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永平老凹子金异常特征及金矿(化)体成因

合集下载

云南金平县巴哈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远景

云南金平县巴哈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远景

云南金平县巴哈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远景周机灵;刘晓东;熊磊;李仕斌【摘要】云南金平县巴哈金矿区矿体受北西西向断裂构造控制,已知的两个矿体呈陡倾斜层状、似层状分别赋存于F4、F2断层破碎带带中,容矿岩石主要为蚀变的构造碎裂岩.与金矿有关的围岩蚀变主要为硅化和黄铁矿化,在巴哈金矿V1、V2矿体走向及深部都具有较大的找矿前景.【期刊名称】《云南地质》【年(卷),期】2018(037)004【总页数】6页(P471-476)【关键词】巴哈金矿;构造控矿;矿床特征;远景评价【作者】周机灵;刘晓东;熊磊;李仕斌【作者单位】云南省有色地质局三○六队,云南昆明 650217;云南省有色地质局三○六队,云南昆明 650217;云南省有色地质局三○六队,云南昆明 650217;云南省有色地质局三○六队,云南昆明 65021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51云南金平地区构造发育,矿产资源丰富。

巴哈金矿位于金平断块,矿床严格受构造的控制,与紧挨的长安冲金矿床类型相似。

本文在前人研究和本次工作的基础上,对矿区矿床进行深入分析,进一步了解矿床的成因及富矿规律,为后期找矿提供依据。

1 区域背景巴哈金矿矿区大地构造位于扬子准地台丽江台缘褶皱带Ⅰ1,点苍山-哀牢山断褶束金平断凹北接藤条河断裂,南邻李仙江断裂,是一个构造—岩浆活动较为强烈的地区。

矿区位于属于金平Cu-Ni-Au-Mo矿带。

区内地层由下古生界下志留统水箐组类复理石建造、笔石页岩建造,中生界上三叠统高山寨组磨拉石夹酸性火山岩建造,下侏罗统花开左组红色建造及新生界上始新统—渐新统磨拉石建造组成。

区内断裂、褶皱发育,矿区地处藤条河大断裂与李仙江大断裂所挟持的楔形地块,构造活动强烈。

区内变质作用主要为区域变质作用,其次为动力变质作用和气液变质作用,矿化富集区主要受动力变质作用影响。

区内岩浆岩发育,岩浆活动可分为一期晚三叠世的酸性火山喷溢和侵入活动,二期喜马拉雅期的中性岩浆侵入活动。

云南省金平县老卡新寨金矿汇报内容

云南省金平县老卡新寨金矿汇报内容

云南省金平县老卡新寨金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汇报内容一、序言云南省金平县老卡新寨金矿是一个老矿山,原为元阳县宝石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采矿权,现拟将采矿权转让给金平永兴矿业经贸有限公司,需申请办理采矿权许可证转让相关手续。

金平永兴矿业经贸有限公司委托云南地质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承担了《云南省金平永兴矿业经贸有限公司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的编制工作。

二、矿山基本情况矿区位于金平县城280°方向,平距17千米,行政区划隶属云南省金平县铜厂乡大塘子村民委老卡村管辖。

开采区共由七个拐点圈定,面积1.3828平方千米。

据调查,矿区内无国家级、省级或县级自然保护区、地质公园、重要基础设施(交通、电力、水利设施)及水源保护区等。

目前周边无采矿权分布,不存在相邻矿山影响。

金平县老卡新寨金矿矿区由元阳县宝石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于2004年8月依号矿体。

根据现场调查了解,矿山法取得了的采矿权后,设计开采的矿体为V1历史采矿严重,多为当地居民点私挖乱采,多处形成历史采空区(采矿遗迹),元阳县宝石开发有限公司在获得采矿证后未曾进行过正式采矿,主要进行探矿活,开掘深约120m,未见矿。

至2007年4月办理动,开掘了一个探矿平硐即TD2采矿许可证的延续登记时提交了资源储量核实报告,报告中根据矿山实际情况,将设计开采V矿体分布范围由于修建乡村公路扰动以及私挖乱采扰动点、扰动1范围较大的区域圈定为历史采空区,采空区面积约68589m2。

而在2008年初,元阳县宝石开发有限公司已协议将金平县老卡新寨金矿采矿权转让至金平县永兴矿业有限公司,现阶段金平永兴矿业经贸有限公司延用了元阳县宝石开发有限公司的采矿许可证,根据现场调查了解,金平永兴矿业经贸有限公司接收金平县老卡新寨金矿的采矿权后,亦未进行正式采矿,主要是在原有探洞以西(即所在斜坡上方)约200m处新开掘了一探硐(TD1),探硐已掘深400m左右,拟对V3矿体进行地下开采,并在乡村公路一线较宽缓地段设了生活区、工业场及堆浸场。

云南省永平县老凹子铜铅锌多金属矿矿区特征分析

云南省永平县老凹子铜铅锌多金属矿矿区特征分析

云南省永平县老凹子铜铅锌多金属矿矿区特征分析[摘要]文章介绍了云南省永平县老凹子铜铅锌多金属矿矿区的地质特征以及资源潜力分析,结合工作实际为以后勘查找矿工作提出了思考和建议。

[关键字] 铜铅锌地层构造潜力分析1概况矿区位于永平县城150°方向,直距约40km,行政区划隶属永平县水泄乡所辖,矿区地处云贵高原西部,横断山脉南段,为北西向山系,地势北东高南西低,最高天鹅饱蛋山,海拔2721.9米,最低点大寨村北澜沧江边,海拔1100米,最大比高1621.9米,属构造侵蚀的中高山地貌区。

2区域及矿区地质2.1区域地质矿区位于唐古拉-昌都-兰坪-思茅褶皱系与冈底斯-念青唐古拉褶皱系中段结合部位澜沧江深断裂带及其北东部。

澜沧江断裂为逆冲断层,走向315°,倾向西,倾角70°左右,在其活动影响下派生一系列推覆构造,区域上重要矿床主要受该系列逆冲断层控制,矿床即处于永平逆冲推覆构造带中。

区域地层受北西向澜沧江深断裂影响,以该断裂为界,南西部出露岩石地层主要有崇山群花木岭组一至三段(Pzhm1~Pzhm3)变质岩,其岩性为:一段(Pzhm1)片麻岩夹变理粒岩,二段(Pzhm2)变粒岩、片岩夹片麻岩,三段(Pzhm3)片岩;其次为泥盆系下统温泉组(D1w)浅变质砂岩、板岩夹泥质灰岩,石炭系下统平掌组上、下段(C1pn1、2)大理岩及绿片岩、玄武岩。

澜沧江深断裂北东部属兰坪-思茅中生代盆地的西缘部分,出露的主要地层岩石有:三叠系上统歪古村组(T3w)泥质板岩、砂质板岩,夹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三合洞组(T3s)灰岩、泥质灰岩及细晶大理岩;麦初箐组(T3m)上段(T3m2)为石英砂岩和砂质页岩互层,下段(T3m1)页岩、砂岩、泥质板岩、砂质板岩。

侏罗系中统花开左组(J2h)上段(J2h2)页岩、泥岩及泥灰岩透镜体,下段(J2h1)泥岩、砂质泥岩夹薄层细砂岩;上统坝注路组(J3b)泥岩夹细砂岩、砂质页岩;白垩系景星组下段(K1j1)砂岩夹泥岩、上段(K1j2)泥岩夹细砂岩。

浅析云南金平县某金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

浅析云南金平县某金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

浅析云南金平县某金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摘要:文章通过对云南金平县某金矿地质特征进行系统的分析,认为该金矿床主要受构造控制,含矿地层为石炭系下统碳酸盐岩、碎屑岩为矿区主要含矿层,矿石主要为变余花岗斑状结构,角砾状构造。

矿床成因类型为地下水溶滤金矿床。

关键词:金平县,金矿地质特征,矿床成因1 区域地质本区自晋宁运动以来,经历了长期演变发展过程,地质构造运动强烈复杂而持久,褶皱、断裂等低压带发育,为矿液活动提供了理想的低压空间;岩浆活动频繁,为成矿提供了充分的热源和丰富的物质,成矿地质背景好。

与成矿有关的区域地层主要为上古生界泥盆系、石炭系、下二叠统和上二叠统部分地层。

本区因地壳活动的差异,各地又有较大的不同。

1.1地层(1)前震旦系碧口群主要岩性为巨厚层正常沉积碎屑岩夹中-基性火山岩。

按岩性组合和韵律特征,本区为下亚群和中亚群。

各组岩性为:下亚群:本区分布最宽,为类复理石沉积。

分下、中、上三个碎屑岩组。

岩性特征:下部以粗碎屑为主,往上碎屑岩变细;中部以泥质物为主夹细碎屑岩,往上碎屑物增多;上部又以碎屑岩为主夹泥质岩,韵律性明显。

中亚群:包括下部和中部两个碎屑岩组。

主要岩性为正常沉积碎屑岩及泥质岩夹中-基性火山碎屑岩。

下岩组和中岩组出露部分岩性段。

上与泥盆系地层不整合。

岩性、岩相变化大,在变火山岩分布区有较强金矿化。

(2)中泥盆统三河口组此套地层在区域上分布宽,各岩性段为断裂接触,本区出露四段:第一、二岩性段:本段在大区域上相当于石坊组。

岩性为深灰色砂岩、粉砂岩及黑色砂质板岩、炭质板岩互层夹硅质砾岩层及硅质岩、灰岩透镜体。

含无烟煤。

厚度大于1200m。

第三岩性段:上部为灰色灰岩夹泥灰岩,偶含假砾或燧石团块;下部为灰色砂质板岩、粉砂岩夹薄层灰岩、石英岩;底部为薄层灰岩。

此套地层化石丰富,是本区Au、As、Hg、Sb矿化的主要含矿层。

第五、七岩性段:仅在邻区甘肃境内零星出露,前者为绢云板岩及砂质千枚岩夹薄层灰岩及紫色石英砂岩;后者为厚层灰岩及泥灰岩,中部夹黑色含炭千枚岩、钙质千枚岩。

云南金平长安金矿成矿岩体(岩浆岩)新认识探讨

云南金平长安金矿成矿岩体(岩浆岩)新认识探讨

云南金平长安金矿成矿岩体(岩浆岩)新认识探讨姬学旺【期刊名称】《《世界有色金属》》【年(卷),期】2019(000)019【总页数】2页(P106-107)【关键词】成矿岩体; 新认识; 细晶岩; 隐伏岩体【作者】姬学旺【作者单位】云南黄金集团金平长安矿业有限公司云南金平 661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51长安金矿为哀牢山南段金矿带被发现的大型金矿床之一。

前人对长安金矿地质条件、矿床成因等做过深入研究,在矿床成因上目前没有明确的认识,普遍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长安金矿厘定为卡林型与造山型之间的过渡类型金矿床[4],另一种观点认为是与富碱斑岩有关的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

矿区发育有大量岩浆岩,除矿区东南部分布有二叠系峨眉山玄武岩外,多种侵入岩广泛分布于整个矿区[1]。

以往资料一直认为穿插切割V5矿体群的细晶正长岩(?)为成矿岩体(图1),众多化学分析样表明,岩体不含矿,并且切割矿体,这显然与客观实际相悖。

本文结合近几年勘查成果认为穿插矿体的岩体为脉岩类(细晶岩),并不是成矿岩体。

因而对成矿岩体的研究和确定对于找矿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图1 云南省金平县长安矿段地质简图1 矿区地质背景1.1 主要构造背景大地构造上地处特提斯构造域东南部,三江造山带东南段。

区域上受猛谢倒转背斜影响,矿区最大断裂为甘河断裂(图2),总体走向北西向,总体倾向南,性质为压扭性断裂。

矿区主控矿断裂F6与该断裂成锐角相交,矿区主矿体群V5矿体群产于F6断裂东盘。

(上盘)(图1)。

1.2 区域地层岩性简况矿区地层岩性除泥盆系莲花曲组和下奥陶统为碎屑岩外,其余均为浅海相碳酸盐岩[2]。

下奥陶统复理石式砂、泥岩受低绿片岩相区域低温动力变质作用的改造,岩层普遍具弱绢云母化,出露于猛谢-瑶山一带,南部向阳组与南板河组接触附近为V5矿体富集区(图2)。

图2 云南省金平县长安金矿区域地质简图1.3 区域岩浆岩概况区域岩浆岩有侵入岩和喷出岩。

永平地区金元素异常的筛选

永平地区金元素异常的筛选
关键词 水 系沉积 物 异 常 筛选 找 矿预 测 与火 山 喷发 、 壳源 成 矿 物 质及 热液 与 早 期 弧 后 盆 地
水 系沉 积物 金元 素异 常 的筛选 长期 以来 一 直是 地质 工作 者研 究 的热 点 , 由于异 常 形成 的复 杂性 、 影 响 因素 的多样 性 , 常 的 筛 选 方法 也 从 依 赖 经 验 直 异 观法 不 断 向模 型化 、 学化 、 数 综合 化 方 向发展 。随着
异常筛 选 的信息 , 因此 , 金异 常筛选 采 用数学模 型
化探 指标定 量筛 选方 法 筛 选侧 重地 球化学 信息提
取 , 量化地 球化 学筛 选 因 了 和成 矿 有 利地 质 环 境 : 条件 , 球 化 学 筛 选 因子 主 要 为 分 带 ( 2) 规 模 地 I 、 ( A ) 辅助 因子 为 面 积 ( )、 常 平 均 强 度 ( )、 N P, S 异 , Y 点 数 、 度 、 集 中心 , 质 有利 度选 取 因子 婴 为 衬 浓 地 地 层 ( 源层 )、 构造 、 矿 断裂 岩体 、 触 带 、 接 人 ‘染。 通 过 G S空 间分析 对 各 地球 化 学 筛 选 冈 子赋 , I 再 将 地球 化学 筛选 因子信 息量乘 以地 质有 利度 因 子 比
的富 集 或 贫 化 程 度 表 现 出 明显 的差 异 性 , 表 1 见 。 与 地壳 丰度 值对 比 , 区金 元 素 丰度 不 到维 氏含 量 全 的 14 鹅 湖岭 组含 量则 是 维 氏值 的 3倍 , 不 同时 /, 且 代地 质 单元 中金 元 素 的地 球 化 学 变 差 明显 , 化 系 变 数 为 0 5~10, 中在火 山 岩 区及 加 里 东期 侵 入 体 . . 其
S ra o 5 0 e i lN . 2

云南东川因民铜矿金矿化特征及成因初探

云南东川因民铜矿金矿化特征及成因初探

云南东川因民铜矿金矿化特征及成因初探
史文胜;曹新志;蔡志超;连永牢
【期刊名称】《化工矿产地质》
【年(卷),期】2008(30)1
【摘要】因民铜矿发育两种金矿化类型:一是铜矿的伴生金;二是热液构造蚀变岩型.化探样品分析结果显示,金矿化主要赋存于金箔箐断层上、下盘的角砾状蚀变岩内,空间上受岩性和断裂构造的双重控制.邻区拖布卡金矿的成矿地质背景与本区相似,在成矿地质年代上作以类比推测,认为喜马拉雅期是主成矿期.另外通过对光片镜下和化探原生晕样聚类分析研究,发现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化具明显的多期多阶段性及热液特征.
【总页数】5页(P23-27)
【作者】史文胜;曹新志;蔡志超;连永牢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湖北武汉,430074;武警黄金第五支队,陕西西
安,710100;中国地质大学,湖北武汉,430074;中国地质大学,湖北武汉,430074;中国地质大学,湖北武汉,43007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8.51
【相关文献】
1.云南东川因民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J], 余峰;李佑国;金廷福
2.云南东川因民铜矿金矿化特征及成因初探 [J], 史文胜;曹新志;蔡志超;连永牢
3.云南东川铜矿马尾丝状铜矿石特征及成因 [J], 曾瑞垠;祝新友;张雄;吕晓强;黄建业;谭康雨;姜华;田犁平
4.云南东川铜矿马尾丝状铜矿石特征及成因 [J], 曾瑞垠;祝新友;张雄;吕晓强;黄建业;谭康雨;姜华;田犁平
5.云南东川白石岩铜矿地质特征及成因 [J], 林迎洁;徐强;林芝奎;赵海俊;冀振兴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云南省金平地区铜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云南省金平地区铜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云南省金平地区铜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云南省金平地区地处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南端,北面以红河为界,和红河州河口县与个旧市相邻,南部与东部则与越南接壤。

从大地构造层面来看,金平地区位于滇藏地槽褶皱系当中的横断山地槽的东南位置,整个地区横跨哀牢山南活动地体与哀牢山稳定地体这两个次级构造单元,通过十分复杂且即为漫长的地址演变,金平地区当中的地质条件具有良好的成矿条件,找矿前景极佳。

标签:地质特征铜多金属矿床金平县铁、铜、镍等都是与人类发展密切相关的金属材料,其在国防领域、工业领域、建筑领域、机械制造当中的应用极为广泛,在整个国家的国民经济建设发展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金属原料的生产、消耗与全球经济增长呈现出正比的关系,其同时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实力与经济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准。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朝着西部转移,处在西部大开发的背景下,云南地区的地质与矿产研究越来越受到相关专家与学者的重视,再加上我国对于铜矿的需求量与消耗量不断增长,铜矿资源的供求矛盾急需解决,针对云南地区的铜矿资源进行开发研究势在必行[1]。

鉴于此,本文主要针对云南金平地区的铜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进行了详尽的探讨,只在为推动云南金平地区铜矿资源的有效开发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1矿区地质特征1.1地层古元古界哀牢山群深变质岩与三叠系上统火把冲组地层是云南金平地区矿区出露地层,该地层的展布方向和主构造线基本相同,呈现为西北方向的趋势。

火把冲组主要是一套砂板岩构成,当中岩性主要包含绢云片岩、千枚岩、钙质板岩、千枚状板岩、变质砂岩、碳质泥质板岩等,厚度范围在258~606m之间。

哀牢山群主要地层为出露乌都坑组(Ptw)地层,由上至下主要是由条带(条纹)状黑云角闪斜长变粒岩、黑云斜长片麻岩、条痕状斜长角闪岩、眼球状混合岩、条痕状混合岩、云母片岩、片麻岩、黑云斜长变粒岩以及含白云质大理岩等共同组成。

依照岩性差异实施分类主要可以分为8层,即Ptwb-1~Ptw b-8,总厚度范围在2313~2642m之间[2]。

云南金平铜厂金矿床地质特征和成矿物质来源

云南金平铜厂金矿床地质特征和成矿物质来源

云南金平铜厂金矿床地质特征和成矿物质来源应汉龙;刘和林;杨许中;李志伟【期刊名称】《地质与资源》【年(卷),期】2006(15)4【摘要】铜厂金矿床位于哀牢山造山带金平古生代盖层构造单元的中南部 .金矿化分布于奥陶系下统复理石碎屑岩和志留系中-上统白云岩之间的北西走向断裂破碎带中 .含金矿物主要为自然金和银金矿,附着于黏土矿物或赋存于石英、黄铁矿、毒砂裂隙和胶结物的颗粒间 .矿石为细脉状、浸染状和团块状构造 .围岩蚀变为碳酸盐化、硅化、绢云母化等 .金矿石黄铁矿δ 34S为0. 337‰~3. 113‰,208Pb/204Pb、 207Pb/204Pb和 206Pb/204Pb分别为 39. 3814~40. 1504、15. 7093~15. 7727和 19. 002~19. 5492.矿区石英正长斑岩δ 34S为-1. 118‰~-0. 161‰, 208Pb/204Pb、 207Pb/204Pb和 206Pb/204Pb分别是39. 0817~39. 2278、 15. 653~15. 6805和 18. 8186~18. 8612.金矿石黄铁矿的硫不是来源于石英正长斑岩,铅来源于上地壳 .石英正长斑岩铅为上地壳和下地壳或上地幔混合来源铅 .金矿床可能是在新生代岩浆-构造作用晚期,断裂构造中循环的热液汲取上地壳沉积围岩中的金等成矿物质形成的含矿流体,在断裂构造带压力和温度较低部位通过充填和交代作用形成的.【总页数】7页(P265-271)【作者】应汉龙;刘和林;杨许中;李志伟【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云南省地勘局第二地质大队,云南,文山,653000;云南省地勘局第二地质大队,云南,文山,653000;云南省储量评估中心,云南,昆明,610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51【相关文献】1.云南金平长安金矿床稀土元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J], 郭春影;高帮飞;刘学飞;张瑞忠2.云南金平长安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 [J], 王利东;周云满;余红平3.云南格咱岛弧带南缘铜厂沟斑岩型铜钼矿床硫铅同位素特征与成矿物质来源示踪[J], 刘学龙;李文昌;张娜;杨富成;康健;张彪4.云南省金平县长安金矿床地质特征新认识及找矿潜力 [J], 周癸武;秦正举;李其在;董云涛;唐贯宗5.云南省金平县水源地区铜镍矿地质特征和找矿预测 [J], 郭志华;张宝林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个旧老卡岩体凹陷带岩矿特征与成矿机理分析

个旧老卡岩体凹陷带岩矿特征与成矿机理分析

个旧老卡岩体凹陷带岩矿特征与成矿机理分析个旧老卡岩体是我国西藏自治区的一个大型岩体,位于老卡地区。

该岩体的凹陷带是个重要的矿产区,储量丰富、品位高。

本文将对该岩体的凹陷带岩矿特征和成矿机理进行详细分析。

一、凹陷带岩矿特征1. 岩矿组合个旧老卡岩体的凹陷带主要产出铜、铅、锌等硫化物矿物,其中最主要的是黄铜矿、黄锌矿、黄铅矿、方铅矿等。

此外,该带还含有较为丰富的贵金属矿物,如黄金、银等。

2. 成矿环境据地质勘探情况显示,凹陷带的成矿环境多变,经历了构造作用、沉积作用、变质作用等多个阶段。

成矿作用主要发生在岩石变形、造山作用和热液作用等地质过程中。

成矿环境的变化和多样性决定了该区域矿床资源的多样性和富集程度。

3. 矿化类型凹陷带岩矿以碱性岩类矿化为主,其次为断裂矿化和接触矿化。

硫化物矿石通常出现在由侵入的岩浆所形成的岩石中。

在热液作用的影响下,硫化物矿物与周围的基性后生矿物结晶交替分布,并形成了具有明显层次性的矿化脉体。

二、成矿机理1. 地质构造作用凹陷带岩矿的形成与多期构造作用密切相关。

由于区域深部地壳运动和构造变动,学者们普遍认为形成了多种地形构造和地质结构,如断裂构造、褶皱构造、黄相滑动带等等。

这些结构构成了巨大活动系统,这些活动的沉积作用、热流体的运移等对岩矿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2. 地质作用地质作用包括热液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等,是岩矿形成中的非常重要的因素。

例如,卡龙寨矿区中,富含贵重金属的矿床便是因地质作用而形成的。

热液是在巨大的地质体系的作用下所产生的,在不同矿化带的发育过程中,对矿石的形成、富集和矿化液的浓度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3. 定量表征我们可以采用理论模拟方法定量表征个旧老卡岩体凹陷带的成矿机理。

通过热流体系统的数学模型研究,可以了解地质活动对热流体的影响、热流体在物理和化学方面的过程以及包括温度、成分浓度等因素在内的成矿参数的演化,从而揭示岩矿的成矿机理。

4. 岩石成因凹陷带岩矿形成过程中,岩石成因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云南省金平县亚拉坡矿区金矿地质特征分析

云南省金平县亚拉坡矿区金矿地质特征分析

云南省金平县亚拉坡矿区金矿地质特征分析摘要:亚拉坡金矿床位于位于甘河断裂破碎带的南侧,金矿主要赋存于蚀变基性岩内,为一中型金矿床。

本文拟通过对矿区的区域、矿床地质特征进行初步研究,特别在对矿石氧化带及类型特征量做了进一步工作的基础上初步总结了矿区的矿床成因。

关键词:亚拉坡;金矿床;地质特征;矿床成因前言矿区地处哀牢山南段,区域上属中中山侵蚀切割地貌和喀斯特岩溶地貌,最高海拔标高1720米,最低海拔标高510米,相对高差1210米,总体北高而南低的东西走向条形山脉。

矿区处于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潮湿季风气候。

垂直气候变化明显,河谷炎热,半山暖和,高山偏冷,即“一山有四季”的自然气候。

该区为苗、瑶、傣、哈尼、彝等多民族聚集,经济文化落后,为贫困山区。

经济以农业为主,粮食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多数地区粮食尚不能自给。

经济作物仅在河谷地带种植部分甘蔗、橡胶和热带水果。

工业仅有矿山采掘业,主要开采矿山有金平县铜厂铜钼矿、白马寨铜镍矿及长安金矿等。

该矿区民采盛行,矿山处于无序开采状态。

针对矿区的地质特征及矿床的研究不仅有利于合理有效的利用资源,从而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并且对完善“金平—绿春地区”的金矿成矿理论研究也具有一定的意义。

1.区域地质概况亚拉坡区域大地构造位置属扬子准地台丽江台缘褶皱带点苍山—哀牢山断褶束哀牢山断块和金平断块,以及唐古拉—昌都—兰坪—思茅褶皱系墨江—绿春褶皱束西南部,包含了两个一级构造单元、三个三级构造单元[1—3]。

详见下图。

区域地质、矿产概略图1.1.区域地层区域地层主要出露哀牢山群片麻岩夹变粒岩、角闪岩及少量云母片岩、大理岩;下古生界下奥陶统碎屑岩、志留统碳酸盐岩、上古生界泥盆系碳酸盐岩夹细碎屑岩、石碳系碳酸盐岩及下二迭统碳酸盐岩、玄武岩。

1.2.区域构造构造以北东向的藤条河大断裂、哀牢山深断裂和红河大断裂为主体,形成金平断块、绿春褶皱束、哀牢山断块的构造格局,并控制和影响区内岩浆活动和成矿作用。

云南金矿床围岩蚀变特征及找矿前景讨论

云南金矿床围岩蚀变特征及找矿前景讨论

云南金矿床围岩蚀变特征及找矿前景讨论近年来,云南省部分地区,特别是在滇西地区的金沙江---哀牢山区域发现规模型比较大的金矿床。

研究发现,这些金矿床的形成与其区域内的富碱斑岩联系密切。

本文就是从与富碱斑岩有关的金矿床地质特点为出发点,对其围岩蚀变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并且对有关找矿前景方面进行了探讨。

标签:云南金矿床围岩蚀变找矿前景云南省位于我国的西南边界,素有“有色金属王国”称号,因此,金矿资源丰富,特别是云南东南部与广西西北部、贵州西南部构成了国内第二个“金三角”[1]。

云南金矿床具有种类多、形成原因复杂、形成矿物质来源广以及矿结构受控严格等特点。

当前,对与富碱斑岩有关的金矿床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

所谓与富碱斑岩有关的金矿床指的是与富碱斑岩体在形成时间上相近,形成原因上有着广泛关联的呈现似层状、网脉状、浸染状以及细脉状矿床的简称。

与其他类似矿床情况相比,对这类金矿的勘查起步较晚、力度较小、整体研究较少等现状。

因此,应加强对其成矿特征和围岩蚀变的研究。

1与富碱斑岩有关的矿床地质特征与富碱斑岩有关的金矿体一般产生在浸入体内部、浸入体与围岩临近带、围岩内断裂破碎带以及各层间机构破碎带之中。

在形成时间上,金矿体略晚于或接近于浸入体。

原生的金矿围岩种类主要有砂岩、碎屑岩、页岩以及火山岩等[2]。

形成的金矿体一般呈现出囊状、脉状、浸染状、似层状以及透镜状等,并且其形状由围岩构造的形成状态和临界带的形态所决定的。

研究发现,脉状金矿化一般产生在围岩内断裂破碎带以及各层间机构破碎带之中,具有品位高的特点;浸染状金矿化一般产生于碱性岩体中,具有品位低而规模大的特点;透镜状和似层状一般产生于岩体与围岩临界带,其特点是品位与规模介于前面两种类型之间。

此类金矿床通常是中温地热液型和含多金属型矿床,具有范围比较广的成矿温度变化区间。

据文献记载[3],云南中部地区金矿床的成矿温度范围在260-102℃间。

矿床内例如硫等稳定同位素具有复杂性的特点,并且其矿石物质和元素组合同样具有复杂性,其中典型的矿石物质有黄铁矿、自然金、自然银以及磁铁矿等,典型的元素有铜、锌、铅、金、银等。

金矿的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研究分析

金矿的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研究分析

金矿的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研究分析饶兴会【摘要】黄金作为一种贵重金属,在工业、经济、文化、历史等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本篇论文参考金矿主要地质特征分析金矿成因,明确了成矿标志及找矿规律.【期刊名称】《世界有色金属》【年(卷),期】2017(000)005【总页数】2页(P22-23)【关键词】金矿地质特征;成因;找矿;标志【作者】饶兴会【作者单位】云南环复地质矿业有限公司,云南昆明6500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51金矿石是金矿的别称,作为一种矿物集合体,金矿石的金含量较高。

金矿产业的工作重点是采矿作业,矿山通过挖掘可获取大量黄金[1]。

金矿床的特征为规模和存储能力相对较大。

本文针对金矿的主要地质特征,分析了金矿的成因,明确了成矿标志及找矿规律,做出具体研究和分析如下。

矿体呈脉管状平行排列,位于近东西向韧性-脆性剪切带,和矿体之间的水平距离最大约70m,最低约20~30m。

由侧装式剖面矿脉显示,在垂直距离约210m时,呈340m的最大扩展的趋势。

金矿体平均品位(2.4~18.68)×10-6,平均厚度为0.80~7.03m。

金矿的地层与金矿矿脉为反向。

金矿向斜切二云石英片岩的位置有所倾斜。

其中金矿的共晶矿体组成包括蚀变糜棱岩等等,它的特点是受构造控制,并且倾向于波浪形状,但比较平直。

矿体形状相对简单,连续性较好。

1.1 金矿矿石结构构造和类型特征金矿矿石可划分为五种类型,如自形晶粒状与碎裂结构等等。

分类的依据为黄铁矿粒度、黄铁矿与金矿间的嵌布形式。

其中金矿矿体的构造有多种,具体包括条带状、细脉浸染状、以及块状构造等等。

根据金矿矿石的结构构造与蚀变类型可将金矿分为四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为片岩型矿石,此种矿石具有蚀变和矿化的主要作用,与斜长角闪片岩的特征基本相同,该矿石属于中低品等级。

第二种类型为蚀变糜棱岩型矿石,此种矿石具有极强的蚀变和矿化的作用。

第三种类型为蚀变岩型的块状化矿石材料,其蚀变矿化的作用极为强烈,但不具备原岩特点,黄铁绢英岩完全占据了原本形成的岩石。

云南省金平县长安金矿物化探异常特征及找矿模型

云南省金平县长安金矿物化探异常特征及找矿模型

云南省金平县长安金矿物化探异常特征及找矿模型
徐密;杨政;叶丽梅
【期刊名称】《世界有色金属》
【年(卷),期】2024()2
【摘要】云南省金平县长安金矿是哀牢山金矿带南段上具有代表性的大型金矿床。

在该矿区开展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综合勘查工作,获取多元信息,极大地提高了找矿效率和效果。

本次综合分析矿区的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建立该矿
床的物化探找矿模型,并结合地质要素建立综合找矿模式:(1)1∶25000土壤地球化
学测量快速筛选区域化探异常,缩小找矿靶区;(2)1∶10000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和直
流激电测量寻找矿(化)体露头及矿化蚀变带,圈定浅部硫化金矿体分布范围;(3)瞬变
电磁测量探测含矿构造破碎带空间形态,圈定深部赋矿部位。

【总页数】3页(P93-95)
【作者】徐密;杨政;叶丽梅
【作者单位】云南黄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8.51
【相关文献】
1.云南省金平县长安金矿床地质特征新认识及找矿潜力
2.新疆哈密黑山金矿物化探异常特征及找矿预测
3.胶东莱州新立金矿床深部三山岛断裂物化探异常特征及找
矿靶区预测4.云南省金平县长安金矿床控矿因素及深部找矿效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云南金平县老卡新寨金银矿床控矿因素

云南金平县老卡新寨金银矿床控矿因素

云南金平县老卡新寨金银矿床控矿因素杨智;董泽伟;张莉萍;杨迪【摘要】金平县老卡新寨矿区包含红土型金矿和热液型银铅锌矿,前者红土型金矿赋存于第四系残坡积层中,受风化地质作用因素控制.后者热液型银铅锌矿体以脉状、似层状,产于北东东向断层破碎蚀变带中,矿体的围岩为志留系中统第一段(S12)白云岩.银铅锌矿床的形成受岩浆岩、地层及构造作用等多因素控制.【期刊名称】《云南地质》【年(卷),期】2017(036)004【总页数】5页(P465-469)【关键词】金矿;风化作用;银铅锌矿;多因素控矿;云南金平老卡新寨【作者】杨智;董泽伟;张莉萍;杨迪【作者单位】云南省有色地质局三○六队,云南昆明650216;云南省有色地质局三○六队,云南昆明650216;云南省有色地质局三○六队,云南昆明650216;云南省有色地质局三○六队,云南昆明65021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51.52老卡新寨金银铅锌矿位于扬子地台与唐古拉—昌都—兰坪—思茅褶皱系两个Ⅰ级大地构造单元南缘接合部间的金平凹陷(Ⅳ级)内中南部,哀牢山金成矿带,金平—元阳金矿田内。

区内构造以北西向的藤条河大断裂、哀牢山深断裂和红河大断裂为主体,形成金平断块、绿春褶皱束、哀牢山断块的构造格局,并控制和影响区内岩浆活动和成矿作用。

工作区上位于猛谢~铜厂北西至北东向弧形背斜构造转折端的东侧,夹持于甘河断裂与三家河断裂之间。

工作区出露地层除局部为第四系覆盖之外,主要有志留系中统和奥陶系下统(图1)。

(1)第四系(Q):分布于地形较缓的山坡及沟谷中,为黄色、黄褐色、褐黑色含砂质粘土或含碎石、砾石砂质粘土。

为工作区内的红土型金矿主要含矿层,一般厚为0~10m。

(2)志留系中统(S2):分布于工作区南部,是工作区的主要地层,按岩性不同可分为两个段。

第二段上部为灰色中~厚层状砂质白云岩,下部为灰色厚层状细晶白云岩和白云质灰岩,厚1115m。

第一段上部为白色薄~中层状石英粗砂岩与层状白云岩、白云质灰岩互层;下部为浅灰色、灰白色中~厚层状微-细晶白云岩、白云质灰岩,总体产状倾向南东,倾角150°。

试探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

试探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

试探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摘要:本文以某金矿为实例,详细介绍了该庄金矿的基本地质特征,并对金矿成矿条件作出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金矿;地质特征;构造;矿体;成矿条件1金矿地质背景1.1构造特征某金矿位于该县某一区域内,区域上由两大构造层组成,即深部构造和地壳表层构造。

从磁性结晶基底的隆凹分布,基底深大断裂和地幔上涌热柱方面的资料看。

深部构造特征表现为区域上存在一个长轴280km,短轴180km,长轴方向为北东向,形态大致呈葫芦形状的磁性结晶基底顶面上隆区;基底深大断裂展布方向为近东西向,规模宏大,连续性好;居里面深度22~6km,地热增温率较高,说明区域上深部的某些局部地段有“热点”存在。

地壳表层构造以地表及浅部构造为代表。

区域上主要表现为褶皱构造和断裂构造,褶皱构造地层多为单斜构造,局部有小型背、向斜。

区域断裂构造据其规模可分为三级,一级断裂为FⅠ和FⅡ是地壳构造单元的分界线,二级构造F1、F2、F3、F4、F5分布于一级断裂的夹持区,具不同方向不同规模,不同性质。

矿区褶皱构造不甚发育,断裂构造分布于一级构造FⅡ和二级构造F5的夹持区,主要为三级。

根据其产状可分为北东向、近东西向及北西向、近南北向4组,以前2组较为发育。

北东向断裂构造主要有J14-19号异常断裂,均有地表金异常点分布其中;近东西向断裂构造有J14-16号异常断裂及隐伏构造带。

北西向构造分布于矿区西部,与金矿化无明显的关系;近南北向构造在矿床范围内发育,主要为晚期切割矿体的矿后构造,以破碎带和裂隙的形式产出,构造规模小,对含金构造有较小的错动作用。

总之,从区域上到区内,无论地壳深部和浅部均为一个复杂的纬向构造为主,并与北东向和北西向、近南北向交织的格子状构造,这种复杂的构造格局对区内的地质发展及金矿的生成与分布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1.2岩浆活动区域上岩浆活动较强烈,岩浆岩形成于海西期和印支期,为花岗岩类侵入岩,主要有闪长岩体,闪黑云二长花岗岩体,黑云母花岗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永平老凹子金异常特征及金矿(化)体成因[摘要]由1:25000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圈出5个金异常带,查证后圈定2条
金矿(化)体。

矿体产于白垩系下统景星组下段(K1j1)、三叠系上统三合洞组(T3sh)构造蚀变带中,严格受地层、构造蚀变带控制。

矿体成因为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大比例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在该区金矿找矿效果显著。

[关键词]构造蚀变型金矿断层破碎带呈脉状、似层状产出异常明显永平老凹子
1矿区地球化学异常特征
矿区位于西藏-三江造山系扬子西缘多岛弧盆系兰坪-思茅双向弧后-陆内盆地西缘,地处西南“三江”成矿带南段,巍山-永平铜多金属矿化集中区内。

矿区1:25000土壤地球化学测量,Cu、Pb、Zn、Au、Ag、Sb、As、Co、Ni异常下限分别取65×10-6、45×10-6、90×10-6、5×10-9、190×10-9、5×10-6、40×10-6、25×10-6、45×10-6,共圈出了5个综合异常(图1)。

Ⅰ金异常:位于矿区北东部近南北向展布,长约2000米,宽800~1200米,面积2.07平方千米,北端延伸出矿区,F4断裂呈近南北向展布于异常带西侧。

异常区出露灰岩、泥岩、页岩、砂岩、板岩,岩石均具碎裂岩化、局部具孔雀石化、褐铁矿化、重晶石化、碳酸盐化。

异常带内元素套合性较好,有2个浓集中心,单点数值极大值金0.44 g/t,具强度高、梯度陡、浓集中心突出、浓度分带清晰的特点。

经初步查证,于异常浓集中心发现金矿(化)体,该异常为矿所致。

Ⅳ金异常:位于矿区中部呈长条状展布,长约4250米,宽2000米,面积6.15平方千米,两端均延伸出矿区,F2断裂呈北西向展布于异常带东侧。

异常区出露砂岩、页岩、泥岩及灰岩透镜体,普遍具碎裂岩化,局部具硅化、孔雀石化、褐铁矿化。

异常元素套合性较好,有3个浓集中心,单点数值极大值金1.66 g/t,具强度高、梯度陡、浓集中心突出、浓度分带清晰的特点。

经初步查证,于异常浓集中心发现金矿(化)体,该异常为矿所致。

2矿(化)体特征
2.1矿(化)蚀变带特征
对Ⅰ号金异常进行地表槽探工程揭露,发现一条含金蚀变矿化带,受近南北向F4断裂控制,位于断层东部,走向长大于200米,宽度大于40米,总体产状85°∠72°。

矿(化)体由构造角砾岩组成,岩性主要是土状褐铁矿、重晶石、灰岩。

普遍具强褐铁矿矿化、碳酸盐化、重晶石化,局部具孔雀石化、黄铁矿化、碎裂岩化,金矿化与褐铁矿矿化、重晶石化、黄铁矿化、碎裂岩化关系密切,载金矿物以褐铁矿、黄铁矿为主。

异常带内圈出了一条工业金矿体,编号KT1(图
1)。

对Ⅳ号金异常进行地表槽探工程揭露,发现一条含金蚀变矿化带,受北西向F2断裂控制,位于断层西部,走向长大于400米,宽度大于30米,总体产状40°∠53°。

矿(化)体由构造角砾岩组成,岩性主要是胶状褐铁矿、砂岩、泥岩。

具强褐铁矿矿化、黄铁矿化,局部具碎裂岩化,金矿化与褐铁矿矿化、黄铁矿化、碎裂岩化关系密切,载金矿物以褐铁矿、黄铁矿为主。

异常带内圈出了一条金矿(化)体,编号KT1(图1)。

2.2矿(化)体特征
KT1矿体:产于F4断层东侧构造破碎带中,呈脉状产出,总体产床36°∠81°。

含矿岩石为强褐铁矿化构造角砾岩,以褐铁矿化、黄铁矿化、重晶石化为主,局部具碳酸盐化,裂隙发育,岩石破碎。

顶底板为深灰色层状灰岩,矿体走向长130米,水平厚度2.9米,单样品位2.81~9.36g/t,平均品位5.23g/t。

KT2矿(化)体:产于F2断层西侧构造破碎带中,呈脉状产出,总体产状36°∠67°。

含矿岩石为强褐铁矿化构造角砾岩,以褐铁矿化、黄铁矿化为主,局部具碎裂岩化,裂隙发育,岩石破碎。

顶底板为灰白色石英砂岩、灰白色变质砂岩、紫红色砂质泥岩、紫红色泥质砂岩。

矿体走向长200米,水平厚度3.2米,单样品位0.21~10.22g/t,平均品位1.58g/t。

3控矿因素
3.1地层岩性控矿
白垩系下统景星组下段(K1j1)、三叠系上统三合洞组(T3sh)是矿区的主要赋矿层位。

已发现的KT1金矿体产于三合洞组(T3sh)地层的次级构造破碎带中,岩性为灰岩,具强碳酸盐化;KT2金矿(化)体产于景星组下段(K1j1)地层的次级构造破碎带中,岩性为变质砂岩、砂岩、泥岩,普遍轻微变质,具碎裂岩化、硅化。

3.2构造控矿作用
构造主导控矿。

区内主构造控制了该区的土壤化探异常、蚀变破碎带的展布,已知KT1金矿体、KT2金矿(化)体均产于蚀变构造破碎带中,破碎带规模(长度、宽度等)和形态限定了矿体规模、形态等的展布规律。

3.3变质作用成矿
动力变质作用形成构造破碎带、密集裂隙带和次级断裂等,有岩石挤压、变形、破碎、粒间滑移所致,随应力差异而形成碎裂岩、角砾岩、糜棱岩等,并伴随热量的形成和矿物重结晶作用,可能为物质的迁移、富集提供充足热源。

3.4围岩蚀变及找矿意义
围岩蚀变的强弱与金矿化的强弱呈正相关关系。

容矿岩石普遍具强烈而不均一的蚀变,蚀变类型有褐铁矿化、黄铁矿化、重晶石化、孔雀石化、碳酸盐化、硅化、碎裂岩化等,其中褐铁矿化、黄铁矿化、重晶石化、孔雀石化、硅化是矿床中最普遍、最常见的重要蚀变类型,可作为寻找金矿的直接找矿标志。

参考文献
[1] 云南省地质局区域地质调查大队.1:200000保山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R],1980.
[2] 黄薰德,吴郁彦等.地球化学找矿[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6.
[3] 云南省地质矿产勘查院.云南省永平县老凹子铜铅锌多金属矿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报告[R],20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