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最新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古诗二首》教案及反思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语文二上】8 古诗二首 教学反思(4篇)

【人教部编版语文二上】8 古诗二首 教学反思(4篇)

人教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4篇)8《古诗两首》教学反思《登鹳雀楼》是唐朝诗人王之涣的名篇。

这是一首登高望远诗。

寥寥数语,把景色写得浩瀚壮阔,气魄雄伟。

放眼宇宙之无限,寄哲理之深沉。

后两句语出自然,千古传颂,被人们看作是追求理想和崇高境界的象征,追求更高目标、争取更好成绩的激励语。

也成为许多有志之士追求理想境界的座右铭。

全诗气势奔放、意境开阔,语言通俗易懂而且富有哲理意味。

《望庐山瀑布》是唐朝诗人李白的名篇。

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概写望中全景:山顶紫烟缭绕,山间白帘悬挂,山下激流奔腾,构成一幅绚丽壮美的图景。

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从近处细致地描写瀑布。

“飞流”表现瀑布凌空而出,喷涌飞泻。

“直下”既写出岩壁的陡峭,又写出水流之急。

“三千尺”极力夸张,写山的高峻。

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洗炼明快。

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一、教学效果在读、背、识字的基础上,加入整体感知诗意、体会古诗描绘的意境的要求。

因此我在教学中,注意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诵读中感悟意境,体会感情,领悟内涵。

在丰富语言积累的同时,培养良好的语感,提高审美修养。

我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力求达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理解诗意。

另外,为了帮助学生很好地体会诵读的韵味,我还制作了一个简单的课件,给学生提供了有形的画面和意境深远的音乐。

整堂课下来,效果极佳!在这节课上,学生们充分发挥了自主学习的能力,都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了学习中。

从课上我们也发现,学生们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都很强。

这次尝试可以说是比较成功的,学生们的合作能力又一次得到了提高,也真正让学生体验到了学习语文的快乐。

二、成功之处1、在学习这两首诗的过程中,我紧紧围绕着“读”来做文章。

而且让学生有目的地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通诗意,环环相扣,浑然天成。

第 8 课《古诗二首》(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第 8 课《古诗二首》(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第 8 课《古诗二首》(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 了解古诗的基本特征和体裁。

2. 能够阅读和理解古诗《小绵羊》和《登鹳雀楼》。

3. 提高学生的诗歌欣赏能力,培养其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探究古诗的特点及构成。

2. 学生能够理解古诗《小绵羊》和《登鹳雀楼》的意义。

3. 提高学生对于古诗词的欣赏和感悟能力。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展示图片,引出“古诗”一词,让学生口述自己对于古诗的认知,引导学生进入古诗的学习。

二、探究古诗的特点及构成(10分钟)1. 明确古诗的定义和特点。

2. 辨析古诗、现代诗和民间诗歌。

3. 分析古诗的构成,介绍古诗的写作技巧与表现手法。

三、学唱《小绵羊》(15分钟)1. 教师演示唱歌,在学生根据曲谱学唱时进行指导。

2. 学生跟着教师学唱《小绵羊》。

四、朗读《登鹳雀楼》(10分钟)1. 教师朗读《登鹳雀楼》,让学生跟读和感受其中的语言魅力和文化内涵。

2. 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朗读《登鹳雀楼》。

五、理解和欣赏《小绵羊》和《登鹳雀楼》(30分钟)1. 教师讲解《小绵羊》和《登鹳雀楼》的写作背景和文化价值,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涵和意义。

2. 打开投影仪,播放相关影片,辅助学生对于诗歌的理解。

3. 学生个体上台表演《小绵羊》和《登鹳雀楼》。

六、总结(5分钟)1. 教师进行已学内容的总结,并向学生提出新的问题,鼓励学生进行自由发言。

2. 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自评,评价自己的表演和收获。

教学反思:本节课是一节短文学课,传统的古诗是中华文化瑰宝中的一部分,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进一步发现和欣赏古代诗歌的美和魅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都有所提高,但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因此,下一次教学我会注重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尝试创作古诗,进一步巩固对于古诗的学习,同时也体现课程的可持续性。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8课《古诗二首》《 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8课《古诗二首》《 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8课《古诗二首》《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并背诵《古诗二首》《望庐山瀑布》,理解古诗的基本内容,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描绘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领略到古诗的魅力,激发对古典文化的兴趣,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二、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介绍:诗人、创作背景、历史典故等。

2. 诗歌内容解析:逐句解读诗句,理解诗歌意象。

3. 诗歌意境体会:通过朗读、描绘等方式,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4. 诗歌韵律感受:通过朗读、吟诵,体验古诗的韵律美。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并背诵《古诗二首》《望庐山瀑布》,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 教学难点:感受古诗的意境和韵律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图片、卡片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故事等方式,引起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 诗歌背景介绍:介绍诗人、创作背景、历史典故等,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背景。

3. 诗歌内容解析:逐句解读诗句,引导学生理解诗歌意象。

4. 诗歌意境体会:通过朗读、描绘等方式,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5. 诗歌韵律感受:通过朗读、吟诵,体验古诗的韵律美。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诗歌的意境和韵律,分享彼此的感受。

7. 总结:对本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古诗的魅力和爱国主义情怀。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古诗二首》《望庐山瀑布》2. 诗歌背景介绍3. 诗歌内容解析4. 诗歌意境体会5. 诗歌韵律感受七、作业设计1. 朗读并背诵《古诗二首》《望庐山瀑布》。

2.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进行描绘和分享。

八、课后反思1. 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激发了学生对古诗的兴趣?2. 学生对诗歌的理解程度如何?是否能够感受到古诗的意境和韵律美?3. 教学方法和策略是否有效?是否需要调整和改进?4.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如何?是否积极参与,相互交流?5. 作业设计是否合理?是否能够有效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以上是《古诗二首》《望庐山瀑布》的教学设计,希望能为您的教学提供参考。

第8课《古诗二首》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第8课《古诗二首》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第8课《古诗二首》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在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的第8课学习《古诗二首》。

具体内容包括《登鹳雀楼》和《望庐山瀑布》两首脍炙人口的古诗。

通过学习这两首古诗,我们将深入了解古诗的韵律美、意境美,培养孩子们对我国古典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朗读、背诵两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基本内容,体会古诗的韵律美。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古诗,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朗读、背诵两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基本内容。

难点:体会古诗的意境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展示鹳雀楼和庐山瀑布的美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详细过程:(1)展示鹳雀楼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楼的特点。

(2)展示庐山瀑布的图片,让学生描述瀑布的壮观景象。

2. 学习《登鹳雀楼》详细过程:(1)让学生自读古诗,注意字音和停顿。

(2)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

(3)讲解古诗的基本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4)分析古诗的韵律美,让学生感受古诗的节奏。

3. 学习《望庐山瀑布》详细过程:(1)学生自读古诗,注意字音和停顿。

(2)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

(3)讲解古诗的基本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4)分析古诗的意境美,让学生展开想象。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两首古诗的意境。

六、板书设计1. 《登鹳雀楼》作者:王之涣诗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 《望庐山瀑布》作者:李白诗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背诵《登鹳雀楼》和《望庐山瀑布》。

(2)用自己的话描述两首古诗的意境。

新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二首》精品教案及教学反思

新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二首》精品教案及教学反思

8 古诗二首[教学目标]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描述的画面,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壮丽。

4.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1.识字、写字,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品诗赏句,感受诗人所描绘的美景和诗人的心境。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重点)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登鹳雀楼》。

3.能展开想象,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描述的画面。

4.感悟“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山西游玩。

我们先到这座亭楼里坐坐,歇歇脚,欣赏一下它周围的景色吧!你们知道这座亭楼叫什么名字吗?(出示课件,学生自由讨论)2.揭题:这就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写的《登鹳雀楼》一诗中的鹳雀楼。

3.简介作者和鹳雀楼。

二、自读古诗师:有些同学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看看鹳雀楼的美景了。

下面就请同学们打开书,自己读读古诗吧!1.学生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同桌互读,纠正读音。

3.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听?(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小组比赛读。

)4.教师范读,指导学生注意朗读节奏和停顿。

三、学习生字,指导书写师:同学们刚才读书读得很认真,很正确,可见昨天在家里都提前读过。

可是不知道大家生字预习得怎么样?1.出示生字词,采取多种形式认读。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2.这么多的生字,你们能帮它们找找朋友吗?(学生进行口头组词练习。

)师:大家不仅会读,还能给它们口头组词,真是太棒了。

下面,我们一起来写一写。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生字的结构以及在田字格中的书写位置。

)3.学生自由书写,注意正确的笔顺,书写美观。

4.展评书写,奖励。

四、细读古诗1.课件出示课文图片。

(1)你看到了什么?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2)前两行诗句说的就是这幅图,谁来读给大家听?(指名读第1、2句诗)出示: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8《古诗二首》之《登鹳雀楼》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8《古诗二首》之《登鹳雀楼》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8《古诗二首》之《登鹳雀楼》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在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8课《古诗二首》中,深入学习《登鹳雀楼》这首脍炙人口的古诗。

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人王之涣之手,描绘了登上鹳雀楼所观看到的壮丽景色。

我们将详细解读诗中的字词、句式和寓意,让学生体会到大自然的神奇和诗人情感的升华。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登鹳雀楼》这首古诗的全文,理解诗中的字词、句意。

2. 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感受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3. 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诗中的寓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掌握古诗的字词、句式,朗读和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鹳雀楼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激发他们的兴趣。

2. 学习古诗:让学生自读《登鹳雀楼》,理解诗中的字词,讨论诗的意思。

3. 详解诗句:逐句解释诗句,分析诗人的写作手法,让学生体会诗中的意境。

4. 朗读指导: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正确把握诗句的节奏和语气。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在练习本上默写诗句,巩固所学内容。

6.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登鹳雀楼》的练习题,讲解答题技巧。

7.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诗中的寓意,分享各自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登鹳雀楼》全文2. 黑板右侧:诗句详解、朗读技巧、作业布置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关于《登鹳雀楼》的感悟。

2. 答案:无固定答案,要求学生发挥想象,表达真情实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度,以及教学方法的适用性。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其他古诗,提高文学素养。

同时,关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学习古诗的字词理解在让学生自读《登鹳雀楼》时,我特别注意他们对诗中字词的理解。

部编最新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古诗二首》教案及反思

部编最新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古诗二首》教案及反思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8课《古诗二首》2课时教案讲授新课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演示第4-7张幻灯片)(1)自由朗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

(2)说一说这些生字偏旁是什么?“楼”的偏旁是“木”“依”的偏旁是“亻”“尽”的偏旁是“尸”“层”的偏旁是“尸”(3)指导生字的笔顺。

以“依”、“层”为例指导。

2.学习组词。

小组内合作学习,扫除生字、词障碍,不能解决的,师生共同解决。

出示词语:A.教师领读 B.男女生比读C.同桌互读。

楼(楼房)(高楼)依(依然)(依靠)尽(尽力)(尽头)层(上层)(楼层)3.认识了生字宝宝,下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古诗。

(插入音频素材1)(演示第8张幻灯片)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4.相关链接(演示第9张幻灯片)王之涣,字季凌,唐朝著名诗人,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

二、精读课文1.古诗题目解读。

(演示第10张幻灯片)1、学生根据老师出示的生字卡输出字的读音。

2、同学之间交流互相提问识记生字。

让学生在轻松的状态下识记生字词。

熟悉古诗及朗读节奏。

认识作者。

题目的中心词是什么?诗人要登什么地方呢?鹳雀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县,楼高三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

传说常有鹳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

2.接下来我们一起读一读诗的前两句。

(演示第11-18张幻灯片)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1)重点词语解释:黄河:世界第六大长河,中国第二长河,也被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

黄河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中国人称其为“母亲河”。

(2)“白日依山尽”说的是什么意思呢?这句话是说,傍晚太阳依傍山峦落下。

(3)“依山尽”说明了什么?这是对什么景物的描写?(4)同学们,你们觉得在什么时候,太阳会离山很近?(5)诗人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6)这句诗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什么景象呢?(7)“黄河入海流”说的又是什么意思呢?滔滔黄河水朝着大海汹涌奔流而去。

二年级语文上册8《古诗二首》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二年级语文上册8《古诗二首》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二年级语文上册8《古诗二首》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一)登鹳雀楼教学目标:1.会认11个生字。

会写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通过学习这首诗,使学生初步了解“登高才能远望”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1.会认11个生字。

会写6个字。

2.使学生初步了解“登高才能远望道理”。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古诗录音、有关古诗的资料等。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言激趣1.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来进行古诗背诵比赛,看一看谁的古诗背得又多又好,是“诗王”,好不好。

2.当学生背到《登鹳雀楼》时,教师引言导入,板书课题。

(出示CAI课件)这天,当诗人王之焕来到了黄河边上的鹳雀楼,登楼远望,一轮红日依傍着山巅逐渐下落,在脚步下,黄河波涛汹涌,奔腾入海,非常壮丽。

这时,诗人王之焕想道:如果想要看到更为广阔的风景,就必须努力再上一层楼。

3.介绍黄河。

出示CAI课件。

二、自主、合作学习古诗1.请学生读古诗,检查预习情况。

请学生把学习的情况告诉大家。

2.请学生用“O”圈出自己还不认识的字,并去向自己的朋友求教。

3.听教师范读儿歌,正音。

4.教师领读儿歌,学生跟读。

5.分小组读。

6.学生试读。

7.同桌互读。

8.抽学生读。

9.自由读10.齐读。

11.表演读。

三、学习生字1.请学生用“ ”画出生字。

2.学生自己试读。

3.小组学习,把自己会读的告诉伙伴,把自己不会读的向别人请教。

4.师教读,正音。

出示CAI课件帮助学习生字。

注意后鼻音“登”、“黄”、“更”、“层”。

5.小老师教读。

6.叫号游戏。

7.用生字卡片开火车比赛。

8.扩词扩句。

四、指导书写生字。

五、朗读背诵。

六、探究学习,养成习惯。

1.收集古诗,看谁背得多。

2.收集有关黄河的资料。

(二)望庐山瀑布教学目标:1、认识本首诗中的“紫、尺、疑”三个生字,熟读并背诵这首古诗。

2、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生”与“挂”二字的用法之妙,想像古诗所描述的意境,感情朗诵这首古诗。

3、感悟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受到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教育。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古诗二首》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古诗二首》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古诗二首》教案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在登上鹳雀楼后根据自己的所见有感而发,写下的一首名诗。

诗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发感想。

其中的后两句:“欲穷千
里目,更上一层楼”蕴含“站得高,看得远”的深刻哲理,成为传诵千古的佳句。

《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

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作者介绍】
王之涣(688年—742年),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字季凌,汉族,绛州(今山西新绛县)人。

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

名动一时,他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

其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

其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家喻户晓。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祖籍陇西成纪,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

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762年病逝,享年61岁。

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王之涣、李白描写大自然的古诗: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8古诗二首望庐山瀑布(教案)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8古诗二首望庐山瀑布(教案)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8 古诗二首望庐山瀑布 (教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学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还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今天,我要分享的是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八课《古诗二首望庐山瀑布》的教学方案。

一、教学内容本课包括两首古诗《望庐山瀑布》和《望洞庭》。

《望庐山瀑布》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赞美庐山瀑布的诗,通过描绘瀑布的壮观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望洞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创作的一首描绘洞庭湖美景的诗,通过描绘湖光山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

二、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两首古诗,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难点是让学生学会朗读和背诵古诗,并能用自己的话解释诗句的意思。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包括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等。

学具包括课本、练习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多媒体展示庐山瀑布和洞庭湖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自然美景,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 学习《望庐山瀑布》:(1)让学生自读诗句,理解诗句的意思;(2)引导学生分析诗句的结构和韵律;(3)讲解诗句中的关键词语,如“遥看”、“挂前川”等;(4)让学生朗读和背诵诗句。

3. 学习《望洞庭》:(1)让学生自读诗句,理解诗句的意思;(2)引导学生分析诗句的结构和韵律;(3)讲解诗句中的关键词语,如“湖光秋月”、“镜未磨”等;(4)让学生朗读和背诵诗句。

4. 练习: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诗句的意思,并进行朗读和背诵的练习。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包括诗句的结构和关键词语的解释。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望庐山瀑布》和《望洞庭》的意思。

2. 请学生朗读和背诵《望庐山瀑布》和《望洞庭》。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在班级群里分享一些关于庐山瀑布和洞庭湖的资料,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这些自然景观的美丽和独特之处。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语文第8课《古诗二首》教案含反思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语文第8课《古诗二首》教案含反思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语文教案含反思第8课:《古诗二首》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会认本课生字,会写本课字。

2.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能声情并茂地背诵课文。

3.通过学习这首诗,使学生初步了解“登高才能望远”的道理。

能力目标:在本课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自学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朗读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书写5个字,并且要认识6个生字。

教学难点:依据本课教学内容和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特点,确定本课的难点为通过朗读及背诵课文,让学生感受要想看到美丽的风景就要登高远望,同样的道理,我们在做起他的事情时,只要不断努力,不怕困难,一定会走向成功。

本节课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来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发散想象、有感情朗读及诵读,既突出了重点,又突破了难点,从本质上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一、激情导入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见一位有名的大诗人,你们高兴吗?生:高兴。

师:但是,我听说这位诗人特别喜欢接见那些会诵读古诗的小朋友,你们说这可怎么办?生:我会朗诵古诗。

(学生争先恐后地举手参与)师:好极了,下面就请同学们来朗诵一下你知道的古诗吧。

生:(朗诵古诗)师:你们知道这么多古诗,真是棒极了!我想这位唐代诗人王之涣早就想见一见你们了。

(出示诗人画像)今天,让我们一同来学习他的一首古诗《登鹳雀楼》。

(板书课题)间评:教师为了引导学生兴趣盎然地走近古诗,在认识诗人王之涣时,设计了一个小难题,并且学生争先恐后地朗诵自己知道的古诗,不仅创设了学诗的情境,而且还培养了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二、讲授新知1.初读感知师:首先请同学们对照拼音自己读一读古诗。

生:(自由读古诗)2.检查读的效果师:刚才在古诗中,我们遇到了很多生字。

同学们,你们认识它们吗?(引导并检查学生认识本课生字状况)(1)难读字音:尽(出示“尽”的生字卡片);(2)易读错字音:入、日。

【精品】最新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古诗二首》教案及反思

【精品】最新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古诗二首》教案及反思

【精品】最新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古诗二首》
教案及反思
第8课《古诗二首》2课时教案
2.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古诗两首》.。

(演示第3张幻灯片)读课题《登鹳雀
楼》.。

让学生明白
要学的内容
是什么.。

讲授新课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演示第4-7张幻
灯片)
(1)自由朗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

(2)说一说这些生字偏旁是什么?
“楼”的偏旁是“木”
“依”的偏旁是“亻”
“尽”的偏旁是“尸”
“层”的偏旁是“尸”
(3)指导生字的笔顺.。

以“依”、“层”为例指导.。

2.学习组词.。

小组内合作学习,扫除生字、词障碍,不能解决的,师生共同解决.。

出示词语:A.教师领读 B.男女生比读C.同桌互读.。

楼(楼房)(高楼)依(依然)(依靠)
尽(尽力)(尽头)层(上层)(楼层)
3.认识了生字宝宝,下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古诗.。

(插入音频素材1)(演示第8张幻灯片)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4.相关链接(演示第9张幻灯片)
王之涣,字季凌,唐朝著名诗人,代表作有《登1、学生根据老师
出示的生字卡输
出字的读音.。

2、同学之间交流
互相提问识记生
字.。

让学生在轻
松的状态下
识记生字
词.。

熟悉古诗及
朗读节奏.。

2024年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表格式8 古诗二首 优质版教案

2024年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表格式8 古诗二首 优质版教案

水滚滚流入大海。

(2)学习“依”字。

(出示课件10)点拨:本诗中“依”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太阳依偎在群山的怀抱里。

①交流识字方法:同学们,“依”是我们要学习的生字,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借助形声字构字规律;“加一加”)②字理辅助识字。

课件出示“依”的字理演变图:解读字理:甲骨文的“依”就像是婴儿包裹在被子里一样,包婴儿的被子就像是成年人的衣服,后来人们将“人”从“衣”中分离出来。

所以“依”是依存、依靠的意思。

组词:依靠、依赖、相依为命。

3.学习“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板书: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1)理解诗词含义。

(出示课件11)“欲”是想要。

“穷”是穷尽。

“千里目”就是“目千里”。

用夸张的手法来形容看得远。

(2)感悟道理: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句子的意思(想要看到千里之外的景色。

就要再登上一层楼。

)4.想象画面,总结哲理。

(1)提问:诗人登上鹳雀楼后看到了什么?在楼上又想到了什么?(出示课件12)(板书:登楼所见登楼所思)课件出示插图,引导学生想象画面:一首诗就是一幅画,请同学们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出示课件13)预设:登上鹳雀楼举目远望,看见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下沉,滔滔的黄河水朝着大海的方向汹涌奔流。

(2)引导:诗人想把所有美景全部都看完,所以他踮起脚,伸(2)拓展积累。

(出示课件22)在唐代,有许多诗人都到过鹳雀楼,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

有一位叫畅当的诗人,他站在鹳雀楼上,觉得自己高瞻远瞩,眼界超出了尘俗,所以他就挥笔写下了一首《登鹳雀楼》。

大家感兴趣的话下课后也可以背一背。

登鹳雀楼【唐】畅当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

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

3.课堂演练。

(出示课件23、24)4.布置作业。

(出示课件25)(1)背诵《登鹳雀楼》。

(2)给爸爸、妈妈说一说这首诗的意思。

【板书设计】教学过程设计电子版教案授课教师“二次备课”(手写)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瀑、布、炉、烟、遥、川”6个生字,会写“照、炉、烟、挂、川、直”6个字。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8课《古诗二首》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8课《古诗二首》人教版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古诗朗读与背诵:要求学生能够正确朗读两首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并能熟练背诵。
举例:《望庐山瀑布》中“日照香炉生紫烟”的朗读节奏和韵律;《绝句》中“两个黄鹂鸣翠柳”的抑扬顿挫。
(2)古诗意境的理解:引导学生理解古诗中所描绘的景物和表达的情感,培养其形象思维和审美能力。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首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朗读练习。学生轮流朗读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进行朗读展示,其他同学评价和欣赏。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古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探讨如何将古诗中的美好情感和表达方式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古诗的基本概念。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用精炼的语言描绘了丰富的情感和景象。学习古诗能帮助我们感受美的表达,传承文化。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望庐山瀑布》这首诗。这首诗描绘了瀑布的壮观景象,让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诗人的豪情。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朗读韵律和意境理解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香炉”、“紫烟”等词汇,我会通过图片和故事来帮助大家理解。
举例:通过图片、实物或故事讲解,让学生明白“香炉”是指庐山的山峰形状,以及“紫烟”是形容瀑布水气蒸腾的景象。
(2)古诗意境的深入感悟:引导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深入体会古诗的意境,提升其审美鉴赏能力。
举例:教师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站在瀑布前,感受瀑布的壮观景象,从而理解诗人的情感。

二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学反思8篇

二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学反思8篇

二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学反思8篇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教学反思篇一识字是阅读的基础。

为了提前阅读,新课标规定: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要让孩子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

因此,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学的难点。

为了完成这一目标,我们的教学不仅要培养孩子们的识字兴趣,还要教给他们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

而这一时期的学生学习能力差,自学识记意识差,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很短,一堂课中如何牢牢抓住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显得更为重要。

鉴于这种现象,在识字教学中我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识字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根据教材特点与要求以读轻松识字在课文中有很多字是要求学生认识并且会读就行了,教学这种类型的字我主要让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我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检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如同桌互读,开火车读,小组读等方法让学生掌握生字的读音,老师再根据学生的读音进行纠正指导,特别是翘舌音,平舌音,后鼻音,前鼻音的读法区别给予及时的指导。

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让学生认准字形并且在读课文中加强认识,这样学生就比较轻松地掌握了生字,效果比较好。

二、采用直观的教具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低年级孩子以形象思维为主,单凭教师的讲述很难对某个字产生深刻的印象。

遵循教学的直观性原则,恰当地运用直观教具,尤其是电教手段,可以使复杂、抽象的教学内容显得比较简单、明确、具体。

如在教学时我把字的部首或易出错的地方用红色粉笔标出,再配上多媒体的演示,艳丽的色彩、生动的形象、动听的声音,把孩子牢牢吸引住,大大提高了识字的效率。

三、利用游戏激发兴趣游戏是以玩带学,以玩促学的'最好形式。

识字教学的机械化、枯燥无味,孩子容易厌烦,特别是低年级孩子,好动好玩,注意力保持时间短。

而汉字的掌握及识字能力的培养,只有在不断的练习中,才能得到巩固和熟练。

因此,游戏成了很重要的学习形式。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教案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教案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主要包括《登鹳雀楼》这首古诗的阅读理解。

通过这首诗,学生可以领略到我国古代诗人王之涣的才华,以及他对大自然和人生的独特见解。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登鹳雀楼》;2. 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 学习古诗的韵律和节奏,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理解诗文中的意境和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 重点:朗读和背诵《登鹳雀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PPT课件;2. 诗文阅读材料;3. 作业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鹳雀楼的景象,引导学生产生兴趣,引入新课;2. 阅读理解: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文,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 朗读与背诵: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文,注意韵律和节奏,然后进行背诵;4. 讲解诗文:解释诗文中的生僻字词,解读诗文的意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文;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进行诗文填空练习,检验学生对诗文的理解程度;6.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回家后,将《登鹳雀楼》背诵给家长听,并用自己的话解释诗文的意境。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七、作业设计1. 背诵《登鹳雀楼》;2. 用自己的话解释诗文的意境;3. 画一幅鹳雀楼的图片,并附上诗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同时,我还会鼓励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查阅更多关于鹳雀楼的资料,拓展他们的知识面。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需要特别关注的。

我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文,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这是重点之一,因为通过自主阅读,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在阅读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注意诗文中的意境和情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诗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8古诗二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8古诗二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8 古诗二首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将带领学生学习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中的古诗二首,分别是《登鹳雀楼》和《望庐山瀑布》。

这两首诗都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山水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二、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这两首古诗,我希望学生能够理解诗中的意境,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同时也能熟练地朗读和背诵这些诗篇。

我还希望他们能够掌握一些诗歌的基本知识,如韵律、节奏等。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对诗中的意境和古代文化背景感到难以理解。

因此,我将重点讲解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诗歌。

同时,我也会强调诗歌的韵律和节奏,让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我已经准备好了相关的教具和学具。

教具包括PPT、录音机和投影仪,用于展示诗歌和播放朗读录音。

学具包括课本、练习本和彩色笔,供学生阅读和做笔记。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通过播放自然风光的PPT,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描绘的意境。

2. 讲解:我会逐句讲解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帮助学生理解诗歌。

3. 朗读:我会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歌,强调韵律和节奏。

4. 背诵:我会组织学生进行诗歌背诵,巩固学习成果。

5. 练习:我会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我将设计简洁清晰的板书,突出诗歌的主题和关键信息,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作业将包括两部分:一是让学生朗读和背诵诗歌,二是完成一些相关的练习题。

具体题目如下:1. 朗读并背诵《登鹳雀楼》和《望庐山瀑布》。

2. 解释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3. 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的景色。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并寻求改进。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进行拓展延伸,如尝试创作自己的诗歌,以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学设计中,我认为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

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的讲解是教学重点,因为这是学生理解和欣赏古诗的关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第8课《古诗二首》2课时教案
讲授新课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演示第4-7张幻灯
片)
(1)自由朗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

(2)说一说这些生字偏旁是什么?
“楼”的偏旁是“木”
“依”的偏旁是“亻”
“尽”的偏旁是“尸”
“层”的偏旁是“尸”
(3)指导生字的笔顺。

以“依”、“层”为例指导。

2.学习组词。

小组内合作学习,扫除生字、词障碍,不能解决的,师生共同解决。

出示词语:A.教师领读 B.男女生比读C.同桌互读。

楼(楼房)(高楼)依(依然)(依靠)
尽(尽力)(尽头)层(上层)(楼层)
3.认识了生字宝宝,下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古诗。

(插入音频素材1)(演示第8张幻灯片)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4.相关链接(演示第9张幻灯片)
王之涣,字季凌,唐朝著名诗人,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

二、精读课文
1.古诗题目解读。

(演示第10张幻灯片)1、学生根据老师
出示的生字卡输
出字的读音。

2、同学之间交流
互相提问识记生
字。

让学生在轻
松的状态下
识记生字词。

熟悉古诗及
朗读节奏。

认识作者。

题目的中心词是什么?
诗人要登什么地方呢?
鹳雀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县,楼高三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

传说常有鹳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

2.接下来我们一起读一读诗的前两句。

(演示第11-18张幻灯片)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1)重点词语解释:
黄河:世界第六大长河,中国第二长河,也被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

黄河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中国人称其为“母亲河”。

(2)“白日依山尽”说的是什么意思呢?
这句话是说,傍晚太阳依傍山峦落下。

(3)“依山尽”说明了什么?
这是对什么景物的描写?
(4)同学们,你们觉得在什么时候,太阳会离山很近?
(5)诗人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
(6)这句诗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什么景象呢?
(7)“黄河入海流”说的又是什么意思呢?
滔滔黄河水朝着大海汹涌奔流而去。

这描写的是什么样的景物?
(8)同学们,你们想象一下,滚滚的黄河水,登。

鹳雀楼。

太阳离山很近。

远景。

太阳落山的时候。

傍晚。

傍晚太阳慢慢落
下山时的景象。

解读题目。

了解鹳雀楼。

品读诗句。

了解重点词
语。

精读诗句。

流。

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楼。

三、归纳总结(演示第24张幻灯片)
《登鹳雀楼》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表现了诗人进取向上的精神、高瞻远瞩的胸襟,也道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

理解全诗意思。

归纳总结本诗所抒发的情感和深刻哲理。

新课导入第2课时
前边我们学习了杜甫的《登鹳雀楼》,领略了滚滚黄河水的壮观,感受了诗人登高望远的哲理人生。

现在我们来学习另一首描写景物的古诗——《望庐山瀑布》。

复习《登鹳雀楼》导入新诗。

讲授新课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演示第26-31张幻
灯片)
(1)自由朗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

zhào lú yān ɡuà chuān 照炉烟挂川
(2)说一说这些生字偏旁是什么?
(3)指导生字的笔顺。

以“烟”、“挂”为例指导。

1、学生根据老师
出示的生字卡输
出字的读音。

2、同学之间交流
互相提问识记生
字。

让学生在轻
松的状态下
认读生字词。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远景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夸张
疑是银河落九天。

——比喻
教学反思古诗《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代表作。

诗人通过描写登鹳雀楼观看太阳西沉、黄河归海的
壮观景色,告诉人们,要看得远就应站得高的道理;
同时,也反映了诗人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为了让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真正理解字义和诗句内容,深刻感知诗的意境及其
蕴含的道理,我在教学前对学生进行了学习情况调
查,并有针对性地讲解,让孩子展开丰富的想象力,
想象落日下黄河水滚滚东流的景象。

《望庐山瀑布》这首古诗,把深入感受庐山瀑布的壮美这条明线和初步感受诗人豪放、夸张、洒
脱的诗风这条暗线相结合,让这两条线索贯穿始
终。

让学生感受在阳光的照射下,庐山的香炉峰升
起紫色的云雾的壮美。

一条白练似的瀑布从青翠的
山壁间倾落下来,好像一条大河挂在山前。

那长长
的瀑布飞快地直泻而下,真让人以为那是银河从九
重天外落了下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