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一)
哈贝马斯的沟通行动理论
(二)主要著作与学术地位 最为著名的代表作: 最为著名的代表作:
《公共领域的结构变化》( 公共领域的结构变化》(1962) 》( ) 理论和实践》( 》(1963) 《理论和实践》( ) 认识与兴趣》( 》(1968) 《认识与兴趣》( ) 技术和作为意识形态的科学》( 》(1968) 《技术和作为意识形态的科学》( ) 社会科学的逻辑》( 》(1970) 《社会科学的逻辑》( ) 合法性危机》( 》(1973) 《合法性危机》( ) 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 》(1976) 《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 ) 沟通与社会进化》( 》(1979) 《沟通与社会进化》( ) 交往行动理论》( 》(1981) 《交往行动理论》( )
哈贝马斯的
沟通行动理论
主要内容
一、生平与著述 (一)生平简介 (二)主要著作与学术地位 二、沟通行动理论 (一)沟通行动理论产生的背景 (二)行动及交往行动概念 (三)社会行动的类型 交往行动” (四)“交往行动”与语言行动的关系 (五)交往行动的结构与发展阶段 (六)交往行为的职能与合理性 三、沟通行动理论的评价
(五)交往行动的结构与发展阶段
哈贝马斯说: 哈贝马斯说:我将采用米德和创始继而由帕森斯发展了的 行为理论框架建立交往行动理论。 行为理论框架建立交往行动理论。 他还吸收了皮亚杰的结构主义的个体发生学理论。 他还吸收了皮亚杰的结构主义的个体发生学理论。 社会交往经历三个不同的阶段与水平: 社会交往经历三个不同的阶段与水平: 第一阶段以符号为中介的相互作用阶段 在这个阶段,人的言谈和行动被限制在单个的、 在这个阶段,人的言谈和行动被限制在单个的、强制习惯 内的交往模式框架内, 内的交往模式框架内,交往行为的水平停留在个体行为期望 之上。 之上。
二、沟通行动理论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爱德华·哈贝马斯(EdwinH.Hablitz)提出的。
他认为,人际交往是由一系列交互行为构成的,这些行为在不同的环境下具有不同的形式。
因此,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坚持将社会环境和社会行为联系在一起,以更好地理解社会交往的本质。
哈贝马斯的理论认为,人际交往是由三种基本的行为形式构成的,即表达、反应和交流。
表达是指个体对外界表达自己的情感、思想、愿望等,反应是指个体对外界表达感受到的情感、思想、愿望等作出反应,交流是指个体之间通过交流传达信息。
哈贝马斯认为,这三种行为形式构成了人际交往的基础,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彼此。
此外,哈贝马斯还认为,人际交往不仅仅是表达、反应和交流,还包括对行为的评价、判断和行动的规划等活动。
哈贝马斯认为,这些活动都是人际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应该在讨论人际交往时考虑到它们。
最后,哈贝马斯的理论指出,人际交往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仅仅涉及表达、反应和交流,还包括其他行为活动,如评价、判断和行动规划。
哈贝马斯认为,要想更好地理解人际交往,就必须把这些行为活动联系在一起,以期获得更好的结果。
试论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一)
试论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一)【论文摘要】哈贝马斯倾其一生致力于交往行为理论的构建,试图为病理性的现代社会进行诊断治疗,试图通过话语共识的达成来改善社会的规制,藉此约束人的行为和整个社会的实践。
其理论有助于人与人之间自由而平等的交往以及人际关系的和谐。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是富有建设性的理论,但它与马克思的交往实践理论有着本质的不同。
【论文关键词】哈贝马斯;交往;行为哈贝马斯是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他倾其一生构建了交往行为理论,为批判的社会理论奠定了理性基础。
探究他的交往行为理论,对我国的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哈贝马斯对当代西方社会生活世界症候的分析在现代化进程中,西方社会经历着由价值理性向工具理性的变化。
工具理性造成了经济的高歌猛进和物质财富的增加,与此同时也出现了道德沦丧和价值变异,人被经济利益所奴役。
“意义”和“自由”的双重丧失即是对工具理性的过度追求的恶果。
哈贝马斯认为,意义的丧失体现在西方世界的精神贫困化中。
“自由、平等、博爱”原则被肆意破坏,人的价值和尊严被粗暴践踏,人们深深地陷入了生存的困惑中。
自由的丧失表现为工具理性过度膨胀,人变成了金钱和利益的奴隶;行政和法律的工具化则日益使人丧失自我意识和社会批判精神。
哈贝马斯认为,“意义的丧失”和“自由的丧失”的现象归根到底是由于人们过分崇尚“科技进步”理念而造成的。
哈贝马斯依据系统和生活世界双层社会结构理论模型,以交往理性为中心范畴,对当代西方社会进行了精彩批判。
系统和生活世界是具有不同逻辑的领域,它们均拒斥相互渗透、相互转化。
可是在当代西方社会中,货币和权力这两个子体系,凭借其强大的穿透力,直指生活世界,迫使生活世界只能病态地挣扎在经济、政治体系的边缘,造成生活世界的非理性化,即生活世界的殖民化。
在哈贝马斯眼中,生活世界的殖民化成为现代社会的病根。
一旦生活世界的语言媒体让位给权力和货币媒体,官僚化、法律化、金钱化就会削弱公众话语与交往的合理性基础,从而引起技术和道德脱节、伦理要求与表达要求分离、个人与社会相冲突等社会障碍,并最终导致意义丧失、个体心理病变等生活世界再生产的畸变形态。
概述哈贝马斯的交往合理化理论
概述哈贝马斯的交往合理化理论(1)哈贝马斯是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主要代表人物,也是当代西方最杰出最有影响的思想家之一,其美学思想是他“社会批判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2)“重建”以“交往行为”为核心概念的历史唯物主义。
①哈贝马斯的哲学总体上说延续了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的基本框架,但摒弃了单一否定性的激进立场,而代之以对晚期资本主义合法性危机的分析和对上升为意识形态的科学技术的批判,企图通过构造温和的“社会交往行为”理论来“重构”历史唯物主义。
②他认为马克思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在当代晚期资本主义社会中已经不完全适用了,因此决心要“改造”和“重建”历史唯物主义,于是提出了“社会交往行为”理论。
③晚期资本主义由于科技理性的统治造成人性的全面异化,导致人成为“单面人”、“物化的人”,人的精神陷入危机,人与人之间缺乏信任和理解,人的交往行为日趋不合理,整个社会出现合法性危机。
哈贝马斯的社会交往行为理论提出了建设一个和谐稳定、交往行为合理化的新目标及实现的途径。
④评价:哈贝马斯这一理论有诸多不足,他把劳动与人际交往活动人为地对立起来,又极度夸大了科学技术的现代作用,否定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这两对矛盾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最基本普遍的矛盾,可见他在政治上更保守,理论上空想的性质依然如故。
(3)对“批判美学”的批判综合。
①哈贝马斯肯定了霍克海默对马克斯•韦伯文化合理化思想的吸收,认为霍克海默从文化和美学上对晚期资本主义进行了有力批判,从韦伯的思想中揭示了两个重要论题,即晚期资本主义社会合理化原则从经济领域扩大到文化生活造成两个丧失:一是思想的丧失,二是自由的丧失。
②哈贝马斯对本雅明关于艺术在现代社会中起到拯救、批判的功能的观点十分赞同,但对其把拯救的希望仅仅放在非“光晕”的现代艺术上则表示怀疑。
他认为艺术的批判、拯救就在于发掘出艺术作品中所隐含的“语义潜能”。
③哈贝马斯比较分析了本雅明与马尔库塞的美学思想,力图达到对二者思想的综合和超越。
哈贝马斯交往理论
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哈贝马斯批判的社会哲学是一个复杂的、多层面的“理性联盟系统”。
他一方面继承了波普的多元实在论、胡塞尔的先验现象学,米德的符号互动记和帕森斯的行为主义理论,形成了他自己对世界、行为以及这二者的关系的见解;另一方面在继承康德先验主义认识论基础上,吸取了释义学、发生认识论、语言学、精神分析学的观点和方法,构建了自己的交往行动理论。
可以说,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顺应了现代西方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两大哲学思潮走向融合的潮流,对现代西方语言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等进行了一次大综合、大创新。
因此,对哈贝马斯交往理论渊源的考察,实质上是对现代西方哲学关于交往及其相关问题的一次梳理。
1、对“生活世界”理论的继承和批判“生活世界”原是胡塞尔后期现象学的主要概念。
这一概念反映了胡塞尔对传统思辩哲学和现代英美科学主义以僵硬、冰冷的逻辑取代人的生存的不满。
胡塞尔从两个意义上使用“生活世界”这一概念。
一个是经验层面上的“生活世界”。
胡塞尔称之为“日常生活世界”。
他在《欧洲科学危机和超验现象学》第一卷中明确地说:“作为唯一实在的,通过知觉实际地被给予的,被经验到的世界,即我们的日常生活世界”。
①另一个是在超验意义上使用的“生活世界”,它较之“日常生活世界”概念更为“原始”,也更为重要。
也就是说,胡塞尔的生活世界必须在其整个经验现象学方法的背景下才能得到理解。
它是“前科学的”、“前要领的”和“前理论的”,属于先验的原发境域。
其后继者海德格尔,舍勒尔都渐渐舍弃了胡塞尔生活世界的超验本性,放弃了理性追向精神,由超验现象学转变为经验现象学,直接将生活世界看成是客观意义上的永恒客体。
而这一切在胡塞尔看来,恰恰预示着整个欧洲现代文明危机的到来,也意味着根植于欧洲文化传统中超验精神的失落。
哈贝马斯十分重视胡塞尔“生活世界”学说,一方面他认为胡塞尔从他的现象学哲学角度富有说服力地阐述了“生活世界”的自明确性(或非课题性)特征和奠基性特征。
哈贝马斯 交往行为理论 PPT
对“合理性”概念的论证过程及 方法
掌握知识的人以及体现知识的符号表达、语言行为和 非语言行为,交往行为和非交往行为等,这些或多或 少都可能是合理的。我们可以说男人和女人、儿童和 成人、部长和售票员等是“合理的”,但不能说鱼、 丁香花,山脉、道路或椅子等是“合理的’。我们可 以说道歉、迟到,外科手术、宣战、修理,建筑设计 或会议作出的决议等是“不合理的”,但不能说暴风 雨、事故、中奖或生病等是“不合理的”,那么,人 在一定的情境下行为举止“合乎理性”,究竟有何意 义呢;也就是说,人的表现“合乎理性”究竟意味着 什么呢? ——“合理性”:概念的临时定义 P26
关于本书的宏观认识
《交往行为理论》是哈贝马斯的一部重要的代表著作,但不 是他的集大成著作,因为按照哈贝马斯自己在前言中的交代, 这部著作不过是他对自己前期思想的总结,是他从规范的角 度重构社会批判理论的绪论,因而不是一部结论性的著作, 而是一部过渡性的著作。 书名问题:许多友人都曾向我提出,认为这本书的标题翻译 为“沟通行为理论”可能会更好一些。我个人认为,把 “Kommunikation”一词翻译成汉语的“交往”和“沟通”, 只是字面上的差别,而没有什么实质上的不同,这里之所以 坚持选用“交往”,主要是想强调啥贝马斯作为“后马克思 主义者”的特征,强调这本书中所理解的“Kommunikation” 概念与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以及《政治经济学批判》 中所提出的“Kommunikation”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曹 卫东
1、“合理性”:概念的临时定义 P26
无论何时,我们一旦使用“合理的”这样一种说法,也就 在合理性和知识之间建立起了一种紧密的联系…合理性更 多涉及到的是具有语言和行为能力的主体如何才能获得和 使用知识,而不是对知识的占有。我们可以认为知识是不 可信的,因而对它加以批判…我们从知识与理性之间的紧 密关系可以推断,一种表达的合理性取决于它所体现的知 识的可信性。 至此,我们所得出的结论是,一种表达的合 理性可以通过批判和论证加以还原。与此相应,我们把 “合理的”一词用作那些尤其是在困难的情况下希望听到 这些表达的人们所支配的宾词。……把一种表达的合理性 还原为可批判性。 P26—27
哈贝马斯的沟通行动理论
哈贝马斯的沟通行动理论哈贝马斯的批判理论在近二十年来成为西方学术界的显学,其学说涉及的深度和广度可以说是罕有比拟的。
其中最受争议的是他企图建立一个具有普遍性的“规范理论来描述、分析和批判现代社会的结构。
“沟通行动理论”是哈贝马斯学说的中心概念,并是他用来支持其理论的普遍性的主要论旨。
一、语言本质与沟通理性现代社会的一个主要特征,是强调一种价值中立的生活态度,强调个人在一切价值问题抉择上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事实上,在学术研究和日常事务里,都显示出价值问题到最后没有客观讨论的余地。
哈贝马斯的社会批判论的中心论点,是批判“科技理性”对人类的控制。
哈贝马斯是企图以“沟通理性”代替现实狭义的“理性”概念。
他的讨论以批评“实证主义”做起点。
实证论是现代社会研究的主流学派,它有基本假设。
首先,实证论者以自然科学作为社会研究的典范,认为事实陈述可以透过没有价值介入的纯感官的触觉而可以被客观验证。
其次,有一个独立于人的存在而存在的客观外在世界。
哈贝马斯对实证论的批评主要针对两点:“科学主义”和“科学政治观”。
“科学主义”认为所有知识的建构应该以自然科学的模式为典范。
“科学政治观”则认为科学知识可以客观地解决一切政治和道德上的问题。
这是实证主义的知识观。
其重点是强调知识应局限于具有客观验证基础的研究范围内,而价值和道德问题不能客观验证,因而也不是知识,只是代表个人的主观看法。
因此,要保持价值中立的态度,才可能获得正确的知识。
在一定程度上哈贝马斯对实证论的批评可以还原为对:价值中立社会研究“的批评。
在批评实证论的同时,哈贝马斯试图从正面的角度以其“共识直理论”做基础,去抗衡实证主义的验证程序和相应直理论,并希望由此建构出一个具有普遍性的“规范基础”,来理解和批评现代社会结构。
首先,哈贝马斯指出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的区别。
前者是由相关的社会价值和文化意义构成的,是不可以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去验证的。
其次,根据哈贝马斯的共识直理论,任何对外在世界的了解都必然涉及了解者的演绎,共识是在参与讨论的人在没有外在和内在的压力和制约下进行讨论而达成的。
哈贝马斯的“沟通行动理论”
• 对于上述实证论, 哈贝马斯的主要观点是: • 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有本质的区别。前者是由相关的 社会价值和文化意义所构成的,因而是不可以用自然科学 的程序去检视或证实的; • 任何对外在世界的了解都必须涉及了解者的演绎,而 语句的真假值是由参与讨论者在相关的社群规范制约下而 达至的共识来决定。这就是“共识真理观”,它假设人有 进行理性讨论的能力,而共识是参与讨论的人在没有外在 和内在的压力和制约下进行讨论而达成的。 • 实证论的相应真理论(一个理论的真值,是取决于该理论 的描述是否与独立于人的存在而存在的客观外在世界吻 合)<—>哈贝马斯的共识真理论(如上)
• • • • • • • • • • • • •
共识是在一个没有任何制约的“理想沟通情境”中通过语言沟通 达成 的。在“理想沟通情境”中,有三个有效宣称规范着语句的使用或人 的 语言行为。即,真理宣称-在认知层面的沟通过程里,我们是期望所 使用的语句能够反映外在世界的事实,并且是透过这些认知语句把相 关事实告诉别人;正当宣称-语言使用者和别人沟通时,要遵守支配 着人与人沟通的社会规范,人际关系很大程度上是由这些规范构成 的;真诚宣称-我们使用的句子是希望别人相信这是真诚地表达我们 内心想法和感觉。 一个社会行为是否属于“沟通行为”,主要是取决于行为者所用 的协 调方法。如果其所用的方法是在没有内外制约之下达至相互理解的沟 通,并由此而协调资源的运用,去满足各自的欲望,这便是属于“沟 通行为”。如果只是以为了满足一己欲望为最终目的,通过欺诈等手 段与人进行沟通,就不属于“沟通行为”。
尤尔根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
254尤尔根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菩 提(Budi Kristanto)/哈尔滨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摘 要:尤尔根哈贝马斯的研究成果是卓越而独特的,因为他成功的(或者至少认为是成功的)把马克斯韦伯的理性主义观点和卡尔马克思的解放思想相结合。
尤尔根哈贝马斯认为,实际上工作是一种被“交往行为”取代的手段。
尤尔根哈贝马斯指出,在交流的过程中双方理性地彼此争论,解释和交换他们的想法,坚持、拒绝最终达到一致,建立“双方共同的平台”。
这些观点在一定程度上与被卡尔·马克思用他的阶级辩证法所接受的黑格尔的辩证法相类似,所得出的结论实际上是从论点和对立内部的辩证法中产生、综合出来的。
本文试图追溯、解析尤尔根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
关键词:交往行为 批判理论 马歇夫法兰克福 尤尔根哈贝马斯直到现在,尤尔根哈贝马斯仍然被马克斯霍克海默称为率先倡导知识传统的改革者。
在哲学界马克斯霍克海默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长期在成立于1923年的法兰克福研究所担任所长,该研究所学术力量雄厚,为这门称为批判理论的涵盖多学科的学术流派的开发和确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以黑格尔和卡尔马克思开创的批判哲学的道路上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1]阿多诺、霍克海默和马尔库塞的重新阐述包含了对启蒙辩证法的一个重要分析,以解释实证主义是如何成为“神话”的。
[2]启蒙辩证法对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内的所有以前的现代理论进行了批判,主要原因是它对他们称之为“统治”的问题的质疑,根据马克斯霍克海默和西奥多阿多诺的观点,统治者应该带有在被西方社会理解的包括自然在内的世界中掌握人类利益的对象的倾向。
在这一点上马克斯霍克海默和西奥多阿多诺试图表明,自然科学中存在实证主义问题,即无论社会实践和道德如何都可以用实证主义预测客观的自然科学。
[3]启蒙辩证法的批判理论诘难认为实证主义的客观性消除了临界维度,通过客观性视角,实证主义被指责为反向实践,这是对试图从虚假现实中解放出来的压制行为。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
交往行为:指的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具有行为能力和 语言能力的交往主体,主体之间在相互理解的情况下进 行交往,使他们的计划或本身的行为能够达到一种共识, 通过友好协商得到一种大家都认可的,都愿意遵守的或 者相互制约的一种准则。
(二)交往行为的规范基础—普遍语用学(3个方面) 1、语言是交往行为产生的基础
后果:一是自由和意义的丧失; 二是交往行为的扭曲;
四、基本内容(4个方面)
(一)行为和交往行为内涵 行为:就某种意义而言,是通过身体的运动体现出来
的,但是只有当行为者遵循一种技术的行为规则,或者 一种社会行为规则而同时来进行这种运动时,这种行为 才能体现出来。这种同时进行意味着,行为者是有意完 成一种行为计划的,而不是有意进行借以体现他的行为 的身体运动。
3、话语行为有效性的三个要求 第一、命题的真实性,也就是这个命题是具有存在前提的。 第二、规范的正当性,也就是语言行为所涉及到的规范是 否符合现存的规范。 第三、言说者的真诚性,也就是言说者在发表言论时应该 与自己所要表达的意图相一致。
(三)交往资质理论 1、选择陈述性语句的能力:能够让听者分享言说者表
达的知识 2、表达言说者本人的意向的能力:所用的语言学表达
呈现出被意向的东西,使听者能够相信言说者。 3、实施言语行为的能力:该行为与被认可的规范或者
被接受的自我—影像相一致,使听者能够在共同具备的价 值取向中认同言说者。
(四)交往合理性理论 交往合理性是为交往行为寻找合理的根据,这种合理
根据是指人们在合理交往过程中,通过协商所达成的交往 主体共同认同和自觉遵守的规范。
一、哈贝马斯简介 二、交往行为理论社会背景 三、交往行为理论的哲学基础 四、交往行为理论的基本内容 五、交往行为理论的启示
哈贝马斯的沟通行动理论知识
⑥沟通行动的参与者对言语的有效性要求采取假设 的态度
⑦沟通结构排除一切强制。
理想的言语情境实际上是沟通行动得以进行的外在条件: 只有当沟通行动的参与者具有同等的说话机会,进行陈 述、解释、论证、追问和反驳等,以使所有沟通参与者 的观点都是可以批判检验的,才能形成合理的共识。
正确性要求:选择一种本身正确的话语,以便听者 能够接受。
目的策略行动:是行动者通过选择一定的有效手段, 并以适当的方式运用这种手段,而实现某种目的的 行动。目的行动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在给定的行动 情境中选择合理的手段和方式实现主体欲求的目的; 它的核心概念是在不同行动可能性之间做出的决定。
戏剧行动:是指在公共场合有意识地展示自己的主 观情感、品质、愿望等主观性的行动,从而使自己 与别人不同的特有的主体经历和体会,让观众看到 并接受。它的核心概念是自我展示。
规范调节的行动:是以一个行动者与两个世界之间 的关系为前提的,行动者作为社会关系的扮演者同 他所属的社会世界发生关系,或者同他通过规范调 节的人际关系的世界发生关系。
沟通行动:又称为交往行动,它是行动者个人之间 的以语言或符号为媒介的互动。行动者使用语言或 非语言符号作为理解其相互状态和各自行动计划的 工具,以期在行动上达成一致。相互理解是交往行 动的核心,而语言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学术背景 哈贝马斯的沟通行动理论是德国理性主义哲学、社
会学传统、米德符号互动理论、当代语言哲学以及批判 理论的综合。哈贝马斯的所有作品都是在与近代和当代 著名学者的对话中展开的。
在他的《交往行动理论》这本书中,他主要的对话人是 马克思、韦伯、迪尔凯姆、米德、卢卡奇、霍克海默、 阿多尔诺和帕森斯。他在进入学术领域后,便不断向各 种不同的思想路线提出挑战,掀起了一场又一场的学术 论争。
哈贝马斯的沟通行动理论
生活世界的理性化
表现为文化、社会、人格的相互关系及其界 限变得越来越清晰。 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待生活世界的理性化过 程:
生活世界的理性化
ⅰ.生活世界结构上的区分:指文化、社会和 人格这三种结构不再受具有神秘色彩的世界 观所控制,而是各自独立起来。
生活世界的理性化
ⅱ.内容与形式的分离: 在文化层面,人们在建立自我认同时,不再依赖 于于神化世界观中尚紧密交织在一起的具体内容, 而是依赖于一些形式因素。 在社会层面,现代社会的法律秩序和道德规范愈 来愈建立在一些普遍的原则和程序上,而不是依赖 于具体的生活形式。 在人格系统的发展层次上,在社会化过程中所获 得的认知结构,越来越脱离它们在‘具体思维’中得以 整合的具体文化知识。
沟通理性
首先,沟通理性是一种对话式的理性,是以 主体间平等的对话为基础的。 其次,沟通理性是一种借助于更佳论据的力 量进行反复论证的理性,在有效性要求受到 质疑时,沟通行动的参与者能够进入理性的 讨论。 最后,在讨论中,沟通双方针对受质疑的有 效性要求反复讨论,以达成共识。
生活世界及其理性化
如果说,舒茨关心生活世界的库存知识与 交互主体关系,加芬克尔关心生活世界的索引 问题与反身性,那哈贝马斯则关注生活世界中 人际之间的沟通。 生活世界是人们生活其中、大家在一定程 度上共同拥有的、一组庞大而不明确的社会文 化背景。 生活世界与沟通行动相辅相成,生活世界 中大量的共同拥有的、不明确的背景化:是一个资料的储存库,是生活在一起的社群 所共享和共有的,当沟通行动的参与者通过语言沟 通就世界上的某些事物进行解释和理解时,知识储 存库使沟通成为可能; 社会:是指合法的秩序,通过这种合法的秩序,沟 通行动得以调节不同的意见和社会行动,并促进社 会整合和人类的归属感; 人格:可以理解为沟通行动的参与者所具有的语言 能力和行动能力,这种能力能够使他们参与到相互 理解、沟通的过程之中。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及其启示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及其启示哈贝马斯是当代西方最主要的思想家之一,他的交往行为理论中包含了许多重要概念,如主体间性、交往合理、有效性等,这些思想对于我国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具有诸多启示。
标签:交往行为;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尤尔根·哈贝马斯是当代德国最著名的社会学家、哲学家之一,是西方马克思主义重要流派——法兰克福學派第二代中坚人物。
其思想内容涉及广而深,理论体系宏大而又系统严密。
其中,哈贝马斯的行为理论作为社会批判理论的综合,在思想界产生了深远的。
在哈贝马斯看来,现代人走向自由必须克服现代世界中生活世界与系统的分裂,因此必须目的——手段合理性上升到交往的合理性。
“所谓交往合理性,无非就是要寻找交往行为的合理根据,而这种合理根据不能到物的世界去寻找,必须到人的世界来发现,因此这种合理性根据自然就是交往主体之间相互同意、普遍赞同而且自觉遵守的规范”[1]。
一、交往行为的概念哈贝马斯交往理论的最为重要的概念就是“交往行为”,对这一概念的把握是深刻理解哈贝马斯思想的切入点。
哈贝马斯把社会行为区分为四类[2]120-121:第一种是目的性行为。
这是一种目标——手段性的行动,行动者会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之后选择一种能够达到目的最好的工具手段。
这种行为旨在实现某种目的,其进入对象世界具有明显的目的性。
第二种是规范调节的行为。
它是一个群体的成员受到群体内共同规范约束的行动。
这种规范是由群体成员共同约定并遵守的价值共识,群体成员以这种价值取向为导向行动。
第三种是戏剧式行为。
这是一种人们在观众或社会面前有意识的主观性的“表演”行动。
这种行动出于自我表现的需要,以便在他人面前展现自身形象。
第四种是交往行为。
这是个人之间的以语言为媒介的主体间的互动。
语言或非语言符号作为相互理解各自行动的手段,以便达成行动上的一致。
相互理解是交往行动的基础,而语言作为相互理解的媒介就显得特别重要。
试论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
试论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内容提要:哈贝马斯是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
他积极倡导一种具有自我反思性、能够提出批判尺度的社会理论。
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的著名代表,他半生致力于交往行动理论的构建,试图为“病理性”的现代社会提供正常的社会评论标准,用他的交往行动理论作为一种现代社会的改造方案。
认识和探讨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不仅可以开拓视野,而且对于我们所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论文关键词: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生活世界哈贝马斯是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
他积极倡导将哲学和社会理论转变为一种人们可以广义地称之为理性重建的理论,也就是一种具有自我反思性、能够提出批判尺度的社会理论。
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的著名代表,他半生致力于交往行动理论的构建,试图为“病理性”的现代社会提供正常的社会评论标准。
用他的交往行动理论作为一种现代社会的改造方案。
哈贝马斯用以支持和证成的交往行动理论的论据相当复杂,具有很强的综合性。
在纵贯的层面上,他从西方社会理论的发展上去展现交往行动理论的可能性。
他主要采纳的理论包括:韦伯的西方理性化发展论、涂尔干、米德以及帕森斯和马克思有关个人行动和社会结构的分析。
在横贯层面上,哈贝马斯利用日常语言学派的分析方法建构他的普遍语用学,用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原理,去进一步说明和证成其所建立的社会研究的规范基础,他还改造了胡塞尔现象学的生活世界理论作为他的交往行动理论的重要来源,整个论证系统非常复杂、艰深、难懂,因此,认识和探讨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对于我们所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交往行动的基本内涵“交往行动”是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的基本范畴。
他对这个范畴的提出和界定经历了一个十几年的发展过程。
1965年,他在《认识与兴趣》一文中使用了“交往”这一概念,他说:“只有在一个成员的独立判断已成为现实的、解放了的社会里,交往才能发展成一切人同一切人的摆脱了统治的自由的对话”,即“自由交往”①。
哈贝马斯的沟通行动理论通用课件
对政治学的影响
哈贝马斯的沟通行动理论对政治学产生了重要影响。他认为, 民主政治应以沟通为基础,公民之间的自由和平等沟通是实 现民主政治的前提条件。这一观点对民主政治理论和实践产 生了深远影响。
哈贝马斯还对公共领域理论做出了贡献。他认为,公共领域 是公民自由和平等沟通的场所,对民主政治的发展至关重要。 这一观点对公共领域理论和政治社会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 考方式和研究路径。
符号性
沟通行动依赖于语言、文 字、图像等符号系统,这 些符号系统承载意义。
理解导向
沟通行动的目标是达成相 互理解,而非单纯的传递 信息或实现目的。
沟通行动与目的行动的区别
目的行动是指具有特定目的的行 为,如追求利益、解决问题等。
沟通行动不局限于特定目的,更 注重主体间的理解和关系建立。
目的行动通常关注行为的效率和 结果,而沟通行动更注重过程和沟通与理性Fra bibliotek总结词
哈贝马斯认为沟通行动是实现理性的一种方 式。
详细描述
哈贝马斯认为,通过语言进行的沟通行动可 以使人们相互理解并达成共识,这种共识是 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他批判了工具理性主 义,认为工具理性主义忽视了沟通行动中的
理性和意义,导致现代社会的异化和冲突。 他提倡通过建立理想的言谈环境,促进理性
哈贝马斯对实证主义的批判被认为忽略了实证主义在科学方法、社会研究和技术应用等方面的价值,而这些价值在解决社会 问题中是不可或缺的。
07
CATALOGUE
哈贝马斯理论的应用与实践
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促进有效沟通
哈贝马斯的理论强调沟通的合理 性,有助于教育环境中师生之间 的有效沟通,促进知识的传递和 理解。
哈贝马斯的沟通行动理论被批评为具 有普遍主义倾向,试图将普遍适用的 规范和原则应用于所有文化和社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退休之后:1994年迄今
1999年,七十周岁,在法兰克福大学举 办隆重庆典。发表支持科索沃战争的文章,掀 起了关于战争合法性的讨论。 2001年,4月15日-29日,访问中国。
11
二、思想渊源
1、卢卡奇物化思想的影响
2、韦伯的合理性思想的启示 3、早期法兰克福学派的传承
4、普遍语用学的渊源
18
(二)交往行动理论的目的
• 说明现代社会中形式合理性和实质合
理性之间的矛盾并不具有必然性,而 是存在解决的希望与可能。
19
哈贝马斯认为
韦伯之所以没有解决这一合理性问题上 的两难选择,是因为他把社会的合理化 等同于行为的日益工具性和策略性,忽 视了生活世界的合理化。哈贝马斯是从 生活世界入手,通过建立合理的交往行 为,解决社会合理性和合理化的问题的。
22
依据行动者同这三个世界
所发生的不同的关系状况, 可以区分出四种行动类型
23
2、行动的类型
(1)工具性行动,又称目的论行动,它是以技 术的规范作为导向,并且立基于经验知识以工 具为媒介的“合理选择”行动。 (2)规范调节的行动,它以“符合相应的规范” 并满足“普遍化的行动要求” 为特征,是一个 群体的受共同价值约束的行动。
26
3、交往行动比其它行动 在本质上更具合理性
( 2 )交往关系是理想的相互关系 在交往关系中,不存在主动和被动之分,不 存在外在力量的强迫的问题,不存在约束和 被约束的问题,而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体 之间的平等交流、解释、对话,相互理解、 求同、合作。哈认为,只有通过交往关系, 才能找到合理的共同生活的方式。
5
5、海德堡时期
1961-1964年,接受伽达默尔的邀请出任 海德堡大学哲学副教授。并出版《公共领域的 结构转型》。
6
1963年 “科学分析论与辩证法”发表, 评价阿多诺与波谱之间围绕“社会科学理论” 所进行的整理。翌年,阿尔伯特对此进行反 驳,“实证主义论战”扩大。 《理论与实践》一书出版。
7
12
二、思想渊源
1、卢卡奇物化思想的影响
对韦伯的思想和马克思的思想用
物化过程来表示
通过对物化过程的分析,使人们
了解和意识到自身处境,终止该过程。
13
2、韦伯的合理性思想的启示
理性对现代社会的两个意义: A、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具有形式的合理性:理性的 觉醒和伸张,使社会摆脱了传统的控制,转向运 用理性的方法来理解和征服世界。西方社会的现 代化过程主要就表现为“目的一工具合理性”行 为形成和扩大的过程。 B、实质的不合理性:理性化的现代社会愈来愈陷 于价值和道德冲突的分裂中。目的合理性的理性 原则引发了非理性的结果:意义丧失和自由丧失。
14
3、早期法兰克福学派的传承 法兰克福学派创始人:霍克海默(1930) 研究方向:从社会哲学(哲学、经济学和 社会学)角度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进行跨
学科的综合研究。
15
• A、描述统治人类自由的历史力量
• B、揭示对这些力量的意识形态的辩护
• 通过分析手段/目的理性化是如何侵袭
人的精神的来反抗这些压制性的力量。
31
5、理论线索
哈贝马斯是通过从行为问题到语言 问题的研究,提出必须进入语言背 景即生活世界的探讨,从而引入了 生活世界的概念,并由对生活世界 的探讨进一步深入研究以语言为媒 介的交往活动,建立他的交往行为 理论的。
32
出版:《晚期资本主义的正当性问题》、 《重建历史唯物主义》、《交往行为理论》 等著作。
9
8、重返法兰克福
1983—1994年,法兰克福大学哲学教授。 出版:《道德意识与交往行为》、《现代 性的哲学话语》、《后形而上思维》、《现代 性——一项未竞的工程》、《作为未来的过 去》、《话语伦理学解释》、《事实性与有效 性》 等出版。
16
4、普遍语用学的渊源
“普遍语用学”就是分析说 话行为,研究语言的交往职 能,探讨说者和听者之间的 关系,阐述他们二者如何通 过语言达到相互理解和一致 的学说。
17
三、交往行动理论的出发点: 社会理性化的困境
(一)理性化的逻辑起点
• 目的:以一个评比性的规范基础或标
准来描述、分析、批判现代社会结构。 • 理论出发点:韦伯的社会理性化困境
第三章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
1
第一节
交往行动理论
德国当代哲学家 和社会理论家, 法兰克福学派第 二代领袖、西方 学界的领军人物, 当代最为重要的 思想家之一。
2
一、生平简介
1、少年时期(1929-1949)
二战期间:德国少年团、希特勒青年团。
2、大学时期(1949-1954年)
接受哲学及其他社会科学教育、接受马克思主 义。1954年,在波恩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 3、自由记者时期 1954-1956年 任自由记者,获“德意志科研 协会”助教奖学金。
27
由于交往行为中人是以客观世界、 社会世界和主观世界作为统一整体 为前提的.因此行为者在交往中要 遵守三条原则:—是表述的真实性, 二是所遵循规范的合法性、正确性, 三是表达与主体经历、主体内在性 的一致性。
28
“生活世界”概念的引入 为说明在交往行为中,人所面对的 是包括客观世界、社会世界和主观 世界这三个世界的整体,并说明交 往行为的特点,哈贝马斯引入了 “生活世界”的概念。生活世界是 人们通过主体之间来建立的,是所 有人类实践的基地和领域。
29
为何引入“生活世界” 概念
为了说明理解过程中主体之间的关 系。哈指出,进行交往的主体始终 是在生活世界范围内相互理解的, 这个生活世界是由主体和客体之间、 特别是主体之间的关系构成的,同 时也是由分散的、但都是确实的背 景构成。
30
4、交往行动遵循的基 本准则。 (3)言语行为是交往行动最主要的 形式。
3
4、研究所时期(1956-1959) 在“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任阿多诺的第一位 研究助理。期间研读本雅明、布洛赫、阿尔都 塞,初次接触涂尔干、韦伯,学习经验社会学。 1957年,发表文献报告“马克思与马克思 主义哲学讨论综述” ,其内容的政治性使霍 克海默感到危险。
4
1959年,构思《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 打算以此在法兰克福大学取得教授资格,但在 霍克海默的反对下没能实现。辞去社会研究所 工作。接受德国学术协会的奖学金,专心执笔 《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 1961年,合著《大学生与政治》出版。由 于哈贝马斯所写的序论的政治激进性不合霍克 海默的意,使出版延期。
24
2、行动的类型
(3)戏剧行动,它是指行动者在观众或 社会面前有意识地表达自己的意图、思想、 观点、愿望和感情的行动。 (4)交往行动,它是至少两个或两个以 上的行动者之间以语言为媒介的互动。是 至少两个具有语言和行为能力的主体之间 为达到相互理解而进行的交往。
25
3、交往行动比其它行动 在本质上更具合理性 (1)不同行动与不同世界之间的关系 目的论行动——客观世界 规范调节的行动——社会世界 戏剧行动——主观与客观世界 交往行动——客观世界、社会世界、主观 世界
20
交往行动理论的中心思想? 哈贝马斯的政治动机和观点,即始终关注 着拯救已经崩溃的现代性,继续追求文化、 社会和经济领域中的现代性的可能,并且 在其中找到一种人们共同生活的方式:既 享有自由和自主权,又有一种归属感,进 入一种真正的集体主义的社会。
21
四、行动及交 往行动概念 1、行动
(1)哈贝马斯认为,行动这个概 念象征性地表达了行动者至少对一 个世界所发生的关系。 (2)世界(波谱对哈的影响) A、主观世界 B、客观世界 C、社会世界
6、研究所时期:霍克海默的继任者
1964年-1971年,接替霍克海默任法兰 克福大学哲学和社会学教授。学术成就逐渐 扩大影响,但和学生关系紧张。
出版:《社会科学的逻辑》、《作为 “意识形态”的技术与科学》 、《认识与兴 趣》 等著作。
8
7、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时期
1971-1980年,接受物理学家卡尔.弗 里德里希.维茨赛卡的邀请,任马克斯.普朗 克“科技时代生活条件”研究所第二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