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30447数据、模型与决策

合集下载

自考数据、模型与决策

自考数据、模型与决策

高纲1396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30447 数据、模型与决策南京大学编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I 课程性质、设置目的与要求一、《数据、模型与决策》课程的性质随着社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和科学管理意识的普遍增强,人们对如何从数据资料角度进行认识显示出越来越多的兴趣。

数据资料本身并没有什么意义,关键是采用合适的方法对其进行分析和处理,只有这样才能探索客观现象发展变化的内在规律,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管理决策的需要。

《数据、模型与决策》属于数量性质的课程,侧重于讲解数据资料的搜集、描述、分析和解释,以及管理决策方法和技术方面的知识。

管理决策分为两类,一类是理性决策一类是行为决策。

数据分析与决策模型中,不论是以不确定性为特征的统计决策,还是以确定性为特征的管理科学优化决策,和以策略互动为特征的博弈决策,都可以把它们归结为理性决策范畴。

既然是理性决策,必然会要求建立某种决策准则,然后在既定的准则下通过度量来选择决策方案。

这一过程一方面要对研究的问题进行结构化处理,另一方面也需要有相应的数据资料。

前者是为了能够建立决策模型,后者则是帮助实现计算。

有鉴于此,数据与模型在决策分析中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数据与模型除了共同服务于决策分析以外,两者之间也存在密切的关系。

从应用的角度,统计方法比较强调实证性做法,统计分析与决策中,没有大量的、客观准确的数据资料,统计决策分析只能停留在纯理论的状态,无法形成具体的分析结论。

管理运筹优化和博弈决策分析中,虽然不像统计分析那样,需要拥有充足的数据,但是必要的不可控因素比如模型中的有关参数,其数值资料就必须事先给以确定。

尽管现在的企业一般都积累了大量的可供开发利用的数据资料,不过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数据资料本身总会存在不系统、不充分、不完备的情况。

因此,对于背景数据必须经过科学的编辑、处理、汇总和提炼,然后才能用于决策分析。

对此,模型起着重要的转化作用,通过模型化处理,不仅能对数据的价值结构进行改造,而且还能对决策赋以深层次的分析。

2014年7月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30447数据、模型与决策试题

2014年7月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30447数据、模型与决策试题
A.集中趋势B.离散趋势C.方差D.极差
8.从总体N个单位中抽取n个单位作为样本,每次从总体中抽取一个单位,凡是被抽中的单位不再放回到原来的总体中,接下来抽选的样本单位,只是从剩下的总体单位中进行抽取,这种抽样方式叫做( )
A.不重复抽样B.简单抽样C.随机抽样D.双相抽样
9.EXCEL中,拟合优度系数计算的函数是( )
A.抽样调查B.实验设计C.普查D.参与观察
3.从总体N个单位中抽取n个单位组成样本时,保证每一个单位被抽出来的概率相等,这种抽样方法叫做( )
A.等距抽样B.简单随机抽样C.分层抽样D.整群抽样
4.把非定量的文献史料、语言习惯等带有特征的因素设法转化成可以量化处理的数据,然后对这些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并做出判断的方法叫做( )
A.内容分析法B.间接调查法C.判断调查法D.阶段抽样调查
5.语义上表现出明显的等级或顺序关系的定类资料,称为( )
A.定量资料B.定类数据C.调查资料D.定序资料
6.各个组中的频数与所有组频数之和的比率叫做( )
A.累积频数B.频率C.频数D.累积频率
7.观察值之间的差异程度或频数分布的分散程度,称为( )
30.某农场打算添购一批拖拉机以完成每年三季度的生产任务春种330公顷,夏管130公顷,秋收470公顷。可供选择的拖拉机型号、单台市场价格以及拖拉机的使用能力参数列示于题30表。
题30表
问题:每种型号的拖拉机各购买几台,才能顺利地完成各项生产任务,并且还能保证总的花费最少。
要求:列出解决这问题的数学模型(不求解)。
三、名词解释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21.数据质量检查的抽样方法P21
22.控制图P205
23.中位数P47
24.变异系数P58

《数据模型与决策》复习题及参考答案0

《数据模型与决策》复习题及参考答案0

《数据模型与决策》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运筹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各种有组织系统的管理问题,经营活动。

2.运筹学的核心主要是运用数学方法研究各种系统的优化途径及方案,为决策者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

3.模型是一件实际事物或现实情况的代表或抽象。

4通常对问题中变量值的限制称为约束条件,它可以表示成一个等式或不等式的集合。

5.运筹学研究和解决问题的基础是最优化技术,并强调系统整体优化功能。

运筹学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效果具有连续性。

6.运筹学用系统的观点研究功能之间的关系。

7.运筹学研究和解决问题的优势是应用各学科交叉的方法,具有典型综合应用特性。

8.运筹学的发展趋势是进一步依赖于_计算机的应用和发展。

9.运筹学解决问题时首先要观察待决策问题所处的环境。

10.用运筹学分析与解决问题,是一个科学决策的过程。

11.运筹学的主要目的在于求得一个合理运用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最佳方案。

12.运筹学中所使用的模型是数学模型。

用运筹学解决问题的核心是建立数学模型,并对模型求解。

13用运筹学解决问题时,要分析,定议待决策的问题。

14.运筹学的系统特征之一是用系统的观点研究功能关系。

15.数学模型中,“s·t”表示约束。

16.建立数学模型时,需要回答的问题有性能的客观量度,可控制因素,不可控因素。

17.运筹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各种有组织系统的管理问题及经营活动。

二、单选题1.建立数学模型时,考虑可以由决策者控制的因素是( A )A.销售数量 B.销售价格 C.顾客的需求 D.竞争价格2.我们可以通过( C )来验证模型最优解。

A.观察 B.应用 C.实验 D.调查3.建立运筹学模型的过程不包括( A )阶段。

A.观察环境 B.数据分析 C.模型设计 D.模型实施4.建立模型的一个基本理由是去揭晓那些重要的或有关的( B )A数量 B变量 C 约束条件 D 目标函数5.模型中要求变量取值( D )A可正 B可负 C非正 D非负6.运筹学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效果具有( A )A 连续性B 整体性C 阶段性D 再生性7.运筹学运用数学方法分析与解决问题,以达到系统的最优目标。

2016.04数据模型与决策(解答)

2016.04数据模型与决策(解答)

‘2016年4月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数据、模型与决策试卷(30447)本试卷分为两部分,满分一百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一部分为选择题1页至2页。

应考者必须按照试题顺序在“答题卡”上按要求填涂,答在试卷上无效。

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3页至4页,共2页。

应考者必须按照试题顺序在“答题卡”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对时间序列移动平均,得到的新时间序列比原时间序列的项数少,如6期移动平均少(D )A.8项B.16项C.7项D.6项2.对事物进行分类或分组的到的结果,就是( B )A.定量资料B.定类资料C.调查资料D.测量资料3.对二人有限零和博弈,A为局中人I的赢得矩阵,则局中人II的赢得矩阵是(D )A.AB.2AC.1/AD.-A4.如果排队系统的顾客到达数为泊松流,则顾客到达间隔服从(D )A.指数分布B.定长分布C.爱尔朗分布D.泊松分布5.对于一个线性规划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一定能找到最优解B.有可行解必有最优解C.最优解同时也是最基本可行解D.一定有可行解6.C控制图主要用于检查( B )A.少数关键性要素B.单位产品的缺陷数C.系统性原因D.异常波动7.贝尔实验室工程师休哈特博士发明的,运用统计方法确定管理界限,并用于管理监控的一种图表叫做(B )A.鱼刺图B.控制图C.怕雷特图D.直方图8.在下面的几个决策准则中,属于风险型决策准则是(D )A.小中取大准则B.最小后悔准则C.等可能性准则D.最大可能性准则9.把每一年各月(季)观察值直接与上一年同一月份(季)的观察值进行对比,计算年距环比发展速度,以消除季节变动和长期趋势的影响,能够粗略地描述时间序列的( D )A.指数变化B.趋势变动C.季节变动D.循环变动10.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拟合优度系数R2是( B )A.因变量数目的递增函数B. 自变量数目的递增函数C. 修正系数的递增函数D. 模型真实性的递增函数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90分)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1.检验两个总体变异程度的大小,需要用到的分布是F分布12.衡量产品的加工过程中的稳定性可以使用工序能力指数13.改变自变量的回归系数,可以引进虚拟变量14.时间序列的各项观察值,叫做水平15.增长量与基期水平相比得到增长速度16.决策人不能控制的客观存在的环境或条件叫做自然状态17.加工过程出现条件变化时反映在直方图上可能会呈孤岛型18.出现次数最多的观察值叫做众数19.到达加油站加油的车辆数其分布刻画可以用泊松分布20.线性规划问题中,通常将资源对目标函数的边际影响叫做对偶解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21.队长:P298 队长是排队系统中的顾客数,由排队等候的顾客数和正在接受服务的顾客数两部分组成。

江苏自考30447数据、模型与决策重点知识点汇总速记宝典

江苏自考30447数据、模型与决策重点知识点汇总速记宝典

(30447适用江苏省)速记宝数据、模型与决策典简答题命题来源:围绕学科的基本概念、特征、原则、内容。

答题攻略:(1)不能像名词解释那样简单,也不能像论述题那样长篇大论,但需要加以简要扩展。

(2)答案内容要简明、概括、准确,即得分的关键内容一定要写清楚。

(3)答案表述要有层次性,列出要点,分点分条作答,不要写成一段;(4)如果对于考题内容完全不知道,利用选择题找灵感,找到相近的内容,联系起来进行作答。

如果没有,随意发挥,不放弃。

考点1:简述开展决策分析需要考虑的要求。

答:(1)以定性分析为先导;(2)以管理决策为根本目标;(3)以科学方法论为指导;(4)以数据模型为主要依据;(5)以软件应用为辅助性手段。

考点2:简述运用数量分析手段进行管理决策的过程。

答:(1)明确对象,界定问题(2)建立决策分析模型(3)搜集数据资料(4)模型求解和检验(5)结果解读和敏感性分析(6)形成决策分析报告考点3:简述现代普查活动的特征。

答:(1)定期举行(2)依法进行(3)应用广泛(4)质量控制(5)项目增多(6)计算机介入考点4:简述抽样调查的特征。

答:(1)按照随机性原则确定观察单位。

(2)根据部分单位的调查结果,对总体进行科学推断。

(3)抽样误差可以计算。

考点5:简述获得间接资料的渠道。

答:(1)公司内部的历史记录(2)政府部门(3)国家统计局(4)专门从事数据资料采集的组织(5)各种各样的产业协会和一些特殊利益组织(6)网络媒介考点6:简述统计数据质量误差产生的原因。

答:(1)调查准备工作不充分引起的误差(2)数据搜集阶段发生的误差(3)资料整理过程中产生的误差考点7: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结合应用答:算术平均数,中位数B,众数B当=B=B,表明现象存在的状态是对称的。

当>B>B,表明现象呈右偏态,频数分布曲线的尾巴拖向右边。

当<B<B,表明现象呈左偏态,频数分布曲线的尾巴拖向左边。

(完整版)30447数据模型与决策2014年07月【答案】

(完整版)30447数据模型与决策2014年07月【答案】

1-5、ACBAD 6-10、BBACD 11、数学模型 12、双相抽样 13、4.8814、一个测量原点,也叫绝对零点 15、熵16、置信度或置信水平 17、方差分析 18、自变量 19、循环变动 20、波动问题21、数据质量检查的抽样方法:在一次调查之后,紧接着再从这些被调查单位中抽取一定数量的单位组成样本,重新调查登记,最后将两者的结果进行对比,以检查先前调查数据的质量并进行适当的调整。

22、控制图:它是运用统计方法确定管理界限,并用于管理监控的一种图标。

23、中位数:把观察值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位置居中的数叫做中位数。

24、变异系数:是把算术平均数与标准差联系起来的一个测度,它的公式为100%Ss C x25、折中准则:小中求大准则过于悲观,大中求大准则过于乐观。

折中准则就是小中求大和大众求大准则之间进行平衡,以希望决策更符合现实。

通过对行样本频率能进行列类别间的比较,志愿活动是为了体现个人价值的男性比超过女性比。

2292644.8232868.220.4269133743289614.44468.22通过计算说明救济水平与解雇率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不是很高。

28、20001999199819972001169.2144.5126.1103.5135.82544x x x x x 2000199919981997200194.7116.0137.9178.3131.72544x x x x x 200019991998199********.6141.2159.2152.9142.97544x x x x x 20001999199819972001109.3131.9146.8166.0138.544x x x x x29、1(200.015)(200.015)2022u T Tˆ20x ,可以直接利用公式进行计算1(200.015)(200.015)16660.005u pST T T C30、解:设每种型号的拖拉机各购买1234,,,x x x x 台。

《数据、模型与决策》教学大纲.doc

《数据、模型与决策》教学大纲.doc

《数据、模型与决策》教学大纲一、课程主要内容简介本课程作为MBA的一门必修课程。

各行各业的管理者都必需具备数字信息处理能力,利用数据信息得出正确的结论,并在诸多的策略中选取最优的策略。

数据分析、模型建立、策略选择是一个完整的过程。

对管理者而言,在处理问题时往往首先遇到的是数据,必须科学地、合理地在这些数据中提取他所需要的信息,或建立相应的模型,最后作出决策。

本课程是一门系统、完整、整体结构严谨、各部分紧密关联、理论与实际并重的课程,因此采用以基本理论为本、实用为主的教学指导思想。

既要求学生了解理论的内涵,掌握方法;也要求学生能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

以基本理论为本,讲清来龙去脉,讲清应用背景,讲清内容要点以及使用条件,而略去比较烦难的推导证明。

以实用为主,是选择一些典型的案例或例子,运用基本理论知识给予解决。

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比较强的课程,教学中注意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理论讲解与案例讲解交叉进行。

既要避免在课堂上进行枯燥的、不完整的、不必要的数学论证,也要避免漫无目的、不得要领地去讨论实际问题。

案例讨论是本课程教学的重要部分。

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能清晰说明一个原理或一种方法的案例,使学生能理解原理的内涵或方法的效用,同时选择一些涉及多种原理、方法和计算技巧的案例,它们可以被用来综合学生的知识,加强彼此联络,使学生学到的东西系统化、一体化。

第1章数据、模型与决策简介《数据、模型与决策》是应用分析、试验、量化的方法,对经济管理系统中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进行统筹安排,为决策者提供有依据的最优化方案,以实现最有效的管理。

本章主要介绍《数据、模型与决策》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等。

第2章线性规划首先通过对大量实际问题的介绍,引入线性规划模型。

然后介绍微软的Solver在建模和求解这些问题中的作用,再讨论建立线性规划模型的用处和一些不足。

本章的主要目标是要使得学员用电子表格建立线性规划模型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的能力。

30447 数据模型决策 自考复习资料

30447 数据模型决策 自考复习资料

1 2 3 45 6 78 9101112131415161718 202122 23用数据模型展开定量分析,根本目标是 管理决策 从定量管理角度研究问题,数学模型是主要工具普查: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面调查,用来搜集某一时点或一定时期内现象总量的资料 简单随机抽样 :从总体N 个单位中抽取n 个单位组成样本时,保证每一个单位被抽出的概率相等。

抽样调查:按照随机性原则,从调查对象中抽取一部分单位组本,然后根据样本调查的结果,对总 体情况进行推断。

内容分析法: 把非定量的文献史料、语言习惯等带有特征的因素设法转换成可以量化处理的数据,然后 对这些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并做出相应的判断。

参与观察法: 研究人员亲身参与到被研究人员的日常生活中,利用长时间的相处,消除被研究人员的戒 心,以搞清所发生的事情及其真正的原因定性资料包括定类资料和定序资料。

定量资料包括定距资料和定比资料。

定序资料: 语义上表现出明显的等级或顺序关系的定类资料。

相比于定距资料,定比资料拥有 绝对零点(测量原点) 累积频数: 几个相关组发生频数的合计。

集中趋势: 大部分观察值总是集中在某一区域内频繁的变化,使全部观察值呈现出一种内在的趋向中间 变化的态势。

离散趋势: 观察值之间的差异程度或频数分布的分散程度。

后验技术: 调查工作已经完成,进入数据编辑和整理阶段所用的评估数据质量的方法。

方差分析: 在若干能够相互比较的资料组中,把产生变异的原因明确区分出来的方法。

茎叶图: 把每个观察数据划分成两个部分,一是主部一是余部,并分别用植物的茎和叶形象的称呼,然 后把数据的主部按从小到大的顺序纵向排列,再在每个数据主部后面列出余部,由此得出的统计图。

时间序列中的每一项观察值,称为时间序列的 水平 ,反应客观现象发展变化在各个不同时间上所达到的 状态、规模和水平。

给定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可以方便的求出每一决策方案的 期望报酬。

队长: 排队系统中的顾客数,由排队等候的顾客数和正在接受服务的顾客数两部分组成。

数据模型与决策1决策分析ppt课件

数据模型与决策1决策分析ppt课件
现在的情况是这样的:
Bill暑期打工决策
Bill在8月底飞往波士顿的途中,他坐在Vanessa 的 旁边,并与Vanessa进行了一次有趣的交谈。 Vanessa是一家投资银行负责证券的副总裁,在飞 机抵达Boston后, Vanessa坦率地告诉Bill,她愿意 考虑明年夏季雇佣Bill的可能性,并希望在她的公 司于11月中旬开始进行夏季招聘计划时,请Bill直 接与她联系。Bill感觉到自己的经历和所具有的风 度给Vanessa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比尔曾在一家 财富500强公司的财务部门从事过四年的将多出的 营业收入进行短期投资的工作)。
求解决策树的过程
以决策树的最终分枝为起始点,对每个事件点和每个决策点 进行评估: (1)对于每个事件点,通过计算每个分枝的EMV与其概率的 加权平均,计算该节点的EMV; (2)对于每个决策点,通过选择具有最佳EMV节点发出的分 枝,计算该节点的EMV;在决策点的上方写上EMV数值,并 通过在相关分枝上画双杠给的方法,划去那些较低EMV对应 的分枝。
12001=p*14000+(1-p)*11580 若记c=比尔用于参加学校组织的招聘会的隐性成本,则对于所
有小于c=2578美元,最优决策仍将是拒绝约翰提供的工作机会, 并接受文妮沙的公司提供的夏季工作机会
12001=(11580-c)*0.4+ 14000*0.6 考虑招聘会能够给比尔增加S美元,那么,对小于S=2419美元的
畅销
平销
滞销
自己制造
540
160
-50
合作
320
56
8
出售专利
35
35
35
最小机会损失准则(举例)
遗憾值L=最大盈利-该方案的盈利:

2014年4月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30447数据、模型与决策试题

2014年4月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30447数据、模型与决策试题

2014年4月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30447数据、模型与决策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1.从调查对象(总体)中抽取一部分单位组成样本,然后根据样本调查的结果,对总体情况进行推断,称之为抽样调查。

抽取一部分单位时应遵照( )A.判断原则B.参与原则C.随机原则D.程序原则2.先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个较大的样本,获得第一重样本,然后再从第一重样本中随机抽取一个较小的样本即第二重样本,利用这第二重样本,对研究目标进行统计推断,这种抽样组织方式叫做( )A.类型抽样调查B.简单抽样调查C.阶段抽样调查D.双相抽样调查3.在调查工作已经完成,进入数据编辑和整理阶段所用的评估数据质量的方法统称为( )A.相对技术B.抽样技术C.后验技术D.误差分析4.在统计分组的基础上形成的样本单位在各个组间的分配,叫做( )A.直方图B.交叉分类表C.频数D.频数分布5.在频数分布中,观察值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就是( )A.算术平均数B.众数C.四分位数D.中位数6.在若干个能够互相比较的资料组中,把产生变异的原因明确区分出来的方法,叫做( ) A.方差分析B.回归分析C.描述分析D.样本推断7.对一元线性回归y i=α+βx i+εi,β反映了自变量对因变量的( )A.正向影响B.负向影响C.边际影响D.回归影响8.时间序列中各项观察的一阶差分为常数,可拟合( )A.指数曲线模型B.直线趋势方程C.抛物线模型D.指数平滑模型9.顾客在排队系统中等待时间和服务时间的和叫做( )A.排队长B.队长C.等待时间D.逗留时间10.在库存管理中,需求是库存系统的( )A.输出B.输入C.订货D.变量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1.运用数据模型开展分析,是根本目标。

12.文化程度属于定性资料中的资料。

13.各个组中的频数与所有组频数之和的比率叫做。

2015年4月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30447数据、模型与决策试题

2015年4月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30447数据、模型与决策试题

2015年4月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30447数据、模型与决策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文化程度是()A.定量资料B.定类资料C.定序资料D.定比资料2.假定有一组数11,5,9,7,8,2,它们的中位数是()A.7B.7.5C.8D.93.根据样本资料计算出来的特殊数字,也叫()A.参数B.信息量C.概率D.统计量4.时间序列中不同时期的发展水平之差,可用于反应现象在观察内增加或减少变化的绝对数量,称之为()A.增长量B.发展速度C.增长速度D.发展水平5.使用当期的实际值和当期的预测值的预测,通过加权平均以求得时间序列长期趋势值的方法叫做()A.移动平均法B.剔除法C.指数平滑法D.趋势拟合法6.在下面的几个决策准则中,属于风险性决策准则的是()A.小中取大准则B.最小后悔准则C.等可能性准则D.期望值准则7.描述质量特征与各种因素相关关系的图形叫做()A.相关图B.鱼刺图C.帕雷特图D.直方图8.如果原线性规划问题的约束方程有5个,决策变量有7个,其对偶模型的约束方程和对偶变量的个数分别为()A.7和5B.5和7C.7和7D.5和59.在控制图中,点间连线在等长区间内上下波动,意味着生产过程受到了()A.少数关键性要素的干扰B.主要原因的干扰C.系统性原因的干扰D.异常波动的干扰10.不管哪类型控制图,管理界限的确定都要遵从()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1.判断抽样调查属于调查。

12.截面资料和时间序列资料交织在一起构成。

13.在Excel中用图像描述面板数据时,是首选的图形。

14.在一元线性回归方程y i=α+βx i+εi中,反映了自变量对因变量的边际影响。

15.在单因素方程分析中,S W2为组内离差平方和,表示了各组观察值与的变异程度。

16.某只股票的平均收益为5%,要想获得不低于15%的收益水平,根据马尔可夫不等式,其概率不会超过。

17.无论是重复抽样还是不重复抽样,样本均值的均值与总体均值相同,样本均值的方差比总体方差。

《数据模型与决策》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数据模型与决策》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数据模型与决策》复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言一、填空题1.运筹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各种有组织系统的管理问题,经营活动。

2.运筹学的核心是运用数学方法研究各种系统的优化途径及方案,为决策者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

3.模型是一件实际事物或现实情况的代表或抽象。

4、通常对问题中变量值的限制称为约束条件,它可以表示成一个等式或不等式的集合。

5.运筹学研究和解决问题的基础是最优化技术,并强调系统整体优化功能。

运筹学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效果具有连续性。

6.运筹学用系统的观点研究功能之间的关系。

7.运筹学研究和解决问题的优势是应用各学科交叉的方法,具有典型综合应用特性。

8.运筹学的发展趋势是进一步依赖于_计算机的应用和发展。

9.运筹学解决问题时首先要观察待决策问题所处的环境。

10.用运筹学分析与解决问题,是一个科学决策的过程。

11.运筹学的主要目的在于求得一个合理运用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最佳方案。

12.运筹学中所使用的模型是数学模型。

用运筹学解决问题的核心是建立数学模型,并对模型求解。

13用运筹学解决问题时,要分析,定议待决策的问题。

14.运筹学的系统特征之一是用系统的观点研究功能关系。

15.数学模型中,“s·t”表示约束。

16.建立数学模型时,需要回答的问题有性能的客观量度,可控制因素,不可控因素。

17.运筹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各种有组织系统的管理问题及经营活动。

二、单选题1.建立数学模型时,考虑可以由决策者控制的因素是( A )A.销售数量 B.销售价格 C.顾客的需求 D.竞争价格2.我们可以通过( C )来验证模型最优解。

A.观察 B.应用 C.实验 D.调查3.建立运筹学模型的过程不包括( A )阶段。

A.观察环境 B.数据分析 C.模型设计 D.模型实施4.建立模型的一个基本理由是去揭晓那些重要的或有关的( B )A数量 B变量 C 约束条件 D 目标函数5.模型中要求变量取值( D )A可正 B可负 C非正 D非负6.运筹学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效果具有( A )A 连续性B 整体性C 阶段性D 再生性7.运筹学运用数学方法分析与解决问题,以达到系统的最优目标。

数据、模型与决策自考题库资料

数据、模型与决策自考题库资料

一、填空、选择1.数据模型与决策属于数量性质的课程,侧重于讲解数据资料的搜集、描述、分析和解释,以及管理决策方案和技术方面的知识; P12.本质上数学模型属于符号模型; P53.数学模型包括符号模型、图表模型和电子表格模型。

P54.管理决策分为理性决策和行为决策。

5.(真题) 运用定量方法开展决策分析要以定性分析为先导,以管理决策为根本目标,以科学方法论为指导,以数学模型为主要工具,以软件应用为辅助性手段。

P76.统计数据资料主要有两大来源,一是直接来源,二是间接来源。

P97.定性资料包括定类资料和定序资料。

8.定量资料包括定距资料和定比资料。

9. (真题)相比与定距资料,定比资料拥有绝对零点(测量原点) 。

10.普查的特征: 1、定期举行 2、依法进行。

3、应用广泛 4、质量控制、5、项目增多、6、计算机介入。

P1011. (真题) 普查主要为搜集某一时点或一定时期内现象总量资料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

12. (真题)抽样调查包括:简单随机抽样调查、分层随机抽样调查、整群抽样调查、系统抽样调查、双相抽样调查等。

其共同特点:仅对总体中的部分代表性单位进行调查,只不过在确定部分代表性单位时,采取的做法不一样;13. (真题) 双相抽样调查先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个较大的样本,获得第一重样本,再从第一重样本中随机抽取一个较小的样本。

P1114.(真题) 从总体 N 个单位中抽取 n 个单位组成样本时,保证每一个单位被抽出来的概率相等,这种抽样方法叫做简单随机抽样。

P1115. (真题)抽样调查的特征: 1 )按照随机性原则确定观察单位; 2 )根据部分单位的调查结果,对总体进行科学推断。

3 )抽样误差可以计算; P1116. (真题)非随机抽样调查包括:判断抽样调查,任意抽样调查,配额抽样调查; P1317. (真题)把非定量的文献史料、语言习惯等带有特征的因素设法转换成可以量化处理的数据,然后对这些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并作出判断的方法叫做内容分析法; P1418.间接来源主要包括企业内部数据库、政府部门、国家统计局、专门从事数据采集的组织、产业协会和特殊利益组织和网络媒体。

自考30447数据、模型与决策【优质PPT】

自考30447数据、模型与决策【优质PPT】
分层抽样
先分层或分类,然后从各层中分别抽取一定数量的个体单位
整群抽样
将总体分成若干群,以群为单位抽样,对抽中的群实行全面调查。
系统抽样
先将总体单位按某种标识进行排列,在规定的范围内随机抽取第一个样本单位,此后按一套规则确定其他样本单位。
阶段抽样
分几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抽取一级样本单位,对抽中的一级样本单位从中抽取二级样本单位等。
第2章 数据资料的来源、分类与变换
二、数据资料的分类 2、时空要素分类
时空要素
特点
作用
截面数据
同一时刻上搜集的有关总体各个单位的资料
分析总体内部的构成,了解现象空间范围内差异。
时间序列
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在一起的观察资料
考察同一现象不同时间发展变化过程及其动态变化趋势
面板数据
截面资料和时间序列资料交织在一起的资料
第2章 数据资料的来源、分类与变换
一、数据资料的来源 4、数据资料搜集途径
第2章 数据资料的来源、分类与变换
一、数据资料的来源 4、数据资料搜集途径
第2章 数据资料的来源、分类与变换
一、数据资料的来源 5、不同抽样方式下的样本单位确定
抽样调查组织方式
样本单位的确定
简单抽样
每个单位都有等同的可能性被抽到
第3章 统计资料描述分析
三、数据分析的特征数字 (二)定量数据的特征数字 2、定量数据集中趋势特征数字的综合应用 (3)马尔可夫不等式 为一组非负观察值, 为算术平均数, k为大于1常系数,则有 表明某个数值不小于算术平均数k倍的概率不会超过1/k 。
第3章 统计资料描述分析
第1章 总论
本讲主要内容: 一、数据分析的意义 二、数据、模型与决策关系 三、定量分析的要求

自考30447数据、模型与决策2014,4月考试答案与部分课本计算与应用题答案

自考30447数据、模型与决策2014,4月考试答案与部分课本计算与应用题答案

该题考点:单样本总体均值假设检验课本知识点:P89对应例题:P90 例4-7解:由样本数据,可以计算出平均值,方差(计算公式见例4-7):X=22.5,S=220.9提出假设:HO:U=19,H1≠19;由课本P90的(4.20)式计算检验统计量:远远小于0.95(271)t-的值(注:一般而言t(0.95)都要略大于2),拒绝说明该行业股本回收率平均为19的可能性很小。

T27该题考点:风险性决策准则课本知识点:P188对应例题:P188 例8-4.5解:甲产品的期望收益:-500*0.1+0*0.15+300*0.25+700*0.3+1000*(1-0.1-0.15-0.25-0.3)=-50+0+75+210+200=435乙产品的期望收益0*0.12+100*0.18+200*0.35+500*0.3+650*(1-0.12-0.18-0.35-0.3)=0+18+70+150+32.5=270.5因此选择甲产品销售T28该题考点:描述性统计、课本知识点:P43对应例题:关系:从图形上看两者是正相关关系。

该题考点:单阶段离散型随机库存模型 课本知识点:P288对应例题:P290 例12-6 解:Cu=零售价+缺货损失-购买单价 =0+1250-850 =400Co=商品购买价格+存货费用-残值 =850+45-0 =895 计算得Cu/(Cu+Co)=400/(400+895)=0.30888 计算累积概率:由表可知,当需求量为100时,累计概率0.6大于转折概率0.30888,故经济订货量为100. T30该题考点:二人有限零和博弈 课本知识点:P321-P324 对应例题:例14-2,3,4 解按1414max min ij j i a ≤≤≤≤计算局中人I 的收益,得到:a1:min{6,5,6,5}=5 a2:min{1,4,2,-1}=-1 a3:min{8,5,7,5}=5 a4:min{0,2,6,2}=6因而1414max min ij j i a ≤≤≤≤=max{5,-1,5,6}=5说明局中人I 可以选择策略a1,也可以选择a3. 按1414min max ij i j a ≤≤≤≤计算局中人II 的损失,得到:b1:max{6,1,8,0}=8 b2:max{5,4,5,2}=5; b3:max{6,2,7,6}=7; b4:max{5,-1,5,2}=5;因而1414min max ij i j a ≤≤≤≤=min{8,5,7,5}=5由于存在1414max min ij j i a ≤≤≤≤=1414min max ij i j a ≤≤≤≤=5,该博弈值唯一,VG=5,纯策略意义下的解分别为(a1,b2),(a1,b4),(a3,b2),(a3,b4) T31该题考点:线性规划问题的标准化课本知识点:P223 对应例题:例10-3'''1233'''12334'''12335'''123345233283225,,,,,0Maxc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 xT32该题考点:库存管理,不允许缺货、数量折扣 课本知识点:P285 对应例题:例12-5 解:容易知道 R=5000,K=50,h=1先不考虑价格折扣因素,把它当做不允许缺货模型来处理,得到的经济订货批量为:707.1068o Q ==≈ 因此有110.5505000350000.51707.1068707.106815708o O K RPE C R h Q Q ⨯=+⨯+⨯⨯⨯=+⨯+⨯⨯≈12210.5505000 1.850000.51150015009917K RPE C R h Q Q ⨯=+⨯+⨯⨯⨯=+⨯+⨯⨯≈由于9917<15708,因此最佳订货量为500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几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抽取一级样本单位,对抽中的一级 样本单位从中抽取二级样本单位等。
先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个较大的样本,获得第一重样本,再从 第一重样本中随机抽取一个较小的样本
第2章 数据资料的来源、分类与 变换
•一、数据资料的来源
•6、样本抽取的电子表格实现
利用EXCEL“数据分析”中的“抽样”可以获得 相应抽样方式的样本。
本讲的主要内容: 一、数据资料的来源 二、数据资料的分类 三、数据质量检查的两种方法 四、数据资料的变换
第2章 数据资料的来源、分类与 变换
• 一、数据资料的来源 • 1、科学研究过程及方法
定性分析
问题
分析
定量分析
数理分析
实证分析
第2章 数据资料的来源、分类与 变换
•一、数据资料的来源 •2、数据是开展定量分析的基础
含义
特征
调查已完成,进入数据编辑和整 理阶段所用的评估数据质量的方法。
不再亲临调查现场,通过逻辑 关系分析、对计算等方法,评 估调查数据的质量。
抽样 技术
一次调查之后,紧接着再从这些 检查的结论由样本得出;适用 被调查单位中抽取一定数量的样本 各种场合调查数据检查;不受 单位,经过重新登记,最后将两者 调查项目间关系的假设限制; 的结果进行对比,以检查先前调查 可以修正原调查资料等。 数据的质量,并进行适当的调整。
商用数据库 网上公开资料 组织积累资料
其他渠道
第2章 数据资料的来源、分类与 变换
• 一、数据资料的来源
• 4、数据资料搜集途径
全面调查
普查
统计调查
非全面调查
随机抽样调查 非随机抽样调查
判断调查 任意调查
配额调查
第2章 数据资料的来源、分类与 变换
•一、数据资料的来源
•5、不同抽样方式下的样本单位确定
第2章 数据资料的来源、分类与 变换
•四、数据资料的变换 •1、数据变换的目的
便于运用简单的方法开展分析,迅速获得更加清晰的直观
认识,保证数据分析所需要的假定条件得到满足,弱化乃至消
除数据资料不准确对计量分析结论的影响,利于选择和建立合
适的分析模型。
•2、数据变换的方法 线性和线性化变换,差分变换,方差稳定化变换,标准化
第3章 统计资料描述分析
•二、数据描述的图表工具 •1、统计表的种类 •2、频数分布
频数分布是统计资料整理和描述分析过 程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频数分布能对观 察资料实施大幅度的压缩和提炼,可以使资 料以更加清晰、简洁的形式展现出来,从而 便于直观地了解现象的内部结构。
将总体单位列名编辑在EXCEL工作表中;打开菜单栏 “数据”中 的“数据分析”;从弹出的对话框中选定“抽样”;在新对话框中, 将总体单位列名区域输入到“输入区域”,选定“周期”选项,然后 在“间隔”框中输入事先规定的抽样间隔。
第2章 数据资料的来源、分类与 变换
• 二、数据资料的分类
• 1、测量尺度分类
变换等。
第3章 统计资料描述分析
பைடு நூலகம்本讲的主要内容: 一、一般介绍 二、数据描述的图表工具 三、数据分析的特征数字 四、电子表格数据处理
第3章 统计资料描述分析
•一、一般介绍 围绕某个问题开展研究,可以采用定性
和定量分析两种逻辑。
第3章 统计资料描述分析
•一、一般介绍
实证分析的基础是占有数据资料,采集到必要的 数据后,通常需要对数据资料实施描述性分析。
第2章 数据资料的来源、分类与 变换
• 二、数据资料的分类
• 2、时空要素分类
时空要素
特点
作用
截面数据
同一时刻上搜集的有关 总体各个单位的资料
分析总体内部的构成,了解现象 空间范围内差异。
时间序列
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在 考察同一现象不同时间发展变化
一起的观察资料
过程及其动态变化趋势
面板数据
截面资料和时间序列资 料交织在一起的资料
第1章 总论
• 二、数据、模型与决策关系
数据
模型
管理决策分析
第1章 总论
•二、数据、模型与决策关系
数据1
数据2
输入
数据n

处理过程
输出

分析 结果
决策方案
第1章 总论
•三、定量分析的要求
定性分析为先导 管理决策为根本目标 科学方法论为指导 数学模型为主要工具 软件应用为辅助性手段
第2章 数据资料的来源、分类与变换
如果选择实证研究,数据资料的采集可能 是一项基础性质的工作。
•3、数据资料搜集提纲
研究目标,研究对象,研究变量,数据资 料搜集的渠道,区分清楚资料的最终用途。
第2章 数据资料的来源、分类与 变换
• 一、数据资料的来源
• 4、数据资料搜集途径
数据资料 采集
直接来源 间接来源
统计调查 实验设计 内容分析 参与观察
第1章 总论
• 一、数据分析的意义
• 1、定量方法类课程在工商管理中的地位
专业理论
专业知识 管理史学
管理专业 知识体系
专业工具 支撑知识
数学、物理 统计学 运筹学
管理计量分析 哲学
经济学
社会学 心理学 计算机(软件)
第1章 总论
•一、数据分析的意义 •2、定类分析类课程的实用性
背景分析1:企业生产经营方式 背景分析2:定价与销售效果 背景分析3:社会救助与公司解雇 背景分析4:销售因素诊断
抽样方式 简单抽样 分层抽样 系统抽样
电子表格实现过程
将总体单位列名编辑在EXCEL工作表中;打开 “数据”中的 “数 据分析”;从弹出的对话框中选定“抽样”;在新对话框中将总体单 位列名范围输入到“输入区域”,选定“随机”选项,在“样本数” 框中输入需要的样本单位数目。
将总体单位列名编辑在EXCEL工作表中;建立筛选格式后进行“筛 选”;从筛选出的资料中,按简单抽样规则抽样。
同时实现横向比较和纵向分析
第2章 数据资料的来源、分类与 变换
•三、数据质量检查的两种方法
•1、数据资料质量
准确性,时效性,代表性,系统性,可比性
•2、数据资料质量的相对性
•3、数据质量的影响因素
第2章 数据资料的来源、分类与
变换
• 三、数据质量检查的两种方法
• 4、数据质量检查
数据质 量检查
后验 技术
抽样调查组织方式 样本单位的确定
简单抽样 分层抽样 整群抽样 系统抽样
阶段抽样
双相抽样
每个单位都有等同的可能性被抽到 先分层或分类,然后从各层中分别抽取一定数量的个体单位 将总体分成若干群,以群为单位抽样,对抽中的群实行全面调查。
先将总体单位按某种标识进行排列,在规定的范围内随机抽取 第一个样本单位,此后按一套规则确定其他样本单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