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动力汽车实际道路行驶排放特性研究

合集下载

混合动力汽车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混合动力汽车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混合动力汽车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一、引言混合动力汽车是指同时搭载内燃机和电动机,通过两种动力形式的协同工作来驱动汽车的一种新型汽车技术。

混合动力汽车具有减少燃料消耗和排放、提高燃油利用率、降低污染物排放等优势,因此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混合动力汽车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详细分析。

二、混合动力汽车研究现状1. 技术发展混合动力汽车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经过多年的发展,技术逐渐成熟。

目前,混合动力汽车的主要技术包括电动机和内燃机的协同控制、能量管理系统、能量回收系统等。

各大汽车创造商纷纷投入研发资源,推出了多款混合动力汽车。

2. 市场现状混合动力汽车市场规模逐渐扩大,消费者对环保和节能的需求不断增加。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混合动力汽车销量达到了500万辆,占乘用车市场总销量的15%。

混合动力汽车在欧洲、美国和中国等地市场表现出较高的增长潜力。

3. 政策支持各国政府纷纷出台支持混合动力汽车发展的政策。

例如,中国政府出台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2-2035年)》,明确提出要加大对混合动力汽车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混合动力汽车的普及和推广。

三、混合动力汽车发展趋势1. 技术创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混合动力汽车的技术将不断创新。

未来,混合动力汽车有望实现更高效的能量管理、更智能的驾驶辅助系统和更长的电动续航里程。

同时,新材料和新能源技术的应用也将为混合动力汽车提供更多的发展机遇。

2. 产业发展混合动力汽车产业链将逐渐完善,包括电池、机电、电控系统等关键零部件的供应链将进一步健全。

同时,混合动力汽车的生产成本也将逐渐降低,使得混合动力汽车更具竞争力。

3. 市场前景估计未来几年,混合动力汽车市场将保持较快增长。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的预测,到2030年,全球混合动力汽车销量有望达到2000万辆以上。

中国市场将成为全球混合动力汽车的主要增长引擎,政府的政策支持和消费者的需求将推动市场的快速发展。

PEMS用于城市车辆实际道路气体排放测试

PEMS用于城市车辆实际道路气体排放测试

PEMS用于城市车辆实际道路气体排放测试葛蕴珊;王爱娟;王猛;丁焰;谭建伟;朱宇晨【摘要】应用车载排放测试系统(PEMS),测试了城市车辆在实际道路上的污染物排放特征.污染物包括:CO、总碳氢化合物(THC)、NOx和PM.实验车包括:国Ⅲ、国Ⅵ柴油公交车、压缩天然气(CNG)公交车以及排量均为1.6 L的国Ⅲ、国Ⅵ的出租车;进行了在冷启动和热启动,空调是否开启状态等下的实验.结果表明:实际道路上的排放明显高于实验室认证工况下的排放,在实际道路上实验车辆的气体污染物排放因子均随车速的增加而降低;与柴油车相比,CNG公交车PH排放比较低,但是其NOx和THC排放可能比较高;空调的开启导致公交车的排放明显恶化.【期刊名称】《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年(卷),期】2010(001)002【总页数】5页(P141-145)【关键词】城市车辆;车载排放测试系统(PEMS);压缩天然气(CNG)公交车;气体排放【作者】葛蕴珊;王爱娟;王猛;丁焰;谭建伟;朱宇晨【作者单位】北京理工大学,汽车动力性与排放测试国家专业实验室,北京,100081;北京理工大学,汽车动力性与排放测试国家专业实验室,北京,100081;北京理工大学,汽车动力性与排放测试国家专业实验室,北京,100081;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12;北京理工大学,汽车动力性与排放测试国家专业实验室,北京,100081;上海加冷松芝汽车空调股份有限公司,上海,2011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734.2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机动车污染物问题日益严重。

为了降低机动车污染排放,国家颁布了不断严格的排放法规。

在排放认证阶段,机动车排放实验根据规定的实验循环,在规定的气象条件下(温度、湿度和大气压力)在实验室中进行。

由于机动车的排放受实际行驶工况的影响[1-3]较大,而实验室认证工况与机动车的实际行驶工况间可能存在较大差异,所以实验室实验可能并没有真实反映车辆的实际排放状况。

基于混合动力系统的汽车动力性能与燃油经济性研究

基于混合动力系统的汽车动力性能与燃油经济性研究

基于混合动力系统的汽车动力性能与燃油经济性研究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以及能源问题的日益突出,传统燃油动力车辆所带来的尾气排放和能源消耗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混合动力系统应运而生。

本文将对基于混合动力系统的汽车动力性能以及燃油经济性进行深入研究。

首先,我们将分析混合动力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结构。

混合动力系统由内燃机、电动机和电池组成,通过智能控制单元实现两种动力源的协同工作。

内燃机主要负责对电池进行充电,以及在高负荷状态下提供动力。

而电动机则负责在低负荷状态下独立驱动汽车,并提供辅助动力。

通过分析系统结构和工作原理,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混合动力系统的特点和优势。

接下来,我们将重点研究混合动力系统对汽车动力性能的影响。

相比传统燃油动力车辆,混合动力系统能够利用电动机的动力输出,提高汽车的加速性能和爬坡能力。

此外,混合动力系统还可以通过内燃机和电动机的协同工作,降低汽车的油耗和排放,减少碳排放对环境的污染。

针对这一点,我们将通过实验和数据分析,详细阐述混合动力系统对汽车动力性能的改善效果,并与传统燃油动力系统进行对比。

除了动力性能,我们还将研究混合动力系统在燃油经济性方面的表现。

燃油经济性是衡量汽车节能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提高动力系统的效率,混合动力系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油耗。

我们将通过在实际使用情况下的测试和对比分析,更全面地评估混合动力系统在燃油经济性方面的优势。

此外,我们还将探究混合动力系统在不同驾驶条件下的性能表现。

混合动力系统可以根据驾驶需求和路况自动切换工作模式,最大程度地减少能源的浪费和燃油的消耗。

我们将通过实际道路测试和模拟分析,研究在不同驾驶条件下混合动力系统的性能表现,为用户提供全面的使用指导。

最后,我们将对混合动力系统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环保意识的提高,混合动力系统将成为未来汽车发展的重要方向。

我们将分析混合动力系统在技术发展、市场需求和政策支持等方面的优势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

《2024年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能量管理策略优化研究》范文

《2024年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能量管理策略优化研究》范文

《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能量管理策略优化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和能源效率的日益关注,混合动力汽车作为一种节能减排的有效手段,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推广。

其中,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以其独特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在市场上占据了一席之地。

然而,如何有效地管理其能量,使其在各种行驶工况下都能达到最优的能源利用效率,是当前研究的重点。

本文旨在研究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的能量管理策略优化,以提高其能源利用效率和整车性能。

二、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概述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是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其发动机和电机可以独立或联合工作,为汽车提供动力。

这种汽车的特点是结构简单、成本较低,同时具有较好的能源利用效率和排放性能。

然而,如何合理分配发动机和电机的功率输出,以达到最优的能源利用效率,是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面临的主要问题。

三、能量管理策略现状及问题目前,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的能量管理策略主要分为规则型和优化型两大类。

规则型策略主要是基于预先设定的规则对发动机和电机的功率进行分配,而优化型策略则是通过优化算法来寻找最优的功率分配方案。

然而,现有的能量管理策略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规则过于简单导致能源利用效率不高,优化算法计算量大、实时性差等。

四、优化策略研究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能量管理策略优化方法。

该方法利用神经网络等机器学习算法,对历史行驶数据进行学习,从而得到在不同行驶工况下的最优功率分配方案。

此外,还采用了启发式算法对神经网络输出的结果进行优化,以提高算法的实时性和计算效率。

五、实验与结果分析为了验证本文提出的能量管理策略优化方法的有效性,我们进行了大量的实验。

实验结果表明,经过优化的能量管理策略能够显著提高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的能源利用效率,降低油耗和排放。

同时,优化后的策略还能在各种行驶工况下保持较好的实时性和计算效率。

六、结论与展望本文研究了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的能量管理策略优化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优化方法。

国七和欧Ⅶ法规中RDE试验内容制定进展研究

国七和欧Ⅶ法规中RDE试验内容制定进展研究

国七和欧Ⅶ法规中RDE试验内容制定进展研究作者:***来源:《汽车与驾驶维修(维修版)》2024年第02期摘要:本文简述了中国和欧盟第六阶段排放法规中实际道路行驶排放(RDE)试验内容的发展过程及现状;介绍了中国和欧洲第七阶段法规中RDE 试验的研究进展,对比分析了国六和国七法规、欧Ⅵ和欧Ⅶ法规中RDE 试验在污染物种类及限值、测试方法、环境条件、有效性判定依据、排放结果计算方法等方面的变化和调整,总结了欧Ⅶ和国七法规中RDE 试验在研究方向上的差异,对后续开展国七和欧Ⅶ RDE 试验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实际道路行驶排放试验;国七;欧Ⅶ中图分类号: U467 文献标识码:A0 引言实际道路行驶排放试验(RDE)是欧盟在欧Ⅵ阶段排放法规中首次提出,用来验证车辆实验室排放和道路排放的差异,从而确定车辆是否存在排放作弊行为。

我国国六阶段排放法规中也引入RDE 试验作为型式认证试验,试验方法在欧盟法规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做出了一些修改。

2023 年,欧盟和我国分别提出了第七阶段的法规草案,其中RDE 试验内容和方法发生较大变化。

本文介绍了中欧RDE 法规发展过程及现状,并分析了国七阶段和欧Ⅶ阶段RDE 法规研究进展及差异对比。

1 欧盟法规中RDE 试验内容发展过程及现状2016 年3 月,欧盟发布法规EU No.2016/427,其中第一次提出RDE 试验。

法规中规定RDE 试验的试验流程、边界条件、设备要求和数据处理方法等内容,但其中很多细节内容尚未完善,仍处在TBD 的状态[1]。

同年4 月,欧盟发布法规EUNo.2016/646,作为No.2016/427 法规的修订案,其中RDE 试验行程要求上增加了“单次停车超过 180 s,停车段排放剔除”一项;暂定NOx 的CF 因子为1.5(过渡期为2.1);增加了行程动力学特性和累计正海拔增加高度验证2 个附录。

2017 年6 月,欧盟发布法规EU No.2017/1151,这套法规并未对前2 部法规进行改动,而是将前2 部法规内容整合为一套法规,作为后续修订的基础。

不同海拔下国Ⅵ轻型汽油车实际道路排放特性分析

不同海拔下国Ⅵ轻型汽油车实际道路排放特性分析

不同海拔下国Ⅵ轻型汽油车实际道路排放特性分析作者:潘仲浦陆雅婷韩飞余炜来源:《专用汽车》2024年第05期摘要:为了研究不同海拔国Ⅵ轻型汽油车的实际道路排放特性,分别在开远和建水开发RDE测试路线,利用便携式排放测试系统(PEMS)在两个城市开展国Ⅵ轻型汽油车实际道路排放测试。

结果表明:随着海拔的升高,CO2、NOX、PN排放呈现增加趋势,建水的CO2综合排放因子是开远的116倍,NOX综合排放因子是开远的103倍,PN综合排放因子是开远的146倍;当速度为定值时,随着加速度增大,CO2排放速率增大,当加速度为定值时,随着速度增大,CO2排放速率增大;发动机转速、速度、加速度与CO2排放表现出较强的正相关关系。

关键词:高海拔;国Ⅵ轻型汽油车;排放特性中图分类号:U4613 收稿日期:2024-04-08DOI:1019999/jcnki1004-02262024050321 前言目前,机动车排放是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

汽车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造成了环境污染。

汽车尾气排放的CO、HC、NOx和颗粒物等有毒物质不仅污染环境,而且危害人体健康[1]。

为了平衡汽车产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各国纷纷出台更加严格的排放法规和生态环境保护政策。

据公安部统计,2023年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435亿辆,其中汽车336亿辆。

因此,降低机动车污染物排放对大气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与低海拔地区相比,高海拔地区的机动车排放呈现出明显的特点。

高海拔独特的环境条件,空气压力和氧气含量降低,显著影响发动机的内部负荷和燃烧状态[2]。

此外,高海拔路段会影响驾驶员的驾驶行为,进而影响汽车排放。

Huang等[3]研究发现高海拔对燃油车的实际驾驶排放有着显著影响;Jiang等[2]发现随着海拔升高,燃烧效率下降,驾驶条件对排放率的整体影响减少,海拔和气象对CO2的排放有显著影响;Wang等[4]研究发现,CO排放量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增加,PN和NOX排放也随之海拔增加而增加,但是在海拔2 990 m处,NOX 排放呈下降趋势;Serrano等[5]研究发现随着环境湿度的增加,发动机外NOx排放有了持续和显著的降低;王欣等[6]发现在所有海拔高度,随着车速的增加,CO和HC排放量下降。

重型柴油车实际道路氮氧化物和碳排放研究

重型柴油车实际道路氮氧化物和碳排放研究

重型柴油车实际道路氮氧化物和碳排放研究
葛子豪;尹航;徐龙;杨扬;吉喆;黄英
【期刊名称】《中国环境科学》
【年(卷),期】2024(44)2
【摘要】通过对20辆国五及国六重型柴油车排放远程监控数据分析,分别使用
3B-MAW方法、总行程平均法以及功基窗口法对数据进行分析,获取了重型柴油车在实际道路上的NO_(x)和CO_(2)排放特征.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国六重型柴油车实际道路NO_(x)排放显著低于国五重型柴油车,且二者在中/高负荷工况下的NO_(x)排放相比低负荷时亦有明显降低.但国六重型柴油车的CO_(2)排放却比国五重型柴油车高出10%左右,应引起广泛重视.按窗口功率比大小进行NO_(x)排放分析的
3B-MAW方法,既能考虑到重型柴油车道路排放特点,又能兼顾SCR催化剂对
NO_(x)排放控制的技术特点,适合用于进行重型柴油车排放远程监控数据评价分析.【总页数】8页(P646-653)
【作者】葛子豪;尹航;徐龙;杨扬;吉喆;黄英
【作者单位】北京理工大学;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511
【相关文献】
1.基于发动机在环的重型柴油车实际道路细小颗粒物排放特性研究
2.低负荷工况下城市类重型柴油车的实际道路排放特性研究
3.基于远程数据的重型柴油车实际道
路碳排放测算准确度4.基于实际道路测试的重型柴油车排放评估方法研究5.功率阈值对重型柴油车实际道路排放结果的影响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模糊PI控制的混联式混合动力汽车能量管理策略的研究》

《基于模糊PI控制的混联式混合动力汽车能量管理策略的研究》

《基于模糊PI控制的混联式混合动力汽车能量管理策略的研究》一、引言随着全球对环保和能源效率的关注日益增强,混联式混合动力汽车(Hybrid Electric Vehicle, HEV)作为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其能量管理策略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混联式混合动力汽车结合了串联和并联混合动力系统的优点,通过复杂的能量流控制,实现燃油经济性和排放性能的优化。

本文旨在研究基于模糊PI控制的混联式混合动力汽车的能量管理策略,以提高其能源利用效率和驾驶性能。

二、混联式混合动力汽车概述混联式混合动力汽车是一种采用内燃机和电动机作为动力源的汽车。

其核心特点在于,发动机和电动机可以根据驾驶需求和工况进行协同工作,实现能量的优化利用。

然而,如何合理分配内燃机和电动机的能量输出,以及如何协调两种动力源的工作,是混联式混合动力汽车面临的主要挑战。

三、传统能量管理策略的局限性传统的混联式混合动力汽车能量管理策略多采用基于规则或优化的方法。

这些方法在特定工况下可能表现出较好的性能,但在复杂多变的路况和驾驶需求下,其性能可能会受到影响。

此外,这些策略往往缺乏对不确定性和非线性因素的考虑,导致能量利用效率不高。

四、模糊PI控制理论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引入了模糊PI控制理论。

模糊PI 控制是一种结合了模糊逻辑和PI控制器的控制策略。

它能够根据系统的实时状态和目标,通过模糊逻辑对系统进行实时调整,实现系统的优化控制。

在混联式混合动力汽车的能量管理策略中,模糊PI控制可以实现对内燃机和电动机的能量输出的精准控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五、基于模糊PI控制的能量管理策略研究本研究首先建立了混联式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学模型和能量管理模型。

然后,通过模糊PI控制算法对内燃机和电动机的能量输出进行优化。

具体而言,我们根据车辆的实时状态(如车速、加速度、电池电量等)和目标(如燃油经济性、排放性能等),通过模糊逻辑对PI控制器的参数进行实时调整,实现对内燃机和电动机的精准控制。

新能源汽车的碳排放足迹研究

新能源汽车的碳排放足迹研究

新能源汽车的碳排放足迹研究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度不断提高,新能源汽车作为一种低碳环保的交通工具,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然而,新能源汽车的碳排放足迹究竟如何,成为了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

本文将对新能源汽车的碳排放足迹进行研究,以期对其环境效益进行客观评估。

一、新能源汽车的碳排放特点新能源汽车主要包括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

与传统燃油汽车相比,新能源汽车的碳排放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电动汽车的零排放纯电动汽车不使用传统燃料,完全依靠电池储存的电能进行驱动,因此在使用过程中不产生尾气排放,实现了零排放。

这使得纯电动汽车成为了目前最环保的交通工具之一。

2.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低排放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不仅可以通过燃油驱动,还可以通过电池储存的电能进行驱动。

在电池充电充满的情况下,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可以实现纯电动驱动,从而实现零排放。

即使在使用燃油驱动时,由于其燃油经济性较高,其碳排放量也较传统燃油汽车要低。

二、新能源汽车的碳排放足迹研究方法为了准确评估新能源汽车的碳排放足迹,研究者通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 Well-to-Wheel方法Well-to-Wheel方法是一种综合考虑新能源汽车整个生命周期的评估方法。

该方法将新能源汽车的碳排放分为两个阶段进行评估:燃料生产阶段和车辆使用阶段。

燃料生产阶段包括燃料的生产、运输和储存等过程,而车辆使用阶段则包括车辆的行驶过程中的能耗和尾气排放等。

通过综合考虑这两个阶段的碳排放,可以得出新能源汽车的总碳排放量。

2. Tank-to-Wheel方法Tank-to-Wheel方法主要关注新能源汽车的车辆使用阶段的碳排放。

该方法通过测量新能源汽车在实际行驶过程中的能耗和尾气排放等数据,来评估其碳排放足迹。

这种方法更加直接和实际,能够反映新能源汽车在实际使用中的环境效益。

三、新能源汽车的碳排放足迹研究结果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新能源汽车的碳排放足迹相对传统燃油汽车确实较低。

轻型汽车实际行驶排放法规进展研究

轻型汽车实际行驶排放法规进展研究
动力以及纯电动车辆测试规程等。
No 2017/1154
2017-06-07
修订 2017/1151,增加 RDE 测试时冷启动、周期性再生相关要求,引入 PN 符合性因子 0.5,增加 PN 测试设备
技术要求。
No 2018/1832
2018-11-05
修订 2017/1151,修订在用符合性测试要求,引入电耗和油耗监测(OBFCM)、WLTP 蒸发测试规程,NOx 符合性
修订 2017/1151,欧六 e 阶段,引入了联合国法规 UNR 154 的修订内容,修订了在用符合性测试规程和 RDE
测试规程,RDE 符合性因子修订为 NOx 为 0.1,PN 为 0.34。
2016 年 3 月,欧六法规修订中首次引入了轻型车实
开 始 了 欧 七 标 准 制 定 工 作 ,成 立 了 专 门 的 工 作 小 组
PN,国六标准限值为常温排放限值乘以 2.1 的符合性因
子,欧六 CF 因子经过多次修订,对于 NOx 历次 CF 因子
示,欧六 e 第二阶段将普通温度条件扩展到 35 ℃,扩展
时要求对于温度和海拔条件同时处于扩展范围时,扩展
系数仅可使用 1 次,计算 CO2 排放时不使用扩展系数。
·9·
2023 年第 11 期
总第 318 期
表 4 欧六和国六标准 RDE 边界条件对比
3.4 车辆状态及预处理要求
排放标准
Euro 6e
Euro 6e-bis/Euro
6e-bis-FCM
国六
普通海拔
条件,m
H≤700
H≤700
H≤700
扩展海拔
条件,m
700<H≤1 300
700<H≤1 300

轻型车RDE试验方法研究

轻型车RDE试验方法研究

轻型车RDE试验方法研究摘要:近年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到3.48亿辆,汽车是污染物排放总量的主要贡献者,其排放的CO、HC、NOx和PM等主要污染物均超过90%。

近年来,我国出台了更为严苛的汽车排放法规,来降低汽车的实际道路排放。

其针对轻型车和重型车,均增加了使用便携式车载排放测试系统进行车辆排放测试的要求。

轻型车的实际道路行驶污染物试验称为RDE试验。

实际道路排放试验往往能够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下,将整车的真实排放水平反映出来。

通过车辆真实道路排放测试,探索满足法规边界限制的车辆行驶特征参数,探索出可靠合理驾驶的具体试验方法,对比研究RDE实际驾驶和道路模拟驾驶的差异,为法规认证试验的实施提供实际可行的操作模式。

关键词:轻型车;RDE;试验方法汽车在实际道路上行驶时的污染物排放与实验室测试的污染物排放之间存在着比较大的区别,而通过实际行驶污染物排放RDE试验则可以得到真实的汽车道路行驶排放特征。

为了得到真实的汽车排放水平,轻型车排放标准中引入了RDE测试,并基于Ⅰ型试验CO2排放因子进行窗口正常性验证。

当前,环境问题是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世界各国法规规定的轻型车排放试验均按照特定试验循环工况在实验室转鼓上进行,而单一的实验室测试循环不能覆盖实际行驶情况下的运行工况,车辆的实验室测试循环排放结果与实际排放状况可能存在较大差异。

为弥补实验室测试和实际道路测试结果的差异,排放法规增加了II型——实际行驶污染物排放试验RDE。

一、轻型车研究意义目前,全球主要形成了三大排放体系,分别是欧盟、美国和日本排放标准,我国主要沿用欧盟排放标准,并在此基础上根据我国国情加以改动。

将于2020年全面实施的国六轻型车排放标准是有史以来最为严厉的排放标准,这也要求了汽车排放控制技术和排放测试技术不断更新,评价车辆排放性能的体系愈加健全。

有大量研究表明,在试验室单一固定的试验工况下所测的车辆排放与实际道路排放有较大差异。

车辆在实际道路驾驶下污染物的排放受诸多因素影响,例如驾驶员的驾驶行为(温和驾驶或激进驾驶)、环境因素(环境温度、湿度、海拔高度)、交通状况(车流量、交通灯状态)、道路状态(路面状况、道路坡度)、行驶路段(市区路段、市郊路段、高速路段),车辆负荷等,此外,数据处理方法也对车辆排放性能的评估也会产生影响。

基于实际运行数据的混合动力汽车能耗分析

基于实际运行数据的混合动力汽车能耗分析

第49卷第4期2021年4月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TONGJI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Vol.49No.4Apr.2021论文拓展介绍基于实际运行数据的混合动力汽车能耗分析李浩1,俞璐1,丁晓华2,张文杰2,涂辉招1(1.同济大学道路与交通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201804;2.上海市新能源汽车公共数据采集与监测研究中心,上海201805)摘要:针对并联式插电混合动力汽车(PHEV)能耗模式复杂及能耗规律尚不明确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实际运行数据进行PHEV工作模式辨识以及不同工作模式下能耗规律解析的方法,利用多元非线性回归模型揭示混合驱动模式能量消耗率(ECR)的影响因素。

基于上海市425辆PHEV一年的实际运行数据分析表明,PHEV的能耗受驾驶环境和工作模式的影响显著,且能耗费用与燃油汽车相比具有成本效益。

样本PHEV的平均ECR较传统燃油车节省37.9%,是一般纯电动汽车的2.96倍。

行驶速度和温度对ECR具有显著非线性影响,加速度具有显著的线性正效应。

关键词:交通能源;能耗分析;能量消耗率;插电混合动力汽车;混合驱动模式中图分类号:U469.72文献标志码:A Energy Consumption Analysis for Parallel PHEVs with Identifying Working Modes Based on Real-w-world Longitudinal Travel DataLI Hao1,YU Lu1,DING Xiaohua2,ZHANG Wenjie2,TU Huizhao1(1.Key Laboratory of Road and Traffic Engineering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Shanghai201804,China;2.Shanghai Electric Vehicle Public Data Collecting Monitoring and Research Center,Shanghai201805,China)Abstract:In order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energy consumption performance of parallel plug-in hybrid electric vehicle(PHEV)and to analyze the impact factors under the hybrid driving mode,the working modes were identified for more accurate energy consumption analysis with real-world travel data.The methodology for identifying the different working modes is proposed.A multivariable non-linear regression model is used to analyz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factors on energy consumption rate(ECR).Based on the analyses of real-world longitudinal travel data of425PHEVs in Shanghai,it is found that the energy consumption performance of a PHEV depends to a large extent on the driving environment and driving pattern and the energy cost of the PHEV is more effective compared to conventional fuel vehicles.The ECR of the sample PHEVs saves up to37.9% compared to the conventional gasoline vehicle BYD Song,and is about2.96times of that for the Battery Electric Vehicle(BEV).The speed and temperature have significant quadratic effects on ECR,and the acceleration rate has a strong linear positive effect.Key words:traffic energy;energy consumption analysis;energy consumption rate;plug-in hybrid electric vehicle;hybrid driving mode解析电动汽车能耗规律是进一步提高电动汽车运输系统能效的一个重要环节[1]。

F—T柴油与汽油混合燃料排放特性研究

F—T柴油与汽油混合燃料排放特性研究

F—T柴油与汽油混合燃料排放特性研究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蓬勃发展,人们购买汽车数量的增加,环境污染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它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诸多的影响。

发动机主要的排放物包含以下几项: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和颗粒物等。

如今的污染一大部分来自汽车尾气,PM和NOx减排成为柴油车减排的首要任务。

因此,本文重点分析混合燃料的各种排放物的变化规律。

一、柴油机排放性能分析柴油机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气体有氮氧化物NOX(其中大部分是一氧化氮NO,另有部分二氧化氮NO2等)、未燃碳氢化合物THC(指一定高温下为气态的总碳氢)、一氧化碳CO、二氧化硫SO2和碳烟排放等。

如今的污染一大部分来自汽车尾气,PM和NOx减排成为柴油车减排的首要任务。

因此,本节重点分析各种排放物的变化规律二、NOX排放变化分析(一)转速对NOX排放影响氮氧化物NOX是燃烧过程中各种氮的化合物的总称。

其中以NO的量占多数,NO2次之其余的含量很少。

高温、富氧和氧与氮在高温中的滞留时间长,是柴油机燃烧过程中NOX生成的三个主要因素。

如图1是本次不同转速下的负荷特性NOX的排放对比图,由图1可知:低负荷下,NOX的排放在最大转矩转速下较低,而在高负荷下,NOX的排放在最大转矩转速下较高;且每个转速下,NOX的排放均随负荷增加而增加。

图1 不同负荷下的NOX排放曲线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氮氧化物中是以一氧化氮为主的,它的生成分为燃料NO和热NO。

我们把燃料中氮生成的NO称为燃料NO,空气中的氮生成的NO称为热NO。

汽油燃料NO的生成不多,但F-T柴油产生的NO不可忽视;影响氮氧化合物生成的根本因素是火焰温度、氧的浓度和形成氮氧化物的反应时间。

汽油燃料燃烧速度非常快,减少了氮氧化物的反应形成时间,可以抑制NOX的生成。

综合来看,根据试验数据显示,同一负荷下,不同转速下发动机缸内温度相差不大,然而缸内混合气浓度的差异造成富氧条件差异,以及不同转速亦会影响缸内混合气的均匀性,造成局部富氧区域产生,以及高温持续时间差异,这些因素共同决定同一负荷,不同转速情况下,NOX的排放规律。

混合动力汽车测试评价方法及测试指标

混合动力汽车测试评价方法及测试指标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测试评价方法及测试指标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动力总成主要由发动机,发电机,驱动电机,蓄电池以及变速器等构成。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按动力总成配置和部件的组合方式不同,可以将其分为串联式,并联式和混联式三种类型。

1 常见的测试评价方法1.1 道路测试法这是基于整车的测试方法,通过在实际道路进行实车测试来评价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性能的优劣。

道路测试分为安全性测试、噪声测试、动力性测试、能耗和排放测试(车载测试),这些测试均需要在专用试验场地上按规定的试验方法完成。

该方法比较简单、直观。

使用该方法,试验结果可以很快地评价整车性能的优劣,为试验样车的参数标定、控制策略优化以及新车的开发提供可靠的试验依据,但是受温度和风速等外界干扰因素影响较大,道路测试方法的可控性和重复性较差。

1.2 底盘测功机法底盘测功机试验也是从整车角度出发的测试方法,该方法通过负荷设定来精确模拟汽车在实际道路上的行驶阻力,以实现其道路行驶阻力在底盘测功机上的再现,这也是底盘测功机试验的关键,将对汽车的动力性和能耗排放等性能的研究产生直接影响。

与道路测试法相比,底盘测功机试验能够控制室内环境等可变因素,可以精确模拟多种典型行驶状况,试验结果重复性好,但是试验需要昂贵的试验设备,这对处于研发阶段的企业来说成本较高。

1.3 台架测试法台架测试是把发动机、电动机/发电机、蓄电池及变速器等总成部件按照混合动力总成布置方案安装在发动机台架上,利用CAN 总线把台架测试控制系统与整车多能源控制器和各总成部件ECU连接起来。

实时测量混合动力总成的各项参数,控制动力总成的运行状态,并借助相关测试设备(如油耗仪、排放分析仪及电功率计等)完成动力性、燃油经济性、排放及噪声等整车性能测试试验。

台架试验受外界自然环境的限制较少,并可以使各零部件的布置不受整车总布置的限制。

此外,台架测试还可以利用不同总成部件的模块化设计进行高效率的安装和调试,不仅减少了开发成本,而且大大缩短了混合动力总成的研发周期。

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排放和能耗评价方法研究

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排放和能耗评价方法研究

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排放和能耗评价方法研究秦孔建1,2陈海峰1方茂东1张春龙1(1.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2.清华大学)【摘要】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由于具有能够更充分地利用电能而减少传统石化燃料消耗的技术优势,成为当前电动汽车领域的研发热点。

分析了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特点和工作特性,对比研究了国内外针对这类车辆能耗和排放性能的试验方法和标准,从试验循环、测试程序、结果计算等几个方面对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能耗和排放评价面临的关键问题进行了讨论,并针对我国当前标准体系中关于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试验评价方法的制订完善提出了建议。

主题词: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排放能耗评价中图分类号:U46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3703(2010)07-0011-05 Investigation on the Evaluation Methods for Fuel Consumption andEmissions of PHEVQin Kongjian1,2,Chen Haifeng1,Fang Maodong1,Zhang Chunlong1(1.China Automobile Technology&Research Center;2.Tsinghua University)【Abstract】Plug-in hybrid electric vehicle(PHEV),which makes more fully use of electric energy and thus reduces the consumption of traditional fossil fuel,has become a hot spot of electric vehicl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Technical features and operational properties of PHEV are analyzed in the paper,and test methods and standard on fuel consumption and emission performance of such vehicles both in China and abroad are compared and studied,and some critical issues confronting PHEV in fuel consumption and emission evaluation in aspects of test cycle,test procedure,result calculation, etc.,are discussed,and proposals are also put forward on the perfection of establishment of test evaluation methods of PHEV in the current standard system in China.Key words:PHEV,Emissions,Fuel consumption,Evaluation1前言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简称PHEV)是近年来在传统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基础上派生的特殊形式,其车辆系统的功能结构介于HEV和纯电动汽车(EV)之间,兼备燃料发动机和可充放的电力储能装置(以车用动力蓄电池为例),同时还与EV 一样,直接连接到电网上给电池充电。

N2类车在“国六”标准下的实际道路排放分析

N2类车在“国六”标准下的实际道路排放分析

10.16638/ki.1671-7988.2018.19.035N2类车在“国六”标准下的实际道路排放分析向橄1,2,杜宝成1,2,徐划龙1,2,冉林尧1,2(1.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重庆401122;2.车辆排放与节能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401122)摘要:研究讨论了符合“国五”排放标准的N2类车在“国六”标准规定下的实际道路排放表现。

结果表明该类车在采用“国六”标准规定的方法进行实际道路排放测试时,CO比排放结果能够满足“国六”标准的要求;NOx 排放水平有比较明显的恶化,其原因可能是道路工况比例变化引起的加减速工况增多,且NOx的比排放结果、瞬时排放浓度符合性比例远无法达到“国六”标准要求。

关键词:“国五”N2类车;“国六”标准;实际道路排放中图分类号:U473.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7988(2018)19-101-04Actual road emission performance of N2 class vehicle under “CHINA Ⅵ”standardXiang Gan1,2, Du Baocheng1,2, Xu Hualong1,2, Ran Linyao1,2(1.China Automotive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 Inc. Co. Ltd, Chongqing 401122;2.Chongqing Key Lab of Vehicle Emission and Economizing Energy, Chongqing 401122 )Abstract: This paper studies the actual road emission performance of N2 vehicle meeting the“CHINA Ⅴ”emission standard under the “CHINA Ⅵ” standar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is type of vehicle is used in the actual road emission test when the "state six" standard is adop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sults of CO emission can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CHINA Ⅵ” standard when the vehicle is tested by the method specified in the “CHINA Ⅵ” standard; The level of NOx emissions has been significantly deteriorated, The reason may be the increase in acceleration and deceleration caused by the change of road conditions, And the emission of NOx and NOx instantaneous emission consistency is far from the “CHINA Ⅵ”standard.Keywords: “ CHINA Ⅴ” category N2 vehicle; “CHINA Ⅵ” standard; PEMSCLC NO.: U473.9 Document Code: B Article ID: 1671-7988(2018)19-101-04前言N2类车因其体积较小、灵活、在中低强度运输活动中的高便利性、高载重利用率等因素,使其在运输行业里有着较高的保有量;相应的,该类货车的使用特性决定了其往往有着较为突出的污染物排放水平。

浅谈轻型汽车实际行驶的排放试验

浅谈轻型汽车实际行驶的排放试验

22工业互联网2019年第7期中国机械MACHINE CHINA在我国发布《GB18352.6-2016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之后,新型的排放认证试验受到广泛重视,也就是行驶排放试验,此类认证方法,主要是利用车辆排放测量系统相关设备,了解小型汽车的道路污染物排放情况,获取最终的结果。

此类试验在实际操作期间,与Ⅰ型的排放试验相较,含括很多操作控制要素,可以明确了解到交通现状以及驾驶特点、一氧化碳污染物与颗粒物的排放情况,明确是否存在不可控的风险问题。

1 Ⅱ型RDE 试验方式的法律分析在我国法律规定中,已经提出了试验内容的要求,要想保证试验操作的完整性,就要全面了解其基础性的行驶现状、试验结果的完整性,将行程动力学融入其中。

具体表现为:1.1基础性的行驶现状我国在法律规定中,已经提出了关于RDE 试验行驶路线方面的根本要求,在车辆行程当中,需要按照总行驶距离的百分比情况开展划分工作,此时,应开展行驶期间各个环节的平均行车速度、停止驾驶时间以及最高车辆行驶速度的分析工作,提出了相关标准。

1.2正常与完整情况在使用窗口法进行RDE 试验结果分析工作之前,还应该开展Ⅰ类型的试验活动,使用其中的二氧化碳排放结果,创建特性的曲线图,利用实线的形式表达二氧化碳分子量,结合相关WLTC 的循环工况当中二氧化碳排放结果,正确进行计算。

利用虚线的形式表达基础公差情况与扩展公差情况,获取到最终准确结果。

待完成相关特性曲线定义工作之后,每个环节的窗口数量都需要占用总体窗口数量的15%之上,就可以将其认定成为完整性,在50%之上的窗口基础性曲线定义符合公差范围的时候,就可以将其认定成为正常性。

1.3行程动力学方面的内容在法律规定中已经提出了RDE 试验的根本要求,也就是DG.4的相关标准,明确提出在实际行驶排放试验工作中,应正确进行加速度的定义处理,保证更好的了解与考核小型汽车在试验行驶方面的整车是否符合要求。

混合车流交通流特性分析

混合车流交通流特性分析

优化方案
5、加强交通管理:加强交通管理力度,加大对交通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提 高驾驶员的交通安全意识,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优化方案
6、智能交通技术应用:推广智能交通技术的应用,如智能信号灯、智能监控 等,提高对混合车流交通流的监测和调控能力,实现更加精细化的交通管理。
结论
结论
混合车流交通流特性分析在城市交通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深入理解混 合车流的特性以及影响这些特性的因素,我们可以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优化城 市交通管理。本次演示介绍了混合车流、交通流、特性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分 析了混合车流的特性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方案。这些方案涵盖了 改善道路设施、调整交通信号灯、限制车速、多元化出行方式等多个方面,对于 提高城市交通管理水平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结果与讨论
与其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对比,我们发现本研究结果与已有结论基本一致, 但在某些具体方面仍存在一定差异。例如,部分研究表明交通事故率与车速波动 密切相关,但我们的研究发现速度波动对交通安全的影响程度相对较低。这可能 与选取的样本和评估方法有关,需要进一步探讨。
结论
结论
本次演示通过对高速公路施工区交通流特性与安全风险的分析,得出以下结 论:
文献综述
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表明,混合车流合流运行模式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提高了 道路的通行能力;二是能够有效地减少交通拥堵;三是有利于车辆的节能减排。 然而,混合车流合流运行模式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合流区的车辆冲突、合流车辆 的优先权分本次演示的研究目的是深入探讨混合车流合流运行模式的规律和特点,分析 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能的改进措施。同时,通过实证研究方法,对合流交通 流的运行特性进行深入分析,为优化混合车流合流运行模式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 指导。

行驶动力学参数对RDE实验结果的影响研究

行驶动力学参数对RDE实验结果的影响研究

行驶动力学参数对RDE实验结果的影响研究宋彬;葛蕴珊;尹航;杨正军;王欣;谭建伟【期刊名称】《汽车工程》【年(卷),期】2018(040)004【摘要】为更有效控制机动车的实际道路排放,轻型车国六法规中规定了实际行驶排放(RDE)的实验要求.由于没有固定的驾驶循环,道路交通状况和驾驶员的驾驶行为对RDE实验结果有重要影响,进而影响对车辆实际排放的客观评价.本文选择典型车辆研究了不同驾驶行为对实际道路车辆排放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NOx和PN排放量与车辆的动力学参数v·apos[95]和RPA具有明显的相关性,而CO排放量与车辆动力学参数之间的相关性不明显.市区工况下,NOx排放量随动力学参数v·apos[95]的增大而增大,而PN排放量随动力学参数RPA的增加而增加;在市郊和高速工况下,NOx排放量与动力学参数RPA有较强的相关性,而PN排放量则与动力学参数v· apos[95]和RPA都有较强的相关性.【总页数】8页(P389-395,442)【作者】宋彬;葛蕴珊;尹航;杨正军;王欣;谭建伟【作者单位】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北京 100081;北京电动车辆协同创新中心,北京 100081;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北京 100081;北京电动车辆协同创新中心,北京 100081;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12;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北京 100081;北京电动车辆协同创新中心,北京 100081;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北京 100081;北京电动车辆协同创新中心,北京 100081;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北京 100081;北京电动车辆协同创新中心,北京 100081【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近场动力学中内核参数对非均匀材料热传导数值解的影响研究 [J], 王飞;马玉娥;郭妍宁2.油孔几何参数对起落架落震动力学的影响研究 [J], 丁勇为;张子豪;魏小辉;甘盛勇3.高速动车电机架悬参数对转向架动力学性能影响研究 [J], 徐坤;曾京;黄彩虹;祁亚运4.潮流能水轮机翼型几何参数对其水动力学特性的影响研究 [J], 尹锐5.某电控液驱车悬架参数对行驶稳定性的影响研究 [J], 朱晓基;王强;何晓晖;杜毛强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ꎬ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ꎬ Beijing 100081ꎻ 2.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of Electric Vehicles in Beijingꎬ Beijing 100081ꎻ
3. Qinghai Plateau Science & Technology Companyꎬ Xining 810006ꎻ 4. Chinese Research Academy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ꎬ Beijing 100012
[ Abstract] Hybrid electric vehicles have the advantages of good fuel economy and low emissions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fuel vehiclesꎬ so they become the focus of research in present automotive field. Recently promulgated China ̄VI light ̄duty vehicle emission regulation introduces real driving emission ( RDE) test from European stand ̄ ard. Based on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regulationꎬ three hybrid electric vehicles ( HEVs) and three gasoline vehicles with same displacement are selected to conduct RDE testꎬ with the pollutant emission characteristics of HEVs ana ̄ lyzed and some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improvements of current RDE regulation given.
实验室标准测试循环只能反映汽车在特定工况 的排放水平ꎬ通过标准测试循环得到的污染物排放
和实际道路排放存在较大差别[1-3] ꎮ 最新发布的国 六法规中引入实际道路排放( real driving emissionꎬ RDE) 测 试ꎬ 通 过 使 用 车 载 便 携 式 排 放 测 试 设 备 ( portable emission measurement systemꎬ PEMS) 对车 辆在实际道路行驶条件下进行排放测试[4] ꎮ 混合动 力汽油车的实际道路排放与传统燃料汽车的实际道 路排放也存在差别[5] ꎮ 目前对混合动力汽车的实际 道路行驶排放研究较少ꎬ本文中选择了 3 辆混合动 力汽油车和同排量的 3 辆汽油车进行 RDE 试验ꎬ采 用 CO2 移动平均窗口法分析汽油车的污染物排放ꎬ 采用算术平均法、CO2 移动平均窗口法和插电混合动
关键词:混合动力汽车ꎻ实际道路排放
A Research on the Real Driving Emission Characteristics of Hybrid Electric Vehicles
Yu Wenlin1ꎬ2ꎬGe Yunshan1ꎬ2ꎬWang Xin1ꎬ2ꎬPeng Zihang1ꎬ3ꎬWang Xuezhi1ꎬ3 & Yin Hang4
Keywords: HEVsꎻ real driving emission
前言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ꎬ汽车工业已经逐 步发展成为我国实体经济的支柱产业ꎮ 汽车在提供 便利的同时也造成了巨大的环境污染ꎬ不断加严排 放法规和使用清洁能源是减少汽车污染物排放的有 效手段ꎮ 考虑到纯电动汽车续驶里程短和充电难的 问题ꎬ混合动力技术将是一个很好的过渡ꎮ
汽 车 工 程
2018 年( 第 40 卷) 第 10 期
力( off ̄vehicle charging hybrid electric vehicleꎬ OVC ̄ HEV) 车辆 RDE 计算方法分析混合动力汽油车的污 染物排放[4] ꎮ
粒物数量(PN) 排放进行瞬态测试ꎮ 测试设备如表 2 所示ꎬ设备安装如图 1 所示ꎮ
(1������ 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ꎬ北京 100081ꎻ2������ 北京电动车辆协同创新中心ꎬ北京 100081ꎻ 3������ 青海省高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ꎬ西宁 810006ꎻ4������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ꎬ北京 100012)
[摘要] 混合动力汽车相比传统燃料汽车具有燃油经济性好和排放低的优势ꎬ是目前汽车领域内的研究热 点ꎮ 最新发布的国六轻型车排放法规引入欧盟标准的实际道路排放( RDE) 测试ꎬ本文中按照法规要求挑选 3 辆混 合动力汽车和 3 辆同排量的汽油车进行 RDE 试验ꎬ分析了混合动力汽车的实际道路行驶污染物排放特性ꎬ并针对 目前的 RDE 测试法规提出进一步完善的建议ꎮ
∗青海省科技项目(2013 ̄J ̄A4) 和科技部大气专项(2016YFC0208005) 资助ꎮ 原稿收到日期为 2017 年 3 月 22 日ꎬ修改稿收到日期为 2017 年 5 月 26 日ꎮ 通信作者:葛蕴珊ꎬ教授ꎬE ̄mail:geyunshan@ 163.comꎮ
������1 140������
2018 年( 第 40 卷) 第 10 期 doi: 10.19562 / j.chinasae.qcgc.2018.010.003
汽 车 工 程 Automotive Engineering
2018( Vol.40) No.10
混合动力汽车实际道路行驶排放特性研源自∗禹文林1ꎬ2 ꎬ葛蕴珊1ꎬ2 ꎬ王 欣1ꎬ2 ꎬ彭子航1ꎬ3 ꎬ王学智1ꎬ3 ꎬ尹 航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