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详细的系统架构图
1电脑主板架构图文详解
![1电脑主板架构图文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5fb07a17b7360b4c2e3f6448.png)
电脑主板图文详解认识主机板「主机板」(Motherboard)不算电脑里最先进的零组件,但绝对是塞最多东西的零组件。
事实上,现在新的主机板简直像怪物,上面可能有数十个长长短短、大大小小、圆的方的、各式各样的插槽。
即使我已经见过不下百张的主机板,仍然会惊讶于一张板子怎么能塞这么多东西,更可怕的是,东西还一年比一年多。
平台的概念在电脑零件组中,主机板扮演的是一个「平台」(Platform)的角色,它把所有其他零组件串连起来,变成一个整体。
我们常说CPU像大脑一样,负责所有运算的工作,而主机板就有点像脊椎,连接扩充卡、硬盘、网络、音效、键盘、鼠标器、打印机等等所有的周边,让CPU可以掌控。
所以玩电脑的人,常会在意「板子稳不稳」,因为主机板连接的周边太多,若稳定性不够就容易出现各种灵异现象。
CPU不够快,顶多人笨一点算得慢,但脊椎出毛病就不良于行了。
当然,CPU还是最重要的零件,CPU挂了,就像本草纲目所记载的:「脑残没药医」。
目前全世界最大的主机板厂通通都在台湾(生产线当然在大陆),所以一定要好好认识一下台湾之光,但就像最前面说的,现在主机板上实在塞太多东西,每个插槽都是一种规格,有自己的历史和技术。
这篇主要是讲一个「综观」,各插槽的技术会在对应零组件里详细说明,出现一堆英文缩写请别在意。
废话不多说,我们挑一张目前最新的主机板做介绍,大家一起感谢微星提供两张P35 Platinum供小弟任意解体,幸好,在本专题中没有一张主机板死亡。
主机板外观这是目前新的主机板的模样,看起来密密麻麻跟鬼一样。
你电脑里装的可能没这么高级,花样也不一定这么多,但某些东西是每一张主机板都会有的。
先把一定会有的东西框出来标号,依序做介绍。
1.CPU插槽(CPU Socket):首先,主机板一定有个插槽放CPU,不同的主机板通常会有不同的CPU插槽造型,以支持不同的CPU,而即使插槽造型一样,主机板也不一定都能支持,这跟CPU或主机板的世代交替,或是厂商自己划分产品定位有关。
手游《火影忍者》产品分析:基本框架与资源系统
![手游《火影忍者》产品分析:基本框架与资源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e7cacb5f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8e.png)
手游《火影忍者》产品分析:基本框架与资源系统一、游戏系统架构图*说明:红色字体表示较为重要的系统;蓝色字体表示游戏中有特点的系统;说明:游戏的主要由PVE、PVP、养成收集和组织系统组成。
游戏的辅助系统主要由活动、日常任务、社交系统、招募系统等组成。
游戏的整体结构基本完整。
下面对游戏中资源闭环进行分析。
二、游戏闭环图1.闭环图闭环说明:玩家通过进行PVE、PVP和相关的辅助系统(日常任务、成就)来获取资源,玩家消耗获得的资源进行养成和收集玩法,战力的提升提高玩家游戏体验度,从而更好地进行主要系统的玩法,形成闭环。
游戏通过控制体力、关卡次数、关卡cd、关卡内时间限制(检验玩家攻击力)控制玩家每日可获取的资源量,进而控制玩家的成长速度。
玩家消费金币可解除一部分限制,例如获取额外的体力、重置关卡次数、跳过关卡CD。
玩家可以直接购买资源。
大R中R会有更快的成长速度,在游戏前期与非R小R之间拉开差距。
2.经济系统浅析2.1货币介绍1)基本货币2)竞技货币3)其他货币设计目的分析:设计多种游戏货币,是为了保护游戏核心资源,并通过消耗该货币的商城,让货币达到专款专用的目的。
同时可以让玩家为了获取这些货币,进行更多的游戏内容。
每一种商店贩卖的核心资源(玩家最希望获得的资源)不同,是设计者控制核心资源和其他资源产出的手段。
*竞技货币与其他货币商店货物表2.2货币说明1)铜币设计用意:铜币作为日常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产出资源,为玩家提供了日常的游戏目标(获得与消耗)。
通过控制铜币的产出途径与产出量来控制玩家的战斗力成长速度。
2)金币设计用意:1.金币是游戏中的高级货币:金币用于保护游戏内核心资源。
限制玩家免费获取金币的渠道,控制角色成长。
2.为充值玩家提供更好的体验:玩家通过消耗金币,可以快速提高角色战斗力,获取更好的游戏体验。
3.赠送金币,引导玩家充值vip:游戏中会奖励一定金币供非R玩家体验需要消费金币的系统或功能,培养非R消费习惯,从而引导其充值成为付费玩家。
visio 系统架构模板
![visio 系统架构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64fde234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11.png)
Visio系统架构模板本文档旨在提供Visio系统架构模板,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应用架构、开发架构和技术架构。
应用架构应用架构是指系统的整体结构和各个模块之间的关系,以及模块的详细设计文档。
下面是应用架构的主要内容:1. 系统整体架构图系统整体架构图描述了整个系统的结构,包括各个模块之间的关系和交互方式。
该图应该明确地展示出核心业务流程和支撑业务流程的各个模块之间的数据流关系。
2. 应用模块关系图应用模块关系图展示了系统中各个模块之间的关系和依赖关系。
通过该图可以清晰地了解各个模块之间的信息交流和业务协作情况。
3. 模块详细设计文档模块详细设计文档对每个模块进行详细的描述,包括模块的功能、输入输出、处理流程、数据结构、接口和其他相关信息的描述。
该文档能够帮助开发人员理解每个模块的具体实现。
开发架构开发架构是指前端界面设计、后端代码架构和数据库设计文档等与开发相关的方面。
下面是开发架构的主要内容:1. 前端界面设计前端界面设计包括用户界面设计、交互设计、样式设计等,目的是提供直观、易用的用户界面,使得用户能够方便地进行操作和交互。
2. 后端代码架构后端代码架构包括后端应用程序的架构设计、模块划分、接口定义、数据处理等。
该架构应该具备可扩展性、可维护性和可重用性等特点,同时要考虑到安全性和性能等因素。
3. 数据库设计文档数据库设计文档包括数据库结构的设计、表关系的定义、字段的定义等。
该文档应该详细描述数据的存储和访问方式,以及数据之间的关系和操作流程。
技术架构技术架构是指网络拓扑结构图、系统流程图和技术栈介绍文档等与技术实现相关的方面。
下面是技术架构的主要内容:1. 网络拓扑结构图网络拓扑结构图描述了系统中服务器、网络设备和其它组件的连接关系。
该图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整个系统的网络结构,为后面的系统部署和配置提供基础。
2. 系统流程图系统流程图描述了系统的数据处理流程和系统的工作流程。
通过系统流程图可以清楚地看出整个系统的运行流程,有助于理解和优化系统的运行过程。
(完整版)很详细的系统架构图-强烈推荐
![(完整版)很详细的系统架构图-强烈推荐](https://img.taocdn.com/s3/m/cee13909bceb19e8b8f6bac3.png)
很详细的系统架构图--专业推荐2013.11.71.1.共享平台逻辑架构设计如上图所示为本次共享资源平台逻辑架构图,上图整体展现说明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应用系统建设本次项目的一项重点就是实现原有应用系统的全面升级以及新的应用系统的开发,从而建立行业的全面的应用系统架构群。
整体应用系统通过SOA面向服务管理架构模式实现应用组件的有效整合,完成应用系统的统一化管理与维护。
2 应用资源采集整体应用系统资源统一分为两类,具体包括结构化资源和非机构化资源。
本次项目就要实现对这两类资源的有效采集和管理。
对于非结构化资源,我们将通过相应的资源采集工具完成数据的统一管理与维护。
对于结构化资源,我们将通过全面的接口管理体系进行相应资源采集模板的搭建,采集后的数据经过有效的资源审核和分析处理后进入到数据交换平台进行有效管理。
3 数据分析与展现采集完成的数据将通过有效的资源分析管理机制实现资源的有效管理与展现,具体包括了对资源的查询、分析、统计、汇总、报表、预测、决策等功能模块的搭建。
4 数据的应用最终数据将通过内外网门户对外进行发布,相关人员包括局内各个部门人员、区各委办局、用人单位以及广大公众将可以通过不同的权限登录不同门户进行相关资源的查询,从而有效提升了我局整体应用服务质量。
综上,我们对本次项目整体逻辑架构进行了有效的构建,下面我们将从技术角度对相关架构进行描述。
1.2.技术架构设计如上图对本次项目整体技术架构进行了设计,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本次项目整体建设内容应当包含了相关体系架构的搭建、应用功能完善可开发、应用资源全面共享与管理。
下面我们将分别进行说明。
1.3.整体架构设计上述两节,我们对共享平台整体逻辑架构以及项目搭建整体技术架构进行了分别的设计说明,通过上述设计,我们对整体项目的架构图进行了归纳如下:综上,我们对整体应用系统架构图进行了设计,下面我们将分别进行说明。
1.3.1.应用层级说明整体应用系统架构设计分为五个基础层级,通过有效的层级结构的划分可以全面展现整体应用系统的设计思路。
项目研发系统化架构图
![项目研发系统化架构图](https://img.taocdn.com/s3/m/6a5dfd3052d380eb62946d5f.png)
工艺流程和C P 、
S O P /S I P
机械化工程1)APQP项目质量先期策划;2)DFMEA设计失效模式和后果分析;PFMEA过程失效模式和后果分析;3)PPAP项目生产批准程序;4)MSA测量系统分析;5)SPC 统计过程控制。
(项目/过程特殊特性+过程技术标准+过程作业规范+项目测量规范+过程测量规范+设备设施规范+工装检具规范+防错技术+可靠性测试技术)
项目研发系统化架构图
环卫行业标准
客户要求和标准
机械化行业标准工艺流程和C P 、
S O P /S I P
绿化行业标准
重庆新安洁景观园林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项目研发系统化架构图
项目的特殊特性和质量先期策划C T P 、C T Q 和三
次元防错技术客户要求和标准
工艺流程和C P 、
S O P /S I P
工艺流程和C P 、
S O P /S I P
信息化工程
信息化行业标准客户要求和标准
项目的特殊特性和质量先期策划C T P 、C T Q 和三
次元防错技术客户要求和标准
项目的特殊特性和质量先期策划项目的特殊特性和质量先期策划C T P 、C T Q 和三
次元防错技术C T P 、C T Q 和三
次元防错技术环卫工程绿化工程。
应用架构、业务架构、技术架构和业务流程图详解
![应用架构、业务架构、技术架构和业务流程图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b954f53e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7a.png)
应用架构、业务架构、技术架构和业务流程图详解应用架构应用架构(Application Architecture)是描述了IT系统功能和技术实现的内容。
应用架构分为以下两个不同的层次:企业级的应用架构:企业层面的应用架构起到了统一规划、承上启下的作用,向上承接了企业战略发展方向和业务模式,向下规划和指导企业各个IT系统的定位和功能。
在企业架构中,应用架构是最重要和工作量最大的部分,他包括了企业的应用架构蓝图、架构标准/原则、系统的边界和定义、系统间的关联关系等方面的内容。
单个系统的应用架构:在开发或设计单一IT系统时,设计系统的主要模块和功能点,系统技术实现是从前端展示到业务处理逻辑,到后台数据是如何架构的。
这方面的工作一般属于项目组,而不是企业架构的范畴,不过各个系统的架构设计需要遵循企业总体应用架构原则。
应用架构主要以架构图的方式描述系统的组成和框架,一般从系统功能和系统技术层次两个架构视角进行设计:系统功能视角的应用架构图2. 系统技术层次视角的应用架构图业务架构----摘自《自主变革的基石制造企业管理技术及SOA实践》主要考虑部署,例如你不同的应用如何分别部署,如何支持灵活扩展、大并发量、安全性等,需要画出物理网络部署图。
按照应用进行划分的话,还需要考虑是否支持分布式SOA。
每一个典型业务,都可以把它想象为一台运行中的机器,而其中的每个业务组件便是构成这台机器的功能模块。
之所以要利用组件来进行业务架构的搭建,正是因为组件具有上述特性,这些特性能确保搭建的典型业务架构图,既完整有效、又无功能冗余,而且有利于今后展开系统架构的组件分析和设计。
这样的架构能告诉我们:是由哪些内容相对独立的业务模块构成了这项典型业务。
如对其中的每一个业务组件之间的作业关联关系、相互沟通的方式进行研究,就能掌握整个业务架构的协同作业水平;如果对每一个业务组件都采用前述外特性定义的方法加以描述,就能掌握这些组件当前能完成哪些独立的业务内容以及能达成哪些业务目标。
系统架构设计典型案例
![系统架构设计典型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a64bc87ea300a6c30c229f83.png)
系统架构典型案例一、共享平台逻辑架构如上图所示为本次共享资源平台逻辑架构图,上图整体展现说明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应用系统建设本次项目的一项重点就是实现原有应用系统的全面升级以及新的应用系统的开发,从而建立行业的全面的应用系统架构群。
整体应用系统通过SOA面向服务管理架构模式实现应用组件的有效整合,完成应用系统的统一化管理与维护。
2 应用资源采集整体应用系统资源统一分为两类,具体包括结构化资源和非机构化资源。
本次项目就要实现对这两类资源的有效采集和管理。
对于非结构化资源,我们将通过相应的资源采集工具完成数据的统一管理与维护。
对于结构化资源,我们将通过全面的接口管理体系进行相应资源采集模板的搭建,采集后的数据经过有效的资源审核和分析处理后进入到数据交换平台进行有效管理。
3 数据分析与展现采集完成的数据将通过有效的资源分析管理机制实现资源的有效管理与展现,具体包括了对资源的查询、分析、统计、汇总、报表、预测、决策等功能模块的搭建。
4 数据的应用最终数据将通过内外网门户对外进行发布,相关人员包括局内各个部门人员、区各委办局、用人单位以及广大公众将可以通过不同的权限登录不同门户进行相关资源的查询,从而有效提升了我局整体应用服务质量。
综上,我们对本次项目整体逻辑架构进行了有效的构建,下面我们将从技术角度对相关架构进行描述。
二、一般性技术架构设计案例如上图对本次项目整体技术架构进行了设计,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本次项目整体建设内容应当包含了相关体系架构的搭建、应用功能完善可开发、应用资源全面共享与管理。
下面我们将分别进行说明。
三、整体架构设计案例上述两节,我们对共享平台整体逻辑架构以及项目搭建整体技术架构进行了分别的设计说明,通过上述设计,我们对整体项目的架构图进行了归纳如下:综上,我们对整体应用系统架构图进行了设计,下面我们将分别进行说明。
1.应用层级说明整体应用系统架构设计分为五个基础层级,通过有效的层级结构的划分可以全面展现整体应用系统的设计思路。
WCDMA第三代无线通信系统核心网络介绍
![WCDMA第三代无线通信系统核心网络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5019b62dbd64783e09122bba.png)
一、前言与目前的手机系统GSM/GPRS比较起来,第三代无线通信系统的出现,将会带来更高的无线频宽与丰富的多媒体应用技术,在第三代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者在静止时可以提供2Mbit/sec的频宽,低速移动时可以提供384Kbits/sec的频宽,而在高速移动时则提供144Kbits/sec的频宽。
以这样的频宽来说,不只足以满足许多人对于语音传递的需求,甚至是各式各样的网络服务,都有极大的潜力无时无刻出现在使用者手机中。
第三代无线通信所包含的层面相当广泛,其中包括所会用到的技术以及在商业化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如果以目前的架构来看,我们可以把整个系统大概分为一下五个部分:▪核心网络(Core Network)▪GSM、GPRS无线通信网络(GSM、GPRS Radio Access Network)▪WCDMA/UMTS无线通信网络(WCDMA/UMTS Radio Access Network)▪服务机制与安全(Service and Security)▪手持装置(Terminal Equipment)其中,核心网络所指的就是各系统业者用来连接各无线基地台与后端大众电话网络(PSTN)或是其他资料网络的Intranet。
通过核心网系统业者可以让手机用户的语音资料,经由业者的核心网络传递到目前通信的目的端。
因此在核心网的架构中,除了包含语音媒体资料的转换外,还包括了记录使用者资讯与计费机制的系统。
笔者认为,了解一个无线通信系统最好的方式就是由核心网着手。
因为如果一旦确实了解使用者的语音或是数据资料,是如何通过核心网来传送与处理的话,那整个系统的雏形将会很自然的在脑海中产生,进一步的再由无线通信的协议与界面来着手,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可以在建立一个对系统的轮廓后,再逐一的把各个细节探讨完整,相信这将会是对初学无线通信的读者来说,最好的一个学习道路。
而GSM/GPRS与WCDMA/UMTS的无线通信网络,所指的就是手机与基地台间的无线通信界面与机制,这也是在认识无线通信系统中相当重要的一环。
多种系统架构图和说明
![多种系统架构图和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e577af03d4d8d15abe234efd.png)
各种系统架构图和说明1.1.共享平台逻辑架构设计如上图所示为本次共享资源平台逻辑架构图,上图整体展现说明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应用系统建设本次项目的一项重点就是实现原有应用系统的全面升级以及新的应用系统的开发,从而建立行业的全面的应用系统架构群。
整体应用系统通过SOA面向服务管理架构模式实现应用组件的有效整合,完成应用系统的统一化管理与维护。
2 应用资源采集整体应用系统资源统一分为两类,具体包括结构化资源和非机构化资源。
本次项目就要实现对这两类资源的有效采集和管理。
对于非结构化资源,我们将通过相应的资源采集工具完成数据的统一管理与维护。
对于结构化资源,我们将通过全面的接口管理体系进行相应资源采集模板的搭建,采集后的数据经过有效的资源审核和分析处理后进入到数据交换平台进行有效管理。
3 数据分析与展现采集完成的数据将通过有效的资源分析管理机制实现资源的有效管理与展现,具体包括了对资源的查询、分析、统计、汇总、报表、预测、决策等功能模块的搭建。
4 数据的应用最终数据将通过内外网门户对外进行发布,相关人员包括局内各个部门人员、区各委办局、用人单位以及广大公众将可以通过不同的权限登录不同门户进行相关资源的查询,从而有效提升了我局整体应用服务质量。
综上,我们对本次项目整体逻辑架构进行了有效的构建,下面我们将从技术角度对相关架构进行描述。
1.2.技术架构设计如上图对本次项目整体技术架构进行了设计,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本次项目整体建设内容应当包含了相关体系架构的搭建、应用功能完善可开发、应用资源全面共享与管理。
下面我们将分别进行说明。
1.3.整体架构设计上述两节,我们对共享平台整体逻辑架构以及项目搭建整体技术架构进行了分别的设计说明,通过上述设计,我们对整体项目的架构图进行了归纳如下:综上,我们对整体应用系统架构图进行了设计,下面我们将分别进行说明。
1.3.1.应用层级说明整体应用系统架构设计分为五个基础层级,通过有效的层级结构的划分可以全面展现整体应用系统的设计思路。
各种系统架构图及其简介
![各种系统架构图及其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b29784d0910ef12d2af9e741.png)
1.Spring 架构图Spring 是一个开源框架,是为了解决企业应用程序开发复杂性而创建的。
框架的主要优势之一就是其分层架构,分层架构允许您选择使用哪一个组件,同时为J2EE 应用程序开发提供集成的框架。
Spring 框架的功能可以用在任何J2EE 服务器中,大多数功能也适用于不受管理的环境。
Spring 的核心要点是:支持不绑定到特定J2EE 服务的可重用业务和数据访问对象。
这样的对象可以在不同J2EE 环境(Web或EJB )、独立应用程序、测试环境之间重用。
组成Spring 框架的每个模块(或组件)都可以单独存在,或者与其他一个或多个模块联合实现。
每个模块的功能如下:•核心容器:核心容器提供Spring 框架的基本功能。
核心容器的主要组件是BeanFactory ,它是工厂模式的实现。
BeanFactory 使用控制反转(IOC )模式将应用程序的配置和依赖性规范与实际的应用程序代码分开。
•Spring 上下文:Spring 上下文是一个配置文件,向Spring 框架提供上下文信息。
Spring 上下文包括企业服务,例如JNDI 、EJB 、电子邮件、国际化、校验和调度功能。
•Spring AOP :通过配置管理特性,Spring AOP 模块直接将面向方面的编程功能集成到了Spring 框架中。
所以,可以很容易地使Spring 框架管理的任何对象支持AOP 。
Spring AOP 模块为基于Spring 的应用程序中的对象提供了事务管理服务。
通过使用Spring AOP ,不用依赖EJB 组件,就可以将声明性事务管理集成到应用程序中。
•Spring DAO :JDBC DAO 抽象层提供了有意义的异常层次结构,可用该结构来管理异常处理和不同数据库供应商抛出的错误消息。
异常层次结构简化了错误处理,并且极大地降低了需要编写的异常代码数量(例如打开和关闭连接)。
Spring DAO 的面向JDBC 的异常遵从通用的DAO 异常层次结构。
第一章Struts2系统架构
![第一章Struts2系统架构](https://img.taocdn.com/s3/m/9c34f8dbf705cc175427090c.png)
第一章Struts2系统架构本章主要介绍的Struts2的系统架构,让学员对Struts2框架在结构上有一个整体概念为我们以后更加详细的学习Struts2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第一节Struts2的系统架构及处理的主要流程1.Struts1简介Struts1的历史比较久远,Struts1是世界上第一个发布的MVC框架,目前市场率最高的框架。
下面将简单讲解Struts1的基本架构。
图1-1显示了Struts1的数据流图。
图1-1 Struts1数据流图Struts1框架以ActionServlet为核心控制器,ActionServlet获得客户端请求。
然后ActionServlet根据请求信息调用匹配的业务逻辑控制器(Action)处理用户请求。
请求处理完成后,业务逻辑处理器调用相应的JSP显示处理结果。
Struts1框架实现了MVC模式,下面我们了解一下Struts1是怎样实现MVC模式的。
Struts1框架中并没有提供Model层的实现。
在实际的企业应用中,通过一个JavaBean 实现一个业务逻辑,在功能比较复杂的应用中也采用EJB或WebService服务实现业务逻辑。
Struts1框架的View层采用JSP实现。
Struts1提供了大量丰富的标签库。
这些标签库与Struts的组件兼容的特别好,可以很容易的输出控制器的处理结果。
Struts1框架中,控制器是它的核心,Struts1的控制器由两部分组成:核心控制器(ActionServlet)和业务逻辑控制器(Action),核心控制器由Struts1框架提供。
业务逻辑控制器需要由用户自己继承Struts1框架提供的Action类实现。
在Struts1框架中,JSP/Servlet耦合非常紧密。
这种紧密关系促使Struts1存在各种缺陷。
下面我们分析一下Struts1中存在的缺陷。
●支持的表现层技术单一●耦合性强,不便于单元测试●代码依赖于Struts1 API,侵入性强2.WebWork简介WebWork出自于开源组织opensymphony,实际的创始人是Java领域的名人Rickard Oberg(JBoss和XDoclet的作者)。
周界防范系统包含哪些子系统?系统架构如何?系统如何设计?
![周界防范系统包含哪些子系统?系统架构如何?系统如何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a9caafa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cc.png)
前言大家好,我是薛哥。
周界防范系统的应用很广泛,只要涉及到周界入侵防范的,都需要设置这个系统,有的设置电子围栏,有的设置主动红外报警,有的设置警戒摄像机等等,今天分享一套全面的周界防范系统设计方案,涉及到各个周界子系统,可以参考一下。
正文第一章周界防范子系统1.1系统概述周界防范主要在园区周界,如围墙、栅栏、树林、边界、河边等场景中,通过各种技术手段一旦发现布防区域中的异常情况,系统能够以最快和最佳的方式发出警报并提供有用信息,从而能够更加有效的协助安保人员处理危机,最大限度的降低误报和漏报现象,切实提高布放区域的安全防范能力,是园区安防系统的第一道防线。
1.2系统设计1.2.1系统架构周界防范子系统由前端报警、传输网络、管理中心组成。
其中前端报警部分包括周界入侵探测器和防区脉冲主机以及报警主机。
报警主机到管理中心的传输网络可以是公共电话交换网(PSTN)、无线信道(CDMA/GSM)、Internet网络等。
管理中心则有管理计算机以及相应软件组成。
整体架构如下图所示:图1.周界防范系统架构图1.2.2业务流程周界防范的业务流程分为:当有活动目标进入布防区域时,检测设备开始检测活动目标,产生周界防范报警事件,并将事件上报给后中心平台;综合安防管理平台报警系统接收到事件后,可进行事件查看,并通过平台的联动模块配置不同的联动方式。
其中,视频周界防范会将报警事件发到智能分析设备进行分析,判断是否有人后再上报给平台。
1.2.3前端探测器设计周界防范产品主要部署在室外周界,整个报警系统给的最外层防护圈,当有人员从外部闯入时,周界防范探测器将报警信号通过报警主机上传到监控中心,便于中心管理人员迅速处警。
目前,周界产品主要类型为红外对射、脉冲电子围栏、振动光纤、可见光视频周界相机、热成像相机、入侵安防雷达、激光扫描探测器等。
➢红外对射红外对射是目前技术最成熟、使用也最广泛的周界探测技术之一。
一对对射由一个红外发射机和一个红外接收机组成,当发射机和接收机之间的红外光束被完全或部分遮断时产生报警信号。
OSGi架构
![OSGi架构](https://img.taocdn.com/s3/m/9231c20b79563c1ec5da718e.png)
OSGi架构:OSGi 架构主要由三种组件所组成: Framework、Bundle 和Service。
Framework 架构在 Java VM(Java Virtual Machine)上,Bundle 则是执行于Framework 上的应用程序,而Service 是Bundle 所提供(Export)或所需(Import)的接口服务。
架构图:OSGi bundleBundle 是一个Java Archive(JAR)档案,该 JAR包含 Java类别(Class)、启动类别(Activator Class)、清单文件(Manifest Header)和一些资源文件(如HTML 网页或JPG 图片等)。
Bundle 生命周期狀态图Class Loading概念图Service RegistryOSGi的优点⏹Platform Independent⏹Application Independent⏹Secure⏹Multiple Services⏹Multiple Local Network Technologies⏹Multiple Device Access TechnologiesCo-existence with Other StandardsOSGi 简介OSGi——Open Service Gateway Initiative 字面上的意思是一个公共的服务平台。
1999年OSGi 联盟成立,它是一个非盈利的国际组织,旨在建立一个开放的服务规范,为通过网络向设备提供服务建立开放的标准,是开放业务网关的发起者。
OSGi 联盟的初始目标是构建一个在广域网和局域网或设备上展开业务的基础平台。
历史总是具有惊人的相似性,正如Java 诞生于一个嵌入式开发的项目中,却被应用于网络平台的开发,对OSGi 的最早设计也是针对嵌入式应用的,诸如机顶盒、服务网关、手机、汽车等都是其应用的主要环境。
后来,由于OSGi 的诸多优秀特性(可动态改变系统行为,热插拔的插件体系结构,高可复用性,高效性等等),它被应用于许多PC 上的应用开发,因此逐步为开发者所知和钟爱。
视频会议系统组网架构图
![视频会议系统组网架构图](https://img.taocdn.com/s3/m/64ae4504d0d233d4b14e69c3.png)
领导会议室
会议厅
摄像头输入
M210
200人报告室VP9030A
会议终端-VP9035A
IP网络
会议终端-VP9035A
…………
MCU-VP8650
会议终端-VP9035A
IP网络 会议终端-VP8033C
会议终端-VP8033C
…………
MCU-VP8650C 注:电视机客户自备 会议终端-VP8033C
高清会议终端
高清会议终端
高清会议终端
市级MCU 市级MCU 市级MCU 市级MCU 市级MCU 市级MCU 市——县
…………
高清会议终端 高清会议终端
高清会议终端
高清会议终端
温州市MCU
温州市应急指挥网络
一期应急指挥点
二期扩容指挥点
…………
高清会议终端 高清会议终端
高清会议终端
高清会议终端
公安、环保、安监等
MCU-VP8650C-12XD
IP网络
……
高清会议终端
高清会议终端
……
高清会议终端
高清会议终端
会议终端-VP9030
IP网络
会议终端-VP9030
…………
MCU-VP8650C
会议终端-VP9030
会场1
MCU
网络
…………
会场2
会场n
50个会场平级开会
会场50
MCU
网络
…………
一级会场1
…………
嘉定区
VP9030
VP9030
学校
VP9030
省级MCU
市级终端做模拟级联
VP9030
MCU-VP8650C 市级MCU
组织架构图
![组织架构图](https://img.taocdn.com/s3/m/beca0bc32cc58bd63186bdac.png)
组织架构图:2.4 数据流分析2.4.1 数据流图当数据在软件系统中运动时,它将被一系列“变换”所修改。
数据流图(DFD)是一种图形化技术,它描绘信息流和数据从输入移动到输出的过程中所经受的变换。
它是在对系统调研阶段绘制出的业务流程图的基础上,从系统的科学性、管理的合理性、实际运行的可行性角度出发,将信息处理功能和彼此之间的联系自顶向下,逐层分解,从逻辑上精确地描述新系统应具有的数据加工功能、数据输入、数据输出、数据存储及数据来源和去向。
在数据流图中没有任何具体的物理部件,它只是描绘数据在软件中流动和被处理的逻辑过程。
数据流图是系统逻辑功能的图形表示,即使不是专业的计算机技术人员也容易理解它,因此是分析员与用户之间极好的通信工具。
此外,设计数据流图时只需考虑系统必须完成的基本逻辑功能,完全不需要考虑怎样具体的实现这些功能。
数据流图具有以下两个特性:(1)抽象性:表现在它完全舍去了具体的物质,只剩下数据的流动、加工、处理与存储。
(2)概括性:表现在它可以把信息中的各种不同业务处理过程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整体。
数据流图由以下四种基本元素组成,即源点或终点、数据处理(功能)、数据存储和数据流。
该企业销售管理系统的数据流程见图2-2:外部实体 数据处理数据流 数据存储商品销售系统的数据流程图如图:1) 功能分析图一、系统设计部分1.详细功能设计:根据各个方面调研,本系统主要完成以下功能:销售报价处理、系统维护、合同订单管理、销售订单管理、销售结算、发货管理、销售分析等功能。
销售子系统模块划分:1.系统维护数据管理。
包含的内容主要有:客户资料:提供按客户分区域、分类管理客户信息,每一客户可定义多个送货地址,多种付款方式。
用户管理:完成销售系统用户(操作员)的管理功能,包括操作员的分配、删除、权限管理等。
日志管理:管理销售系统操作员的操作日志,可以查询、统计、删除、打印操作员的操作日志,通过对这此日志的管理,及时发现并预防发生问题,主要是事后处理,防止抵赖,从而加强系统的安全性。
各种图(流程图,思维导图,UML,拓扑图,ER图)简介
![各种图(流程图,思维导图,UML,拓扑图,ER图)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6459d21616fc700abb68fc7d.png)
各种图(流程图,思维导图,UML,拓扑图,ER图)简介流程图1.定义:流程图是对过程、算法、流程的一种图像表示,在技术设计、交流及商业简报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2.案例3.计算机语言只是一种工具。
光学习语言的规则还不够,最重要的是学会针对各种类型的问题,拟定出有效的解决方法和步骤即算法。
有了正确而有效的算法,可以利用任何一种计算机高级语言编写程序,使计算机进行工作。
因此,设计算法是程序设计的核心。
对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题方法和步骤。
例如,求1+2+3+…+100,可以先进行1+2,再加3,再加4,一直加到100,也可采取100+(1+99)+(2+98)+…+(49+51)+50=100+50+49×100=5050。
还可以有其它的方法。
当然,方法有优劣之分。
有的方法只需进行很少的步骤,而有些方法则需要较多的步骤。
一般说,希望采用方法简单,运算步骤少的方法。
因此,为了有效地进行解题,不仅需要保证算法正确,还要考虑算法的质量,选择合适的算法。
一个计算问题的解决过程通常包含下面几步:a.确立所需解决的问题以及最后应达到的要求。
必须保证在任务一开始就对它有详细而确切的了解,避免模棱两可和含混不清之处。
b.分析问题构造模型。
在得到一个基本的物理模型后,用数学语言描述它,例如列出解题的数学公式或联立方程式,即建立数学模型。
c.选择计算方法。
如定积分求值问题,可以用矩形法、梯形法或辛普生法等不同的方法。
因此用计算机解题应当先确定用哪一种方法来计算。
专门有一门学科“计算方法”,就是研究用什么方法最有效、最近似地实现各种数值计算的,换句话说,计算方法是研究数值计算的近似方法的。
d.确定算法和画流程图。
在编写程序之前,应当整理好思路,设想好一步一步怎样运算或处理,即为“算法”。
把它用框图画出来,用一个框表示要完成的一个或几个步骤,它表示工作的流程,称为流程图。
它能使人们思路清楚,减少编写程序中的错误。
软件技术架构图:绘制步骤与示例
![软件技术架构图:绘制步骤与示例](https://img.taocdn.com/s3/m/8719b0d1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27.png)
软件技术架构图:绘制步骤与示例软件技术架构图是一个描述软件系统体系结构、技术组件和它们之间关系的图表。
它展示了系统的不同技术层,以及层与层之间的通信方式。
一个有效的技术架构图可以帮助开发人员更好地理解、设计和实现软件系统。
在绘制软件技术架构图时,通常会遵循以下步骤:1.确定系统功能需求:首先,了解系统的功能需求是绘制技术架构图的关键步骤。
了解业务需求、用户需求以及非功能需求等,有助于确定需要哪些技术组件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2.定义技术层:根据系统功能需求,将系统划分为不同的技术层。
通常,一个典型的软件系统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层次:a) 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负责与用户进行交互,提供用户界面。
b) 业务逻辑层(Business Logic Layer):负责实现系统的业务逻辑。
c) 数据访问层(Data Access Layer):负责与数据存储进行交互,通常包括数据库、文件系统等。
d) 实体类(Entity Classes):代表数据模型中的实体对象,通常位于业务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层之间。
e) 通信层(Communication Layer):负责不同技术层之间的通信,包括网络通信、消息传递等。
f) 基础设施层(Infrastructure Layer):包括操作系统、网络环境、硬件设备等底层设施。
3.确定组件关系:在确定了技术层之后,需要确定层与层之间的通信方式和关系。
例如,表示层和业务逻辑层之间的通信通常是通过API调用的方式进行的。
4.绘制架构图:根据上述步骤,使用图表工具绘制技术架构图。
在绘制架构图时,要确保各个技术层和组件之间的关系清晰明了。
下面是一个示例技术架构图的详细说明:1.表示层:该层包括用户界面和相关的UI组件,例如按钮、表单、列表等。
用户通过表示层与系统进行交互,实现信息的输入和输出。
2.业务逻辑层:该层包括实现系统业务逻辑的组件和功能模块。
例如,一个电商系统的业务逻辑层可能包括购物车管理、订单处理、支付管理等模块。
(完整版)很详细的系统架构图-强烈推荐
![(完整版)很详细的系统架构图-强烈推荐](https://img.taocdn.com/s3/m/cee13909bceb19e8b8f6bac3.png)
很详细的系统架构图--专业推荐2013.11.71.1.共享平台逻辑架构设计如上图所示为本次共享资源平台逻辑架构图,上图整体展现说明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应用系统建设本次项目的一项重点就是实现原有应用系统的全面升级以及新的应用系统的开发,从而建立行业的全面的应用系统架构群。
整体应用系统通过SOA面向服务管理架构模式实现应用组件的有效整合,完成应用系统的统一化管理与维护。
2 应用资源采集整体应用系统资源统一分为两类,具体包括结构化资源和非机构化资源。
本次项目就要实现对这两类资源的有效采集和管理。
对于非结构化资源,我们将通过相应的资源采集工具完成数据的统一管理与维护。
对于结构化资源,我们将通过全面的接口管理体系进行相应资源采集模板的搭建,采集后的数据经过有效的资源审核和分析处理后进入到数据交换平台进行有效管理。
3 数据分析与展现采集完成的数据将通过有效的资源分析管理机制实现资源的有效管理与展现,具体包括了对资源的查询、分析、统计、汇总、报表、预测、决策等功能模块的搭建。
4 数据的应用最终数据将通过内外网门户对外进行发布,相关人员包括局内各个部门人员、区各委办局、用人单位以及广大公众将可以通过不同的权限登录不同门户进行相关资源的查询,从而有效提升了我局整体应用服务质量。
综上,我们对本次项目整体逻辑架构进行了有效的构建,下面我们将从技术角度对相关架构进行描述。
1.2.技术架构设计如上图对本次项目整体技术架构进行了设计,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本次项目整体建设内容应当包含了相关体系架构的搭建、应用功能完善可开发、应用资源全面共享与管理。
下面我们将分别进行说明。
1.3.整体架构设计上述两节,我们对共享平台整体逻辑架构以及项目搭建整体技术架构进行了分别的设计说明,通过上述设计,我们对整体项目的架构图进行了归纳如下:综上,我们对整体应用系统架构图进行了设计,下面我们将分别进行说明。
1.3.1.应用层级说明整体应用系统架构设计分为五个基础层级,通过有效的层级结构的划分可以全面展现整体应用系统的设计思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很详细的系统架构图--专业推荐1.1.共享平台逻辑架构设计1.2.如上图所示为本次共享资源平台逻辑架构图,上图整体展现说明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应用系统建设本次项目的一项重点就是实现原有应用系统的全面升级以及新的应用系统的开发,从而建立行业的全面的应用系统架构群。
整体应用系统通过SOA面向服务管理架构模式实现应用组件的有效整合,完成应用系统的统一化管理与维护。
2 应用资源采集整体应用系统资源统一分为两类,具体包括结构化资源和非机构化资源。
本次项目就要实现对这两类资源的有效采集和管理。
对于非结构化资源,我们将通过相应的资源采集工具完成数据的统一管理与维护。
对于结构化资源,我们将通过全面的接口管理体系进行相应资源采集模板的搭建,采集后的数据经过有效的资源审核和分析处理后进入到数据交换平台进行有效管理。
3 数据分析与展现采集完成的数据将通过有效的资源分析管理机制实现资源的有效管理与展现,具体包括了对资源的查询、分析、统计、汇总、报表、预测、决策等功能模块的搭建。
4 数据的应用最终数据将通过内外网门户对外进行发布,相关人员包括局内各个部门人员、区各委办局、用人单位以及广大公众将可以通过不同的权限登录不同门户进行相关资源的查询,从而有效提升了我局整体应用服务质量。
综上,我们对本次项目整体逻辑架构进行了有效的构建,下面我们将从技术角度对相关架构进行描述。
1.3.技术架构设计如上图对本次项目整体技术架构进行了设计,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本次项目整体建设内容应当包含了相关体系架构的搭建、应用功能完善可开发、应用资源全面共享与管理。
下面我们将分别进行说明。
1.4.整体架构设计上述两节,我们对共享平台整体逻辑架构以及项目搭建整体技术架构进行了分别的设计说明,通过上述设计,我们对整体项目的架构图进行了归纳如下:综上,我们对整体应用系统架构图进行了设计,下面我们将分别进行说明。
1.4.1.应用层级说明整体应用系统架构设计分为五个基础层级,通过有效的层级结构的划分可以全面展现整体应用系统的设计思路。
基础层基础层建设是项目搭建的基础保障,具体内容包含了网络系统的建设、机房建设、多媒体设备建设、存储设备建设以及安全设备建设等,通过全面的基础设置的搭建,为整体应用系统的全面建设良好的基础。
应用数据层应用数据层是整体项目的数据资源的保障,本次项目建设要求实现全面的资源共享平台的搭建,所以对于应用数据层的有效设计规划对于本次项目的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从整体结构上划分,我们将本次项目建设数据资源分为基础的结构型资源和非结构型资源,对于非结构型资源我们将通过基础内容管理平台进行有效的管理维护,从而供用户有效的查询浏览;对于结构型数据,我们进行了有效的分类,具体包括政务公开资源库、办公资源库、业务经办资源库、分析决策资源库、内部管理资源库以及公共服务资源库。
通过对资源库的有效分类,建立完善的元数据管理规范,从而更加合理有效的实现资源的共享机制。
应用支撑层应用支撑层是整体应用系统建设的基础保障,根据本次招标文件相关需求,我们进行了相关面向服务体系架构的设计,通过统一的企业级总线服务实现相关引用组件包括工作流、表单、统一管理、资源共享等应用组件进行有效的整合和管理,各个应用系统的建设可以右下基于基础支撑组件的应用,快速搭建相关功能模块。
由此可见,应用支撑层的建设是整体架构设计的核心部分,其关系到本次项目的顺利搭建以及今后区劳动局信息化的发展。
应用管理层在图中的设计中,应用管理层有效的承接了我局原有应用系统分类标准,将实际应用系统分成了八个应用体系,在实际应用系统的建设中,我们将全面传承原有应用分类标准规范的基础上实现有效的多维的应用资源分类方法,不仅如此,整体应用系统也可以通过多维的管理模式进行相关操作管理,如按照业务将应用系统进行划分,包括劳动管理和保险管理等。
应用管理层是实际应用系统的建设层,通过应用支撑层相关整合机制的建立,我们将实现应用管理层相关应用系统的有效整合,通过统一化的管理体系,全面提升我局应用系统管理效率,提升服务质量。
展现层整体应用功能将通过门户方式进行展现,架构分别设计了内网门户和外网门户,不同的应用人员通过登录可以实现相关系统的应用和资源的浏览查询操作。
1.4.2.标准体系规范说明大型的应用工程项目的建设必须遵照严格的标准体系建设规范,根据本次项目实际需求,我们通过三个规范体系对项目进行合理的保障,具体包括了安全标准管理系统、标准规范体系以及运行管理体系。
通过相关标准的制定、安全架构的保障以及管理规范的建设可以保障整体应用系统的设计、搭建、运维等全流程性工作。
1.4.3.应用用户设计通过分析,我们将整体应用系统面向人群分为四类,具体包括广大公众、区内委办局、局内相关部门以及用人单位,不同对象通过访问不同门户可以进行全面的服务保障。
1.4.4.系统建设总结在图中对本次项目整体应用系统建设需求同样也进行了归纳,项目整体分为三个主体建设,即:共享信息平台的搭建、原有应用系统的改造以及新的应用系统的搭建。
共享信息平台的建设旨在全面整合相关应用系统资源,实现有效的浏览、查询检索机制,整体数据通过规范化的元数据管理机制,实现有效的梳理存储,为今后资源的整合奠定基础。
不仅如此,在实际项目建设中还将引入商业智能应用模块,实现对共享资源的智能化分析,从而为决策预警等提供有力依据。
原有业务系统改造则是实现原有应用系统相关流程等的优化配置,并通过有效的数据梳理改造为信息资源的共享奠定良好的基础。
本次项目中需要改造系统包括:政务公开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公众服务系统以及综合管理系统。
新的业务系统的建设则是要全面提升现阶段我局整体办公效率,继续加强信息化建设,通过更加全面合理的应用系统的建设,提升我局整体服务水平。
本次项目需要建设系统包括:业务经办系统、社会保险系统、土地储备系统、企业监督系统、劳动监察系统、劳动关系与仲裁系统、就业和失业管理系统以及综合管理系统。
1.4.5.应用接口管理本次项目建设还涉及到整体应用系统与外部相关系统接口的管理,实际应用接口包括与税务接口、与财政部门接口、与民政部门接口、与基层单位接口与公安部门接口以及与其他部门的接口。
通过有效的接口管理机制,实现资源的互联互通,从而更加有效的提升我局无纸化办公机制,全面加强我局整体工作效率。
1.5.系统整体逻辑架构规划一个成熟先进的北京市卫生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网站平台系统框架是一切技术工作的先决条件,是奠定系统性能的基础,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本项目建设应首先考虑设计和建立一个统一的北京市卫生人才交流服务中心门户网站系统技术体系,能够支持政府信息资源的整合、管理及门户网站群的建设,提供统一的内容管理、资源整合、安全管理构架,并提供对应用服务的统一调度和管理,同时,系统体系结构应分层组织,系统功能模块化,系统集成松耦合,方便业务应用的修改、重用和部署,满足系统未来弹性扩展的要求。
系统逻辑框架如下图所示。
整体系统包括三个体系一个平台进行全面保障,其中三个体系包括:运行管理体系;标准规范体系;安全保障体系;具体平台根据新闻局实际需求建设网站群支撑管理平台,平台保障了相关招标文件中的采集管理、内容管理、统计管理、安全管理等功能需求,对于整体应用平台的支撑则通过中科软多年门户建设经验总结完成的相关应用组件包括工作流管理、元数据管理、电子表单等进行保障。
1.5.1.各主要组成部分概要描述数据层对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进行调度和存储。
结构化数据包括:XML 和DBMS。
非结构化数据包括:文本文件、音视频文件、office 系列文件、图形图像文件及ZIP、PDF、SWF 等其他格式文件等,在数据接口上支持WebService 模块化组件。
支撑层支撑层通过应用服务器,提供对系统应用层强大的支持,包括:电子表单、工作流、元数据管理、安全审计等功能。
并通过WEBSERVICE接口服务支持外部资源对内容管理基础数据以及内容管理对外部数据资源的应用数据集成。
应用层应用层是政府门户网站群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对信息处理的重要环节,按功能的不同可以分为:信息发布管理、网站群管理、系统管理、外挂组件管理、交互功能、多媒体信息管理、内容聚合:RSS等。
展现层政府门户网站群的最终表现是一组具有相同标准和相同规范体系的网站群体系。
它涵盖主站、各级子网站、各类专题子网站等,同时系统为应用层的不同应用提供信息资源的不同表现形式,包括有Web、RSS等。
接入层实现客户通过浏览器来访问表现层以获取信息资源。
1.6.系统技术架构系统技术架构框架如图所示。
1.7.总体架构设计应用系统总体架构图如上图所示,本项目将采用数据与应用大集中的架构,即国际收支平衡管理管理信息系统只部署在国家外汇管理局,相关数据也集中存储在总局的国际收支平衡整合库中。
整个系统采用B/S的结构,在进行数据清洗、转换,即ETL的时候会采用C/S结构,整个架构主要包括如下内容:1、构建应用支撑平台,提供统一的人员、组织机构和权限管理,提供支持各种复杂业务系统的开发和组装框架,实现单点登录和目录服务,并提供对应用系统的运行监控,数据的备份恢复等功能。
国际收支平衡管理信息系统的各个子系统以及外汇局应用支撑平台门户都是基于应用支撑平台开发、组装和运行的。
2、数据整合与交换系统是整个国际收支平衡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负责将从外汇局内部(主要是现有的业务系统或者业务数据)和外汇局外部(主要是共建部委的共享数据)的相关外汇数据采集、清洗、转换,并通过数据传输通道汇总至统一的国际收支信息的整合数据库中。
各分支局数据通过数据传输通道上传到国家外汇管理局,由数据整合和交换系统接收并处理数据,最终也汇总至总局的整合数据库中。
数据交换将以成熟、稳定的第三方产品为基础进行设计和开发。
3、开发新版国际收支网上申报系统,实现涉外收入申报业务网上受理,方便企业申报业务;建立与银行系统的接口,满足与银行的数据交换;方便银行的查询和审核操作。
网上申报数据将统一存储至网上申报数据库,并通过数据整合与交换系统与国际收支统计监测系统进行数据集成,同时申报数据最终汇总至总局的整合数据库中。
网上申报系统将与外汇局的“一站式”网上服务平台集成,申报主体和银行将通过服务平台登录系统,进行申报、审核、查询统计等操作。
外汇局人员也可通过服务平台或者外汇局的应用支撑平台门户登录系统,进行对申报数据的核查、查询统计操作。
4、在数据整合与交换系统上建设统计分析系统,根据基础指标和统计分析指标将整合数据库中的信息动态生成各类统计分析报表(如国际收支平衡表、国际投资头寸表、结售汇统计报表等)。
统计分析系统将利用数据仓库和多维联机在线分析技术,在对国际收支平衡状况的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提供面向主题的多种分析模型和分析方法,从多个角度分析国际收支平衡的状况和存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