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材解读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材解读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材解读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材解读、五年级下册教材分析一)本册教材的内容专题组织单元:八组两次综合性学习: “语言的艺术”“走进信息世界”全册共有课文28篇,精读和略读各14篇。

在每组课文之后设有“词语盘点”总计词语334 个其中“读读写写”的词语,是由会写的字组成的,要求能读会写共计181 个;“读读记记”的词语,只要求认记,不要求书写共计153 个。

一些课文的后面还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

全册共安排了五次“资料袋”,两次“阅读链接”。

二)本册教学目标1.语文基础知识部分生字表(一)是要求认识的200 个字。

生字表(二)是要求写的150 个字2.阅读部分高年级的默读训练既要提高理解水平,又要提高默读速度,一般为每分钟不少于300 字。

通过默读,了解课文内容,精读课文的思考练习。

理解重点句子3.习作明确提出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感情真实,习作不少于400 字4.综合性学习“信息传递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来说,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从古至今信息传递的方式发生的变化,了解不同的信息传播方式,让学生学会怎样写研究报告。

、单元解读第一单元解读单元名称:走进西部单元教学目的要求:1.引导学生通过读书和搜集资料了解西部,激发热爱西部的情感2.引导学生学习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语言的表达效果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一步提高理解语言的能力,并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3.引导学生了解文章一些比较简单的、适于他们接受的写作方法,并试着将这些写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单元教学重难点:1.本单元会认识生字27 个,会写20 个字。

2.体会作者在表达上的特点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4.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5.背诵指定段落:1课第2.3小节。

3课指定段落。

6.第3 课后的小练笔解决措施:学生对西部缺乏了解,教学本组教材,既要引导学生把具体的景、人、事与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结合起来,还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多做一点西部背景材料的介绍,以加深对西部自然风光、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和建设者的认识。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材分析(集体备课定稿)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材分析(集体备课定稿)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材分析一、教材内容概述第四单元的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湖心亭看雪》、《故郡行》、《寻春》、《点绛唇·人面桃花》四篇课文。

这些课文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自然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涵盖了诗歌、散文和曲赋等不同文体,旨在启发学生对文学的情感体验和思辨能力。

二、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不同文体的课文,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阅读能力。

2.帮助学生领会课文中的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表达能力。

3.引导学生通过课文中的人生感悟,思考自己的生活和成长,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文言文课文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2.对比不同文体在表达方式和情感传达上的差异。

3.理解和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和句式结构。

2.教学难点1.理解古代文人的情感表达,把握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2.对比不同文体之间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四、教学策略1.打造情境,让学生沉浸在课文的意境中,感受其中的情感和思想。

2.提问引导,通过问题启发学生深入思考,激发他们的思维。

3.启发式讨论,让学生在小组中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五、教学方法1.导入法:通过音画启发或问题引导,引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

2.分组讨论法:根据课文内容设置问题,让学生在小组中展开讨论,共同探讨课文背后的意义。

3.教师讲解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和解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难点和重点。

4.学生表演法: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角色扮演或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会。

六、教学过程安排1.导入环节•利用课前准备好的图片或视频展示,引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猜测本节课的内容主题。

2.正式学习•教师介绍课文内容,解释生字词和句式结构。

•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教师解读课文中的难点和重点,帮助学生理解。

3.课堂练习•学生个人或小组完成相关课后练习,巩固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家国情怀》精品教案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家国情怀》精品教案

第四单元9古诗三首《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送元二使安西》,是唐朝诗人王维所著的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

王维的好友元二将远赴西北边疆,他特意从长安赶到渭城来送行。

其深厚的情谊,不言而喻。

这首诗既不刻画酒筵场面,也不直抒离别情绪,而是别巨匠心地借别筵将尽,分手在即时的劝酒,表达出对友人的留恋、关心和祝福。

二、教学目标知能目标:学会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并背诵古诗。

过程目标:采用个别读,齐读、赛读等多种形式的读中悟情,读中悟美。

情感目标:体会友人间依依惜别之情。

激起学生对祖国诗歌的热爱。

教学重点:感悟诗情、诗意,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友人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三、设计理念课标指出:“诵读优秀诗文,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

本课设计侧重从潜心品析吟诵、想象拓展等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让学生在读诗的过程中,自由地、充分地与文本对话,在师生互动的阅读实践中披文入境,“读”占鳌头。

四、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诵读体会法——课件演示法五、教学准备:课件一、(李叔同的《送别》引入古诗)找地名,初读解题。

1.(课前播放幻灯片《送别》)板书:送谁能用“送”组个词?能用这个词说句话吗?说到这个词,你想到了一件什么事情,在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是啊,从古至今,“离情别怨”可以说是永恒的旋律。

人们在离别的时候总是特别的落寞惆怅,总是特别的伤感难过。

刚才,我们欣赏的乐曲是才华横溢的李叔同先生创作的《送别》,历经几十年传唱,经久不衰。

1200 多年前,也有一首著名的送别诗在抒写离情别怨的诗文中尤其脍炙人口,传唱千年,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见证这段深厚的情谊吧!(出示课题《送元二使安西》)2.谁会读这个课题?你从诗歌题目中明白了什么?元二:姓元,排行第二。

就是在元二的上面还有一个——理解“使”:出使。

你是怎么知道的?(看下面注释的)表扬学生:真好,学会了看注释,就能学的更快!去哪儿?(干什么?可以不去吗?)解读“安西”:安西又在哪儿呢?(唐朝的安西都护府,在现在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单元教材分析(全册)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单元教材分析(全册)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单元教材分析(全册)最新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单元教材分析(全册)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单元教材分析(全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童年,是充满纯真和情趣的时光,也是令人留恋和难以忘怀的时光。

本单元以“童年”为主题,依次编排了两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一个口语交际,一次习作和一个语文园地。

《古诗三首》向我们展示了古代儿童生活的画面——《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塑造了乡村儿童天真、勤劳、可爱的形象;《稚子弄冰》绘声绘色地表现了儿童以冰为钲、自得其乐的盎然意趣;《村晚》一诗是诗人即景而写,写出了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拿着短笛随意吹奏的场景,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乡村晚景图。

《祖父的园子》一文,作者萧红用诗意的语言,写出了祖父的园子给自己的童年带来的快乐。

《月是故乡明》表达了作者热爱故乡、眷恋故乡的真挚情感。

《梅花魂》通过五个小故事,表现了外祖父对祖国的热爱、眷恋之情。

口语交际围绕“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习作以“那一刻,我长大了”为主题,要求学生写一写自己成长历程中印象最深的事情,要把感到自己长大了的“那一刻”的情形写具体。

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三个板块。

第一单元教学目标1.会认、会写本单位的重点生字、词语。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3.理解课文内容,体味作者的内心感受,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4.引导学生练习习作,教会学生在习作中能把一件事写清楚,写具体,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5.通过对本单元的研究,引导学生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和珍贵。

第一单元教学重点1.会认、会写本单位的重点生字、词语。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味作者的内心感受,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第一单位教学难点1.指导学生经由过程对重点句子的朗读,体味作者怀念童年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如何表达出来的。

2.通过对本单元的研究,引导学生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和珍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全册教材分析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全册教材分析

语文五年级下册整册教材分析一、整册教材概述统编版五年级下册一共八个单元,单元由课文、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等板块组成。

每单元有3-4篇课文。

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等栏目。

每个单元采用“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元的方式编排。

“单元导语”为我们点明语文要素,“课文教学”让我们去落实这些要素,贯穿方法指导,“交流平台”帮我们梳理总结,进一步提炼方法,“词句段运用”和“习作”教我们懂得如何去实践运用。

各内容环环相扣,层层深入。

具体安排如下:第一单元,人文主题:童年往事;语文要素: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二单元,人文主题:古典名著之旅;语文要素: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第三单元,人文主题: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语文要素:感受汉字的有趣,了解汉字文化,学习搜集资料的基本方法。

第四单元,人文主题:家国情怀;语文要素:通过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

第五单元,人文主题:习作单元,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语文要素: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第六单元,人文主题:思维的火花;语文要素: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第七单元:人文主题:异域风情;语文要素: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第八单元,人文主题:幽默和风趣;语文要素: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

八个单元的内容包括六个常规单元,一个习作单元,一个综合性学习单元。

在六个常规单元中,第二单元是《古典名著之旅》,是孩子们新接触到的名著单元,这是由其值得我们老师关注的。

二、教材编排内容及实施建议明确了相关的教材内容,下面我就整册教材的编排内容及教学建议与大家讨论分享。

我将从以下的五大板块内容进行:(一)选文的广度、深度及编排有了更深层次的考虑。

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与语文知识的积累,我们发现语文教科书在选文上也是逐层深入的。

在这一点上,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体现;1.选文的广度从五年级上册开始,富含深意的散文就已经出现在了同学们的面前,而本册教材中陆续出现了非连续性文本,如《不可思议的金字塔》,它是对应连续文本,是一些片段,不连续成篇。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

第四单元一、本单元教学内容分析1.本组教材以“家国情怀”为专题,安排了四篇课文以及习作、语文园地等教学内容。

四篇课文有表达爱国情怀的《古诗三首》;有介绍毛泽东主席痛失爱子时的坚强精神的《青山处处埋忠骨》;有介绍革命前辈刘伯承事迹的《军神》;还有介绍革命前辈方志敏事迹的《清贫》。

2.阅读本组课文让学生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

通过学习真正感受革命前辈和革命军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的伟大人格。

二、本单元教学重难点1. 教学时,引导学生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心里活动。

2. 在习作教学中,指导学生尝试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内心。

3.引导孩子学习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一步提高理解语言的能力;引导孩子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运用语言的能力。

4. 引导学生关注和阅读单元首页,形成对单元的整体认识。

3.教学建议:(1)教学时,引导学生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

(2)在习作教学中,指导学生尝试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内心。

(3)引导学生关注和阅读单元首页,形成对单元的整体认识三、学生学情分析:对于些人记事文章,以前学过很多,学生已经知道抓住事情的六要素梳理课文结构层次,同事要学习梳理课文线索,把握人物形象。

对于用过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剖析人物内心想法,方法还未完全把握,不过。

五年级下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朗读能力,所以教学时可以引导他们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通过郎素去感受和体味人物的内心世界,入情入境地体会坐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因此在教学上的教学建议:(1)教学时,引导学生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

(2)在习作教学中,指导学生尝试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内心。

四、本单元课时安排9.古诗三首……………………………………………………3课时10.青山处处埋忠骨……………………………………………2课时11.军神…………………………………………………………2课时12.清贫…………………………………………………………1课时习作:他_了………………………………………………2课时语文园地四……………………………………………………2课时。

部编版新教材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知识小结知识点归纳

部编版新教材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知识小结知识点归纳

部编版新教材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知识小结知识点归纳第四单元知识小结一、字词盘点1.字(1)难读的字仞(rèn) 踌(chóu) 躇(chú) 黯(àn)筹(chóu) 矜(jīn)镯(zhuó) 褂(guà)吭(kēng)眷(juàn) 拟(nǐ)坞(wù)(2)难写的字“仞”:右部“刀”的左边不要忘了加点。

“龄”:右部是“令”,不是“今”。

“祥”:左部是“礻”,不是“衤”。

“炼”:右部第三笔是横折钩,不要写成“东”。

(3)多音字舍晕强骨鲜吓2.词(1)必须掌握的词重庆诊所年龄土匪绷带惊疑审视麻醉剂施行崭新由衷伤势清醒颤抖慈祥荣幸拟定锻炼眷恋奔赴搞特殊签字慰问繁忙下意识一针见血汗珠滚滚一声不吭青筋暴起汗如雨下肃然起敬久仰久仰情不自禁若有所思血肉之躯一点一滴意外之财舍己为公自上而下(2)近义词孤~独遥~远故人~友人开设~开办年龄~年纪惊疑~惊奇神情~神态从容~沉着镇定~镇静柔和~温和担心~担忧居然~竟然由衷~衷心注视~凝视损失~亏损情不自禁~不由自主慰问~安慰悲痛~悲哀眷恋~留恋繁忙~忙碌尊重~尊敬踌躇~迟疑清贫~贫寒朴素~简朴奢侈~奢华筹集~募集激怒~愤怒凶恶~凶狠威吓~恐吓企望~盼望搜寻~寻找失望~绝望惊异~惊奇保藏~保存(3)反义词暗➝明朝➝夕新➝旧晓➝晚熟练➝生疏镇定➝慌乱柔和➝粗暴拒绝➝同意清醒➝糊涂崭新➝破旧相信➝怀疑慈祥➝凶狠友好➝敌对繁忙➝清闲特殊➝普通尊重➝轻视踌躇➝果断情不自禁➝无动于衷清贫➝富裕朴素➝奢侈凶恶➝和善不幸➝幸运失望➝希望洁白➝乌黑(4)词语归类①量词一块钢板一桩趣事一只时表一支自来水笔一个铜板几套汗褂裤几双线袜几件传世宝②修饰词熟练地打开冷冷地问平静地回答由衷地说情不自禁地喃喃淡淡地说威吓地吼道惊疑的神情平静地回答清醒的大脑新生的息肉真正的男子汉会说话的钢板慈祥的神情最心爱的长子无限的父爱紧锁的眉头无限的眷恋黯然的目光凶恶的眼光唯一的财产清贫的生活③动词摘除眼球影响脑神经踌躇了一会儿倾注了无限的父爱企望有新的发现④特殊词语ABAB式词语:久仰久仰类似的词语:失敬失敬幸会幸会承让承让献丑献丑形容人物神态的词语:汗珠滚滚汗如雨下若有所思类似的词语:眉开眼笑神采奕奕垂头丧气一×不×的词语:一声不吭类似的词语:一丝不苟一尘不染二、佳句积累1.动作、神态描写病人一声不吭,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

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解读与大单元设计思路

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解读与大单元设计思路

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解读与大单元设计思路第四单元解读与大单元设计思路本文对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的第四单元进行解读,同时提出一些大单元设计的思路。

在这个单元中,主要包括课文的内容解析、学习目标的明确以及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分析,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个单元的知识。

一、课文内容解析第四单元的课文主要包括《桃花源记》、《小姑娘卖火柴》、《陶渊明》等篇章。

通过这些篇章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的文化背景、历史故事以及人物形象等。

在学习每篇课文之前,教师可以通过图片或者视频等辅助材料,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与课文相关的问题。

《桃花源记》是一篇古代传奇故事,讲述了由于战乱而逃亡的人们在一个原始花园般的桃花村庄生活。

通过这篇课文,学生可以了解并体验到原始生活的美好,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

《小姑娘卖火柴》是一篇描写贫困少女的故事。

通过这个故事,学生可以了解到贫困的现实生活,引发他们对贫困问题的思考,并借助于故事中的主人公,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

《陶渊明》是一篇介绍古代文学家陶渊明的文章。

学生通过这篇课文,可以了解到陶渊明生平事迹,体会其对自然的热爱以及他的文学才华,激发学生对文学创作的兴趣。

二、学习目标明确针对每一篇课文,我们需要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确保他们能够真正掌握课文的内容。

对于《桃花源记》,我们可以通过了解桃花源的故事情节和主题,让学生了解到美好的环境和简朴的生活方式对人们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珍惜自然资源的观念。

对于《小姑娘卖火柴》,我们可以通过学习这个故事,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可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培养学生乐于助人、关心他人的普遍价值观。

对于《陶渊明》,我们可以通过了解陶渊明的生平事迹和作品,让学生了解到古代文人的追求以及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和创作的欲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明确课文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保证学生能够理解和消化所学的知识。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材解读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材解读
《古诗三首》都表达了诗人的家国情怀,但具体的写作背景
和表达的情感是不一样的。了解创造背景是真正读懂诗意领会诗情的基础。五年级的学生学习古诗词,不能还停留在读懂所谓的诗意,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上,要进一步去读明白诗人是怎样描写怎样表达的,要逐渐有“赏析”的意识。否则,古诗词文化是走不进学生心中的。
《青山处处埋忠骨》中毛泽东当时的内心感受和活动给人的
感觉是那么真切,这得益于文中对毛泽东动作、语言、神态的细节的正面刻画。如第一部分中,“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喃喃”地念着儿子的名字“岸英!岸英!”,“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等,让人感受到的是毛泽东失去爱子的深深痛苦。这些细节表现出了既是父亲又是国家领导人的毛泽东当
时真实的内心矛盾和艰难抉择,因为真实,所以其牺牲精神就显
(1)联系上下文体会人物内心。注意把对关键词句的品读融入与课文的整体学习中,加深理解,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具体做法可以是:联系上下文,在关键词句的揣摩中体会人物内心。②联系上下文,在对比与衬托的写法中体会人物内心。③联系上下文,在情境体验中体会人物内心。(2)在有感情、多层次的朗读中,加深对人物内心的体会。(3)结合相关资料,加深理解,体会内心。
得更加伟大,更加令人震撼和敬佩。正是有了这些细节的细腻呈现,虽然课文是以第三人称写的,文中出现的毛泽东的心理活动也就显得十分自然真切了。
《军神》以沃克医生的神态、情绪变化为文章线索,表现了
刘伯承钢铁般的坚强意志,表达了作者对“军神”刘伯承的敬佩和赞扬的感情。课文着力通过人物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来表现人物内心。例如刘伯承在手术过程中忍受剧痛时的动作描写,以及术后他与沃克医生的对话,表现出他顽强坚持、乐观无畏的惊人毅力。除了正面的细节刻画,还有侧面的烘托,“体会人物的内心”不仅仅是刘伯承的,还有沃克医生的。沃克医生是刘伯承“军神”表现的见证者。从两次“愣住了”到“脸色苍白”到“惊呆了”到“肃然起敬”,对于沃克医生内心的描写细致入微,体现了人物的内心变化,让我们看到了他对刘伯承钦佩、敬仰的内心,也一步步衬托出了刘伯承的“军神”形象。

2020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说课稿

2020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说课稿
可以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方法。我们学过《军 神》一文,课文是怎样刻画沃克医生的变化的呢?
2.读课文后,小组内交流。 交流要求:(1)要从具体的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中体会到 什么说起。 (2)学会倾听,不要随便打断别人。 (3)每个人都要发言,推荐本组最优秀的发言人。 3.延伸拓展:从学过的其他课文的人物动作、语言、神态中, 你能体会到人物的内心吗? 4.全班交流课前准备好的句段。 (二)、词句段运用 1.课件出示例句“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 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体会到了毛主席那常人的情怀,他失去爱子时是那样的悲痛, 同时也知道了他是多么的爱他的儿子。) 2.生自主学习另两句后共同交流。
(五)、教学反思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减少语文园地的内容带给学生的枯燥 感,我借助图片和课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参加学习活 动,以语文园地中的各板块内容为主体创设情境,如“交流平台”和 “词句段运用”引导学生从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内心 活动;“书写提示”则是让学生照着样子写,最后通过学生互评互改, 互相帮助,在自主探究中学会评价,也学会怎样把字写端正、写好看, 从而初步感受到汉字的形体美;“日积月累”让学生抓住诗词中的关 键词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大大提升了学习效果。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次的“交流平台”从描写人物的主要方法入手,从人物的动 作、语言、神态中让学生自己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所学内容,体会人 物的内心。“词句段运用”引导学生品读句子,从多角度体会人物的 心理活动,并能进行仿写。“书写提示”指导学生正确书写,明白书 写要求。“日积月累”通过对古诗的学习,了解诗意,揣摩意境,积 累语言,提高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能力。 二、说学情 小学五年级的学生,身体和心灵两个方面都在快速的成长,对于知识 的追求也与日俱增。五年级学生可以很完整地画完一张画,有些机灵 的学生可以按照大人的意图出色地完成一件事,他们的想象力已经接 近现实生活。但是五年级学生在这种转变过程中,有时受特殊因素影 响会过于现实化,缺乏天真活泼、敢想敢干的创造性心理。 学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能从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中 体会人物的内心,并能从中分析人物的性格,这样有利于学生很好地 完成本次语文园地的学习。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解读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解读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解读要点解读本单元的以“家国情怀”为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以及习作、语文园地等教学内容。

其中精读课文有《古诗三首》《青山处处埋忠骨》《军神》,略读课文《清贫》。

古诗《从军行》《秋夜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都是抒发爱国情怀的名篇。

《青山处处埋忠骨》主要讲了毛泽东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毛泽东惊悉这个噩耗后极度痛苦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表现了毛泽东常人的情感和超人的胸怀。

《军神》主要讲述了年轻时代的刘伯承参加蔡锷“讨袁护国运动”右眼严重受伤后,在治疗过程中坚持不使用麻醉剂,忍受巨大痛苦接受了72刀的手术治疗,被沃克医生尊称为“军神”的故事。

《清贫》这篇文章是方志敏烈士在国民党反动派狱中写的,篇幅不长,语言精炼,生动。

文章主要写了方志敏被捕时,敌人搜遍了他的全身,一个铜板也没有搜到,只搜到了一只表和一支自来水笔。

歌颂了方志敏一心为革命,甘于清贫无私奉献,坚贞不屈的崇高精神。

整个单元既有鲜明的价值导向,又不单调。

虽然年代不同,但是表现的精神主旨是统一的,旨在引导学生感受中国人代代相传的家国情怀,表现了中国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温儒敏教授在语文课改《读书为本——如何用好统编语文教材》中强调:新教材编写理念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立德树人”。

“立德树人”如何做呢?做到八个字:整体渗透,润物无声。

新教材把“立德树人”作为编写的根本理念,有整体构思。

对学生来说,“立德树人”主要是培养“理想信念、文化自信、责任担当”。

备课时,应当对整个小学语文新教材的单元结构,特别是人文主题的安排情况,有个大致的了解。

对每册,每个单元的人文主题要了然于心。

本单元的单元导读,引用了林则徐的一句话: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

学生理解比较难,所选的几篇课文,比较贴近学生的特点,可以从坚毅、清贫、奉献等角度来启发学生学习。

如“清贫”,教材中并没有解释,可以通过学习课文,理解人物做进一步解读。

马村区第一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2《清贫》教材理解 新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

马村区第一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2《清贫》教材理解 新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

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许多地方,找出一两处,再想一想妙在哪里,写下来。 表现一:
妙处: 表现二:
妙处:
再正确阅读课文 2 遍,整体感知全文。 【导入新课】
家长签字:
1、从诸葛亮的有关故事导入新课。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明确目标。
【合作学习】
通过 讨论、查证、补充 ,快速、高效 形.成.统一意
群学:①组内交流、学习【自主预习见】。 1、2、3
【展示探究】
1、抽签、预展. 2、展示、探究. 【达标检测】
展示一定要把握住两个时间:展示时间和评补时间 努力做到又快又好又有效。
★1、
★2、会下列词语第一个字与第二个字之间的关系,照样子再写几个 动静 虚实 ★3、
★4、生动形象地给自己的对子或家长讲《草船借箭》的故事. 【总结评价】本节课,我的收获:
却说曹寨中,听得擂鼓呐喊,毛玠、于禁二人慌忙飞报曹操。操传令曰: “重雾迷江,彼军忽至,必有埋伏,切不可轻动。可拨水军弓弩手乱箭射之。"又 差人往旱寨内唤张辽、徐晃各带弓弩军三千,火速到江边助射。比及号令到 来,毛玠、于禁怕南军抢入水寨,已差弓弩手在寨前放箭;少顷,旱寨内弓弩 手亦到,约一万余人,尽皆向江中放箭:箭如雨发。孔明教把船吊回,头东尾西, 逼近水寨受箭,一面擂鼓呐喊.待至日高雾散,孔明令收船急回.二十只船两边 束草上,排满箭枝.孔明令各船上军士齐声叫曰:“谢丞相箭!”比及曹军寨内 报知曹操时,这里船轻水急,已放回二十余里,追之不及。曹操懊悔不已。
却说鲁肃私自拨轻快船二十只,各船三十余人,并布幔束草等物,尽皆齐备, 候孔明调用.第一日却不见孔明动静;第二日亦只不动。至第三日四更时分,孔 明密请鲁肃到船中。肃问曰:“公召我来何意?”孔明曰:“特请子敬同往取 箭."肃曰:“何处去取?”孔明曰:“子敬休问,前去便见。”遂命将二十只船, 用长索相连,径望北岸进发。是夜大雾漫天,长江之中,雾气更甚,对面不相见. 孔明促舟前进,果然是好大雾!当夜五更时候,船已近曹操水寨.孔明教把船只 头西尾东,一带摆开,就船上擂鼓呐喊。鲁肃惊曰:“倘曹兵齐出,如之奈 何?”孔明笑曰:“吾料曹操于重雾中必不敢出.吾等只顾酌酒取乐,待雾散便 回。

部编版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古诗三首》精品解析

部编版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古诗三首》精品解析

9.古诗三首一、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部编本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以“家国情怀”为主题的第一篇精读课文,前两首古诗的作者分别是唐代的诗人王昌龄和宋代的陆游。

第三首古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甫。

《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组诗《从军行七首》的第四首。

诗歌通过描写在阴云密布、满眼黄沙的瀚海“孤城”中担任戍守任务的将士的宽广胸襟,表现了他们立誓破敌、决战决胜的顽强斗志和爱国主义的豪迈气概。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是宋代著名的爱国诗人陆游的佳作。

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面临祖国分裂的剧变时代,早怀报国大志,中年从军西南,壮阔的现实世界、热烈的战地生活,使他的诗歌境界大为开阔。

他晚年退居山阴,而志气不衰,铁马冰河,时时入梦,对中原沦丧的愤慨,对广大民众命运的关切,对南宋统治者苟安误国的痛恨,在这首七绝四句中尽情地倾吐了出来。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

安史之乱迫使诗人携家带口流连辗转,流落到四川梓州。

多年的颠沛流离让他饱受战乱之苦,风雨漂泊的生活终于在胜利的喜讯中成为过去,共经患难的老妻少子终于可以也过上安定祥和的日子,想起这些,诗人悲喜交加,欣喜若狂,喜极而泣,以轻快活泼、爽朗奔放的语言,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这首诗语句明白易懂如日常谈话,却又蕴含着深厚、强烈的爱国情感。

在语言表达上没有堆砌的华丽词藻,没有生僻难懂的典故,完全是深厚、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一共选编了112首古诗词。

教材编写时参考了《语文课程标准》中的推荐篇目。

在课程标准推荐的75首之外,教材中还选入了37首古诗词,以及14篇文言文。

编排在两个板块中,一是课文,二是语文园地的“日积月累”。

其中课文中有72首(其中1首是课后题材料)其余40首在“日积月累”中;从体裁上看,小学阶段的古诗以短小精炼的五绝、七绝为主体,随着年段的上升逐渐出现词、律诗、乐府诗等。

今天学习的这三首都是七绝诗。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解读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解读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解读要点解读本单元的以“家国情怀”为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以及习作、语文园地等教学内容。

其中精读课文有《古诗三首》《青山处处埋忠骨》《军神》,略读课文《清贫》。

古诗《从军行》《秋夜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都是抒发爱国情怀的名篇。

《青山处处埋忠骨》主要讲了毛泽东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毛泽东惊悉这个噩耗后极度痛苦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表现了毛泽东常人的情感和超人的胸怀。

《军神》主要讲述了年轻时代的刘伯承参加蔡锷“讨袁护国运动”右眼严重受伤后,在治疗过程中坚持不使用麻醉剂,忍受巨大痛苦接受了72刀的手术治疗,被沃克医生尊称为“军神”的故事。

《清贫》这篇文章是方志敏烈士在国民党反动派狱中写的,篇幅不长,语言精炼,生动。

文章主要写了方志敏被捕时,敌人搜遍了他的全身,一个铜板也没有搜到,只搜到了一只表和一支自来水笔。

歌颂了方志敏一心为革命,甘于清贫无私奉献,坚贞不屈的崇高精神。

整个单元既有鲜明的价值导向,又不单调。

虽然年代不同,但是表现的精神主旨是统一的,旨在引导学生感受中国人代代相传的家国情怀,表现了中国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温儒敏教授在语文课改《读书为本——如何用好统编语文教材》中强调:新教材编写理念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立德树人”。

“立德树人”如何做呢?做到八个字:整体渗透,润物无声。

新教材把“立德树人”作为编写的根本理念,有整体构思。

对学生来说,“立德树人”主要是培养“理想信念、文化自信、责任担当”。

备课时,应当对整个小学语文新教材的单元结构,特别是人文主题的安排情况,有个大致的了解。

对每册,每个单元的人文主题要了然于心。

本单元的单元导读,引用了林则徐的一句话: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

学生理解比较难,所选的几篇课文,比较贴近学生的特点,可以从坚毅、清贫、奉献等角度来启发学生学习。

如“清贫”,教材中并没有解释,可以通过学习课文,理解人物做进一步解读。

统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学目标解读

统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学目标解读

统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学目标解读本单元围绕责任这一主题,安排了《古诗三首》《青山处处埋忠骨》《军神》《清贫》4篇课文。

文章对人物的刻画细致入微,从不同角度表现了人物崇高的品质。

《古诗三首》描绘了栩栩如生的边塞风光图、遗民思国图和惊喜返乡图;《青山处处埋忠骨》叙写了毛主席得知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牺牲这个噩耗后极度痛苦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军神》叙写了刘伯承在不使用麻醉剂的情况下忍受了72刀的刀割之痛却一声不吭,而被沃克医生称为军神的故事;《清贫》叙写了方志敏一生甘于清贫,被俘时身无分文的故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单元解读
要点解读
本单元的以“家国情怀”为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以及习作、语文园地等教学内容。

其中精读课文有《古诗三首》《青山处处埋忠骨》《军神》,略读课文《清贫》。

古诗《从军行》《秋夜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都是抒发爱国情怀的名篇。

《青山处处埋忠骨》主要讲了毛泽东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毛泽东惊悉这个噩耗后极度痛苦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表现了毛泽东常人的情感和超人的胸怀。

《军神》主要讲述了年轻时代的刘伯承参加蔡锷“讨袁护国运动”右眼严重受伤后,在治疗过程中坚持不使用麻醉剂,忍受巨大痛苦接受了72刀的手术治疗,被沃克医生尊称为“军神”的故事。

《清贫》这篇文章是方志敏烈士在国民党反动派狱中写的,篇幅不长,语言精炼,生动。

文章主要写了方志敏被捕时,敌人搜遍了他的全身,一个铜板也没有搜到,只搜到了一只表和一支自来水笔。

歌颂了方志敏一心为革命,甘于清贫无私奉献,坚贞不屈的崇高精神。

整个单元既有鲜明的价值导向,又不单调。

虽然年代不同,但是表现的精神主旨是统一的,旨在引导学生感受中国人代代相传的家国情怀,表现了中国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温儒敏教授在语文课改《读书为本——如何用好统编语文教材》中强调:新教材编写理念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立德树人”。

“立德树人”如何做呢?做到八个字:整体渗透,润物无声。

新教材把“立德树人”作为编写的根本理念,有整体构思。

对学生来说,“立德树人”主要是培养“理想信念、文化自信、责任担当”。

备课时,应当对整个小学语文新教材的单元结构,特别是人文主题的安排情况,有个大致的了解。

对每册,每个单元的人文主题要了然于心。

本单元的单元导读,引用了林则徐的一句话: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

学生理解比较难,所选的几篇课文,比较贴近学生的特点,可以从坚毅、清贫、奉献等角度来启发学生学习。

如“清贫”,教材中并没有解释,可以通过学习课文,理解人物做进一步解读。

把这些不容易理解的词变为学生能理解的词,需要老师们用一番心思。

立德树人,是教学目标,更要为培养正常的人而奋斗。

从一下的“家人”到二上的“伟人”;从四上的“家园情怀”到五上的“爱国情怀”再到六上的“革命岁月”螺旋上升,逐渐加深学生对家国的认知,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落实立德树人的目标。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旨在
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内心,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方法。

如《青山处处埋忠骨》引导学生聚焦毛泽东,通过对毛泽东动作、语言、神态的细致刻画来反映毛泽东的内心世界,体会毛泽东既有着跟普通人一样的丧子之痛,又有着伟大人物的胸怀,充分而真实地反映了无产阶级革命家所具有的为革命而牺牲一切的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

《军神》以沃克医生的神态、情绪变化为文章线索,表现了刘伯承钢铁般的坚强意志,表达了作者对“军神”刘伯承的敬佩和赞扬的感情。

课后练习关注这样的写法,以沃克医生的口吻讲述这个故事,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引导学生回顾课文中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内心的写法,具体说明了其作用,并建议学生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尝试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表现人物的内心”,这与本单元的课文的写法一脉相承。

在之前的学习中,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从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心情”;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从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感受人物的品质”;到本单元又有所发展,强调“从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内心”。

《青山处处埋忠骨》《军神》的编排,为本次习作提供了很好的范例,课文通过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刻画,表现了人物的内心,对学生的习作起到了导引的作用。

并在语文园地的“词句段运用”中加以强化。

教学建议
本单元中《青山处处埋忠骨》《军神》《清贫》都是革命传统教育题材类作品。

作为中华传统文化基因的寻找和对接,此类文本的教学要兼顾作品的思想性和文学性,以“语文”的方式呈现“革命内容”,让学生在学科素养提升、审美艺术鉴赏水平提高以及思维力培养的同时,铭记一段不容忘却的历史,重回初心,知晓来路,找到自信。

根据本单元的语文要素:“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和习作要求“尝试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表现人物的内心”教学建议为以下四个关键词:品读、理解、积累、表达。

一、品读
教学中创设情境,适当地进行资料的补充,引导学生想想、品读,进而让学生增加一些感性的认识。

《青山处处埋忠骨》中,抓住描写毛泽东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他的内心世界。

在有感情地读一读。

如语言描写:主席情不自禁地“喃喃”地念着儿子的名字“岸英!岸英!”。

又如动作描写:“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
又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遍,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

还如神态
描写:“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这些传神的细节描写,朴实无华而又生动形象。

它表现了毛泽东既有普通人的情感,又有着伟人的胸怀,充分而真实地反映了他的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

《军神》主要人物是刘伯承,但描写人物时,重点却写沃克医生的神态和情绪的变化,开始沃克医生是“冷冷”的,当发现伤情后,闪现出“惊疑的神情”,“目光柔和了”。

沃克医生的这些变化,都是由刘伯承引起的。

课文这样写,是以沃克医生神态、情绪的变化,在衬托刘伯承的坚强的意志品质。

引导学生阅读时,不能孤立地让学生理解沃克医生的变化,而应该从沃克医生神态、情绪变化中,体会刘伯承内心的强大和坚强意志。

从文字表面来看,他们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表现出的异于常人的高尚品质和道德情操,以及为了实现革命胜利表现出的无私奉献、勇于献身的革命精神。

这样的伟大,常人无法复制、难以触摸。

事实上,英雄之所以伟大,正是因为他们具备普通人的身体、普通人的七情六欲,以及普通人的思维方式,但是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仰让他们在关键时刻选择放弃了平凡、放弃了小我,用钢铁般的意志成就了英雄的人生。

只有这样的解读才能让英雄从“神坛”上走下来,成为有血有肉,学生可以触摸和学习的“人”。

抓人物在关键事件中的言行举止,链接各种资料“还原”伟大人物“食人间烟火”的一面,让学生经历人物解读“伟大→平凡→伟大”的过程,这样的伟大才会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

二、理解
本单元教学,引导学生抓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理解语言文字,想象画面,体会情感,通过多读、多想、多说,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进而体会表达的情感。

比如《清贫》可以先让学生谈谈对“清贫”的理解,然后再读课文,尤其品读方志敏的自述和与两个士兵对话的部分;体会他的矜持不苟、廉洁奉公,这是共产党员的美德。

此时再次交流对“清贫”的理解,就有层次、有深度了。

这里的清贫、洁白、朴素是革命者战无不胜的力量源泉。

“清贫”,清白、贫穷,一无所有。

本文用这个词作课题,不仅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也表明共产党员是以恪守清贫为美的。

三、积累
理解后的积累。

本单元有五首古诗,3篇课文语言生动优美,值得积累。

教学中,要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抄写、仿写等多种形式,再理解后进行古诗和优美词句的积累。

四、表达
阅读与习作要素相融合,教学时,处理好两个语文要素的关系。

学会通过抓住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学会尝试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表达自己
的感受。

每一种文体都有其规律和内在的特质,再加上作者独有的风格和特有的时代背景,我们应该立足于语言文字,借助语言文字走进文本,在语言文字的品读中与作者、与文本进行对话,理解人物形象,进行语言文字的积累,学习和运用文章的表达技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