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医学院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免疫学检验重点

合集下载

(整理)医学免疫学检验考试重点

(整理)医学免疫学检验考试重点

概论+抗原抗体反应1 免疫学基本概念及其生物学功能;免疫:机体识别和排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生理功能免疫三大功能: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免疫监视中枢免疫器官(骨髓和胸腺)外周免疫器官(淋巴结、脾脏、扁桃体)免疫细胞:淋巴细胞(T,B,NK)、单核巨噬细胞、其他免疫应答细胞(中性粒、嗜酸性、嗜碱性和肥大细胞)免疫分子:免疫球蛋白(IgM,IgG,IgA,IgE,IgD),补体,细胞因子,细胞黏附分子,人类白细胞分化抗原免疫应答:机体免疫系统接受抗原刺激发生的一系列反应,并以排出或分解该抗原为目的的反应过程。

过程:抗原的识别、处理、信息传递(识别阶段),免疫细胞的激活、增殖、分化(活化阶段)以及产生一系列的免疫效应因子(效应阶段)。

临床免疫学检验:研究免疫学检测理论、技术、应用,免疫疾病发病机制、免疫诊断、及防治的一门医学领域的应用学科。

免疫学检测技术的基础是抗原抗体反应,免疫学技术有凝集反应、沉淀反应、补体参与的反应、中和反应和标记免疫反应五种类型。

免疫检验:1)利用免疫检测原理和技术检测免疫活性细胞、抗原、抗体、补体、细胞因子、细胞黏附分子等免疫相关物质;2)体液中的微量物质如激素、酶、血浆微量蛋白、血液药物浓度、微量元素。

临床免疫学:利用免疫学理论和技术研究疾病的免疫病理机制、诊断和鉴别诊断、疗效评价、预后判断和预防的多个分支学科的总称。

免疫性疾病:各种原因引起的机体免疫应答异常所致的疾病,包括超敏反应性疾病、自身免疫病、免疫缺陷病和免疫增生病。

感染免疫学:研究病原微生物与宿主相互关系从而控制感染的学科,传统免疫学核心。

肿瘤免疫学:研究肿瘤免疫原性、机体抗肿瘤的免疫效应及机体的免疫功能与肿瘤发生、发展的相互关系以及肿瘤免疫诊断与防治的学科。

移植免疫学:研究移植物与宿主相互关系从而选择移植物和延长移植物存活的学科。

2 血清学反应的概念;抗体主要存在于血清中,体外的抗原抗体反应称为血清学反应。

抗原抗体反应:抗原与相应抗体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的特异性结合反应,特异性取决于抗原表位和抗体超变区分子间的结构互补性与亲和性,并通过静电引力、范德华引力、氢键结合力和疏水作用力等非共价键结合在一起。

免疫学检验知识点

免疫学检验知识点

第一章概论1. 免疫学(Immunology)是研究免疫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并通过对其在免疫应答过程中所产生的免疫保护与免疫损伤机制的研究,探讨有效的免疫措施,实现以防病、治病为目的的一门现代医学学科。

免疫学技术对推动免疫学的发展及基础与临床免疫学的结合起了重要作用。

学习免疫学的基本概念,了解临床免疫学的理论基础,掌握免疫技术的检测原理是学习和研究临床免疫学与免疫技术的重要保障。

第一节免疫学简介1. 免疫(immunity)是机体识别和排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生理功能。

免疫系统与机体的其他系统相互配合,相互制约,共同维持机体在生命过程中的生理平衡。

一、免疫学概念与免疫应答1. 宿主体内的免疫系统能识别并清除从外环境中侵入的病原生物及其产生的毒素、内环境中因基因突变产生的肿瘤细胞、自身衰老残损的组织细胞或自身变性抗原,实现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免疫监视。

免疫防御——指机体排斥外源性异物的能力。

免疫自稳——指机体识别和清除自身衰变残损的组织细胞的能力,以维持正常内环境稳定。

免疫监视——指机体杀伤和清除异常突变细胞的能力,以监视和抑制恶性肿瘤在体内生长。

2. 免疫应答反应(immune response):是指机体免疫系统接受抗原刺激发生一系列反应,并以排出或分解该抗原为目的的反应过程。

免疫应答的过程主要分为:识别阶段(recognition phase)——抗原识别处理传递信息活化阶段(activation phase)——免疫细胞活化增殖产生效应细胞、分子效应阶段(response phase)——执行效应功能3. 免疫应答效应大多为生理性,是机体对外来抗原或自身变性抗原的清除效应。

免疫应答反应过强时,可致机体组织或器官发生病理损伤,出现临床疾病。

二、免疫组织与器官1. 免疫系统(immune system)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构成。

淋巴组织及免疫细胞分布于机体全身,执行免疫防卫功能,维持机体内环境正常的生理功能及动态平衡。

成都医学院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免疫学检验重点

成都医学院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免疫学检验重点

免疫(immunity):是机体对抗原性异物的识别和应答,是机体识别和消除抗原性异物的重要手段。

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及免疫分子组成。

免疫器官有:中枢免疫器官--骨髓,胸腺。

外周免疫器官--淋巴结,脾脏。

免疫细胞:1.淋巴细胞(Tcell,Bcell,NKcell),2.单核巨噬细胞(血液中的单核细胞和组织中的巨噬细胞),3.参与免疫应答的细胞(中性粒,嗜酸,嗜碱粒,肥大细胞)。

抗体:(antibody,Ab)是体液免疫应答产生的主要效应分子,由B淋巴cell或记忆B淋巴cell经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成的浆细胞产生,主要存在于血清等体液中。

补体:(complement,。

是存在于血清、组织液和细胞表面的经活化后的有酶活性的蛋白质,包括30余种可溶性蛋白和膜结合蛋白,故统称为补体系统细胞因子:(cytokine,CK)是细胞分泌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分子蛋白物质的总称。

免疫应答反应:1.固有免疫,2.适应性免疫抗原表位(epitope):是指存在于抗原分子表面的,能与T/B细胞抗原受体或抗体特异性结合,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

半抗原(hapten):仅能与相应的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但不能单独诱导机体产生抗体。

人工抗原:由大分子物质(称为载体)和半抗原组成的抗原。

共同抗原表位:不同抗原之间存在的相同或相似抗原表位。

共同抗原:具有共同抗原表位的不同抗原交叉反应:如果甲乙两种抗原是共同抗原,那么由甲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不但能够与甲抗原上相应的抗原表位发生特异性结合,而且能够和乙抗原上相同的抗原表位结合的现象。

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由两条重链和两条轻链通过二硫键结合而成的丫字形双边对称结构,称为Ig 单体。

可变区:在Ig近N端轻链1/2和重链1/4(Y链、a链、6链)或1/5 (口链,£链)区域内(约110 个氨基酸),氨基酸的组成和序列变化比较大。

恒定区:在Ig近C端轻链1/2和重链3/4(Y链、a链、6链)或4/5卬链,£链)区域内,氨基酸的组成和序列在同一种属的同一类Ig中相对稳定。

《免疫学检验》课程教学大纲

《免疫学检验》课程教学大纲

《免疫学检验》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免疫学检验课程英文名称:Immunological Examination课程类别:必修课课程学时数:38学时(理论:78学时;实验:30学时)总学分:6适用专业:医学检验专业本、专科生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与任务《免疫学检验》是研究免疫学技术及其在医学领域中应用的一门学科。

它重点阐述免疫学技术的原理、类型、技术要点、临床应用及其方法学评价。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让学生能熟练掌握常用的免疫学检验技术,临床免疫相关疾病的免疫学特征,并能针对不同的临床病例开展相关免疫学项目的诊断,并能对诊断结果进行合理的临床解释和分析。

由于免疫学是当今生命科学中最前沿的学科之一,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层出不穷。

因而,在以上所提要求的基础上,还要求学生了解免疫学的新知识、新理论及新技术,以使学生既能适应•般临床免疫检验工作,又要有一定的创新工作的能力教材使用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免疫学检验”(吕世静主编)。

理论课讲授方式应抓住最基本内容,突出重点,讲清难点,并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与教学时数可适当地介绍反应本学科的有关进展,或已被公认并在本学科有广泛影响的重点学派观点,并给以公正的评价。

实验课可根据教学经费和实验条件,尽町能多地增加学生动手、动脑的机会。

免疫学教学内容分为重点内容(重点掌握),熟悉内容和了解内容。

重点掌握是指学生必须掌握的有关知识,同时会联系实际加以灵活运用。

熟悉内容要求学生对其内容清楚明确。

了解内容要求学生有一般性认识,供有余力的学生深入学习参考。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思想教育目标1.树立一切为病人服务的思想,热爱医学检验专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2.具有认真细致、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与人共事的工作作风;3.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有自学能力和创造性的开展各项工作的能力。

(二)理论知识目标1.掌据免疫学检验技术的原理、类型、技术要点、临床应用及其方法学评价;2.熟悉免疫学检验技术常用分析仪的构造、性能与检测原理,掌据仪器正常操作、使用、维护保养,使仪器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3.了解经典传检验方法和现代检验技术各自特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新理论、新知识,了解国内检验的最新进展。

免疫学检验的这些基础知识你都了解吗

免疫学检验的这些基础知识你都了解吗

免疫学检验的这些基础知识你都了解吗免疫学检验是指应用免疫学原理进行检测,以发现人体内某些物质(例如抗体、抗原、病原体等)的检验方法。

它已经成为临床医学中不可缺少的检测手段之一,广泛应用于医疗、科研、食品卫生等领域。

本文将从免疫学检验的基础知识、分类、原理和应用方面进行介绍。

一、免疫学检验的基础知识1.抗原和抗体抗原是指能够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物质,包括细菌、病毒、细胞、蛋白质、多糖等。

抗体是由机体的B淋巴细胞分泌的一种特异性免疫球蛋白,能够与特定的抗原结合,从而参与机体的免疫反应。

2.特异性和敏感性免疫学检验是一种特异性和敏感性较高的检验方法。

特异性是指检验结果仅针对特定的抗原或抗体,不会与其他物质产生反应。

敏感性是指检验方法能够检测到极小浓度的抗原或抗体。

3.免疫反应的基本原理免疫学检验基于机体的免疫反应原理。

当机体感染病原体或接种疫苗后,免疫系统会产生相应的抗体。

免疫学检验通过检测血清中特定抗体或抗原的存在与否,来判断患者是否感染了某种病原体或是否存在某种疾病。

二、免疫学检验的分类免疫学检验根据检测原理和方法的不同,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包括:1.直接检测法直接检测法是指通过检测病原体本身或其组成成分来判断是否感染某种病原体。

例如,检测病毒核酸或细菌的荚膜多糖等。

2.间接检测法间接检测法是指通过检测体内特定抗体的存在与否,来判断患者是否感染某种病原体。

例如,乙肝表面抗原(HBsAg)的检测就是一种间接检测法。

3.荧光素检测法荧光素检测法是一种常用的免疫学检测方法,可以通过荧光素染色或荧光素标记来检测抗原或抗体的存在。

荧光素检测法有许多不同的形式,包括免疫荧光检测、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等。

免疫荧光检测法是利用荧光素标记的抗体与待检测标本中的抗原结合,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荧光信号的强度和分布情况,来判断是否存在特定抗原或抗体。

该方法具有高度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且结果可视化,适用于许多病原体的检测,如流感病毒、HIV、病毒性肝炎等。

免疫学检验考试重点总结 (1)

免疫学检验考试重点总结  (1)

免疫学检验1.T细胞:T细胞是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的淋巴细胞。

2.B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是在骨髓内发育成熟的细胞。

3.辅佐细胞:在特异性免疫应答过程中,参与辅助淋巴细胞活化的细胞统称为辅佐细胞。

4.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包括外周血中的单核细胞和组织器官中的巨噬细胞。

5.抗原:是指能与T细胞抗原受体(TCR)以及B细胞抗原受体(BCR)结合,促使T细胞/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与之结合,进而发挥免疫效应的物质。

抗原具有两种基本性能:(1)免疫原性:指抗原能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产生特异性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性质。

(2)免疫反应性:指抗原能与相应免疫应答产物(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性质。

6.影响抗原免疫性的因素(1)抗原因素:1.异质性指抗原与机体成分结构的差异程度,是作为抗原的必要条件。

2,抗原分子的理化性质,如分子量大小,化学组成和结构,通常环状分子蛋白质较直链分子蛋白质免疫原性强,还有分子构像与易接近性,以及物理状态。

(2)抗体因素:(宿主因素)1.遗传因素2.年龄、性别与健康状态3.抗原剂量及进入机体的途径,进入机体途径以皮内注射免疫原性最佳,皮下注射次之,肌肉注射、腹腔注射、静脉注射再次,口服免疫原性最差。

7.抗原表位:又称抗原决定簇,指存在于抗原分子表面的,能与TCR/BCR或抗体特异性结合,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

8.不完全抗原:仅有免疫反应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又称半抗原,多为一些简单的小分子物质、药物等。

9.完全抗原:同时具有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的物质成为完全抗原,大多数蛋白质类抗原属于此类。

10.11.超抗原:是指能直接非特异性激活某些T细胞亚型或B细胞亚型的物质。

12.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功能(1)免疫球蛋白V区的功能:识别并特异性结合抗原,在体内可直接发挥中和作用,但不能直接溶解或杀伤带有特异抗原的靶细胞。

(2)免疫球蛋白C区的功能:1.激活补体2.与细胞Fc受体结合发挥多种生物学作用:①调理作用②ADCC③介导Ⅰ型超敏反应3.穿过胎盘和粘膜13.IgG为单体分子,是血清和细胞外液中含量最高的Ig,约占血清总Ig的75%-80%血清,IgM为五聚体,是血清中分子量最大的Ig,也是个体发育过程中最早合成和分泌的Ig,不能通过胎盘,若脐带血或新生儿血清中其水平升高提示有胎儿有宫内感染,体液免疫应答中,其水平升高提示有近期感染。

检验医学专业实验III重点整理 临床免疫学检验部分

检验医学专业实验III重点整理 临床免疫学检验部分

临床免疫学检验部分抗血清的制备【原理】:用抗原刺激机体可以产生抗体,抗原的性质、纯度和活性影响其免疫动物后获得的抗体的的特异性和效价。

在体外有目的的制备抗原,经初次、再次免疫的过程可以获得高质量的抗体。

【注意事项】①制备佐剂时,一定要顺着同一方向用劲磨。

②检查油包水的方法:培养皿内加水,滴入混匀液,不散开即可。

如果第1次检查不合格,第2次检查必须重新倒水在平皿。

③免疫动物皮内注射时,可以在足垫、腋下、背部等处多点注射,总剂量1ml/只。

凝集反应颗粒性Ag或可溶性Ag(Ab)与载体颗粒结合成的致敏颗粒,与相应Ab(Ag)发生特异性反应。

在一定条件下,形成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

一、直接凝集反应:颗粒性Ag,与相应Ab直接结合。

在一定条件下,形成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

(1)玻片法凝集反应:【原理】:颗粒性Ag(细菌、红细胞等),与相应Ab直接结合。

在一定条件下,形成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

【意义】:①定性试验,可用已知抗体的诊断血清来测未知的抗原。

②可用于细菌分型、ABO 血型鉴定等。

【结果观察】:①对照区不发生凝集,为均匀浑浊的乳状液。

②试验区,伤寒菌液(Ag)与相应的Ab发生反应,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块,为阳性。

如与对照相同则为阴性。

(2)试管法凝集反应:【原理】:用已知细菌作为一定浓度的悬液Ag,与一系列稀释的受检血清混合,经静置保温后观察每管内颗粒性Ag的凝集程度。

【结果观察】:①先看对照管,应无凝集现象,轻摇试管,细菌分散均匀,混浊。

再从第1管开始看。

②根据凝集度打“+”。

—:管底无沉淀,液体混浊,细菌分散均匀。

++++:管底有沉淀,上液澄清,细菌全部凝集。

+++:管底有沉淀,液体稍混, 细菌1/4不凝集。

++: 管底有沉淀,液体混浊,细菌1/2不凝集+: 管底仅少量有沉淀,液体混浊。

效价判断:以出现“++”凝集的最大稀释度,为该血清的凝集效价。

二、间接凝集反应:必须借助颗粒性载体,将可溶性Ag(Ab)致敏载体,成致敏颗粒,再检测标本中相应的Ab(Ag)。

《免疫学检验》教学大纲

《免疫学检验》教学大纲

免疫学检验教学大纲1. 理论基础1.1 免疫系统•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免疫系统中的细胞、分子和信号通路•免疫系统的调节机制1.2 免疫学检验的基本原理•免疫学检验的种类和原理•抗原与抗体的基础知识•免疫学检验的灵敏度和特异性1.3 免疫学检验的临床应用•免疫学检验在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中的应用•免疫学检验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应用2. 实验操作2.1 免疫学检验的常用实验操作•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免疫荧光试验(IFA)•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免疫沉淀(Immunoprecipitation)•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2.2 实验设计和实验结果分析•免疫学检验实验设计的要点•实验结果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思路3. 诊断评估与质量控制3.1 免疫学检验诊断评估的基本原理•性能指标的计算和解释•临床样本的诊断评价方法3.2 免疫学检验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和方法•内部质量控制•外部质量评估4. 安全与道德•实验中的安全问题•道德问题和实验守则5. 教学要点5.1 宣传免疫学检验的重要性和意义•免疫学检验在临床中的应用•免疫学检验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5.2 强化核心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免疫学检验的基本原理•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5.3 实战训练和实验分析•免疫学检验的实验操作•实验结果分析的基本方法6. 实践环节实验操作和结果分析实践环节,进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免疫荧光试验(IFA)实验操作,实验结果分析。

7. 课程评估与7.1 学生评估•学生对于课程效果和教学内容的满意度•学生对于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方案的评价7.2 教师•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向免疫学检验是一门重要的实验学科,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生命科学研究的基础。

通过对本教学大纲的学习,希望能够增强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以及对免疫学检验的理解,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

免疫学检验知识点总结

免疫学检验知识点总结

免疫学检验知识点总结Immunology testing is a crucial aspect of modern medicine, encompassing a diverse range of techniques used to detect and monitor immune responses. It plays a pivotal role in diagnosing diseases, assess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treatments, and understanding the immune system's intricate functions.免疫学检验是现代医学的关键领域,包括一系列用于检测和监测免疫反应的技术。

它在诊断疾病、评估治疗效果以及理解免疫系统的复杂功能方面发挥着核心作用。

One fundamental aspect of immunology testing is the identification of antigens and antibodies. Antigens are substances that trigger an immune response, while antibodies are proteins produced by the immune system to neutralize these antigens. Techniques such as immunoassay and ELISA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are commonly used to detect and measure the presence of antigens and antibodies in biological samples.免疫学检验的一个基本方面是抗原和抗体的识别。

《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复习笔记

《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复习笔记

《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复习笔记一、绪论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作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在医学领域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它主要阐述了基础免疫学和临床免疫学的基本理论、技术,以及常见免疫相关性疾病的免疫学特征和诊断方法。

二、抗原与抗体1. 抗原(Ag)是指能启动、激发和诱导免疫应答的物质,可被T、B 细胞表面特异性抗原受体识别及结合,激活细胞产生应答产物。

抗原是所有能启动、激发和诱导免疫应答的物质,其可被T、B 细胞表面特异性抗原受体(TCR 或BCR)识别并结合,激活T/B 细胞产生免疫应答,并与之发生特异性反应。

抗原可来自外界或自身,机体免疫细胞通常识别的抗原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多糖、脂类和核酸等。

例如,2018 年长春长生疫苗事件中提到的疫苗就属于免疫学上所说的抗原范畴。

抗原的特性包括免疫原性、免疫反应性和特异性。

免疫原性是指抗原被T、B 细胞表面特异性抗原受体(TCR 或BCR)识别及结合,诱导机体产生适应性免疫应答的能力;免疫反应性,又称抗原性,是指抗原与其所诱导产生的免疫应答效应物质特异性结合的能力。

所有的抗原都有免疫反应性,但不一定有免疫原性。

同时具有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的物质称为完全抗原;只有免疫反应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称为半抗原。

抗原的免疫原性主要取决于抗原的异物性和理化特性,也与机体的遗传、性别、生理状态以及抗原进入机体的途径和方式有关。

抗原通常为非己物质,抗原与抗体之间的亲缘关系越远,免疫原性越强。

天然抗原多为大分子有机物,蛋白质免疫原性较强;抗原分子量越大,则免疫原性越强;多支链或含环状结构基团的抗原较直链抗原免疫原性强;聚合状态蛋白较单体的免疫原性强;颗粒性抗原较可溶性抗原的免疫原性强。

此外,机体对抗原的免疫应答受多种遗传基因特别是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基因的控制,还受年龄、性别与健康状态的影响。

在应用抗原免疫动物制备抗体时,选择合适的动物种类非常重要,应该选用发育成熟且健康的动物。

免疫学检验知识点

免疫学检验知识点

免疫学检验知识点免疫学检验是一种通过检测体内免疫系统的功能状态来评估健康状况的方法。

免疫系统是人体的一种重要的防御机制,可以识别和清除病原体,保护身体免受感染。

免疫学检验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和治疗各种免疫相关的疾病,例如自身免疫性疾病、过敏反应、免疫缺陷等。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免疫学检验知识点。

一、抗体检测抗体是一种由免疫系统产生的蛋白质分子,可以识别和结合特定的抗原。

通过检测抗体的存在和量来评估免疫系统对疾病的应答情况。

常见的抗体检测包括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Western blotting(蛋白质印迹)等。

这些检测方法可以用于检测感染性疾病的抗体,例如HIV、肝炎病毒等,并可用于确认诊断和评估治疗的效果。

二、免疫球蛋白检测免疫球蛋白是一种由免疫细胞分泌的抗体,可以帮助中和细菌毒素、清除细菌和病毒等。

免疫球蛋白检测可以评估免疫系统的功能状态。

常见的免疫球蛋白检测包括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等。

这些检测可以用于评估免疫系统对感染的应答情况、诊断免疫缺陷病、监测免疫治疗的效果等。

三、细胞免疫学检测细胞免疫学检测是一种评估免疫系统功能的重要方法。

常见的细胞免疫学检测包括淋巴细胞亚群分析、细胞毒性检测、细胞增殖试验等。

这些检测可以评估免疫细胞的数量、功能和应答情况,用于诊断免疫相关疾病、评估治疗效果等。

四、炎症指标检测炎症是免疫系统对感染和损伤的一种典型反应。

炎症指标检测可以评估免疫系统对炎症的应答情况。

常见的炎症指标包括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红细胞沉降率(ESR)等。

这些指标可以用于评估感染和炎症性疾病的程度、监测治疗效果等。

五、过敏原检测过敏反应是一种免疫系统过度应答一些外界物质的情况,例如花粉、食物、宠物等。

过敏原检测可以帮助确定引发过敏反应的具体物质,以便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常见的过敏原检测包括皮肤划痕试验、血清IgE测定等。

免疫重点(医学检验)

免疫重点(医学检验)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和发展史一、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①免疫防御:机体防御外界病原体入侵和清除已进入的病原体及其有害产物。

②免疫监视:机体能监察出体内突变或早期肿瘤细胞并予以清除的功能。

③免疫耐受:机体对某种抗原刺激表现出低应答或无应答状态。

④免疫调节:机体的免疫系统参与整体的调节,与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构成网络调节系统,既调节免疫系统本身,又调节机体整体功能。

二、固有免疫与适应性免疫的比较:第二章免疫系统一、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中枢外周膜型分子分泌型分子胸腺脾脏干细胞系TCR 免疫球蛋白骨髓淋巴结淋巴细胞BCR 补体分子法氏囊(禽类)粘膜相关淋巴组织单核吞噬细胞CD 细胞因子粘附分子皮肤相关淋巴组织其他APC(树突状细胞、内皮细胞等)MHC其他免疫细胞(粒细胞、肥大细胞、血小板、红细胞等)其他中枢免疫器官(初级淋巴器官)外周免疫器官(次级淋巴器官)发生较早相对较晚组成骨髓、胸腺淋巴结、脾及粘膜相关淋巴组织功能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成熟免疫细胞定居的场所;免疫应答发生的部位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l-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是无被膜的淋巴组织,主要指呼吸道、肠道及泌尿生殖道黏膜上皮下方散在的淋巴组织,如扁桃体、小肠派尔集合淋巴结(Peyer patches,PP)及阑尾等,是发生黏膜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MALT组成:①肠相关淋巴组织(GALT):派尔集合淋巴结(PP)、上皮内淋巴细胞(IEL)等。

②鼻相关淋巴组织(NALT):淋巴小结及弥散淋巴组织组成。

③支气管相关淋巴组织(BALT)MALT的功能及其特点:1.行使黏膜局部免疫应答2.产生分泌型IgA三、淋巴细胞归巢:概念:成熟的免疫细胞离开中枢后,经血液循环迁移并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的特定部位,而在淋巴细胞再循环过程中也存在着免疫细胞在不同组织之中的特定分布,这种现象称之为淋巴细胞归巢。

免疫学检验知识点总结

免疫学检验知识点总结

免疫学检验知识点总结免疫学检验是临床检验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领域,通过检查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可以帮助医生诊断疾病、监测疾病进展以及评估治疗效果。

免疫学检验涉及到许多知识点,包括免疫学基础知识、免疫学检验方法、常见的免疫学检验指标等。

本文将对免疫学检验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免疫学基础知识1. 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由两大部分组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主要通过抗体来进行免疫应答,而细胞免疫则通过吞噬细胞和T细胞来进行免疫应答。

2. 免疫系统的功能免疫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防御感染、清除异常细胞、调节炎症反应等。

免疫系统通过对抗原的识别和消除来维护机体内稳态,保护机体免受外界病原体的侵害。

3. 免疫系统的异常免疫系统的异常会引发一系列疾病,包括自身免疫病、免疫缺陷病、过敏性疾病等。

免疫系统的异常分析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二、免疫学检验方法1. 免疫荧光法免疫荧光法是一种常用的免疫学检验方法,包括直接免疫荧光法和间接免疫荧光法。

直接免疫荧光法可以用于检测抗原,间接免疫荧光法可以用于检测抗体。

该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

2.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ELISA是一种敏感度高、特异性强的免疫学检验方法,可以用于检测抗体或抗原。

它的操作简便,可以同时进行多个样本的检测,被广泛应用于病毒感染、免疫性疾病等的诊断。

3. 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西方印迹法是一种用于检测蛋白质的技术,可以用于分析抗原或抗体的特异性。

该方法适用于检测免疫印迹图谱,可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4. 流式细胞术流式细胞术是一种用于分析或分选细胞的技术,可以用于检测免疫细胞的表面标记物、分析细胞免疫学特性等。

该方法操作简便、高通量化,被广泛应用于免疫学研究和临床诊断。

5. 免疫电泳法免疫电泳法是一种用于分离和检测蛋白质的技术,可以用于检测血清中的免疫球蛋白和其他蛋白质。

该方法适用于检测免疫球蛋白谱图、诊断多发性骨髓瘤等。

免疫学检验考试重点

免疫学检验考试重点

免疫学检验考试重点免疫学检验老师给的重点,自己总结的,当复习资料看看吧。

第一章绪论1、临床免疫学检验是研究免疫学检验的理论、技术、应用,以及临床免疫学性疾病发病机制、免疫诊断与防治的一门医学应用性学科。

2、临床免疫学(clinical immunology)是利用免疫学的基础理论和技术来研究临床疾病的免疫病理机制、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效果和预后判断以及疾病预防等多个分支学科的总称。

3、免疫学检验建立的基础第二章抗原抗体反应1、抗原抗体反应(antigen-antibody)是指抗原与相应抗体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的特异性结合反应。

可发生于体内,也可发生于体外。

2、抗原抗体防御的原理是什么?具有哪些特点?原理:基于抗原表位与抗体超变区分子间的结构互补性与亲和性,抗原与抗体间的结合是非共价键结合,通过静电场力、范德华引力(作用最小)、氢键结合力(最具特异性)、疏水作用力(作用最大)等分子间的引力结合在一起,在特异性的基础上形成非共价键由亲水胶体转化为疏水胶体。

特点:特异性、比例性、可逆性。

3、影响抗原抗体反应的因素有哪些?①反应物自身因素抗原(理化性状、分子量、表位的种类和数目)、抗体(来源、浓度、特异性与亲和力)。

②环境因素电解质、酸碱度(一般在6-8之间为宜)、温度(一般为15-40,常用抗原抗体反应为37)。

③对照的设置阴性对照、阳性对照、空白对照、标准品对照4、亲合力(avidity):抗体结合部位与抗原表位之间结合的强度,与抗体结合价直接相关即所谓多价优势。

5、亲和力(affinity):是指抗体分子单一抗原结合部位与抗原分子表面一个相应抗原决定簇(表位)之间的结合强度,它是抗原抗体之间固有的结合力。

第三章免疫原和抗体的制备1、抗体制备类型:单克隆抗体、多克隆抗体、基因工程技术。

2、各类抗体的制备原理和应用?单克隆抗体,原理:将抗原免疫的小鼠脾细胞与具有体外长期繁殖能力的小鼠骨髓瘤细胞通过融合剂(聚乙二醇,PEG)融为一体,在HAT选择性培养基的作用下,只让融合成功的杂交瘤细胞生长,经过反复的免疫学检测、筛选和单个细胞培养(克隆化),最终获得既能产生所需单克隆抗体,又能体外长期繁殖的杂交瘤细胞系,将这种杂交瘤细胞扩大培养,接种于小鼠腹腔,从小鼠腹腔积液中获取高效价的单克隆抗体。

免疫与免疫学检验卫生资格证考试必背知识点要点总结(初级、中级)

免疫与免疫学检验卫生资格证考试必背知识点要点总结(初级、中级)

免疫与免疫学检验卫生资格证考试必背知识点要点总结(初级、中级)1、免疫是机体识别和排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生理功能。

2、免疫应答:是指机体免疫系统接受抗原刺激发生一系列反应,并以排出或分解该抗原为目的的反应过程。

3、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免疫防御:机体排斥微生物的侵袭及其他外源性抗原异物的能力,过高产生超敏反应,过低引起免疫缺陷病;免疫自稳:机体识别和清除自身衰老残损的组织细胞的能力,以维持正常内环境稳态;免疫监视:机体杀伤和清除异常突变细胞的能力,机体防止监视和抑制恶性肿瘤在体内生长,一旦功能低下宿主一环恶性肿瘤。

4、胸腺是T细胞发育的重要中枢器官;切除胸腺,T细胞的免疫功能下降;皮质区的浅层为副皮质区为T淋巴细胞区。

5、脾脏是富含血管的最大外周淋巴器官;6、CD2表达全部人T细胞和NK细胞表面能与绵阳红细胞结合,又称绵羊红细胞受体;利用E花环试验,以测定外周血中T细胞总数;CD3分子转导T细胞活化的第一信号,TCR与CD3分子通过盐桥结合形成稳定的复合物;CD3分子是所有T细胞表面的标志,是TCR-CD3复合物的重要部分;CD4+/CD8+是区别T细胞亚群的主要标志,表达CD4主要是辅助性细胞;表达主要是细胞毒细胞7、CD19、CD20是B细胞的表面标志;B细胞的功能是:产生抗体、递呈抗原、分泌细胞因子参与免疫调节;8、CD16、CD56是NK细胞的表面标志;NK细胞可非特异直接杀伤肿瘤和病毒感染的靶细胞;9、免疫辅佐细胞主要包括单核巨噬细胞,主要表达MHCII类分子及具有吞噬作用;10、所有的抗体均是免疫球蛋白,但并非所有免疫球蛋白都是抗体;11、免疫球蛋白的重链恒定区分为5类;根据轻链可分为k型或λ型;12、IgG是血清中含量最高的免疫球蛋白;是再次免疫应答的主要抗体;是唯一能通过胎盘的抗体;IgA存在于分泌液中,是参与黏膜局部免疫的主要抗体;IgM是免疫应答中最先产生的抗体,水平升高,说明近期感染;IgE是Ig中最低;为亲细胞抗体,介导I型超敏反应。

免疫学检测重点知识集锦

免疫学检测重点知识集锦

免疫学检测技术的基础是抗原抗体反应。

1、免疫:是机体识别和排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生理功能2、免疫防御(对外);免疫自稳(防自身免疫病);免疫监视(防肿瘤)。

3、中枢免疫器官:骨髓、胸腺;外周免疫器官:淋巴结、脾脏(最大)、黏膜相关淋巴组织4、B细胞:通过识别膜免疫球蛋白来结合抗原,介导体液免疫;B细胞受体=BCR=mIg表面标志:膜免疫球蛋白(SmIg)、Fc受体、补体受体、EB病毒受体和小鼠红细胞受体。

成熟B细胞:CD19、CD20、CD21、CD22 (成熟B 细胞的mIg主要为mIgM和mIgD)同时检测CD5分子,可分为B1细胞和B2细胞。

B细胞功能检测方法:溶血空斑形成试验(体液免疫功能)。

5、T细胞:介导细胞免疫。

共同表面标志是CD3(多链糖蛋白);辅助T细胞的标志是CD4;杀伤T细胞的标志是CD8;T细胞受体=TCR。

T细胞和NK细胞的共同表面标志是CD2(绵羊红细胞受体);CD3+CD4+CD8-= 辅助性T细胞(Th)CD3+CD4-CD8+= 细胞毒性T细胞(Tc或CTL)(T细胞介导的细胞毒试验)CD4+CD25+= 调节性T细胞(Tr或Treg)T细胞功能检测:植物血凝素(PHA)刀豆素(CONA)刺激T细胞增殖。

增殖试验有:形态法、核素法。

T细胞亚群的分离:亲和板结合分离法,磁性微球分离法,荧光激活细胞分离仪分离法*E花环试验是通过检测SRBC受体而对T细胞进行计数的一种试验;6、NK细胞:具有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直接杀伤靶细胞(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的细胞)表面标志:CD16(ADCC)、CD56。

测定人NK细胞活性的靶细胞多用K562细胞株,而测定小鼠NK细胞活性则常采用YAC-1细胞株。

7、吞噬细胞包括:单核-吞噬细胞系统(MPS,表面标志CD14,包括骨髓内的前单核细胞、外周血中的单核细胞和组织内的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

(表达MHC Ⅱ类分子)8、人成熟树突状细胞(DC)(专职抗原呈递功能):表面标志为CD1a、CD11c和CD83。

成都医学院2015年十月自学考试要点《免疫学...

成都医学院2015年十月自学考试要点《免疫学...

免疫学检验第二章抗原抗体反应1.IgG为单体分子,是血清和细胞外液中含量最高的免疫球蛋白,约占血清总Ig的75%-80%(P16)。

2. 血清中的IgM为五聚体,因此血清IgM水平升高提示有近期感染,有助于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P16)。

3. IgE介导1型超敏反应,在特异性过敏反应和寄生虫早期感染患者血清中,特异性IgE水平可升高(P17)。

4.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①抗原与抗体能够特异性结合是基于抗原表位与抗体超变区分子间的结构互补性与亲和性,这两种特性是由抗原与抗体分子的一级结构决定的;②抗原和抗体的结合完全依靠非共价键的相互作用,并且抗原复合物和游离成分之间保持动态平衡;③抗原抗体的结合使电荷减少或消失,电子云也消失,蛋白质由亲水胶体转化为疏水胶体(P18)。

5.抗原抗体结合力:○1库伦引力,○2范德华力,○3氢键结合力,○4疏水作用力;范德华引力提供的作用力最小,疏水作用力提供的作用力最大。

(P19)。

6.亲和力(affinity):是指抗体分子上一个抗原结合位点与对应的抗原表位之间相适应而存在着的引力,它是抗原抗体间固有的结合力。

抗体超变区与抗原表位之间分子空间构型的吻合程度影响着抗体亲和力。

吻合程度越高,亲和力越高。

亲和力可用亲和常数K A来表示:K A=K1/K2=【Ab-Ag】/【Ab】×【Ag】(K A表示抗原抗体结合的稳定性和亲和力;K1表示结合常数;K2为解离常数;【Ab-Ag】表示抗原抗体复合物的摩尔浓度;【Ab】或【Ag】分别表示游离的抗体或抗原结合位点的摩尔浓度)K A值越大,【Ab-Ag】浓度越大,亲和力越高,抗体与抗原结合越牢固,反之抗原抗体复合物就容易解离。

抗原抗体的结合使电荷减少或消失,电子云也消失,蛋白质由亲水胶体转化为疏水胶体。

此时,如再加入电解质,如NaCl,则进一步使疏水胶体物相互靠拢,形成可见的抗原抗体复合物。

(P19)7.亲合力(avidity):是指一个抗体分子与整个抗原之间的结合强度,可用来表示抗原和抗体复合物的整体稳定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免疫(immunity):是机体对抗原性异物的识别和应答,是机体识别和消除抗原性异物的重要手段。

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及免疫分子组成。

免疫器官有:中枢免疫器官--骨髓,胸腺。

外周免疫器官--淋巴结,脾脏。

免疫细胞:1.淋巴细胞(Tcell,Bcell,NKcell),2.单核巨噬细胞(血液中的单核细胞和组织中的巨噬细胞),3.参与免疫应答的细胞(中性粒,嗜酸,嗜碱粒,肥大细胞)。

抗体:(antibody,Ab)是体液免疫应答产生的主要效应分子,由B淋巴cell或记忆B淋巴cell经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成的浆细胞产生,主要存在于血清等体液中。

补体:(complement,C)是存在于血清、组织液和细胞表面的经活化后的有酶活性的蛋白质,包括30余种可溶性蛋白和膜结合蛋白,故统称为补体系统细胞因子:(cytokine,CK)是细胞分泌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分子蛋白物质的总称。

免疫应答反应:1.固有免疫,2.适应性免疫抗原表位(epitope):是指存在于抗原分子表面的,能与T/B细胞抗原受体或抗体特异性结合,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

半抗原(hapten):仅能与相应的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但不能单独诱导机体产生抗体。

人工抗原:由大分子物质(称为载体)和半抗原组成的抗原。

共同抗原表位:不同抗原之间存在的相同或相似抗原表位。

共同抗原:具有共同抗原表位的不同抗原交叉反应:如果甲乙两种抗原是共同抗原,那么由甲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不但能够与甲抗原上相应的抗原表位发生特异性结合,而且能够和乙抗原上相同的抗原表位结合的现象。

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由两条重链和两条轻链通过二硫键结合而成的Y字形双边对称结构,称为Ig单体。

可变区:在Ig近N端轻链1/2和重链1/4(γ链、α链、б链)或1/5(μ链,ε链)区域内(约110个氨基酸),氨基酸的组成和序列变化比较大。

恒定区:在Ig近C端轻链1/2和重链3/4(γ链、α链、б链)或4/5(μ链,ε链)区域内,氨基酸的组成和序列在同一种属的同一类Ig中相对稳定。

免疫球蛋白的水解片段:意义:1.用于研究免疫球蛋白的结构和功能。

2.避免超敏反应。

常用的有1.木瓜蛋白酶水解片段(将IgG分子从重链二硫键N端219位置上断裂,生成两个相同的Fab片段和一个Fc片段)。

2.胃蛋白酶水解片段(将IgG分子从重链间二硫键C端232位置上断裂,形成一个F(ab')₂片段和一些无生物活性的小分子多肽碎片pFc'片段)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特点:IgG:是血清和细胞外液中含量最高的Ig,唯一可透过胎盘传输给胎儿,半衰期最长(23天),出生后3个月开始合成,5岁达成人水平。

IgM:是个体发育过程中最早合成和分泌的Ig(胚胎晚期开始合成),是分子量最大的Ig,血型抗体,凝集反应。

IgA:分为血清型(单体),免疫作用弱和分泌型(二聚体),在黏膜局部抗感染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IgD:是Bcell分化成熟的标志。

lgE:是正常人血清中含量最低的Ig,参与Ⅰ型超敏反应,半衰期最短,可能与机体抗寄生虫免疫有关。

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1.特异性。

2.比例性(在等价带前后分别为抗体过剩或抗原过剩,形成的沉淀物少或无,这种现象在免疫测定中称为“带现象”,出现抗体过量时,称为前带;抗原过剩时,称为后带)。

3.可逆性。

(抗原抗体复合物解离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一是抗体对相应抗原的亲和力,二是环境因素对复合物的影响)。

4.阶段性。

细胞破碎的方法:反复冻融法;超声破碎法;表面活性剂处理法;自溶法;溶菌酶处理法。

抗原的分离和纯化:层析法:1.凝胶过滤层析;2.离子交换层析;3.亲和层析。

蛋白质类载体:常用的有人血清白蛋白(HAS),牛血清白蛋白(BSA),兔血清白蛋白(RSA),牛甲状腺球蛋白(BTG)。

多克隆抗体:(polyclonal antibody)是由机体的多个Bcell克隆产生的针对多个表位的混合抗体。

免疫佐剂(immunaodjuvan)指同抗原一起或预先注射到机体内,能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的非特异性免疫增强性物质,简称佐剂。

作用机制:1.改变了抗原的物理形状,降低抗原在体内的分解速度,延长抗原与免疫细胞的作用时间,从而增强抗原的抗原性;2.佐剂对细胞膜有活化作用,可增加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的通透性,促进其对抗原的有效处理;3.直接刺激参与反应的细胞,并使之增生,扩大和增强免疫应答能力;4.促进单核/巨噬细胞活化,释放细胞因子,调节和增强淋巴细胞的应答能力。

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McAb):是指由一个B细胞系(克隆)所产生的抗体,仅能结合特定抗原的一个表位。

单克隆抗体制备的原理:杂交瘤技术(体外细胞融合技术,获得免疫小鼠脾细胞与恶性浆细胞融合的杂交瘤细胞,能产生仅针对某一特定表位的抗体。

)沉淀反应(precipitation reaction):是指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特异性结合,在合适条件下形成肉眼可见的沉淀物的现象。

免疫浊度测定(用来定量):分为免疫投射浊度测定和免疫散射浊度测定。

单向免疫扩散试验(可定量):原理:将一定量的抗体混在凝胶内,使待测抗原溶液在凝胶内由局部向周围自由扩散,在两者相遇并且浓度比例适当的位置出现白色沉淀环,沉淀环的大小与抗原浓度呈正相关。

数据处理:1.Mancini曲线:适用于处理大分子抗原和长时间扩散(>48h)的结果。

2.Fahey曲线:适用于处理小分子抗原和较短时间扩散(24h)的结果。

双向免疫扩散试验:原理:可溶性抗原和相应抗体在同一凝胶内都向四周自由扩散,彼此相遇而特异性结合,在两者浓度比例合适的位置形成白色沉淀线。

凝集反应(agglutination):细菌,螺旋体,红细胞等天然颗粒性抗原或者吸附于非免疫相关载体上的可溶性抗原(或抗体)与相应抗体(或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在适当电解质存在条件下,两者比例适当时,形成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

不完全抗体:lgG类抗体常会出现不完全反应,即不可见的凝集反应,这种抗体称为不完全抗体。

效价(滴度titer):进行半定量测定,即将抗体标本进行系列倍比稀释,以出现明显凝集现象的最高稀释度作为该抗体的效价或滴度。

致敏:间接凝集反应试验中将抗原(或抗体)吸附或偶联在颗粒表面的过程。

吸附有抗原或抗体的颗粒称为致敏颗粒。

试验中所用的与免疫无关的颗粒称为载体。

间接凝集反应常用载体:红细胞(人O型红细胞,绵羊红细胞)和聚苯乙烯乳胶颗粒,含有金黄色葡萄球菌A蛋白(SPA)的颗粒等。

协同凝集试验:原理:反向间接凝集试验,但所用的载体是金黄色葡萄球菌,该菌特点:能与人及多种哺乳动物(兔,猪,豚鼠等)血清中IgG类抗体(IgG3除外)的Fc段非特异性结合。

抗球蛋白试验(antiglobulin test):又称Coombs试验,是一种抗球蛋白抗体参与的血凝试验,用于检测抗红细胞不完全体。

补体结合试验的原理:参与补体结合试验的5中成分分属三个系统:1.反应系统。

2.补体系统。

3.指示系统(包括绵羊红细胞和相应抗体,试验时常将两者预先结合成致敏绵羊红细胞)。

补体50%溶血(CH50):在30%~70%溶血率之间,曲线最陡,几乎呈直线,补体量的微小变化就可使溶血率发生很大改变,以50%溶血为终点要比100%更敏感,该方法称为补体50%溶血。

脂质体(liposome)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固相载体,它是由双层脂质体组成的封闭小球,结构类似细胞,其内包有荧光素,有色染料或酶等。

单个补体成分检测:1.免疫溶血法(用于功能和活性测定)2.免疫化学法(用于蛋白质含量测定)荧光标记抗体的保存:应低温,避光保存,以防止抗体失活以及荧光素的脱落和淬灭。

一般用小包装-20℃以下保存,使用中防止反复冻融。

荧光免疫显微技术:常见的检测标本主要有组织、细胞和细菌三种材料。

按不同标本性质可制作涂片、印片或切片。

荧光显微镜观察:与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不同之处在光源、滤板以及聚光器。

光源:荧光物质需要一个很强的激光光源,才能保证发出良好的的荧光。

滤板:按其作用分为隔热滤板、激发滤板和吸收滤板。

聚光器:用以调节透光度,可选明视野聚光器或暗视野聚光器。

明视野聚光器透光度大,适用于放大倍数不高的组织学切片或细胞学组织培养物的观察,其缺点是背景较亮,反差较小。

暗视野聚光器的透光度小,背景暗,反差大,因此对放大倍数较高、荧光弱的标本也可进行观察。

荧光免疫测定:(一)均相免疫测定(不需物理分离),(二)非均相免疫测定:1.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测定。

2.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

放射免疫分析(radioimmunoassay RIA):是一种应用比活度高的示踪物质即放射性核素标记抗原或抗体,通过抗原与抗体反应产物来定量测定微量物质的一种免疫学分析技术,属于免疫标记技术之一。

放射性碘标记抗原,标记物的鉴定--1.放射游离碘的测定。

此参数是观察标记物在贮存期内脱碘程度的重要指标,结合于抗原上的放射性强度占总放射性强度一般要求大于50%。

2.放射性比活度测定:比活度是指单位化学量标记物中所含的放射性强度,也可以理解为每分子被标记物平均所标记放射性原子数目。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基本原理:1.抗原或抗体吸附固相载体的表面,并保持其免疫活性;2.抗原或抗体与酶结合形成酶标抗原或抗体,仍然保持其免疫活性和酶催化活性,测定时,待测的抗体或抗原和酶标抗原或抗体按一定步骤与固相抗原或抗体反应。

3.加入酶的底物,酶催化底物生成有色产物,有色产物的量与样品中待测抗体或抗原的量成一定比例,通过定性或定量测定有色产物量,即可确定样品中待测物质含量。

固相酶免疫测定的技术要点:酶和底物的选择:常用酶:1.辣根过氧化物酶及底物。

2.碱性磷酸酶及底物。

3.β-半乳糖苷酶及底物。

酶标记物的纯化:应用SPA与IgG结合及ConA与HRP上糖蛋白的结合进行亲和层析分离HRP标记抗体纯度更高。

胶体金(colloidal gold)也称金溶液,是由金盐被还原后形成的金原子颗粒,在溶液中悬浮成胶体状。

特性:1.胶体特性。

2.呈色性及光吸收性。

制备:最常用的方法为还原四氯金酸法,还原剂为枸橼酸钠。

免疫细胞的分离和纯化:人血标本采集:采血部位:成人一般取肘静脉,婴幼儿取头皮浅静脉。

常用抗凝剂:肝素,枸橼酸钠、乙二胺四乙酸(EDTA-Na₂)和氟化钠等。

动物血样采集:1.颈静脉采血法(羊血标本)2.尾部采血法(大鼠或小鼠)3.眼眶动静脉采血法(大鼠或小鼠)4.心脏穿刺采血法(鼠、兔)5.动脉采血法(兔血样采集,选取兔耳中动脉)。

淋巴细胞纯化:1.红细胞的去除:低渗裂解法;氯化铵裂解法。

2.血小板的去除。

3.单核细胞的去除:A.玻璃器皿粘附分离法:利用单核细胞具有黏附贴壁的能力,而淋巴细胞无此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