵养和宽容待人的高尚品格。孩子的内心世界很丰富,要了解孩子,只能用心换心,用信任赢得信任;更要保护孩子 的自尊,培养自信,促进孩子主动发展。 四、注意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引导孩子和谐发展。 每个家庭不是独立存在的,它既有普遍性,又有社会性。家庭是多个亲情关系的组作为家长,在对待教育孩子的问 题上要达成一致,必须多沟通、交流、互相支持,千万不能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在孩子面前大吵大闹,把分歧暴露给孩子,其实有分歧没有关系,关键是我们要正确面对,达成一致,这样才能给孩子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五、强调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激发孩子的潜能。 人的成绩的优劣或成就的大小,主要依赖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聪明才智和学习能力的强弱,即我们称之的智力因素;二 是实践中是否具备了正确的动机、浓厚的兴趣、饱满的情绪、坚强的毅力及良好的个性,即我们称之的非智力因素。对于孩子的智力发展,家长们都很重视,但对于孩子的非智力因素,特别是兴趣与自信的培养,则很容易被忽视。 六、说服教育法是家庭教育最基本的方法之一,也是家长用得最多的方法。 1、讲解。这一方法的特点是家长讲,孩子听。在讲、听 的过程中,家长是主动者,孩子是受动者。它的优点是可以充分发挥家长的主导作用,便于家长控制教育过程,启发孩子思考,使之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系统的知识,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讲解的时间,语句的长短要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语

教学策略及教学方法的区别

教学策略及教学方法的区别 教学策略及教学方法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请注意区分并整理出教学策略及教学方法的类别及各个类别的特点? 教学策略定义: 以下是关于教学策略的三种观点:(1)教学策略是指教师在课堂上为达到课程目标而采取的一套特定的方式或方法。教学策略要根据教学情境的要求和学生的需要随时发生变化。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的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绝大多数教学策略都涉及到如何提炼或转化课程内容的问题。((2)所谓教学策略,是在教学目标确定以后,根据已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与组合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形成的具有效率意义的特定教学方案。教学策略具有综合性、可操作性和灵活性等基本特征。(3)教学策略是为了达成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 这三种观点的相似之处在于都认为教学策略的实施是为了达成教学目标(课程目标),具有灵活性(或称为变通性)。不同之处在于,第一种观点认为教学策略是“一套特定的方式或方法”;第二种观点认为教学策略是“具有效率意义的特定教学方案”;而第三种观点则把教学策略归结为“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在此基础上,可以找出教学策略的一些特征及其基本含义:教学策略是为达成教学目标而采用的一整套比较灵活的教学行为,它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依据教学的计划、学生的身心特点对教学原则、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一种变通性地应用。 分类: 对于教学策略的分类方法又有好多种。但按照信息加工的控制点来划分,可以分为替代性、生成性和指导性三种。 替代性教学策略是指教师选择特定的教学内容,并将其组织安排好,然后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将其传授给学生。在此过程中,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教师,而学生没有主动性。 生成性教学策略是指鼓励学生自主的形成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并对其进行组织、理解、强化和迁移。并在教学中构建自己特有的教学意义。 以上两种观点都是希尔斯提出来的。为了发挥前两种教学策略的优势并弥补其不足,加涅又提出了指导性教学策略。

课堂教学方法与教学艺术(专业课)练习题、答案

课堂教学方法与教学艺术(专业课 单选题 ---------------------------------------------------------------------------------------------------- 1.“真正的学校乃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此话出自() 正确答案:D.苏霍姆林斯基 2.夏自强是()归国华侨,是著名的数学教育家。 正确答案:B.印尼 4.()是奥地利科学院地理信息研究中心主任,国际知名的GIS研究与教育专家。 正确答案:C.Josef Strobl 5.“教学过程不仅是学术基因的传递过程,更是创造过程。”这句话是()说的。 正确答案:B.Josef Strobl 6.“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此话出自()。 正确答案:C.庄子 7.“美应当包括‘美的本质、审美性质与审美对象’三个层面内容。”出自()。 正确答案:E.当代美学家 8.“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出自()。 正确答案:B.洪堡 多选题 ---------------------------------------------------------------------------------------------------- 1.科学设计课堂教学的教学内容包括()。 正确答案:A.体系清楚 B.主次分明 C.衔接恰当 D.收散自如 2.课堂教学的启思艺术包括() 正确答案:A.启发学生的问题思维意识 B.强化学生的创新学习意识 C.激发学生的辩证思维意识 3.课堂教学组织艺术包括()。 正确答案:A.科学设计课堂教学的教学内容 B.有效安排课堂教学的教学形式 4.下面属于课堂教学艺术的有() 正确答案:A.教学课件制作艺术 B.课堂教学的板书艺术 C.课堂教学教态艺术 D.课堂教学节奏艺术 5.下面()属于谨防课堂语言病。 正确答案:A.言不达意 B.喃喃自语 C.脏话 D.打摆子病 判断题

技工学校常用的几种教学方法

几种常用的教学方法(节选)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行动引导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五段”教学法,演示法,多媒体电化教学法,分层次教学及实习教学中的问答教学法,示范操作法,指导操作法,参观法,巡回指导法,鼓励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内涵: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一种教学方法。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经过思考和教师的点拨,自己解决问题。它强调学生要在真实情景中的任务驱动下,在探索任务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在自主学习和协作的环境下,在讨论和对话的氛围中,进行学习活动。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提高了技能,还培养动手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教师的角色是学习情景的创设者、学习任务的设计者、学习资源的提供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学习方法的指导者。任务驱动教学法一个很显着的特点就是给了学生充分的自由,成了学习的主体,改变了“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以教定学的教学模式,创造了以学定教、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合作、探索创新的新型的学习方式。 任务驱动教学法中的任务就是让学生去做一件具体的事、完成具体的操作,完成任务就是“任务驱动”。在任务驱动中,任务设计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即使学生完成了任务,但是学生的能力却没有得到培养,这样的完成任务也不等于“任务驱动”。任务应该密切联系要求学生巩固的技能点和相关的知识点,但任务不能只停留在掌握技能的基础上,仅以某些操作性的任务去驱动学生学习也有悖于教学的目标。 二、对建构主义教育思想的认识: 建构主义者指出,学习不是被动接受已定知识,而是学习者主动在内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学生是积极主动的“学徒式学习者”。他们的学习是受社会文

(完整版)常见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常见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 1)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讲授法包括讲述法、讲解法、讲读法和讲演法。教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时,大多都伴之以讲授法。这是当前我国最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 2)谈论法 谈论法亦叫问答法。它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谈论法特别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语言表述的能力。初中,尤其是小学低年级常用谈论法。 谈论法可分复习谈话和启发谈话两种。复习谈话是根据学生已学教材向学生提出一系列问题,通过师生问答形式以帮助学生复习、深化、系统化已学的知识。启发谈话则是通过向学生提出来思考过的问题,一步一步引导他们去深入思考和探取新知识。 3)演示法 演示教学是教师在教学时,把实物或直观教具展示给学生看,或者作示范性的实验,通过实际观察获得感性知识以说明和印证所传授知识的方法。 演示教学能使学生获得生动而直观的感性知识,加深对学习对象的印象,把书本上理论知识和实际事物联系起来,形成正确而深刻的概念;能提供一些形象的感性材料,引起学习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对所学知识的深入理解、记忆和巩固;能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进行思维活动,发展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4)练习法 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依靠自觉的控制和校正,反复地完成一定动作或活动方式,借以形成技能、技巧或行为习惯的教学方法。从生理机制上说,通过练习使学生在神经系统中形成一定的动力定型,以便顺利地、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练习在各科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工具性学科(如语文、外语、数学等)和技能性学科(如体育、音乐、美术等)。练习法对于巩固知识,引导学生把知识应用于实际,发展学生的能力以及形成学生的道德品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5)读书指导法 读书指导法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参考书以获取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学生掌握书本知识,固然有赖于教师的讲授,但还必须靠他们自己去阅读、领会,才能消化、巩固和扩大知识。特别是只有通过学生独立阅读才能掌握读书方法,提高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6)课堂讨论法 课堂讨论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针对教材中的基础理论或主要疑难问题,在学生独立思考之后,共同进行讨论、辩论的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方法,可以全班进行,也可分大组进行。 7)实验法 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一定的设备和材料,通过控制条件的操作过程,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现象的变化中获取新知识或验证知识的教学方法。在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和自然常识等学科的教学中,实验是一种重要的方法。一般实验是在实验室、生物或农业实验园地进行的。有的实验也可以在教室里进行。实验法是随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兴起的。现代科学技术和实验手段的飞跃发展,使实验法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通过实验法,可以使学生把一定的直接知识同书本知识联系起来,以获得比较完全的知识,又能够培养他们的独立探索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研究兴趣。它是提高自然科学有关学科教学质量不可缺少的条件。

论文小学中年级作文教学策略与方法

新课程下小学中年级作文教学初探 侯坪完小胡玲芝 摘要:作文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小学中年级是作文教学的起步阶段,是小学看图说话写话向命题作文的过渡阶段,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中年级的学生一方面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词汇量,从一句话的写作训练到片段写作训练有了一定的练习和经验,另一方面却又缺乏写作方法的积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对学生观察能力和习惯的培养,为写作积累素材,同时也要注重写作方法的提炼及对应的训练,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应注重学生作文修改能力的培养,只有具备了自行修改作文的能力,学生的作文水平才会有长足地进步。 关键字:新课程标准;小学中年级;作文教学;教学策略与方法

"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或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内容,用恰当的文字表达出来."【1】小学生作文教学也就是引导小学生利用已掌握的语言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根据现行教育教学大纲要求,小学低年级主要为说话、写话阶段,以看图说话、写话为主要形式,以词句训练为主要内容;中年级主要为段的训练阶段,以观察作文为主要形式,在语言表达上侧重抓好段的训练,培养学生具有围绕中心,按一定关系组句成段的能力。在小学学习过程中,中年级处于小学语文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过渡阶段,他们一方面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词汇量,从一句话的写作到片段写作有一定的练习和经验,另一方面他们却又缺乏写作方法的积累。这一时期的训练重点为一篇完整的文章写作,因此不但要讲究作文的篇章结构,也要求用上一定的写作方法。 但在教学过程中本人却发现三、四年级的作文还存在着不少问题。通过对许多学生调查后发现,他们对待作文的态度却只是将其看成是老师交代的任务,只要字数划够,老师一交就完事。学生没有正确的写作动机已为目前小学生作文中最大的问题。其次,许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想写点什么,可又不知从何下手,写出来的内容杂乱无章毫无头绪,其主要的原因就是缺少细致的观察和写作方法的欠缺。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作的基本理念是:"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小学作文教学是一项系统的综合工程,中年级是由看图写话向命题作文过渡的一个阶段,打好这个基础,也就为高年级"篇"的训练创造了条件,更为学生今后写作水平的提高打下坚实基础。那么,中年级的作文教学应该如何展开?笔者试着对此进行初步的探究,以期能够为日后的教学提供指导。 (一)解放身心,激发写作兴趣 都说“兴趣最好的老师”,对写作充满兴趣是学生写好作文的首要前提。当前很多学生对作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畏难情绪,一听到要写作文便唉声叹气,毫无兴趣,这如何能让他们写出一篇篇情感饱满,内容充实的佳作?中年级是作文训练的初始阶段,因此,从这一时期起,教师应注重从学生心理素质入手,创设一个良好的写作氛围,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现代教学艺术的理论与实践》讲义

现代教学艺术论 第一章教学艺术概述 第一节艺术与教学艺术 一、艺术:情感、美 二、教学艺术 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艺术: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学艺术就是塑造人、培养人的艺术。在此过程中,教学艺术突出了艺术的教育功能,这种教育功能是通过寓教于乐的审美形式来体现的。 第二节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一、教学艺术的历史 关于教学是一门艺术的认识,追溯历史,可谓源远流长。 (一)教学艺术思想的历史发展 (二)教学艺术局限于技艺技巧的偏差 (三)教学艺术论的研究现状 二、“科学主义”教育思想及实践的偏差 赫尔巴特 三、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科学:求真共性普遍可复制艺术:创新个性特殊不可复制 第三节教学艺术的特点及作用 一、教学艺术的特点 (一)形象性:语言、表情、动作、图象、音响等,形象。 (二)情感性:真情实感打动人。知情意行……。情感交流……。 (三)创造性与灵活性:教学具有综合性和复杂性、高难度性;创造性地运用校内外各种教育影响;面临的新的教学任务;学生学习的创造性。即兴性的、应变的。……“教学有法而无定法”,其“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四)表演性:现场表演。教师还应作导演,师生双方共同演出。 (五)个性化:不可盲目模仿照搬 (六)审美性 二、教学艺术的作用 第二章教学幽默 第一节“幽默”与“教学幽默” 一、幽默 (一)众说纷纭的幽默定义(二)幽默的特性 幽默的三点特性:1.幽默有趣,引人发笑。2.幽默意味深长。3.幽默有时需要依赖一定的艺术手段。 (三)幽默与讽刺、滑稽相互关系的辨析 讽刺:否定性喜剧,愤怒和厌恶;幽默:正面发笑,善意的,直率而风趣。滑稽:以美遮丑,或只为发笑。 二、教学幽默 教学幽默:是教师在教学中表现出的一种幽默感,使学生在笑声中进行认知活动,在师生关系融洽、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情绪饱满的情况下学习和掌握文化知识。 (一)教学幽默的内在表现 教学幽默的本质在于寓庄于谐, 一个完整的教学幽默一般包括三个环节:引起悬念、渲染铺垫、反转突变。 (二)中小学教学幽默的必要性 (三)教学幽默的类型 1.复杂的教学幽默与简单的教学幽默 2.言语的教学幽默与非言语的教学幽默 第二节教学幽默的特点与功能 一、教学幽默的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