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文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古代诗文应关注几个带规律性的问题
1.中国文学的主流是在精英文学与俗文学的交
融、汇合中形成的,士大夫文人和民间创作 者代入的不同文化因素给文学发展带来了长 久的生命力。 2.俗文学在体裁样式、语言乃至话语方式 (包括情感内容)诸方面显示了丰富的创造 性,在各个阶段上给主流文学注入了新鲜活 力。
艺术成就及其影响

《周礼· 春官· 大师》云:“大师教六诗: 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 六诗在《毛诗序》中又作六义。其中,风、 雅、颂,是指体例分类来说的;赋、比、兴, 是就表现手法而言。关于赋、比、兴,宋代 朱熹在《诗集传》中做了比较确切的解释: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 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 词也。

后人对《左传》的赞誉
“圣文之羽翮(he),记籍之冠冕”
——刘勰《文心雕龙· 史传》 “立言之高标,著作之良模” ——刘知几《史通· 烦省》
《郑伯克段于鄢》 文中的字词
“京城大叔” (“大”同“太”) “段不弟,故不言弟”(“弟”同“悌”敬爱,顺从兄长) “入则孝,出则悌” 见《孟子· 滕文公下》

关于《左传》

《左传》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 《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旧时相传 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 作。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终于鲁 悼公十四年(前453年),比《春秋》多27年。 《春秋》是孔子根据鲁国史料编纂的一部以 记事为主的史书,后世尊之为“六经”之一。 它简要记载了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至鲁哀 公十四年(前481年)记242间的历史大事, 共16000余字。《左传》以《春秋》为本,通 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 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先秦文学内容:
上古歌谣和神话《诗 经》先秦散文、楚辞。

1)远古时期的歌谣和神话传说
2)《诗经》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3)先秦散文分为历史散文与诸子散文两个 部分 4)战国时期出现的楚辞,在中国文学史 上有着特殊的意义

1)远古时期的歌谣和神话传说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吴越春秋》卷九所载的《弹歌》: “断竹,续竹,飞土,逐宍。”该诗反 映的是原始人制造弹弓和狩猎的过程, 语言古朴,但已经具有韵律,显然是一 首十分古老的歌谣。
远古神话
神话是远古时代的人民,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 象、社会现象,幻想出来的具有艺术意味的解释和 描述的集体口头创作。 中国神话大多保存在《山海经》、《楚辞》、 《庄子》、《列子》、《淮南子》等古籍中,在所 有的古代文献中,以《山海经》最有神话学价值, 是我国古代保存神话资料最多的著作。 神话按题材大致可分为:创世神话、洪水神话、 战争神话、英雄神话等。
3)先秦散文分为: 历史散文与诸子散文两个部分
(1)历史散文的发展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 : 第一阶段以《尚书》和《春秋》为代表 第二阶段以《左传》和《国语》为代表 第三阶段以《战国策》为代表 (2)诸子散文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 春秋战国之交:以《论语》、《墨子》、《老子》 为代表 战国中期:以《孟子》、《庄子》为代表 战国末期:以《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 为代表。

教学要求
我们的讲授分为精讲、略讲、自学三部分。
精讲为考试重点(翻译、简述、问答题) 略讲为考试的一般内容(单选、多选、填空) 自学一般不考(除非常识性的知识) 平时出勤、作业、笔记占30%,期末考试占
70%
一、先秦文学概说


先秦的概念:先秦即秦代以前,指公元前221年秦朝统—天 下以前的历史,包括中国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早期封建社 会三种社会形态。 先秦文学的概念:先秦文学是我国古代文学发生发展的最早 阶段,它包括秦代以前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学。在这一阶段里 产生了很多优秀作品,有成为我国古代文学先导的古代神话 和古代歌谣,有标志着我国文学光辉起点的《诗经》,有作 为后代史传体文学和小说、戏剧滥觞的历史散文,有体现战 国时代百家争鸣之局的诸子散文,有我国寓言文学鼻祖的先 秦寓言,有光耀千古的浪漫主义杰作《楚辞》,等等。丰富 多彩,斑驳灿烂,奠定了我国两千多年文学发展的坚实基础。
《蒹葭》的艺术特色
一、事实的虚化 二、意象的空灵 三、意境的整体象征 意境的整体象征,使《蒹葭》真正具有了难以 穷尽的人生哲理意味。王国维曾将这首诗与 晏殊的 《蝶恋花》“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 路”相提并论,认为它“复得风人情致”这显然是 着眼于它的意境的人生象征意蕴。

《诗经· 氓》

《诗经· 氓》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首弃 妇诗。诗中自叙了“我”(即弃妇)从恋爱、结 婚、受虐到被弃的全过程,感情悲愤,态度 决绝,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婚姻制度对女子 的压迫与损害,也生动形象地反映了那个时 代女子在婚姻、家庭中处于被动低下的地位。
《诗经· 氓》的艺术特色
诗歌运用行动、语言、神态和心理描写表 现人物性格 。 诗歌运用对比和比兴,侧面烘托等手法塑 造人物形象,很有特色。

*“小人有母,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 。(遗wei送,赠) *“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 (“阙”同“掘”,
隧:在隧道里) *“其乐也泄泄 ”(泄泄 yiyi快乐舒畅的样子) *“爱其母,施及庄公”(“施”yi延伸、扩展) *“孝子不匮,永锡尔类”(“锡”通“赐”赐予)
怎样评价郑庄公

阴险狠毒,老谋深算。工于心计。姜氏 为共叔段请封给“制”这个地方。庄公因为 “制”是险要地方,坚决不给,足见其精明; 共叔段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庄公表面不动 声色,内含杀机,故意纵养其恶。等到时机 成熟,火候已到,这才一举击败共叔段。庄 公在一怒之下幽禁了母亲,后又怕担上不孝 的坏名,采纳颍考叔的计策,为自己摆脱不 孝之名找了个台阶。表现他的虚伪。
由此看来,我们不妨把《蒹葭》的诗意理解为 一种象征,把“在水一方”看作是表达社会人生中 一切可望难即情境的一个艺术典型。这里的“伊 人”,可以是贤才、友人、情人,可以是功业、理 想、前途,甚至可以是福地、圣境、仙界;这里的 “河水”,可以是高山、深堑,可以是宗法、礼教, 也可以是现实人生中可能遇到的其他任何障碍。只 要有追求、有阻隔、有失落,就都是它的再现和表 现天地。如此说来,古人把《蒹葭》解为劝人遵循 周礼、招贤、怀人,今人把它视作爱情诗,乃至有 人把它看作是上古之人的水神祭招仪式,恐怕都有 一定道理,似不宜固执其一而否决其他,因为它们 都包蕴在 “在水一方”的象征意义之中。
古代诗文选
为什么要学古代诗文
孔子曾对他的儿子说:“不学诗,无以言。”
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
可以怨。” 今天的兴、观、群、怨是指:对生活充 满激情,能洞悉生活百态,善于与人交流, 爱憎分明。
古代诗文概述

王国维作《宋元戏曲考》,其序 文中有一段被誉为石破惊天的论断 “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 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 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 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蒹葭》的层次结构

此诗三章重叠,各章均可划分为四个层次: 1.首二句以蒹葭起兴,展现一幅河上秋色图: 2.三、四句展示诗的中心意象 3. 以下四句是并列的两个层次,分别是对在水 一方、可望难即境界的两种不同情景的描述。 4.全诗三章,每章只换几个字,这不仅发挥了重 章叠句、反复吟咏、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而且产 生了将诗意不断推进的作用。
如果把诗中的“伊人”认定为情人、恋人,那 么,这首诗就是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对美好爱情的执 著追求和追求不得的惆怅心情。精神是可贵的,感 情是真挚的,但结果是渺茫的,处境是可悲的。 然而这首诗最有价值意义、最令人共鸣的东西, 不是抒情主人公的追求和失落,而是他所创造的 “在水一方”——可望难即这一具有普遍意义的艺 术意境。好诗都能创造意境。意境是一种格局、一 种结构,它具有含容一切具备相似格局、类同结构 的异质事物的性能。“在水一方”的结构是:追寻 者——河水——伊人。由于诗中的“伊人”没有具 体所指,而河水的意义又在于阻隔,所以凡世间一 切因受阻而难以达到的种种追求,都可以在这里发 生同构共振和同情共鸣。
左传文学成就

《左传》虽不是文学著作,但从广义上看,仍可说是中 国第一部大规模的叙事性作品。比较以前任何一种著作,它 的叙事能力表现出惊人的发展。许多头绪纷杂、变化多端的 历史大事件,都能处理得有条不紊,繁而不乱。其中关于战 争的描写,尤其写得出色。作者善于将每一战役都放在大国 争霸的背景下展开,对于战争的远因近因,各国关系的组合 变化,战前策划,交锋过程,战争影响,以简练而不乏文采 的文笔写出,且行文精炼、严密而有力。这种叙事能力,无 论对后来的历史著作还是文学著作,都是具有极重要意义的。 且注重故事的生动有趣,常常以较为细致生动的情节,表现 人物的形象。《左传》对后世的《战国策》《史记》的写作 风格产生很大影响,形成文史结合的传统。
左传文学成就
《左传》虽是历史著作,但与《尚书》《春秋》 有所不同,它“情韵并美,文彩照耀”,是先秦时 期最具文学色彩的历史散文。其文学特点可概括为: 第一、文学性的剪裁和历史时间的故事情节化。 第二、刻画人物性格神形毕现,有立体感。 第三、生动的场面描写和传神的细节描写。 第四、擅长叙写外交辞令,理富文美。
3.文人创作注重艺术提炼,别裁体例,整饬形 式,并以个人风格发展了文学的多样化局面。文学 的自觉始于“士”的崛起,智识精英的怀疑精神和 忧患意识了奠定了中国文学的人文蕴藉,因而生发 出一种追求超越的美学导向。 4.雅俗层面的交互影响不等于彼此界限消弭,事 实上就审美趣味而言,士大夫与芸芸众生相去甚远。 至于文人创作能涵纳民间情调,亦自有其选择。 5.从文化承传的意义上说,中国古代文学的历史 可谓士大夫文人的精神谱系,惟因自觉的创造才有 本体之建设,所以一切的艺术变迁中都能寻见士大 夫文人的心路历程。

4)楚辞,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特殊的 意义
“楚辞”是指以具有楚国地方特色的乐调、语
言、名物而创作的诗赋。西汉末年,刘向辑 录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成《楚辞》一 书。它和《诗经》共同构成中国诗歌史的源 头。南方楚国文化特殊的美学特质,以及屈 原不同寻常的政治经历和卓异的个性品质, 造就了光辉灿烂的楚辞文学,并使屈原成为 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

2)《诗经》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诗经》共有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
“风”包括“十五国风”,有诗160篇;“雅” 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颂” 分“周颂”、“鲁颂”、“商颂”,有诗40 篇。 《诗经》“六义”指的是 风、雅、颂、赋、 比、兴,前三个说的是内容,后三个说的是 手法。
先秦文学的特点
第一是创始性
第二是综合性 第三是实用性 第四是随意性
诗经· 蒹葭

《蒹葭》是秦国的民歌,这是一首爱情抒情诗,写在恋爱中一个痴情 人的心理和感受,十分真实、曲折、动人。“蒹葭”是荻苇、芦苇的合 称,皆水边所生。“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描写了一幅秋苇苍苍、白 露茫茫、寒霜浓重的清凉景色,暗衬出主人公身当此时此景的心情。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朱熹《诗集传》:“伊人,犹彼人也。”在 此处指主人公朝思暮想的意中人。眼前本来是秋景寂寂,秋水漫漫,什 么也没有,可由于牵肠挂肚的思念,他似乎遥遥望见意中人就在水的那 一边,于是想去追寻她,以期欢聚。“遡洄从之,道阻且长”,主人公 沿着河岸向上游走,去寻求意中人的踪迹,但道路上障碍很多,很难走, 且又迂曲遥远。“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央”那就从水路游着去寻找她吗, 但不论主人公怎么游,总到不了她的身边,她仿佛就永远在水中央,可 望而不可即。这几句写的是主人公的幻觉,眼前总是浮动着一个迷离的 人影,似真不真,似假不假,不管是陆行,还是水游,总无法接近她, 仿佛在绕着圆心转圈子。因而他独自在水边徘徊往复,神魂不安。这显 然勾勒的是一幅朦胧的意境,描写的是一种痴迷的心情,使整个诗篇蒙 上了一片迷惘与感伤的情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