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永平老凹子金异常特征及金矿(化)体成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永平老凹子金异常特征及金矿(化)体成因[摘要]由1:25000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圈出5个金异常带,查证后圈定2条

金矿(化)体。矿体产于白垩系下统景星组下段(K1j1)、三叠系上统三合洞组(T3sh)构造蚀变带中,严格受地层、构造蚀变带控制。矿体成因为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大比例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在该区金矿找矿效果显著。

[关键词]构造蚀变型金矿断层破碎带呈脉状、似层状产出异常明显永平老凹子

1矿区地球化学异常特征

矿区位于西藏-三江造山系扬子西缘多岛弧盆系兰坪-思茅双向弧后-陆内盆地西缘,地处西南“三江”成矿带南段,巍山-永平铜多金属矿化集中区内。

矿区1:25000土壤地球化学测量,Cu、Pb、Zn、Au、Ag、Sb、As、Co、Ni异常下限分别取65×10-6、45×10-6、90×10-6、5×10-9、190×10-9、5×10-6、40×10-6、25×10-6、45×10-6,共圈出了5个综合异常(图1)。

Ⅰ金异常:位于矿区北东部近南北向展布,长约2000米,宽800~1200米,面积2.07平方千米,北端延伸出矿区,F4断裂呈近南北向展布于异常带西侧。异常区出露灰岩、泥岩、页岩、砂岩、板岩,岩石均具碎裂岩化、局部具孔雀石化、褐铁矿化、重晶石化、碳酸盐化。异常带内元素套合性较好,有2个浓集中心,单点数值极大值金0.44 g/t,具强度高、梯度陡、浓集中心突出、浓度分带清晰的特点。经初步查证,于异常浓集中心发现金矿(化)体,该异常为矿所致。

Ⅳ金异常:位于矿区中部呈长条状展布,长约4250米,宽2000米,面积6.15平方千米,两端均延伸出矿区,F2断裂呈北西向展布于异常带东侧。异常区出露砂岩、页岩、泥岩及灰岩透镜体,普遍具碎裂岩化,局部具硅化、孔雀石化、褐铁矿化。异常元素套合性较好,有3个浓集中心,单点数值极大值金1.66 g/t,具强度高、梯度陡、浓集中心突出、浓度分带清晰的特点。经初步查证,于异常浓集中心发现金矿(化)体,该异常为矿所致。

2矿(化)体特征

2.1矿(化)蚀变带特征

对Ⅰ号金异常进行地表槽探工程揭露,发现一条含金蚀变矿化带,受近南北向F4断裂控制,位于断层东部,走向长大于200米,宽度大于40米,总体产状85°∠72°。矿(化)体由构造角砾岩组成,岩性主要是土状褐铁矿、重晶石、灰岩。普遍具强褐铁矿矿化、碳酸盐化、重晶石化,局部具孔雀石化、黄铁矿化、碎裂岩化,金矿化与褐铁矿矿化、重晶石化、黄铁矿化、碎裂岩化关系密切,载金矿物以褐铁矿、黄铁矿为主。异常带内圈出了一条工业金矿体,编号KT1(图

1)。

对Ⅳ号金异常进行地表槽探工程揭露,发现一条含金蚀变矿化带,受北西向F2断裂控制,位于断层西部,走向长大于400米,宽度大于30米,总体产状40°∠53°。矿(化)体由构造角砾岩组成,岩性主要是胶状褐铁矿、砂岩、泥岩。具强褐铁矿矿化、黄铁矿化,局部具碎裂岩化,金矿化与褐铁矿矿化、黄铁矿化、碎裂岩化关系密切,载金矿物以褐铁矿、黄铁矿为主。异常带内圈出了一条金矿(化)体,编号KT1(图1)。

2.2矿(化)体特征

KT1矿体:产于F4断层东侧构造破碎带中,呈脉状产出,总体产床36°∠81°。含矿岩石为强褐铁矿化构造角砾岩,以褐铁矿化、黄铁矿化、重晶石化为主,局部具碳酸盐化,裂隙发育,岩石破碎。顶底板为深灰色层状灰岩,矿体走向长130米,水平厚度2.9米,单样品位2.81~9.36g/t,平均品位5.23g/t。

KT2矿(化)体:产于F2断层西侧构造破碎带中,呈脉状产出,总体产状36°∠67°。含矿岩石为强褐铁矿化构造角砾岩,以褐铁矿化、黄铁矿化为主,局部具碎裂岩化,裂隙发育,岩石破碎。顶底板为灰白色石英砂岩、灰白色变质砂岩、紫红色砂质泥岩、紫红色泥质砂岩。矿体走向长200米,水平厚度3.2米,单样品位0.21~10.22g/t,平均品位1.58g/t。

3控矿因素

3.1地层岩性控矿

白垩系下统景星组下段(K1j1)、三叠系上统三合洞组(T3sh)是矿区的主要赋矿层位。已发现的KT1金矿体产于三合洞组(T3sh)地层的次级构造破碎带中,岩性为灰岩,具强碳酸盐化;KT2金矿(化)体产于景星组下段(K1j1)地层的次级构造破碎带中,岩性为变质砂岩、砂岩、泥岩,普遍轻微变质,具碎裂岩化、硅化。

3.2构造控矿作用

构造主导控矿。区内主构造控制了该区的土壤化探异常、蚀变破碎带的展布,已知KT1金矿体、KT2金矿(化)体均产于蚀变构造破碎带中,破碎带规模(长度、宽度等)和形态限定了矿体规模、形态等的展布规律。

3.3变质作用成矿

动力变质作用形成构造破碎带、密集裂隙带和次级断裂等,有岩石挤压、变形、破碎、粒间滑移所致,随应力差异而形成碎裂岩、角砾岩、糜棱岩等,并伴随热量的形成和矿物重结晶作用,可能为物质的迁移、富集提供充足热源。

3.4围岩蚀变及找矿意义

围岩蚀变的强弱与金矿化的强弱呈正相关关系。容矿岩石普遍具强烈而不均一的蚀变,蚀变类型有褐铁矿化、黄铁矿化、重晶石化、孔雀石化、碳酸盐化、硅化、碎裂岩化等,其中褐铁矿化、黄铁矿化、重晶石化、孔雀石化、硅化是矿床中最普遍、最常见的重要蚀变类型,可作为寻找金矿的直接找矿标志。

参考文献

[1] 云南省地质局区域地质调查大队.1:200000保山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R],1980.

[2] 黄薰德,吴郁彦等.地球化学找矿[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6.

[3] 云南省地质矿产勘查院.云南省永平县老凹子铜铅锌多金属矿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报告[R],20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