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容元件和电感元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3 耦 合 电 感
5.2 电 感 元 件
5.4 理 想 变 压 器
5.1
电容元件
基本要求:熟练掌握电容元件端口特性方程、能量计算及串 并联等效变换。
电容构成原理
金属极板面积A
i
+q
d −q
介质ε
C=εA d
电容的电路符号
一般电容
电
可
u
解
变
电
电
容
(a) (b) (c)
容
实际电容器示例
电解电容器
wm
=
1 2
Li2
=
(0.1125t 2
−1.35t
+
0.45)
J
i
(4) t > 6s :
3A
电压、功率及能量均为零。
(b)
0
2s
4s
各时段的电压、功率及能量的 变化规律如右图 (c)、(d)、(e) 所示。
u
0.15V
(c)
0
小结:本题可见,电流源的端 电压决定于外电路,即决定于 电感。而电感电压与电流的变
∫ q(t) = t i(ξ )dξ −∞
(5.5)
物理意义:t 时刻电容上的电荷量是此刻以前由电流充/放电而积
累起来的。所以某一时刻的电荷量不能由该时刻的电流值来确定,
而须考虑此前全部电流的“历史”,所以电容也属于记忆元件。
对于线性电容有:
u(t)
=
1 C
∫
t −∞
i(ξ
)dξ
(5.6)
在关联方向下,输入线性电容端口的功率
对线性电感,其端口特性方程
(5.17)
u = −e = dΨ = L diL dt dt
(5.18)
即线性电感的端口电压与端口电流的时间变化率成正比。因为 电感上电压-电流关系是微分或积分关系,所以电感也属动态元 件。
若已知电压求磁链或电流,则:
∫ ∫ Ψ (t) =
t u(ξ )dξ
−∞
=ψ
(t0 )
例题 5.2 图示电路,设 C1 = 0.5F ,C2 = 0.25F,电路处于直
流工作状态。计算两个电容各自储存的电场能量。
+
4Ω u2 −
C1 −u1 + 20Ω
12Ω
32V C2
解 在直流电路中电容相当于开路, 据此求得电容电压分别为
U1
=
12Ω (12 + 4)Ω
× 32V
=
24V
U2 = 32V − U1 = 8V
求时间 t > 0 电感电压、吸收功率及储存能量的变化规律。
i+
uL
−
(a)
i
3A
O
2s 4s
(b)
t
6s
解 根据电流的变化规律,分段计算如下
(1) 0 < t < 2s 时, i = 1.5t A
u = L di = (0.1×1.5)V = 0.15V
dt
p = ui = 0.225t W
wm
=
1 2
Li2
=
0.1125t 2 J
(2) 2s < t < 4s ,
u = L di = 0 dt
p = ui = 0
i=3A
wm
= 1 Li2 2
= 0.45
J
(3) 4s < t < 6s , i = −1.5t + 3 A
u = L di = −0.1×1.5V = −0.15V dt
p = ui = (0.225t − 1.35)W
e
d
)
相交链的磁通(flux)Φ (两者的方向遵循右手螺旋法则),与线
圈交链成磁链ψ ,如图所示:
Φ
i
电感元件的特性用电流与磁链关系来表征,其电路符号如下
所示:
iL
ψ
固
定 电L 感
可
L
调
电
感
+u − e
O i
(a)
(b)
(c)
如果线圈的磁场存在于线性介质,称为线性电感,磁链与 电流成正比
ψ = Li
一次
二次
i1 +
1
ψ 21 2
+
u1
L1
− ψ11
3
L2 u2 −
4
一次
二次
+ 1 ψ12
2+
i2
u1 L1 −3
L2 u2 4 ψ 22 −
一次
1 i1 +
二次 ψ2
12 +
一次 + 1 ψ12
二次 2+
i2
u1
L1
−
ψ1 1
3
L2 u2 −
4
u1 L1
−
3
L2 u2 4 ψ 22 −
i1
自感应磁链 ψ 11
所以两个电容储存的电场能量分别为
w1
=
1 2
C1U12
= 144J
;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w2
=
1 2
C2U
2 2
=
8J
例题 5.3 设 0.2F 电容流过的电流波形如图所示,已
知 u(0) = 30V 。试计算电容电压的变化规律并画出波形。
i 5A
iC
+u−
i 5A
iC +u−
0
t
3s
7s
−2A
(a)
0
t
3s
7s
−2A
第 5 章 电容元件和电感元件
提要 本章介绍电容元件、电感元件。它们是重要的储 能元件。其端口电压、电流关系不是代数关系而是微分 或积分关系,因此又称为动态元件。通过本章学习,应 掌握电容元件、电感元件、互感元件的特性方程、能量 计算及各种等效变换。 此外还介绍理想变压器。
本章目次
5.1 电 容 元 件
电感[系数](inductance)。单位亨[利] (符号H )
对应于一条在磁链-电流平面过原点的直线,且位于Ⅰ、Ⅲ象限。
根据电磁感应定律和楞茨定律,当电压、电流方向如图下图所 示,并且电流与磁通的参考方向遵循右螺旋法则时,端口电压
u 与感应电动势 e 关系如下
iL
+u − e
u = −e = dΨ dt
∫ ∫ ∫ u
= u1 + u2
+⋅⋅⋅+ uN
=
1 C1
i(ξ )dξ + 1
C2
i(ξ )dξ + ⋅⋅⋅ + 1
CN
i(ξ )dξ
∫ ∫ = ( 1 + 1 + ⋅⋅⋅ + 1 ) i(ξ )dξ = 1 i(ξ )dξ
C1 C2
CN
Ceq
串联等效电容的倒数等于各电容的倒 数之和。
1 = 1 + 1 +"+ 1
p = ui = Cu du = C d (1 u2 ) = d (1 Cu2) (5.8) dt dt 2 dt 2
电容存储的电场能量
即电容的储能为:
输入电容的能量 = 1 Cu2 2
当u(t)↑ → 储能↑ 也即吸收能量 → 吸收功率 当u(t)↓ → 储能↓ 也即释放能量 →发出功率
截止到 t 瞬间,从外部输入电容的能量为
是无损元件。
电感的串联:电感也可以串联或并联。仿照电容串、并联电路的 分析可以得出结论:电感串联时,等效电感等于各电感之和,即:
+ i L1 u
−
"
L2
LN
+i u Leq −
Leq = L1 + L2 + " + LN
电感的并联:电感并联时,等效电感的倒数等于各电感倒数之 和,即
1 = 1 + 1 +"+ 1
q
+i
u
q = Cu
−
O
u
(a)
(b)
极板上储存的电荷量变化,在电容的两端就有 电流产生
i = dq = C du = Cu dt dt
(电容元件的VAR方程)
+i u q = Cu
可见电容的端口电流并不取决于当前时刻电压值,而 −
与电压的变化率成正比,所以电容是一种动态元件。
已知电流 i,求电荷 q (电荷的积储过程)
−2A
(a) u
105V
电容电压的变化规律波形如右图
65V
30V
0
t
3s
7s
基本要求:熟练掌握电感元件端口特性方程、能量计算及 串并联等效变换。
几种实际的电感线圈如下图所示:
尽
管
实
际
的
电
感
线
圈
形
状
各
异
,
但
其
共
性
都
是
线
圈
中
通
以
电
流
i
,
,从而在线圈中形成与电流
在
其
周
围
激
发
磁
场
(
m
a
g
n
e
t
i
c
f
i
l
化率成正比。因而当 2s < t < 4s
时,虽然电流最大,电压却为 零。
−0.15V
p
0.45W
(d)
0
−0.45W
wm
0.45J
(e)
0
t
6s t
t
t
基本要求:深刻理解同名端的概念、熟练掌握互感元件端 口方程和互感元件的串并联等效电路。
当几个线圈之间存在着磁耦合,便形成了多端口电感。本节 只讨论二端口电感,习惯上称为互感[元件] ,如图所示。
互感应磁链 ψ 21
i2
ψ 22
ψ 12
线圈的总磁链是自感磁链和互感磁链代数和。对线性电感, 自感/互感磁链均正比与激发它们的电流 。设电流与自感磁链的 方向符合右手螺旋关系,则 :
ψ 1 = ψ 11 ± ψ 12 = L11i1 ± L12i2 ψ 2 = ±ψ 21 + ψ 22 = ±L21i1 + L22i2 上式中互感磁链前的符号,由自感和互感磁链的相对方向 而定 ,一致取 “ + ” ,否则取 “ – ” 。 L11 、L22 ——自感; 简写成 L1 、L2 L12 、L21 —— 互感; 一般实际线圈 L12 = L21 = M
使用电容器时,除了要关注其电容值外,还要注意它的额定电
压。若工作电压超过额定电压,电容就有可能会因介质被击穿
而损坏。为了提高总电容承受的电压,可将若干电容串联起来
使用,如下图所示:
C1
C2
CN
+ i +u1 − +u2 − u
+uN −
−
设使用前电容上无电荷,根据KVL及电容元件的电压—电流关
系得:
瓷质电容器
聚丙烯膜电容器
管式空气可调电容器
片式空气可调电容器
当电容器填充线性介质时,正极板上存储的电荷量q与极板间电 压u 成正比
q = Cu
电容[系数],单位:F(法拉)表示。常用单位有µF(微 法) 及pF(皮法),分别表示为10-6F及10-12F。
在 u的参考方向为正极板到负极板时,线性电容的电路符号和 它的电荷、电压关系曲线如下图所示:
Leq L1 L2
LN
+i u L1 −
"
L2
LN
"
+i u Leq −
说明:对电路模型来讲,电感在串联或并联之前可以假设存在 一定的磁链或电流。这样,串联或并联联接后,除须计算等效 电感外,还须计算等效电感的初始磁链或初始电流。
例题 5.3 电路如图 (a)所示, 0.1H电感通以图 (b)所示的电流。
∫ u = u(3s) + 1 t i(ξ )dξ
C 3s
i
∫ = 105V + 1 t (−2)Adξ = 135V − 10t
0.2F 3s
5A
iC +u−
并且 u(7s) = 65V
(3) t ≥ 7s :此时 i = 0 ,电容电压
保持不变, u(t) = u(7s) = 65V
0
t
3s
7s
从全过程来看,电容本身既不提供任何能量,也不消耗能量, 所以电容是无源元件。
综上所述,电容是一种动态、记忆、储能、无源元件。
例题 5.1 图示RC串联电路,设uC(0)=0,i ( t )=I e-t /RC。求在 0<t<∞时间内电阻消耗的电能和电容存储的电能,并比较二者大
小。
i
[解] 电阻消耗的电能为
∫ ∫ WR =
∞
0 pR (t)dt =
∞ 0
i 2 Rdt
∫=
∞
−t
(Ie RC
)2
Rdt
=
0.5R2I 2C
0
R
u
uc
C
∫ 电容最终储存的电荷为:qC (∞) = CuC (0) +
∞
idt = RCI
0
电容最终储能为:
WC
=
CuC2 (∞) 2
=
qC2 2C
=
0.5R2 I 2C
由此可知
WR = WC
+
t u(ξ )dξ
t0
∫ ∫ i(t) = 1 L
t u(ξ )dξ
−∞
=
i(t0 )
+
1 L
t u(ξ )dξ
t0
(5.19) (5.20)
此两式表明,电感中某一瞬间的磁链和电流决定于此瞬间以前 的全过程的电压,因此电感也属于记忆元件。
线性电感吸收的功率为
p = ui = iL di = d ( 1 Li 2 ) = dwm
Ceq C1 C2
CN
+i
u
−
Ceq
为了得到电容值较大电容,可将若干电容并联起来使用,如下
图所示:
+i
i1
i2
iN
u
−
C1
C2
CN
+i
u
−
Ceq
由于并联电容的总电荷等于各电容的电荷之和,即 q = q1 + q2 +" + qN = (C1 + C2 +" + CN )u = Cequ
注:如果在并联或串联前电容上存在电荷,则除了须计算等效 电容外还须计算等效电容的初始电压。
在下图中,可明显地判断自感磁链和互感磁链的相对方向。 但当将实际线圈抽象成电路模型时,就靠电流进、出同名端来 判断互感磁链的+(或 -)。
12 + i1
u1 ψ 11
dt dt 2
dt
电感存储的磁场能量(wm)
截止到 t 时刻电感吸收的能量为:
∫ ∫ wm =
t p(ξ )dξ = L i i(ξ )di(ξ ) = 1 Li2
−∞
i ( −∞ )
2
i i(−∞)
若假设i(−∞)
=
0,
则有
wm
=
1 2
Li2
=
ψ2
2L
电感也是储能元件。
上式说明电感吸收的总能量全部储存在磁场中,所以电感又
∫ ∫ ∫ we(t) =
t p(ξ )dξ =
−∞
t (Cu du )dξ = C −∞ dξ
t
udu =
−∞
1 Cu2 2
u (t ) u ( −∞ )
(5.9)
假设 u(−∞) = 0 , 当C > 0时 ,有we ≥ 0 所以电容是储能元件。
上式说明电容吸收的总能量全部储存在电场中,所以电容又是 无损元件。
(a) u
105V
65V
解 电容电压计算如下
30V
(1) 0 ≤ t < 3s :i = 5A>0 ,电容充电
0
t
∫ ∫ u = u(0) + 1
t
i(ξ )dξ = 30V +
1
t
5Adξ = 30V + 25t
C0
0.2F 0
3s
7s
并且 u(3s) = (30 + 25×3)V = 105V
(2) 3s ≤ t < 7s :i = −2A<0 ,电容放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