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2020年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
国家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实施细则(上网稿)
一、粮食及粮食制品1 小麦粉1.1 适用范围适用于小麦粉食品安全抽检监测产品范围包括通用小麦粉和专用小麦粉。
本细则内容包括适用范围、产品种类、企业规模划分、检验依据、抽样、检验要求、判定原则、异议处理复检。
1.2 产品种类小麦粉分为通用小麦粉和专用小麦粉。
通用小麦粉包括特制一等小麦粉、特制二等小麦粉、标准粉、普通粉、高筋小麦粉、低筋小麦粉。
专用小麦粉包括面包用小麦粉、面条用小麦粉、饺子用小麦粉、馒头用小麦粉、发酵饼干用小麦粉、酥性饼干用小麦粉、蛋糕用小麦粉、糕点用小麦粉等。
1.3 企业规模划分根据小麦粉行业的实际情况,生产企业规模以企业小麦粉产品年销售额作为标准划分为大、中、小型企业。
见表1。
1.4 检验依据下列文件凡是注明日期的,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细则。
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细则。
GB 276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GB 276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T 5009.11 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GB 5009.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GB/T 5009.15 食品中镉的测定GB/T 5009.17 食品中总汞及有机汞的测定GB/T 5009.19 食品中有机氯农药多组分残留量的测定GB/T 5009.182 面制食品中铝的测定GB/T 5009.209 谷物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测定GB 5491 粮食、油料检验扦样、分样法GB/T 18415 小麦粉中过氧化苯甲酰的测定方法GB/T 18979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测定免疫亲和层析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和荧光光度法GB/T 20188 小麦粉中溴酸盐的测定离子色谱法GB/T 21126 小麦粉与大米粉及其制品中甲醛次硫酸氢钠含量的测定GB/T 21912 食品中二氧化钛的测定GB/T 21913 食品中滑石粉的测定GB/T 21918 食品中硼酸的测定GB/T 22325 小麦粉中过氧化苯甲酰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GB/T 23374 食品中铝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GB/T 23503 食品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的测定免疫亲和层析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SN/T 3137 出口食品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3-乙酰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15-乙酰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及其代谢物的测定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卫生部公告〔2011〕第4号卫生部等7部门关于撤销食品添加剂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钙的公告食品整治办〔2008〕3号关于印发《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名单(第一批)》的通知食品整治办〔2009〕5号关于印发《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名单(第二批)》的通知指定检验方法经备案现行有效的企业标准及产品明示质量要求相关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规定。
食品药品安全资金—食品药品安全抽检和风险监测资金(食品安全抽验和风险监测) 绩效评价报告
一、项目概述(一)政策背景。
保障食品安全是建设健康中国、增进人民福祉的重要内容,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十四条规定,“国家建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制度,对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以及食品中的有害因素进行监测”,第八十七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对食品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抽样检验”;2012年6月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国发〔2012〕20号),明确要求健全风险监测评估体系和加强检验检测能力建设;2013年1月山东省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工作的通知》(鲁食安办字〔2013〕1号),进一步明确了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工作的任务目标、工作重点及各部门责任分工。
2016年12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山东省食品药品安全“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鲁政办字〔2016〕号),提出到“十三五”末,建立与我省产业发展和监管需求相适应、统一权威的食品安全现代治理体系。
食品安全水平、治理能力、产业发展水平和人民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食安山东”建设目标基本实现,我省成为全国食品药品最安全、最放心的地区之一。
(二)项目组织管理。
省级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项目(以下简称“省食品抽检监测项目”),是以保障全省食品安全为目标,由省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省食安办”)统一制定计划、统一申报经费预算、省财政统筹安排保障经费,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省卫生计生委、省农业厅、省畜牧兽医局、省海洋渔业厅和省林业厅6个厅(局)按照职责分别组织实施。
抽检监测范围涉及17个地市,抽检监测对象包括食品(含保健食品、食品添加剂)、食用农产品(包括蔬菜、水果、干果、畜禽产品、水产品等)以及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以及食品中的有害因素等。
(三)项目资金投入情况。
2017年省财政安排食品抽检监测项目保障经费19935.27万元,其中: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11080.94万元、省农业厅2372万元、省林业厅670.82万元、省海洋与渔业厅1291万元、省畜牧兽医局2083.51万元、省卫生计生委2437万元。
食品安全抽检实施细则2020最新版
食品安全抽检实施细则2020最新版食品监督是食品安全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那么对于这个环节,我们了解的有多少呢?下面跟随橙子的脚步来看一下吧!食品监督抽检管理办法品安全抽检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食品安全监管,规范食品监督抽检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食品监督抽检是指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为监督食品安全,依法组织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产经营的食品(含食品添加剂、保健食品,下同)进行有计划的抽样、检验,并对抽检结果进行公布和处理的活动。
第三条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统一组织、规划和指导国家监督抽检工作。
省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具体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域内的国家监督抽检工作;依法对本行政区域内国家监督抽检不合格食品及其生产经营单位进行处置。
县级以上地方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组织地方监督抽检工作。
第四条监督抽检工作应当遵循科学公正、抽检分离、利益回避的原则。
第五条实施监督抽检应当购买抽取的样品,不得向被抽检单位收取检验费用和其他任何费用,抽检所需费用由同级财政列支。
第六条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应当配合、协助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组织的监督抽检,不得以任何形式和理由阻碍、拒绝监督抽检工作。
第七条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负责发布国家监督抽检信息。
未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发布国家监督抽检信息。
县级以上地方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发布本级食品监督抽检信息。
第二章监督抽检的组织机构和人员第八条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根据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需要,制定国家监督抽检年度计划和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省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监督抽检工作的抽样、检验、结果报送、后处理等相关工作。
县级以上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根据国家监督抽检年度计划并结合本地的实际,制定本行政区域监督抽检年度计划,报上一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备案。
第九条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指定专门机构作为国家监督抽检工作秘书处,负责配合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制定国家监督抽检方案,承担数据汇总和分析等工作,编制食品监督抽检报告,指导省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对抽样单位、检验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管理、考核和备案,承担监督抽检的其他具体工作。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管理制度范本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管理制度范本一、目的和依据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确保食品安全风险的及时掌握和有效管理,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和权益。
本制度依据《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等相关法律法规。
二、范围本制度适用于食品生产、经营、检验检测、监管部门等相关环节。
三、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的原则1.科学性原则: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应基于科学依据和方法,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全面性原则: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应涵盖各个环节和食品品种,全面监测食品安全风险。
3.预防性原则: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应重在预防,及时发现和预警潜在食品安全风险。
4.责任追溯性原则: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应明确责任追溯机制,确保食品安全问题的责任可追溯。
四、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的内容1.食品生产环节的监测内容包括:(1)原辅料的安全性检测;(2)生产工艺的合规性检测;(3)生产设施的卫生状况检测。
2.食品经营环节的监测内容包括:(1)食品存储和运输条件的监测;(2)食品销售环节的卫生状况检测;(3)食品标签的准确性和合规性检测。
3.食品检验检测环节的监测内容包括:(1)食品样品的采集和保存;(2)食品中有害物质的检测;(3)食品菌落总数和微生物指标的检测。
4.食品监管部门的监测内容包括:(1)食品安全风险的评估和监测;(2)食品监管政策的执行情况监测;(3)食品安全事件的调查和处理。
五、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的管理流程1.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的制定:(1)根据食品生产、经营、检验检测、监管的情况,确定监测的食品品种和环节。
(2)确定监测的频次和数量,并制定监测计划。
(3)由相关部门负责制定监测方法和标准。
2.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的执行:(1)指定专门的监测人员进行监测工作。
(2)监测人员按照监测计划和监测方法进行采样和检测。
(3)监测人员应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样品采集和保存。
3.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结果的分析:(1)对监测结果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
(2)进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并形成评估报告。
国家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实施细则(2020年版)(1)
附件3国家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实施细则(2020年版)目录一、粮食加工品 (1)1 小麦粉 (1)2 大米 (3)3 挂面 (5)4 其他粮食加工品 (7)二、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 (12)1 食用植物油 (12)2 食用动物油脂 (15)3 食用油脂制品 (17)三、调味品 (20)1 酱油 (20)2 食醋 (22)3 酱类 (25)4 调味料酒 (27)5 香辛料类 (29)6 固体复合调味料 (31)7 半固体复合调味料 (34)8 液体复合调味料 (38)9 味精 (41)四、肉制品 (43)1 预制肉制品 (43)2 熟肉制品 (45)五、乳制品 (51)1 液体乳 (51)2 乳粉 (55)3 乳清粉和乳清蛋白粉 (57)4 其他乳制品(炼乳、奶油、干酪、固态成型产品) (59)六、饮料 (64)1 包装饮用水 (64)2 果、蔬汁饮料 (67)3 蛋白饮料 (70)4 碳酸饮料(汽水) (72)5 茶饮料 (74)6 固体饮料 (76)7 其他饮料 (79)七、方便食品 (83)八、饼干 (87)九、罐头 (90)十、冷冻饮品 (96)十一、速冻食品 (99)1 速冻面米食品 (99)2 速冻谷物食品 (101)3 速冻调理肉制品 (103)4 速冻水产制品 (104)5 速冻蔬菜制品 (106)6 速冻水果制品 (108)十二、薯类和膨化食品 (111)1 膨化食品 (111)2 薯类食品 (113)十三、糖果制品 (118)1 糖果 (118)2 巧克力及巧克力制品 (120)3 果冻 (122)十四、茶叶及相关制品 (125)1 茶叶 (125)2 含茶制品和代用茶 (130)十五、酒类 (133)1 白酒 (133)2 黄酒 (135)3 啤酒 (137)4 葡萄酒 (138)5 果酒(发酵型)及其他发酵酒 (140)6 配制酒 (142)7 其他蒸馏酒 (145)十六、蔬菜制品 (147)十七、水果制品 (152)十八、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 (157)十九、蛋制品 (160)二十、可可及焙烤咖啡产品 (164)1 焙炒咖啡 (164)2 可可制品 (165)二十一、食糖 (168)二十二、水产制品 (175)二十三、淀粉及淀粉制品 (181)二十四、糕点 (184)1 糕点 (184)2 月饼 (187)3 粽子 (190)二十五、豆制品 (193)二十六、蜂产品 (197)1 蜂蜜 (197)2 蜂王浆 (199)3 蜂花粉 (201)4 蜂产品制品 (203)二十七、保健食品 (205)二十八、特殊膳食食品 (209)1 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 (209)2 婴幼儿罐装辅助食品 (213)3 营养补充品 (216)二十九、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 (222)三十、婴幼儿配方食品 (231)三十一、餐饮食品 (240)三十二、食用农产品 (245)1 畜禽肉及副产品 (245)2 蔬菜 (261)3 水产品 (281)4 水果类 (291)5 鲜蛋 (309)6 豆类 (313)7 生干坚果与籽类食品 (314)三十三、食品添加剂 (319)1 食品添加剂明胶 (319)2 复配食品添加剂 (321)3 食品用香精 (323)三十四、食盐 (326)附注 (329)1.有关实施细则的说明 (329)2.微生物检验的特别要求 (330)一、粮食加工品1 小麦粉1.1 适用范围本细则适用于小麦粉食品安全监督抽检。
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石家庄市2020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
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石家庄市2020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0.06.08•【字号】•【施行日期】2020.06.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食品安全正文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石家庄市2020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高新区、循环化工园区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石家庄市2020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0年6月8日石家庄市2020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做好食品安全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关于食品安全工作的决策部署,遵循“四个最严”要求,围绕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若干措施》和省政府《“食药安全诚信河北”行动计划(2018—2020年)》,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大力推进食品安全放心工程攻坚行动,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努力为新时代全面建设现代省会、经济强市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推进农药兽药使用减量行动杜绝使用禁用农药兽药及非法添加物。
农药利用率达40%以上,主要农作物化肥利用率达40%以上,开展抗菌药减量化试点。
深入贯彻《农药管理条例》,深化农药市场专项整治,为蔬菜、水果产品质量安全和绿色生产提供物质保障。
做好日常兽药监管和兽药及药物残留监督抽检工作。
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30%以上,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40%以上。
(市农业农村局牵头负责)二、推进产地环境净化提升行动按照全省统一安排,配合做好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工作现场踏勘、边界核实。
推进栾城区(先行区)的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和农用地分类管理,为全市土壤污染防治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青海省市场监管局关于印发《青海省食品安全抽样检验规范》的通知
青海省市场监管局关于印发《青海省食品安全抽样检验规范》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海省司法厅•【公布日期】2020.04.01•【字号】青市监食生〔2020〕77号•【施行日期】2020.05.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质量管理和监督正文青海省市场监管局关于印发《青海省食品安全抽样检验规范》的通知青市监食生〔2020〕77号各市(州)、青海湖景区市场监管局,机关有关处室、局属有关单位:《青海省食品安全抽样检验规范》已经2020年第1次局务会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联系人:秦荣,韩兆宜联系电话:0971—6161701,6161713附件:1.青海省食品安全抽样检验告知书2.青海省食品安全抽样检验任务委托书3.青海省食品安全抽样检验现场笔录4.××市场监督管理局抽样记录5.青海省食品安全抽样检验抽样单6.青海省食品安全抽样检验拒绝抽样认定书7.青海省食品安全抽样检验限时报告情况表8.青海省食品安全抽样检验结果通知书9.复检备份样品确认和移交单10.青海省食品安全抽样检验风险隐患告知书11.送达回执青海省市场监管局2020年4月1日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计划第三章抽样第四章检验第五章复检第六章核查处置第七章附则青海省食品安全抽样检验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本省食品安全抽样检验(以下简称抽检)行为,切实加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以下简称《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以及市场监管总局(以下简称总局)《食品安全抽样检验管理办法》《市场监督管理行政处罚程序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规章,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抽检是指全省县级以上市场监管部门依据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按照总局和省市场监管局(以下简称省局)的食品安全年度抽检计划安排,委托具有法定资质的食品检验技术机构(以下简称承检机构),对本省范围内生产经营的食品进行监督抽检、风险监测、评价性抽检的行政行为。
食品安全检测项目计划书
食品安全检测项目计划书
一、项目背景
介绍食品安全相关法规和标准的制定以及市场环境的变化,阐述开展该项目的必要性。
二、项目目的
明确该项目的宗旨和目标,侧重体现食品安全和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三、项目任务
根据一二中提出的目的,分解为具体可操作的任务,如涉及检测项目的选择、检测天数安排、人员配备等。
四、检测流程与方法
详细说明每一个检测项目的具体操作流程和方法,并给出相关参考标准。
五、预算与资金使用
给出本项目估算预算,说明各项预算使用的依据,并阐述资金使用计划。
六、项目实现期限与节点安排
明确项目开始与结束时间,划分关键阶段,安排检查点与节点任务。
七、项目组成与职责
说明项目组成人员及其职责,明确项目负责人与各参与人员的权责。
八、项目验收与评估
制定验收标准和评估体系,保证项目质量。
九、附录
如项目申报书、相关法规标准文档等。
该大纲仅供参考,具体内容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完善。
希望能起到参考作用。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管理制度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管理制度
是指为了保障食品安全,对食品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环节进行全面监测和管理的制度。
其主要内容包括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监测计划制定、监测方法和技术规范、监测样本采集与送检、监测结果分析与评价、监测信息的发布与通报、食品安全事件的应对等。
具体而言,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管理制度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通过对食品中常见的有害物质、微生物、农药、兽药等进行评估,确定食品安全风险的大小和潜在影响。
2. 监测计划制定:根据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监测计划,包括监测的对象、监测的范围和频率等。
3. 监测方法和技术规范:制定科学有效的监测方法和技术规范,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4. 监测样本采集与送检:规定食品监测样本的采集方法和要求,确保采集到的样本具有代表性,并及时送检进行分析。
5. 监测结果分析与评价:对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并进行风险评价,及时发现食品安全风险,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6. 监测信息的发布与通报:及时发布监测结果和评价信息,向公众公开食品安全状况,增加公众的知情权和参与度。
7. 食品安全事件的应对:对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进行调查和处理,追究责任,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整改和防范。
通过建立健全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管理制度,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同时,对食品生产经营者和相关监管部门也起到了约束和指导作用,推动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
最新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汇报材料3篇
最新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汇报材料3篇食品平安风险监测工作汇报材料第1篇一、监测内容1、食品污染物及食品中有害因素监测:监测食品包括粮食及粮食制品、肉与肉制品、酒类、乳与乳制品、婴儿配方食品、蛋与蛋制品、饮料、桶装水等8大类。
2、食源性疾病监测: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食源性致病菌监测。
3、食源性疾病事务监测:对全部食源性疾病暴发进行调查处置。
二、工作开展状况1、本年度食品污染物及食品中有害因素监测共计监测8大类53份样品,风险监测指标16项,检测参数157个。
2、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预防性健康体检1301人次,全部体检人员采集肛拭进行肠道致病菌监测,检测指标2项,检测参数2602个。
3、食源性疾病调查处置1起。
三、监测结果1、食品污染物及食品中有害因素监测:2021年度53份风险监测样品中经我中心检测,2份桶装水菌落总数不符合国家标准(GB1928-2003),其余所检样品所检指标均符合国家相应标准。
2、食源性疾病监测:2021年度1301名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在预防性健康体检时均未检出肠道致病菌。
3、食源性疾病事务监测:2021年度开展食源性疾病调查处置一起,事务波及3人,无死亡病例,经我中心采集呕吐物、药酒、啤酒等样品送上级部门检测,均未检出可疑因素,该事务定义为不明缘由化学性中毒事务。
四、监测结果分析与建议食品中污染物及食品中有害因素监测53份样品经检测合格率为96.23%,不合格样品均为桶装饮用水。
桶装饮用水监测5件,其中2件菌落总数超出国家标准,合格率为60.0%。
桶装饮用水菌落总数超标可能造成饮用人群出现胃肠道不适等症状,特殊是老人、小孩及其他反抗力低下人群更易引发多种疾病。
造成桶装水菌落总数超标的因素主要考虑过滤系统处理工艺问题,罐装环节及密封等状况。
2021年食品风险监测样品我中心仅接收1批次53份样品,监测频次低,样本量少不能全面精确反映我县食品平安实际状况,不能对全县食品平安风险进行科学精确的预警。
国家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实施细则(2020年版)蜂蜜产品检测项目解读
JOURNAL OF BEE (Monthly )蜜蜂杂志(月刊)2020年第10期收稿日期:2020-08-11摘要:2020年蜂蜜国抽检测中,存在甲硝唑和地美硝唑两类兽药的检出限不一致现象,致使企业有不知以哪个标准判断蜂蜜中是否有无检出的困惑。
对2020国抽检测项目进行详细解读,供检测机构和企业参考遵循。
关键词:检测项目;标准;检测方法;检出限蜂蜜是蜜蜂采集植物的花蜜、分泌物或蜜露,与自身分泌物混合后,经充分酿造而成的天然甜物质。
蜂蜜是一种高度复杂的糖类混合物,有单糖,双糖和多糖,其中果糖和葡萄糖的总和占蜂蜜总糖分的85%~95%。
此外,蜂蜜中还含有蛋白质、氨基酸、有机酸、维生素、矿物质、酶类等营养物质,是一款老少咸宜的营养滋补品。
我国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要求蜂蜜应安全无毒、自然成熟、无添加剂、无农药兽药重金属等残留,具有自然植物香气。
但因为蜂蜜造假掺假技术门槛较低,市场上成品质量良莠不齐,因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在对工业产品风险等级分级目录中,将蜂蜜列为高风险产品,同时制定了严格的产品检测标准。
近日,笔者梳理了国家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实施细则(2020年版)(以下简称国抽实施细则),蜂蜜产品检测项目共计12个,包含两部分,一个是基本检测指标项目,可对蜂蜜的品质做初步的判断。
另一个是对蜂蜜更专业的要求,是对蜂蜜安全性和精品化的更深入判断。
在对2020年版国抽实施细则的执行过程中,有些检测机构对部分项目,特别是今年实施细则中新增的硝基咪唑类兽药残留项目,采用不同检测方法的检出限规定不统一,造成所出具的检测结果不一致。
对广大蜂蜜生产企业造成很大的困惑。
为了贯彻好2020年版国家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实施细则,让生产企业明确检测项目的指标数值及检测方法,也为使检测机构有所遵循。
笔者就2020年版国抽实施细则抽蜂蜜产品的12个检测项目进行解读,帮助从业企业正确理解检测项目的内涵,在原料购进验收、成品检测等方面做好品质把控工作,为社会提供安全放心的产品,更好的满足人民对蜂蜜食品日益增长的需求。
最新版精选2020年食品安全管理员模拟考试598题(含答案)
2020年食品安全管理员考核试题598题[含参考答案]一、判断题1.制定食品安全标准的原则是以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为宗旨√2.下列哪种食用油可损害心.肝.肾等实质器官,并对生殖系统也有明显的损害AA.粗制棉籽油B.粗制菜籽油C.粗制大豆油D.粗制花生油3.生产饮料时,为去除水中悬浮性杂质应采用的方法是AA.活性炭吸附法B.电渗析法C.反渗透法D.以上均不是4.制作冷冻饮品时,熬料的温度应控制在多少,并持续15分钟DA.100℃B.95℃C.90℃D.85℃5.平酸腐败罐头的主要表现为AA.内容物酸度增加而外观完全正常B.内容物酸度降低并发生胖听C.内容物酸度不变而发生胖听D.内容物酸度增加并发生胖听6.罐头底盖向外鼓起,叩击呈鼓音,穿洞有气体逸出,但无腐败气味,则该罐头可能发生了AA.物理性胖听B.化学性胖听C.生物性胖听D.平酸腐败7.下列哪种罐头可以食用DA.超过保存期B.罐头内容物外观正常,酸度增加C.生物性胖听D.物理性胖听8.物理性胖听常见的原因是BA.内容物含糖量高B.内容物过多C.加热温度过高D.冷却时降温过快9.罐头食品的杀菌工艺首先要考虑杀灭哪种细菌BA.假单胞杆菌B.肉毒梭菌C.变形杆菌D.葡萄球菌10.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食品安全调查工作中发现需要进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应当及时开展×11.食品安全标准分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12.食品安全企业标准由企业制定,作为组织生产的依据在本企业适用,不需办理其他手续×13.由耐热肠毒素引起的食物中毒病原菌是CA.沙门菌B.副溶血性弧菌C.金黄色葡萄球菌D.肉毒梭菌.14.只有食品安全标准是强制执行的标准√15.乳类及乳制品.肉类.剩饭营养丰富且含水分较多的食品引起的食物中毒最可能的病原菌是CA.沙门菌B.副溶血性弧菌C.金黄色葡萄球菌D.肉毒梭菌16.食品安全标准是对食品中各种影响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危害因素进行控制的技术规范√17.开展食品安全风险交流应坚持科学客观.公开透明.及时有效.多方参与的原则√18.食品添加剂的标签上必须载明“食品添加剂”字样√19.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20.利用新的食品原料生产食品,或者生产食品添加剂新品种.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应当经当地卫生行政部门许可×21.食品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食品安全隐患,未及时采取措施消除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以对食品生产经营者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进行责任约谈√22.食用农产品的市场销售不在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范围×23.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建立食品安全协管员或者信息员等队伍,协助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做好食品安全工作√24.蛋白质的主要功能是供给能量×25.大米和面粉蛋白质中蛋氨酸的含量最少×26.对罐头食品的植物类原料进行热烫的目的是DA.破坏原料中组织酶的活性.稳定色泽.改善风味B.杀灭部分微生物C.软化原料组织和减少水分,以便装罐D.以上都是27.除了制定最高限量标准外,风险管理的措施还包括DA.制定食品标签标准B.实施公众教育计划C.通过使用替代物质或改善农业或食品加工生产规范以减少某些化学物质的使用D.以上都是28.企业标准在食品安全标准中层次最低,因此要求也最低×29.除了政治性.法律性.科学性外,食品安全概念的特点还有DA.社会性B.综合性C.全局性D.以上都是30.金属元素之间的关系是AA.锌拮抗镉B.铁拮抗镉C.铅拮抗汞D.砷拮抗镉31.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由下列哪个部门公布BA.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部门B.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C.国务院质量监督部门D.国务院农业行政部门32.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对象是下列哪项中的生物性.化学性和物理性危害因素DA.食品B.食品添加剂C.食品相关产品D.以上都是33.风险分析的组成部分不包括DA.风险评估B.风险管理C.风险交流D.暴露评估34.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可对下列哪项受试物进行毒理学试验DA.食品中天然存在的有毒有害物质B.在食品生产.加工.保藏.运输和销售过程中使用的生物.化学物质和物理因素C.在食品生产.加工.保藏.运输和销售过程中产生和污染的有毒有害物质D.以上都是35.在我国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中,法律效力层次最高的是AA.食品安全法律B.食品安全法规C.食品安全规章D.食品安全标准36.我国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的核心是 AA.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物检疫法37.我国已经形成了综合性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它的特点是DA.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为核心B.以其他专门法律为支撑C.与产品质量.检验检疫等法律法规相衔接D.以上都是38.对食品生产经营者食品安全信用评价的结果与下列哪项相衔接DA.行业准入B.融资信贷C.证券发行D.以上都是39.省级以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以组织开展食品安全DA.监督抽检B.体系检查C.飞行检查D.以上都是40.综合监管是指DA.组织协调B.对具体监管工作的监督C.具体监管以外的与食品安全有关的工作D.以上都是41.对醋较为敏感的食物中毒病原菌是AA.副溶血性弧菌B.沙门菌C.葡萄球菌D.变形杆菌42.食品的绝对安全性是指AA.确保不能因食用某种食品而危及健康或造成伤害B.一种食物在采用合理的食用方式的情况下,不会导致对健康损害的实际确定性C.一种食物成分在进食量正常的情况下,不会导致对健康损害的实际确定性D.一种食物成分在采用合理的食用方式的情况下,不会导致对健康损害的实际确定性43.油脂酸败最早期的改变是CA.酸度升高B.羰基价升高C.过氧化值升高D.比重增加44.与一般产品质量比较,食品质量具有的特点是DA.食品的使用性表现为食用性B.食品的保质期相对较短C.生产.加工.包装.运输.贮存.销售直至消费的全过程都会对食品质量产生影响D.以上都是45.质量定义中涉及的要求是指DA.明示的需求和期望B.隐含的需求和期望C.必须履行的需求和期望D.以上都是46.食品标准是指DA.食品产品质量标准B.食品卫生标准C.食品安全标准D.以上都是47.除了农业投入品以外,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对象还包括DA.包括食用农产品在内的食品B.食品添加剂C.食品相关产品D.以上都是48.食品中新的化学性污染问题来自于DA.不断地被释放到环境中的各种新的化学物质B.各种新的化学物质应用于食品供应链的各个环节C.新的食品加工技术的应用D.以上都是49.食物中毒实验室检验的采样原则是DA.及时性B.针对性C.不污染D.以上都是50.对引起食物中毒的食物,应该DA.未出售的应停止销售并封存B.已售出的应追回C.对致病食物应进行无害化处理或依法销毁D.以上都是51.亚硝酸盐中毒的直接原因是AA.误将亚硝酸钠作食盐使用B.摄入含硝酸盐多的蔬菜C.用苦井水煮粥或食物D.食用过量添加硝酸盐的肉制品52.可以去除苦杏仁中有毒成分的措施是AA.水煮B.日晒C.冷冻D.炒食53.关于石房蛤毒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A.是麻痹性贝类毒素的代表B.在麻痹性贝类毒素中毒性最强C.不耐热,一般的烹调方法即可将其破坏D.容易被胃肠道吸收而不被消化酶破坏54.不新鲜或腐败的青皮红肉海产鱼如金枪鱼可引起BA.沙门菌食物中毒B.组胺中毒C.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D.亚硝酸盐中毒55.可形成芽孢的食物中毒病原菌是BA.致病性大肠埃希菌B.肉毒梭菌C.沙门菌D.副溶血性弧菌56.进出口食品的监督管理由下列哪个部门负责CA.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B.质量监督部门C.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D.农业行政部门57.最安全的塑料是AA.聚乙烯B.聚苯乙烯C.聚氯乙烯D.聚碳酸酯58.下列哪种存在于油脂中的成分可分解为硫氰酸酯类等引起甲状腺增生肥大的物质BA.棉酚B.芥子油苷C.芥酸D.苯并(α)芘59.在以下食用色素中,属于天然色素的是BA.苋菜红B.姜黄C.柠檬黄D.靛蓝60.虫胶红是CA.防腐剂B.发色剂C.天然着色剂D.人工合成色素61.具有增味作用的天然色素是AA.红曲米和红曲红B.焦糖色C.甜菜红D.紫胶红62.食品添加剂的生产许可由申请人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政府的哪个部门负责BA.卫生行政部门B.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C.质量技术监督部门D.工商行政管理部门63.食品添加剂的作用是DA.防腐.保鲜B.改善食品的品质和色.香.味C.满足食品加工工艺的需要D.以上都是64.下列哪项是食品添加剂DA.食品用香料B.胶基糖果中基础剂物质C.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D.以上都是65.形成内照射的主要射线是AA.α射线B.β射线C.γ射线D.X射线66.在地震引起的核泄漏事件中,如果核裂变产物131I对食品造成污染,这种污染属于CA.生物性污染B.化学性污染C.放射性污染D.杂物污染67.食品中的杂物包括DA.动物性杂物B.植物性杂物C.矿物性杂物D.以上都是68.成膜后涂膜中可能含有游离酚和甲醛的涂料是DA.漆酚涂料B.环氧酚醛涂料C.水基改性环氧涂料D.以上均是69.常用的发色剂是BA.苋菜红B.亚硝酸盐C.赤鲜红D.红曲米70.相比较而言,最不安全的塑料是CA.聚乙烯B.聚丙烯C.聚氯乙烯D.聚碳酸酯71.亚硝酸钠加入肉制品中的作用是DA.防氧化B.着色C.增味D.发色72.在我国不能用于食品的塑料是DA.聚氯乙烯塑料B.聚苯乙烯塑料C.聚乙烯塑料D.酚醛塑料73.丙烯酰胺具有下列哪种毒性作用DA.生殖毒性B.遗传毒性C.致癌性D.以上均有74.氯丙醇具有下列哪种毒性作用DA.生殖毒性B.遗传毒性C.致癌性D.以上均有75.杂环胺含量最高的食物是DA.炖牛排B.炸薯条C.煮鸡蛋D.炸鱼76.可降低粮食中苯并(a)芘含量的方法是AA.日晒B.加水搓洗C.加醋浸泡D.高压蒸煮20~30分钟77.熏羊肉中最可能含有哪一类污染物AA.苯并(a)芘B.氯丙醇C.丙烯酰胺D.黄曲霉毒素78.能阻断N-亚硝基化合物合成的维生素是BA.维生素B1B.维生素CC.维生素DD.维生素B279.对N-亚硝基化合物的致癌作用有抵抗力的动物是DA.豚鼠B.猫C.猴D.尚未发现80.人体内合成N-亚硝基化合物的主要部位是BA.肝脏B.胃C.肾脏D.小肠81.下列哪种食物中N-亚硝基化合物污染最重DA.奶类B.蔬菜C.水果D.腌制肉制品82.如果腌菜中含有大量的亚硝酸盐,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与胺类形成AA.亚硝胺B.色胺C.腐胺D.甲胺83.食品和食品添加剂与其标签.说明书的内容不符的,在不影响食品安全的情况下,可以继续上市销售。
食品安全抽检和风险监测工作计划
食品安全抽检和风险监测工作计划一、制定计划的目的食品安全抽检和风险监测工作计划旨在确保食品质量和安全,通过定期对食品进行抽检和风险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食品安全问题,保障公众健康。
二、确定抽检范围在制定食品安全抽检和风险监测工作计划时,首先需要确定抽检范围。
应综合考虑食品种类、生产加工环节、消费群体等因素,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食品和生产加工企业作为抽检对象。
同时,应关注高风险食品和问题频发的企业,加大抽检力度。
三、选择抽检方法在确定抽检范围后,需要选择合适的抽检方法。
抽检方法应科学、合理、可行,能够准确反映食品的安全状况。
常用的抽检方法包括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系统抽样等,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四、确定监测指标根据食品种类和安全风险,应确定相应的监测指标。
这些指标应涵盖食品的主要危害因子,如微生物、化学污染物、农兽药残留等。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监测,全面了解食品的安全状况,为风险评估提供依据。
五、制定风险评估标准为了准确评估食品安全风险,应制定相应的风险评估标准。
这些标准应综合考虑危害因子的毒性、暴露量、人群特征等因素,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
通过对比监测指标与评估标准,可以判断食品的安全风险等级,为后续处理提供依据。
六、安排监测频率和周期为保证食品安全抽检和风险监测工作的连续性和有效性,需要合理安排监测频率和周期。
应根据食品种类、安全风险等级等因素,确定不同抽检对象的监测频率和周期,以确保及时发现和处理食品安全问题。
同时,应加强部门间协调,形成合力,提高工作效率。
七、强化信息共享与沟通机制为促进食品安全信息流通和部门间协作,应强化信息共享与沟通机制。
通过建立食品安全信息平台,及时发布监测结果和处理情况,加强部门间信息交流与合作。
同时,应加强信息公开与透明度,及时向社会公众发布食品安全信息,提高公众食品安全意识。
八、持续改进和优化计划食品安全抽检和风险监测工作计划是一个持续改进和优化的过程。
应根据实际执行情况和监测结果,定期对计划进行评估和调整。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方案范文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方案范文食品安全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非常关注的问题,为了保障食品安全,需要对食品进行监测并及时发现风险。
下面是一个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方案范文,供参考:一、背景食品安全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为了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我们需要建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体系。
本方案旨在通过对食品进行全面、系统的监测,及时发现和控制食品安全风险,保障人们的食品安全。
二、监测目标本方案的监测目标是所有进入市场、供人食用的食品,包括生产加工企业、销售环节以及市场上的食品样品。
三、监测内容1. 物理性能检测:检测食品的外观、形状、大小、硬度等物理属性,以判断食品是否存在异物、污染物等。
2. 化学成分检测:检测食品的营养成分、添加剂、农药残留、重金属等化学成分,以评估食品的安全性。
3. 微生物检测:检测食品中的细菌、霉菌、寄生虫等微生物,以评估食品的卫生状况。
4. 酶活性检测:检测食品中的酶活性,以判断食品是否变质或者被不当加工。
四、监测方法1. 采样:从生产、销售环节及市场中随机选取食品样品。
2. 样品处理:对样品进行必要的处理,如研磨、溶解等,以便于后续的检测。
3. 检测方法:根据监测内容确定相应的检测方法,如物理性能检测可使用目视观察、显微镜观察等方法,化学成分检测可使用色谱法、质谱法等方法,微生物检测可使用菌落计数法、PCR法等方法。
4. 结果分析: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并与国家相关标准进行比对,判断食品是否符合安全要求。
五、监测频率1. 对生产加工企业进行定期监测,每季度一次。
2. 对销售环节进行定期监测,每半年一次。
3. 对市场上的食品样品进行不定期监测,每年至少两次。
六、监测结果处理1. 发现问题食品时,立即通知相关部门进行处理,要求企业召回食品并进行整改。
2. 对监测结果进行报告,向监管部门和社会公众公布监测结果。
3. 针对监测发现的问题,加强对相关企业的监管和处罚力度,以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七、预算本方案的实施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具体预算根据监测的规模和范围进行确定。
2020最新食品安全法全文
2020最新食品安全法全文2020最新食品安全法全文本文为《2020最新食品安全法全文》,旨在为大家提供帮助。
食品安全是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因素,本法的制定旨在确保食品安全。
第一章总则为了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本法旨在规范食品生产、加工、流通、餐饮服务,以及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的生产经营。
同时,本法还规定了食品贮存、运输、装卸和对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的安全管理。
对于源于农业的初级产品,应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规定。
但是,有关食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标准的制定、食用农产品安全有关信息的公布和食用农产品的市场流通,应当遵守本法的规定。
第二章食品安全的监管机构本法规定了食品安全委员会的设立和职责,由国务院规定。
同时,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对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实施监督管理,卫生行政部门负责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风险评估,并制定并公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其他有关部门也应依照本法和国务院规定的职责承担有关食品安全工作。
第三章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责任食品生产经营者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应依照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保证食品安全,诚信自律,对社会和公众负责,接受社会监督,并承担社会责任。
第四章食品安全的监督管理本法规定了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对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负责,统一领导、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以及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并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全程监督管理的工作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
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应依照本法和国务院的规定,确定本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卫生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的职责,各有关部门应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以上是《2020最新食品安全法全文》的主要内容。
食品安全是每个人都需要关注的问题,希望本文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县级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以在乡镇或特定区域设立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派出机构,以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督管理。
2024食品安全风险排查方案
2024食品安全风险排查方案一、确定排查范围和对象食品安全风险排查的范围应涵盖食品生产、加工、储存、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对象包括各类食品生产经营单位、餐饮服务单位以及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生产经营单位等。
二、制定排查计划排查计划应明确排查时间、排查人员、排查内容等。
排查时间应根据食品安全风险情况确定,可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排查人员应具备食品安全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并经过培训;排查内容应包括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资质、管理制度、环境卫生、原料采购、生产加工、储存运输、销售等方面。
三、收集相关信息收集与食品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监管要求等信息,了解食品行业发展趋势和食品安全风险特点,为排查提供依据。
同时,应关注食品安全事件和舆情动态,及时调整排查重点。
四、进行现场检查现场检查是排查的重要环节,应核实信息真实性,发现食品安全风险点。
检查过程中,应注意观察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现场操作,检查相关证照、台账、记录等资料,必要时可进行抽样检验。
对于发现的问题,应及时记录并告知相关单位,要求限期整改。
五、分析风险点,评估风险程度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食品安全风险点,评估风险程度。
风险点可能涉及原料采购、生产加工、储存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评估。
对于可能引发严重后果的风险点,应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六、制定风险控制措施针对分析出的风险点,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措施应包括改进工艺流程、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加强员工培训等方面。
在制定措施时,应充分考虑成本效益原则,确保措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同时,应关注措施实施过程中的效果评估和调整。
七、及时整改,消除风险隐患对于排查发现的问题,相关单位应及时进行整改。
整改过程中,应确保整改措施的有效性和及时性,防止问题反弹。
整改完成后,应及时向监管部门报告整改情况,并接受复查。
对于未及时整改或整改不力的单位,监管部门应采取相应的法律措施,保障食品安全。
八、建立健全排查档案,记录排查过程和结果建立健全排查档案是确保排查工作有效性的重要保障。
食品安全检测周工作计划
食品安全检测周工作计划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引起社会关注。
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各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必须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测和检测工作。
为此,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食品安全检测周工作计划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建立健全检测机制。
要明确各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职责分工,确保各项检测工作有序进行。
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检测实验室,配备先进的检测设备和专业的技术人员,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其次,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
在食品安全检测周到来之前,要提前确定每天的检测任务和计划安排,确保每个环节都有责任人负责。
对于不同类型的食品进行分类检测,确保全面覆盖各类食品,重点关注易受污染的食品。
再次,加强食品安全知识培训。
在食品安全检测周开始之前,组织相关人员参加食品安全知识培训,提高他们对食品安全的认识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让每位工作人员都清楚自己的责任和任务,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同时,加强对食品供应商的监督检查。
在食品安全检测周期间,要加大对食品供应商的监督力度,严格审核其食品质量合格证明和卫生许可证。
对于出现问题的供应商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保障食品安全。
另外,加强食品安全宣传教育。
在食品安全检测周期间,组织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活动,向社会公众传达食品安全知识,提高消费者的鉴别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
同时,倡导健康饮食习惯,减少食品安全隐患。
最后,总结经验并改进工作。
在食品安全检测周结束后,要及时总结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找出改进措施并加以落实。
制定下一阶段的工作计划,为今后的食品安全监测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定能有效提高食品安全检测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为食品安全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让我们共同努力,构建一个更加安全可靠的食品安全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限公司
食品风险监控计划
文件编号:
版号:
编制:
审批:
日期:
1.目的
为了加强产品安全风险预防、监测,依据国家标准、食品安全法及国家相关机构发布的食品安全监测要求、企业产品质量标准,特制定本计划。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的原辅料、过程品、成品。
3.职责
3.1质管部:
组织各相关部门进行原辅料、过程、成品安全风险评估、识别;制定并组织实施安全风险监测计划;定期分析安全风险监测结果并组织改善。
依据风险监测计划进行监测;定期汇总上报监测结果,对监测不合格项目及时反馈、跟踪落实。
5.监测形式及计划
5.1质管部按照风险监测计划进行自检。
(见附件1《质管部风险监测自检计划》)
5.2质管部按照风险监测计划进行委托检验。
(见附件2《质管部风险监测委托送检计划》)
5.3质管部按照风险监测计划进行自检或委托检验。
(见附件3《质管部风险监测计划》)
6.结果报告及改善
生产厂对监测不合格情况及时反馈,并对不合格原因进行跟踪落实、反馈落实结果;质管部每月28日前将检测结果汇总上报。
质管部每月进行风险监测结果汇总分析,组织改善,并上报相关部门。
附件1:工厂风险监测自检计划
附件2:风险监测委托送检计划
附件3:风险监测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