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浅析经典作品《孔子》
影片《孔子》观后感1000字
影片《孔子》观后感1000字影片《孔子》观后感1000字一、影片结构与情节影片《孔子》以春秋时期的鲁国为背景,讲述了孔子从年轻时的奋斗到成为一代贤者的经历。
孔子自幼聪明且好学,但家境不佳,曾经历过流浪和挫折,但凭着不屈的精神和卓越的才智,终于为自己争得了一席之地。
影片中,孔子带领弟子讨论礼义道德,与君王进行政治斗争,在不断地实践和磨砺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哲学体系和一系列思想准则,成为后世中国文化和思想的重要代表。
二、对影片的理解、感受与评价作为一部历史题材的传记片,《孔子》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智慧,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和思想价值。
影片中,孔子坚持不懈地追求真理、实践道义、弘扬民智,始终体现了中国人民的优良品质和文化传统。
同时,影片也通过孔子一生中的许多生动场景,让观众对中国古代文化艺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体验。
在影片的镜头与音乐上,设色精彩,画面细腻,场景细致,为影片营造了恬静、庄重的氛围。
电影开篇,背景巨大的成语书法、肃穆的古琴以及两位学子争辩的场景,彰显出古代中国的“学究精神”。
孔子学贯中西,既擅长其他国家的经典,也大量创造了原创思想以及与当时社会风俗相关的修身之道。
不仅让人感受到一个真正有思想和行动力的人理解“仁”的深刻内涵,并将之付诸现实中,带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
三、引用元素影片《孔子》中有许多经典场景,其中之一是孔子与弟子谈论“仁”的场景。
这个场景的语言特别简洁而精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孔子引用这个句子时,最后还加入了对“仁”的解释:“得仁者多助,失仁者寡助”,表达了孔子对仁义道德的坚定信念。
此外,在电影中,还有一首名为《离骚》的古曲,引出的是孔子的真情流露和至深至远的卓越智慧。
它是闻名古代的伟大诗人屈原,著名作品之一。
而这首曲子也通常作为背景音乐在被许多伟大作品中引用。
四、学习与启发通过观看《孔子》这部电影,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思想,感受到传统文化对我们今天的重要意义。
【独家】浅析经典作品《孔子》
浅析经典作品《孔子》近年来,伴随着国内国际的“孔子热”和“国学热”,以孔子为主题的各种艺术表现形态陆续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如动画片《孔子》、电影《孔子》、歌剧《孔子》、舞剧《孔子》、话剧《孔子》等,孔子成为文化产业中一个不断被开发的、具有独特优势的文化品牌。
在观众们的期待中,2016年元旦,由中央电视台、英国雄狮集团、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山东大众报业集团联合摄制的纪录片《孔子》国际版登陆央视科教频道,成为全球第一部以纪录片形式展示孔子的影视产品。
作为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国度,中国有着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究竟该如何讲述它的故事,是国内外的纪录片人都非常关注的命题。
纪录片《孔子》通过一个人的故事,来引导观众认知在国际舞台上地位和作用日渐凸显的中国,这个人就是孔子。
这是因为诞生于2500多年前的孔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代表,作为儒家学说的创始人,他的思想流淌在国人的精神血脉里,造就了中国人生命中最深远、最具人性光辉的部分,千百年来一直影响着人们的日常行为和作派。
李泽厚先生在他的《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一书中就谈道:“由孔子创立的这一套文化思想,已无孔不入地渗透在人们的观念、行为、习俗、信仰、思维方式、情感状态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成为人们处理各种事务、关系和生活的指导原则和基本方针,亦即构成了这个民族的某种共同的心理状态和性格特征。
值得重视的是,他的思想理论已转化为一种文化——心理结构,不管你喜欢或不喜欢,这已经是一种历史和现实的存在。
”那么外国人若想了解中国,就必须要了解孔子这位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以及他所留下的思想和文化遗产。
而且孔子的思想和智慧也早已经跨越时空和国界,成为整个人类文明的瑰宝之一。
美国导演弗兰克•卡普拉在他获得1943年奥斯卡最佳纪录片的《我们为何而战》第1集《战争序曲》中,就曾引用孔子的名言“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借以论证德日意的法西斯行径。
对国人而言,纪录片《孔子》在全国上下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大潮下应运而生,另一方面也应和了社会转型期焦虑浮躁、迷茫困惑、道德失范、诚信危机等种种乱象下,人们对自我精神家园和文化寻根的内在需求。
《孔子》影片分析
《孔子》影片分析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哲学家、教育家和文化名人之一,对于中国文化的发展和影响有着深远的意义。
近年来,一部名为《孔子》的影片上映,通过对孔子一生的还原和描绘,向观众展示了这位伟大人物的思想和价值观。
本文将对这部影片进行分析,探讨其在孔子形象呈现、故事叙述、美学表达等方面的特点和意义。
一、孔子形象呈现影片《孔子》通过人物塑造和演员的表演,将孔子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演员通过细腻的表情和自然的动作,成功地塑造了孔子的谦虚、智慧和风度。
在影片中,孔子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展现了他和蔼可亲、耐心倾听和理性思考的一面。
同时,影片还通过描绘孔子与学生的互动,展示了他对于学生个体差异的尊重和关心。
二、故事叙述《孔子》影片以孔子的人生经历为主线,通过回溯的方式,将观众带入古代的中国社会,深入了解孔子生活的时代背景和他所处的政治环境。
影片以孔子在政治斗争中的坎坷经历为主线,展现了孔子对于道德和人文价值追求的坚持。
同时,影片还以孔子与弟子之间的师徒情深为切入点,以师生关系为纽带,展示了孔子思想的传承和发展。
三、美学表达《孔子》影片在美学表达上别具风格,通过精美的镜头语言和音乐配乐,营造出古代中国的氛围和情感共鸣。
影片运用典型的中国传统音乐,结合精美的画面,将观众带回孔子时代,能够感受到孔子思想的力量和古代中国文化的魅力。
同时,影片还通过细腻的画面运用和镜头切换,增加了影片的艺术感和观赏性。
四、对观众的影响《孔子》影片通过对孔子思想和人物形象的深入剖析,希望通过观众对于孔子的认知,引发对于传统文化的深入思考。
孔子的思想强调仁爱、孝道和诚信等价值观,对于当代社会仍然具有深远的意义。
影片通过向观众展现孔子的思想,引起观众对于自身道德修养和人际关系的思考,提升观众的个人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综上所述,《孔子》影片通过对孔子形象的呈现、故事叙述的展示、美学表达的创新以及对观众的影响,成功地将孔子的思想和价值观传递给观众。
《孔子》影片分析精品资料
《孔子》影片分析精品资料孔子影片分析精品资料孔子,作为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之一,对于中国文化和价值观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电影创作中,也有一部部以孔子为主题的影片呈现了他的生平和思想。
本文将对几部以孔子为题材的电影进行分析,探讨其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叙事手法的运用以及深入挖掘孔子思想的方式。
第一部影片是《孔子二十年》,导演通过回顾孔子年少时的悲惨经历和对仕途的追求,塑造了一个勇于求知、不畏艰难困苦的形象。
影片以孔子面对家族的逼迫和亲友的反对时的坚持不懈为起点,展示了他不惧困境的坚毅意志。
此外,在叙事手法上,导演采用了倒叙的手法,通过回顾孔子经历的苦难来反衬他的成就,使得观众能更好地理解他的成长历程。
此片还较为成功地呈现了孔子与他的弟子们的关系,凸显他在教育者身份上的智慧和慈爱。
第二部影片是《孔子》,该片以孔子晚年的思想和他与弟子们的真实故事为主线。
导演通过刻画孔子的智者形象以及他与弟子的真挚情感,成功地让观众感受到他作为一位思想家和教育家的价值。
对于孔子思想的呈现上,导演首先展现了孔子对个人修养的重视,通过他与弟子们的对话和互动,展示了他的智慧和博学多才。
其次,导演通过塑造孔子与弟子之间的师生关系,表现了他对教育的热情与耐心。
这种情感的渲染,让观众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孔子的智慧和教育理念。
第三部影片是《孔子问》,该片以孔子提问的方式,深入挖掘了孔子思想的内涵。
导演通过安排孔子与他的学生和世人的对话,营造出一种深入思考和反思的氛围。
影片尤其注重对于孔子的思想核心——仁道的探讨,将孔子睿智的思考过程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影片的结构上,导演采取了对话和问题引导的方式,将观众引入到孔子思想的世界中。
这样的手法不仅增加了思想性,更让观众能够更深入地体会和感受到孔子思想的伟大和智慧。
通过对上述几部以孔子为题材的影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影片在刻画孔子形象、叙事手法和深入挖掘孔子思想方面都运用了独特的方式。
舞剧孔子鉴赏
舞剧孔子鉴赏舞剧《孔子》就像一场穿越千年的文化之旅,带我们走进孔子的世界,领略他的思想、他的情怀。
舞剧这种艺术形式很奇妙,它就像一个魔法盒,舞者们是魔法师,用肢体语言这个魔法棒变幻出各种各样的场景和情感。
在《孔子》这部舞剧中,舞台就是一个大画卷,舞者们在上面绘出孔子的一生。
从舞剧刚开始的时候,你就能感受到那种浓浓的历史氛围。
舞者们的服饰,那可不是随随便便的衣服,就像是从古代画卷里走出来的一样。
每一针每一线仿佛都在诉说着那个时代的故事。
你看那宽袍大袖,舞者舞动起来的时候,就像流动的云彩,飘逸而又灵动。
这服饰可不只是为了好看,它是在向观众传达一种文化信息,让我们直观地感受到春秋时期的风貌。
再说说舞者的动作。
他们的每一个姿势都像是一句无声的诗。
比如表现孔子讲学的场景,舞者们微微弯腰,双手作揖,那种谦逊、温和的态度就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就好比我们在生活中看到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他不需要说什么,只要站在那里,那种气质就足以让人尊敬。
还有表现孔子周游列国的片段,舞者们步伐坚定有力,就像一艘艘在波涛中航行的船,尽管会遇到重重困难,但依然勇往直前。
这种通过肢体来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方式,真的很厉害,就像我们不用说话,别人就能从我们的表情和动作中知道我们是高兴还是难过。
舞剧里的音乐也是一绝。
音乐就像这个舞剧的灵魂伴侣,它跟随着舞者的节奏,时高时低,时缓时急。
当音乐悠扬婉转的时候,就像是孔子在思考人生哲理,那是一种宁静而深邃的感觉。
而当音乐变得激昂澎湃的时候,就像是孔子面临困境时内心的挣扎和不屈。
这音乐和舞蹈的配合,就像是两个配合默契的好朋友,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
舞剧里的舞台布景也是一大亮点。
那一个个场景的转换,就像我们在翻阅一本历史书的页码。
从鲁国的宫殿到荒郊野外,从繁华的集市到宁静的山林,每一个场景都像是一幅精心绘制的画。
有时候舞台上会出现一些象征意义的道具,比如说竹简,那在舞者的手中,就像是知识的火炬,传递着孔子的思想。
影片《孔子》观后心得感想
影片《孔子》观后心得感想《孔子》是一部展现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生平以及其对世界影响巨大的伟人形象的影片。
观看完这部影片后,我深深被孔子那卓越的智慧、伟大的教育理念和崇高的道德情操所震撼。
以下是我对《孔子》的观后心得感想。
首先,影片非常成功地还原了孔子时代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
通过细腻而真实的场景布置、服装道具和建筑风格,观众得以亲眼目睹孔子生活和教学的情景。
影片中展现了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与诸子百家诸多流派的交锋与融合,以及孔子与弟子们的学问探讨和精神奋斗。
这种历史还原感不仅让观众有机会感受当时的学术氛围和社会气息,更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孔子的思想在此背景下的崛起和影响。
其次,影片通过精彩的剧情和人物刻画,深刻地展示了孔子的人格魅力和智慧。
孔子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也是一位具有崇高道德情操的人。
他不畏艰难险阻,跋山涉水,始终坚守自己的学术信仰,坚持追求真理和实践道德,以自己的言行为后世树立了一个儒家典范。
他不仅致力于教育普及和为人民谋福祉,还在政治、礼法、道德等诸多领域做出了深刻的思考和贡献。
这些使他成为了中国文化历史上的一座巍峨的高峰,让人们对其敬畏和仰望。
影片中还展示了孔子与弟子们之间的师生情谊。
孔子对待弟子们无私奉献,屏弃一切私利,全心全意地为他们传授知识和教育智慧。
这种师生之间的真挚情感和信任关系令人动容,也体现了孔子办学的基本原则:以“诚”为先,以“诚”取人和立事,使他的教育思想在弟子们的心中生根发芽,久久为后世所传述。
影片中还突出了孔子对女性地位的重视。
孔子认为,男女儿童孰先天理无可分辩,一个人的伟大与否与性别无关。
他鼓励女性接受教育,重视妇女的道德修养和家庭责任。
这在当时是非常前卫的思想,也让观众们对孔子的女权意识和平等思想深感钦佩。
最后,影片中的孔子给观众留下了许多深刻的哲理、充满智慧的名言。
这些语录既包含了孔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认知与思考,也像一颗颗明珠一样镶嵌于影片中,使整个影片更加生动有趣,给观众带来了更多思考和启迪。
浅析《孔子》舞剧中蒙太奇手法在音乐、灯光中的运用1
浅析《孔子》舞剧中蒙太奇手法在音乐、灯光中的运用摘要舞剧《孔子》是中国歌曲剧院最新创作的大型民族舞剧,复归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再现了春秋战国时期的人文生态,把古典韵味和时代感相互结合,呈现出舞蹈艺术的不朽魅力。
舞剧《孔子》讲述了孔子周游列国的故事,全剧分为六个部分,分别为《序.问》、《乱世》、《绝粮》、《大同》、《仁殇》、《尾声.乐》六部分。
其中舞剧中蒙太奇的手法在音乐、灯光中的运用,起到了甚好的艺术效果,对于春秋时期文化元素的渗透其中重要的作用。
蒙太奇最初是电影中经常运用的一种创作方法,随着时代的发展,艺术形式的创新,蒙太奇手法逐渐被运用于舞蹈之中,开启了舞蹈艺术创新的先河,蒙太奇手段的运用为舞蹈创作的不同形式的呈现提供了现实基础和可能性,蒙太奇手法与舞蹈相融合,呈现舞蹈作品中的创作思维、创作观念和创作意识,在舞蹈艺术实践基础上不断探索和创新,在舞蹈的结构、舞段、舞句、舞蹈动作和舞美等方面被广泛运用,赋予了舞蹈以生命力。
本文以舞剧《孔子》中蒙太奇手法在音乐、灯光中的运用为线索展开讨论,彰显蒙太奇手法赋予舞蹈艺术的魅力,推动中国舞剧的发展。
关键词:舞剧《孔子》;音乐蒙太奇;灯光蒙太奇;舞蹈艺术目录摘要 (1)关键词 (1)引言 (3)一、了解蒙太奇 (4)(一)什么是蒙太奇 (4)(二)蒙太奇的表现手法 (4)(三)音乐蒙太奇、灯光蒙太奇 (5)1.音乐蒙太奇 (5)2.灯光蒙太奇 (5)二、孔子舞剧中的音乐蒙太奇 (6)(一)舞剧中的顺时空音乐蒙太奇 (6)(二)舞剧中的超时空音乐蒙太奇 (7)(三)舞剧中的交叉时空音乐蒙太奇 (7)三、孔子舞剧中的灯光蒙太奇 (8)(一)蒙太奇手法在灯光上的运用 (8)(二)灯光蒙太奇语言解析 (8)1.叙事蒙太奇 (8)2.表现蒙太奇 (9)结语 (11)参考文献 (12)致谢 (13)引言舞剧《孔子》以孔子为主人公,展现孔子人生经历和思想体系,这样的舞蹈宏伟巨著对孔子的形象塑造达到了登峰造极的艺术效果。
浅谈歌剧《孔子》中合唱的艺术特性
浅谈歌剧《孔子》中合唱的艺术特性
《孔子》是中国目前最具规模、最具文化内涵的现代歌剧之一,整部作品的音乐效果非常出色,尤其是其中的合唱部分,其艺术特性表现得非常突出。
首先,歌剧《孔子》的合唱旋律极具中国文化特色,其音乐风格充满了中国古典音乐的独特韵味。
例如,在第二幕的“台湾民间场景”中,合唱以三段式的传统古典唱法,充满着浓郁的南音色彩;在第三幕的“大成殿场景”中,合唱旋律婉转悠扬,充满了庄重的宫廷气息。
其次,歌剧《孔子》的合唱在情绪表达上极富感染力。
例如,在第一幕的“太原书院场景”中,合唱以慷慨激昂的音乐表现学子们的斗志昂扬,对治学事业的热情高涨;而在第四幕的“最后的告别”场景中,合唱通过舒缓的琴声和洒脱的歌词,表现出孔子对世人的深情告别,使歌剧情节更具感人的戏剧性。
最后,歌剧《孔子》的合唱在表现人物形象上非常成功,能够深刻地描绘每个角色的个性特征。
例如,在第二幕的“女真场景”中,合唱表现出女真族人的粗犷豪放、热情奔放;在第三幕的“大成殿场景”中,合唱通过庄重的旋律和温润的音色,展现了儒家思想的高雅气质。
总之,歌剧《孔子》的合唱既充满了中国文化精髓,又展现了合唱在情感表达和人物塑造方面的卓越表现力,表现出了高大上、唯美优雅的艺术特性,令人叹为观止。
电影孔子的音乐创作解析
电影孔子的音乐创作解析一、大气磅礴的音乐风格《孔子》是一部历史传记片,影片的背景是一个大气磅礴、辉煌灿烂的时代。
音乐家赵季平就是根据影片的基调创作了该部影片的背景音乐,对于电影音乐作曲家而言,大气磅礴的音乐创作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话题。
题材、事件与人物之大使得该片的音乐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另外在语言风格上也比一般的电影音乐创作更为准确,画面气势的营造完全取决于背景音乐的旋律、节奏和量,因而我们可以看到在影片《孔子》中,背景音乐及插曲相当丰富。
赵季平在创作影片《孔子》配乐的过程中,将春秋时期的时代特征以及现代的音乐内涵进行了有效结合,因而影片中的音乐不仅具有时代性,更具世界性。
由于《孔子》是一部大型传记历史影片,因此,影片的音乐创作还需要体现出儒家思想的精髓。
为了满足情节需求音乐家赵季平为该部影片创作了52段音乐,音乐的演奏以古琴形式为主,音乐风格厚重古朴而又不失大气。
古琴音乐的演奏为影片营造了浓烈的时代氛围,并准确描绘了人物内心世界的情感变化。
二、古朴厚重的音乐主题主题在创作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字眼,它通常能决定一件作品的结构和内容,特别是电影音乐的主题。
赵季平为影片《孔子》的音乐设计了三个不同的主题,但总体而言还是以厚重古朴的风格为主,悠扬的旋律娓娓道来,给人一种从容不迫的舒缓的感觉。
第一个音乐主题是片头字幕的背景。
音乐的前奏是不同类型的流水声,在编钟宽广音域的引导下渐渐出现箫声,最后演变成琴与箫的对答,音乐的退场伴随着编钟声和片名的出现而结束。
在这段音乐中始终都有流水声相伴,潺潺清幽的流水声就像是喃喃絮语,为影片营造了一个宁静悠远的意境。
当白发苍苍的孔子回到鲁国时,这个音乐主题伴随着嘈杂的人声准确地体现了孔子此时内心的激动,音乐伴随着孔子蹒跚的步伐延伸至曲阜城楼,直至孔子跪下并发出一声含血带泪的呼唤时,音乐主题也伴随人物的情感进入了高潮,突然之间音乐又转为安静的箫声,与此同时镜头也发生了转换。
赏析《孔子》
赏析《孔子》舞剧《孔子》真实的还原了孔子的游历历程,具有一定的文化传承和教育意义,基于此,本人主要运用舞蹈身体语言学的方法进行分析,力求达到研究目的。
标签:舞剧;《孔子》;身体语言;多模态话语舞剧《孔子》讲述了孔子周游列国不断碰壁却坚持自己心中理想的过程,乱世国君昏庸,沉溺女色,问政孔子却又形同虚设,群盛奸猾独断,勾心斗角,孔子进谏推行礼制,仁政却屡遭拒绝,宫廷的斗争累及孔子,他被迫奔亡逃走,在微困绝粮的风雪之中,孔子仿佛见到了理想的大同世界。
孔子一生追求仁政希望天下大同,舞剧中通过多人的对比来凸显这一角色的立体感和形象感,如服装配色上面,茶色质朴,灰色中庸,黄色明思,粉色浪漫,样式上宽袍大袖,在灯光的映射下,鲜活而灵动。
开场时候琴瑟和鸣,营造出孔子与弟子探讨学术时的正气,用与臣搏斗时变奏的音乐来凸显斗智斗勇,玉人舞中玉的敲打清脆的声音来体现孔子的一生正气。
现代符号学的理论来源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现代语言学理论,二是符号学思想,三是现代逻辑学和数理逻辑,四是符号形式哲学,这四个原理中索绪尔最早提出了符号学的关系,当然以身体语言为基础的舞蹈身体语言学也在这意义上归属于符号与符号学,并受审美律动规律支配。
舞蹈是一门综合艺术,与之共振的艺术语言符号有很多,他们共同存在于语言学所谓的“多模态话语媒介系统”中。
多模态话语系统由“文化层面” “语境层面” “意义层面’’“形式层面”和“媒体层面”五个层面构成。
舞蹈身体语言属于媒体层面,详细分析《孔子》的多模态话语媒介系统分析如下:在多模态话语层次系统中分为语言和非语言,语言中伴语言为主,形式所指的是中国古典调式音乐,内容所指为采用中国的传统乐器演奏,体现出了古典美和时代感。
非语言的身体部分从手部,面部,躯干和整体进行分析:手部形式所指——以中国古典舞手型为主,内容所指女性的柔美和男性的儒雅气质。
面部形式所指——孔子由开头的焦虑皱眉到后半段的舒畅开怀;妃由前段面带微笑到后半段含泪悲愤;公眼神迷离,飘忽不定;臣眼神凶狠;侍卫面无表情;百姓表情狰狞痛苦;男子群舞与女子群舞均以微笑为主。
《孔子》影片分析---精品资料
——影片《孔子》的视点分析贾磊磊我历来认为电影中的人物塑造,并不只是一种文学意义上的所谓性格塑造,而是以一种电影的方式、确切地说是通过视觉化的表述形式来完成的形象塑造。
观众在梦幻般的观赏情境中,通过一系列不同景别、不同视角、不同组合方式的镜头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完成对人物形象的心理认同。
特别是对于孔子这样一位思想家、教育家的塑造,在难以用视觉形象直接展示他深邃的精神境界的时候,影像更要肩负起讲述剧情与人物形象塑造的双重职能。
进而言之,观众对于人物形象的接受与否,对于影片主旨的赞同与否,都与影片提供给观众的视觉路径有关,与影片提供的观看视点、观看情景有关。
从这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电影的影像表现技巧就是电影的内容,或者至少是影片内容不可分割的基本组成部分。
(一)为世人呈现一个真实可信的孔子形象,应当是创作《孔子》这部影片的一个基本诉求。
不过,这并不是一个社会学与历史学意义上的真实命题,而是一个电影美学意义上的真实命题。
这就是说,影片《孔子》在力图还原一个两千多年前的孔子的时候,还要使呈现在银幕上的这个孔子形象,符合我们这个时代接近真实人物的电影语言方式,达到以电影的方式接近历史的美学境界。
电影一百年发展变化的历史,对于一个历史人物真实表现方式,体现在镜头语言上常常是采取“客观化”的叙述方式,来呈现一个真实故事,并且在这个故事中,穿插着人物的“知觉主观”和“心理主观”视点。
(1)客观叙述所提供的“第三人称”的镜头视点,可以使影片的叙事具有一种天然的真实感。
因为,“他者”是一个游移于影片主体之外的观察者,一个外在于电影叙事体的角色。
他们的视线实际上代表的就是观众的视线,所以取自于真实的历史人物的传记片,叙事常带有目击现实的纪实风格,就像理查德·阿顿伯罗在《甘地》中表现的英军对印度平民的杀戮现场,就是一个客观的、拒绝与英国人的主观视点相一致的空间视点;就像奥逊·威尔斯在《公民凯恩》表现人物的镜头好像是被某个窥视者在现实中“偷拍的”一样,影片《孔子》设置的客观叙述视点,也时常是“隐藏”在一种非常“困难”的观看条件下来展现孔子的真实状态。
《孔子》舞剧赏析
《孔子》舞剧赏析《孔子》舞剧赏析舞台上,明亮的灯光投射下,一场精彩的舞剧正在上演。
这是一出以中国伟大思想家孔子为主题的舞剧,其深刻的哲学思想和精湛的舞蹈表演受到观众们的一致好评。
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对《孔子》舞剧进行赏析,探讨其在舞蹈表现、思想传承和艺术形式创新等方面的独特魅力。
首先,从舞蹈表现角度来看,《孔子》舞剧以动人的舞姿和精准的舞技展示了孔子的人格魅力和思想内涵。
舞台上,演员们身穿华美的戏服,将孔子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他们通过舞蹈动作的细微变化,充分展现了孔子的智慧、慈爱和责任感。
例如,在表演《仁者爱人》这一段中,孔子舞者们以温和的舞姿传递出孔子强调的人伦道德,以及他对于爱、尊重和平等的理念。
观众们能够透过这些舞蹈表现,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孔子的伟大。
其次,舞剧《孔子》在思想传承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孔子的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而舞剧这一艺术形式,能够将孔子的思想通过舞蹈语言传承给观众,并融入到他们的日常生活中。
观众们既能欣赏到精彩的舞蹈,又能在舞蹈中领悟到孔子思想的智慧和现实意义。
这种思想传承不仅助力于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也有助于培养观众们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最后,舞剧《孔子》在艺术形式创新方面也有着独特的魅力。
传统的中国舞蹈结合了古代的服装和道具,使得观众能够沉浸在古代中国的氛围中。
同时,舞剧中也融入了现代舞蹈的元素,如高难度的技巧动作和新颖的编排方式,使得整个表演更具富有现代感。
同时,舞蹈剧场和舞台布景的创新设计也为观众呈现出一幅美轮美奂的视觉画面。
这种艺术形式的创新,让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并吸引了更多的观众参与其中。
综上所述,《孔子》舞剧通过精彩的舞蹈表现、思想传承和艺术形式创新,为观众带来了一场极富震撼力和艺术美感的演出。
它不仅是舞台上的一出舞剧,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通过观看这场舞剧,观众们能够感受到孔子思想的深度和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也会被舞蹈艺术所带来的艺术魅力所打动。
《孔子》影片分析
——影片《孔子》的视点分析贾磊磊我历来认为电影中的人物塑造,并不只是一种文学意义上的所谓性格塑造,而是以一种电影的方式、确切地说是通过视觉化的表述形式来完成的形象塑造。
观众在梦幻般的观赏情境中,通过一系列不同景别、不同视角、不同组合方式的镜头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完成对人物形象的心理认同。
特别是对于孔子这样一位思想家、教育家的塑造,在难以用视觉形象直接展示他深邃的精神境界的时候,影像更要肩负起讲述剧情与人物形象塑造的双重职能。
进而言之,观众对于人物形象的接受与否,对于影片主旨的赞同与否,都与影片提供给观众的视觉路径有关,与影片提供的观看视点、观看情景有关。
从这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电影的影像表现技巧就是电影的内容,或者至少是影片内容不可分割的基本组成部分。
(一)为世人呈现一个真实可信的孔子形象,应当是创作《孔子》这部影片的一个基本诉求。
不过,这并不是一个社会学与历史学意义上的真实命题,而是一个电影美学意义上的真实命题。
这就是说,影片《孔子》在力图还原一个两千多年前的孔子的时候,还要使呈现在银幕上的这个孔子形象,符合我们这个时代接近真实人物的电影语言方式,达到以电影的方式接近历史的美学境界。
电影一百年发展变化的历史,对于一个历史人物真实表现方式,体现在镜头语言上常常是采取“客观化”的叙述方式,来呈现一个真实故事,并且在这个故事中,穿插着人物的“知觉主观”和“心理主观”视点。
(1)客观叙述所提供的“第三人称”的镜头视点,可以使影片的叙事具有一种天然的真实感。
因为,“他者”是一个游移于影片主体之外的观察者,一个外在于电影叙事体的角色。
他们的视线实际上代表的就是观众的视线,所以取自于真实的历史人物的传记片,叙事常带有目击现实的纪实风格,就像理查德·阿顿伯罗在《甘地》中表现的英军对印度平民的杀戮现场,就是一个客观的、拒绝与英国人的主观视点相一致的空间视点;就像奥逊·威尔斯在《公民凯恩》表现人物的镜头好像是被某个窥视者在现实中“偷拍的”一样,影片《孔子》设置的客观叙述视点,也时常是“隐藏”在一种非常“困难”的观看条件下来展现孔子的真实状态。
浅析《孔子》的艺术表现风格
一
冲 突 ,注 重表 现孔 子在 失败 中成熟 ,一 直 以平 静 的心态讲 述 着孔 子 ,表 现 着他
的 内心 。直 到大 司徒迎 回孔 子 时 ,影 片 才将 这个 矛 盾推 向高 潮戏 ,导演 也未 让 孔 子与 大 司徒见 面 ,给 我们 留下 了思考 空 间。本 片镜 头 以抒 情镜 头为 主 ,多 中 近景和仰镜头 ,则为表现孔子 的真性情 , 是 其真 实 流露 ,平 凡 再现 ,而 不是 讲述 历 史 ,在孔 子与 老子 的对 话 时 ,导 演 用 了一个 蒙太 奇手 法将 孔子 与鲁 君对 话 闪 换 为与老子对话 , 表现孔子思想 的转 型 , 在 周游 列 国途 中 ,导 演多 次拍 摄天 空 雪 山 ,以及孔 子在 山上 看着 弟子 离 去 的场 景 ,表 现 了孔子 内心 的真 实感 受 ,虽 然 在政 治上 失败 了,但 在 人性上 受 到人 们 的敬仰 ,人格尽显伟大 。
的描写 , 可谓是空间营造充分 , 张弛有度 。
礼。电影则缓缓地将一幅气魄雄壮的历 史 推进影片发展 , 加入导演对孔子 的评 价。 导演 采取 了戏 剧式 叙事 方式 ,但却 极 力 画面摆在我们面前 。孔子 的一生从出仕 到 本 片分 为 三个 阶段 ,一个 阶 段是孔 缓和矛盾 ,当孔子不被 重用 周游列 国时 ,
为孔子不再是圣人 而是英雄 , 《 孔子 》不 阶段 中孔 子积极 出仕 将 自己的理想 付 诸 于时 间建 立一 个封 建 的礼乐 社会 ,但 再是史诗 ,而是一个故事 。 1 影 片主 题 的定 位 当时的社 会环 境 注定 其理想 不 能实 现 ; 首先 , 《 孔 子 》是 从 另一 个 角度 去 第二 阶段 由于老 子 的对 话 开始 改变 ,孔 透 视孔 子 的 内心 情感 世界 ,不再 将孔 子 子 在周 游列 国当中经 历 困苦离 别 ,逐 渐 作 为 一个五 千多 年来 一直 被人 们敬 仰的 认 识到 自己不能 改变社 会而 开始 改 变 自 圣 人去 赞扬 ,而 是把孔 子作 为一 个普 通 己;第 三阶段 孔 子成熟 ,回 国以后励 志 人去 剖析他 的内心 , 表现他 的人性光辉 。 教 育 ,将 自己 的思想 给予 书册 之 中 ,传 这不 仅让人 们感 官 上焕 然一 新 ,更 重要 于后人 这有 何 尝不 是一 种救 世 ,以无为 的是 可 以去解读 光 芒背 后 的孔子 ,那个 而有 为 ,与 前面 老 子的话 呼 应 ,大 爱无 平凡 而真 实 的孔 子。另 外 ,本 片在 许多 疆 , 大象无形 , 著 书立说可 以改变后世 , 这同样是伟大。 地方 是不 真实 的 ,原 因就 是 导演想 把孔 子 当成一个故事来讲而不是还原成史诗 。 3 人物 内心情感塑造 本 片 的思想 感情 上将 重 点放在 刻 画 2 影片叙事线索的设置 《 孔子》 从叙 事结构上有三条线索 、 孔子 的 内心感 受上 ,将其 政 治主 张作 为 三段 时 期。第 一条 线索 是 以历史 事件 为 人性 光 辉 的外化 ,以推 进故 事 发展 ,感 线 索正 面推 进故 事情 节 ,在 正面 讲述 孔 情 的深 化。本 片开 始在 齐鲁 会盟 后孔 子 子 积极 出仕 、齐 鲁会 盟 、坠 三都 、周 游 开 始不 受重 用而 周游 列 国 ,以处 处遇 难 列 国、回 国执 教 等几 件大 事 ,交 代孔 子 的失败 者 的形象 占影 片 的大部 分。本 片 的生 活环境 ,讲 孔子 的历 史形 象定 型 ; 为 我们 展现 的是 伟大 的圣 人背后 的人 性
舞剧《孔子》评析
舞剧《孔子》评析以《舞剧《孔子》评析》为题,写一篇3000字的文章《孔子》是一部舞剧,剧中描写了我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思想家孔子和他的思想在中国文化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这部舞剧不仅彰显了中国思想家的传统文化,而且展示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独特性。
舞剧《孔子》由著名的陕西省西安市西艺术剧院创作的,由现今的国家文艺学院教授、扬帆谱家于俊之指导,乌鲁木齐西楚文化艺术研究院院长谭宗进编导。
《孔子》通过一系列舞台装置,将大师孔子及其典范思想和传统文化隆重表现出来。
剧中,孔子的思想和传统文化在舞蹈、音乐、服饰等方面得到了详细而精确的还原。
舞蹈演示了孔子的人道主义思想和仁慈的态度;音乐渲染出古老和高贵的宫廷气息;服装描绘出周代尊贵高贵的传统形象;以及用唐宋风格的景物,表达出一种古典的尊崇。
此外,剧中还描绘了孔子的传教作用,如他对全国人民的普及教育计划、关系的外交友谊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播。
这些内容不仅提高了观众观赏热情,而且更加深入地描述了孔子思想中关于道德和文化的深刻内涵。
最后,影片更进一步运用舞台设计和舞台照明,描绘出孔子所代表的高尚品质和无限精神活力。
《孔子》不仅是一部优秀的舞台作品,而且也是一部有教育意义的舞台作品。
作为一种文化的普及,它为人们打开了一扇新的思想窗口,让更多的观众了解到孔子的优秀思想、传统的文化以及中国的精神价值。
通过这部舞剧,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孔子及其思想所蕴涵的一切,从而受益匪浅。
总之,舞剧《孔子》通过富有活力的舞台装置来彰显孔子及其传统文化所蕴涵的精神价值,以及祖国的优良传统。
它可以让观众更深刻地了解孔子的思想,从而引发自身的理解和探索,使得中国传统文化更加深入地植根于人们的心中。
孔子作品赏析 欣赏他的独特创作风格
孔子作品赏析欣赏他的独特创作风格孔子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化名人之一,他的影响力深远,作品也一直为后世所珍视。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孔子的作品进行赏析,深入挖掘他的独特创作风格。
一、思想深邃的作品孔子的作品主要体现了他对礼、乐、仁、义等核心思想的深刻思考。
他的《论语》被视为古代中国文化的重要经典之一。
其中的对话以问答形式展现,既直接又简洁,言简意赅。
这种方式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孔子对伦理道德的思考,感受到他对人类关系、社会秩序等问题的独到见解。
孔子所倡导的“仁”,成为了后世儒家思想的核心要素,深深地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统。
二、语言优雅的作品孔子的作品结构简明,语言优雅。
他的言辞既富有哲理,又充满智慧,深度浅出,行云流水。
他在《论语》中常用对话的方式,通过简单的问答来传递思想,给读者以启发。
在《大学》一篇中,孔子用简练的语言总结了教育的核心:“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这句话既表达了孔子对中庸之道的理解,也对人们的处世态度提出了要求,给追寻道路的人以引导。
三、现实关怀的作品孔子的作品充满了他对现实问题的关怀和思考。
他通过思索人性、政治、教育等诸多方面的问题,试图找到解决社会困境的方法。
在《孟子》中,孔子通过对人性和人之初的描述,提出了人性本善的观点,让人们相信爱和关怀的力量。
他尝试通过教育来改变人们的行为和思维,提倡仁义道德,实现社会和谐。
这些思考和观点在当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至今依然具有启发作用。
四、实践导向的作品孔子的作品不仅停留在理论层面,他还大力倡导实践。
他认为只有通过实际行动,才能使学问具有真正的价值。
他强调实践教学,在实践中检验和培养学生的能力。
他提出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观点,强调学者必须尽早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为社会做出贡献。
这种实践导向的特点,使得孔子的作品更加实用和生动。
五、温和和睦的作品孔子的作品中流露出对人伦关系的关注,鼓励和平、和谐的相处之道。
孔子影评10篇作文1000字
孔子影评10篇作文1000字1.《孔子》这部电影真正地体现了孔子“仁者爱人”的思想,探讨了当时中国的政治、宗教、道德等方面,向我们展示了一位颇为神秘的历史人物的丰富内涵和生活精神。
导演在故事上的处理较为平衡,从孔子少年时期的奋斗、到中年的忧虑、再到晚年的感慨,每一个阶段都有深刻的情感和强烈的思想。
整个影片的形式感较强,特效处理也相当不错,相当值得一看的历史史诗。
这是一部很好的作品,把孔子的思想、哲学都进行了反映,让人相信孔子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人物。
电影中的故事情节不仅富有戏剧性,也很有意义。
故事主要讲述孔子为什么要担当大的精神责任,如何创立一种独特的哲学思想,在生活中卓越的表现等等,是一部力求真实、表现深刻的人物传记。
制作方面很出彩,通过特效、布景和道具设计等多方面的精心处理,给观众们呈现了一个华美的世界。
影片中还加入了一些独特的元素,如把孔子视作了一个没有城墙、没有对立的社会的建造者,以此来探究当前社会一些重要话题。
整部影片就像一部历史纪录片,很真实、很直接,也很有教育意义。
孔子是中国文化的代表性人物,这部影片主要讲述他所提倡的“仁者爱人”等思想,以此来表达传统文化对今天社会的指引,也是一种宣传形式。
影片除了特效处理外,故事也很棒,情节紧凑、激动人心,人物形象特别栩栩如生,当然不可避免地会加入一些浪漫爱情的元素。
总体来看,这是一部不错的作品。
总体来看,这部电影从孔子的性格、哲学思想、师徒关系等多个方面完整地展示出来了孔子的形象。
整部影片的感人程度也不错,尤其是孔子思考人生的过程、他与老师的交往,相互之间的感情表现相当强烈,让人印象深刻。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制作的细节方面,以及影片中的特效处理,都很有特色,配合着美丽的音乐,使整部影片显得更为美丽,也更贴切。
故事情节也很吸引人,孔子那种“不忘初心”的精神感染了整部影片,让人回想起了一系列中国传统文化的伟大精神。
对于中国人来说,孔子这个名字可谓家喻户晓。
闻兰香识“孔子”——浅析电影《孔子》
兰花之姿态 ,神 韵感人 ,能描画得好绝非易事 。 在演 员 的神 态 中,在 故事 的 细节 中 ,在 影 片 的布景
中 ,我 们 看 到 了儒 者 的风 采 。 电影赋予 了圣人独特 的人 间神 韵,既有严于律 己
威胁 。但理想的背后充满 国家争霸 的权谋 、宫廷政治 的黑暗 。由于鲁 国国君荒淫无度 ,时任鲁 国中都宰的 孔子 提倡 的一 系列 措施 未 能顺利 实施 ,令 其 大失所 望 。一个有志之士 岂能 以安身立命为最终志 向?在 影 片中 ,我们可 以看到他紧锁眉头 ,对所处那个 礼崩 乐 坏的社会忧心忡忡 。为求改变 ,他开始 了长达 1年周 4 游列 国的生涯 。六十多岁时 ,孔子历经磨难 ,回归故 里。他开始设立私塾、教学立说 ,不但桃李满天下 , 更有孔 门七十二贤等佼佼者 ,书写 了他生命 中最华美 的篇章。
( 转6 下 1页 )
博弈 : 到之处显芬 芳 独
兰花 幽香远逸 ,清雅 沁人 ,利人健康 。影片 《 孔
5马_ 吨 l
影 分析
添了无 限的伤 感氛围 。在与段兰泉分开 的时候 ,燕 飞 儿说 :“ 为了你 ,我可 以放弃王位 ,但我不 能让大燕
永远不会 是真 正的胜利 。2 0 年北京奥运会 的盛大成 08
影 片 分 析
闻兰 香 识 孔子 ” “
浅析电影《 孔子》
申 冰 冰
摘要 :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就像一株兰花有君子之气。电影 《 孔子》运用一定的电影技巧把这位圣贤的
故事搬上 了银幕。其故事 生动、情节引人入 胜 ,让 人们在观看影片 的同时感 受到 了先 贤的思想与境界 。
浮 ,感 慨 万 千 。 苍凉悲壮 的乐 声响起 ,电影把我们带到 了那个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经典作品《孔子》
近年来,伴随着国内国际的“孔子热”和“国学热”,以孔子为主题的各种艺术表现形态陆续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如动画片《孔子》、电影《孔子》、歌剧《孔子》、舞剧《孔子》、话剧《孔子》等,孔子成为文化产业中一个不断被开发的、具有独特优势的文化品牌。
在观众们的期待中,2016年元旦,由中央电视台、英国雄狮集团、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山东大众报业集团联合摄制的纪录片《孔子》国际版登陆央视科教频道,成为全球第一部以纪录片形式展示孔子的影视产品。
作为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国度,中国有着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究竟该如何讲述它的故事,是国内外的纪录片人都非常关注的命题。
纪录片《孔子》通过一个人的故事,来引导观众认知在国际舞台上地位和作用日渐凸显的中国,这个人就是孔子。
这是因为诞生于2500多年前的孔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代表,作为儒家学说的创始人,他的思想流淌在国人的精神血脉里,造就了中国人生命中最深远、最具人性光辉的部分,千百年来一直影响着人们的日常行为和作派。
李泽厚先生在他的《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一书中就谈道:“由孔子创立的这一套文化思想,已无孔不入地渗透在人们的观念、行为、习俗、信仰、思维方式、情感状态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成为人们处理各种事务、关系和生活的指导原则和基本方针,亦即构成了这个民族的某种共同的心理状态和性格特征。
值得重视的是,他的思想理论已转化为一种文化——心理结构,不管你喜欢或不喜欢,这已经是一种历史和现实的存在。
”那么外国人若想了解中国,就必须要了解孔子这位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以及他所留下的思想和文化遗产。
而且孔子的思想和智慧也早已经跨越时空和国界,成为整个人类文明的瑰宝之一。
美国导演弗兰克•卡普拉在他获得1943年奥斯卡最佳纪录片的《我们为何而战》第1集《战争序曲》中,就曾引用孔子的名言“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借以论证德日意的法西斯行径。
对国人而言,纪录片《孔子》在全国上下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大潮下应运而生,另一方面也应和了社会转型期焦虑浮躁、迷茫困惑、道德失范、诚信危机等种种乱象下,人们对自我精神家园和文化寻根的内在需求。
纪录片作为文化的载体,被公认为国际传播中文化折扣率最低的一种艺术形
式,同时,这一片种因其真实性和艺术性相统一的特性,加之其富于人文性的表达,更适合于对外进行文化传播和国家形象的塑造。
在中国这一东方古国正在崛起,国际社会了解中国的诉求日趋强烈的大背景下,这部纪录片的摄制是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宣传中国主流价值观的一次必要且有益的尝试。
上世纪20年代,纪录片大师格里尔逊就坚信纪录片是“表现国家价值的一种无可比拟的工具”,他领导下的英国纪录电影学派致力于向世界上其他国家传递英国的文化软实力和价值观。
而中国之所以要与英国雄狮公司合作,无疑是为了用西方人的视角和国际化手法讲好中国故事,以更好地面向全球观众进行跨文化传播。
观众们会发现,国际版的纪录片《孔子》在片中采访的专家学者大多是说着纯正英语、金发碧眼的老外,如悉尼大学的王安国教授、清华大学的贝淡宁教授、夏威夷大学的安乐哲教授,他们都是从事中国研究的资深汉学家。
片中来自耶鲁大学历史系的金安平教授虽然有着东方人的面孔,但也说着地道的英语,她作为研究儒家、道家与中国传统思想的学者,曾出版了在西方史学界引起高度关注的专著《孔子——喧嚣时代的孤独哲人》一书,无疑她对孔子的认识和评价是有着学术高度和思想深度的。
这些被采访者在片中以“他者视角”对孔子作出自己带有国际视野的评价和认识,对外国观众来说更具有权威性和客观性,也更易于为他们所接受。
除了专家学者的权威之声,片子还多次聚焦于当代中国社会的普通人,捕捉他们身上深受孔子思想影响的意味深长的若干细节。
如片中跟踪拍摄了在广州打工的建筑工人张艳阳,从广州火车站熙熙攘攘的春运人流开始,记录了他于春节前携妻带子赶回湖南衡阳老家陪母亲过春节的全过程。
张艳阳是无数个跨越千山万水只为回家过年团圆的中国人的代表,解说词在这里告诉观众:“这种一年一度的春节大团聚,体现着儒家思想里最为重要的内容——孝。
”在距离孔子故里曲阜市一个小时车程的北东野村,朴实憨厚的村长庞德海面对摄像机镜头讲述他对“子不教,父母过”“言必信,行必果”的理解。
不论是村里开设的儒学课堂,还是每天早上广播里播送、孩子们随口诵读的《弟子规》,以及村里妯娌、婆媳、邻里之间的和谐相处,都让观众感受到在这个普通的小村庄里,孔子所倡导的儒家礼学已经融入到了村民们的日常生活中。
三个即将高考的学生到北京国子监祈求万世师表孔子的保佑,怀着虔敬之心的一大家子人清明时到祖先的坟墓前去祭祖,还有分别来自美国和英国、但自小
以儒家道德准则来要求和规范自己的孔氏嫡系子孙第77代、79代后裔孔凯蒂和孔垂旭等。
这种通过个体的社会存在方式来讲述中国故事的手法,更易于为外国观众所接受,也是国际纪录片通用的故事化、人物化的叙事方法。
而且片中谈及的“孝”“礼”“恕”等孔子的重要思想理念,其实也是全人类共通的普遍价值,片中人物那些富有人性美的故事可以跨越文化藩篱,较易获得世界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下观众的普遍认同。
此外,快节奏的剪辑、通俗易懂的叙述语言和质朴的影像风格共同对孔子这一历史人物进行了国际化的呈现。
虽然是一部历史人物纪录片,《孔子》并没有止步于对历史的影像书写,而是把对现实社会的密切观照交融其中,这也更突显了孔子这位历史伟人的现实价值。
全片以司马迁的《史记•孔子世家》为依托,由“孔子其人”“传说”“哲学”“至圣先师”“传承”“当今”六个单元构成,以司马迁所记载的孔子生平作为一条线索纵贯全片,又以他在《史记》中对孔子的评价来首尾呼应:“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己焉。
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
”这部纪录片中采用了搬演手法再现孔子的人生经历,但相较其他一些历史题材纪录片来说,再现段落使用得较为克制有度,画面色调深沉,富有沧桑质感,间以与历史讲述有某种内在联系的现实片断,巧妙地把历史时空与现实时空有机而自然地交织穿插在一起。
在不断的时空交错和场景穿越中,不仅超越了单一历史时空的叙述,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而且在过去时空与现在时空的并列与映衬之下,实现了历史与现实的对话,塑造出了一个鲜活生动、具象可感、有现实温度的孔子。
由于片子把叙事置于全球化和历史性的语境下,又与现实相观照,孔子所代表的思想与文化不是落伍、保守和封闭的代名词,而是与时俱进的活态存在,通过现实影像与历史再现叙事的结合,凸显了中华民族的共同认知和价值取向。
美国著名的纪录片研究学者比尔•尼可尔斯十分强调纪录片与人类现实社会的联系,他认为,“纪录片与现存世界之间关系紧密,而且互相之间影响深刻,它为人们了解大众记忆和社会历史增添了一个崭新的维度”。
历史题材纪录片只有跟现实关联起来,才能使它切中时代脉搏,成为人类的生存之镜,这正是纪录片的价值和责任所在。
纪录片《孔子》中除了上面提到的人物采访和个体故事讲述外,还收录了北京四海孔子书院的传统儒家教育进课堂,以及京博石化集团以“仁孝”为企业的核心文化,对全体员工实施“孝工资”并
为员工超过70岁的父母发放“敬老金”等现实段落,这种当代视野使孔子思想的现实意义得到了提升。
作为一部面向国际市场的纪录片,这部纪录片中也融入了很多中国文化元素,如片中六个单元的标题均是以中国水墨画般的衬底出现的,当谈到孔子思想中的重要观念如“礼”“仁”“孝”等概念时,都会以漂亮的行书在屏幕上展示出来。
而片中随着叙事的推进,还介绍了中国古代的六艺、十三经、记录孔子思想和言行的著作《论语》、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及当今高考、汉代画像石、孔府盛大的家祭、清明习俗、中国人的春节等,这些富有中国特色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无疑表现了浓郁的中国气派和中国风格,也有利于中国文化借助于纪录片的传播走向更为广阔的外部世界。
而中国观众则在这部片子里看到了文化自信基础上的文化寻根、文化记忆与身份认同,看到了一种传播和存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
美国芝加哥大学学者乔纳森•利尔(JonathanLear)在评价金安平教授的《孔子——喧嚣时代的孤独哲人》一书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要重现这位形塑世上最伟大文明的历史人物是项吸引人的尝试。
”据悉,目前纪录片《孔子》在海外的预售和购片意向已达成了令人可喜的成绩,再结合片子的最终呈现效果来看,中英纪录片人合作拍摄《孔子》的尝试结果也是很吸引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