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场雪》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场雪》教学设计
清油河希望小学:朱宝珍
教材依据: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第十一册
设计思想:
运用情境体验教学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情感体验,做到“情境即在眼前,我在情境中。

”可从以下几个途径去实施:①运用导语、引言再现情境,让形象鲜活起来;②展现画面场景渲染情境,让认识生动起来;③开辟音乐渠道烘托情境,让真情洋溢起来;④自主品味朗读感受情境,让感悟深刻起来;⑤走进生活实践中体验情境,让智慧丰满起来。

教学思路为:课文内容的理解→学习作者表达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质疑解难→以读促写。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写作手法。

领悟抓住特点描写下雪景象和通过联想来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能写一篇写景的文章。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培养学生想象能力、表达能力,提高朗读水平。

过程与方法:
1、从教学需要出发,通过课件引入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情感体验,做到“情境即在眼前,我在情境中。


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怎样读好课文,做到感情真挚。

学习作者有条理地记叙下大雪的情景,并抓住景物特点展开联想表达中心的写作方法。

3鼓励学生投身到大自然中去。

通过观察、体验、感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作者怎样借景抒发了自己的喜悦之情,把握课文的感情内涵,把作者的思想感情内化为自己的真情实感,感受雪后的美丽景象,体会大雪带给人们的喜悦心情。

2、通过语言文字的诵读,力求达到声情并茂,想象出一幅幅美丽、鲜明的画面,体会出作者观察事物的准确、细致、深刻,语言之优美贴切,以及字里行间洋溢着的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培养学生感受生活的能力,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作者是怎样在描述瑞雪的过程中透露自己内心喜悦的。

教法选择:情境体验教学法;以读为主、读中感悟、揉读课文。

学法指导:
1、抓住重点词句分析理解课文。

2、反复诵读、读中感悟。

3、投身于大自然中,观察、体验、感受,学习课文写作方法,读写结合。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第一场雪》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同学们,寒冬已经来临,与之密切相关的自然现象是什么呀?你们见过雪吗?喜欢下雪吗?今天老师就带着你们一道去欣赏另一场大雪——1962年胶东半岛入冬来的第一场雪。

(雪景录象播放)这场雪有哪些特点?(大、美)
我国当代著名作家峻青1962年冬天,在胶东半岛的农村,看到这第一场大雪后心里无比喜悦,为此还写下了一篇优秀的散文。

也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学习的课文《第一场雪》,学习这课要注意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入冬的第一场雪,又是怎样表达自己的心情的。

二、检查预习导入新课学习
(1)认读新词(课件出示新词)
(2)回忆对课文的预习说说作者按怎样的顺序描写这第一场雪的?小组依轮次读课文后回答。

作者抓天气骤然变冷点明“第一场雪’,接着写雪前、雪中、雪后的情景,最后对第一场雪展开了联想。

要求学生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按“下雪前”“雪中”“雪后”“联想”给课文分段)(板书)
(3)再次默读课文,看看作者面对这场雪,在字里行间中流露出的是什么情感?(兴奋、喜悦)
文中哪一部分内容最能体现作者的喜悦之情?用笔在书中勾划出重点词句。

(课文的第三段描写了雪后的景象,从整体到部分,由景物到人物,从静态到动态,运用比喻和象声词、叠词等,有声音有色彩,字里行间充满了作者喜爱和赞美之情。


三、体会第三段内容。

(1)指名朗读第三段。

看看这一段的两个小节,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雪大、景美、人欢)(板书)
(2)作者是怎样描写雪后的景色的?先找出有关句子
“山川、河流、树木、房屋、全都罩上了一层厚厚的雪,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

”“粉妆玉砌”是什么意思?
雪后的柳树是“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松树、柏树“堆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

一阵风后,“树枝轻轻地摇晃,银条和雪球儿籁籁地落下来,玉屑似的雪末儿随风飘扬,映着清晨的阳光显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

”“玉屑”是什么?这里指什么?“显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是什么样的景象。

雪后的自然景色是很是壮观,此后,作者还抓住人物的活动来表达大雪给人们带来的快乐——“一群群孩子……”
(相机再出示教学课件,结合课文内容欣赏第一场雪后的壮丽景象,以利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


现在请你们设身处地地想一想:下雪后,面对这“粉妆玉砌”的世界你最喜欢做的是什么游戏?你们的心情怎样?课文又是怎样写孩子们欢乐的心情的?(“堆雪人”“掷雪球”“欢乐的叫喊”)让我们也来分享分享这“粉妆玉砌”的世界给孩子们带来的欢乐吧——他们在怎样的欢叫。

(课件:激情的旋律随之响起)
那欢乐的叫喊声,都快把树枝上的积雪震落下来了。

”这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夸张)目的是什么?(突出了“人欢”。


小结:作者由景物转写到人,由静态的描述转到动态的描述描绘给我们展示了雪后那迷人的景象,让我们感受到了身临其景的感觉。

(写作方法)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

(读出喜爱之情)
四、其它几段又写的是什么呢?
1、讲读第一段。

(1)朗读第一段后,找出表示时间和天气变化的词句,完成下表:
(完成后展示学生的答案)
(2)这是按时间顺序把寒流过程的特点表现了出来。

(3)师生对读,师可读前部分,生读后部分,也可调换读一读。

2.学习第二段。

(1)指名朗读第二段,思考:下雪时作者怎样按先后顺序记叙了下雪的过程的?完成下表列表。

(完成后展示学生的答案)
(2)小结:作者细致地描述了雪中的景象,不仅写了雪的样子——“鹅毛般的雪花”,颜色——“地上白了”;而且写了声音——“籁籁地不断往下落”,偶尔压断枯枝,咯吱一声响”。

写得有声、有色还有形,仿佛所描述的情景就正在我们眼前发生。

字里行间也处处让我们感知到这场雪的什么特点?(大)
五、学习第四段
1、齐读这一段,画出本段的中心句。

(“瑞雪兆丰年”)
通过作者的解说你对“瑞雪兆丰年”是怎么理解的?(及时的好雪预示着来年是个丰收年。

它的科学根据是什么?(一是积雪可以冻死害虫;二是雪化后可以促进庄稼生长来说明;三是从老农的经验“雪是麦子的棉被”可以保护麦苗安全过冬)
2、作者由第一场雪联想到“瑞雪兆丰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充满喜悦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六、总结、
1.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最大的特点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本文在“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方面很有特色,感情色彩浓厚,作者无比喜爱这场瑞雪,这种感情既蕴含在对雪中、雪后景色的描写中,又通过直接的联想表达了出来。


2.说说你认为这篇课文哪部分写得好?好在哪里?
课文的第三段,雪景描写得很美。

有动态描写,有静态描写。

“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儿”等是静态描写,“树枝轻轻地摇晃,银条儿和雪球儿簌簌地落下来,雪末儿随风飘扬”是动态描写。

作者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描写方法。

这一动一静使景物特征更加鲜明,使画面更加迷人。

雪后这一段。

作者在写景写人时结合写情。

例如:“嗬!好大的雪啊!”“那快乐的叫喊声把树枝上的积雪都震落下来”等句子中透露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这一段字里行间流露了作者关心农业生产、与农民心心相连的思想感情。

联想部分。

它使我懂得了“瑞雪兆丰年”的道理。

我原以为不就是下雪吗,有什么可高兴的。

读了联想部分,听了老师的介绍,我也不由自主地喜欢这场雪了。

作者不仅写了事物:第一场雪,还写了联想:瑞雪兆丰年,进一步表达了作者的喜悦之情,点明了喜悦的原因,使文章的内容更加充实,也深化了课文的主题。

教学思路
课文内容的理解→学习作者表达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质疑解难……
(相机出示”小练习”进行句的训练)
七.扩展:
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有条有理,情景交融以及展开联想表达中心的写作方法。

模仿本文的写法,写一写今年夏天特大旱灾后下的《第一场雨》板书设计:
下雪前
下雪中
第一场雪雪大
下雪后雪美
人欢
联想
《第一场雪》教学反思
《第一场雪》是一篇写景抒情的优美散文,教完这一节课之后,感悟颇深,特拾遗如下:
这篇文章有非常精彩的景色描写,怎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景色的优美,陶醉其中呢?美读当然必不可少,但仅仅是一读而过吗?我抓住两个切入点作为学生学习的突破口,一是美文诵读,二是拍图配文,将写景部分的学习安排得有重点,有条理。

特别是拍照片配文字,既内化了对课文的理解,又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不得不说是教师独运匠心的创新举措!新课程就强调:阅读该是学生个性化的体验。

不该把老师的分析强加给学生。

要通过学生的朗读、思考、想像、表达,使阅读真正成为个体的行为,成为自主学习的过程。

在这个环节中,老师让学生选景拍照片,并配上文字,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可以摘抄书上的,可以自己写,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是一段话。

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想像,拍摄照片选取的景各不相同,有的摄全景,有的拍特写,体现了学生个性的独特。

文字描述也是精彩纷呈,说出来就是一首诗,画下来就是一幅画……这不正是学生入情入境、内化语言、自主感悟的结果吗?
其次,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新课程强调的最多的。

要想突出以生为主体,首先得有轻松民主的氛围,营造开放的平等的课堂,在那里老师是学习过程中亲切的大朋友,学习过程的组织者,是“平等中的首席”,要为学生营造敢说敢读、奋发争先的氛围。

比如老师让孩子们说说你在雪地上想怎么玩,在欢快的《铃儿响叮当》音乐的煽情下,学生的童心、童趣在一瞬间释放了出来。

学生毫不掩饰地放纵自己的情感,飞扬个性,无惧地表达,尽情地欢笑,多和谐欢快的课堂,多平等亲近的对话!这样的课堂应该才是真正动心动情的课堂吧!
此外,以生为主体要做到教师沉下去,学生动起来,就必须是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法之后,倘若没有平时美读评价的训练、学生就不会有等第式、得分式、辨正一分为二式的多元评价方法;没有平时童话手法,动静结合手法的写段、作文练习,学生在图配文时就无法运用得那等精彩和恰当。

这再次证实了授之以“渔”的确是真理。

新课程要贯彻的、探索的还很多,每一篇课文都该是一项研究课题等待我们教者去实践、去研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