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研究
大学生就业形势与政策研究及对策分析
![大学生就业形势与政策研究及对策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074f228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1f.png)
大学生就业形势与政策研究及对策分析随着大学生毕业人数的不断增加,大学生就业形势备受关注。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市场面临着诸多挑战,包括就业岗位的不匹配、竞争的激烈以及就业政策的调整。
因此,对大学生就业形势进行深入研究,并制定相应的对策,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大学生就业形势的研究需要了解就业市场的现状。
目前,就业岗位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一方面,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导致竞争激烈;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新兴行业和新型职业得到快速发展,如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但这些行业对于大学毕业生的需求仍相对较低。
因此,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压力较大。
其次,大学生就业形势的研究还应该关注就业岗位与专业对口的比例。
现实情况表明,大部分大学生选择热门专业,如经济学、管理学、计算机科学等,导致这些专业的就业压力较高,而一些冷门专业的就业形势却相对较好。
因此,大学生应该在选择专业时要考虑市场需求和个人兴趣的平衡,并不盲目追随热门专业。
在研究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对策是至关重要的。
针对就业岗位供需矛盾突出的问题,我们应该鼓励大学生培养多样化的技能和综合素质,提高就业竞争力。
此外,政府可以通过引导和扶持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多适合大学生就业的岗位,缓解就业压力。
另外,大学生还可以积极参与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工作经验,增加就业机会。
大学生可以通过创新创业来寻找自己的就业出路,发掘和利用自身的优势,积极参与创新创业的竞赛和培训,并寻求政府和社会资本的支持。
政府在大学生就业政策方面也应该加大支持力度。
政府可以加大对大学生就业的引导和扶持力度,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创业培训,减少大学生就业的门槛,让更多的大学毕业生能够融入社会。
此外,政府还应该鼓励企业增加大学生的录用比例,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环境和待遇,也可以实施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招聘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形势的研究和对策的制定是一个系统性工作,需要政府、学校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2023年就业面临的问题以及对策
![2023年就业面临的问题以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418777c3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cd.png)
就业面临的问题以及对策就业面临的问题以及对策一、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现状现在我国的高校近年在实行新生的扩招,使得现在的大学生数量在不断的增加。
并且现在很多地方的高等院校拓展下属院校,所以高校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自然会造成高校大学生数量的增多。
通过分析相关的数据报告,高校大学生的数量在不断增加,但是我国众多政府单位和国企部门招聘的人数却在减少,这虽然一定程度上是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突出的因素,但也是为了符合我国社会经济的现状,采取的必要措施。
在这种情况之下,很多大学生的直接选择就是是民营企业,但是现在的民营企业注重的并不是应聘人员的学历,而是注重自己企业工作人员的实践能力。
而现在的大部分的高校大学生实践能力比较弱,主要是在大学期间没有正视自己的学业,把自己的经历和时间都分配到了一些和学业无关的事情上,没有认真的对待自己的专业知识,也没有认真的投入到自己专业知识技能的实践中去。
所以大学生毕业之后没有一技之长,对于重视创造经济利益的民营企业来说,是不需要没有实践能力的人员的。
再者就是,现在高校对大学生的培养的模式,不能适应我国当前不断深化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依然用传统的学生培养的模式,所以这样模式下培养的大学生,不能满足当前市场环境对人才的要求。
并且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是多层次的,现在的高校大学生很多都是固守在自己本专业领域的工作环境,但是,在具体的就业当中能体现自己本专业知识的岗位较少。
现在的高校大学生刚步入社会还没有足够的经验,但是对工作岗位的要求却特别高,要求工作的岗位要最大化的体现自己的个性,且普遍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遇到挫折不能克服,自信心容易受到打击。
最后,就是现在的地域性保护的程度非常高,很多企业在选择大学生的时候,对大学生的生源地要求很高,这就直接把很多优秀的外地毕业生拒之门外。
总的来说,现在高校大学生就业的形式非常严峻,政府部门、学校以及社会各界都要重视这个严重的问题。
二、解决高校学生就业问题的建议与对策(一)政府应制定相关的就业政策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政府一应要制定相关的政策来缓解这样的现状。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原因及对策研究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原因及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f9ea5b2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d22f165.png)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原因及对策研究大学生就业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
近年来,随着中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急剧扩大,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凸显。
为深入了解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原因以及对策,本文将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现状分析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 就业率下降:随着高校毕业生数量的增加,就业市场供求失衡,导致大学生就业率下降。
许多毕业生面临毕业即失业的困境,就业压力巨大。
2. 找工作周期延长:随着技术进步和人工智能的发展,许多传统的工作岗位正在被自动化取代,大学生无法适应市场变化,从而导致找工作周期的延长。
特别是对于不少专业岗位的毕业生而言,找到与之相关的工作需要更长的时间。
3. 就业素质不足:许多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中发现自己缺乏应聘所需的实际技能和工作经验。
在大学期间,以学历为主要参考标准的教育体系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存在一定的欠缺。
二、原因分析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 教育改革滞后:当前的高等教育体系仍然以传统的应试教育为主导,忽视了对学生实际技能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学生在学校缺乏实践机会和真实工作环境,导致毕业时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2. 就业市场结构不合理:部分地区和行业的就业市场供求结构不合理,导致许多大学生在找工作时遇到了困难。
这一方面由于政府缺乏精确的就业市场预测和调控,另一方面也存在一些行业对高学历人才需求不足的情况。
3. 求职观念不合理:一些大学生求职观念存在偏差,只追求大城市和名企单位,过分追求高薪和舒适环境。
这种观念使得许多大学生放弃了一些实际就业机会,导致就业难。
三、对策研究为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需要采取多方面的对策。
1. 教育改革:推进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改革,加强学生的实践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技能和创新意识。
开设更多实践课程,提供更多实习机会,让学生在真实工作环境中学习和实践。
2. 优化就业市场:政府应加强对就业市场的研究和预测,推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引导大学生就业。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及对策研究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及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99eb996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70cb251.png)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及对策研究一、概述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增长,就业形势日益严峻。
当前,大学生就业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面对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如何理性分析当前的就业形势,探索有效的对策,对于促进大学生就业、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就业竞争激烈,岗位供需矛盾突出二是部分行业和地区就业压力较大,结构性失业问题凸显三是大学生自身就业观念和职业素养有待提高,就业市场适应性不强。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大学生的顺利就业,也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1. 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背景与重要性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议题。
随着高等教育普及率的提高和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大学毕业生数量逐年攀升。
与此同时,就业市场却未能同步增长,导致大学生就业面临严峻挑战。
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背景与高等教育的发展密切相关。
教育水平的提高使得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整个社会的文化素质。
这也导致了大学生就业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
在有限的工作岗位面前,大学生们不得不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和巨大的就业压力。
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直接影响到他们个人的生活质量和发展空间。
作为经过高等教育的精英群体,大学生们承载着家庭的期望和社会的责任。
顺利就业不仅意味着他们能够稳定地获得收入,提高自身生活水平,还能为社会创造价值。
大学生的就业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大学生作为国家的宝贵人才资源,他们的就业状况直接影响到国家的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等方面的发展。
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不仅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更是实现国家长远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关键。
大学生就业问题具有深刻的背景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们需要深入分析问题的成因,并从多个层面出发探讨有效的解决策略。
只有才能帮助大学生顺利就业、实现个人价值,同时也为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贡献力量。
大学生就业创业现状、问题及对策3篇
![大学生就业创业现状、问题及对策3篇](https://img.taocdn.com/s3/m/6967b30d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00eaf4f.png)
大学生就业创业现状、问题及对策第一篇:大学生就业现状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快速变化,大学生就业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大学生就业现状,既有积极进展,也有一些问题。
一、积极进展1.就业形势有所改善。
201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达到874万人,就业率为92.6%,其中海外留学生就业率为97.5%。
这表明我国就业形势正在逐步改善,就业市场供需状况趋于平衡。
2.大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得到了提升。
除了专业技能水平外,大学生更加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如语言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等,为就业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存在问题1.就业压力较大。
随着大学生人数的增加和供需矛盾的加剧,大学生就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今年新冠疫情的爆发更是加剧了就业难的问题,许多企业还在裁员缩编,大学生找工作面临更大的挑战。
2.就业信息不对称。
由于许多企业的招聘信息不够透明和公开,以及大学生对就业市场了解不足,常常导致就业信息不对称。
大学生难以及时了解最新的就业信息和市场需求,容易失去就业机会。
三、对策1.提高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
当下大学生应该更加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加强专业技能的学习和实践,增强职业道德操守和团队协作能力,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就业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2.加强就业信息服务。
学校和政府应加大力度,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信息服务。
增加对就业市场的调查和研究,建立有效的信息共享平台和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帮助大学生及时了解最新的就业信息和需求。
3.注重职业规划和实践。
大学生要有长远的职业规划,注重实践锻炼,多参加暑期实习、社会实践等活动,积累实践经验。
同时,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了解企业的运作和需求,加深对行业和职位的了解。
四、结语大学生就业是当前社会的重要问题,既需要学校和政府加强服务,提供更好的就业平台和信息,也需要大学生自身素质和职业规划的完善,期望大家未来能够在激烈的就业市场中获得良好的就业机会,实现自身的职业发展和人生价值。
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
![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3820eb5f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da.png)
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的就业观念也发生了一些改变。
尤其是在大学生这个群体中,他们不再满足于过去“毕业即就业”的局面,而是更加注重自身能力,期望能够从事与专业相符合的工作。
然而,现实却让很多大学生面临就业难的问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大学生就业现状进行分析,并针对性的提出对策建议。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的状况分析1. 高校毕业生数量呈逐年递增趋势近年来,中国高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毕业生人数呈逐年递增的趋势。
根据教育部的数据,201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到874万人,创下历史新高。
这一数据同时也表明,就业市场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
2. 大学生就业难度较大与大学生毕业生数量不断攀升的情况相对的是,大学生的就业形势相对较为严峻。
一些毕业生石沉大海,很难找到与自己专业对口的工作。
同时,一些企业在人才招聘方面也更倾向于聘请有工作经验的人员,这也使得大学生的就业难度增加。
3. 就业岗位匮乏在当前就业市场上,对于大学生的职位与数量较为有限。
很多大学生不得不选择更加低薪甚至无关专业的工作,而对于大规模的本科毕业生群体来说,这种现状无疑是一个重大问题。
4. 向制造业等传统行业就业的倾向较高传统制造业一直是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方向,但随着行业的疲软和调整,对于大学生毕业生的吸纳也越来越少。
而在新兴产业方面,对于大学生的聘用数量也相对有限。
这一方面,反映出了制造业及新兴产业对人才的需求结构尚未达成一个平衡。
二、大学生就业现状的影响原因分析1. 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对于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其中教育资源分布不均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
尤其是在更加落后的地区,教育质量远远达不到最优水平,这也导致了就业市场上缺少专业人才的现象。
2. 大学生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上的不足也是导致就业困难的原因之一。
很多大学生在专业技能方面虽然能够达到一定水平,但在与企业对接的时候,却存在一些综合素质上的不足。
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现状与对策研究
![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现状与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ff977bf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d1.png)
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现状与对策研究作者:张慧省王陈来源:《科技风》2024年第22期摘要:就业是民生之本。
近年来,在全国经济增速放缓,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的双重背景下,当前高校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大学生在找工作中面临着企业岗位需求缩减、高校人才培养与市場人才需求不对称、大学生职业规划和就业意识淡薄等诸多问题。
大学生就业困难的现象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涉及政府、社会、高校、个人等,需要从各个层面加以改进完善,多方合力解决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现状;影响因素;对策Research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of College Students under the New SituationZhang Huisheng Wang Chen1.Tianji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Pearl River CollegeTianjin301800;2.Civil Avi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Tianjin300300Abstract:Employment is the foundation of people's livelihood.In recent years,with the slowdown of national economic growth and the increasing number of college graduates,the current employment sit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evere.College students are faced with many difficulties in job hunting,such as the reduction of job demand in enterprises,the asymmetry between college talent training and market talent demand,the weak career planning and employment awareness of college students,and employment discrimination by employers.The phenomenon of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difficulties is affected by many factors,involving the government,society,universities,individuals and other levels,so it is very necessary to improve it at all levels and multi-party efforts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difficulties under the new situation.Keywords:college students;Employment dilemma;Influencing factors;counterplan一、当前高校大学生面临的就业现状(一)新经济形势下,岗位需求缩减,就业竞争激烈近年来,全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企业新增岗位大幅缩水。
大学生就业满意度现状及对策研究
![大学生就业满意度现状及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27bd2e7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b3.png)
大学生就业满意度现状及对策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新生力量,其就业满意度直接关系到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然而,当前大学生就业面临诸多挑战,就业满意度也呈现出一定的问题。
本文将就大学生就业满意度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研究,以期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一、大学生就业满意度现状分析1.1 就业形势严峻当前,我国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尤其是大学生就业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
随着高校毕业生数量的不断增加,就业市场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导致大学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加。
1.2 就业岗位不匹配另外,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还面临着就业岗位与个人专业不匹配的问题。
一些大学生虽然获得了较好的学历,但在实际就业中却难以找到与专业对口的工作岗位,导致就业满意度降低。
1.3 薪酬待遇不尽如人意除此之外,一些大学生在就业后发现薪酬待遇不尽如人意,与自身付出和期望不符,也成为影响就业满意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1.4 工作环境和发展空间有限部分大学生在就业后发现工作环境较差,发展空间有限,缺乏挑战和成长,这也使得他们对工作产生不满,影响就业满意度的提升。
二、提升大学生就业满意度的对策研究2.1 加强职业规划教育为了提升大学生的就业满意度,学校和社会应加强对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
通过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课程、职业测评等活动,帮助大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兴趣、特长和职业发展方向,提前规划好未来的职业道路。
2.2 拓宽就业渠道同时,政府和企业应加大对大学生就业的支持力度,拓宽就业渠道,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可以通过举办就业招聘会、建立校企合作基地等方式,为大学生提供更多选择的机会,增加就业的可能性。
2.3 加强实习实践机会为了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学校和企业可以加强实习实践机会的提供。
通过与企业合作,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让他们在校园外也能获得实际工作经验,增加就业时的竞争力。
2.4 提升就业技能此外,大学生在校期间也应注重提升自身的就业技能,增加就业的竞争力。
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及对策
![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739037f5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96.png)
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及对策近年来,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虽然不同地区、不同学科、不同学历的毕业生就业形势各不相同,但总体来看,就业难、就业压力大已成为普遍存在的现象。
面对这个问题,学界、政府和社会都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为毕业生提供更好的就业环境和更多的就业机会。
就业形势的压力与变化大学生就业的压力主要来自于几个方面。
首先,高校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加,远远超过了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导致供过于求。
其次,劳动力市场结构发生变化,高技能人才和技能人才缺口渐渐扩大,而中低收入人群的职位则越来越多,使得毕业生进入市场的门槛更高。
此外,全球化的影响也使得就业市场更加变化多样化,毕业生需要适应更多元化的工作环境。
研究和探索的方向针对大学生就业问题,学界、政府和社会都在作出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学界主要通过开展相关研究,为政府和社会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和建议。
政府方面则通过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创造更好的就业环境和机会。
社会则通过各种渠道,为毕业生提供更加详实的就业指导和就业机会。
研究方面,学界主要对大学生就业问题进行多方位、深度的分析研究。
例如,从就业市场结构、就业市场需求、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分析就业问题;从毕业生就业意愿、就业压力来源、择业观念等方面剖析就业问题;从政策法规、政策效应、政策落实等方面评价就业政策等等。
政府出台的政策措施政府在大学生就业问题中扮演了比较重要的角色。
通过财政投入、政策措施等来创造更好的就业环境和机会。
最近几年,政府的就业政策不断优化,重点措施如下。
一是加大公共就业服务的力度,全面推行就业创业指导和服务。
二是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专项行动计划,扩大就业岗位需求和供给。
三是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鼓励职业技能培训,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四是支持创业就业,给予创业补贴、贷款贴息、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
五是完善就业保障体制,建立完善的就业失业保险制度,保障就业者的权益和利益。
社会扮演的角色社会各界也是大学生就业问题中重要的成员。
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分析
![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e752f41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9f.png)
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分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其就业状况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发展,也关系到国家的经济稳定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因此,深入分析大学生就业现状,并提出有效对策,对于解决当前就业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1.1 就业形势严峻当前,我国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加,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攀升,与此同时,各行各业的用人需求并未相应增长,导致大学生就业形势愈发严峻。
许多大学生面临着就业难、就业压力大的困境。
1.2 就业结构不合理大学生普遍倾向于选择传统热门专业,如经济管理、信息技术等,导致这些领域的竞争激烈,就业压力较大。
而一些新兴行业和岗位,由于大学生对其了解不深,导致供需不平衡,错失了一些就业机会。
1.3 就业能力不足部分大学生在校期间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毕业后缺乏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难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影响就业竞争力。
二、大学生就业对策分析2.1 提高就业指导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市场需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提升就业竞争力。
同时,学校可以邀请企业专业人士开展讲座,分享就业经验,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
2.2 拓宽就业渠道大学生应该根据自身兴趣和专业特长,积极拓宽就业渠道,不仅局限于传统行业,还要关注新兴行业和岗位。
可以通过参加招聘会、实习实践等方式,积累工作经验,提升就业竞争力。
2.3 加强实践能力培养学校应该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开设与实际岗位需求相符合的课程,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实习,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
2.4 建立就业信息平台学校可以建立完善的就业信息平台,及时发布各类就业信息,为学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同时,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开展校企合作项目,为学生提供更多实习和就业机会,促进学生顺利就业。
2.5 政府政策支持政府应出台更多支持大学生就业的政策措施,鼓励企业增加对大学生的招聘数量,提高大学生就业率。
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建议
![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4747624c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fd95a50.png)
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建议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大学生就业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
本文将从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建议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1. 就业压力加大如今,大学生毕业后面临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
随着大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求职竞争也变得更加激烈。
同时,就业市场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对大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结构性失业问题尽管有不少大学生毕业后能够找到工作,但结构性失业问题也十分突出。
这主要表现在一些专业人才供过于求,而另一些专业人才却供不应求。
大学生所学专业与社会需求之间的不匹配,导致了结构性失业的问题。
3. 就业渠道单一许多大学生在求职时往往只关注传统的大型企业或者国有企业,而忽视了其他形式的就业机会。
这导致了就业渠道单一化,进一步加大了大学生的就业难度。
二、对策建议1. 加强实践能力培养大学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习、社会实践等活动磨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只有具备实践能力的大学生才能更好地适应就业市场的需要,提高就业率。
2. 加强企业与高校合作高校应该积极与企业合作,建立校企合作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
同时,高校还应该与企业进行深入交流,了解其对人才的需求,并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为学生提供更符合需求的专业教育。
3. 开拓多元化就业渠道大学生要主动拓宽就业渠道,不仅应该关注传统的企业就业,还可以积极寻求创业、自主就业的机会。
同时,政府也应该积极推动创业教育,为大学生提供创业的支持政策,激发他们的创新创业意识。
4. 提高综合素质大学生除了专业知识外,还应该具备一定的综合素质,如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领导能力等。
这些素质的提高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以及参与社会实践来培养。
5. 加强职业规划教育大学应该加强职业规划教育,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掌握就业市场的动态,培养学生的求职能力和面试技巧。
通过职业规划教育,大学生能够更好地做好就业准备,并面对就业挑战。
当代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其对策研究
![当代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其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cf37b851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02.png)
当代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其对策研究近年来,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尽管国家不断出台政策以减少就业压力,但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并未有太大改善。
本文就当代大学生就业现状以及解决方案进行深入研究。
1. 就业率下降根据教育部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国内科班毕业生在2019年就业率约为85.8%,创历史新低。
而对于非科班毕业生,就业率可能更低。
2. 就业渠道有限当前,大学生的就业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许多高薪岗位较难获得。
同时,传统的就业岗位也有所减少。
此外,自主创业也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方面的机会。
3. 就业单位整体条件好大多数企业招聘需要有工作经验,这使得应届毕业生非常难找到好的职位。
而那些能够参加校园招聘的企业,大多都是大型企业,这些企业对员工的要求严格,但与相应的工作压力相对的是较好的福利和薪酬待遇。
1.“早期规划,多面培养”大学生在学业中要树立尽早规划人生事业的意识,选择适当的方向和专业,了解自己的潜力所在,结合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发挥综合能力。
在学业中主动参加社会实践和各种教育活动,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 提升自己的软实力改善自身的软实力,如提高应聘技巧、增强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等,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应尽早自我学习职场实践经验,提高个人品牌的成功和形象,增加自己的自身价值和竞争力,得到更好的就业机会。
3.选择就业方式,开拓就业渠道对于现在就业也谈不上骑驴找马,充分了解现在开展的所有就业方式,拓展自己的就业渠道。
例如网上、线下招聘会、邮件投递、社交平台等都可以选择,最好和同学、老师、朋友建立联系和加入各类巴士群组等,也会更有机会找到自己的好的工作。
结语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就业市场仍面临种种问题和挑战,但是只要我们明确就业方向和目标,实际创建自己的竞争力,积极寻觅就业机会,一定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理想的工作,并取得职业和生活上的成功。
当代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其对策研究
![当代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其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24bfd06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f0.png)
当代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其对策研究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然而,当前大学生就业面临的现实是,虽然高等教育的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但是就业态势依然面临着挑战。
针对当代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其对策的研究,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1. 就业市场需求不足。
随着各行各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的就业市场需求也在发生变化。
一些行业面临着人力过剩的问题,如传统制造业、房地产等。
同时,一些新兴行业对人才需求量较小,如平面设计、文化创意等。
2. 大学生素质还待提高。
虽然高等教育的水平在不断提高,但是目前大学生的素质还存在一定问题。
一些大学生缺乏实践能力、缺乏职业规划、缺乏职业素养等。
3. 社会竞争激烈。
当前人口数量众多,新生代大学生人口数量庞大,竞争激烈。
工资待遇不佳,许多工作都在城市中心区,而房价却很高,使得大学生的生活质量受到了限制。
1. 提高专业素质。
加强与市场需求紧密相关的专业的教育和培训,如新媒体和电商等,使大学生来到社会后更容易适应当下市场需求,从而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2. 重视职业规划。
通过向大学生提供更多的职业指导和申请信息,让大学生了解社会职业发展和就业方向,培养在未来职场中所需的技能,制定个人职业规划,走向成功。
3. 增加职业实践经验。
通过培训、实习、社会实践等方式,让大学生积累更多的实践经验。
同时,大学生也应该具备开拓创新的态度,多看到问题和解决方法,做出更好的管理和决策。
4. 加强学校与企业联系。
增强大学生与企业之间的联系,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和就业机会。
企业可以通过此举来培养自己需要的人才,大学生也可以更早地进入职场,增加自己的经验。
5. 增加社会保障。
社会对大学生就业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社会应该加强对大学生的保障。
社会保障可以缓解大学生的经济压力,让他们可以更加专注于学习和工作,同时也可以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这对于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会有积极的影响。
结论: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仍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对策分析三篇
![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对策分析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b44363f5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cd.png)
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对策分析三篇下面职场的我就给大家共享的关于高校生就业形势严峻的缘由对策分析,欢迎阅读!高校生就业形势严峻的成因及对策分析篇一本文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分析了高校生就业难问题以及成因,提出了化解高校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对策,一是高校生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和力量以适应社会需求;二是高校应当优化专业设置,加强对同学综合素养力量的培育;三是政府要加大统筹高校生就业政策宣扬和优待政策落实的力度。
2022年毕业季立刻到来,新一批毕业生即将迈入社会,在他们迈入社会之前,首要的就是解决就业问题。
当前,高校生毕业人数呈不断递增态势,但是,数量浩大的毕业生军却不得不接受一个高毕业率低就业率的事实。
2022年,中国高校生毕业人数为212万人,而2022年则达到了680万人,十年时间,毕业人数猛增。
2022年毕业生就业率为70%,而到2022年,毕业生就业率却降到了令人咋舌的55.7%,如此巨大的差别让人不禁汗颜。
2022年毕业期将至,即将有699万毕业生走出校内,开头面临就业压力。
伴随着毕业生如潮水般地涌向就业市场,而社会上对人才的需求则是呈现一个缓慢增长趋势,毕业生与就业岗位呈现出供大于求的现象。
一、高校生就业形势严峻的成因分析高校生就业形势严峻的成因有客观和主观两方面的缘由:客观方面主要是结构性冲突突出,结构性冲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区域经济进展不平衡与大批毕业生涌入经济发达地区的冲突。
在我国,沿海城市及北京、上海等地经济进展快速,这些城市企业多,机会多,薪酬高,文化氛围浓,成为毕业生首选的抱负就业地。
依据我们的调查,选择到上海、北京和以深圳为代表的沿海地区就业者高达65%以上,而中西部等经济欠发达、条件较艰苦的地区人才奇缺,大城市的一些边远郊区、县、乡镇一级的民营企业、事业单位的人才需求也远未饱和。
地域经济进展不平衡导致的人才"扎堆'现象是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缘由之一。
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现状和对策研究
![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现状和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6fec16f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bef1064.png)
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现状和对策研究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凸显。
大学生就业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劳动力市场供需矛盾加剧、高校毕业生数量持续增加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大学生的个人发展和家庭幸福,也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深入研究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现状和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研究大学生就业现状有助于了解当前就业市场的实际情况,为政府、高校和企业制定针对性的政策和措施提供依据。
通过对大学生就业市场的调查和分析,可以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改革和完善。
研究大学生就业对策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在新形势下,大学生要想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通过研究大学生就业对策,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力。
研究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现状和对策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就业状况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繁荣和发展。
关注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解决对策,对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现状和对策研究是一项重要的理论和实践课题。
通过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可以为政府、高校和企业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有助于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1.1 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的背景与现状大学生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一些传统产业和基础服务业的用工需求减少,部分大学生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另一方面,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迅速,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旺盛,而部分大学生在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上与市场需求存在较大差距。
大学生就业区域分布不均衡,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较快,吸引了大量大学生前来就业,导致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大。
部分大学生在选择就业地时过于追求经济利益,忽视了自身兴趣和发展潜力,导致就业不稳定和职业发展受限。
大学生就业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大学生就业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271bb68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e2.png)
大学生就业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大学生就业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大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凸显。
大学生就业现状走势不容忽视,其中存在着许多问题。
本文将以大学生就业现状和问题为切入点,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大学生就业现状大学生就业现状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观察和分析。
首先,大学生就业率整体上较高,但是存在明显的结构性失衡。
许多顶尖高校的毕业生找到了较好的就业机会,而一些普通高校的毕业生则面临较大的就业压力。
其次,大学生就业领域普遍存在着择业限制,很多大学生只能从事与自己专业不相关的工作,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才能。
另外,大学生就业薪资普遍偏低,不符合他们所受教育和付出的努力。
同时,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也面临着择业困难、就业渠道不畅等问题。
大学生就业问题大学生就业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教育与就业之间的脱节是一个突出问题。
现有教育体系往往更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因此,许多毕业生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定的不适应性。
其次,优质就业资源的稀缺性也是一个问题。
由于优质岗位有限,大批毕业生争夺有限的就业机会,岗位供需不平衡现象很普遍。
此外,招聘过程不透明和不公平等也是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主要表现之一。
大学生就业对策为了改善大学生就业现状和解决问题,各方面应采取相应的对策。
首先,教育部门应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另外,建议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推行双向选择机制,更加贴近就业市场的需求。
此外,建议加强职业规划指导,帮助学生了解各行各业的就业前景及要求,更好地定位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
还有,政府和社会应提供更多的优质就业资源,鼓励创业和自主就业,为大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就业渠道。
最后,建议加强就业信息的公开和透明,减少招聘过程中的不公平现象,为大学生提供平等公正的就业机会。
综上所述,大学生就业问题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家庭、学校、政府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大学生就业形势与政策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大学生就业形势与政策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8d4738b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9fa4a79.png)
大学生就业形势与政策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近年来,大学生就业一直是中国社会的热门话题。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大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大学生就业形势面临着许多挑战。
本文将对大学生就业形势与政策的现状进行调查,并提出一些应对措施。
首先,大学生就业形势的现状是什么样的呢?根据最近的调查数据显示,随着供大于求的现象越来越明显,大学生就业难度增加。
许多大学生毕业后面临着就业的困难,尤其是一些非热门专业毕业生往往面临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
此外,就业市场需求与大学生专业技能之间存在不匹配的情况,导致一些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其次,大学生就业政策的现状如何?大学生就业政策一直是政府关注的重点之一。
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来促进大学生就业,例如,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鼓励各类企事业单位招聘大学毕业生。
此外,政府还加大了对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系统的建设和维护力度,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支持。
然而,尽管有上述的就业政策,大学生就业形势仍然不容乐观。
一方面,由于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大学生人数骤增,导致就业竞争日益激烈。
另一方面,一些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面临着就业歧视、地域限制等问题,限制了他们的就业发展。
为了应对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我们需要采取一些对策措施。
首先,高校应加强与就业市场的沟通,了解行业需求和就业趋势,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此外,学校还应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和就业指导,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融入职场。
其次,政府部门应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就业政策。
政府可以鼓励企事业单位加大对大学生的招聘力度,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奖励政策。
此外,政府可以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提供更多的创业支持和优惠政策,鼓励大学生创业就业。
同时,社会各界也可以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支持。
企业可以开展实习项目,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帮助大学生积累工作经验。
同时,社会组织和行业协会可以向大学生提供职业培训和就业咨询,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
大学生就业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
![大学生就业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4582567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e8.png)
大学生就业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高校毕业生数量的不断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突出,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不断攀升,就业市场供需矛盾日趋尖锐,部分大学生面临就业难题,给他们的毕业生涯增添了诸多不确定性。
探讨大学生就业主要问题及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人才资源,其就业问题关系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大学生就业问题直接关系到个人利益和幸福感,影响着每个家庭的命运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在这样的背景下,深入研究大学生就业主要问题及有效对策,对于促进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提高就业质量、增强国家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拟从大学生就业现状出发,深入探讨大学生就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旨在为大学生就业问题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
1.2 研究意义大学生就业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普及,大学生数量不断增加,竞争压力也日益加大。
正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大学生面对就业市场的挑战也愈发严峻。
深入研究大学生就业主要问题及对策,对于完善高校就业指导教育、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优化就业服务体系都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大学生就业问题有助于加强职业指导教育,帮助大学生在毕业前就明确自己的职业定位和发展方向,提前做好职业规划,增强就业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研究大学生就业问题能够促使高校更加关注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使其更具竞争力并适应不断变化的就业市场。
通过研究优化就业服务体系可以为大学生提供更加全面、有效的就业帮助,包括就业信息发布、招聘会举办、校企合作等,为大学生顺利就业提供更好的保障。
研究大学生就业主要问题及对策,对于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一方面,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持续增加,就业市场供需失衡问题依然突出。
当代大学生当前就业形势及对策
![当代大学生当前就业形势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8c4ddc11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09.png)
当代大学生当前就业形势及对策当前的就业形势对许多大学生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尽管随着发展,有更多的就业选择和机会,但同样也伴随着更加激烈的竞争。
随着经济发展变化的同时,企业的需求也更加多样化,这意味着大学生需要有更加广泛的知识和能力,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讨论一些当代大学生目前面临的就业形势,并提供一些应对策略,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工作市场。
一、就业形势及现状当代大学生所面临的就业形势,可谓严峻。
首先,人口红利的逐步消失导致了求职难度的增加。
其次,IT技术不断的发展进步,不仅使得高技术领域的就业形势更加有利,对于一些传统行业亦造成了冲击,因此那些只具备基本技能的大学生就会面临更大的就业压力。
此外,就业形势的不稳定性也是当前大学毕业生的一个难点。
市场行情的波动频繁,造成了就业压力的扩大。
随着人类社会的科技发展,越来越多的怪异跨界、深度融合和不稳定性因子的引入,让很多大学生在工作中遭遇困境,根据人社部报告,大学毕业生的失业率仍然较高。
二、应对策略1、加强自身能力大学生应该充分认识到,在就业市场前,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是增强自己竞争力的最好途径。
在大学时期,可以通过各种实践项目、课外活动以及参加寒暑假实习等方式,逐步充实自己,并学习一些实用技能,在技能上建立优势。
还可以考虑通过学习一些较为实用的证书,如计算机中级证书、英语等级考试、职业资格考试等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充分展示自己的技能,在面试和应聘中,更易从众多应聘人中脱颖而出。
2、考虑拓展就业渠道当企业招聘市场日益萎靡,大学生也应该认识到创立自身事业的重要性。
许多企业都推出了自助创业政策,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考虑就业和创业的选择。
在面对就业的挑战时,大学生应该学会调整自己的就业观念,积极寻找创业创新的机会,了解国家政策,可能涉及到的相关领域或行业,如灯箱制作、化妆品批发等等业务都可以成为新的机会。
3、积极寻求就业与实习机会许多大学生在求职时因为没有实习经验而被公司拒绝。
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分析
![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ebd60b5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c6.png)
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凸显。
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就业环境下,大学生面临着各种挑战和困境。
本文将从大学生就业现状出发,分析问题所在,并提出一些解决办法,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应对就业难题。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1. 就业市场的竞争激烈当前,就业市场竞争激烈,人才供过于求的情况普遍存在。
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面临着许多优秀的竞争对手,很难找到满意的工作机会。
2. 求职门槛的提高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企业对招聘条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大学生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沟通能力等。
3. 岗位匹配度不高有时候,大学生找到的工作并不符合自己的专业背景和兴趣爱好,无法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这给他们的职业发展带来了挑战。
二、针对大学生就业难题的对策分析1. 增强专业素养大学期间,学生应该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并且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提高实践能力。
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2. 增加职业规划意识大学生在求职前应制定自己的职业规划,明确职业目标和发展方向。
通过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实习,提前了解职业市场需求,为未来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3. 加强社交与人际关系建设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大学生的就业至关重要。
大学生要多参加社团活动、校友会和各种职业交流会,扩大自己的社交圈子,增加机会的获得。
4. 积极拓宽就业渠道除了传统的招聘渠道,大学生还应积极拓宽就业渠道。
可以关注互联网招聘网站、社交媒体平台等,多方面寻找适合自己的就业机会。
5. 改善实习机制实习是大学生提升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的重要途径。
学校和企业应该加强合作,为大学生提供更多实习机会,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6. 鼓励创新创业政府、学校和社会应该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资源保障,鼓励他们创新创业,培养更多的创业型人才。
三、结语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
面对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大学生需要增强专业素养、加强职业规划、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拓宽就业渠道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在,我已经是一名大二学生了,大学时间转眼已经过去了一半,而作为一名大学生已经不止是学习课本知识那么简单了,经过这一学期的“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学习,让我了解了很多的社会现实,也更加明白了自己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的处境,大学生就业俨然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问题,而且毫无疑问,这也是一个相当严峻的问题。
而我正处于大学阶段,这也是我必须面对的问题,“职业规划”也是一个人对自己人生规划,这也是每个想要成功的人必须要做的。
一、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以下是某个大学生就业现状的调查结果 1、大学生就业取向。
在对就业取向的调查统计中,有42%选择考研的,有35%的大学生打算在毕业前就落实就业单位,另有7%、6%、5%的人分别选择了报考国家公务员、出国和自主创业,此外有5%选择了其他取向。
值得注意的是在考研的人中43%的人作了“考研、就业”两手准备,不同专业的学生在上述调研中所占的比例也是不同的。
在对部分被调查大学生的访谈中,很多大学生坦言自己对将来的前途有些迷惘,他们现在的选择也许只是一时之举。
总的来说,三校不少大学生暂时未对自己的发展做出合理规划,而且缺乏面对金融危机的勇气与信心。
2、大学毕业生就业地区流向。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影响着大学生就业选择,对就业地区的选择调查中,有55%的人选择经济发达城市,有39%的人选择中小城市,仅有6%的人选择乡镇或经济落后的偏远地区。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十年寒窗苦读之后大学生往往想寻求一个环境好,区域优势强,发展潜力大的就业地区。
这样的就业观念直接导致经济发达地区就业压力一路飙升,金融危机更让这些地区的就业市场雪上加霜。
在对就业办工作人员的访谈中,我们了解到打算到中小城市就业的人数正逐年增长,但据目前的形势而言应当有更多的大学毕业生考虑支援西部、支持经济发展较弱地区。
3、大学生就业压力后移倾向严重。
由于就业形势的严峻,很多大学毕业生采取继续升学或者出国深造等方式来缓解就业压力与回避就业风险,人为的造成“就业压力的后移”。
在对镇江地区三所高校的问卷调查中,有42%的人选择考研,有出国打算的占6%,合计占被调查总人数的48%。
2009年考研报考人数出现反弹,2009年1月10日共有124.6万学生参加了考研,与08年相比增加了4.6万人。
我国从2000年开始扩招硕士研究生,但这仅仅是暂时性地分流了部分本科生,更严重的后果是扩招将就业危机传递到了研究生群体。
这种就业压力的“后移”都是暂时性逃避就业危机的方法,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就业困难的。
二、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1、客观原因(1)政策方面的原因第一,劳动、人事制度、户籍、档案管理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不到位、不完善是导致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客观原因。
尽管我国己进入市场经济时期,但目前的人事管理制度仍然有较强的计划经济色彩,使不少缺位以待的用人单位受到用人的限制。
据调查,不少中小型私营(股份)企业急需大学水平的管理技术人员,却因没有申报用人指标的途径,不能解决大学生的派遣、户口、编制、档案管理等问题,导致一些大学生担心丧失自己的“身份”而望职兴叹,企业也就招不到人。
2004年就业的部委属高校毕业生到教学科研等事业单位为31.6%,到国有企业为31.5%,到民营三资企业为26.2%,其他就业为10.7%。
而从当前城镇劳动力市场的需求状况看,个体私营和股份企业提供的就业岗位己经占60%,但是,由于很大一部分个体私营企业不能解决“三险一金”(三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工伤保险;一金:住房公积金)而被大学毕业生放弃。
第二,就业程序复杂、就业渠道不畅,阻碍了大学毕业生的顺利就业。
我国人事制度改革相对滞后,整个社会缺乏顺利就业的软环境,影响毕业生就业市场中供需主体的体制性、机制性的障碍仍存在。
很多地方对于录用大学生有户口、用人指标的限制,有的还有干部身份的要求;民营、外资企业不能根据需要招聘大学生,企业的用人自主权没有到位;有些高校毕业生还面临出地出系统等要交费的障碍;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不成熟,供需见面会还很不完善,处于“粗放”的运作和初级的中介形式。
缺少统一平台的互联网信息发布渠道,信息化管理手段得不到充分利用。
(2)高校方面的原因第一,高校大规模扩招,造成就业市场“供大于求”。
造成目前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很多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情况,许多人认为是因为我国高等教育培养的人太多了,用不完了,过剩了。
其实,我国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仅占总人口的5%左右,而发达国家的这个数字己经达到1/3。
因此,我国的人才过剩是相对过剩。
而且,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跟不上高校教育扩招的步伐,也为高校毕业生“供大于求”制造了假象。
我国的大学毕业生在大城市、大企业、大公司,人才济济,人满为患,是过剩了。
而一些中小企业,事业单位,偏远地区,经济不发达地区则是人才稀疏,人才缺乏。
第二,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层次结构、课程内容、教学水平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
在大学生就业己经市场化的情况下,大学的专业设置和调整却显得十分滞后,致使毕业生专业结构与市场供求出现了错位,从源头讲,这已成为制约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原因。
大学的专业及课程设置滞后于社会的发展是教育的特点,但没能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规划并主动调整,进一步放大了专业及课程设置的盲目性,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造成供给结构严重失衡。
不少学校专业划分过细,难以跟上市场变化的步伐;一些高职、高专教育专业缺乏特色,培养出来的学生没有竞争优势。
(3)用人单位方面的原因首先,政府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进行的机构改革大大冲击了大学生就业。
政府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曾经是接收大学毕业生的主渠道,主力军。
1998年以后,随着政府机关进行机构改革,精简人员。
精简下来的人员多数要流向事业单位,而事业单位本身也在进行定编定员,另外,国有大中型企业多数存在冗员过多,超编运转,包袱过重的问题,继而实行分流下岗,减员增效。
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是“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许多企业由于经营不善也在面临着破产倒闭。
面临着自身的生存危机,接纳大学毕业生的容量相当有限,很难给大学生就业提供畅通的就业之路。
其次,多数用人单位都走入了重“名牌”轻“一般”、“惟学历是瞻”的怪圈。
随着大学生就业市场由“卖方市场”转化为“买方市场”,用人单位也逐渐提高了用人的标准。
他们将目光锁定在少数的名牌大学毕业生身上,放在了研究生、博士生身上。
相对于名牌、重点院校的大学生而言,不少一般本科院校、专科院校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存在一定的“品牌劣势”。
从中国高等学校的发展现状分析,高等学校之间的资源分配不均,办学质量差异较大,导致了用人单位对重“名牌”轻“一般”的怪现象找到理由和借口。
2、主观原因(1)不切实际的就业期望值不切实际的就业期望值,是导致就业难的主观原因,毕业生就业期望值始终居高不下。
非大城市、大机关、大公司、大院所、大企业不去,希望能去的单位名声好、工作条件好、待遇好、甚至有出国机会等等。
举个例子:《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对全国28所大学、3万多名大学生作过“您最想到下列哪个城市工作?”的调查。
在列出的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八大城市中,想到上海发展的大学生最多,获选率为32.3%,紧随其后的是北京(27.7%),两个城市的获选率之和达到了60%,成为大学生心目中发展事业的最理想城市:另外,像深圳这样的特区城市也较受欢迎,获选率为12.1%:但是一些欠发达的西部地区和内陆开放程度较小的城市则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很小,只有0.94%和0.52%的大学生愿意到重庆和武汉去上作。
而目前实际最需要毕业生的恰恰是那些边远地区的中小城市和基层一线的中小单位。
毕业生想去的单位去不了,而能去的单位毕业生又不予选择。
于是出现了“有人无业、有业无人”的现象。
(2)自身综合素质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毕业生的能力素质与用人单位的要求也存在较大差距,加大了毕业生就业难度。
现在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敬业精神、职业道德、思想道德觉悟和能力素质水平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毕业生诚实守信,勤奋敬业,而且还要求具有开拓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
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也是用人单位看好的主要方面。
用人单位重视人品和能力,对专业的要求反而有所淡化。
不少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持“宁缺勿滥”的态度。
因此,学生干和学生党员以及那些综合素质好、动手能力强、敬业精神好以及“一专多能”的毕业生越来越受欢迎。
用人单位看重的是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3)大学生诚信缺失造成就业危机诚信是一个人立足于社会的基本要求。
在就业情况日趋严峻的形势下,毕业生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为了能够在社会中寻求一席立足之地,有些学生不从筑高自身的实力出发,而是挖空心思如何包装自己。
正常的包装无可厚非,但是失真的包装会演变成伪装。
这样一来就业诚信缺失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使得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实际能力产生怀疑,结果只能是大学生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由上可知,大学生就业现状不容乐观,作为一个社会问题,总是存在上述的许多客观原因,但是作为大学生的我们确实也有许多问题,除了上边提到的主观原因外,还有许多需要我们自身的问题需要解决。
三、如何提高自身素质(一)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观理念是核心价值观,正确的理念带来正确的行动,正确的行动才会有正确的结果,这是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从理想趋于理智,从幻想空想归位现实的心理反映。
这种放下“天之骄子”的架子,抛弃“皇帝女儿不愁嫁”的传统观念,就业后再择业的心理对相当一部分大学毕业生而言,是绝对明智的选择。
社会是发展的,而发展靠什么来促进呢?竞争是一个很重要的手段。
然而对于应届毕业生,尤其是非名牌大学毕业生和非紧俏热门专业的毕业生,受专业限制以及工作经验和户口等多因素的制约,要想找一份理想如意的工作,还是很艰难的。
所以,不妨寄希望于积累工作经验以后,获得较好的市场附加值,待各方面都充实提高,羽翼丰满后,实行第二次“就业(择业)”,从而找到理想的单位。
在先就业之后,不但可以积累经验,更可以对社会有一个完整的认识,之后再选择更加适合自己发展的工作。
这并不是说把起始的工作仅仅当做一个跳板,而是把它当成一个积累财富资本的原始股,并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使自身不断增值,增加竞争的砝码。
(二)树立自主心理——“量体裁衣”“凭实力说话”以前通常流行着一种大学生“五靠”的说法,即考大学靠压(家长监督学习);报志愿靠拍(家长定);上大学靠供(家长投资);找工作靠关系(家长运作);选择职业靠感觉(没有科学的分析,家长凭经验),这种依赖心理,在深层次上影响着年青人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也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社会的发展。
少数学生,在就业择业中对一个单位是否适合自己,往往不是凭自身思考来决断,而是依靠听取父母师长之意,师兄师姐之言,进行取舍,表现出较强的依赖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