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十大怪”之地理探析
高三地理复习考点透析:区域的地理特征分析与差异比较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透析:区域的地理特征分析与差异比较一、典例引领1.地理环境的差异会造成人类经济活动和生活习惯、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在陕西就有“陕西十大怪”之说:面条似腰带,锅盔像锅盖,碗盆难分开,辣子也是一道菜,泡馍大碗卖,板凳不坐蹲起来,房子半边盖,姑娘不对外,帕帕不装头上戴,唱戏大声吼起来。
据此完成(1)~(2)题。
(1)由于陕西关中地区以种植________为主,才形成了“面条似腰带,锅盔像锅盖”的饮食习惯 ( )A.玉米B.小麦C.大豆D.高粱(2)“帕帕不装头上戴”的主要原因是这里风沙大,在陕西冬春季节常刮 ( )A.东南风 B.东北风C.西南风 D.西北风(1)B (2)D [第(1)题,受降水和气温条件的影响,陕西关中地区以小麦种植为主。
第(2)题,影响陕西的冬季风主要是西北风,风沙较大。
]2.图甲、图乙为“世界两个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甲、乙两个地区面积较大的是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
(2)比较甲、乙两地区的自然条件。
(3)比较甲、乙两地区有利于发展的社会经济条件。
[解析] 第(1)题,由图可知,甲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经度在120°E 附近,东西约跨4°,纬度在30°N以北,南北约跨3°;乙为中欧平原和西欧平原,经度在10°E附近,东西约跨20°,纬度在50°N 附近,南北约跨15°。
第(2)题,两地区都濒临海洋,气候湿润,地形平坦,河网稠密,交通便利,消费市场广阔,但甲地区濒临太平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乙地区濒临大西洋,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河流径流平稳。
第(3)题,甲、乙两地区相比较,甲地区劳动力资源更丰富,乙地区矿产资源更丰富,技术更发达。
[答案] (1)乙乙所跨经纬度大(2)(3)二、考点透析区域的地理特征分析与差异比较1.区域特征分析分析各区域的地理特征,应从区位入手,从整体上把握,具体思路和程序如下图所示:2.区域差异比较区域差异既包括自然地理要素的差异,也包括人文地理要素的差异,在进行区域差异比较时可从下表所示方面加以分析:(1)自然地理要素(2)人文地理要素3.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1)自然环境因素差异的影响因素①气候差异的形成:②地貌差异的形成:③水文差异的形成:a.气候因素中的降水量差异直接造成河流水量差异。
陕西民俗论文
小议陕西“十大怪”摘要:对陕西地区的民俗特色最好的概括就是陕西“十大怪”:面条像腰带,锅盔像锅盖,辣子是道菜,泡馍大碗卖,碗盆难分开,帕帕头上戴,房子半边盖,姑娘不对外,板凳不坐蹲起来,唱戏吼起来。
这十大怪中不只是一种现象,更是历史与地理对陕西地区的缔造,一种秦文化的外露。
关键字:陕西民俗十大怪文化Abstract:The best generalization for the folklore characteristic of Shannxi is the “the stranges”:Noodle like belts,Guokui likes a pot cover,Hot pepper is one dish,Sell the mutton soaks steamed bread in a big bowl,Difficult to differ bowls from pots,Usual wear a handkerchief on the head,Build a house on one side,Girls usually don not like to marry to a man from other places,Squating on a chair instead of sitting on it,Using a big voice to sing an opera.It is not only a phenomenon but also is a creation by the history and geography,This is a reveal of the Qin culture.Key words:Shannxi folklore characteristic “the ten stranges”culture简述“八川分流绕长安,秦中自古帝王州”。
西安古称长安,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和文化发源地之一。
陕西地形总结分析 (2)
陕西地形总结分析1. 引言陕西是位于中国大陆腹地的一个省份,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作为中国西部的一个重要地区,陕西的地形特征对其经济、社会和环境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陕西省的地形进行总结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该地区的地理特点。
2. 地理位置和边界陕西位于中国中部,东邻河南、安徽、山西,南接湖北、重庆、四川,西连甘肃,北靠内蒙古。
其地理位置相对独特,使得陕西在中国的经济和文化交流中处于重要的地位。
3. 地形特征陕西省地形主要呈东高西低的趋势,总体上可划分为五个地势分区:黄土高原、关中平原、秦巴山地、偏西山地和陇中山地。
3.1 黄土高原黄土高原是陕西省东北部的一个主要地势分区。
其地势相对平缓,海拔较低,平均海拔只有500米左右。
黄土高原的土壤质地以黄土为主,属于干旱和半干旱气候,降水较少。
这种地形特点对于农业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也有利于水土保持和水资源的储存。
3.2 关中平原关中平原位于陕西省的中部,与黄土高原相邻。
关中平原地势相对较低,平均海拔约为400米。
这个地区是陕西省的重要农业区,盛产小麦、玉米、水果等农产品。
由于丰富的水源和平原地势,关中平原的农田灌溉条件良好,适宜农作物的生长。
3.3 秦巴山地秦巴山地位于陕西省的南部,是整个陕西省地势最高的区域。
秦巴山地呈东北-西南走向,与四川省相接。
这个地区山峰陡峭,海拔较高,平均海拔约为2000米以上。
秦巴山地是一个重要的林业资源区,有着丰富的森林资源。
山区的地形特点限制了农业的发展,但由于气候和地形条件的适宜,山区仍然有一定的农业产出。
3.4 偏西山地偏西山地位于陕西省的西部,与甘肃省接壤。
这个地区地势复杂,山脉纵横交错,平均海拔约在1500米以上。
偏西山地是一个重要的矿产资源区,盛产煤炭、铜、铁等矿产资源。
由于地势较高,气候较为寒冷,农业产出相对较低。
3.5 陇中山地陇中山地位于陕西省的西北部,与甘肃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相交。
地势相对较低,平均海拔约为1000米左右。
陕西十大怪名词解释
陕西十大怪名词解释陕西十大怪是陕西地区特有的文化现象,反映了当地独特的民俗风情和地域特色,下面就来逐一解释。
第一怪“面条像裤带”。
陕西的面食闻名遐迩,这种宽面条被称为“biangbiang 面”。
它的宽度可达二三寸,长则一米有余。
这与陕西当地的农业生产有关,陕西是小麦的主产区,小麦产量丰富,人们以面食为主。
而且这种宽面条吃起来十分劲道,口感醇厚,再配上油泼辣子、臊子等调料,别有一番风味。
就像家里的长辈劳作一天后,来上一碗这样的面,那叫一个舒坦。
第二怪“锅盔像锅盖”。
锅盔是一种很大很厚的面饼。
制作时将面揉好后,擀成锅盖大小,然后放在锅里慢慢烤制。
这是因为过去陕西人出门远行,锅盔便于携带,不易变质。
想象一下,以前的行商或者赶路的人,背上几个锅盔,饿了就啃上几口,这是多么实在的干粮啊。
第三怪“辣子是道菜”。
陕西人对辣子那可是情有独钟。
在陕西的餐桌上,油泼辣子是必不可少的。
无论是吃面还是吃馍,都要加上一勺红红的辣子。
这不仅仅是为了增加辣味,更是一种独特的味觉体验。
陕西的辣子香而不辣,辣中带香。
红红的辣子油浇在面上或者馍上,瞬间就能勾起人的食欲。
第四怪“碗盆难分开”。
陕西的碗特别大,大到感觉和盆差不多。
这是因为陕西人性格豪爽,吃饭讲究实在。
大碗盛饭,量大管饱。
而且在农村,大家干体力活多,大的碗盆盛饭才能满足需求。
第五怪“手帕头上戴”。
陕西的妇女们常常会把手帕戴在头上。
这一方面是为了方便,在干活的时候可以用来擦汗;另一方面也有一定的装饰作用。
在过去的农村,妇女们在田间地头劳作,头上的手帕随风飘动,也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第六怪“房子半边盖”。
这种半边盖的房子被称为“厦子房”。
这主要是因为陕西干旱少雨,半边盖的房子可以让雨水流入自家院子,起到收集雨水的作用。
同时也节省了建筑材料,体现了陕西人民的智慧。
第七怪“姑娘不对外”。
过去,陕西相对比较封闭,人们的观念里讲究家族团聚。
姑娘嫁在本地,便于照顾家人,也能更好地融入当地的生活。
陕西十大怪
• 第六怪:房子半边盖 • 第七怪:姑娘不对外 • 第八怪:有凳子不坐蹲 起来 • 第九怪:秦腔吼起来 • 第十怪:睡觉枕砖块
第一怪:面条像裤带
陕西是小麦产区, 自古以来这里的人 们都以面食为主, 一天不吃面,心里 都不舒服,家庭妇 女都是擀面条的好 手,不会做面条的 姑娘,呵呵,找个 好婆家的几率肯定 要小的多.陕西的 面条跟陕西的人一 样实在,面条做的 长而厚,辅以辣椒. 葱花.酱油.醋.盐, 吃起来筋道.味美.
说来奇怪凳 子就是坐的,但陕 西人就爱蹲.当然 其中也有道理,坐 的久了,蹲一会也 很舒服,不信你也 试一试.
炎热的中午,找个地方随便一睡,顺手在拿个砖块枕 上,惬意! 社会在发展,很多歌谣反映的情况已经不多见, 这些歌谣从侧面也反映了以前陕西的很多风土人情,你 如果来陕西旅游,了解了这些,再看见这些现象,就不奇 怪了.
一起,边吃边聊,成为一景.
帕帕就是毛 巾.手帕,便宜实 用,戴帕帕多见 于农村老年妇 女,现在生活富 裕了,各式各样 的帽子已经取 代了帕帕.
在陕西农村处处可见半边盖的房子,跟各地的房屋有很大区 别,现在大家富裕了,半边盖的房子逐渐被楼板房所代替.
陕西关中自古人 杰地灵,土地广袤肥 沃。因此生活在这片 土地上的人们衣食无 忧,所以长久以来养 成的封闭意识,思想 相对保守,老婆孩子热 炕头,容易满足现状, 这里的人恋家.恋乡情 节重.姑娘该出嫁了, 一般在当地找,很少出 省.现在这些都成了老 黄历,娶个外国姑娘, 嫁个外国郎君也不是 什么希罕事了.
说起吃辣椒,大家都 知道湖南.四川人厉害,其 实陕西人吃辣椒一点也不 逊色.在农村,人们把成 熟的红辣椒穿起来,挂在 房前屋后风干,随吃随 取.加工成油泼辣椒,家 里如果来了客人,没肉没 菜人家不笑话,没有辣椒, 客人可是要说的哦.
陕西十大怪
陕西十大怪作为一个历史学者,我可以告诉您,陕西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省份,拥有着丰富的文化和传统,但也存在着许多神秘和不解之谜。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您介绍陕西十大怪,这是陕西省一些最令人惊叹的奇怪和不寻常的现象和事件。
1. 铜梁怪谈:铜梁县是陕西省一个较为偏远的地区,但却有着一个传说已经流传了许多年。
据说,每当一个男孩或一个男人在夜间从一个古老的地方经过时,他们会听到一个女孩的声音在唱歌。
许多人甚至声称看到了这个女孩,但当他们试图靠近时,她会立即消失。
2. 渭南玉女祠:渭南市有一个叫做玉女祠的古老寺庙,据说是为了纪念一位名叫千岁的女子。
人们相信,千岁是玉皇大帝的女儿,她在地球上以给予爱情和福气的方式为人们服务。
但是,如果人们在这个神社中说了谎言,千岁的鬼魂就会对他们报复。
3. 离奇的洛阳古墓:在陕西延安市的一座山脉中,发现了一些与明代皇室有关的神秘坟墓。
在这些墓穴中,人们发现了其他古代文物和奇怪的符号,这些都使得这个地方更加神秘。
4. 铜绿山镇的怪事:铜绿山镇是陕西一个偏远的乡村,但据当地居民称,这里经常出现灵异事件,比如说一些人称他们看到灵魂。
据说当地的很多居民不敢在晚上外出,这也使铜绿山镇变得更加神秘和不可思议。
5. 孔林村的异象:山东孔林村曾经发生过一件非常不可思议的事情。
当地居民声称,他们看到了孔子的活生生的形象,这个事件在当时引起了非常大的轰动。
虽然这个事件已经过去了许多年,但是许多人对这个事件依然耳熟能详。
6. 闻名全国的华山险峰:华山是中国最著名的五大名山之一,在这里有五座险峰,分别是:东峰、西峰、南峰、北峰和中峰。
每一座险峰都有着不同的神秘事件和传说,吸引着无数的探险家和旅游者前来探索。
7. 敦煌壁画的神秘:敦煌莫高窟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里面的壁画装扮着漫长的故事和传说。
但是,有一些人认为这些壁画中存在着一些外星生物和飞行器的形象,这也引起了广泛的猜测和争议。
8. 咸阳马留孙水怪:咸阳市境内的马留孙水库经常出现一种神秘的生物,大家称之为水怪。
“陕西十大怪”之地理探析
“陕西十大怪”之地理探析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陕西人长期生活在陕西这块黄土地上,背靠莽莽秦岭,吸允泱泱渭水,在气候、地貌、植被和文化传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在衣、食、住、行和乐等方面,形成了一套独特的风俗习惯,外地人称之为“陕西十大怪”。
严格地说,“陕西十大怪”称“关中十大怪”更为贴切,因为它主要反映了关中平原以及周边地区的民众的生存环境、生活习惯和民风民俗,体现出关中人民的生存方式和价值观念。
“陕西十大怪”有几种不同的说法,其中下面这种说法最为流行。
1、面条像腰带。
歌谣为证:三秦面条真不赖,擀厚切宽像裤带;面香筋道细又白,爽口耐饥燎的太。
从地理位置上讲,陕西省大部分地区地处秦岭以北,属于北方地区,农作物以小麦为主。
因此,小麦就成了陕西人的主要食粮,面食也成为陕西人的主食。
在各种面食中,陕西人尤其喜欢吃面条,甚至可以一日三餐都吃面条。
陕西的面条别具特色,特别是生活在“八百里秦川”的关中人最喜欢吃的一种叫“biang’biang面”的面条,形状宛如腰间所系的裤带,其厚、宽、长超出人们的想象,外地的面条与之比起来,相形见绌,只能称为“面丝”。
2、锅盔似锅盖。
歌谣为证:饼大直径二尺外,又圆又厚像锅盖。
陕西把饼叫锅盔,里酥外脆好捎带。
从地理条件上讲,陕西省简称秦,是古代秦国所在地,而秦人祖先最早来自甘肃西北草原,陕西人也就继承了草原先民的粗犷、豪放的遗风,在吃上不太讲究,把锅盔馍做得特别大,大如锅盖。
锅盔不仅便于秦人作战时携带,也适应关中干燥的气候,便于贮存。
其实,陕西的锅盔就是用麦面精粉,压秆和面等原料在大锅里烙制成的圆饼,外表斑黄,呈圆形,直径达尺许,象锅盖一般模样。
烙制锅盔要由有多年经验的师傅来完成,手法有:一转、二翻和三挠。
一转,就是锅盔在锅中要不停地转动;二翻,就是烙成一面以后再翻过来烙另一面;三挠,就是锅盔熟的时候挠一挠锅盔,听一听动静,如果发出清脆声音,上面有白色痕迹,那么就可以了,否则就没有熟透。
陕西十大怪与秦人文化
吼戏者,脸红脖子粗,吼得“走火入魔”, 但只要观众叫声“好”,这吼戏者的高兴程 度不亚于获得什么大奖,人们认为,这才是 真正的秦腔,听起来“过瘾”、“解馋”、 “燎得太(好极了)”。
当冒着热气腾腾的雪白馒头,掰开以后,夹上几勺 红艳艳的辣椒油以后。闭上眼睛,咬上一口,一股 香辣的感觉,直冲头顶,怎一个“爽”字了得! “油泼辣子”看着红、闻着香、吃着辣,既能用来 调面,又能夹馍吃。人们常说“油泼辣子冰冰面吃 着嫽咋了!”
陕西人(老陕)吃饭,喜
欢用一种耀县产的近一尺 的白瓷青花大碗,当地人 称为“老碗”。这种老碗 甚至小盆还大,所以往往 碗盆难分。 在关中农村, 每到吃饭时,村头、庄前、 树下,男人们就端着大老 碗(一碗汤饭外加两块馍 足有六七两),蹲在一起, 津津的味地边吃饭边啦着 话,这就是有名的“老碗 会”。
无论是在西安城还
是陕西农村,都随 处可见“一边盖” 的房子。何为一边 盖?一般的房子房 顶为人字形,可是 陕西的房子却是人 字的一撇。
据说因为陕西干早少
雨,所以这一边盖的 房子能让珍贵的雨水 全部流到自家的田地 里,正所谓“肥水不 流外人田”。
据说关中地区土地
肥沃,所以极少有 人为生存而奔波于 他乡异地。因而有 “老不出关(潼 关),少不下川 (四川)”的谚语, 久而久之,不仅男 人们不外出远行, 就连姑娘们也不远 嫁他乡。
《旅游文化与旅游景观鉴赏》考试
制作人:张金凤
0310050229 2006年12月18日
陕西历史源远流长,民 族文化闻名遐迩。这里 是中国古人类和中华民 族文化重要的发祥地之 一,是中国历史上多个 朝代政治、经济、文化 的中心,是中华民族历 史文明最早走向世界的 地方,也是现代中国革 命的圣地,为炎黄子孙 的生存、繁衍和人类历 史文明做出了独特的贡 献。
你知道“陕西十大怪”吗?湖南、四川最喜欢第三怪
你知道“陕西十大怪”吗?湖南、四川最喜欢第三怪我之前发了一篇关于“云南十八怪”的介绍,这次再来了解一下陕西的十大怪吧。
“陕西十大怪”又称“关中十大怪”是指陕西中部的关中地区(西安、咸阳、宝鸡、渭南、铜川等市)出现的十种奇特民俗习惯。
十大怪的名单是:面条像裤带、锅盔像锅盖、油泼辣子一道菜、碗盆难分开、手帕头上戴、房子半边盖、姑娘不对外、不坐椅蹲起来、睡觉枕石块、秦腔不唱吼起来。
我们来看看每一怪是什么意思吧:第一怪、面条像裤带:陕西关中地区自古盛产小麦,因此,自古以来关中地区人们以面食为主,一天到晚三顿饭,天天离不开面食,其中以面条和馒头为主。
一般在陕西关中地区农村,女孩子长大成人,首先不是会缝一件衣服、绣一朵花,而是会擀上满满的一案板的面条,这样以后女儿出嫁,才能得到婆家的赏识。
关中地区的面条就是个实在。
其厚、宽、长超出人们的想象,其形状如同腰间所系的裤带。
面条像裤带第二怪、锅盔像锅盖:饼大直径二尺外,又圆又厚像锅盖。
陕西把饼叫锅盔,里酥外脆易携带。
传说在先秦,秦军一统六国,四处征战之际,由于军中士兵所携带的干粮容易发霉变活适口,能久放,便携带。
在陕西关中地区,烙制锅盔用的锅可不是一般的小锅,而是用来做十几人饭菜的大锅。
这样的锅直径约在七八十公分,而且这样的锅上面用的锅盖也是隆起的,所以说烙好的锅盔就象锅盖一般大小,一般模样。
锅盔像锅盖第三怪、油泼辣子一道菜:虽说川湘能吃辣,老陕吃辣让人怕。
辣面拌盐热油泼,调面夹馍把饭下。
一说起中国能吃辣的地区,大家恐怕一致都推举四川和湖南。
然而,陕西关中地区吃辣的水准也是当仁不让的。
而且,陕西关中地区吃辣吃得精细,吃出了文化,这点恐怕川人和湘人都无法达到。
关中地区的农村,等到秋后人们在辣椒收获之后,用针线把辣椒一个个串起来,挂在干燥、通风的屋檐下。
秋后在农村,家家户户的屋檐下,总是悬挂着一串串红彤彤的辣椒,如果谁家的辣椒挂的越多,则证明了这家人必然是红火、富裕的人家了。
陕西十大怪[图]
陕西十大怪[图]陕西十大怪陕西十大怪,有说是关中十大怪,其实全国各省区都有怪,少数民族多的怪就更多,汉人出旅,觅异乡之情趣,见怪不怪,实为各地的民俗,组成了情趣盎然的风情画卷。
我祖居浙江,生长在西安,是喝浐河水、吃秦川小麦长大的。
对身边所谓的十大怪早已熟视无睹见惯不惊。
因喜欢摄影,故将陕西十大怪首次按真人实景列出,聊供话资。
1.房子一边盖行走关中,偶然能看到民国时期的农家庄院,两侧为陡峭高耸的单面斜坡房,叫做房子一边盖。
外墙并无窗口,与世隔绝。
当然对防火防盗颇有益处。
那年月封建闭塞,也许隔断女眷闺女与外界男人联络亦未可知。
两侧厢房有厨房、寝室、杂物间。
后面叫上房,一般一明两暗。
中间的设为客厅,两侧为卧室,多为长辈居住。
简单的为连锅炕,冬季做饭烟道通过炕洞采暖,炕洞口设在院里,供捡拾苞谷杆等柴禾烧火采暖。
其房屋冬冷夏热,采光不好。
窗户开在院内。
现在已不多见。
2.烙饼赛锅盖此种烙饼厚大,一般直径1尺余大小、厚可1寸余,陕西人叫做锅盔。
著名的有乾县锅盔。
幼年时常在西安骡马市口看到。
烙饼的大师傅先将墙壁掏洞,擀杖一头塞进小洞一头握在手中挤压发酵的面团,掺进很多面粉,并揪下一小撮用力揉白,再将此揉过面团压扁包裹未揉过面团擀开,用擀杖压出菱形花纹,立即搁进用木炭火双层铁鏊。
翻腾数次,并用铁签插眼烙熟。
可恶那人终日边烙饼边用短擀杖有节奏敲击案板,那熟食的香味那声音常令我馋涎欲滴。
3.面条像裤带陕西人在民国时期招待上宾的饭食为捞面条。
此地话叫粘(音然)面、biangbiang面。
那字颇难写,我致力文学40余年,尚不曾写过。
有童谣为证:一点飞上天,黄河两道弯,八字大张口,言字往里走,东一扭,西一扭.左一长,右一长,中间坐个马大王,月字旁,心字底,留个勾勾挂麻糖,坐个车车逛咸阳。
估计不是仓颉造的。
面条擀好,随便用菜刀划开寸许宽,好像裤腰带,煮熟浇上酱油醋、油泼辣子,咔嚓咔嚓就着生蒜瓣大口吃进。
那粗瓷大碗直径一般有1尺大小,有的干脆用盆。
陕西十大怪
陝西十大怪俗話說,“百里不同風,十裏不同俗。
”在陝西這塊黃土地上,由於氣候、經濟、文化等多方面原因的影響,陝西人(關中人)在衣、食、住、行、東等方面,形成了一些獨特的方式。
外地人對此十分好奇,經過彙集稱之為“陝西十大怪”(即“關中十大怪”):麵條像腰帶、鍋盔像鍋益、辣子是道菜、泡饃大碗賣、碗盆難分開、帕帕頭上戴、房子半邊蓋、姑娘不對外、不坐蹲起來、唱戲吼起來等。
麵條像腰帶扯面也叫冰冰(讀biangbiang,現代漢語字典上沒有這個字)面,正宗的關中人所做的冰冰面和通常城裏人所吃的扯面還是有一定區別的。
正宗的冰冰面,一根麵條寬度可達二三寸,長度則在1米上下,厚度厚時與硬幣差不多,薄時卻如同蟬翼。
一根麵條足夠一頓飯,而對大飯量的關中人來說,一頓吃8兩、1斤也是輕輕鬆松的。
關中人吃面,喜歡將面和硬揉軟、擀厚、切寬。
這種面煮熟以後,撈在碗裏,無論是澆臊子,還是潑油辣子,吃起來都很光滑、柔軟、熱火、有筋性。
既可口又耐饑。
人們脖子一伸一縮,呼嚕嚕吞進肚裏,吃飽吃脹,飽嗝一打,頓時渾身上下都是力氣,拉架子車、上山扛石頭,五六個小時不吃不喝也不覺得餓。
鍋盔像鍋蓋相傳在唐代修乾陵時,因服役的軍人工匠人數過多,往往為吃飯而耽誤施工進度,受到懲罰。
於是,有一士兵在焦急之中便把麵團放進頭盔裏,把頭盔放到火中去烤,而烙成餅。
現在算起來鍋盔在陝西已有上千年的歷史了。
做鍋盔,面要和得很硬,硬得用手都揉不動,要借用木杠來壓揉,然後放在直徑2尺以上的大鍋中慢慢烤制而成。
這樣,烙成的鍋盔外脆晨酥,清香可口,放上十天八天也不會變味。
鍋盔要數“乾州(今乾縣)鍋盔”好。
辣子是道菜至於說辣子,一般人都以為是湖南人、四川人能吃辣椒。
其實四川人只是把辣子當成一種調料,而在陝西“沒潑辣子”卻是一道正經八百的菜肴。
就連西安城裏家家戶戶前也是掛滿一串串喜人的紅辣椒。
“油潑辣子”看著紅、聞著香、吃著辣,既能用來調面,又能夾饃吃。
人們常說“油潑辣子冰冰面吃著燎(好)乍咧!”泡饃大碗賣“牛羊肉泡饃大碗賣”可稱上是“陝西第一泡”、“西安第一碗”。
陕西省西安市第九中学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陕西省西安市第九中学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2分)1. 陕西十大怪:面条似腰带,锅盔像锅盖,碗盆难分开,辣子也是一道菜,泡馍大碗买,板凳不坐蹲起来,房子半边盖,姑娘不对外,帕帕不装头上戴,唱戏大声吼起来。
据此回答3—4题。
3.形成“面条似腰带,锅盔像锅盖”的饮食习惯是由于陕西关中地区主要种植A.玉米B.小麦C.水稻D.高粱4.“姑娘不对外,帕帕不装头上戴”的主要原因是这里风沙大,在陕西冬春季节常刮A.东南风B.东北风C.西南风D.西北风参考答案:3-4 BD2. 下图所示的地形结构示意图中,黑色部分表示山区的比例,最符合我国实际的是参考答案:B3. 下列旅游活动属近代旅游的是A.苏轼游“石钟山” B.泰坦尼克号游船上的旅客到美洲旅游C.马可波罗东方之行 D.某旅行社组团赴新、马、泰“十日游”参考答案:B4. 读下图,回答第3~5题。
3.四图中,附近有世界著名大渔场的是A.①B.②C.③D.④4.图中四个岛屿中,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5.右图各气候类型与上图中四个岛屿对应正确的是()A.①一甲、②一乙、③一丙、④一丁B.①一丙、②一乙、③一甲、④一丁C.①一乙、②一丙、③一丁、④一甲D.①一丙、②一乙、③一丁、④一甲参考答案:A B D5. 读我国两大淡水湖图。
回答下面小题。
9. 甲湖湖面比20世纪缩小了近一半,其后果是( )A. 造成上游水土流失B. 水质变好C. 对湘江的调节能力增强D. 对长江的调节能力减弱10. 治理乙湖污染应采取的措施是( )①湖流域内提倡使用无磷洗涤剂②建立污水处理厂,实施污水达标排放③减少网箱养殖面积④将湖区周围企业全部迁到中西部地区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②③④D. ②③参考答案:9. D 10. B本题组考查湖泊湿地的作用与开发保护。
(1)湿地面积的减少意味着湿地的多种功能都将下降。
(2)保护湿地要根据实际,既要将湿地资源利用,又不破坏实地的生态功能。
浅析“关中八大怪”现象中蕴含的陕西关中民俗文化
浅析“关中八大怪”现象中所蕴含的陕西关中民俗文化摘要:一个地区的民俗文化是依附于这个地区人民的生活习惯、信仰、情感等而产生的文化.一个地区民俗文化的形成与这个地方的自然状况、经济条件和人们的生活状态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而在陕西这块人杰地灵的土地上,由于受到自然状况以及人们长期生活习惯的影响,很多元素具有了自己独一无二的特点。
正是这些独一无二的特点让外来人充满好奇,所以有人就整理出“关中八大怪”一说,涵盖了衣、食、住、行等多个方面.“关中八大怪”的每一“怪"中都蕴含着独特的关中民俗文化。
本文将从“关中八大怪”现象中探析陕西关中的特色民俗风情。
关键词:关中八大怪、陕西、民俗文化前言:陕西的关中地区大致包括西安、渭南、咸阳、铜川、宝鸡,黄土高原以南以及秦岭以北等地区.由于经济、气候、文化等多方面的影响,关中地区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形成了一些独特的方式,有着丰厚历史文化积淀的陕西关中地区,沿袭历史民俗,形成了生动有趣的“八大怪",分别是:面条像裤带、锅盔像锅盖、辣子是道菜、凳子不坐蹲起来、帕帕头上戴、房子半边盖、姑娘不对外、秦腔不唱吼起来等,接下来分别从这八个方面一一探析陕西关中民俗文化。
一、面条像裤带俗话说:东南西北中,面食在关中.陕西的面食是全国闻名的,很多人都会慕名而去,吃上一碗正宗的陕西扯面(也称biang biang面)。
正宗的关中人做的“扯面”正是八“怪”之一“面条像裤带”的真实写照。
一根面条可长达一米左右,亦有厚薄之分,厚得时候于一枚硬币的厚度差不多,薄时却通透如蝉翼。
对饭量小的女孩来说,一条正宗的关中“扯面”足以够一顿午饭,而对于劳动强度大的关中壮汉来说,一顿吃上两三条扯面那是正常的。
关中人吃面,喜欢吃“精致”面。
这“精致”二字则是指面的制作工序和手艺。
一碗面的形成则包含和面、醒面、揉面,再醒面,当面达到可以做面条的程度时,再把面揉软,擀厚,切宽、下锅,煮熟以后再泼上辣子,或是浇上臊子,一碗面才最终完成。
陕西十大怪
陕西十大怪陕西是一个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省份,有许多神秘的历史事件和不解之谜,这些不同寻常的现象被称为“陕西十大怪”。
作为一名知名学者,我将以文字的形式为大家揭示这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一、宝鸡天神涧宝鸡天神涧位于宝鸡市陈仓区周原村,涧内有一座古代神庙,传说中这里是司马迁写《史记》的地方。
然而,神庙内有一片神奇的土地,据说吃上这里的泥土,能够治愈许多疑难杂症。
这种特殊的泥土在全国范围内都很少见,仅仅只有这里有。
二、黄帝故里扶风黄帝故里扶风位于渭南市华县,是黄帝的出生地。
传说中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这里的人民孝敬黄帝,传承黄帝文化,世代相传。
黄帝故里扶风曾多次被授予“中华文化名城”、“国家文化名镇”等殊荣。
三、陕北神秘坑洞陕北神秘坑洞位于延安市黄陵县五井镇的凤凰山下,是一处实验领域。
这里有人工开凿的坑道、洞室,据说这是当年为了进行核试验所建造的地下工程。
然而,这里的内部结构却异常复杂,至今仍有许多谜团未解开。
四、华山绝顶仙女峰华山绝顶仙女峰,传说中是女儿国的国王所在地,是一处神秘的地方。
这里的仙女峰一年四季云雾缭绕,气氛神秘,常常有神秘的人物从这里出现。
五、洛川鸟语花香洛川是一个美丽的小城,有着美丽的风景和独特的特色。
这里的机场有着天使之眼的美誉,是一个神秘而美丽的地方。
六、延安古城墙延安古城墙是全国著名的古城墙之一,是抗日战争时期延安的重要军事防线之一。
这里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游客可以感受到浓郁的历史气息。
七、陕西鲁迅研究所陕西鲁迅研究所位于西安市鄠邑区土门镇崔家庄村,是一处历史遗迹。
这里是鲁迅曾经生活和创作的地方,也是鲁迅思想遗产的一个重要场所。
八、宝鸡鸳鸯渠宝鸡鸳鸯渠被誉为“天下第一渠”,是一处十分神秘的地方。
这条 46.5 公里长的渠道,来源神秘,渠水全部是自然流出而不加人工。
九、蟠龙山石窟蟠龙山石窟位于杨凌区董家沟,是一处古代道教文化遗址。
这里依山傍水,奇峰怪石,是许多道教头目所钟爱的地方。
十、宝鸡府署宝鸡府署位于宝鸡市中心,是一处历史建筑。
陕西特色10大怪
陕西特色10大怪讲起我的家乡陕西的几大怪,也真难说得清楚,我在家时有“陕西八大怪”的说法,我现在也说不太全。
只记的有;面条像裤带,锅块像锅盖,房子一面盖,姑娘不出寨(村)[姑娘不对外],板凳不坐蹲起来,唱戏(秦腔)吼起来,吃饭蹲在大门外,帕帕(手巾)头上戴等,对了,好象还有一个说法不太雅,记得叫“胡其蛋(泥土块)搽屁股撩的太(好极了)”。
但由于在陕西这块黄土地上,由于气候、地貌、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原因的影响。
陕西人在衣、食、住、行、乐等方面,形成了一些独特的方式。
尤其是陕南靠四川,湖北等省与关中地区的差别更大,就是陕北与关中地区的民风民俗也存在一定差异。
后来,也发现了“陕西十大怪”的讲法;一、面条像腰带。
素称"八百里秦川"的关中盛产小麦。
小麦也就成了关中人的主要食粮之一。
而面条则是关中人最主要的饮食。
关中人吃面,喜欢将面和硬揉软,擀厚、切宽,并称之为"biangbiang面"。
这种面煮熟以后,捞在碗里,无论是浇肉臊子,还是泼油辣子,吃起来都很光滑、柔软、热火、有筋性。
既可口,又耐饥。
二、锅盔像锅盖。
锅盔是用麦面制成面坯,在铁锅上烙烤而成的一种饼子。
它既是陕西人的主食,又是出外随身携带的干粮。
关于锅盔的起源,历来说法不一。
有的说,锅盔是诸葛亮初出茅庐,火烧博望坡后,为帮关羽稳定军心而发明的;有的说,在唐代修乾陵时,因服役的军人、工匠人数过多,往往为吃饭而耽误施工进度,受到惩罚。
于是,有一名士兵在焦急之中便把面团放进头盔里,把头盔放到火中去烤,而烙成了饼。
因为是用头盔烙制而成的,所以叫做锅盔。
不管怎么讲,算起来锅盔在陕西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了。
陕西人做锅盔,将面和得很硬,甚至用手都揉不动,只能借助木杠子,用全身的力量来压揉,压成圆饼以后,放在铁锅里,用麦秸火慢慢烙烤,并用微火煨熟。
这样,烙成的锅盔外脆里酥、清香可口,放上十数八天也不会变味。
陕西农村的铁锅都很大,直径一般都在二尺以上,所以烙出的锅盔又大又厚,很象一个锅盖。
陕西十大怪(精美图文)
陕西十大怪(精美图文)陕西十大怪(精美图文)面条像腰带、锅盔像锅盖、辣子是道菜、碗盆难分开、帕帕头上戴、房子半边盖、姑娘不对外、不坐蹲起来、睡觉枕砖块、唱戏吼起来。
陕西十大怪其实是一种独特的生活。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
”在陕西这块黄土地上,由于气候、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原因的影响,陕西人(关中人)在衣、食、住、行、东等方面,形成了一些独特的方式。
外地人对此十分好奇,经过汇集称之为“陕西十大怪”(即“关中十大怪”):面条像腰带、锅盔像锅益、辣子是道菜、碗盆难分开、帕帕头上戴、房子半边盖、姑娘不对外、不坐蹲起来、睡觉枕砖块、唱戏吼起来等。
想起这些,又勾起了儿时的回忆。
一、面条像腰带“扯面宽得像裤带”。
扯面也叫冰冰(读biang--biang,现代汉语字典上没有这个字)面,正宗的关中人所做的冰冰面和通常城里人所吃的扯面还是有一定区别的。
正宗的冰冰面,一根面条宽度可达二三寸,长度则在1米上下,厚度厚时与硬币差不多,薄时却如同蝉翼。
一根面条足够一顿饭,而对大饭量的关中人来说,一顿吃8两、1斤也是轻轻松松的。
关中人吃面,喜欢将面和硬揉软、擀厚、切宽。
这种面煮熟以后,捞在碗里,无论是浇臊子,还是泼油辣子,吃起来都很光滑、柔软、热火、有筋性。
既可口又耐饥。
人们脖子一伸一缩,呼噜噜吞进肚里,吃饱吃胀,饱嗝一打,顿时浑身上下都是力气,拉架子车、上山扛石头,五六个小时不吃不喝也不觉得饿。
小时候,老人们常诙谐地说“我家没有案,吃的BiangBiang面”,很是有趣。
记得有次回家,吃了一次大姑家的BiangBiang面,已经十几年都过去了,老婆到现在还念念不忘。
其实上等的BiangBiang面,不仅面要扯的劲道,匀称,味道也要调好,吃起来才爽口。
二、锅盔像锅盖“乾县有三宝,锅盔、叉酥、豆腐脑。
”说起锅盔漠来,还有段传说哩。
相传,唐朝时,高宗李治和女皇武则天的合葬陵的陵址最初选中乾县东北五十里的五峰山。
后因穴位风水不吉利。
文化-陕西十大怪.doc
陕西十大怪民间总结和流传的一个地域的所谓的“怪”,实乃是这个地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以及文化独特性的体现,是一幅幅绕有情趣的地域风情录和民俗画卷。
陕西的“怪”自然也脱不了这个“俗”。
陕西究竟有多少“怪”,其实谁也说不清。
而这十“怪”、八“怪”也并不能囊括整个陕西的民俗风情和其古老的历史渊源,囊括不了在陕北窑洞中“大碗喝酒、大块吃肉”时的酒曲以及陕南“吊锅”所体现的与黄天厚土相区别的另类文化。
这里所列举的“怪”其实是关中地区民众生活方式、习惯和文化心态的一个缩影。
制作部提供陕西十大怪之一——帕帕头上盖“帕帕”是陕西人对方巾、手绢或围巾类的俗称。
关中男人的帕帕一般为白粗布做成的长宽布,戴时只须在头上缠绕几圈,然后将布头别进去即可。
男人的帕帕在戴好后,既可作为保暖之用,还可放点烟草、烟袋、钱物什么的。
必要时它还可以用来捆东西,背孩子,当腰带。
女人的帕帕则多为正方形,色彩各异,以深为主。
女人冬天出外时,帕帕被折成三角形,从头顶包到下颌,既挡风,又保暖;在房内当围脖,进了厨房又可围在腰间作厨巾。
既可用来擦汗,还可用作包东西。
然而最为奇观的是关中老太太的方巾,一年至少三季,总是顶在头上,边贴脑门,两角别在耳后,下地干活,走亲串门,习俗不变。
制作部提供陕西十大怪之一——房子半边盖走在关中地区,人们不难发现有一种在国内外都较为少见,极具地方特色的房屋形态,即由直角三角型支撑的单檐斜坡房。
这种被关中人称之为厢房、厦子或厦房的住房,其特点是:单面门窗,背靠高墙,冬可抵寒,夏可遮阳,因而冬暖夏凉。
由于室内纵深浅,采光好,实用性强,且盖房投资少。
对于平民百姓来说是极为实惠的。
一般厦房每排盖三间,即,老人一间,晚辈一间,一间厨房。
如果需要,会在已盖好的厦房对面十分对称地在再盖一排厦房。
家境丰裕人家也会在相对的两排厦房一头的鼎前方盖起被称为上房,或者安间的人字梁支撑的前后双檐斜坡房,对面再盖上门房,就形成完整的四合院。
这时厦房的用途除居住晚辈外,多为客房、柴房或为佣人居住或堆放杂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十大怪”之地理探析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陕西人长期生活在陕西这块黄土地上,背靠莽莽秦岭,吸允泱泱渭水,在气候、地貌、植被和文化传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在衣、食、住、行和乐等方面,形成了一套独特的风俗习惯,外地人称之为“陕西十大怪”。
严格地说,“陕西十大怪”称“关中十大怪”更为贴切,因为它主要反映了关中平原以及周边地区的民众的生存环境、生活习惯和民风民俗,体现出关中人民的生存方式和价值观点。
“陕西十大怪”有几种不同的说法,其中下面这种说法最为流行。
1、面条像腰带。
歌谣为证:三秦面条真不赖,擀厚切宽像裤带;面香筋道细又白,爽口耐饥燎的太。
从地理位置上讲,陕西省绝大部分地区地处秦岭以北,属于北方地区,农作物以小麦为主。
所以,小麦就成了陕西人的主要食粮,面食也成为陕西人的主食。
在各种面食中,陕西人尤其喜欢吃面条,甚至能够一日三餐都吃面条。
陕西的面条别具特色,特别是生活在“八百里秦川”的关中人最喜欢吃的一种叫“biang’biang面”的面条,形状宛如腰间所系的裤带,其厚、宽、长超出人们的想象,外地的面条与之比起来,相形见绌,只能称为“面丝”。
2、锅盔似锅盖。
歌谣为证:饼大直径二尺外,又圆又厚像锅盖。
陕西把饼叫锅盔,里酥外脆好捎带。
从地理条件上讲,陕西省简称秦,是古代秦国所在地,而秦人祖先最早来自甘肃西北草原,陕西人也就继承了草原先民的粗犷、豪放的遗风,在吃上不太讲究,把锅盔馍做得特别大,大如锅盖。
锅盔不但便于秦人作战时携带,也适合关中干燥的气候,便于贮存。
其实,陕西的锅盔就是用麦面精粉,压秆和面等原料在大锅里烙制成的圆饼,外表斑黄,呈圆形,直径达尺许,象锅盖一般模样。
烙制锅盔要由有多年经验的师傅来完成,手法有:一转、二翻和三挠。
一转,就是锅盔在锅中要不停地转动;二翻,就是烙成一面以后再翻过来烙另一面;三挠,就是锅盔熟的时候挠一挠锅盔,听一听动静,如果发出清脆声音,上面有白色痕迹,那么就能够了,否则就没有熟透。
锅盔的历史悠久,其来历大体有两种说法。
一是相传在唐代修乾陵时,因服役的军人工匠人数过多,往往为吃饭而耽误施工进度,受到惩罚。
于是,有一士兵在焦急之中便把面团放进头盔里,把头盔放到火中去烤,烙成面饼即锅盔。
另一种说法是传说在秦朝,秦军一统六国,四处征战之际,因为军中士兵所携带的干粮容易发霉变质。
于是,军中的伙夫就发明了今天的锅盔。
3、辣子也是一道菜。
歌谣为证:刨(不)说川湘能吃辣,老陕吃辣让人怕。
辣面拌盐热油泼,调面夹馍把饭下。
从地理条件上讲,因为陕西省主要地处我国西北黄土高原,气候干燥,植被稀疏,水土流失比较严重,再之,这里在周秦汉唐时期曾是京畿地区,耕战过度,自然环境当然就比江南的“鱼米之乡”差些,因而农作物和蔬菜因而比江南要匮乏些。
陕西人常把辣子作为一道菜,既是为了适合自然环境,也是养成的一种简朴习惯。
一说起中国能吃辣的地区,大家恐怕一致都推举四川和湖南。
因为“四川人不怕辣,湖南人辣不怕”。
其实,陕西人吃辣椒比湖南人和四川人厉害的多。
湖南人、四川人仅仅把辣椒当作一种调味品,而陕西人则实实在在地把辣椒当菜吃。
陕西人吃辣子,是先将辣椒摘去蒂把,用文火炕干,再用舀子捣成粉状,经过筛罗,再让上细盐,最后用较多的滚油泼一下,就成了当地著名的“油泼辣子”。
而且,陕西人吃辣吃得精细,吃出了文化,这点恐怕川人和湘人所无法达到的。
4、泡馍大碗卖。
歌谣为证:天下美味都吃遍,好吃要算羊肉泡。
馍要掰碎汤要香,老碗一端燎扎咧。
从地理条件分析,陕西省绝大部分地区属温带季风气候,冬季漫长而寒冷,人们为了驱寒保暖,所以在冬天就要吃一些吃起来暖和且又做起来方便的饭食,泡馍的出现正好满足了这个要求。
据研究,泡馍的发明最早也是受了秦人草原先民粗犷、豪放的影响。
陕西的泡馍有牛羊肉泡馍、葫芦头泡馍、大肉煮馍、羊血泡馍等各种泡馍,有干有汤,又热又香,极受人们喜爱,也很叫人开胃口。
到过陕西的外地人,无不为陕西的泡馍的美味和种类繁多所叹服。
所以,一般人都能吃得很多。
各个泡馍馆为了满足顾客的要求,便选用了一种耀州(陕西耀县)出产的大瓷碗来装盛泡馍。
于是,“泡馍大碗卖”就成为陕西的一道历史悠久的特色小吃。
5、碗盆难分开。
歌谣为证:老陕楞娃碗真大,面条一盛箍到尖;一碗下肚撑的欢,老碗会上谝闲传(han chuan说闲话的意思)。
从地理条件和历史传统来分析,因为陕西耀州盛产瓷器,陕西人也继承秦人先民粗犷、豪放性格和简朴的生活习惯,所以,吃饭用的碗特别大,可和盆子一般大小。
碗盆难分开,既体现了秦人粗犷、豪放的性格,也为秦人带来了无限乐趣。
陕西人把饭碗不叫饭碗而叫老碗。
在饭碗当中,老碗绝对也是碗的家族中当之无愧的“大哥大”,这种老碗甚至比小盆还大,所以往往碗盆难分。
说起这老碗,产于陕西耀县,属于直径一尺左右的白瓷青花大碗青花粗瓷。
虽然,这老碗表面打眼一瞅有点愣头愣脑。
但是,骨子里却透着一种朴实和憨厚劲儿,这就像陕西人的秉性一样。
正宗的陕西大老碗,碗深而圆,其容量起码有一般吃饭用的小碗七八个之多。
陕西人吃饭无论是青壮年、老人、孩子还是妇女,一律都用老碗。
用这样的碗绝对省事,一次就能盛够,绝对不会再来第二次。
陕西人吃饭图得就是个热闹劲儿,他们喜欢一起扎堆儿吃饭,人们把这叫做“老碗会”。
6、板凳不坐蹲起来。
歌谣为证:老陕脾气真古怪,有登不坐蹲起来。
问他为啥不坐着,他说这样很自在。
从地理条件分析,因为陕西省长期遭受滥砍滥伐,森林稀疏,缺少木材,而且陕西人天生喜欢与黄土地的亲密地接触,使他们更愿意接近和亲近黄土地,所以,陕西人为了节省木材,减少木制板凳,增强与黄土地的感情,用餐时扎堆聊天,板凳不坐蹲起来。
陕西关中的男人们一日三餐都喜欢蹲在一起“开老碗会”,而且一蹲就是一个多小时。
加之,人们冬天喜欢蹲在背风向阳的地方“晒暖暖”或“丢方”、下棋。
于是,关中人就养成了“蹲”的习惯。
陕西人喜欢蹲在凳子上吃饭、抽烟、聊天,而不是坐下来,在别人看起来很受罪的事情,但是在老陕们看来这是自我的享受。
在陕西的农村,在闲暇时候,一般上年纪的老人都喜欢不穿袜子,光脚穿着布鞋,嘴里叼着一根哈烟袋,手里掐着收音机,蹲在凳子上,一边喝茶,一边抽烟。
在这样的氛围中,他们感觉到的是一份自在和欢畅,远远比那些正襟危坐、道貌岸然的人幸福的多。
所以天性随意的陕西人更愿意自在地蹲着,做一个快乐无忧的下里巴人,也不愿意很拘束的坐在凳子上,去享受阳春白雪的高雅生活。
7、房子半边盖。
歌谣为证:乡间房子半边盖,省工省料省木材。
遮风挡雨又耐寒,冬暖夏辆时运来。
从地理条件分析,因为陕西地处西部内陆,绝大部分地区(陕南除外)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所以这里气候干燥、风沙大,加之当地森林稀少。
所以,人们根据当地的条件,就发明了半边盖的房子。
这样的房子不但节省了大量的木材和砖瓦,而且省下了人工。
省工省材的半边房子绝对不是意味着粗制滥造的代名词,而是陕西人为了节省木材,减少房子对木材的消耗量,所以,“房子半边盖”。
在千百年来陕西农业缓慢发展的过程中,人口却迅猛的增加。
农村中原来聚居生活的家庭,因土地面积有限,而人口众多,住宅紧张,于是便产生了我国建筑史上的怪胎——房子“半边盖。
在陕西农村处处可见半边盖的房子。
但是,您千万可不要以为这是“豆腐渣”工程,其实这是陕西人独有居住环境,这与陕西的地理环境和风土人情分不开的。
8、姑娘不对外。
歌谣为证:长安建都十几代,人杰地灵春长在。
风调雨顺生活好,陕西姑娘不对外。
从地理条件分析,陕西自古地灵人杰,这里土壤肥沃,气候温和,人才济济,名人辈出,尤其关中地区土地广袤肥沃,浇灌方便,只要有种子入土,基本上便可不为吃饭而发愁。
长期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衣食无忧,所以长久以来养成的封闭意识。
陕西人的保守在全国是出了名的,尤其对于自家姑娘的保守意识,那更是出了名的。
自古就有陕西姑娘不对外的传统,陕西人自家的姑娘大多只限于在陕西人内部交流,而很少和外地人通婚。
陕西自古就是风水宝地,共有十八代帝王在此建都,多少年来一直侵淫着封建主义思想。
同时因为长安十八代帝王在此建都,所以天子脚下的臣民,就更显得牛气了一点,底气更足了一点。
再加之,平日辛勤地耕作足以温饱无忧,尽情享受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天伦之乐。
所以,陕西人更愿意在自我封闭的小圈子里面,享受着自由自在的生活,而不是为了事业,离开家乡而四处闯荡,去“走西口”或者“闯关东”。
自古以来,河南、四川、湖北、甘肃等地的姑娘纷纷下嫁陕西,却很少见到陕西的姑娘下嫁到外地。
关中地区很早就有"老不出关(潼关),少不下川(四川)"的谚语。
久而久之,不但男人们不外出远行,就连姑娘们也不远嫁。
俗话说:肥水不流外人田。
当然,陕西的姑娘就不会对外了。
但是,那段历史已经是以前的老黄历了,现在陕西人正在努力改变历史。
9、帕帕不装头上盖。
歌谣为证:陕西农村老太太,花格帕帕头上带。
防晒防尘又防雨,檫手抹汗更实在。
从地理条件分析,因为陕西地处西北的黄土高原,这里日照强烈,干旱少雨,而且风沙天气较多。
所以农村妇女在辛勤劳作的时候,为了避免紫外线灼伤皮肤和风沙吹蚀,大都要头顶着手帕。
当您漫步在陕西农村乡间的小道上,时不时地看到头顶手帕的老太太手拄着拐杖,迈着三寸金莲慢悠悠的踱步。
头顶的手帕,成为陕西老太太区别与其他地方老太太最显著的特征。
陕西的关中盛产棉花,当地农村很早就有用棉花纺纱织布的习惯。
当地人爱把这种用棉花纺织而成的土布梁成黑色。
所以,在关中农村,中老年人有服装大多是黑色的。
以前,因为生活穷困,人们没有钱来买美丽的帽子,所以头顶便宜实惠的手帕,就成为勤劳朴实的农村妇女的必然选择。
今天,当人们生活富裕起来以后,千奇百怪的帽子逐渐取代了手帕。
手帕也成为古老的历史中一道风景。
因为陕西省绝大部分气候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春多吹西北风,风沙大,为了抵御风沙,人们把帕帕盖在头上,代替帽子,以防风沙。
10、唱戏大声吼起来。
歌谣为证:民风淳朴性彪悍,秦腔花脸喉起来;台下观众心欢畅,不怕戏台棚要翻。
从地理条件分析,这也是受陕西人粗犷、豪放性格的影响。
因为秦腔音乐反映了陕甘人民耿直爽朗、慷慨好义的性格,和淳朴敦厚、勤劳勇敢的民风。
所以秦腔有着深厚的根基。
外地人开玩笑说:“唱秦腔要具备三个缺一不可的条件,一是舞台要结实,以免震垮了;二是演员身体要好,以免累病了;三是观众胆子要大,以免吓坏了”。
陕西十大怪,最怪就是秦腔喉起来。
有道是:秦腔一声吼,震死山坡老黄牛。
看过秦腔的人们,无不被那如黄河咆哮,如华山雄伟,如黄土地深厚的吼声所震撼。
秦腔就像一根脐带,一头连接着秦人的未来,一头连接着秦人的过去,为生活在这片黄土地的人们,提供着思想的乳汁。
能够说,正是因为地理条件等多方面的综合因素,造就了“陕西十大怪”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