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实验探究(2) (1)
2020年苏科版中考物理实验(探究型)专题19-杠杆平衡条件探究(二)
专题19-杠杆平衡条件探究(二)1、(2017•衢州)如图为小柯制作的“杠杆力臂演示仪”,杠杆AOB可绕O点(螺母)转动,OA=0.2m,OB=0.1m,G1=2N,杠杆自身重力和摩擦不计,固定装置未画出.(1)当杠杆处于甲图所示水平位置平衡时,G2的重力为N.(2)松开螺母保持OA不动,使OB向下折一个角度后,再拧紧螺母形成一根可绕O点转动的杠杆AOB′(B′点对应B点),保持G1位置不变,要使杠杆在图乙位置保持平衡,则G2应该移动到.A.B′点处B.①点处C.②点处D.③点处.2、(2017•襄阳)小明利用刻度均匀的匀质杠杆做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1)实验前,将杠杆的中点置于支架上,当杠杆静止时,发现杠杆右端下沉,这时应将平衡螺母向(填“左”或“右”)端调节,直到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2)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后,小明又进一步探究杠杆平衡时动力和动力臂的关系.实验过程中,保持阻力和阻力臂不变,在杠杆水平平衡时,测出多组动力F1和动力臂L1的数据,并绘制了F1与L1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请根据图象推算,当L1为0.1m时,F1为N.3、(2019·青岛)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如图所示,是小鹰和小华同学用于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
(1)实验前,小鹰和小华同学发现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他们应将左端的螺母向左调或将右端的螺母向________调。
(2)实验中,两位同学在杠杆的左右两侧加挂钩码,如图乙所示,如果两人决定只改变左侧钩码的位置,则向________移动,才能使杠杆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
改变钩码的个数及位置,并进行多次实验。
(3)实验后,两位同学将所得的数据分析处理,最终得到杠杆的平衡条件为_________。
4、(18-枣庄)如图所示是小李和小王利用刻度均匀的轻质杠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
(1)实验前没挂钩码时,杠杆静止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螺母向_____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备考2022年中考科学一轮复习-物质的性质_物态变化_探究水的沸腾实验-实验探究题专训及答案(二)
备考2022年中考科学一轮复习-常见的物质_物质的性质_物态变化_探究水的沸腾实验-实验探究题专训及答案(二)探究水的沸腾实验实验探究题专训1、(2020灌南.中考模拟) 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小华对200g水加热直至沸腾,并根据实验数据作出“温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
从开始计时到第6分钟,水的内能增加了________J,若这6分钟内水增加的内能全部由酒精燃烧来提供,至少需要燃烧________kg 的酒精。
(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酒精的热值为3×107J/kg)2、(2019朝阳.中考模拟) 在研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将装有水的试管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如图甲所示。
(1)实验过程中烧杯上方有大量的“白气”冒出,“白气”是________(选填“水蒸气”或“小水珠”);(2)分析图乙所示图象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___℃;(3)烧杯中的水长时间持续沸腾过程中,试管中的水________(选填“会”或“不会”)沸腾。
3、(2016鼓楼.中考模拟) 图甲是“观察水沸腾现象”实验,图乙“探究某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该物质的沸点为217.9℃).(1)图甲中温度计示数为________℃。
(2)图丙是________(选填“甲”或“乙”)实验数据描绘出的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80℃是该物质________点,该物质在AB段的比热容________(选填“>”“<”或“=”)CD比热容。
(3)若甲、乙两实验使用的酒精灯完全相同,则两实验中“被研究的物体”相同时间内吸收热量________。
(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4)在进行乙图所示实验时,发现加热20min后,被研究物质的温度不再升高,这是因为________。
4、(2017大石桥.中考模拟) 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小黄的实验记录表格如下:(1)观察到当水沸腾时,水中形成大量的气泡上升到水面破裂,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从实验可得出,沸腾是从液体________和________同时发生的剧烈的_________现象.液体在沸腾过程中要________热,但温度________.(2)从记录的数据看出,在第________分钟记录的数据是明显错误的.(3)水的沸点是________℃.(4)小黄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a)、(b)所示,则图________是水沸腾前的情况,图________是水沸腾时的情况.5、(2017高密.中考模拟) 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请按实验要求完成下列问题:(1)如图甲所示烧瓶中水的温度为________℃.(2)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温度计的示数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水沸腾一段时间后,撤去酒精灯,发现水停止沸腾.这时某同学用橡皮塞塞住烧瓶口并将烧瓶倒置,向烧瓶底部浇冷水,发现水又重新沸腾了,如图乙所示,这是因为________.6、(2020淮安.中考真卷) 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当温度上升到88℃后,每隔1min读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一段时间后停止读数,测得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时间t/min 0 1 2 3 4 5 6 7 8温度t/℃88 90 94 96 98 98 98 98(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如图乙的方格纸上画出水的温度T随时间变化的图象;(3)在5min到8min时间内,要用酒精灯持续加热保持水沸,撤去酒精灯后水很快停止沸腾,这说明水沸腾时需要________热量;(4)从图象可以看出:实验中水的沸点是________℃,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________。
【初中生物】初中生物知识点:探究实验: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
【初中生物】初中生物知识点:探究实验: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
菌和真菌
实验目的:
1、说出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
2、尝试使用细菌和真菌培育的通常方法,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原产特点
探究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
1、问题:相同的环境中都存有细菌和真菌吗?
2、假设:不同的环境中都有细菌和真菌。
细菌菌落的特点:菌落较小,不与培养基结合,表面光滑粘稠。
真菌菌落的特点:菌落较大,是细菌菌落的几倍至几十倍,与培养基结合,表面常呈绒毛状、絮状、蜘蛛网状,孢子呈红褐绿黑黄等多种颜色。
调查地点:教室内
3、注射
(1)高温灭菌
(2)密封不并作处置注射
(3)①无菌棉棒,涂抹②无菌棉棒③轻按一下④无菌棉棒⑤暴露在空气中5分钟
(4)界别、实验日期、编号,培养皿的底部
4、同一温度适宜的地方
5、观测记录
(1)设计观察记录
(2)记录的时间为___每天下午5点_________
6、实验现象:菌落记录表
7、分析探讨:
①为什么要用两套培养皿?进行对照
②两套培养皿的培育条件与否须要完全相同?为什么?须要完全相同。
因为对照实验只有一个变量相同。
③每天观察时,是否可以打开培养皿?为什么?不可以,防止细菌或真菌的孢子等落在培养基上。
④为什么实验用的培养皿和培养基,在注射前必须经过高温处置?为什么必须用无菌棉棒?注射前经过高温处置可以杀掉培养皿和培养基中细菌和真菌。
采用无菌棉棒可以防止带进杂菌,避免棉棒上的微生物污染培养基。
⑤在什么环境条件下不可能有细菌和真菌?经过严格的高温灭菌的环境中不可能有细菌和真菌。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精选6篇)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精选6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探究,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
2.能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表达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论。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使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2.通过实验,体验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推理,以及得出结论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保持和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体会到合作与交流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二氧化碳的性质与检验。
难点二氧化碳与水和石灰水反应的原理。
教学工具仪器:试管、烧杯、集气瓶、导管、塑料瓶、两瓶分别装有稀醋酸和水的喷雾瓶、白铁皮架(有两个阶梯)等药品:石灰石、盐酸、澄清的石灰水、一瓶雪碧、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纸花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展示一套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请两位学生互相配合,在3min内制好三瓶二氧化碳。
引导学生适时地评价他们的操作。
师:下面我们就用刚制好的二氧化碳做一组实验,通过实验你能得到哪些结论?师:请一位同学,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
1.展示一瓶二氧化碳,让学生观察其颜色、状态。
2.向一盛有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内加入1/3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
3.向盛有燃着的阶梯蜡烛的烧杯中,缓缓倾倒二氧化碳。
师:从以上3个实验,我们发现了二氧化碳具有哪些性质?哪些属于物理性质?哪些属于化学性质?二、推进新课二氧化碳的性质师:1.物理性质(1)通常状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2)密度比空气的大(同温同压下)。
(3)能溶于水。
师:二氧化碳也有三态变化,在加压、降温的条件下可以变成液体,继续加压、降温,就可以变成固体。
现在我们一起观看固体二氧化碳。
师:用二氧化碳灭火器制二氧化碳固体。
请几位同学小心将固体收集到饮料瓶中,观察它的状态及变化。
高三物理 一轮复习 《实验二 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含详解)
注意事项
1.操作:弹簧竖直悬挂,待钩码静止时测出弹簧长度。 2.作图:坐标轴标度要适中,单位要标注,连线时要使各数据点均匀分布在图线的
两侧,明显偏离图线的点要舍去。 3.适量:弹簧下端所挂钩码不要太多以免弹簧伸长量超出弹性限度。 4.多测:要使用轻质弹簧尽可能多测几组数据。 5.统一:弹力及伸长量对应关系及单位应统一。
解析:(1)实验时需要将测得的数据描点绘图,所以在测量时要逐一增挂钩码, 记下每增加一个钩码后指针的标尺刻度和对应的钩码总重,故选 A。
(2)由胡克定律 F=kΔx 可得,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k=Δ ΔFx =10×2.150--20-0 N/m
=25 N/m。 (3)弹簧在其弹性限度范围内,弹簧所受的弹力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超过
数据处理
1.列表法:将实验数据填入表中,研究测量的数据,可发现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 内,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比值不变。
2.图像法:根据测量数据,在建好直角坐标系的坐标纸上描点。以弹簧的弹力 F 为 纵轴,弹簧的伸长量 x 为横轴,根据描点的情况,作出一条经过原点的直线。
实验02步——透析常见考法,明确常考点
(3)图 3 是该同学描绘的弹簧的伸长量 x 与弹力 F 的关系图线,图线的末段明
显偏离直线,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重复上述第 4 步操作;
f.作出钩码数量 n 及对应手机从橡皮绳原长开始下降高度 x 的关系图像,如
图所示。
根据 n x 图像,回答以下问题: (1)不挂钩码时,橡皮绳的伸长量为 x0=______; (2)该橡皮绳的劲度系数 k= ______ N/m(取 g=9.8 m/s2);
科学实验进行有趣的科学实验
科学实验进行有趣的科学实验科学实验是一种通过观察、探索和验证来获取新知识的方法。
在课堂上,我们常常进行各种各样的实验,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
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几个有趣的科学实验,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快乐和启发。
1. 可乐和薄荷实验材料:一瓶碳酸饮料(如可乐)、几片新鲜薄荷叶实验步骤:1) 将薄荷叶放在碗中,用叉子轻轻地搅拌一下,使其散发出香味。
2) 打开碳酸饮料瓶盖,将几片薄荷叶放入瓶中,立即盖紧瓶盖。
3) 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
实验原理:碳酸饮料中含有二氧化碳气体,而薄荷叶中的某些物质可以催化碳酸饮料中的二氧化碳气体转化为气泡。
因此,在实验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大量的气泡从瓶底冒出来,这是因为薄荷叶催化作用的结果。
2. 灯泡实验材料:一个常规电灯泡、两条导线、一个电池、一个电灯插座实验步骤:1) 将一个导线的一端连接到一个电极,另一端连接到电池的正极。
2) 将另一个导线的一端连接到另一个电极,将另一端连接到电灯插座中的一个插槽。
3) 打开电灯开关,观察灯泡是否亮起。
实验原理:当电灯泡两端的电路形成闭合回路时,电流会通过灯丝,使其发出光亮。
在这个实验中,导线、电池和电灯插座连接成一个闭合回路,因此电灯泡会亮起。
3. 彩虹折射实验材料:一个透明玻璃杯、一杯清水、一张白纸、一支笔、一束阳光光线实验步骤:1) 在白纸上用笔绘制一个小孔。
2) 将透明玻璃杯倒置于白纸的小孔上方,确保杯底漏下来的光能穿过小孔。
3) 将杯中盛满清水。
4) 使阳光直射入杯中,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
实验原理:阳光光线穿过玻璃杯进入水中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由于太阳光的颜色分为红橙黄绿青蓝紫七个颜色,而不同颜色的光线在折射过程中弯曲的程度不同。
因此,当阳光进入水中并发生折射时,我们可以看到一束美丽的彩虹颜色。
通过这些有趣的科学实验,我们可以在实践中学习科学知识,培养科学实验的观察、探索和思考能力,激发我们对科学的兴趣。
希望大家在进行实验时能够保持安全意识,并在老师的指导下操作。
中考物理实验专题复习《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解析版)
《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一、实验探究题1.在研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中,让小车从同一斜面和同一高度处静止开始下滑,小车分别停在如图所示的位置。
(1)让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滑下的目的是:使小车到斜面低端的______相同。
(2)结论:表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它运动得______。
(3)推理:如果表面绝对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为零,它将永远做______。
(4)牛顿第一定律是在______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______而总结归纳出来的。
(5)通过实验探究后,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知识有更深一层次的理解;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原因,而是______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在学习“运动和力的关系”时,我们曾追随着物理学家的足迹,设计过这样的“斜面”实验:(1)如图所示,实验时每次都必须让小车从斜面滑下后沿水平面运动,是因为小车在水平面运动时,竖直方向的______力等于______力,相当于小车只受水平方向向上的摩擦力。
(2)每次都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自由滑下,是为了使小车到达水平面运动时的______。
(3)分析图中水平面的粗糙程度,并观察比较小车在不同表面滑行的最大距离,可以得出:在初速度相同的条件下,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______,小车运动的距离越______。
(4)进一步推力可知,若水平面绝对光滑(小车不受任何阻力),则小车会在水平面上做______运动(5)此实验中采用了______和______方法。
3.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1)让小车从斜面上滑下后,沿水平面运动,是为了使小车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的______ 力和______ 力相平衡,其作用效果相互抵消,相当于小车只受水平方向上的摩擦力;(2)每次都让小车从同一个斜面的______ 位置由静止开始滑下,是为了使小车在滑到斜面底端时具有相同的速度;类似的这种实验研究方法叫______ .(3)比较图中小车在不同表面滑行的最大距离,可以得出:在初速度相同的条件下,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______ ,小车运动得越______ ;(4)在此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推理,可以得到:运动物体不受外力时,它将______4.如图所示,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中,让小车以相同速度分别滑上三种“路面”,记下小车停下的位置,测出小车在水平“路面”上运动的路程,并记入表格.(1)要想让小车以相同速度滑上“路面”,小车应从斜面上______ (同一高度或不同高度)由静止滑下;(2)通过分析______ 两组数据,可以判断出小车在木板上受到的阻力______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在棉布上受到的阻力.(3)如果有一种“路面”材料比玻璃更光滑,则小车运动的路程将______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10cm.(4)如果小车从斜面上滑下,滑上绝对光滑的水平“路面”,即不受阻力作用,小车将______ .5.探究“牛顿第一定律”:(1)利用如图装置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小学科学探究实验
小学科学探究实验科学探究是培养孩子们科学思维和创造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实验,学生能亲自动手,观察现象、提出问题、探索答案,从而增强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理解。
在小学阶段,开展适合孩子们的科学探究实验,不仅能够激发他们的好奇心,还能够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本文将介绍一些适合小学生的科学探究实验,帮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科学知识。
1. 植物生长实验植物生长实验是小学科学实验中常见且易于操作的一个实验。
孩子们可以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了解植物的生命周期和生长需求。
实验步骤如下:- 准备材料:花盆、土壤、种子、水、阳光。
- 将土壤倒入花盆中,将种子埋入土壤中,并轻轻浇水。
- 将花盆放置在充足的阳光下,并定期浇水。
- 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并记录下生长的变化。
- 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植物需要水和阳光,以及它们对植物的生长有什么影响。
2. 借助水的传导实验这个实验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水的传导以及植物内部的输送系统。
实验步骤如下:- 准备材料:鲜花(白色的康乃馨或百合花)、花瓶、食用色素(红色最好)、剪刀。
- 将鲜花放入花瓶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和少量的食用色素。
- 等待几个小时,观察花的变化。
- 切断花的茎的末端,再次观察花的变化。
- 分析为什么花的颜色会变化,这和植物的水分传导有什么关系。
3. 做一个简单的电池实验这个实验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电路的基本原理和电池的工作原理。
实验步骤如下:- 准备材料:铜片、锌片、导线、LED灯。
- 将铜片和锌片分别固定在一个平底容器的两侧。
- 使用导线将铜片和锌片连接起来,并将LED灯的两根脚分别连接到铜片和锌片上。
- 观察LED灯是否亮起。
- 修改实验条件,例如改变铜片和锌片的位置,观察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 学生思考为什么电池能够产生电流,以及电流的方向和电路的连接方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通过以上实验,孩子们可以在实践中增加对科学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这些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
上海市2021年九年级化学第二章测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实验专题
②为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设计图1实验。
Ⅰ.红磷燃烧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Ⅱ.冷却至室温后打开止水夹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
③实验过程中广口瓶内压强变化曲线如图2。
CD段气压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通过对BC段的分析可知广口瓶内的温度___________(“升高”或“降低”)。
(4)结合你的学习经验,若要寻找红磷或铁粉除氧剂的替代物。用图一或图二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该替代物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写两点)。
11.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测量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并取得成功。
(查阅资料)白磷的着火点40℃。
(提出问题)氧气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多少?
(1)在装置二中,根据下表提供的实验数据,完成下表。
硬质玻璃管中空气的体积
反应前注射器中空气体积
反应后注射器中气体体积
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20mL
10 mL
5 mL
____
(2)装置一和装置二中气球的位置不同,________(填“装置一”或“装置二”)更合理,理由是________。
(3)若实验测得的结果偏小(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21%),可能的原因有哪些?(列举两条)________;________。
C氧化汞的密度小于汞,且不溶于汞,因此易与汞分离。
D汞的沸点低,汞蒸气与氧气反应比较充分,能将密闭装置内空气中的氧气几乎耗尽。
但现在实验室的模仿研究却不用“汞”的原因有:__________。
③加热红色氧化汞粉末得到汞和氧气的微观过程如下:
根据图示获得的信息是__________。
物理实验报告(精选17篇)
物理实验报告物理实验报告(精选17篇)在当下这个社会中,报告的使用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其在写作上有一定的技巧。
一起来参考报告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物理实验报告(精选1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物理实验报告篇1器材:木头步骤:第一种:将木头放入水中,测量水面上升的幅度,或者放入满满的量筒中,测量溢出的水的体积,可以间接得到木头浸入水中的部分的体积。
然后将木头沿水平面切割,取下,用天平测量水下部分的质量。
通过公式计算其密度。
然后总体测量整块物体的质量通过v=m/p计算得出全部体积。
第二种:取一量杯,水面与杯面平齐,想办法将木头全部浸入水中(如用细针将其按入水中),称量溢出水的体积即可。
第三种:如果容器是个圆柱形,把里面放满水,然后把物体放入水中,在把物体取出。
容器中空的部分就是这个物体的体积。
圆柱的面积=底面积×高如果物体不下沉,就把物体上系一个铁块放入水中,测出铁块和物体的体积,然后再测出铁块的体积,接着用它们的总体积减去铁块的体积就得出物体的体积.现象:包括在步骤里面了。
结论:得出木头的体积。
物理实验报告篇2实验名称探究凸透镜的成像特点实验目的探究凸透镜成放大和缩小实像的条件实验器材标明焦距的凸透镜、光屏、蜡烛、火柴、粉笔实验原理实验步骤1.提出问题:凸透镜成缩小实像需要什么条件?2.猜想与假设:(1)凸透镜成缩小实像时,物距u_______2f。
(“大于”、“小于”或“等于”)(2)凸透镜成放大实像时,物距u_______2f。
(“大于”、“小于”或“等于”)3.设计并进行实验:(1)检查器材,了解凸透镜焦距,并记录。
(2)安装光具座,调节凸透镜、光屏、蜡烛高度一致。
(3)找出2倍焦距点,移动物体到2倍焦距以外某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屏幕上成倒立缩小的清晰实像的为止,记下此时对应的物距。
(4)找出2倍焦距点,移动物体到2倍焦距以内某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屏幕上成倒立放大的清晰实像的为止,记下此时对应的物距。
实验探究题析(1)
实验探究题析(1)1.某中学探究学习小组在帮助整理化学试剂时,发现一个盛有无色溶液(初中化学常用试剂)的试剂瓶,标签破损如右图,请你对试剂作出猜想,并设计实验验证。
(1)猜想:这种试剂可能是_________溶液或_______溶液。
(2)实验验证:(要求写出操作、现象、结论)2.某探究学习小组在帮助实验员整理化学试剂时,发现一个盛有无色溶液的试剂瓶,标签破损(如右图所示)。
已知它们是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和硫酸钠四种溶液中的一种。
请你对该试剂作出猜想,并设计实验验证。
(1)猜想:这种试剂可能是_________,也可能是________溶液。
(2)实验验证(要求写出操作、现象和结论)3.炎热的夏季,你一定想喝一杯冰水解暑。
某冷饮店出售一种特制的冰水,由服务员在水中加入一些雪状的物质,该物质一放入水中立即冒出大量气泡,很快就得到一杯清凉可口的冰水,饮用时有碳酸饮料的口感。
(1)请你判断雪状的物质是____________。
(4.小明和小红对市场上销售的一种分袋包装的蛋糕发生了兴趣,因为蛋糕包装在充满气体的小塑料袋内(如图所示),袋内的气体充得鼓鼓的,看上去好像一个小“枕头”。
他们认为这种充气包装技术,主要是为了使食品能够较长时间地保鲜、保质。
那么,这是什么气体呢?小红猜想是氮气,小明猜想是二氧化碳。
(1)请你帮助他们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来判断小明的猜想是否正确,简要写出操作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的猜想如果正确,现象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食品充气包装,对所充气体的要求是: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
5.氧化铜是一种黑色固体,可溶于稀硫酸。
某同学想知道是稀硫酸中的哪种粒子(H2O、H+、SO42-)能使氧化铜溶解。
第一讲 实验探究题(2)光合呼吸蒸腾
1.探究“二氧化碳”是不是光合作用必须的原料的实验(七上P122)例1.为证实“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必需的原料”,某同学制定了以下的方案.(1)取两个适当大小的玻璃罩,一个罩住一株生长正常的盆栽绿色植物和一杯氢氧化钠溶液,密封不漏气;一个罩住另一株生长正常的同种同大小盆栽绿色植物和一杯清水密封不漏气.(2)将上述两株植物及装置放在暗室中“饥饿”一昼夜.(3)从暗室中取出两株植物及装置照光若干小时,使其充分进行光合作用.(4)取两株植物相同部位的叶片各一片,放入盛酒精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绿素溶于酒精中.(5)将已脱绿的两叶片取出,平铺在培养皿分别滴加几滴碘液,检测碘液是否变蓝.a、该同学用两株同种同大小绿色植物一起实验是为了起什么作用?b、实验过程中将植物在照光前先放在暗室中“饥饿”一昼夜,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c、哪种物质能使碘液变蓝?叶片滴加碘液变蓝说明什么?实验三d.装置①可以用于探究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此装置需要一个对照实验,对照实验的水槽应装有.e.实验二.为消耗叶片原有的淀粉,小悦应先将C、D两装置放在环境中一昼夜,再将两个装置放在光下2小时,分别摘取一叶片,进行脱色、漂洗、滴加碘液后,观察到[ ]装置中的叶片变蓝,证明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f.实验三.A叶片装置内放置氢氧化钠的目的是.用碘液检验图中叶片后,其中能变蓝的叶片是.以装置A为实验组,装置B为对照组,通过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2.探究“水”是不是光合作用必须的原料的实验(七上P124图3-34)3.探究“光”是不是绿叶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的实验(七上P116)(1)若要探究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应该选择的实验装置组合是,4.探究光合作用的完成是否必须有“叶绿体”存在的实验例1.为探究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某班同学用银边(边缘是白色的,其中不含叶绿体)天竺葵做了如图实验,请你回答问题:(1)为了把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或消耗掉:要先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在处一昼夜,目的是(2)用黑纸把一片叶的部分从正面和背面盖住,如图乙部分,然后移到下,照射3至4小时.(3)剪下这个叶片,去掉黑纸.将叶片放在盛有(作用是)的小烧杯中,再放入大烧杯内隔水加热,叶片逐渐由绿色变成黄白色.(4)取出叶片,用清水漂洗干净.然后放在培养皿里,向叶片滴加碘液,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洗掉碘液,这时可以看到,叶片甲乙丙三部分变成蓝色的是.(5)比较甲、乙两处,有个变量,形成对照试验.比较甲、丙两处,可以说明.比较乙、丙两处,可以说明.滴加碘液后,发现只有B处变成蓝色,A、C、D处均未变蓝色.则比较A、B两处,可以说明.比较B、C两处,可以说明.比较B、D两处,可以说明.(6)上述实验证明了光合作用的场所是,产物是,条件是.(7)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银边天竺葵的细胞内始终进行的生理过程是,该过程的反应式可以表示为5.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不是淀粉的实验(七上P116)例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有如下步骤:(1)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实验设计1(第2、3课时)
步骤; 1.分组编号 作出假设:温度影响酶活性 2.分组处理(注意控制变量) 3.放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常用词:等 设计实验:设计实验步骤,预期实验结果 量,相同并适宜的条件,同时等)。 4.观察指标(要具体,可操作)
设计原则: 对照和单一变量原则。科学性原则, 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可重复原则
解析:2号试管中为新鲜猪肝研磨物,酶活性最强,反应生成的氧 气最多,会出现猛烈的燃烧。1、2、3号是催化剂的种类对实验 的影响,即验证酶的高效性,那么4号没有必要设臵。如果要证
明酶的活性受酸碱度的影响,那么保证酶正常,变量是酸碱度,
即在5号试管加入新鲜的猪肝研磨物,改变其所处环境的pH,将5
号作为实验组,2号为对照组。
思悟升华
【情景】 如图甲表示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乙是将一定量的淀粉 酶和足量的淀粉混合后麦芽糖的积累量随温度变化的情况。下列说 法不正确的是( )
C
A.T0表示淀粉酶催化该反应的最适温度 B.图甲中,Ta、Tb时的淀粉酶催化效率都很低 C.图乙中Tb至Tc的曲线表明随温度的升高,麦芽糖的积累量不再上升, 酶的活性已达到最高 D.图乙中A点对应的温度为图甲中的T0
〚变式训练2-1〛 如图表示在不同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的变化曲线,下列说法中 不正确的是( ) B
A.酶促反应的速率可用底物消失所需的时间(或产物生成的速率)来表示 B.Ⅰ和Ⅱ相比较,酶促反应速率不同,这是因为它们的酶浓度和温度不同 C.AB段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主要限制因素是底物浓度 D.若想探究不同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至少应设计3种不同的温度
底物的剩余量或产物的产生量
(tn 代表不同的温度,pHn 代表不同的 pH)
(2)实验课题及变量分析
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生物实验报告
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生物实验报告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生物实验报告随着人们自身素质提升,越来越多的事务都会使用到报告,要注意报告在写作时具有一定的格式。
你所见过的报告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生物实验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生物实验报告篇1一、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说明植物体是由细胞组成的实验材料::显微镜、洋葱、镊子、滴管、水、载玻片、针、盖玻片、吸水纸、纱布。
实验步骤:(一)制做临时装片。
(1)用纱布将载玻片、盖玻片擦干净。
(2)用液管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
(3)用镊子在洋葱鳞片叶上撕下一小片表皮。
(4)将撕下的表皮放入载玻片上的水滴中,用针将其展开。
(5)用镊子夹住盖玻片,先将一边接触载玻片的水滴边经再慢慢把盖玻片放平,制成临时切片。
(4)在盖玻片的翼侧滴加稀碘液,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
(二)安装临时装片:将临时切片放到显微镜上,调整显微镜与临时切片位置,直到可以观察到清晰的图像为止实验图像:200倍、800倍实验结论:洋葱表皮是由无数细胞构成的,有明显的细胞核,细胞壁,细胞质出现。
二、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实验教案1、学习要求:1.制作和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
2.认识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基本结构。
2、材料用具:生理盐水,稀碘液,消毒牙签,滴管,纱布,镊子,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
3、实验方法和步骤:1.用洁净的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
2.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
3.用消毒牙签在口腔内侧壁轻刮几下放在生理盐水中。
4.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再将盖玻片缓缓放平盖在水滴。
5.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几滴稀碘液,用吸水纸在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碘液浸润标本的全部。
总结步骤:擦-→滴-→取-→盖-→染-→吸五、绘制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三、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实验目标一颗花生种子含有多少能量?实验器材或药品水实验探究过程现象分析及结论1、在锥形瓶中装30ml水实验前水温:2、把花生固定在解剖20℃、20℃、24℃针上试验后水温:3、在酒精灯上点燃花73℃、78℃、68℃4.2J生并尽快把花生放到锥温差:×51×4.2=6300J形瓶下面53℃、58℃、44℃ 、待花生完全烧完后,平均值:51.666℃一颗花生种子约含有6300J实验结的能量论四、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报告一、问题的提出:取一块馒头放到口中咀嚼。
第2章 实验2 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 2023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新高考新教材)
考向1 实验装置的改进
例3 (2021·广东卷·11)某兴趣小组测量一缓冲装置中弹簧的劲度系数, 缓冲装置如图所示,固定在斜面上的透明有机玻璃管与水平面夹角为30°, 弹簧固定在有机玻璃管底端.实验过程如下:先沿管轴线方向固定一毫米 刻度尺,再将单个质量为200 g的钢球(直径略小于玻璃管内径)逐个从管 口滑进,每滑进一个钢球,待弹簧静止,记录管内钢球的个数n和弹簧上 端对应的刻度尺示数Ln,数据如表所示.
考点一
教材原型实验
例1 如图甲所示,用铁架台、弹簧和多个质量均为m的钩码,探究在弹 性限度内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
(1)为完成实验,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__刻_度__尺___. 根据实验原理可知还需要刻度尺来测量弹簧原长和挂上钩码后的长度.
(2)实验中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__弹__簧__原__长__、__弹__簧__所__受__外__力__与__弹__簧__对__应__ _的__长__度__.
(4)为完成该实验,设计实验步骤如下:
A.以弹簧形变量为横坐标,以弹力为纵坐标,描出各组(x,F)对应的点,并用平滑的
曲线连接起来
B.记下弹簧不挂钩码时其下端在刻度尺上的刻度l0 C.将铁架台固定在桌子上,并将弹簧的一端系在横梁上,在弹簧附近竖直固定一把
刻度尺
D.依次在弹簧下端挂上1个、2个、3个、4个……钩码,并分别记下钩码静止时弹簧
n
10 20 30
40
50
60
k(N/m) 163 ① 56.0 43.6 33.8 28.8 1k(m/N) 0.006 1 ② 0.017 9 0.022 9 0.029 6 0.034 7
(1)将表中数据补充完整:①__8_1_.7__,②_0_._0_1_2_2__.
基础实验2 水的组成及变化的探究(分层练习)(解析版)_1
基础实验2 水的组成及变化的探究1.(2024·山西大同·三模)科学家通过水的生成和水的分解来认识水的组成。
电解水的实验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管与电源正极相连B.b管中的气体能燃烧C.c中液面实验过程中会下降D.该实验可证明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答案】D【解析】A、根据图示,电解水装置中a管生成的气体为氢气,b管生成的气体为氧气,a管与电源负极相连,说法错误;B、b管中的气体是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本身不能燃烧,说法错误;C、a、b两管产生了气体,压强增大,导致c管的液面上升,说法错误;D、该实验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证明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说法正确;故选:D。
2.(2024·辽宁盘锦·模拟预测)电解水实验有助于我们了解水的组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实验所用电源为交流电源B.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C.乙管内得到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D.该实验中所得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约为2:1【答案】C【解析】A、该实验用的是直流电,故选项说法错误;B、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所以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C、由电解水实验可知,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氧气与氢气的体积比为1:2,由图可知,乙管产生的气体与甲管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1:2,所以乙管生成的是氧气,甲管生成的是氢气,氧气具有助燃性,所以乙管内得到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选项说法正确;D、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实验中所得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
3.下列有关水的合成与分解的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图1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B.图2连接正负两极的玻璃管汇集的气体体积之比为2:1C.两个实验均可证明水是化合物D.两个实验均可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答案】B【解析】A、氢气燃烧生成水,干冷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在电解水实验中,“正氧负氢”,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故正极和负极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为1:2,说法错误,符合题意;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得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所以水是化合物,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均可得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
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二章 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
第二章 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第一节 钠及其化合物第一课时 活泼的金属单质——钠知识点一钠1.钠与氧气的反应(1)实验探究(2)金属钠露置于空气中的主要变化金属钠长期露置于空气中最终完全转变为Na 2CO 3粉末,此过程中的主要变化与现象有:银白色金属钠(Na )――→O 2 ①表面变暗(生成Na 2O )――→H 2O ②出现白色固体(生成NaOH )――→H 2O ③表面变成溶液(NaOH 潮解)――→CO 2④白色块状物质(生成Na 2CO 3·10H 2O )――→风化 ⑤白色粉末状物质(生成Na 2CO 3)发生的主要变化的化学方程式为①4Na +O 2===2Na 2O ;②Na 2O +H 2O===2NaOH ;④2NaOH+CO2===Na2CO3+H2O,Na2CO3+10H2O===Na2CO3·10H2O;⑤Na2CO3·10H2O===Na2CO3+10H2O。
2.钠与水的反应(1)实验探究(2)钠与水、酸溶液、碱溶液和盐溶液的反应①钠与水的反应化学方程式:2Na+2H2O===2NaOH+H2↑,还原剂:Na,氧化剂:H2O。
②钠与酸溶液的反应a.钠与酸溶液反应时先与酸反应生成H2。
b.如果钠过量,钠把酸消耗尽之后,再与水反应。
③钠与碱溶液的反应实质就是钠与水的反应。
④钠与盐溶液的反应钠与盐溶液反应时,首先与水反应生成NaOH,然后NaOH与盐发生复分解反应(若氢氧化钠不与盐反应,则只有钠与水的反应)。
例如:a.Na与Fe2(SO4)3溶液的反应2Na+2H2O===2NaOH+H2↑,6NaOH+Fe2(SO4)3===2Fe(OH)3↓+3Na2SO4。
b.Na与K2SO4溶液的反应2Na+2H2O===2NaOH+H2↑(仅此一步反应)。
3.结合实验探究总结金属钠的物理性质状态颜色硬度密度熔点固态银白色质软ρ(煤油)<ρ(钠)<ρ(水)<100℃4.金属钠的保存钠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所以自然界不存在游离态的钠;在实验室里,金属钠保存在煤油或石蜡里。
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2-1 盐酸和碳酸钠分布反应实验探究 课件
碳酸钠与盐酸分布反应的实验探究
装置:20ml有刻度的针筒3支,一支处理过的针头。 实验药品及用量:碳酸钠溶液1mol/L 5ml
盐酸溶液 1mol/L 10ml 酚酞溶液
盐酸与碳酸钠溶液反 应的探究实验
性质归纳:
碳酸钠溶液中加入盐酸少量时没有气泡产生, 但溶液颜色变浅说明:
CO32-+H+(少量)=HCO3再继续加入盐酸的过程中,溶液颜色褪去,并产生 气泡说明:
若a=0(即图像从原点开始)
溶液中的溶质为
若V(Oa)=V(ab)(即Oa段与ab段消耗盐
酸的体积相同)
溶液中的溶质为
NaHCO3 Na2CO3
若V(Oa)>V(ab)(即Oa段消耗盐酸的体 溶液中的溶质为 Na2CO3、NaOH 积大于ab段消耗盐酸的体积)
若V(Oa)<V(ab)(即Oa段消耗盐酸的体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在A情况下,溶质是NaOH、Na2CO3 (填化学式),其物质的量之比为_1_∶___1_。 (2)在B情况下,溶质是Na2CO3、NaHCO3 (填化学式),其物质的量之比为_1_∶___1。
解析 CO2与NaOH溶液反应时,据CO2与NaOH量的相对多 少,有这样两个阶段:①CO2+2NaOH===Na2CO3+H2O, 此时溶质可能为NaOH和Na2CO3或只有Na2CO3(刚好反应); ②Na2CO3 + CO2 + H2O===2NaHCO3 , 此 时 溶 质 可 能 为 Na2CO3和NaHCO3或只有NaHCO3;据图分析:B情况最终 生成的CO2(其实就是最初通入的与NaOH溶液反应的CO2)是 A情况的2倍。
物理综合实践报告八年级(2篇)
第1篇一、实践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物理作为一门基础科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物理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我们八年级开展了物理综合实践活动。
本次实践活动的主题是“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式,深入了解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实践目的1.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 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4.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
三、实践内容本次实践活动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观察生活现象,发现物理原理。
2. 设计实验方案,验证物理规律。
3. 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4. 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实践成果。
四、实践过程1. 观察生活现象,发现物理原理在实践活动的开始,我们首先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如:浮力、摩擦力、压力、重心等。
通过观察,学生发现这些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从而激发他们对物理知识的好奇心。
2. 设计实验方案,验证物理规律在观察生活现象的基础上,学生开始设计实验方案,以验证所观察到的物理规律。
例如,为了验证浮力原理,学生设计了“物体在水中浮沉实验”;为了验证摩擦力原理,学生设计了“摩擦力与接触面积实验”等。
3. 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认真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例如,在“物体在水中浮沉实验”中,学生发现物体在水中的浮沉与物体的密度有关;在“摩擦力与接触面积实验”中,学生发现摩擦力与接触面积有关。
4. 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实践成果实验结束后,学生需要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实践成果。
实验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数据、实验结论、实验心得等。
五、实践成果通过本次物理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取得了以下成果:1. 深入了解了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了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专题一实验探究中的重要方法
专题一实验探究中的重要方法一、填空题1.一次实验结束时,小李忘记将酒精灯帽盖上,第二天再去点燃时,怎么也点不着,这是怎么回事呢小李想探个究竟,于是便设计进行了下列实验:①检查灯内是否还有足量的酒精,发现酒精充足;②将灯内的酒精倒出少量点燃,能很好的燃烧;③挤压灯头处的灯芯,很难挤出液体,点燃挤出的一滴液体,其不能燃烧;④将灯帽盖好放置几小时后,或直接在灯头上滴几滴酒精,再去点燃时,酒精灯能正常燃烧;⑤去学校图书室查阅了有关资料,记录了如下有关的信息:酒精(学名乙醇)是无色透明、具有特殊香味的液体。
它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例混溶,并能溶解多种有机化合物……。
实验室酒精灯所用酒精一般是95% 的工业酒精……。
酒精的沸点:78 ℃,水的沸点:100 ℃。
请回答下列问题:(1)通过实验①能得出的结论是:;(2)小李设计进行实验②的目的是:;(3)实验③挤出的一滴液体不能燃烧的可能原因是:;(4)通过以上探究活动,小李最终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2.人通过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吸入空气中的氧气,排出二氧化碳气体和水蒸气。
但人体排出的二氧化碳气体究竟是空气中原有的,还是人体代谢的最终产物,为了证实这个问题,有人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1)人吸气时,应将活塞 A (填“打开”或“关闭”),活塞B (填“打开”或“关闭”);(2)人呼气时,应将活塞A ,活塞B ,此时可观察到Ⅱ瓶内的现象是;(3)Ⅰ瓶中所装试剂的作用是;Ⅱ瓶中所装试剂的作用是。
将上述操作反复进行,能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所含的二氧化碳不是来自空气,而是人体代谢的产物。
3.人吸入空气,排出CO2等气体。
为了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CO2且能有效排除空气中CO2的干扰,某学生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A、B中均放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后进行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1)请分别说出A、B、C瓶所起的作用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实验探究一、声音的传播1、在探究固体传声的实验中,为什么将两张课桌紧紧地挨在一起?提示:只有紧紧地挨在一起,才能使声音完全在固体中传播。
2、为什么要轻敲桌面?提示:防止声音过大,避免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对实验的影响。
3、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并逐渐抽出空气,听到的声音如何变化?由此可推理得出什么结论?提示:听到的声音逐渐变小,真空不能传声。
4、停止抽气,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听到的声音又如何变化?提示:听到的声音逐渐变大,表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5、在水中让两块石子相碰发声,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通过什么传来的?提示:水(液体)和空气6、一个同学在室外轻敲墙体,室内的同学分别将耳朵贴在墙上、离开墙,听到的声音分别是通过什么介质传入耳中的?两种听音方式的效果一样吗?提示:第一种方式中传声的介质是墙(固体),第二种方式中传声的介质是墙(固体)和空气;墙(固体)的传声效果比空气好。
二、音调和响度1、探究音调与振动快慢的关系时,应如何操作?提示:改变钢尺伸出桌外的长度,用相同大小的力拨动。
2、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时,应如何操作?提示:控制钢尺伸出桌外的长度不变,用不同大小的国拨动。
三、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探究过程中,为什么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提示:便于找到像的位置。
2、实验中为什么选用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提示:便于比较像和物的大小。
3、实验中刻度尺、白纸的作用是什么?提示:在白纸上标注镜面、物像的位置,刻度尺便于测量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4、在此实验中光屏的作用是什么?提示:观察像是否呈现在光屏上,验证平面镜所成的像为虚像。
5、探究过程中,有时你会看到两支蜡烛的像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克服这些现象?提示:玻璃板太厚时,前后两面都能反射光线成像,能看到两个像,故实验时,要尽量使用较薄的玻璃板。
6、探究过程中,无论怎样移动蜡烛都不能使蜡烛和像重合,为什么?提示:玻璃板未放正,成的像没有在水平桌面上。
7、探究过程中,为什么要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提示:环境光线过于明亮会使得烛焰的发光相对较弱学,像的亮度相对降低,不易观察,所以要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效果更好;若实验中采用的不是蜡烛而是其他不发光的物体,可以用手电筒照不发光的物体,那此时成的像也会清晰了。
四、凸透镜成像规律1、做实验时,如何选择合适焦距的凸透镜?提示:根据光具座长度L与焦距f的关系:L≥4f。
2、在实验中,如何安置器材?提示: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中间的某一刻度上,并做好记录,将蜡烛和光屏分别置于透镜两侧。
3、为了使偈吴呈现在光屏中央,如何调节蜡烛、凸透镜、光屏?提示:使烛焰的焰心,凸透镜的光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水平高度(或同一水平线上)。
4、如果烛焰的像靠近光屏上端,这是什么原因?应如何调整?提示:烛焰的像靠近光屏上端可能是由于烛焰太低或凸透镜太记或光屏太低,帮应有三种方法调整:(1)将光屏向上移动;(2)将蜡烛向上移动;(3)将凸透镜向下移动。
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如何改变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提示:凸透镜不动,将蜡烛由远及近靠近凸透镜,光屏则相应的远离凸透镜,直到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
6、成实像时,像的大小变化由什么决定?成虚像时呢?提示:成实像时,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就小;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像变大;成虚像时,物体越靠近焦点,像越大。
7、若将凸透镜的一部分用遮光板遮住,成像如何?提示:成像性质不变,只是像变暗了。
8、我们知道成实像都是倒立的,那么物体和像的左右关系如何?提示:凸透镜成实像时上下、左右都颠倒。
五、固体深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1、在实验中,为什么采用水浴法加热?提示:(1)使被加热的物质受热均匀。
(2)使被加热的物质受质变缓慢,从而使其慢慢熔化,便于观察温度变化的规律。
2、在实验中,熔化前被加热的物质温度变化有什么特点?物质处于什么状态,熔化过程中,又有什么特点,物质处于什么状态?提示:熔化前,吸热温度上升;固态熔化过程中,晶体吸热温度不变,非晶体吸热温度上升;固液共存态。
3、在实验中,熔化完毕后,为什么还要加热几分钟?提示:通过对比便于观察熔化过程中和熔化结束后温度变化的规律。
4、观察海波熔化图象,可发现海波熔化后升温变化比溶化前慢,这是什么原因?提示:海波熔化前为固态,熔化后为液态,液态海波的比热容大于固态海波的比热容。
六、水的沸腾1、在加热过程中,水沸腾前有什么现象?提示:开始加热,有少量气泡产生,在上升过程敁气泡逐渐变小直至消失。
2、水沸腾时有什么现象?提示:有大量气泡产生,在上升的过程中气泡逐渐变大直至到水面破裂。
3、如何缩短加热至沸腾的时间?提示:(1)加水要适量,尽量少些;(2)可用初温在60℃左右的热水进行实验;(3)适当加大酒精灯的火焰;(4)沸腾前加热过程中,可以烧杯口上加盖。
4、有时在做实验时,为什么水的沸点小于100℃或大于100℃?提示:水的沸点与水面上方的气压有关。
当水面上方气压低于1标准大气压时,水的沸点低于100℃;当杯口的盖密封较严时,水面上方的气压高于1标准大气压,水的沸点会高于100℃。
5、由沸腾图象可得出水沸腾的特点是什么?提示: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
七、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1、在实验中,为什么选用规格不同的小灯光分别测两次结果?提示:(1)若小灯光规格相同,无论是串联,还是亲联,通过灯光的电流都是相等的,无法得出正确实验结论。
(2)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和特殊性,使实验得到的结论更具普遍性。
2、在实验中,要将电流表换位置连入电路,在连入时应注意什么?提示:在电路和连接或拆接时,开关都要断开。
3、若开始实验,开关闭合时,电流表的指针反向偏转,为什么?提示:电流表的“+”、“-”接线柱接反了。
4、若电流表的指针偏向最右端无刻度的地方,这又是为什么?提示:电流表所用量程太小。
八、探究导体的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1、实验中怎样比较导体电阻的大小?提示:观察灯泡的亮度或电流表示数的大小?2、实验中采用什么探究方法?是怎样做的?提示:控制变量法。
保持导体的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改变长度,探究导体的电阻与长度的关系;保持导体的材料和长度相同;改变横截面积,探究导体的电阻与横截面积的关系;超导体的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改变材料,探究导体的电阻与材料的关系。
3、在实验中怎样探究电阻大小与温度的关系?提示:比较加热和不加热两种情况下,灯光亮度大小或电流表示数大小。
特别提醒九、探究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1、采用不同规格的小灯泡多次测量的目的是什么?提示:避免偶然性,使结论具有普遍性。
2、实验中,如何选择电压表的量程?提示:所选量程略大于电源电压3、把电压表串联在电路中,灯泡是否发光?此时电压表的示数是多少?提示:因电压表内阻很大,故电路中电流几乎为零,灯光不发光,此时电压表示数接近电压。
4、当被测灯泡被短路时,电压表示数如何?提示:电压表始终测电源电压,示数不变。
十、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1、在实验中为什么对阻值不同的电阻各进行多次测量?提示: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和特殊性,使实验得到的结论更具普遍性。
2、在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处于什么位置?为什么?提示:将变阻器的滑片移到最大阻值处,这样做的目的是:使电路中的电阻最大,电流最小,从而起到保护电器的作用。
3、在实验中,如何选取电压表量程?提示:根据电源电压或所测元件两端的最大电压,确定电压表的量程,且保证指针偏转超过量程的一半,以读数准确。
特别提醒十一、伏安法测电阻1、电路连接完毕,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如何调节?提示:滑动变阻器调到最大阻值处。
2、在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什么?提示:(1)保护电路;(2)若测小灯泡电阻,改变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便于研究灯丝受其温度的影响;(3)若测定值电阻,改变电路中的电流从而改变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厂进而多测几组对应的电压值和电流值,并计算出每组的电阻值,最后求电阻值的平均值,以减小实验误差。
3、在实验中,测小灯泡电阻和测定值电阻,在对数据的分析处理时有什么不同?提示:若测小灯泡电阻,通过计算每次的测量值可得电阻不同,从而得出灯丝电阻变化的本质原因—温度,若测定值电阻的阻值,通过计算得出每次的测量值可得电阻相同。
十二、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1、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有哪些?提示:(1)保护电路;(2)调节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使小灯泡两端电压略低于、等于或略高于额定电压。
2、怎样选择电压表、电流表的量程?提示:电表量程参照小灯泡的额定电压、电流,选择大于额定电压、电流的量程。
如额定电压为2.5V的小灯泡,电压表可选0-3V的量程。
3、如何选用合适的滑动变阻器?提示:滑动变阻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要大于小灯泡的正常工作电流,而滑动变阻器的最大电阻值应与小灯泡的电阻差不多,这样调节效果明显。
4、在测小灯泡额定功率的实验中,手和眼各自的分工是什么?提示:手移动滑片的位置,同时眼睛观察电压表的示数,当示数达到小灯泡的额定电压时,停止移动滑片。
5、能否用多次测量求出的电功率的平均值作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提示:不能。
额定功率为小灯泡在额定电压下的电功率,且在不同的电压下小灯泡的电功率不同,小灯泡的电功率随外加电压的变化而变化,故不能求平均值。
特别提醒:十三、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量的多少跟什么因素有关1、实验中,如何操作才能控制电流相等?提示:采用两阻值不同的电阻串联。
2、实验中,如何控制电压相等?提示:采用两阻值不同的电阻丝并联。
3、在探究过程中,通过什么实验现象或物理量的变化来判断电热的多与少?这是什么物理方法?提示:实验中,电能转化为内能,使煤油内能增加,温度升高的高低;或使密闭烧瓶内空气内能增加,温度升高,体积膨胀,气球被吹起业的先后;或通过粘在电阻丝火柴被点燃的先后来判断;转换法。
4、本实验的结论结论是什么?提示:(1)在电流,、通电时间相同时,电阻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2)在通电时间、电阻相同时,电流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
十四、电磁铁磁性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1、在本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什么?提示:(1)保护电路;(2)改变电磁铁线圈中电流的大小。
2、实验中,怎样磁性的强弱?提示:实验中运用吸引曲别针的数目多少,显示磁性的强弱,吸引曲别针的数目多,磁性强,吸引曲别针的数目少,则磁性弱。
3、在实验中,两电磁铁为什么要串联?提示:目的是研究在电流相同时,电磁铁磁性强弱和匝数的关系,串联就是要保证电流相同。
4、如何操作可研究电磁铁磁性强弱和电流大小的关系?提示:只研究一个电磁铁(匝数不变),观察并记录吸引曲别针的数目,断开开关,移动滑片使电流增大或减小,闭合开关,再观察并记录吸引曲别针的数目,并加以比较。
5、在实验中,更换粗细不同的铁芯,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提示:目的是研究电磁铁磁性强弱与铁芯大小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