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服饰的文化内涵分析
中西近现代服饰文化比较研究
中西近现代服饰文化比较研究服饰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社会状况、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和风俗习惯。
中国和西方近现代服饰文化由于历史背景、文化传统和价值观的差异,呈现出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本文将对中西方近现代服饰文化进行比较研究,以期深入理解两种文化之间的异同和影响。
中国古代的服饰文化源远流长,受到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近现代以来,随着社会的变革和西方文化的传入,中国服饰文化开始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从清朝末年的长袍马褂到民国时期的旗袍和西服,再到新中国成立后的中山装和改革开放后的多元化服饰,中国的服饰文化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
西方的服饰文化同样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古希腊、罗马的束腰宽衣到中世纪的骑士铠甲,再到工业革命后的西装、女裙和现代设计师的创意服装,西方服饰文化不断发展和创新。
近现代以来,西方服饰文化成为全球流行趋势的引领者,各国的时装设计师纷纷向其学习借鉴。
中国近现代服饰文化内涵丰富,意义深远。
从清朝末年的长袍马褂到民国时期的旗袍和西服,再到新中国成立后的中山装和改革开放后的多元化服饰,这些服饰不仅代表了不同时期的文化风貌,更体现了人们对于社会变革和国家发展的态度。
例如,中山装的出现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对国家独立和民族振兴的追求,旗袍则成为了中国女性解放和追求平等的象征。
西方近现代服饰文化的内涵同样非常丰富。
从工业革命前的传统服装到现代设计师的创意服装,西方的服饰不仅反映了不同时期的社会状况和文化思潮,同时也对全球的服饰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例如,20世纪60年代的流行音乐和青年文化催生了一批摇滚明星和他们的个性化着装,这些服饰风格不仅影响了当时的年轻人,也成为了后世众多年轻人追求的时尚风格。
中国近现代服饰文化的现状是多元化和快速变化。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互联网的发展,中国的服饰文化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国际影响。
与此同时,国内的时装设计师也在不断探索和创新,推动了中国服饰文化的多元化发展。
传承民族文化:我国民族服饰的文化内涵及特征
传承民族文化:我国民族服饰的文化内涵及特征作者:骆浩来源:《商业文化》2020年第09期中华传统文化历史悠久,不管是物质文化还是精神文化都有比较显著的特征。
民族服饰是一种物质文化,同时也是精神文化的象征。
中国的服饰文化在历史上源远流长,从古代到现代每个年代都有特点,并且鲜明的特色为世界所瞩目,最主要的民族服饰是汉服,还有胡服以及旗装等。
本文主要研究民族服饰的文化内涵,从概念出发,不断地引申出民族服饰的具体特征。
一个民族的文化既包含物质方面又涵盖精神层面,民族服饰是中国文化的象征,不同樣式的民族服饰也代表着不同的民族文化。
在我国,民族的种类是比较多的,因此需要以历史为背景,从不同时代特点分析民族特有的文化。
我国民族服饰的文化内涵我国民族服饰的文化是有历史深度的,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服饰作为一种载体,寄托人们的心理活动,通过外表的穿着能够展现出一个人的风茂。
从人类文明不断发展的过程来看,纵向角度能够反映出人们对物质文化的需要,在每一个历史时期,服饰的文化也体现着一个民族的精神风貌。
横向角度,人们的审美能够带动时代的进步,人们的心理需求使文化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相比较来说,我国的传统服饰是含蓄而内敛,尽管在不同历史时期衣着的样式各异,但依旧保持着最初的特性。
西方的传统服饰是比较开放的,夸大了人的特征以及两性之间的区别,并且在历史的进步过程中不断朝着主流的方向引导。
因此中西方服饰文化就有了很大的差异。
我国作为东方的代表,在服饰上还是保留原有的特色,端庄、儒雅是最鲜明的风格,在款式、色彩搭配甚至是图案的描绘都反映着一个时代的背景、讲述着一个时代的“故事”。
中国古代文人比较热衷于对宇宙万事万物的主观理解,形象上比较直观,因此可以借鉴服饰的文化展现出艺术的气韵。
西方服饰,则偏重于人的体态以及造型。
我国民族服饰的审美文化精神是比较明显的,讲究的是得体大方。
我国的民族服饰审美是一种隐喻文化,通过抒情性的方式来表达艺术,在民族服饰的构成要素上更加注重精神寓意以及文化品位。
中国服装史唐宋元明清近代
在清代服饰中,既可以看到满族文化的影子,也可以看到 汉族文化的影响。这种交融体现了满汉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
06 近代服装
近代服饰变革背景
西方文化的传入
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和西方文化的大量传入,中国传统的服饰文化 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政治运动的推动
近代以来,一系列政治运动如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对服饰变 革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服饰与等级制度
唐代服饰严格遵循等级制度,不同等 级的人穿着不同的服饰,体现了尊卑 有序的社会观念。
服饰与审美观念
服饰与外来文化
唐代服饰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如波 斯、印度等国家的服饰元素在唐代服 饰中有所体现,展现了唐代文化的包 容性。
唐代服饰注重表现人体美,追求华丽 、鲜艳的审美风格,反映了当时社会 的审美观念。
服饰与礼仪
02
明代服饰在礼仪场合中扮演重要角色,不同场合穿着的服饰也
有所不同,体现了尊卑有序的社会观念。
服饰与审美
03
明代服饰在审美上追求自然、和谐,注重色彩搭配和图案设计
,体现了当时社会的审美观念。
05 清代服装
清代服饰特点
服饰等级制度森严
清代服饰严格遵循等级制度,不同身份、地位的人穿着的服饰有 明显差异,体现了封建社会的等级观念。
明代男女服饰
男子服饰
男子服饰以长袍为主,搭配马褂、直裰等。官员服饰根据品级不同,图案、颜 色等有所区别。
女子服饰
女子服饰丰富多样,包括袄裙、背子、比甲、霞帔等。发饰也极具特色,如发 髻、发簪等。
明代服饰与等级制度
服饰与身份
01
明代服饰是身份的象征,不同等级的人穿着的服饰在颜色、图
案、材质等方面有严格规定。
中国传统服装的文化内涵
中国传统服装的文化内涵
一、中国传统服装的发展历程
中国传统服装是随着历史的推移而逐步形成的。
从远古时期的
皮毛裘袍到后来的丝绸制品,再到清代的龙袍凤袍,中国传统服
装经历了漫长而繁荣的发展历程。
二、中国传统服装的设计风格
中国传统服装的设计风格以简洁、朴素为主要特点。
颜色方面,中国传统服装以红色为主色调,寓意吉祥如意。
同时也会选用其
他颜色,如黑色、白色等。
立领、直袖、褶裥等设计元素也是中
国传统服装的特色。
三、中国传统服装的材料
中国传统服装的材料主要有丝绸、棉麻等天然纤维制成的面料。
其中,以丝绸面料最为常见,因为丝绸面料具有光滑、柔软、丝
绸质感、色泽鲜艳等特点,是中国传统服装首选的面料之一。
四、中国传统服装的服饰搭配
中国传统服装的服饰搭配注重各个部分的和谐搭配,例如龙袍
的袍、袍带、头冠等元素组合在一起才能体现出龙袍的威严气质。
同时,中国传统服装在服饰搭配方面也非常注重对称美,例如对
称的插肩、立领、挽袖等设计元素,使得中国传统服装的整体效
果更具完美的和谐美感。
五、中国传统服装的文化内涵非常丰富,包括了中国的历史文化、哲学思想、民俗风情等诸多元素。
例如,红色的龙袍寓意吉
祥如意,是中国皇帝着装仪式中必须穿戴的一种服装;彩绸小褂
则寓意幸福,是传统婚礼上的必备服装。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服装的文化内涵非常丰富,其发展历程、
设计风格、材料、服饰搭配等方面都有其独特的文化意义。
通过
了解中国传统服装的文化内涵,我们可以更好地感受到中国传统
文化的内涵和魅力。
近现代中国女性服饰文化与变迁
近现代中国女性服饰文化与变迁作者:周丹肖乾琴来源:《文艺生活(艺术中国)》2013年第05期摘要:服饰是一个国家形象历史变迁的缩影,也是一个民族文化和艺术的象征,近现代时期是中国服饰继承传统与发扬创新的重要时期,从清朝、民国到近现代中国传统服饰的形质、色彩、面料、图案上能窥探到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和人们的审美情趣.随着我国与外界文化交流的密切,我国的传统服饰也逐渐融合了他国服饰的特点,呈现出一番新的风尚。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女性服饰文化与历史服饰是一定时期的物质生产和思想文化的综合反映。
衣冠服饰的演变,同政治、经济、军事、意识形态、生活习俗、各民族之间以及各国之间交往都有着紧密的联系。
因此,服饰史是一个国家历史的一个方面,特别是在思想文化发展史中,也是不可忽略的组成部分,各种思想意识和习俗,都会在服饰上有所反映。
一、近代清朝女性服饰特点从近代的清朝开始,北方旗女的袍服和江南妇女的襦裙共同组成了清代的女装,并一直延续了很久。
直到晚清,这两种服饰才慢慢发生了相互渗透和融合,最显著的特点是袍服的袖部,不但袖端有挽袖,袖肘部还有着多条状的装饰。
(图1)在一些隆重场合所穿的礼服,还保留有游牧骑射的标志物箭袖,其造型也变得较宽大;而江南襦裙中的上襦,它的形制则逐渐向旗人的袍服所靠拢,日益变得长大,下摆逐渐移至膝,在生活中的名称也多用褂、袄、衫来代替;清朝裙子的式样是由前后内外裙门加侧裥再加腰头所构成的马面裙,由于裙腰是系于上衣之内的,腰头多用粗棉布等廉价而耐用的材料制成,所以裙的装饰多集中于下部的近裙摆处。
民国初年,由于留日学生甚多,服装式样受到很大影响,出现窄而修长的高领衫袄和黑色长裙,不施质纹、不戴髻钗、手镯、耳环、戒指等饰物,以区别于20世纪20年代以前的清代服装,而被称之为“文明新装”。
众所周知,清代汉族的女子多缠足,世人称之为“三寸金莲”,与此相适应的绣花鞋,它制作精美、形状娇小。
当时认为缠足的美在于女子着鞋后的造型——走路步履维艰,因此看起来身段婀娜,惹人怜爱。
论中国传统服饰的文化内涵及审美意蕴
论中国传统服饰的文化内涵及审美意蕴人类作为智能化生命,一个重要特征就在于其永无止境的进取性,以本身发明的物质文化和肉体文化来愉悦人世生活,促进每个人的充沛自在开展,推进整个社会的进步,这是一个承传持续的生命演绎进程。
作为人类文化重要组成局部的当代服饰文化理应遵照这种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肉体。
服饰的文化意义在于顺应自然环境以满足生存需求、便当生活日用以便利身体活动、美化身姿体态以娱悦身心安康、显现社会身份以表征社会角色等。
作为人体的延伸,服饰还可以表现出衣着者的优点和特性,极富魅力地表现个性、愿望和心理特征。
为此,服饰设计不只要切合现时美观大方的盛行趋向,使其富有突出的个性表现力,体认衣着者的心理特征和欣赏者的趋同心态,而且应将传统服饰文化融入其中,凸显其生命蕴涵和审美意蕴,将传统与时髦有机交融。
惟有如此,方能真正营造出有底蕴的时髦服饰文化。
一、中国传统服饰的文化内涵服饰是人类生活要素和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局部,它满足人们物质生活的需求,并代表着一定时期的文化。
服装的样式设计、面料选用、颜色组合等,均记载着特定时期的消费力程度和社会情况,反映着人们的思想文化、宗教信仰、审美观念。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不是一种孤立存在的文化现象,它是物质与肉体的统一体,也是附着于物质载体之上的主体美的物化形态,既主张意味表意性又倡导审美愉悦性,既注重方式美的发明又崇尚情感意念的表达,使内涵意义与表现方式圆满统一,以情形融合、意象统一之美来展现民族美学的生命艺术品位。
f”以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中的颜色为例,其文化内涵亦随着社会的开展、时期的变化而演化,并呈现出鲜明的阶段性、民族性和时期性审美特征。
中华传统服饰文化的生活颜色浓郁,它以等级标识为主要体征,并被赋予特定的伦理意义,如商代将取于自然的青蓝、赤红、黄、白、黑五种颜色视作尊贵颜色,规则只要奴隶主和贵族阶级的着装才干运用这些颜色,且“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白与黑谓之髓,黑与青谓之献,五彩备谓之绣”。
国服中山装的设计特点及含义
国服中山装的设计特点及含义国服中山装是一种传统的中国服装,具有独特的设计特点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中山装起源于民国时期,由中国革命家孙中山提倡并推广,成为了当时广泛流行的民族服饰。
它以其简洁、实用和舒适的特点,成为了中国近代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服装之一、以下是国服中山装的设计特点及含义。
设计特点:1.竖领:国服中山装的独特设计之一是竖领,这是一种高耸的领子,直立在胸前,给人一种庄重、挺拔的感觉。
竖领不仅增加了整体的立体感,也使得服装更为整齐、规整。
2.直身剪裁:国服中山装的剪裁简洁直线,强调了服装的几何美感。
直身设计使得中山装更贴合身体,突出身段的线条,展现出男性的端庄和力量。
3.对称开叉背心:国服中山装的背心部分开叉,形成对称的剪裁。
这不仅提升了服装的宽松程度和舒适感,还展现出时尚感和年轻活力。
4.四口袋:中山装设计了四个实用的口袋,两个胸前口袋和两个大腿口袋。
这样的设计方便了佩戴者携带物品,提高了服装的使用价值。
5.肩部花纹:国服中山装的肩部常常带有代表性的花纹,如云纹、龙纹、凤凰纹等。
花纹的设计不仅起到装饰作用,还有着象征着吉祥、祝福和权威的深层含义。
6.腰带:中山装通常会配带一条腰带,腰带的颜色可以和中山装搭配或者作为一种对比色。
腰带的设计既可以凸显中山装的整体线条美,也提升了服装的整体造型感。
含义:1.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国服中山装将传统的中国服饰与现代设计相结合,既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又展示了现代时尚风格。
中山装的设计特点使得它既适用于正式场合,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穿着。
2.国家和民族的象征:中山装作为中国近代时期的标志性服饰,具有着强烈的国家和民族象征意义。
它代表着自主、独立和坚韧不拔的精神,体现了中国人民为建立独立、自由的国家而奋斗的历程。
3.简约、实用和舒适:中山装的设计注重简约、实用和舒适,这符合了中国传统的审美观和生活方式。
它强调实用性和舒适度,充分考虑了穿着者的需求和舒适感,使得中山装成为一种能够适应不同季节和不同场合的服装。
中国近代女性服饰的变化
中国近代女性服饰的变化近代中国女性服饰的变化一、湘绣服湘绣服,传统湖南省的家饰服饰,并受到大部分华语文化圈的欢迎,因其既美丽又有纹理而被很多其他文化圈的女性推崇和把玩。
湘绣服的制作,多由绣师母子俩一同协作完成,缝制的布料多为当地的锦绣或丝绸,缝纫手法既美观又考究,而且显示出丰富的民族风情。
湘绣服的色彩有着一些特殊的历史意涵,体现着当地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钟爱。
二、长衫加蓬裙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近代女性服饰发生了变化。
在19世纪,普遍会见西方式的礼服,这种服装由里衬加上外套长袍,外边加上裙子,被称为“长衫加蓬裙”。
它以民族服饰元素搭配,大衣长袍花痴藤,又为西方服饰修饰,上衣布料用印花,边缘使用米簇,大衣口袋加上格纹及褶边,堆叠状的蓬裙自然扩展。
三、锦服20世纪初,中国古典服饰发生巨大转变,从就湘绣服及长衫加蓬裙发展到锦服。
锦服﹝Chi-koi绣锦﹞通常是一件口袋装饰的无领宽松服装,多以竹编、丝绸及其它装饰品为装饰,穿着锦服的女性看起来也更时尚灵动。
20世纪50至60年代,锦服受到传统服装的影响,但也有一些新潮元素份量,模仿出蓬裙大衣领子,宽松装饰,以灵动细节设计,展现女性优雅和力量,受到更多人的推崇。
四、长袍20世纪70年代以后,中式服装出现了一些改良的类型,如长袍,它紧贴身着,宽松的下摆搭配金属丝绸,或湖流纹,纽扣等装饰品,同时,穿着长袍能使你的气质更加显著,把传统服饰也融入于当代时尚中,受到很多人的喜爱。
总结从湘绣服,到长衫加蓬裙,再到锦服,以及长袍,中国近代女性服饰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而且,每一种服饰都有其文化传统的内涵,代表着细致的工艺,深厚的文化底蕴。
这些服饰,不但包含文化传统,又带来时尚潮流,使传统服饰更新,受到更多人的追捧和喜爱,使得中国传统服饰王国的文化更加丰富多样。
中国近代变化中的男女服饰-精选文档
皮草大衣新样式 将身体严严实实地包裹住的长袍大袖 被一点点抛弃,女性的曲线之美在一 点点顽强地绽放。衣袖不断地变窄变 短,露出珠腕玉臂;短袄的腰身渐紧 渐瘦,将纤纤细腰和优美的曲线完全 地展现出来;裙子从长至脚踝逐渐向 上伸展,女性洁白的小腿,乃至膝盖, 都勇敢地暴露在众人的目光中;衣领 从常常遮住半个脸到矮领、无领,直 到袒露出颀长、性感的脖子--民国时 期的女性,最终为自己创造了不同凡 响的服装时尚
中山装
中山装。 资料图片中山装, 在中国几乎是尽人皆知,孙 中山先生发明并首先穿上了 它。中山装的造型,吸收了 现代服装的特点,强调腰、 肩、胸、颈部和线条的整体 设计,完全不同于传统的平 面自然连袖剪裁。它在立领 上加了一条反领,相当于西 装衬衣的硬领。这样,就兼 容了西服上衣、衬衣和硬领 的长处。穿在身上,精神抖 擞,英姿勃勃。
动态的禽鸟益虫与静态植物相间其中表现了设计者的理念即动态是生命力的根本动态形式显得优美而具有活力服饰上的凤凰图案张开双翼扬起尾巴充满了力的扩张给人一种活泼向上气势磅礴的美感满族妇女旗袍五四新文化运动后妇女界发起新女性运动都市开始出现有学问能应酬能管家会烹饪能缝纫的摩登女性为适应这一潮流短袖衫短裙开始出现
1926年前的长沙女子学校校服。此时女学生已不 梳粑粑头,而女性多穿 窄而修长的高领衫袄,黑色长裙。由于羽纱、呢绒、洋绉、花漂 等外来衣料源源输入,青年女子到大城市读书者增多,传统服饰 开始有所变化。衣则短不遮臂、袖大盈尺、腰细如竿、无领至颈 长。裤短不及膝、裤筒较大。不久,又为之一变,裤筒较前更巨, 长已没足,衣短至腰。在西方文化影响下,青年女子已领悟到曲 线美,因此改变了胸、肩、腰、臀完全呈平直状态的传统服装造 型,将衣服裁制得更加合体。于是在知识分子或有产阶层青壮年 女子中流行一种旗袍。旗袍原是清代满族妇女服装,其特点是宽 大平直,下长至足,衣料多用绸缎,衣上绣满花纹,领、袖、襟、 裾都滚有较宽的花边。
[论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内涵及审美意蕴的现代价值]审美意蕴
[论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内涵及审美意蕴的现代价值]审美意蕴人类作为智能化生命,一个重要特征就在于其永无止境的进取性,以自身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来愉悦人世生活,促进每个人的充分自由发展,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这是一个承传延续的生命演绎历程。
作为人类文明重要组成部分的当代服饰文化理应遵循这种以人为本的精神。
服饰的文化意义在于适应自然环境以满足生存需要、方便生活日用,以便利身体活动、美化身姿体态,以娱悦身心健康、显示社会身份、表征社会角色等。
作为人体的延伸,服饰还能够表现出穿着者的长处和特点,极富魅力地表现个性、欲望和心理特征。
为此,服饰设计不仅要切合现时美观大方的流行趋势,使其富有突出的个性表现力,体认穿着者的心理特征和观赏者的趋同心态,而且应将传统服饰文化融入其中,凸显其生命蕴涵和审美意蕴,将传统与时尚有机融合。
唯有如此,方能真正营造出有底蕴的时尚服饰文化。
一、中国传统服饰的文化内涵服饰是人类生活要素和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满足人们物质生活的需要,并代表着一定时期的文化。
服装的款式设计、面料选用、颜色组合等,均记录着特定时期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状况,反映着人们的思想文化、宗教信仰、审美观念。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不是一种孤立存在的文化现象,它是物质与精神的统一体,也是附着于物质载体之上的主体美的物化形态,既主张象征表意性,又倡导审美愉悦性,既注重形式美的创造,又崇尚情感意念的表达,使内涵意义与表现形式完美统一,以情景交融、意象统一之美来展示民族美学的生命艺术品位。
以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中的颜色为例,其文化内涵亦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而演变,并呈现出鲜明的阶段性、民族性和时代性审美特征。
中华传统服饰文化的生活色彩浓郁,它以等级标识为主要特征,并被赋予特定的伦理意义,如商代将取于自然的青蓝、赤红、黄、白、黑五种颜色视作尊贵色彩,规定只有奴隶主和贵族阶层的着装才能使用,且“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白与黑谓之髓,黑与青谓之献,五彩备谓之绣”。
中国近代服饰有什么特点_民国服饰的简介
中国近代服饰有什么特点_民国服饰的简介辛亥革命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中华民族的服饰进入了新时代。
中国近代服饰有什么特点呢?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中国近代服饰,希望对你有用!中国近代服饰简介辛亥革命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中华民族的服饰进入了新时代。
在此之前,改良主义者康有为于1894年、外交大臣伍廷芳于宣统初年,曾上书改革服制和服式;中国留学生也改穿西装。
随着中外交流的加强,五彩纷呈的服装终于冲垮了衣冠等级制度。
传统的袍、衫、袄、裤、裙越来越多地接受西方服饰影响,并被许多新品种新款式取而代之。
民国初年出现西装革履与长袍马褂并行不悖的局面。
穿着中西装都戴礼帽,被认为是最庄重的服饰。
孙中山提出自己的主张,他认为:“礼服在所必更,常赐听民自便。
”希望能有一种“适于卫生,便于动作,宜于经济,壮于观瞻”的服装式样。
于是,孙中山决心自己设制服装。
他经过缜密思考,精心设计,并征求意见,终于创制了一套具有我国民族特点的简便服装——中山装。
20年代前后出现中山装,逐渐在城市普及。
孙中山设计的中山装,兼具中西装之所长。
它是以广东便服为基样,在直领上加一翻领,如同将西装内衬衣的硬领“移植”过来。
这样使上衣就兼具了西装上衣、衬农和硬领的功用,穿起来显得很硬挺。
同时,又将便服或一般西装的三个暗袋改为四个明袋,如此“双双”、“对对”,颇具均衡对称之感,很符合中国人的审美观点。
又在上下左右四个衣袋上加上软盖,并各订扭扣一枚,既美观又安全,可防袋内物品遗失。
下面的两个明袋采用能缩涨自如,颇具弹性的“琴袋”式样,旨在便于放置书本、笔记本等必需品之用。
如此一小事,也足以证明一代伟人好学心切,随时不忘读书的美德。
孙中山开始设计上衣的钮扣有七个扣子后来为了方便起见,改成了五个。
这就是小翻领、四袋、五扣的中山装上衣。
孙中山还参照西装裤的式样亲自设计了中山装裤子:前面开缝,一律用暗扣;左右两侧各置一大暗袋;右前部分设一小暗袋,俗称表袋,也可藏用。
论中国近代服装发展史
论中国近代服装发展史【摘要】服饰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服饰的发展、演变反映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丰富的政治、经济、民族、文化内涵。
【关键词】近代服装发展中山装旗袍服饰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服饰的发展、演变反映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丰富的政治、经济、民族、文化内涵。
辛亥革命后,原有的服装形式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旧的观念仍有很大的市场,孙中山先生倡导民众扫除弊端,移风易俗,并身体力行,为中国服装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中山装”,对后世的影响已远远超出衣服本身。
这一时期的男子服装呈现出新老交替、中西并存的”博览会”式的局面,为男装的进一步变革铺平了道路。
先五四运动后,受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中国服装业开始了艰难的发展历程。
如果让洋人说他了解的中国服装,绝大部分人恐怕会异口同声地告诉你:中山装。
很久以来,中山装作为中国的国服出现在各种各样的场合,中山装和中国人之间仿佛有了一种血缘的联系。
中山装,方方正正的造型,四个大贴袋。
作为中国现代服装的代表,它在许多细节上都体现了现代文明的痕迹。
比如在它的左胸袋盖上,就留着一个专门用于插钢笔的笔洞,中国特色和世界文明结合得天衣无缝。
50年代1949年前后,中国的男人有三种装束。
一是长袍马褂式的中装,但这作为封建遗老遗少的特征,迅速退出了时尚舞台。
而西装,在那个特定的历史环境下也被普遍看作是资本主义的东西,虽未销声匿迹,却也渐渐被人们疏远。
男人的时尚舞台上,中山装一枝独秀。
60年代初这是一个中山装真正普及的年代,只要是男人,就穿中山装,上班当工作服穿,下班挤公共汽车穿,出席会议穿,出席婚礼穿,甚至新郎官结婚仪式上也穿。
中山装取代了工作服、便服、礼服,在男人领域一枝独秀。
百货店的男装柜上只有多种颜色的中山装。
这时的中山装款式上出现了两种,一种是单止口切线,那是传统式;还有一种是双止口切线,那叫青年式,虽然是五十步与百步,却也反映出了人们爱美求变的心态。
论析中国传统服饰的文化内涵及审美意蕴
论析中国传统服饰的文化内涵及审美意蕴中国传统服饰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审美意蕴。
中国传统服饰的文化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中国传统服饰体现了中国人民对于自然的崇尚和敬畏。
中国传统服饰采用了大量的天然材料,如棉花、蚕丝、麻布等。
这些材料都是由大自然提供的,代表了人们对于大自然的感恩和敬畏之情。
此外,中国传统服饰的设计也充分融入了自然元素,如花鸟、山水等,使人们在穿着传统服饰时能够与自然相融合,感受到自然的美丽和神秘。
其次,中国传统服饰彰显了中国人民的审美品味和生活态度。
中国传统服饰注重整体形象的和谐统一,追求的是内在的美而非外在的华丽。
不论是男性的衣袍、裳襦,还是女性的旗袍、汉服,都强调线条的简洁和曲线的流畅,体现了中国人民对于朴素、内敛、含蓄的审美追求。
同时,中国传统服饰中的图案和色彩也十分精致和细腻,这些图案和色彩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寓意,象征着吉祥、富贵和幸福。
再次,中国传统服饰体现了中国人民对家族和传统的尊重和传承。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家族观念和血缘关系非常重要,人们注重家族的延续和传统的传承。
中国传统服饰的设计和制作都非常精细和复杂,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研究才能掌握。
穿着传统服饰,不仅仅是为了展现个人的魅力,更多的是为了表达对家族和传统的敬意和认同。
因此,中国传统服饰承载着人们对家族和传统的情感和认同,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最后,中国传统服饰还体现了中国人民对礼仪和文化传统的重视。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礼仪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人们注重礼节和仪式的规范。
传统服饰在设计和制作上都严格遵循礼仪的要求,不论是礼服还是日常服饰都有其规范和规定。
此外,中国传统服饰中还融入了丰富的文化符号和象征,如龙凤、麒麟等,这些符号和象征都具有特定的意义和象征,使得传统服饰更具有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蕴。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服饰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蕴,它体现了中国人民对于自然、审美、家族和传统的重视和尊重。
中国近代服饰变化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02
中国近代服饰的演变历程
清朝末期服饰的变化
始发生 变化,逐渐呈现现代化趋势。
清朝末期,满族和汉族的服饰开始相互融 合,满族的旗装和汉族的传统服饰相互借 鉴,出现了许多新的款式。
西方元素引入
女性地位提升
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西方的服装款式和 面料也逐渐被引入中国,为中国的服装业 带来了新的变化。
样性和复杂性。
关注服饰变革与社会变迁、文 化交流的互动关系,探究服饰 变革在社会发展中的功能和意
义。
结合历史学、社会学、文化学 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对中 国近代服饰变革进行跨学科的 综合研究。
关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服饰的 现代化进程,以及传统服饰文 化的传承和创新问题,为中国 服饰的未来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和实践指导。
传统与现代融合
虽然西方的服饰文化对中国的影响加深,但是中国的传统服饰仍然有 很大的市场,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成为当时的一种时尚。
新中国成立后服饰的变化
总结词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服饰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强调革命 精神和民族特色。
革命风尚流行
新中国成立后,革命风尚开始流行,军装和工装成为时尚 ,人们也开始穿着一些具有革命色彩的服装。
时尚与实用的结合
时尚性
中国近代服饰受到西方时尚的影响,不断推 陈出新。设计师们紧跟国际潮流,将最新的 时尚元素融入传统服饰中,使中国近代服饰 既具有传统韵味又充满时尚感。
实用性
在追求时尚的同时,中国近代服饰也非常注 重实用性。设计师们根据人们的生活需求和 习惯,对服饰的款式和功能进行改良,使其 更加符合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审美需求。例 如,中山装、学生装等服饰的设计既美观大 方又实用舒适,深受人们的喜爱。
旗袍审美文化内涵的解读
旗袍审美文化内涵的解读旗袍,这一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服饰,不仅仅是一种服饰,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
自民国时期开始,旗袍就成为了中国女性的代表服饰,以其独特的审美文化内涵吸引了无数人的。
在当今社会,旗袍不仅在华人女性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更是成为了世界范围内的一种文化符号。
在审美文化内涵方面,旗袍的设计元素独特而丰富。
色彩上,旗袍通常采用红色、紫色、蓝色等传统色彩,以及颇具现代感的黑白搭配。
图案上,旗袍常运用龙、凤、牡丹、梅、兰、竹、菊等传统图案,寓意着吉祥、富贵、高雅等。
旗袍的剪裁也别具一格,如立领、斜襟、开叉等设计,完美地展现了东方女性的优雅身姿。
旗袍审美文化内涵的表现形式多样化。
一方面,旗袍作为一种象征,寓意着中国女性的柔美与坚韧。
另一方面,旗袍的美学价值体现在其精细的做工、华丽的面料以及独具匠心的设计上。
同时,旗袍也传达出一种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美学理念,使得穿着者既能展现出优雅端庄的气质,又具备现代女性的独立与自信。
在现实生活中,旗袍审美文化内涵的应用广泛。
例如,在影视作品中,旗袍经常被用来塑造角色形象,传达故事情感。
《花样年华》、《色戒》等经典影片中的女主角身着旗袍,将东方女性的柔美与内敛表现得淋漓尽致。
一些文化活动和展览中,旗袍也成为了重要的展示内容,如上海旗袍文化展、北京时装周等,吸引了大量观众的。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需求的变化,旗袍审美文化内涵也在不断发展。
传统旗袍在保留经典设计的同时,也融入了现代元素,如运用高科技面料、创新剪裁等,以满足现代女性的审美需求。
旗袍的穿着场合也不再局限于正式场合,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日常生活中穿着旗袍,以此展现个性与品位。
这无疑为旗袍审美文化内涵的延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旗袍审美文化内涵的延展具有重要意义。
旗袍作为中华文化的一种象征,其审美文化内涵的传承与发扬有助于加深世界对东方文化的了解与认识。
旗袍审美文化的繁荣有助于推动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发展,如苏绣、粤绣等传统工艺在旗袍制作中的应用。
中国传统服饰的历史演变
中国传统服饰的历史演变中国传统服饰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民族精神。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传统服饰经历了多次演变和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多样服饰文化。
一、远古时期的服饰远古时期,由于生活环境的限制,中国人的服饰比较简单。
人们主要以动物皮毛制成的兽皮衣物为主要服装,这种服饰既能保护人们免受寒冷和野兽的伤害,同时也满足了生存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服饰开始发生变化。
二、古代朝代的服饰在中国的古代朝代中,每个朝代的服饰都有不同的特点,展现了当时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征。
汉朝时期,汉族服饰以褶裙和长袍为主,善于运用华美的刺绣和图案装饰。
隋唐时期,服饰更加注重宽松舒适,袖子宽大,多用花纹镶边,增加服饰的华丽感。
宋朝时期,儒家思想的影响下,服饰趋于简约素雅,以礼仪规范为依据。
三、明清时期的服饰明清时期,中国传统服饰进入了一个极盛的时期。
明代的服饰更加注重对身份地位和社会等级的体现。
贵族尤其是宫廷中的服饰,充满华贵和庄重的色彩,大量使用绣花和龙凤纹饰,彰显出尊贵与威严。
清朝时期,满族文化对服饰的影响非常明显,褶裙、长袍和长褂成为主要的服饰元素,袍身的设计精美繁复,融入了许多民族特色,体现了清朝统治者对服饰的严格要求。
四、现代时期的服饰演变近代以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西方文化的影响,中国传统服饰开始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和影响,逐渐演变为现代的服装形式。
在20世纪初期,中国人开始穿着西式服装,服饰的款式、颜色和设计理念都发生了较大的改变。
然而,尽管西方文化的影响,中国传统服饰依然占据重要的地位,并逐渐成为时尚界的宠儿。
总结中国传统服饰的历史演变经历了远古时期的简单、古代朝代的丰富多样、明清时期的华贵庄重以及现代时期的演变四个阶段。
每一个时期的服饰都受到了当时社会、政治、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如今,尽管穿西式服装已经成为主流,但中国传统服饰仍然被人们所喜爱和传承,它不仅拥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结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情感。
近代汉族民间服饰中的如意纹样研究与创新运用
近代汉族民间服饰中的如意纹样研究与创新运用
近代汉族民间服饰中的如意纹样是中国文化艺术中的重要部分,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商代时期。
如意纹是一种幸福、吉祥的象征,表示拥有好运气、福气等等。
在汉族传统服饰中,如意纹是一种常见的图案,被广泛运用于男女装、头饰、披风等等。
研究近代汉族民间服饰中的如意纹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历史渊源与文化内涵
如意纹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商代,是中国古代文化艺术中的重要部分,常常被使用于陶器、织物、建筑等等。
如意纹主要代表着福气和吉祥,也包含着对和谐、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十分重要的符号。
二、设计风格与技艺特点
近代汉族民间服饰中的如意纹样,在设计风格上通常以简约、大方、明快为主,运用颜色比较单一,多以黑色或其他深色调为主。
在技艺特点上,如意纹通常被运用于传统手工绣制中,可以发挥出绣工们精湛的技艺。
三、创新运用与时尚设计
如今,如意纹作为中国文化艺术的一个象征已经开始被广泛运用于现代时尚设计中,例如服装、饰品、家居用品等。
在设计
上,可以将传统的如意纹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创造出更具创新、时尚的设计。
例如:将如意纹元素融入到现代装饰艺术中,创造出更加别致、高雅的空间效果。
总之,研究近代汉族民间服饰中的如意纹样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与发扬,同时也是对现代设计的一种创新与探索,可以拓宽人们的视野,让传统文化得以继承和发扬。
中国服饰传统文化
时代
服饰特点
文化内涵与影响
原始社会
利用兽皮、树叶等自然材料缝制简单的衣服;出现骨针、钻孔的石、骨、贝、牙装饰品
服饰起源,反映人类脱离动物境界、革、丝、麻;贵族穿色彩华美的丝绸衣服,奴隶、平民穿本色麻、葛布衣
服饰开始打上时代烙印,成为统治阶级“昭名兮、辨等威”的工具;服饰制度开始形成
西周
等级制度下的冠服制度确立;上衣下裳分明,奠定了中国服装的基本形制
服饰成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对社会制度产生重大影响
春秋战国
深衣和胡服的出现;织绣工艺进步,服饰材料精细,品种繁多
服饰创新与民族融合同步,反映了社会变革和多元文化交融
秦汉
男子穿长袍,女子穿上衣下裙;秦始皇推行服饰统一,汉初服饰与民无禁
服饰统一反映中央集权加强,同时服饰也成为彰显个性和身份的重要方式
明代
禁止穿胡服,恢复汉族衣冠制度;服饰繁缛,等级制度森严
服饰成为彰显身份和地位的重要工具,反映了明代社会的等级制度和礼仪文化
清代
实行剃发易服政策,男子穿长袍马褂,女子穿满族服饰
服饰成为政治和文化的象征,反映了清代社会的变革和民族文化的交融
魏晋南北朝
服饰创新与民族融合同步,鲜卑服装在华北地区颇受欢迎
服饰反映了民族迁徙和文化交流,推动了服饰文化的多元化发展
隋唐
男子穿圆领胯头长袍和幞头,女子穿裙子、衬衫和霞帔;服饰色彩丰富,图案精美
服饰文化繁荣昌盛,反映了唐代社会的开放和繁荣
宋元
宋代服饰文化因政治和经济因素交互影响,元代服饰迥异于汉族
服饰反映了不同民族文化的交融和冲突,推动了服饰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浅析近代以来服装的政治元素
广角视野 wide angle浅析近代以来服装的政治元素李招娣(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430079)【摘 要】服装作为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已经成为人们追逐高品质生活的表征,但是不可否认,从古至今,服装多少都在承载着一些政治含义,本文先介绍了古今中外各有特色的政治化服装,接着主要从近代以来几次典型服装来分析服装的政治元素,阐述它们的演变过程及各自的特殊意义,以期引起大家的共鸣。
【关键词】近代以来;服装;政治化衣食住行作为人类社会物质生活的重要构成,每个都成为不可或缺的部分,逐渐呈现多元化的趋势。
“人靠衣服,马靠鞍”这句俗语更是反映了衣服这种外在物质的美化作用,及其社会重要性。
一、环视中外,放眼四海众所周知,衣冠服饰的演变,同政治,经济,军事,意识形态,生活习俗,各民族之间以及各国之间的交往等都有着紧密的联系。
可以说,服装有着丰富多样的政治含义。
有的服装直接体现着民族思想的精髓。
如汉服的深衣衣袖圜环代表“圆”,领直相交代表“方”,上衣四幅代表“四季”,下衣十二片代表“十二月”,背后接缝代表正直,绦带下垂代表权衡等等,蕴含了深刻的中华哲学政治思想。
有的服装可以成为政治名词的代言人。
赵武灵王想向胡人学习骑马射箭,就下令在全国改装,因为胡服在日常生活中十分方便,所以很快得到国人的拥护。
赵武灵王在胡服措施成功之后,接着训练骑兵队伍,改变了原来的军事装备。
赵国的国力因此逐渐强大。
如今“胡服骑射”已成为改革的同义词。
有的服装记载着一个国家或民族沧桑的历史。
一提到牛仔裤,我们马上就联想起一百多年前关于新大陆的荒漠传奇,如果美国人看到这条裤子,依然会忆起他们祖先的开拓和乐观精神。
有的服装可以表达人民的政治语言。
现在流行的苏格兰方格裙,它起源于一种叫“基尔特”的古老服装,苏格兰高地的居民在喜庆联欢的时候,总是穿上漂亮的方格裙,唱歌跳舞。
1707年苏格兰与英格兰合并后,苏格兰人穿着这种裙服表示他们对英格兰人统治的反抗和要求民族独立的强烈愿望。
藏族近代服饰简述
藏族近代服饰简述藏族近代服饰是中国藏族民族服饰的一种。
藏族近代服饰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特色。
在藏族传统文化的影响下,藏族服饰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融合了汉族、蒙古族、维吾尔族等多种族的服饰元素,展示出了藏族独特的审美观和生活方式。
藏族近代服饰可以分为男装和女装两大类。
男装主要包括藏袍、束带、裤子、鞋子等,而女装则有藏袍、贴身衣、腰带、裙子、脚链、珠串等。
藏族近代服饰的颜色鲜艳、图案独特,常常与藏族传统文化、宗教和历史事件有关。
藏袍是藏族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服饰之一,它采用棉、羊毛和丝绸等材料制成,可以分为大红袍、白袍、黄袍等多种颜色。
藏袍袖口狭窄,襟口衣襟内翻,下摆长短不一,通常是斜口或圆口式的。
各种图案、花纹和颜色的组合体现了藏族人民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理念。
束带是藏族男性常穿的饰品,用来固定藏袍。
藏族束带通常采用绸、绒、棉和毛等材料制成,带花、带边等装饰常常用金线、银线、丝线等制成。
藏族男性束带的样式各异,有粗带、细带、花纹带等多种款式。
贴身衣是藏族女性的传统内衣,用来保暖。
藏族贴身衣通常采用天鹅绒、亚麻和丝绸等材料,染成黑色或者深红色。
衣袖呈大袖式,通常与藏袍的袖口形成对应。
腰带是藏族女性的传统配饰,用来束腰。
藏族妇女通常用宽腰带,而少女则使用窄腰带。
腰带上常绣有各种花纹,缀有金银装饰品。
藏族近代服饰的发展历程表现出了藏族文化的发展史和审美历程。
在现代社会,藏族近代服饰作为传统服饰已经逐渐退出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但是在藏族文化和民族记忆中仍有着重要的地位。
因此,保护和传承藏族近代服饰文化是非常重要的任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代中国服饰的文化内涵分析摘要: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将中国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从此,中国进入多灾多难但又具有历史转折性的时期。
一时间,中西两种制度、两种文化在华夏大地上不断交锋,面对亡国灭种的威胁,中国人民不断探寻出路。
在这风云变幻的时代里,中国的服饰也不断创新,适应时代的发展,从鱼龙混杂到自成体系,从消极被动的接受到积极主动的改造,并最终融入世界、影响世界,成为这一时期中国历史文化的见证者。
本论文主要从传统服饰文化的传承、近代西方先进文化对中国服饰发展的影响、近代中西服饰文化的交融、近代服饰文化的城乡差异四方面来分析当时服饰发展背后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服饰发展;中西混杂;时代文化Abstract:In 1840, Britain launched the Opium War, the Chinese turned into a semi colonial and semi feudal country. Since then, Chinese to be dogged by bad luck but has a turning point of history. For a time, two kinds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system, two continue to battle on the vast land of China, in the face of the threat of China ruin the state and destroy the race, people continue to explore a way out. Amidst the winds of change in this era, China costumes are constantly innovate,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from the dragons and fishes jumbled together to become a system oneself,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passive to active, and finally into the world,the impact of the world,has become one of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period China witness for.This thesis mainly from the inheritance of traditional costume culture, modern western advanced culture's influe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lothing, modern Chinese and western clothing culture, modern dress culture of urban and rural differences in four aspects to analyze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behind the development of clothing. Keywords: Apparel development; Chinese and western mixed; Era culture清末民初,是中国面临重大变革的时代,社会剧烈动荡,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被动的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大机器工业化的潮流中。
中国的知识分子开始意识到亡国灭种的威胁,他们尝试着接触西方这个蛮夷之地,学习他们的机器、制度、文化。
洋务运动中提出的“中体西用”、“师夷长技以制夷”等思想,中西文化开始了最初的碰撞。
戊戌维新运动,维新派不仅主张向西方学习他们的技术,也主张学习他们的制度。
孙中山等革命党人发动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中国的历史面貌焕然一新。
五四新文化运动给急需思想文化方面解放的中国人们降了一场甘霖。
中国历史不断向前发展,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的斗争也从未停歇。
服饰与政治、经济、哲学、文化艺术的发展进程紧密相连,服饰是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宗教信仰以及其他意识形态的忠实映象,它有时会服务于落后势力,有时会成为先进分子冲破束缚的工具,亦或两者交锋的导火线。
中国近代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中西文化互相交融的时代,因此,中国近代服饰发展不可避免的烙上了时代的印记,本论文就是通过对近代服饰的研究来分析服饰背后的文化内涵。
一、传统服饰文化的传承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深深地影响着中国服饰的发展,儒家思想、程朱理学、宋明新学、民族交融等使中国服饰独树一帜。
清朝以前,我国服装流行宽袍大袖,以宽松为主,这主要是受到我国传统思想的影响。
满族入关后,清统治者出于政治考虑,做出了坚持本民族传统服饰的决策。
崇德二年(崇祯十年,1637年),清太宗谕诸王、贝勒:“……我国家以骑射为业,今若轻循汉人之俗,不亲弓矢,则武备何由而习乎?……”于是,清入关后便强迫汉人“替发易服”,可是汉人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毁伤”,所以多次与清王朝进行斗争,于是,清王朝实行了“十从十不从”的规定。
①因此,清王朝时期,虽然政府严加管制,但是民间服饰还是互相融合、取长补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这一时期,男子服饰以袍、褂、袄、衫、裤为主,袍衫在清代后期流行宽松式。
其后,虽然清朝统治被推翻,但直到民国中期,长衫依然是中国男性经常穿着的款式,在知识界和政界长衫也可以作为正式的礼服,文人是长衫的忠实粉丝。
女子服饰由于清初“男从女不从”的约定,满汉基本保持着各自的服饰形制。
经过长期发展,两族服饰逐渐交融,不断演变。
汉族妇女袄褂变得越来越长,而类似于袍。
而旗袍受汉族服饰的影响,由早期的装饰简单变得繁缛,并加入了许多汉族服饰的因素。
①周梦,《传统与时尚.中西服装风格解读》,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1年7月版,第87页。
直到西方列强的侵入,为中国的服饰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中国服饰进入了近代化。
受西方思想文化的影响,戊戌维新运动首次提出了民主、自由、平等,提倡社会移风易俗、剪辫放足,关注妇女的解放。
康有为、谭嗣同、梁启超等维新派痛斥纲常名教对妇女的迫害,主张男女相均。
尤其是梁启超以身作则,并没有对自己的女儿缠足,这是多有纪念意义的“天足”!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后,由于思想局限,革命者将旗袍作为满族的一部分而禁止,直到20年代,旗袍才又登上历史舞台,并在原来的基础上推陈出新,不断改进,这时的旗袍,袖口窄小,边缘渐窄,曲线分明,加以斜襟,从而衬托出端庄、典雅、沉静、含蓄的东方女性的形体美,旗袍的不断改良,使其在近代妇女服装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孙中山为使服装结束衣冠伦理政治化的观念,提出了:“适于卫生,便于动作,宜于经济,壮于观瞻”的服饰制作原则。
①使近代中国服装与现代文明接轨,是中国服装史上的重大变革。
二、近代西方先进文化对中国服饰发展的影响鸦片战争前的很长一段时间,中国虽然对西方有所接触,但表现出更多的是对西方观念的“拒斥”,社会上层的价值观和传统保守的心态禁锢着人民的思想。
闭关锁国和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将中国人的眼光束缚,中国错失了一次融入世界的机会,中国人也并没有意识到来自外面的社会危机。
鸦片战争的爆发,惊醒了许多有识之士,西方自由、民主、平等的思想涌入中国,一时引发了关于哪种文化更优秀的争论,有人提出“全盘西化”,有人认为“祖宗规矩不可废”,也有人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文化没有孰优孰劣,只有在相互碰撞中取长补短,方能实现文化的“进化”。
中西文化的碰撞加速了国人启蒙意识的抬头,中国不得不正视“西化”,正视西方的长处并像西方学习。
中国学习西方先进文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②第一阶段,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但坚持中国传统文化的本体地位,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这一时期,服饰受到西方先进文化影响有限,因此不做阐述。
第二阶段,打破了“中体西用”的陈旧思想的束缚,建立了资产阶级的新文化。
这一阶段,主要是以地主阶级为代表的维新派发动的戊戌维新运动和以资产阶级为代表的革命派发①臧迎春:《中西方女装造型比较》,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年8月版。
②龚书铎:《社会变革与文化趋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版,第4页。
动的辛亥革命,为中国落后的文化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并从制度上为西方先进文化进入中国铺平了道路。
戊戌维新运动不仅是一场政治运动,同时也是一场新文化运动。
它以资产阶级自由、民主、平等思想为指导,猛烈的评击了封建旧文化,为落后的中国文化增添了新思想、新内容、新方法、新境界,使中国文化开始步入近代化。
①维新派领导者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首次提出了提出了民主、自由、平等,提倡社会移风易俗、剪辫放足,关注妇女的解放。
康有为、谭嗣同、梁启超等维新派痛斥纲常名教对妇女的迫害,主张男女相均。
辛亥革命后,革命派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以资产阶级为代表的中华民国,由于辛亥革命的整个制度构想都来源于西方,且当时的革命党人都有在西方生活的经历,因此在生活方式包括服装特色上都比较西方化,②民国政府颁布的《服饰》条例中就采用欧洲燕尾服样式的西式礼服作为民国男士礼服之一。
由于革命派思想的局限,旗袍被当作满族的标志而被打倒,退出了历史舞台。
第三阶段是指从1919年到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科学的革命的新文化在中国传播,在思想文化上居于统治地位的资产阶级的理论受到了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新民主主义文化的冲击。
以1915年《新青年》的出版为其开端。
当时运动的领导者陈独秀等人鲜明地树立起民主和科学两大旗帜。
五四新文化运动反封建的彻底性是前所未有的,他们对一切旧思想、旧文化都作了激烈的评击。
使新思想、新文化成为意识形态的主流。
随着思想的解放、中国传媒的发展,人们对服装的穿着习惯和审美意识也不断的发生变化。
在这一时期,产生了中国近代最重要的服装样式——中山装和旗袍。
新文化运动后,女性尤其是女知识分子开始追求平等,认为既然男人可以穿袍,那么女人也可以,于是,旗袍被赋予了男女平等的意义。
旗袍再次登上历史舞台。
这时期的女性受到西方审美标准和服饰风格的影响,开始借助服装展现自己的躯体美,追求时尚与自由。
正如张爱玲的评价:“出兴的旗袍是清冷方正的,具有清教徒的风格”。
③三、近代中西服饰文化的交融尽管中西文化一开始是西方文化以强硬姿态进入中国,正如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破中①龚书铎:《社会变革与文化趋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版,第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