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比的基本性质苏教版

合集下载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比的基本性质》数学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比的基本性质》数学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比的基本性质》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比的概念和比的大小比较方法;
2.掌握求两个数的比值和比例的方法;
3.学会应用比的基本性质进行问题求解。

教学重点
1.比的概念;
2.比的大小比较方法;
3.求两个数的比值和比例的方法;
4.比的基本性质的应用。

教学难点
1.比的基本性质的应用。

教学过程
导入活动
通过老师提出两个数的大小比较问题,引导学生理解比的概念,并回顾学过的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新课讲解
1.讲解比的定义,比的大小比较方法;
2.讲解比值和比例的概念,并介绍求解方法;
3.讲解比的基本性质,包括比的倒数、比例的乘除性质等;
4.通过例题演示应用比的基本性质解决问题的方法。

练习活动
1.完成课本练习;
2.以小组为单位,自选题目进行讨论和解答;
3.提供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进行求解。

总结活动
对于比和比的基本性质做一个简单的总结,并让学生互相讲解做题心得体会。

教学反思
比和比的基本性质是数学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对于学生来说,理解比的定义
并熟练掌握比的大小比较方法非常重要。

同时,求两个数的比值和比例也需要掌握相应的计算方法。

在实际问题中,应用比的基本性质进行求解,需要注意分析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养成良好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信通过此次教学,学生将能够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在实际问题中应用。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比的基本性质》数学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比的基本性质》数学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比的基本性质》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比的定义和比的基本性质;2.掌握比的化简和增比减比的方法;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掌握比的定义;2.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平等比、组成比、分离比;3.能够运用比的化简和增比减比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1.比的定义;2.平等比的性质;3.组成比的性质;4.分离比的性质;5.比的化简;6.增比减比。

四、教学方法1.讲授与演示相结合: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展示和解释比的基本性质和化简方法;2.练习与讨论相结合:让学生互相讨论,解决问题,并加以练习;3.课堂互动:通过课堂问答、小组讨论等方式,增强学生的参与度。

五、教学过程1. 比的定义1.向学生介绍比的概念,并举例说明,引导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理解和应用比的概念;2.引导学生探究比的性质:平等比、组成比、分离比,并向学生呈现一些比的例子。

2. 平等比的性质1.向学生介绍平等比的定义,讲解平等比的性质和应用;2.运用平等比的性质,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 组成比的性质1.向学生介绍组成比的定义,讲解组成比的性质和应用;2.运用组成比的性质,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4. 分离比的性质1.向学生介绍分离比的定义,讲解分离比的性质和应用;2.运用分离比的性质,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5. 比的化简1.向学生介绍比的化简方法,讲解化简方法的应用以及常见应用场景;2.运用比的化简方法,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6. 增比减比1.向学生介绍增比减比的定义和应用;2.运用增比减比的方法,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六、教学评价通过教学过程中的课堂互动、小组讨论和学生作业的考核,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

同时,通过提供反馈和帮助学生加强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和应用。

七、教学拓展1.鼓励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结合实际生活和课堂教学,自学更多有关比的知识;2.提供拓展读物:提供更多和比相关的科普读物和视频,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比的理解。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比的基本性质和化简比苏教版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比的基本性质和化简比苏教版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比的基本性质和化简比(苏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比的基本性质,掌握化简比的方法,能够正确运用比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实例分析和问题解决,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内容比的基本性质:介绍比的定义,比的性质,以及比在数学中的应用。

化简比:讲解化简比的方法,包括交叉相乘法、找公共因子法等,并通过实例演示化简过程。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比的基本性质的理解和应用,化简比的方法和步骤。

难点:化简比中找公共因子的技巧,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演示文稿,黑板,教学视频。

学具:练习册,草稿纸,计算器。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比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详细讲解比的基本性质和化简比的方法,通过实例演示和问题解答加深理解。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化简比的技巧,分享解题思路,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4. 实例演练:通过课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比的化简题目,教师巡回指导。

板书设计左侧列出比的基本性质和化简比的方法。

右侧展示化简比的实例和步骤。

中间留有空白区域用于实时演示和解答学生问题。

作业设计设计不同难度的化简比练习题,让学生在家完成。

鼓励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比的应用实例,进行分享。

课后反思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效果,评估学生对比的基本性质和化简比的理解程度。

调整教学方法,针对学生的反馈进行教学策略的优化。

此教案旨在通过系统的教学设计和活动安排,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比的基本性质,掌握化简比的技巧,并在实际应用中灵活运用。

通过小组合作和实例分析,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增强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与难点详解教学重点比的基本性质的理解和应用:比的基本性质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学生需要理解比的概念、性质,并能够将这些性质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六年级上数学教案-比的基本性质-苏教版

六年级上数学教案-比的基本性质-苏教版

六年级上数学教案比的基本性质苏教版今天我要为大家带来的是六年级上数学教案,比的基本性质,苏教版。

一、教学内容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是比的基本性质。

我们将通过两个例子来学习比的基本性质,并理解其应用。

二、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我希望同学们能够理解比的基本性质,并能够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比的基本性质的理解和运用是本节课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好了PPT和一些实际问题供我们讨论。

五、教学过程我会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比的基本性质的概念。

然后,我会通过两个例子来解释比的基本性质,并引导同学们进行思考和讨论。

接着,我会给出一些随堂练习,让同学们能够即时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我会在黑板上写出比的基本性质的公式,并附上相关的例子。

七、作业设计1. 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有5个苹果,小明和小红的苹果数量之比是多少?答案:3:5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今天的教学,我发现同学们对比的基本性质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学习中多加练习和应用。

同时,我也会给同学们提供更多的实际问题,让她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比的基本性质。

这就是我今天的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今天的教学内容中,我认为对比的基本性质的理解和运用是本节课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

这是因为在比的基本性质中,包含了一些抽象的概念和运算规律,这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可能有些难以理解。

我们需要理解比的基本性质的概念。

比的基本性质是指在比中,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这个概念可能对于一些同学来说比较抽象,因此我会在教学中通过具体的例子来帮助同学们理解和掌握。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比较小明和小红的苹果数量来解释比的基本性质。

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有5个苹果,小明和小红的苹果数量之比是3:5。

如果我们同时给小明和小红的苹果数量乘以2,那么小明就有6个苹果,小红就有10个苹果,他们的苹果数量之比仍然是3:5。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8比的基本性质|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8比的基本性质|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8比的基本性质|苏教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学的重要性,下面是我根据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8比的基本性质|苏教版所准备的教学内容。

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比的基本性质,这一部分主要涵盖在教材的第三章第八节。

我们会探讨比的定义,比的意义,以及比的基本性质,包括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比的基本性质,并能够运用这些性质进行比的运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比的基本性质,能够灵活运用。

重点则是让学生通过实例,深入理解比的基本性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好了相关的教学PPT和一些实际例子,以及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通过一个实际例子,比如比较两辆汽车的速度,来引入比的概念。

2. 讲解:然后我会详细讲解比的基本性质,通过PPT和实际例子,让学生深入理解。

3. 练习:在讲解之后,我会让学生做一些随堂练习,巩固他们刚刚学到的知识。

六、板书设计我会设计一个简洁明了的板书,列出比的基本性质,以及一些关键的点。

七、作业设计1. 小明有20颗糖,小华有30颗糖,请问小明和小华的糖哪个多?2. 一辆汽车以60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另一辆汽车以80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请问哪一辆汽车的速度更快?答案:1. 小华的糖多。

2. 第二辆汽车的速度更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今天的教学,看看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比的基本性质,加深他们对这个知识点的理解。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学内容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我认为需要特别关注的。

一、比的定义和意义比的定义和意义是理解比的基本性质的基础。

比是用来比较两个数量的大小的,它由两个部分组成,前项和后项,中间用冒号“:”表示。

比如,如果有两辆汽车,一辆以60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另一辆以80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我们可以说“60:80”,这就是一个比。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3单元:第8课时 比的基本性质》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3单元:第8课时 比的基本性质》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3单元:第8课时比的基本性质》苏教版一. 教材分析本课时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3单元的第8课时,主要内容是比的基本性质。

比的基本性质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涉及到比的放大缩小和比较大小等运算。

通过学习比的基本性质,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比的概念,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比例的概念和运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比的基本性质,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比的基本性质,并通过举例和练习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比的基本性质,掌握比的放大缩小和比较大小等运算。

2.能够运用比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比的基本性质的概念理解和运用。

2.比的放大缩小和比较大小等运算的技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实际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比的基本性质。

2.举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加深对比的基本性质的理解。

3.小组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相关的教学PPT,展示比的基本性质的例子和练习题目。

2.练习题:准备一些相关的练习题目,用于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

3.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的例子,用于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比的基本性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比的放大缩小和比较大小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比的基本性质的概念,并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和解决一些相关的练习题目,加深对比的基本性质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练习题目,巩固对比的基本性质的掌握。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比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提出解决方案。

比的基本性质数学教案

比的基本性质数学教案

比的基本性质数学教案比的基本性质数学教案篇1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55页例9、例10和练一练,第56~57页练习九第5~8题。

教学目标:1、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会应用这个性质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2、教学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并使学生认识事物之间都是存在内在联系的。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分数比和小数比的化简。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1、填空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3÷18==()∶()师:除法、分数和比之间有什么联系?2、做复习题师:第一题你这样做根据的是什么?(商不变的性质)它的内容是什么?第二题呢?3、导入课题:我们以前学过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今天我们就在这些旧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的知识。

下面,我们就一起研究研究。

(板书课题:比的基本性质)二、学习新课1、教学例9比的基本性质。

(1)学生填表(2)体温:联系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两个性质想一想:在比中又有什么规律可循?(3)师生共同总结比的基本性质演示课件“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或者同时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4)师:你觉得哪些词语比较重要?0除外你怎样理解得?2、教学例10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我们以前学过最简分数,想一想:什么叫做最简分数?最简单的整数比就是比的前项、后项是互质数,像9∶8就是最简单的整数比。

出示: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1)12:18(2)(3)1.8:0.09(1)让学生试做第(1)题师:你是怎么做的?6和12、18有着怎样的关系?引导学生小结出整数比化简的方法:(演示课件出示)用比的前后项分别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使比的前后项是互质数。

(2)化简(2)师:这个比的前、后项是什么数?(分数)我们已经会化简整数比了,那么你能不能利用比的基本性质把分数比先化成整数比呢?(3)引导学生小结出分数比化简的方法:(演示课件出示)比的前、后项同时乘以它们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就可以把分数比转化成整数比,进而化简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基本性质》教案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基本性质》教案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基本性质》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基本性质》这一章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主要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比的概念,以及比的基本性质,包括比的前项和后项乘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后续学习比例、比例尺等知识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能够理解和掌握比较复杂的数学概念。

但是,对于比的概念和比的基本性质的理解,还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操作来进行。

此外,学生可能存在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不高、学习习惯不佳等问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和激励。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概念,以及比的基本性质,能够运用比的基本性质进行计算和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和操作,让学生经历探索比的基本性质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概念,以及比的基本性质。

2.难点:对于比的基本性质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情境,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概念和比的基本性质。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发现比的基本性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激励评价法: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积极的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具体的实例和操作材料,用于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

3.教学评价工具:准备一些练习题和测试题,用于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具体的实例,如比较两辆汽车的速度,引出比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基本性质》是本册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比的概念和比的大小比较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比的基本性质,即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助于学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对于比的概念和比的大小比较方法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比的基本性质的理解和应用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课堂参与度也会影响到教学效果,因此,教师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学习。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比的基本性质,能够运用比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比的基本性质。

2.难点:理解和运用比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际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

2.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实践操作法: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巩固比的基本性质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比的基本性质的例子。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的例子,用于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比的基本性质。

3.学习单:设计学习单,帮助学生巩固比的基本性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例子,如运动员跑步的速度,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比的基本性质,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实际的例子,让学生运用比的基本性质进行计算和解释。

六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比的基本性质-苏教版秋

六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比的基本性质-苏教版秋

六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比的基本性质-苏教版秋一、教学背景分析本次教学面向六年级学生,教材为苏教版秋,教学单元为“算法初步”中的“比的基本性质”。

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概念,能够正确写出分数的大小,但对于比的基本性质还缺乏认识和理解。

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比的基本性质,能够正确比较分数大小,为后续学习扫清障碍。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理解比的概念,能够正确读写“比”的符号“:”并作简化2.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能够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并能在比较时根据分数大小加“<”或“>”等符号2. 过程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积极参与意识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2.培养学生对学习的自信和主动性三、教学重点1.理解比的概念、能够读写“比”的符号2.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加“<”或“>”符号四、教学难点1.比较分数大小方法的掌握1.探究式教学–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探究知识点,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去寻找答案2.合作学习–分小组活动,在小组内相互交流,让学生合作完成任务–在课堂上营造良好的合作氛围3.情境教学–将比大小的情境融入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和技能–利用电子白板、PPT等多媒体手段展示相关情境六、教学内容1. 导入(5分钟)1.师生互动:老师用幽默的语言引入比的基本性质2.情境呈现:利用电子白板和PPT展示比大小的情境2. 新知讲授与探究(30分钟)1.讲解比的定义和读写方法2.利用情境、问题、图片等方式,让学生探究各种情况下的比较大小方法3.引导学生总结和归纳比的基本性质3. 小组合作(20分钟)1.分小组完成练习册上的练习题2.学生相互交流、探讨解题思路4. 练习(15分钟)老师抽几个学生分享一下自己所完成的题目,全面巩固比的基本性质的掌握。

本堂课采用多种教学策略,教学效果良好,学生能够正确掌握比的基本性质,体现了比大小的方法有理有据,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和技能,通过小组合作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印象。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8比的基本性质和化简比丨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8比的基本性质和化简比丨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8 比的基本性质和化简比丨苏教版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8 比的基本性质和化简比丨苏教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理解比的基本性质,掌握化简比的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和化简比的方法。

难点在于理解比的基本性质,以及如何运用这些性质来化简比。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比的基本性质和化简比,我已经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PPT、教学卡片、练习题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将以一个实际情景引入本节课的学习。

例如:“小明和小华参加跑步比赛,小明跑了60米,小华跑了80米,请计算他们的速度比。

”3. 练习:在讲解完比的基本性质后,我会给学生一些练习题,让他们运用这些性质来化简比。

例如:“化简比 12:18 和 15:20。

”4. 讲解化简比的方法:接着,我会讲解化简比的方法。

我会通过示例来解释如何将比化简到最简形式,例如通过除以最大公约数来化简比。

5. 练习:在讲解完化简比的方法后,我会给学生一些练习题,让他们运用这些方法来化简比。

例如:“化简比 36:54 和 45:72。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包括比的基本性质和化简比的方法。

我会用简洁的语言和图示来展示这些概念,以便学生能够清晰地理解。

七、作业设计作业将包括一些化简比的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化简比 24:36 和 60:90。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将会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看看学生是否掌握了比的基本性质和化简比的方法。

如果需要,我将会提供一些额外的辅导或者调整教学方法,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

我还会鼓励学生进行拓展延伸,例如探索比的其他性质或者化简比的应用场景。

这就是我对于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8 比的基本性质和化简比的教学设计。

希望通过这个教案,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比的基本性质和化简比的方法。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比的基本性质和化简比》|苏教版(2023秋)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比的基本性质和化简比》|苏教版(2023秋)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比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比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比的基本概念。比是两个量之间的关系,表示为a:b,意味着a是b的多少倍。比在数学中非常重要,它帮助我们理解和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如比例分配、比较大小等。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假设小明和小华有糖果,小明有18颗,小华有24颗,我们可以通过比来表示他们的糖果数量关系。这个案例展示了比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2.数学抽象能力:引导学生从具体实例中抽象出比的数学概念,体会数学的概括性和一般性。
3.数学建模能力:培养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利用比的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4.数学运算能力:通过比的化简方法,加强学生的运算技能,提高准确性和熟练度。
5.数学表达能力:训练学生用清晰、准确的语言表达比的性质和化简过程,提升数学交流能力。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比的基本性质和化简比》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地方。首先,学生在理解比的概念上存在一定难度,他们往往难以将抽象的比与具体的实例联系起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从生活实例中提炼比的含义,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比的作用。
其次,关于比的化简,找最大公约数这一环节对学生来说是个挑战。在课堂上,我尝试通过举例和引导,让学生逐步掌握找最大公约数的方法,但仍有部分学生感到困惑。我考虑在下一节课中,增加一些更具趣味性和互动性的练习,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知识点。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苏教版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苏教版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苏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基本性质,能够运用比进行数学问题的解决。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引入,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比的应用,培养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精神,增强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教学内容1. 比的意义:介绍比的概念,通过实例使学生理解比是两个数量相除的结果。

2. 比的基本性质:探讨比的同比例放大和缩小,以及比值的倒数等性质。

3. 比的运用:通过实际案例,教授如何运用比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比的意义的理解,比的基本性质的掌握。

难点:比的性质的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比例模型。

学具:练习本,计算器。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比的概念。

2. 探究:引导学生探索比的基本性质,通过小组讨论加深理解。

3. 实践:让学生通过实例练习,运用比解决问题。

板书设计中心:比的含义和基本性质。

左侧:比的含义,通过图示和公式展示。

右侧:比的基本性质,列举实例和性质说明。

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计算给定比例的比值。

2. 应用练习:解决实际问题,运用比的概念。

3. 拓展练习:探索比在更复杂情境下的应用。

课后反思教学效果:评估学生对比的概念和性质的理解程度。

改进方向: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加强实践环节。

此教案旨在系统地介绍比的概念和基本性质,通过实例和实践,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并灵活运用比的知识。

教学过程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上述教案中,教学重点与难点是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

这个部分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核心内容和学生可能遇到的挑战,因此需要详细地补充和说明。

教学重点与难点详细说明教学重点1. 比的意义的理解:比是数学中一个基本而重要的概念,它涉及到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各种实例和图示,使学生深入理解比的本质。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3.8 比的基本性质丨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3.8 比的基本性质丨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3.8 比的基本性质丨苏教版一、教学内容介绍1.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解比的基本性质,包括比的定义、比的大小比较、比的约比和比分解等。

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比的定义,能用自然语言、比式、线段表示比,并会计算比的值。

2.掌握比的大小比较方法,会比较大小相等的比。

3.知道约比的概念,会约分比,消去相同因式。

4.知道比分解的方法,会将比分解成最简比。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概括归纳的能力,以及把所学知识和生活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2.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情感目标:1.让学生体会比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数学兴趣。

2.培养学生对于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让学生愿意分享自己的思考和体验。

二、教学过程1.导入与预习教师将上一节课所学习的知识进行复习回顾,并通过对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进行引导,让学生感受到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引入比的定义。

2.新课讲解第一步、比的定义与表示教师通过举例与学生进行互动,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并可用比式、自然语言和线段表示比。

第二步、比的大小比较教师引入例题,通过学生互动计算比的值并进行比较大小的过程,让学生掌握比的大小比较方法。

第三步、约比教师通过案例的引入,引导学生理解约比的概念,并教授如何约分,消去相同因式。

第四步、比的分解教师通过学生互动的方式,介绍比的分解方法,并指导学生将比分解成最简比。

3.练习与巩固教师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在练习中体验比在实际生活中的使用。

4.结束语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比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时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做一个热爱数学的好学生。

三、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进一步认识了学生的认识能力和思维能力,懂得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同时,我也发现了有些学生在练习中有些欠缺,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需要更多的练习。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拓展教学内容,从多个角度引导学生,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学有所获。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比的基本性质|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比的基本性质|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比的基本性质|苏教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的"比的基本性质"这一章节。

我们会深入探讨比的定义、比的基本性质,以及如何通过比来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并掌握比的概念,了解比的基本性质,并能够运用比来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比的概念和比的基本性质。

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理解通过比来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好了PPT和一些实际的例子,以便更好地向学生展示和解释比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来引入比的概念,例如:如果有两杯果汁,一杯是另一杯的两倍,我们可以用比来表示这个关系。

3. 练习:在讲解之后,我会给出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们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比的理解和应用。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会简洁明了,主要包括比的定义、比的基本性质,以及一些实际的例子。

七、作业设计1. 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有5个苹果,小明和小红的苹果数量之比是多少?2. 一桶水有4升,另一桶水有6升,两桶水的容量之比是多少?答案:1. 小明和小红的苹果数量之比是3:5。

2. 两桶水的容量之比是4:6,可以简化为2:3。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今天课堂的效果,看看学生们是否掌握了比的概念和基本性质,并针对性地进行拓展延伸,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的引入在教学内容的引入部分,我选择了通过实际例子来介绍比的概念。

这个细节是非常关键的,因为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通过实例可以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他们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新的知识。

例如,我提到了两杯果汁的例子,这是一个简单且直观的情景,能够让学生迅速把握比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的设定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我强调了理解和掌握比的概念以及比的基本性质,并能够运用比来解决实际问题。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3.8《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3.8《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3.8《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3.8《比的基本性质》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即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基础,也是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分数、小数等知识,对数学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是,对于比的基本性质的理解还需要通过具体的操作和实例来加深。

此外,学生的学习习惯、思维方式和学习能力各有不同,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比的基本性质,能够运用比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比的基本性质,能够运用比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对比的基本性质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比的基本性质。

2.采用实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

3.采用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交流、探讨、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实例和练习题。

2.准备教学PPT,展示相关的教学内容和实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比的概念,并提出问题:“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是否会改变?”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比的基本性质,并用具体的实例进行解释和演示。

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同时,教师也可以选取一些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和讲解。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一些综合性的题目,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完成,并选取一些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和讲解。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3.8《比的基本性质》教案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3.8《比的基本性质》教案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3.8《比的基本性质》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3.8《比的基本性质》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即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比的基本性质,为后续的化简比和求比值等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比的概念和比值的知识,对基本的数学运算也有一定的掌握。

但是,对于比的基本性质,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练习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对乘除法的理解不够深入的问题,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巩固。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比的基本性质,能够运用比的基本性质进行比的化简和求比值。

2.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能够运用比的基本性质进行比的化简和求比值。

2.教学难点:对乘除法的深入理解和运用,以及对于比的基本性质的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和练习题。

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3.准备教学PPT。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让学生初步接触比的基本性质。

例如,展示两个分数,如2/3和4/6,引导学生发现它们是相等的,并让学生思考为什么。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比的基本性质的定义和例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

同时,引导学生对乘除法的运用有更深入的理解。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通过实际的计算和化简,运用比的基本性质。

可以设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也可以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完成。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综合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比的基本性质的运用。

比的基本性质和化简比(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比的基本性质和化简比(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比的基本性质和化简比(教案)知识目标1.了解比的定义和表示方法2.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包括比的大小关系、比的化简等3.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点1.比的基本性质,包括大小关系和化简2.比较含有相同单位的物品的大小3.理解比的概念和应用教学难点1.比的大小关系,如何比较大小2.化简比的方法及其应用3.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Step 1 比的定义与表示1.引入比的概念:将两个数相除得到的商叫做比。

2.比的表示方法:用冒号(:)或分数线“/”表示,如:1:2,1/2Step 2 比的大小关系1.相等关系:相等的比是两个相等的数,如2:2、3/3。

2.大小关系:今天让大家一起做一个活动,手中都拿着同样的物品,看看它们的大小是否一样。

比如,我的红苹果和你的黄梨;我的两个饮料瓶,一个2L,一个1.5L,哪一个容量更大?我们将相同单位的物品的大小用比来表示,这些比的大小关系如何比较呢?–可以通过化简比来比较其大小,比如将2/3的比化简成4/6,再将其与1/2相比较,看哪一个数大。

这种方法更加直观,大家可以亲自体验一下。

Step 3 化简比的方法及其应用1.化简比的定义:将一个比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一个相同的数,得到的新比与原来的比相等,这个过程叫做化简比。

2.化简比的方法:找到一个可以同时被分子和分母整除的数,用这个数除以分子和分母即可。

3.化简比的应用:化简比可以将一个比化成最简比,可以方便我们进行大小比较。

Step 4 实际应用1.手上有一根20cm长的木棒,现在将其分成5段,请问每段有多少cm?–做法:首先将20cm化成最简比,即4:1,然后将每个部分的长度分别计算,得到4cm和1cm。

2.圆周率的大小是多少?将其写成比的形式。

–做法:圆周率是与圆的周长和直径之间的比,用符号π表示,即π=周长÷直径,可以表示为π:1。

练习题1.将2/3,4/3化成最简比。

2.填空:2.5:1=_____:5。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8比的基本性质和化简比|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8比的基本性质和化简比|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8 比的基本性质和化简比|苏教版在今天的数学课上,我们要学习的是比的基本性质和化简比。

这部分内容主要出现在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的教材中。

一、教学内容1. 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2. 化简比:化简比就是将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使得化简后的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并且是互质数。

二、教学目标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1. 理解并掌握比的基本性质。

2. 学会化简比,并能应用化简比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比的基本性质,以及如何应用这个性质进行化简比。

2. 教学重点:比的基本性质的运用,化简比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今天的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1. PPT课件,用来展示比的基本性质和化简比的方法。

2. 练习题,用来巩固学生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我先通过一个实例,让学生们感受比的基本性质。

例如,我有3个苹果和4个香蕉,那么3:4的比值是多少呢?然后,我将3个苹果变成6个,4个香蕉变成8个,问学生们这时候的比值是否发生变化?通过这个实例,学生们可以直观地理解比的基本性质。

3. 练习:在讲解完知识后,我会让学生们做一些练习题,来巩固他们对知识的理解。

我会及时给予解答和指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

4. 应用:我会出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们应用今天学到的知识去解决。

例如,"某商店一件商品原价120元,现在打8折,那么打折后的价格是多少?"通过这个问题,学生们可以检验自己是否真正掌握了比的基本性质和化简比的方法。

六、板书设计在课堂上,我会根据讲解的内容,适时地进行板书,帮助学生们理解和记忆。

板书主要包括比的基本性质和化简比的方法。

七、作业设计为了巩固今天的学习内容,我会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

例如:2. 小明的妈妈买了一斤苹果和一斤香蕉,小明吃掉了苹果的1/3,香蕉的1/4,那么小明吃掉的苹果和香蕉的比例是多少?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今天的教学,看看学生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课时5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课时5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课时5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课时5比的基本性质》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包括比的意义、比的化简、比的大小比较等。

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比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为后续的分数、比例等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小数等基础知识,对数学概念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但是,对于比的概念和性质,部分学生可能还较为陌生,需要通过具体例子和实际操作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对于抽象的数学概念,需要较多的实际操作和形象比喻来辅助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比的基本性质,能够运用比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比的基本性质,能够运用比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理解比的基本性质,能够灵活运用比的性质解决复杂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和理解比的基本性质。

2.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数学思维能力。

3.启发式教学: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4.反馈与评价: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评价,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包括图片、动画、实例等,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比的基本性质。

2.学习材料:准备相关的学习材料,如练习题、实例等,供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练习。

3.教学设备:准备好计算机、投影仪等教学设备,保证教学顺利进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一个生活实例,如购物时比较商品的价格,引入比的概念。

提问学生:“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的基本性
教学内容: p55:例9、例10和“练一练”,练习九第6~8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会应用这个性质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并使学生认识事物之间都是存在内在联系的。

课前分析:学生已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性质,除法的商不变性质。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正确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
课前2分钟训练:
求下列各比的比值。

12:18 0.9:0.6
85:1 94:27
16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将要继续学习“比的基本性质”
二、自主学习
1.出示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

(1)学习目标:
通过学习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会应用这个性质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2)学习内容一:第 p55的例9、例10
自学时请思考:
联系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两个性质想一想:在比中又有什么规律可循? 例9中的三个相等的比中,哪一个更简单些?
学会比的性质有什么作用?
什么叫做最简分数?
例10(1)你是怎么做的?6和12、18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例10(2)中的比的前、后项是什么数?(分数)我们已经会化简整数比了,那么你能不能利用比的基本性质把分数比先化成整数比呢?
例10(3)中:想一想如何化简小数比呢?
通过例10的学习:你知道应用比的基本性质把整数比、小数比、分数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的方法是什么吗?
有信心独立学会例9和例10吗?下面请各位同学根据自学思考,认真看书学习。

2.学生自学,教师行间巡视,督促学生认真看书学习,对共美生作必要的指导.
3.小组交流
让学生把自己在自学中的收获与困惑在小组内交流,增加对新知识的理解。

三、自主尝试
1.出示尝试题一:
(1)第55页“练一练”第1题和第2题
(2)补充练习:18:54 600:36 2.5:3.75 14:56
2.学生尝试练习,
让学生试用预习到的新知识解决类似的新问题.教师行间巡视,发现有价值的解题结果,让学生抄摘到小黑板上,为展示交流作准备.
学生尝试练习的同时,可指名让部分学生上黑板上板书(让共美生去做)。

3.小组交流
让学生把自己尝试练习的结果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小组内先自行解决存在的问题。

四、展示交流
1.教师展示学生预习与尝试练习中出现的一些有价值的结果,与全班同学进行再讨论交流,同时进行知识迁移运用和提炼提升.
(主要找出学生尝试练习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2.交流问题预设:
(1)什么是“比的基本性质”?
(2)600和36的最大公因数是多少?怎样找2.5和3.75的公因数
(3)在理解比的基本性质中你觉得哪些词语比较重要?
0除外你怎样理解得?
3.第57页“练习九”第8题
说出你的想法,
五、自主练习
要练说,先练胆。

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障碍。

不少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胆怯: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

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

我抓住练胆这个关键,面向全体,偏向差生。

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

每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笑脸相迎,声音亲切,动作亲昵,消除幼儿畏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无拘无束地和我交谈。

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敢于当众说话的习惯。

或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约束,多采取自由讨论和谈话的形式,给每个幼儿较多的当众说话的机会,培养幼儿爱说话敢说话的兴趣,对一些说话有困难的幼儿,我总是认真地耐心地听,热情地帮助和鼓励他把话说完、说好,增强其说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信心。

三是要提明确的说话要求,在说话训练中不断提高,我要求每个幼儿在说话时要仪态大方,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学会用眼神。

对说得好的幼儿,即使是某一方面,我都抓住教育,提出表扬,并要其他幼儿模仿。

长期坚持,不断训练,幼儿说话胆量也在不断提高。

1.出示练习题:练习九第6题
2.学生练习,教师行间巡视,督促学生认真完成练习,同时指导和帮助共美生能够自主完成练习。

3.互批互纠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

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

《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

“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

“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

“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

“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

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

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

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同一小组同学进行互相批改,并对出现的错误进行互相点拨并自行纠正。

六、自主点评,总结廷伸
1.让学生针对自主练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点评
2.教师根据具体的学生学习情况进行适当的总结与廷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