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生产与成本
生产与成本理论题库
第4章生产与成本理论一、名词解释1.边际产量—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等量的把一种可变生产要素连同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其他生产要素投入到生产过程中,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个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
2.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指在产量保持不变的前提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可以代替的另外一种要素的数量。
3.外在经济——也称为外在规模经济。
指整个行业规模和产量扩大,使得个别厂商平均成本下降或收益增加。
4.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大收入。
5.显性成本——是指厂商在生产要素市场上购买或租用所需要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
6.隐性成本——是指厂商本身自己所拥有的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
7.外在经济——是由于厂商的生产活动所依赖的外界环境的改善而增加了经济效益。
8.外在不经济——是由于厂商的生产活动所依赖的外界环境恶化而降低。
9.规模报酬——是指在技术水平和要素价格不变的条件下,当厂商所有投入要素都按同一比例增加或减少时,生产规模变动所引起产量的变动情况。
10. 规模经济——11. 边际技术替代率——二、单项选择1.下列各项中哪一项是生产者的隐含成本( D )(A)向其管理人员支付的薪水;(B)对自有设备提取的折旧;(C)财产税;(D)对属于其他厂商所有的设备支付的租金。
2.会计中的利润通常:( C )(A)比经济利润小,因为前者未将隐含成本扣除;(B)等于经济利润,因为会计利润包含所有的机会成本;(C)比经济利润大,因为前者未将隐含成本扣除;(D)比经济利润大,因为前者未将明显成本扣除。
3.经济利润的计算方法是:( D )(A)用总收益减除明显成本;(B)用总收益减除隐性成本;(C)用正常利润减除隐性成本;(D)用总收益减除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
管理经济学第四章生产理论(山西财经大学,赵红梅).
五、单一要素的最优投入点
–1、边际分析法
–问题:假定在现有基础上,增加一名工人的边际 产量为4个单位,每单位产品的市场价格为10元; 而这名工人的工资为 30 元。那么是否需要增加此 工人呢?如果再增加第二名工人的边际产量下降 为 3 个单位 ,那么是否需要增加该工人?如果再 增加第三名工人,其边际产量下降为2个单位,是 否还要增加该工人呢? –我们决策的依据是什么?那就是看是否会增加或 减少利润(利润最大化)。(要比较可变要素的 边际收益产量和可变要素的边际要素成本)
2014-2-15 GLJJX1 ZHAOHONGMEI 16
•
C
Q
B 第 一 阶 段 A F
O
2014-2-15
TP
第二 阶段
第三阶段
E
AP
L1
L2
GLJJX1
L3
MP
L
17
ZHAOHONGMEI
生产三阶段理论的意义
• 在企业里,单一可变要素投入量和不变 要素数量之间应当保持合理的比例,不 变要素数量相对过多(第一阶段)和相 对过少(第三阶段)都会导致经济效益 的下降。 • 管理的有效性在于以投入资源的合理配 置为思考主线随机制宜,适时调整工作 重点。
2014-2-15
1
GLJJX1
ZHAOHONGMEI
7
第二节、单变量生产函数 ——短期生产函数
• (一)形式
• (二)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
• (三)要素报酬递减规律
• (四)生产要素合理的投入区域。 • (五) 单一要素的最优投入点
2014-2-15 GLJJX1 ZHAOHONGMEI 8
成本会计-第4章辅助生产费用的核算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趋势二:精细化管理的需求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辅助生产费用的核算将逐步 与国际标准接轨,提高企业成本管理的国际竞争力。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工资薪金包括计时工资或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等。
福利费用包括企业为职工提供的各种福利待遇,如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失 业保险、医疗保险等。
制造费用的归集
制造费用是指企业辅助生产部门 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间接费用, 包括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薪金和 福利费用、车间房屋建筑物和机 器设备的折旧费、租赁费、修理 费、机物料消耗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其他费用通常根据发生的实际金额进行归集,并按照一定的标准分配到各个成本对象中。
03
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
直接分配法
总结词
直接将辅助生产费用直接分配给各受益对象,不考虑辅助生产车间相互提供产 品或劳务。
详细描述
直接分配法是一种简单的方法,它将辅助生产费用直接分配给各受益对象,而 不需要考虑辅助生产车间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的情况。这种方法适用于辅助生 产车间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较少的情况。
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薪金和福利 费用包括管理人员的基本工资、 奖金、津贴和补贴、职工福利费 等。
折旧费是指车间房屋建筑物和机 器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因磨损而减 少的价值,按照规定的折旧方法 计提。
其他费用的归集
其他费用是指除直接材料费用、直接人工费用和制造费用之外的其他辅助生产费用,如办公费、差旅 费等。
成本会计-第4章辅助生产费 用的核算
目录
• 辅助生产费用概述 • 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 • 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 • 辅助生产费用核算的实践应用
生产与成本理论题库
第4章生产与成本理论一、名词解释1.边际产量—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等量的把一种可变生产要素连同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其他生产要素投入到生产过程中,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个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
2.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指在产量保持不变的前提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可以代替的另外一种要素的数量。
3.外在经济——也称为外在规模经济。
指整个行业规模和产量扩大,使得个别厂商平均成本下降或收益增加。
4.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大收入。
5.显性成本——是指厂商在生产要素市场上购买或租用所需要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
6.隐性成本——是指厂商本身自己所拥有的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
7.外在经济——是由于厂商的生产活动所依赖的外界环境的改善而增加了经济效益。
8.外在不经济——是由于厂商的生产活动所依赖的外界环境恶化而降低。
9.规模报酬——是指在技术水平和要素价格不变的条件下,当厂商所有投入要素都按同一比例增加或减少时,生产规模变动所引起产量的变动情况。
10. 规模经济——11. 边际技术替代率——二、单项选择1.下列各项中哪一项是生产者的隐含成本( D )(A)向其管理人员支付的薪水;(B)对自有设备提取的折旧;(C)财产税;(D)对属于其他厂商所有的设备支付的租金。
2.会计中的利润通常:( C )(A)比经济利润小,因为前者未将隐含成本扣除;(B)等于经济利润,因为会计利润包含所有的机会成本;(C)比经济利润大,因为前者未将隐含成本扣除;(D)比经济利润大,因为前者未将明显成本扣除。
3.经济利润的计算方法是:( D )(A)用总收益减除明显成本;(B)用总收益减除隐性成本;(C)用正常利润减除隐性成本;(D)用总收益减除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
第四章 生产和成本理论习题
第四章生产和成本理论一、填空题:l.生产要素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2.生产一定量某种产品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要素的配合比例称为————————。
3.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发生作用的前提是——————。
4.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时,一种生产要素增加所引起的产量的变动可分为————、—————、————三个阶段。
5.TP=————,AP=———,MP——————。
6.边际产量曲线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于平均产量曲线的——,在相交前,边际产量————平均产量;在相交后,边际产量————平均产量;在相交时,边际产量——平均产量,————达到最大。
7.当边际产量为零时,————达到最大。
8.产量增加的比率大于生产规模扩大的比率称为————;产量增加的比率等于生产规模扩大的比率.称为——————;产量增加的比率小于生产规模扩大的比率.称为——————。
9.引起内在不经济的主要原因是:第一,————;第二,——————。
10.在确定适度规模时应该考虑到的因素主要是————————。
11.用公式表示生产要素最适组合的条件:(1)——————;(2)——————。
12.等产量线是一条————原点的线。
13.等成本线是一条表明在————与————既定的条件下,生产者所能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的最大组合的线。
14.根据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相结合的分析,生产要素最适组合之点一定是——————。
这就是————或者————————。
15.短期成本分为————、——————、——————。
16.短期总成本等于————加——————。
17.短期平均成本分为————与——————。
18.短期边际成本曲线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相交——————曲线的最低点,说明在这时,边际成本————平均成本。
19.在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成本曲线相交之前,边际成本————平均成本;而在相交之后,边际成本————平均成本;只有在相交时,边际成本————平均成本,这时,平均成本处于——————。
成本会计学第4章 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归集和分配
➢(4)约当产量比例法
将月末在产品数量按照完工程度折算为相当于完工产品的 产量,即约当产量,然后按照完工产品数量与在产品约当 产量的比例分配计算完工产品费用和月末在产品费用。
适用于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大,各月末之间变化也较大, 同时产品成本中直接材料费用和加工费用比重相差不多 的产品。
①在产品完工程度的测定和约当产量的计算
分配计算如下: (1)直接材料费用分配率 40000 210000 250 850 150 (2)完工产品直接材料费用 850 250 21250(0 元)
(3)月末在产品直接材料费用(月末在产品费用)
150 250 3750(0 元)
(4)完工产品成本 212500 8000 2000 22250(0 元)
1
主
在产品数量的核算
2
要
2 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费用的方法
内
容
3 6
完工产品成本的结转
4.1 在产品数量的核算
在产品
没有完成全部生产过程、
广
不能作为商品销售的产品。 义
狭 是针对某车间或某生产步 义 骤而言的。
包括正在车间加工中的在产品、需要 继续加工的半成品、等待验收入库的 产品、正在返修和等待返修的废品等。 不包括对外销售的自制半成品和不可 修复废品。
➢(1)不计算在产品成本法
不计算月末在产品成本,全部生产费用都作为完工产品 成本。
本月
完工产 品成本
=
本月
生产费用
适用于在产品生产周期较短,月末没有在产品,或月末在产品数 量很少的企业或车间。如发电企业、采掘企业。
➢(2)按年初数固定计算在产品成本法
月末在产品成本按年初数固定计算,年终根据实际盘点 的在产品数量,重新调整计算确定在产品成本。
西方经济学(本)第四章生产和成本理论综合练习题参考答案
西方经济学(本)第四章生产和成本理论综合练习题参考答案西方经济学(本)第四章生产和成本理论综合练习题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题1.总产量(TP)是指一定的生产要素投入量所提供的全部产量。
公式为:TP=f (L,K)2.平均产量(AP)是指单位生产要素提供的产量。
公式为:AP=TP/Q3.边际产量(MP)是指增加一个单位可变要素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
公式为:MP=△TP/△Q4.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为了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4.边际成本(TC)是指每增加一单位产品的生产所增加的总成本。
公式为:MC=△TC/△Q5.总收益(TR)是指厂商销售一定产品所得的全部收入。
公式为:TR=P×Q6.平均收益(AR)是指厂商销售单位产品所获得的收入。
AR=TR/Q7.边际收益(MR)是指每增加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销售收入。
公式为:MR=△TR/△Q8.等产量曲线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一定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各种不同组合所形成的曲线。
9.等成本线是指在生产要素的价格和厂商的成本既定的条件下,厂商可以购买的两种生产要素组合所形成的曲线。
10.边际技术替代率是指在保持产量不变的条件下,当不断地增加一种要素投入量时,增加一单位该种要素投入所须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数量越来越少,即随着一种要素投入的不断增加,一单位该种要素所能替代的另一种要素的数量是递减的。
11.生产扩展线是指每一条等成本曲线和等产量曲线的切点所形成的曲线叫。
12.短期总成本(STC)是指厂商在短期内进行生产经营的全部支出。
包括短期总不变成本(STFC)和短期总可变成本(STVC)。
即STC=STFC+STVC13.短期平均成本(SAC)是指厂商在短期内生产每一单位产品所需要的成本。
包括平均不变成本(SAFC)和平均可变成本(SAVC)。
SAC= SAVC +SAFC。
14.短期边际成本(SMC)是指厂商在短期内每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总成本量。
第四章生产与成本理论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原因
对于任何产品的短期生产来说,可变投入和不变投入 间都存在一个最佳数量组合比例。 在开始时,由于不变投入给定,而可变投入为零,故 生产要素的投入量远未达到最佳组合比例。随着可变投 入的逐渐增加,生产要素投入量逐步接近最佳组合比例, 相应地,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呈现递增趋势。 一旦生产要素投入量达到最佳组合比例时,可变要素 的边际产量达到最大值。在这一点之后,随着可变投入 继续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量越来越偏离最佳组合比例, 相应地,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便呈现递减趋势。
4
5
L
等产量曲线特征
①等产量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线,斜率是负 的。表明:实现同样产量,增加一种要素,必须 减少另一种要素。 ②等产量曲线凸向原点。 ③在同一个平面上可以有无数条等产量线。同一 条曲线代表相同的产量水平;不同的曲线代表不 同的产量水平。离原点越远的代表的产量水平越 高,高位等产量线的生产要素组合量大。 ④同一平面上的任意两条等产量线不能相交。
等成本线是在既定的成本和既定生产要素价格条件下, 生产者可以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的各种不同数量组合 的轨迹。
假定既定成本支出为C,劳动L价格
K
=工资率w,资本K价格=利息率r,
则有成本方程为:
C
r
wL rK C
K C wL
0
CL
rr
w
第五节 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
• 在长期内,所有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都是可变的 ,任何一个理性的生产者都会选择最优的生产要 素组合。
四、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等量地把某 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其他一种或几种数量 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生 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 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 变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个特定值时, 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
第四章 生产与成本理论
第四章企业的生产和成本理论如果一班学生能在经济学课程中真正理解成本以及成本的所有的各个方面,那么,这门课程便算取得了真正的成功。
——J·M·克拉克教学目的讨论企业的生产技术、生产成本(要素价格)和产量之间的关系,建立生产函数和成本理论。
通过本章的学习,同学们要掌握的内容有:1、企业生产函数的一般形式;2、企业短期生产函数的特征:报酬递减规律;3、企业长期生产函数的特征: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和规模报酬分析;4、企业生产函数基本概念总结——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为例;5、企业成本的定义、分类;6、等成本曲线和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或生产者均衡);7、企业短期成本函数的推导和特征;8、企业长期成本函数的推导和特征。
从本章开始,进入生产者行为理论的学习。
微观经济学关心的生产者行为,包括生产者的技术选择行为、要素选择行为、产量和价格选择行为。
和这三种选择行为相对应的理论分析是:生产函数理论(教科书的第四章)、成本函数理论(和生产要素的需求理论,教科书的第五章,第八章)和市场结构理论(也称产业组织,教科书的第六章、第七章)。
第一节企业生产函数生产函数是成本函数(和要素需求)理论的基础,它描述了厂商的生产技术条件——技术约束1。
因此,教科书一般都是从生产函数理论过渡到成本函数理论。
下面,我先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产主体——企业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一、企业生产函数的一般形式(一)企业的定义1、企业(firm)的定义:也称厂商,就是指为赢利而从事生产或交易活动的经济组织。
是否以赢利为目的是划分企业和事业单位分界线。
(二)企业的本质1、交易成本:任何交易都看成是交易双方达成交易契约的过程,而围绕交易契约的达成和执行所发生的成本,就是交易成本。
它可以分成事前交易成本和事后交易成本。
2、企业的本质:作为生产的一种组织形式,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是市场的一种替代物。
(三)企业的目标1、微观经济学假定企业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这个假定既是微观经济学关于理性行为(或经济人)假定在生产和厂商理论中的运用,也有利于利用数学中最优化分析。
第四章 生产与成本理论
第三节 成本理论
(三)长期边际成本
长期边际成本:是指企业在长期内每增加一个单位产量所引起 的最低总成本的增加量。长期边际成本函数可写为: dLTC ΔLTC 或 LMC =
LMC = ΔQ
dQ
由短期边际成本SMC曲线推导长期边际成本LMC曲线:
第二节 生产函数
一、生产函数概述 (二)生产函数的含义 假定分别用L、K、N、E表示投入的劳动、资本、土地和企 业家才能四种生产要素的数量,Q表示所能生产的最大产出 量,则生产函数的一般形式可写为: Q=f(L,K,N,E) 若以L表示劳动投入数量,以K表示资本投入数量,则生产 函数写为: Q=f(L,K)
第二节 生产函数
一、生产函数概述 (一)生产与生产要素
生产:企业进行生产的过程就是从生产要素的投入到生产出产品 或服务的过程。 生产要素:一般将投入生产的要素划分为劳动、土地、资本和企 业家才能四种类型。 1.劳动:一般指人类在生产过程中提供的体力和智力总和 。 2.资本:可以分为实物形态资本和货币形态资本。实物形态资本 也被称为资本品或投资品 ;货币形态资本常被称为货币资本 。 3.土地:是指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自然资源。 4.企业家才能: 指企业家特有的建立和组织经营管理企业的才能。 问题:还有其他要素吗?
5 75 90 105 115 120Βιβλιοθήκη 5 4CG
1 2 3 4 5
等产量曲线图 等产量曲线图 The Isoquant Map The Isoquant Map
H A D E
B
3 2 1 0
I F Q1 = 55 Q3 = 90 Q2 = 75 5
1
2
3
4
L
第二节 生产函数
(一)等产量线 2.等产量线的特征:
成本会计学第四章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归集与分配
期初在产品 本期
本期 期末在产品
数量 投产数量 完工数量 数量
•√
√
√
√
期初在产品 本期发生 本期完工 期末在产品 生产成本 生产费用 生产成本 生产成本
•√
√
?
?
• 从上式看到,用6个已知求两个未知。
完工产品的概念
狭义:已经完成全部生产过程,随时可供销售的产 品,即产成品。
广义:不仅包括产成品,而且还包括已经完成部分 加工阶段,但尚未完成全部生产过程,有待在本企 业内进一步加工制造的自制半成品。
适用范围:适用于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大、各月末在产 品数量变化也较大、产品成本中原材料费用和直接人 工费等加工费用比重相差不多的产品。
2024/3/23
35
月末在产品的约当产量=月末在产品数量×完工百分比 (注:完工百分比具体指完工率或投料率)
某项费用分配率=
该项费用总额
完工产品产量+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
1、盘点发现 2、查明原因
其他应收款 应收赔款
回收残值 生产原因
原材料—残料 制造费用
营业外支出 自然原因
2024/3/23
15
例题
❖ 某工业企业基本生产车间在产品清查结果如下:甲 产品在产品盘盈10件,单位定额成本20元;乙产品 在产品盘亏8件,单位定额成本30元,应由过失人 赔款20元;丙产品在产品毁损250件,单位定额成 本28元,残料入库作价150元,属于自然灾害损失 2000元,应由保险公司赔偿3000元,其余损失计入 产品成本。都已批准转账。
2024/3/23 5
例题
某企业分三个步骤采用连续加工的生产 方式,第一步骤投入生产100件,完工80件, 在产品20件;第二步骤对上一步骤完工的80 件继续加工,完工70件,在产品10件;第三 步骤继续加工,完工55件,在产品15件。
成本会计第四章课后答案
第四章生产费用核算习题一、定额耗用量比例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1,一次交互分配法(1)交互分配借:辅助生产——供水车间1200借:辅助生产——蒸汽车间240借:辅助生产——机修车间240贷:辅助生产——发电车间1680 借:辅助生产——发电车间1600借:辅助生产——蒸汽车间11200 贷:辅助生产——供水车间12800 借:辅助生产——发电车间18900 贷:辅助生产——蒸汽车间18900借:辅助生产——发电车间1300借:辅助生产——供水车间1300借:辅助生产——蒸汽车间2600 贷:辅助生产——机修车间5200 对外分配:借:生产成本28840 制造费用2060管理费用420贷:辅助生产——发电车间31320借:制造费用4650管理费用1550贷:辅助生产——供水车间6200借:制造费用16140贷:辅助生产——蒸汽车间16140借:制造费用8040贷:辅助生产——机修车间80402,计划成本分配法制造费用2600管理费用520辅助生产——供水车间5200辅助生产——蒸汽车间1040辅助生产——机修车间1040贷:辅助生产——发电车间46800借:管理费用3900贷:辅助生产——发电车间3900借:制造费用3000管理费用1000辅助生产——发电车间2000辅助生产——蒸汽车间14000借:生产成本2400借:管理费用800贷:辅助生产——供水车间3200辅助生产——发电车间36000贷:辅助生产——蒸汽车间40000借:辅助生产——蒸汽车间9600贷:管理费用9600辅助生产——发电车间1500辅助生产——供水车间1500辅助生产——蒸汽车间3000贷:辅助生产——机修车间15000借:辅助生产——机修车间960贷:管理费用960借:生产成本8680制造费用51946管理费用1074贷:辅助生产——发电车间11200辅助生产——供水车间16500辅助生产——蒸汽车间21000辅助生产——机修车间13000 习题三、在产品约当产量计算:1,月末在产品的原材料按定额原材料费用计算,其他各项费用都按约当产量计算。
第4讲短期生产与成本
PPT文档演模板
第4讲短期生产与成本
例:投标决策
• (2)假设生产设备富余且没有其它用途,投标准备费 用还没有支付。
• 非相关成本=200 000元 (固定成本)
• 增量收入=600 000元 增量成本=200 000+500 000=700 000元 (投标准备费用)
• 增量利润=600 000-700 000=-100 000元
(>0, >0分别是资本K和劳动L的技术系数)
PPT文档演模板
第4讲短期生产与成本
二、短期生产
• 短期生产,假设资本K固定,扩大生产由增加劳动使用 来实现。
• 短期生产函数:
• 平均产量AP(average product):每一单位特定投入品 的产出。
– 劳动的平均产量为APL = TP/L。随着产量的增加, APL 先上升,然后下降。
• 短期生产中,固定成本都与产量决策无关。
PPT文档演模板
第4讲短期生产与成本
例:投标决策
• [例5—1]: 某安装工程公司投标承包一条生产线,其
工程预算如表所示。(注:投标承包一条生产线有误,
应该是投标承包生产某产品。)
•单位:元
投标准备费用
•200 000
固定成本(不中标也要支出的费用,如 折旧、管理人员工资等)
• (2)机会成本与会计成本 • 机会成本:指资源如果用于其他次好用途而可能得到
的净收入。 • 会计成本:指账簿上记录的成本。 • 机会成本属于相关成本。
PPT文档演模板
第4讲短期生产与成本
三、几个成本概念
• (3)增量成本与沉没成本 • 增量成本:由决策引起的成本增加量。 • 沉没成本(sunk cost):已经支付且无法回收的成本。
习题第4章与答案
第四章生产和成本理论一、单项选择题1.生产者为了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它生产用途中所得到的最高收入,这一成本定义是指()A.会计成本B.隐成本C.机会成本D.边际成本2.反映生产要素投入量和产出水平之间的关系称作()A.总成本曲线B.生产函数C.生产可能性曲线D.成本函数3.正常利润()A.是经济成本的一部分B.是经济利润的一部分C.不是经济成本的一部分D.与企业决策不相关4.不随着产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称为()A.平均成本B.固定成本C.长期成本D.总成本5.在长期中,下列成本中哪一项是不存在的()A.固定成本B.机会成本C.平均成本D.隐成本6.随着产量的增加,平均固定成本()A.在开始时减少,然后趋于增加B.一直趋于减少C.一直趋于增加D.在开始时增加,然后趋于减少7.固定成本是指()A.厂商在短期内必须支付的不能调整的生产要素的费用B.厂商要增加产量所要增加的费用C.厂商购进生产要素时所要支付的费用D.厂商在短期内必须支付的可能调整的生产要素的费用8.下列有关厂商的利润、收益和成本的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A.收益多、成本高,则利润就大B.收益多、成本高,则利润就小C.收益多、成本低,则利润就大D.收益多、成本低,则利润就小9.收益是指()A.成本加利润B.成本C.利润D.利润减成本10.平均收益是指()A.厂商销售一定产品所得的全部收入B.每增加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销售收入C.厂商销售单位产品所获得的收入D.总收益与边际收益的差额11.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是()A.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B.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C.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D.边际收益于边际成本没有关系12.如果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那么减少产量就会使()A.总利润减少B.总利润增加C.对利润无影响D.使单位利润减少13.在经济学中,短期是指()A.一年或一年以内的时期B.在这一时期内所有投入要素均是固定不变的C.在这一时期内所有投入要素均是可以变动的D.在这一时期内,生产者来不及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固定不变的14.经济学中短期与长期的划分取决于()A.时间长短B.可否调整产品价格C.可否调整产量D.可否调整生产规模15.对于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而言,当总产量达到最大值而开始递减时,边际产量处于()A.递减且边际产量小于零B.递减但是边际产量大于零C.边际产量等于零D.无法确定边际产量值16.当平均产量达到最大值时()A.总产量达到最大值B.总产量仍处于上升阶段,还未达到最大值C.边际产量达到最大值D.边际产量等于零17.当边际产量达到最大时,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A.总产量达到最大值B.平均产量处于递减阶段C.平均产量处于递增阶段D.总产量处于递减阶段18.产量为4时,总收益为100;当产量为5时,总收益为120,此时边际收益为()A.20B.100C.120D.2519.当劳动的总产量达到最大值时()A.平均产量是递减的B.平均产量为零C.边际产量为零D.边际产量为负20.如果连续地增加某种生产要素,在总产量达到最大时,边际产量曲线()A.与纵轴相交B.经过原点C.与横轴相交D.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21.当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时,()A.平均产量增加B.生产技术水平不变C.平均产量不变D.平均产量达到最低点2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种说法是()A.只要总产量减少,边际产量一定是负数B.只要边际产量减少,总产量一定也减少C.边际产量曲线一定在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与之相交D.随着某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增加,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将趋于下降,其中边际产量的下降一定先于平均产量23.如图所示,厂商的理性决策应在()A.3<L<8B.5<L<8C.3<L<5D.0<L<524.当劳动的边际产量为负时,生产处于()A.劳动投入的第I阶段B.劳动投入的第II阶段C.劳动投入的第III阶段D.资本投入的第I阶段25.根据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如果技术不变,其他投入要素的投入量不变,一种投入要素如果过量使用()A.最终会使总产量下降B.会使边际产量减少,直到等于零时为止C.最终会使总产量下降,但不会等于零D.总产量能继续保持增长,不过增长的幅度会越来越小26.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只是在下列情况下起作用()A.所有投入要素的投入量都按同一比例变化B.生产函数中只有一种投入要素C.生产函数中至少有一种投入要素的投入量是不变D.在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中诸变量的指数之和小于127.在生产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不同的生产要素的不同组合构成的曲线是()A.无差异曲线B.等成本曲线C.等产量曲线D.生产可能线28.等产量曲线是指在这条曲线上的各点代表()A.为生产同等产量投入要素的各种组合比例是不能变化的B.投入要素的各种组合所能生产的产量都是相等的C.为生产同等产量投入要素的价格是不变的D.不管投入各种要素量如何,产量总是相等的29.边际技术替代率是指()A.两种要素投入的比率B.一种要素投入替代另一种要素投入的比率C.一种要素投入的边际产品替代另一种要素投入的边际产品的比率D.在保持原有产出不变的条件下用一种要素投入替代另一种要素投入的比率30.等成本曲线平行向外移动表明()A.产量提高了B.成本增加了C.生产要素的价格按不同比例提高了D.生产要素的价格按相同比例提高了31.如果等成本曲线围绕它与纵轴Y的交点逆时针转动,那么将意味着()A.生产要素X的价格下降了B.生产要素Y的价格上升了C.生产要素X的价格上升了D.生产要素Y的价格下降了32.如果价格不变,只是改变企业在投入要素上的总支出,就会使等成本曲线()A.向顺时针方向转动B.向逆时针方向转动C.发生平行移动D.发生移动,但不一定是平行移动33.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点,一定是()A.等成本曲线与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切点B.等产量曲线与等利润曲线的切点C.等产量曲线与等成本曲线的切点D.等产量曲线与等收入曲线的切点34.生产要素最适组合的条件是()A.MPA/PA<MPB/PBB.MPA/PA>MPB/PBC.MPA/PA=MPB/PBD.MPA=MPB35.无数条等产量曲线与等成本曲线的切点连接起来的曲线是()A.无差异曲线B.消费可能线C.收入消费曲线D.生产扩展路线36.在短期,全部总成本等于()A.固定成本与平均成本之和B.可变成本与平均成本之和C.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之和D.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之和37.平均成本等于()A.平均固定成本与平均边际成本之和B.平均固定成本与平均总成本之和C.平均固定成本与平均可变成本之和D.平均可变成本与平均总成本之和38.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成本曲线的相交点是()A.边际成本曲线的最低点B.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C.平均成本曲线下降阶段的任何一点D.边际成本曲线的最高点39.边际成本与平均成本的关系是()A.边际成本大于平均成本,边际成本下降B.边际成本小于平均成本,边际成本下降C.边际成本大于平均成本,平均成本上升D.边际成本小于平均成本,平均成本上升40.当边际成本曲线达到最低点时()A.平均成本曲线呈现递减状态B.平均可变成本曲线呈现递增状态C.平均产量曲线达到最大值D.总产量曲线达到最大值41.当边际成本曲线上升时,其对应的平均可变成本曲线一定是()A.上升B.既不上升,也不下降C.下降D.既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42.假定某企业全部成本函数为TC=30000+5Q-Q2,Q为产出数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时,平均产量递增; 当边际产量小于平均产量时,平均产量递减; MP曲线穿过AP曲线的最高点。
第4章生产与成本
2.平均固定成本:AFC =
3.平均可变成本:AVC =
4.平均成本:AC =
5.边际成本:MC = =
第4章生产与成本
二、曲线形状
C
TC
N
VC
FC
O C
MC Q AC
F E AVC
AFC
O
Q1 Q2Q3
Q
多种成本曲线图
第4章生产与成本
(一)平均固定成本
AFC曲线是等轴双曲线的一支,它随产量的增加而不 断降低,趋近于零(但不会等于零)。
第4章生产与成本
4.边际技术替代率的绝对值是递减的。
5.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两种投入要素的边 际产量之比,即:
MRTSL,K =
第4章生产与成本
(三)固定比例生产函数的等产量线
当生产一种产品的两种投入的组合比例是固定 时,它的等产量线为L形。而从原点出发的射线的斜 率表示两种投入的固定比率。
K
3
2A
第4章生产与成本
3.设Q=f(L,K), 如果f(tL,tK)>tf(L, K),意味着 规模收益递增 ;
如果f(tL,tK)=tf(L, k), 意味着 规模收益不变 ;
如果f(tL,tK)<tf(L, k),意味着 规模收益递减。
第4章生产与成本
4.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其数学表达式为:
Q=f(L,K)=ALK 式中A、、均为常数.
E
O
L1
投入的最优组合
L
第4章生产与成本
拐角解:如果等产量线为固定比例生产函数的等产量线,
那么等产量线拐角与等成本线的重合之点代表投入的最优组合
点,这称为拐角解(如下图)。
四、生产的扩张
假设生产技术和要素价格不变,成本的增加会引起等成本 线向上平行移动,从而不同水平的等成本线与不同水平的等产 量线相切,将这些切点连接起来的曲线称为生产扩张 线。
Q=16
1
BC
Q=8
123
L
0
L 形的等产量线图
第4章生产与成本
(四)生产经济区
在OA以上和OB以下,等产量线斜率为正,这些区域内的 等产量线上的投入组合意味着生产行为的非理性化。OA线与 OB线称之为“脊线”,它们是生产要素合理配合比例的边缘 线。在这两条脊线以内的区域,叫生产的经济区。
K A
B
AP表示平均产量,MP表示边际产量。由表4-1可得下图:
Q
各
种
产
出
的
O
变 动
MP
曲 AP
线
C B
A
3 4.5 7 D
E
TP (a)
L (b)
AP
F
O
3 4.5 7
MP
L
第4章生产与成本
三条曲线之间的关系:
1.总产量与边际产量 TP曲线上任意一点的MP,即为该点切线的斜率。
点A时MP 曲线达到最高点。 点A与点C之间边际产量递减,总产量曲线是在以递减的速率上升。 点C,总产量达到最大。过点C以 后,边际产量为负数,总产量也递减。 2.总产量与平均产量
资源其他用途的最高代价。
开咖啡馆
出租房子 (900元)
机会成本 (900元)
第4章生产与成本
二、显性成本与隐形成本
1.显性成本:是指在形式上必须由厂商付给生产要素所有者的报 酬所构成的成本。如工人的工资等。
2.隐性成本:是指本应计算为成本但却未在形式上作货币支出的 厂商本身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的报酬。
150
100 50
O
生产的经济区图
L
第4章生产与成本
二、等成本线 等成本线是指厂商的既定总投资额所购买
的两种投入的各种最大数量组合而形成的曲线。 如果两种投入的价格不变,总成本(C)的增加,
会使等成本线向上平行移动,反之,等成本线向下平 行移动。
等成本线的斜率的绝对值等于两种投入要素的价 格之比。
(二)边际成本与总成本
MC曲线呈U形,先下降,后上升。与边际产量递增部 分相对应的是边际成本曲线递减,与边际产量递减部分相 对应的是边际成本曲线递增。
第4章生产与成本
产
量
变
化
与
MP
成
AP
本
L
变
化
MC
之
AC
间
的
关
系
L
第4章生产与成本
TC曲线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在拐点N之前以递减速度增 加,点N之后增加的速度递 增。
三、生产三阶段
第一阶段:平均产量递增阶段.第二阶段:平均产量递
减但边际产量大于零阶段.第三阶段:边际产量负增长 阶段.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MP
A
AP
图4—2 生L产1的三个阶段 L2
理性的厂商会选择在第二阶段上从事生产。
第4章生产与成本
四、边际产出递减规律
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 生产技术不变的条件下,若其他投入不
1.生产可能性曲线是指厂商的生产能力能够生产的 两种产品的最大产量组合的轨迹。生产可能性曲线有 时也称为产品转换曲线。它还可以表示整个经济社会 的经济资源能够生产的资本品和消费品的最大产量组 合的轨迹。
MRTXY =
=
=
第4章生产与成本
2.边际转换率(MRT)是指在既定的资源条件 下,增加某种产品的数量与必须减少的另 一种产品的数量之比,它是生产可能性曲 线的斜率。这一斜率的绝对值是递增的, 所以生产可能性曲线是凹向原点的。 增加一个单位X的生产,必须要减少的Y的 生产量表示为:
K
10
K=8-0.8L
8
K=10-0.8L
4
0
5 10
等成本线图
L
第4章生产与成本
三、投入的最优组合
生产者均衡的条件是:投入要素的边际产量之比, 等于它们的价格之比。或者说,厂商购买投入要素的每 一单位货币所带来的边际产量都相等。在图形上表现为 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的切点。
用公式表示就是:
或者
K
K1
第4章生产与成本
二、等收入线
等收入线表示各种可能的产量组合所提供的总收入相等。
三、产品的最优生产组合
等成本线表示购买两种要素的总成本不变,而生产可能性 曲线表示生产两种产品花费的总成本不变。只有在等收入线与 生产可能性曲线相切时,才达到最大收入(利润)的产量组合。 产品最优生产组合的条件的文字表述便是:产品的边际成本之比 等于它们的价格之比。这一条件也适用于多种产品的最优生产组 合。即
第4章生产与成本
2020/11/26
第4章生产与成本
第一节 短期生产函数
一、生产函数的定义
1.生产要素:一般包括劳动、资本、土地与企业家才能。 2.生产函数表示的是一定期间内在生产技术不变条件下,
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与它所能提供的最大产出量之间的数 量关系。 一般记为:
Q=f(χ1,χ2,…,χm) 其中:χ1,χ2,…,χm表示投入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
(一)定义
等产量线是表示生产技术不变时生产同一产量的 某种产品的不同的投入组合的曲线。
K
20
A
10 O
B
C
D
Q=20 Q=10
12345 等产量线图
L
第4章生产与成本
(二) 特点
1.等产量线可以有多条,距离原点越远的等产量线 所代表的产量越高。
2.一个等产量图上的任何两条等产量线不能相交, 这是由它的性质决定的。
2.MC曲线与AC曲线的关系是: (1)MC曲线位于AC曲线下方时,AC曲线处于递减阶段。 (2)MC曲线位于AC曲线上方时,AC曲线处于递增阶段。 (3)MC曲线在AC曲线相交于AC的最低点。
4. 范围经济与规模经济是有区别的: (1)规模经济主要指的一种产品的生产,而范围经
济主要指的多种产品的生产。 (2)一家生产两种产品的厂商可以在规模不经济时
获得范围经济,而一家生产单一产品的规模庞大的厂商 可以不拥有范围经济。
(3)具有规模经济的厂商容易拥有范围经济。
第4章生产与成本
第五节 成本的定义及分类 一、成本的性质 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由于使用某些资源所放弃的该
Y
210 B 150 A
DC
产品的最优生产组合
O 30
X
第4章生产与成本
四、多种产品生产的范围经济
1.范围经济指的是厂商利用其基本的投入资源,从事生产 (经营)要求具有一定共通性的多种产品的生产而带来成
本的减少。 2.范围经济的前提条件(两者之一):
(1)厂商拥有的技术、投入的要素或生产设备能够基本 满足两种或更多种产品的生产要求。
(三)平均可变成本与可变成本
AVC曲线是先下降,后上升,这主要是生产效率的变化 以及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共同作用的结果。VC曲趋势与AVC以及VC的 变化趋势类似。
第4章生产与成本
(五)各成本变量的关系
1.AC曲线始终位于AVC的上方。AC的最低点(E)高于AVC 的最低点(F),即AC的最低点处于AVC最低点的右上方。
5.规模收益存在着递增、不变和递减三个阶 段。
规模经济是指由于产出水平的扩大,或者说 生产规模的扩大而引起的产品平均成本的 降低。
第4章生产与成本
二、规模收益的三种情形
(一)规模收益递增 (二)规模收益不变 (三)规模收益递减
第4章生产与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