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最新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古诗二首》教案及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第8课《古诗二首》2课时教案
讲授新课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感知课文。(演示第4-7张幻灯
片)
(1)自由朗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
(2)说一说这些生字偏旁是什么?
“楼”的偏旁是“木”
“依”的偏旁是“亻”
“尽”的偏旁是“尸”
“层”的偏旁是“尸”
(3)指导生字的笔顺。
以“依”、“层”为例指导。
2.学习组词。小组内合作学习,扫除生字、词障碍,不能解决的,师生共同解决。
出示词语:A.教师领读 B.男女生比读C.同桌互读。
楼(楼房)(高楼)依(依然)(依靠)
尽(尽力)(尽头)层(上层)(楼层)
3.认识了生字宝宝,下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古诗。(插入音频素材1)(演示第8张幻灯片)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4.相关链接(演示第9张幻灯片)
王之涣,字季凌,唐朝著名诗人,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
二、精读课文
1.古诗题目解读。(演示第10张幻灯片)1、学生根据老师
出示的生字卡输
出字的读音。
2、同学之间交流
互相提问识记生
字。
让学生在轻
松的状态下
识记生字词。
熟悉古诗及
朗读节奏。
认识作者。
题目的中心词是什么?
诗人要登什么地方呢?
鹳雀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县,楼高三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传说常有鹳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
2.接下来我们一起读一读诗的前两句。(演示第11-18张幻灯片)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1)重点词语解释:
黄河:世界第六大长河,中国第二长河,也被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黄河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中国人称其为“母亲河”。
(2)“白日依山尽”说的是什么意思呢?
这句话是说,傍晚太阳依傍山峦落下。
(3)“依山尽”说明了什么?
这是对什么景物的描写?
(4)同学们,你们觉得在什么时候,太阳会离山很近?
(5)诗人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
(6)这句诗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什么景象呢?
(7)“黄河入海流”说的又是什么意思呢?
滔滔黄河水朝着大海汹涌奔流而去。
这描写的是什么样的景物?
(8)同学们,你们想象一下,滚滚的黄河水,登。
鹳雀楼。
太阳离山很近。
远景。
太阳落山的时候。
傍晚。
傍晚太阳慢慢落
下山时的景象。
解读题目。
了解鹳雀楼。
品读诗句。
了解重点词
语。
精读诗句。
流。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楼。
三、归纳总结(演示第24张幻灯片)
《登鹳雀楼》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表现了诗人进取向上的精神、高瞻远瞩的胸襟,也道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理解全诗意思。
归纳总结本诗所抒发的情感和深刻哲理。
新课导入第2课时
前边我们学习了杜甫的《登鹳雀楼》,领略了滚滚黄河水的壮观,感受了诗人登高望远的哲理人生。现在我们来学习另一首描写景物的古诗——《望庐山瀑布》。复习《登鹳雀楼》导入新诗。
讲授新课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感知课文。(演示第26-31张幻
灯片)
(1)自由朗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
zhào lú yān ɡuà chuān 照炉烟挂川
(2)说一说这些生字偏旁是什么?
(3)指导生字的笔顺。
以“烟”、“挂”为例指导。1、学生根据老师
出示的生字卡输
出字的读音。
2、同学之间交流
互相提问识记生
字。
让学生在轻
松的状态下
认读生字词。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远景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夸张
疑是银河落九天。——比喻
教学反思古诗《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代表作。
诗人通过描写登鹳雀楼观看太阳西沉、黄河归海的
壮观景色,告诉人们,要看得远就应站得高的道理;
同时,也反映了诗人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为了让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真正理解字义和诗句内容,深刻感知诗的意境及其
蕴含的道理,我在教学前对学生进行了学习情况调
查,并有针对性地讲解,让孩子展开丰富的想象力,
想象落日下黄河水滚滚东流的景象。
《望庐山瀑布》这首古诗,把深入感受庐山瀑布的壮美这条明线和初步感受诗人豪放、夸张、洒
脱的诗风这条暗线相结合,让这两条线索贯穿始
终。让学生感受在阳光的照射下,庐山的香炉峰升
起紫色的云雾的壮美。一条白练似的瀑布从青翠的
山壁间倾落下来,好像一条大河挂在山前。那长长
的瀑布飞快地直泻而下,真让人以为那是银河从九
重天外落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