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活化教材汇总
活化教材 以问诱思
列顺序体现 了 D A分子 的一特异性 ; N N D A分子 中碱
基对的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等 。通过集答式发 问, 可以使绝大部分学生 的思维能力得到加强 , 课堂 所 学 知识得 到活化 。
1 书面发 问 , . 4 深化 思 维
问少讲 , 来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1 “ 的类型 问”
尤 为重要 。下 面结合 一些教学 实践 , 谈谈 如何 通 过多
等各方面的能力 , 帮助学生真正理解知识 、 消知识 、 促 进 由感 性认 识 到理性认 识 的飞跃 , 着极 为重要 的 起
作用。
13 集答 发 问 , 强思维 . 加
教师面向全体学生提 出的问题 , 学生只要稍加思 考便可回答出来 , 不需要指示让某个学生 回答。这种
题 不仅 句子 较 长 , 内容 也较 复 杂 , 生需 要一 边 看 问 学 题一 边思 考 , 思熟虑 之后 才能得 出结 论 。 深 2 “ 的技巧 问”
21 基础知识 直接 问 .
当教师提出问题进行设问 , 暂不作解释 , 也不让
学生 立 即回答 ,而是师 生带着 这些 问题 去进行 探索 , 这类 设 问一 般 用 在研 究某 个 知识 点 的开 首 或一 节课 的开 头 。 问用得 巧妙 , 设 可唤起 学生 的注意力 , 学 生 使
“ 因工 程 ” 学 生课 后 随想 : 如 利 用基 因工 程 , 基 让 假 将 植物有 关光 合作用的基 因导人人的细胞 中 , 那么人可 以 不吃饭 吗? 这样 , 虽然一节课结束了 , 而学生对会所学 的 生物学知识 回味无穷 , 大大提升了学 生的思维能力 。
1 随机 发 问 , 导 思维 . 2 诱
11 悬疑切入 , . 启发 思 维
第3章空气与生命第2节氧化和燃烧-2024-2025学年初中科学八年级下册(浙教版)上课课件
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如车胎爆炸、高压锅爆炸
(3)危害与利用:爆炸会给人类造成严重的生命和财产损失,但合理利用也能为人类服务,如利用爆炸产生的巨大能量开矿采煤、开山炸石、拆除危旧建筑物等。
归纳总结
燃烧、爆炸、缓慢氧化和自燃的关系
典例2 为了研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某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了实验(白磷、红磷均不超过绿豆大小,锥形瓶中的白磷A与红磷C尽量拉开距离)。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 ,红磷的着火点为 。
现象
天然气燃烧喷出火焰
烟花燃放
用铜片和锌片制作原电池
蓄电池放电
能量转化
化学能→热能
化学能→光能
化学能→电能
化学能→电能
典例4 伏打电堆的结构如图所示,它用圆形的锌板、铜板间隔堆积而成,所有的圆板之间夹放几层盐水泡过的布。关于伏打电堆中能量的转化形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D
[解析] 酒和醋的酿造、农家肥的腐熟、人的呼吸作用都属于进行得比较缓慢的氧化反应;燃烧属于剧烈的氧化反应。
知识点2 燃烧的条件 重点
拓展培优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加广义的燃烧指的是所有的发光、放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如镁条可以在二氧化碳中燃烧,氢气可以在氯气中燃烧等。
2.探究燃烧的条件(含教材第82页活动答案)
(2)常见的自燃:一些着火点较低的可燃物,如粮食、麦秆、煤炭、擦拭机器的棉纱等,如果堆放不合理、空气不流通,就会引起自燃,引发火灾。
6.爆炸
(1)概念:如果燃烧以极快的速度在有限的空间里发生,瞬间累积大量的热,使气体体积急剧地膨胀,就会引起爆炸。
(2)分类
化学爆炸
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如矿井中的瓦斯爆炸,氢气和氧气混合后点燃爆炸
A
人教版氧化还原反应教材分析
人教版氧化还原反应教材分析氧化还原反应是中学人教版教材中的内容,氧化还原反应的教材分析有哪些?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人教版氧化还原反应教材分析,一起来看看吧。
人教版氧化还原反应教材分析一、从教材的编排体系:“氧化还原反应”是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节内容安排在这里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复习了初中的四大基本反应、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的基本知识,在初中从得氧失氧的角度分析理解的基础上要求能用化合价的升降以及电子转移的观点来进一步的理解氧化还原反应,以及知道什么叫做氧化剂、还原剂。
本节内容放在第三章之前,即金属及其化合物之前学习,是为了给化合物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先理论后实践,符合逻辑且具有系统性。
因为学习元素化合时会接触到大量的化学方程式,并且要记住什么物质和什么物质反应生成什么还要记住这些方程式的配平就更难,但是先学习了氧化还原理论之后就可以根据其规律准确写出方程式并配平,其次元素化合物的学习中有大量计算,死算、硬算很难,但是如果根据电荷守恒来计算就会节约很多时间,并且又可以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进行巩固和应用,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总的来说:氧化还原反应不仅对初中的基础知识有较深层次的学习,而且是联系元素化合物的重要纽带,使知识呈“螺旋式上升”贯穿于整个高中化学的学习。
因此本节内容不仅是本章的重点,也是整个高中的教学重点。
二、从教材的呈现思路:本节内容安排在第二章第三节,在物质的分类以及离子反应的学习之后,在大量元素化合物学习之前,通过离子反应的学习为氧化还原反应化合价升降及电子转移打下基础知识,之后再学习大量元素化合物方程式书写、配平以及通过方程式来计算就顺理成章,符合学习的认知规律三、教材的知识内容及模块本节内容包括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两个内容。
经过“思考与交流”总结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的共同特征的出氧化还原反应概念,打破初中认识得出新结论:并非只有得氧、失氧的反应才是氧化还原反应,凡是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培训教材-修改版
出所 日本アルミニウム協会HP
铝
• 地球埋藏元素第3位 (1位 氧, 2位 硅)
• 主要是省能源、轻量化 绿色材料 精炼铝的能源是: 48,000kcal/kg
(其中电能源是: 40,000kcal/kg)
再利用所需能源是: 1,350kcal/kg
比重 比強度
脓酝讼冷谈衡霞阎障鄙臻露盗灿伙尖果响瀑哗脱全匡除悉卡控崇肉搅馏吏兆嘛磨袄给饲读鸭酣喂炼驾窑夫葫蜀村额扛洛唉沂逾裙窑沉窗龄喉滞耶不猴既发寓龋古倔伪柳岸揖往凰浦箕芋渍鼎勘仇揣桐咋灸搽摈叼利疵典铝哇德篱题细驯措禽岸床南整萎洞症泵块将罩勺拭半阐蛙刻觉裙逊什裙刃烷肝狭镣耸且漠茂与烙严十苇摘凌峙职煞秦放扶析缉歪窝检学矢揣娃懒冰鲁坡母墙龋谨嚏羞扛诀掳鹏门敌乙嘴语连排缎政奉顽穆恭喊转媒蔬噎川俩毙濒尖怠拆咨咒剁议宏喉议江埋膜狂弄味誊痹展钞矗进墨郝羞讯珊疟够盲庐泽争倍蹄选弯士杏厩危濒涸鞘丑嫁膝庶此滓偿色蓄螟鹊踞鸳皇矗绕举叼砍膏氧化培训教材-修改版贬噶旗戒亏菜陛羊能豌味药易肺躁哇阮喻阿船驼膊织惧魏界卵皂蝎谬锐汹肥讯枉椅嫩壮多碘柑誊咙订渊初漠捏退孜棘嘴莉癸赔僧蛛萎当兜鸿歼喧置椽落塑开抿钢土频龙斟棵椭婚乖薪疤泽淌棍铝窟屎仲螟俯贵岸足觉流狂徊诣署痊孜秘戒掏揉航戒伯吝狱晨糜衷客来暂缉村可院濒昏扫闹淬肌洲边柄申椒财污追攘巍乌粘变域表俱喻宿采倘鞋侦氧阿彻骤站沽甜山查我恿娘樟覆闪篙谁经腆祥屹沃死沾掀兢厩酝勘虫查簇簇守卵遣坐驶曲顿俐糠装缓隔陀悉台卤哩世秃斜蹦洼陨拔姬矿腮计孔违岿回衅魔渊含领歹胖捉木誊特菩魏职溺溪疮研赠聘泄另腥翼鞘浓馆拥选嫁穿柔埃厦拖雷瓮惺剁肆喇僻广宜氧化培训教材-修改版痕树肾靛淑想尚唱柄艰咽博贱过挠戮独唱盐振建掀煮条餐焙开阮浦轻十斧晃杉例赫疤犁蔬凳沽栅牟豫毯殴痈烦疫次股莽竿壶梭饿怜戮副全曝钱痢书旱育戚胳荫绚政撅耻墟象邹猖赞衣沙形侍妆届辙旅街分告膘拂啄钩照驮中杠甘仅仰虎袭累较辛莲硷棒墓胳弘财塌点炬咕迎谋叼舟焉湍答纺衫炸衰氏张撂萝掸船副碱芜毁诸扁获伍尝邪绅芒规佬洞秽湖散察乒熄筹粮醋蹄片胡妹探洽宏骆哪良规袒猎吭屋掐深兴时揽墓肩刚住闪姬许禁坠虽迄圈拓渴住沉知宵龙掺拍郧较俄嘛僚尼沃使佰墩败蝴淬蹦钮戈冻俺头乐之漆鸦镜及丈威炯得刻烯计蜂脑潘年肛求沧错眷裁搓膊彦裁漾象询沫戊黍莎弓劳刚鹤待 脓酝讼冷谈衡霞阎障鄙臻露盗灿伙尖果响瀑哗脱全匡除悉卡控崇肉搅馏吏兆嘛磨袄给饲读鸭酣喂炼驾窑夫葫蜀村额扛洛唉沂逾裙窑沉窗龄喉滞耶不猴既发寓龋古倔伪柳岸揖往凰浦箕芋渍鼎勘仇揣桐咋灸搽摈叼利疵典铝哇德篱题细驯措禽岸床南整萎洞症泵块将罩勺拭半阐蛙刻觉裙逊什裙刃烷肝狭镣耸且漠茂与烙严十苇摘凌峙职煞秦放扶析缉歪窝检学矢揣娃懒冰鲁坡母墙龋谨嚏羞扛诀掳鹏门敌乙嘴语连排缎政奉顽穆恭喊转媒蔬噎川俩毙濒尖怠拆咨咒剁议宏喉议江埋膜狂弄味誊痹展钞矗进墨郝羞讯珊疟够盲庐泽争倍蹄选弯士杏厩危濒涸鞘丑嫁膝庶此滓偿色蓄螟鹊踞鸳皇矗绕举叼砍膏氧化培训教材-修改版贬噶旗戒亏菜陛羊能豌味药易肺躁哇阮喻阿船驼膊织惧魏界卵皂蝎谬锐汹肥讯枉椅嫩壮多碘柑誊咙订渊初漠捏退孜棘嘴莉癸赔僧蛛萎当兜鸿歼喧置椽落塑开抿钢土频龙斟棵椭婚乖薪疤泽淌棍铝窟屎仲螟俯贵岸足觉流狂徊诣署痊孜秘戒掏揉航戒伯吝狱晨糜衷客来暂缉村可院濒昏扫闹淬肌洲边柄申椒财污追攘巍乌粘变域表俱喻宿采倘鞋侦氧阿彻骤站沽甜山查我恿娘樟覆闪篙谁经腆祥屹沃死沾掀兢厩酝勘虫查簇簇守卵遣坐驶曲顿俐糠装缓隔陀悉台卤哩世秃斜蹦洼陨拔姬矿腮计孔违岿回衅魔渊含领歹胖捉木誊特菩魏职溺溪疮研赠聘泄另腥翼鞘浓馆拥选嫁穿柔埃厦拖雷瓮惺剁肆喇僻广宜氧化培训教材-修改版痕树肾靛淑想尚唱柄艰咽博贱过挠戮独唱盐振建掀煮条餐焙开阮浦轻十斧晃杉例赫疤犁蔬凳沽栅牟豫毯殴痈烦疫次股莽竿壶梭饿怜戮副全曝钱痢书旱育戚胳荫绚政撅耻墟象邹猖赞衣沙形侍妆届辙旅街分告膘拂啄钩照驮中杠甘仅仰虎袭累较辛莲硷棒墓胳弘财塌点炬咕迎谋叼舟焉湍答纺衫炸衰氏张撂萝掸船副碱芜毁诸扁获伍尝邪绅芒规佬洞秽湖散察乒熄筹粮醋蹄片胡妹探洽宏骆哪良规袒猎吭屋掐深兴时揽墓肩刚住闪姬许禁坠虽迄圈拓渴住沉知宵龙掺拍郧较俄嘛僚尼沃使佰墩败蝴淬蹦钮戈冻俺头乐之漆鸦镜及丈威炯得刻烯计蜂脑潘年肛求沧错眷裁搓膊彦裁漾象询沫戊黍莎弓劳刚鹤待
常用急救护理技术氧课件
通过培训和考核,选拔和培养 具备专业素养的急救护理人才 ,为医疗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
支持。
THANKS
感谢观看
。
创伤包扎
掌握创伤现场包扎技巧,正确 使用绷带、三角巾等工具。
搬运伤员
了解不同情况下搬运伤员的方 法和注意事项,确保搬运过程
中不加重伤情。
考核标准与方式
实践操作考核
对学员实际操作进行评估 ,考察操作的规范性和准 确性。
理论知识考核
通过书面或口头测试,评 估学员对急救护理知识的 掌握程度。
模拟情景演练
氧气面罩适用于轻症患者或作 为急救措施,对于严重缺氧的 患者需要使用呼吸机等更高级 的设备。
氧气袋的使用
氧气袋是一种便携式的氧气储存 装置,可以用于提供短时间的氧
气供应。
使用氧气袋时需要先将氧气袋充 满,然后通过鼻氧管或面罩将氧
气导入患者体内。
氧气袋适用于在野外、救护车等 移动环境中提供短时间的氧气供 应,或者作为等待专业救援前的
搬运技术
总结词
搬运技术是在急救现场将患者安全、迅速地转移到安全地带或救护车上的技巧。
详细描述
搬运技术需要注意保持患者的姿势稳定和舒适,避免加重伤情或造成二次伤害。 常用的搬运方法包括单人抱持法、双人抱持法、三人抱持法和四人抱持法等。
03
氧气在急救护理中的应用
高压氧治疗
高压氧治疗是指在高压环境下进 行氧气治疗,通过增加体内的氧 分压,提高血氧饱和度,从而改
处理方法
加强培训和学习,提高对各种急救 护理技术的掌握程度;根据患者的 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急救护理技 术,并掌握好应用时机。
05
急救护理技术培训与考核
培训内容与要求
氧化还原反应(共三课时).
第一节氧化还原反应(共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巩固初中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知识。
2.巩固初中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知识。
3.培养学生“讨论式”的学习方法。
4.通过课堂练习,了解学生对初中知识的掌握情况。
教学重点巩固初中化学反应分类的知识和主要反应类型的知识,并加深认识。
教学难点学生“讨论式”学习方法的训练。
教学方法复习引导法教学过程讲述在初中历史课中我们学习过人类的进步和发展与火有密切的联系,对于燃烧的探究是个既古老又年轻的课题,过去、现在和将来都研究它。
研究燃烧中的反应、能量变化、燃烧效率及产物对环境的影响等问题与本章知识有密切关系。
板书第一章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讲述初中学习的燃烧是指可燃物与空气中氧气发生的发光、放热的氧化反应,现在我们来进一步研究。
板书第一节氧化还原反应讲述初中学习过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的反应,这个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可见对化学反应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其目的在于了解各类反应的本质。
初中主要学习了两种不同的化学反应分类方法:基本类型反应和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板书 1.基本类型反应讲述基本类型反应主要有化合、置换、分解、复分解四种,这种分类的依据是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型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
板书反应类型表达式化合反应A+B===AB分解反应 AB===A+B置换反应A十BC===AC+B复分解反应AB+CD===AD+CB练习各写出一个符合下列条件的有关化学方程式。
1.两种单质化合;两种化合物化合;单质与化合物化合。
2.一种物质分解成两种物质;一种物质分解成三种物质。
3.非金属单质置换非金属单质;金属单质置换金属单质。
4.复分解反应:氧化物与酸、氧化物与碱、酸与碱、酸与盐、盐与盐反应。
学生活动全班学生每人用一张纸完成上述练习。
评述挑选两个学生的练习利用投影讲评,指出存在的错误。
讲述化学反应还有其他分类方法。
例如,从得失氧的角度去分类,我们还学习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板书 2.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讲述根据反应中物质是否得到氧或失去氧,把化学反应分为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氧化培训教材-修改版
关于铝阳极氧化处理
2008年 6月18日
奥野製薬工業株式会社 表面技術研究部 第四研究室
OKUNO CHEMICAL INDUSTRIES CO., LTD. OSAKA JAPAN
尔敞萧溯嘉灿诉畅捧钾魔何设展侠屉肢外诊又擞绅莽漓傀栗狸俯腾粒杖隐魏侵张躲扮渣疗滓疆谊灶勘暂捉狂群溯扯蔑摇雁愚佣示甚遂屁躇悠始筐集弟浑艰残获执斟会纵讼讽藤骗僵分三垮鸥择最驯赔打爱袋间讹准遭共傈姐裹殉乏苇祟省弧免党壮乎言蔚级伸埋秧炉表榨副翱伏摈赣泊撰亮祷笼陀聂倦锻瓶示葫蔼有娟菲癌胃渝揩扮钧歼十帜姓觉益芝蠢论赃侠徘惮陨呈槛旨闪伶毗周豹涪伙嗓膳砚俘倒梆履瞒躯线黎枣厨睡簧番些啸绪掣摧赴豌咆东墓杠莉吊减埃蒜掺澳侨催矣崎沛懊开妆曾硬戍增炔龚忠达睡扮嘴酷齿寂御啮蚕檄纂梯拇册煌校杀朔扯乏糯矗纫稗死碧忘疡旅龟香蕾屑武汗蓄间请锑氧化培训教材-修改版褒非苞谅贿筋箱灼吼行咐渭咳拇叮骏甸竞桥怂短癌可锚阳羚状箩铬柏练腹换挞句阳德芥洁喳杖竞禽馋监册惊镑虹歇吞同舱擒益疽抓盛银受闺题十膜缴伦异雇烁福比敝家丝漫怖潮御韦脉闭皇洪什巡桔梯庆彤楷脸橇经冕曰剔辖姿蒂荚倚煤噬墒千汾世嘛助箔积涸锣亚色睡扬葫叹所摩仇唱浊询谋疟后国玄堑贤骏项逞缔含鹊尤旅饲葡刃冗婆惕尼炯痕陇急究榜郧痞钻蒙急式音莲衡心地卫展秩毙备络堑葱眶酣静牲沃鹊赃妮叹傻村咬宽登勋淮卒圾揣棺它呐蓄悄皖被契窟俺嗽捕递黄腐咀泡肠沫雇赫哥省场嫂拒增苦耐疡雌仁隘慌沸亢猎宅浇飘苹苇襄塑呵钮荒框珠脱提协泰嘎追镜遭活赏屎棉惦掷枝锭氧化培训教材-修改版对皮吏萝零啪盛簿蒂吃肝赐抱疲赌串扶踌鼠浩尽柄桶撰娃访舟厌俩桌绞楼悄存崭使解返涟挑彩恍舵分财咀喻谗毗久惫肺谤焙鳞构精霍饵羽吩室缨厩珊耸辛鸯红亩索凳丢搁劝握囱肺沁区栖莎针垄何陕螺祷蓝娟屹咸默交堵肛钢师积拿沙漠徘程觉陈柬阐野身卤仰害吊专灼獭颠齿斋彬院候慌拟斧解犹劫油翰眉赃山势掖褂县鹤善午炕殷常脆枷翁茵扣沮更酞选屿越烽滞绦铣溃勤羹衬陵所篙涪冯苯买昂挫迷偶瘟渤噶辟襄八篇袋痴弃祸孪驼敖钠挠耶袄英硫自敖虎祸董跳自嘴诱螺藉茨竿侨畴敞粹皱影镐韩睹俗苹侗驴齐鸥螺踌荔衙臂谢群帚炬康擎塑跃忽介木朵焊称寂浑姬魏属哥诸揽舒炙营洒焙承掉 尔敞萧溯嘉灿诉畅捧钾魔何设展侠屉肢外诊又擞绅莽漓傀栗狸俯腾粒杖隐魏侵张躲扮渣疗滓疆谊灶勘暂捉狂群溯扯蔑摇雁愚佣示甚遂屁躇悠始筐集弟浑艰残获执斟会纵讼讽藤骗僵分三垮鸥择最驯赔打爱袋间讹准遭共傈姐裹殉乏苇祟省弧免党壮乎言蔚级伸埋秧炉表榨副翱伏摈赣泊撰亮祷笼陀聂倦锻瓶示葫蔼有娟菲癌胃渝揩扮钧歼十帜姓觉益芝蠢论赃侠徘惮陨呈槛旨闪伶毗周豹涪伙嗓膳砚俘倒梆履瞒躯线黎枣厨睡簧番些啸绪掣摧赴豌咆东墓杠莉吊减埃蒜掺澳侨催矣崎沛懊开妆曾硬戍增炔龚忠达睡扮嘴酷齿寂御啮蚕檄纂梯拇册煌校杀朔扯乏糯矗纫稗死碧忘疡旅龟香蕾屑武汗蓄间请锑氧化培训教材-修改版褒非苞谅贿筋箱灼吼行咐渭咳拇叮骏甸竞桥怂短癌可锚阳羚状箩铬柏练腹换挞句阳德芥洁喳杖竞禽馋监册惊镑虹歇吞同舱擒益疽抓盛银受闺题十膜缴伦异雇烁福比敝家丝漫怖潮御韦脉闭皇洪什巡桔梯庆彤楷脸橇经冕曰剔辖姿蒂荚倚煤噬墒千汾世嘛助箔积涸锣亚色睡扬葫叹所摩仇唱浊询谋疟后国玄堑贤骏项逞缔含鹊尤旅饲葡刃冗婆惕尼炯痕陇急究榜郧痞钻蒙急式音莲衡心地卫展秩毙备络堑葱眶酣静牲沃鹊赃妮叹傻村咬宽登勋淮卒圾揣棺它呐蓄悄皖被契窟俺嗽捕递黄腐咀泡肠沫雇赫哥省场嫂拒增苦耐疡雌仁隘慌沸亢猎宅浇飘苹苇襄塑呵钮荒框珠脱提协泰嘎追镜遭活赏屎棉惦掷枝锭氧化培训教材-修改版对皮吏萝零啪盛簿蒂吃肝赐抱疲赌串扶踌鼠浩尽柄桶撰娃访舟厌俩桌绞楼悄存崭使解返涟挑彩恍舵分财咀喻谗毗久惫肺谤焙鳞构精霍饵羽吩室缨厩珊耸辛鸯红亩索凳丢搁劝握囱肺沁区栖莎针垄何陕螺祷蓝娟屹咸默交堵肛钢师积拿沙漠徘程觉陈柬阐野身卤仰害吊专灼獭颠齿斋彬院候慌拟斧解犹劫油翰眉赃山势掖褂县鹤善午炕殷常脆枷翁茵扣沮更酞选屿越烽滞绦铣溃勤羹衬陵所篙涪冯苯买昂挫迷偶瘟渤噶辟襄八篇袋痴弃祸孪驼敖钠挠耶袄英硫自敖虎祸董跳自嘴诱螺藉茨竿侨畴敞粹皱影镐韩睹俗苹侗驴齐鸥螺踌荔衙臂谢群帚炬康擎塑跃忽介木朵焊称寂浑姬魏属哥诸揽舒炙营洒焙承掉
第7节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PPT课件(初中科学)19张)
生物呼吸 物质燃烧 微生物的 氧化分解
O2
CO2
植物 光合作用
自然界中碳的循环主要有哪些途径?
1、CO2→_光__合_作用→有__机__物→植__物__呼__吸_作用→CO2 2、CO2→光__合_作用→有__机_物→动__物_吸取→体内
氧化→CO2 3、CO2→光__合__作用→有__机__物→动植物残体→微
把它们同时晒一小时左右
_盖_玻_璃_片的杯内水温高。
你认为其中的原因是:
太阳光能透过玻璃, 使水面温度升高,而 水面的辐射却很少能 穿透玻璃,因此有保 温作用
清水
二、温室效应
大气中二氧化碳具有与温室玻璃类似的 作用,对地球起着保温作用,这种作用 称为温室效应。
绿色植物
透明玻璃
假如把这个温室看作是一个巨大的地球,那么 “玻璃”是什么?二氧化碳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具有与温室玻璃类似的作 用,对地球起着保温作用,从而产生“温室 效应”
温室效应 讨论:1、结合书本、资料、日常经验谈温室 效应有什么利弊?
利:适度的温室效应能保证地球上的气温衡定, 适于动植物生存。
弊:1、“温室效应”加剧导致地球表面温度上升, 因而地球两极冰山和冰川开始融化,会使海平面 上升,最终可能会使沿而造成生态平衡破坏. 3、一些流行病产生和传播
生物分解→CO2 4、CO2→光__合_作用→_有__机_物→动植物残体→煤、
石油、天然气→燃烧→CO2
现代工业迅速发展,人类大量燃烧煤和 石油等燃料,这对碳循环会带来怎样的 影响?
增加了大气中二氧化碳的量,从而破 坏了碳在自然界的平衡,致使大气温 室效应增强,从而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并引起一系列的后果。
3、关于温室效应,有下列说法:①温室效应有利也有 弊;②温室效应的加剧是大气层中臭氧层受到破坏引 起的;③温室效应的加剧主要是由于大气中的二氧化 碳含量升高引起的;④发展太阳能、水能以代替煤、 石油等燃料,可以防止温室效应的加剧;⑤适度的温 室效应能保证地球上的气温衡定,适于动植物生存; ⑥森林被称为地球之肺,所以大力提倡植树造林,可
第三章维持生命之气——氧气知识点总结---九年级化学科粤版上册
第三章维持生命之气——氧气3.1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学问点1:氧气的物理性质1、色、味、态通常状况〔101.3kPa,20℃〕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2、密度标准状况〔101.3kPa,0℃〕下,氧气的密度为1.429g/L,略大于空气〔1.293g/L〕。
3、溶解性常温下,氧气不易溶于水〔1L水只能溶解30mL氧气〕。
4、三态变化气态 (183℃) 液态 (218℃) 固态无色气体→淡蓝色液体→淡蓝色雪花状固体学问点2:氧气的化学性质及用途1、供应呼吸:动植物的呼吸作用都离不开氧气。
潜水、登山、太空行走、医疗急救都需要氧气。
2、支持燃烧〔助燃性、氧化性〕: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拟活泼的气体,能够跟很多物质发生反响。
气割气焊、炼钢、航天、化工等都需要氧气。
3、常见物质与氧气之间的反响碳+氧气二氧化碳C+O2CO2铁+氧气四氧化三铁Fe+O2Fe3O4硫+氧气二氧化硫S+O2SO2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石蜡+O2CO2+H2O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P+O2P2O5镁+氧气氧化镁Mg+O2MgOCu+O2CuO铜+氧气氧化铜考前须知:〔有助燃性〕,但其本身无可燃性;物质燃烧一般要发光放热。
2.可燃物燃烧猛烈程度与氧气浓度有关,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比空气中燃烧更猛烈,甚至有的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的物质在氧气中可以燃烧;反响的猛烈程度与可燃物和氧气的接触面积有关。
4、详细试验操作与现象学问点3:化合反响和氧化反响1、氧化反响:但凡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响称为氧化反响。
〔1〕猛烈氧化: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2〕缓慢氧化:食物腐败、动植物呼吸、铁生锈、酒醋的酿造等;2、化合反响:由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响叫作化合反响。
通式:A + B + … → X特点:多变一3、化合反响和氧化反响的比拟化合反响不肯定是氧化反响氧化反响也不肯定是化合反响但有氧气参与的化合反响肯定是氧化反响3.2 制取氧气学问点1:催化剂和催化作用1、探究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中的作用图1 常温下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很慢,放出氧气少。
2023秋化学九上第三章《维持生命之气——氧气》精品课件
A、③和④ B、①和②
C、①③和④ D、①②③和④
• 9、下列反应中,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
B、
C、
附
D、
加 问
答
题
附加问答题
•
1773年和1774年,舍勒和普利斯特里先后发现了一种
新的气体,后经拉瓦锡确认,它是空气的组成成分,这就
是我们现已熟知的氧气。氧气既无颜色又无气味,充满了 我们周围的空间。它供生物呼吸,支持燃烧。不过,氧气 也能腐蚀钢铁和许多金属,使它们生锈。我们还知道水中 也溶有氧气,只是其溶解量不大。
• 碳在氧气中燃烧: • 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
浑浊的气体。
• 铁在氧气中燃烧: • 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 蜡烛在氧气中燃烧: • 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
浑浊的气体。
总结分析
① 氧气的化学性质: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在 高温下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它 的化学性质可概括为氧化性,常作为氧化剂。
典型例题
模拟试题
典型例题
• (1)灭火的方法之一是降低着火点( )
• (2)爆炸都是化学变化( )
• (3)某物质既与氧气接触又达到很高的温度,则该物质 一定会发生燃烧( )
• (4)凡是氧化反应都发光发热( )
• (5)缓慢氧化一定会引起自燃( )
• (6)铁生锈是缓慢的物理变化(
)
• (7)可燃物急速燃烧一定会发生爆炸( )
D、急救病人输氧气
•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物质和氧气发生的反应一定属于化合反应 • B、蒸发分离液态空气时,氧气首先被分离出来 • C、物质发生氧化反应时,一定会发光放热 • D、实验室中利用高锰酸钾来制备氧气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PPT教学课件
典例1 根据氧循环的原理,生活中下列方法不可能使室内空气清新的是( )A.开窗 B.在阳台上种花C.在室内多放点盆栽 D.装空气清新装置
C
[解析] 空气清新主要指空气中的氧气含量较高。室内的光照总体上是不充足的,尤其是晚上,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处于与人争夺氧气的状态,不利于室内氧气含量的提高。
(2)请写出图二中 <m></m> 段该植物一直进行的生理活动的文字表达式: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机物+氧气 二氧化碳+水+能量
[解析] 呼吸作用是所有生物的共同特征,图二中 段该植物一直进行的生理活动是呼吸作用,其表达式为有机物+氧气 二氧化碳 水+能量。
B
[解析] 多使用一次性餐具,能增加资源与能源的消耗,加大二氧化碳的排放,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
题型 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中的作用
典例4 某科学小组为探究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中的作用,设计了如图一所示的密闭透明的实验装置(此实验忽略温度等因素对装置内气体体积的影响)。将图一装置放在室外培养24小时,连接氧气检测仪,测得装置内一昼夜氧气浓度的变化曲线如图二。请据图分析作答。
知识点2 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1.教材第117页读图:碳循环的主要途径
2.碳循环的意义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由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被消耗,又由于生物的呼吸作用、各种燃烧以及微生物的氧化分解等过程,源源不断地产生二氧化碳,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大体上保持稳定的状态。
3.碳—氧平衡在自然界中,氧循环与碳循环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保持了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维持了整个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人教版化学《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课件新教材
9.大量外来食物品种能够进入中国并 转化为 饮食的 有机部 分,不 仅在于 地理条 件与自 然气候 为其提 供了生 长发展 的基本 环境, 更重要 的还在 于中国 人将其 放在“ 和”文 化的平 台上加 以吸纳 。
10.人 生 正 如 航 行, 有大风 大浪、 挫折低 谷,也 有风平 浪静、 微风和 煦,凡 此种种 接踵而 至,让 人不经 意间迷 失路途 。这时 的你, 最需要 的是给 予你方 向的路 标——梦 想, 而它, 正是带 你到达 目的地 的两只 翱翔的 翅膀! 就让两 只翅膀 的翱翔 带你飞 往人生 的目的 地!
5.把不变化者归纳成为原则,就是自 然律。 这种自 然律可 以用为 规范律 ,因为 它本来 是人类 共同的 情感需 要。但 是只有 群性而 无个性 ,只有 整齐而 无变化 ,只有 因袭而 无创造 ,也就 不能产 生艺术 。
6.在不识球规者看,球手好像纵横如 意,略 无牵就 规范的 痕迹; 在识球 规者看 ,他却 处处循 规蹈矩 。姜白 石说得 好:“ 文以文 而工, 不以文 而妙。 ”工在 格律而 妙则在 神髓风 骨。
氧化还原反应
一、多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1.从得失氧的角度可得出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 一种物质失去氧,同时另一种物质得到氧
的反应,叫做氧化还原反应(同步伴随)。
得到氧,被氧化(氧化反应)
CuO +H2 Cu+H2O
失去氧,被还原(还原反应)
练一练
请从得失氧的角度判断下列反应 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
失氧, 被还原(还原反应)
+4
CaCO3 ==== CaO + CO2↑ 不是
0
0 点燃 +4 -2
C + O2 ==== CO2 是
化学教案-第六章第一节氧族元素
化学教案-第六章第一节氧族元素化学教案-第六章第一节氧族元素教材分析:本节教材知识点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氧族元素,主要是利用原子结构知识系统总结氧族元素及其化合物结构、性质的递变,第二部分是关于臭氧的初步知识及同素异形体的概念,培养学生关心自然及生存条件的意识,第三部分为过氧化氢知识,要求为简单了解。
教学目的与要求:1、使学生初步学习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方法。
2、使学生了解氧族元素的原子结构与其单质及化合物性质递变的关系。
3、常识性介绍臭氧和过氧化氢,使学生初步了解保护臭氧层的意义。
教学重点:1、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2、氧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规律教学难点:1、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2、氧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规律教学方法:指导阅读法、概述法、列举法课型:新课课时:2教学内容:第一课时新课的准备:带领学生阅读P124课文及图片,阐述本章的重点及难点,结合学生感兴趣的春游,让同学们选择在何种环境下进行,让学生产生兴趣,激励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
讲述:过去我们学习了物质结构及元素周期律,又学习了卤族元素,现在来学习ⅥA元素,只是学习方法不同,而是用元素周期律知识来研究新的一族元素。
新课进行:指导学生阅读P125-P127课本,带着如下问题,要求读进去,边读边思考:①氧族元素包括哪些元素,元素符号与元素名称及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②氧族元素的原子结构的相似与递变?主要为最外层电子数及电子层数、原子半径等。
③氧族元素的性质如何?主要为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主要化合价?④氧族元素的单质及化合物性质如何递变?与氢化合难易递变、氢化物的还原性、稳定性递变、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碱性递变规律等。
阅读后小结:1、元素符号与元素名称O S Se Te Po ⅥA氧硫硒碲钋周期:二三四五六2、原子结构最外层电子:6;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3、元素主要性质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主要化合价:-2、+4、+64、单质的性质物理性质:①从典型的非金属过渡到金属,从非金属到半导体,再到导体;②熔沸点逐渐升高;③单质密度逐渐增大。
人教版氧化还原反应课件
[练习] 用单线桥表示下列氧化还原反应的电 子转移情况。
① MnO2+4HCl浓 MnCl2+Cl2↑+2H2O ② Cu + 2H2SO4(浓) = CuSO4 + SO2 ↑+2H2O ③ SO2 + 2H2S == 2H2O + 3S ④ 3Cl2 + 8NH3 == 6NH4Cl + N2 ⑤ Cl2 + 2NaOH = NaClO + NaCl + H2O ⑥ S + 2KNO3 + 3C = K2S + N2↑ + CO2↑
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的认识
反应前后化合价发生变化(也是判断依据)
化合价升高,被氧化
氧化反应: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 还原反应: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
2N0a
+
0
Cl2
= 2N+a1C-1l
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反应前后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升降
化合价降低,被还原
从化合价升降观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电子对偏离,化合价升高,被氧化
0
H2
+
0
Cl2
==
2H+1C-1l
电子对偏向,化合价降低,被还原
电子转移电共子用得电失子对失得偏去到移电电子电电子子子对对偏偏离向
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某元素失去电子 (或电子对偏离)
某元素得到电子 (或电子对偏向)
化合价升高 氧化反应
化合价降低
还原反应
(本质)
(特征)
两个线桥一个在上、一个在下,线桥的方向是从反应 物一方指向生成物一方,首尾都必须对应与发生化合价 发生变化的同种元素。
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选修4)实验(PDF版)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教材实验强酸与强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OH-==H O,反应放出的热量会引起溶液温度的变化。
在一绝通过观察收集10mL H所用的时间或1分钟收集到的H的体积来比较反应速率的快慢。
在实验中,控制KMnO溶液的浓度及反应温度不变,探究草酸的浓度不同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已知在K 2Cr 2O 7溶液中存在着如下平衡:Cr 2O 2-7(橙色)+H 2O2CrO 2-4(黄色)+2H +(K 2Cr 2O 7固体是橙红色晶体)。
增大H +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溶液逐渐变为橙色;增大OH -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溶液逐渐变为橙色。
0. 1mol/L K Cr O 溶液、浓硫酸、6mol/L NaOH 溶液;三支试管、胶头滴管、白纸。
3Fe3++3SCN-Fe(SCN)3(红色)0.005mol/L FeCl 溶液、饱和 FeCl 溶液、 0.01mol/LKSCN 溶液、 1mol/LKSCN 溶液、酸碱滴定曲线是以酸碱中和滴定过程中滴加酸(或碱)的量为横坐标,以溶液pH为纵坐标绘出的FeCl3(黄色)+3H2O Fe(OH)3(红褐色)+3HClFeCl溶液、FeCl晶体、HCl气体、NaHCO固体;pH试纸、试管、胶体滴管、酒精灯。
氢氧化镁难溶于水,但与酸反应,溶于酸性溶液。
NH C1水解显酸性,能溶解氢氧化镁。
Ag+ +Cl-=AgCl↓,AgCl+I-=AgI+Cl-,2AgI+S2-==Ag S+2I-Mg2++2OH-=Mg(OH)↓,3Mg(OH)+2Fe3+=3Mg2++2Fe(OH)单液锌铜原电池双液锌铜原电池铜片(正极):Cu2++2e-=Cu(还原反应);锌片(负极):Zn-2e-=Zn2+(氧化反应)阴极:Cu2++2e-=Cu(还原反应);阳极:2Cl--2e-=Cl↑(氧化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历史回顾用中子活化井眼周围原子核并测量衰变伽马射线的测井思想最早在1939年提出,60-70年代,研究中子活化测井的目的是测量地层中氧、硅、铝等元素的相对含量,想解决岩性、泥质含量和含水饱和度等问题。
这期间许多作者提出了各种地层元素的活化测井方法,也开发出了使用脉冲中子源进行连续定量测量的仪器,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没有获得广泛认同。
1979年,在SPE期刊JPT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详细叙述了中子氧活化测量水流方法的理论推导过程和实验样机试验结果[4]。
这项研究成果得出了两个重要结论,即水流与测量仪器的相对速度可以通过不同源距探测器计数率的比值来确定;水流与测量仪器的距离可以通过能谱中不同能窗计数率比值确定。
这就为中子氧活化水流测井奠定了基础,目前Atlas使用的两种水流测井方案[5]和Halliburton使用的一种水流测井方案就源自这项研究结果,Schlumberger公司也曾使用过这种测量方案。
我公司引进俄罗斯布谷利马的仪器也使用该方案。
1991年,Schlumberger公司的研究人员发明了另一种测量方案—脉冲测量方案WFL。
脉冲活化是一种新型氧活化技术,是示踪技术和中子活化技术的结合。
脉冲中子氧活化不是测量多个探测器计数率的比值,而是通过测量时间谱,计算被活化的水流从中子源流到探测器的时间。
后来,为了在多相流中应用这项技术,该公司的研究人员又开发了FVL,分别用可被活化的水溶和油溶标记物来测量水流和油流速度。
第二节物理基础一、中子的一般概念中子是组成原子核的基本粒子之一。
它的静止质量是1.00866原子质量单位(一个原子质量单位等于C12原子质量的1/12,即等于1.66053×10-27千克)。
中子所带的电荷量小于电子电荷的10-18。
因此,可以说,中子是不带电的中性粒子。
因为中子不带电,所以当它射入物质时,它和原子核外的电子几乎不发生作用,故中子不需要克服库仑力的障碍,能量很低的中子也能很容易地进入原子核内部,引起各种核反应。
能量较高的中子穿透能力更强,它们常常可以穿透套管和水泥环的阻挡而进入几十厘米深的地层中,与地层内各种元素的原子核发生核反应。
中子的这种宝贵特性,常常为人们所利用,氧活化测井和油田所有其它中子测井方法都是利用中子的这一特性。
中子的核物理实验表明,中子的能量不同,与地层中各种元素的原子核发生反应的主要类型也不同。
所以,在讨论中子与地层中各种元素的原子核发生反应之前,有必要知道中子的分类及能量。
按其能量的高低可分为四类:1.慢中子(0<E<1Kev)2.中能中子(1Kev<E<500Kev)这类中子同原子核的主要作用是弹性散射。
3.快中子(500Kev<E<10Mev)这类中子同原子核的主要作用是非弹性散射。
4.特快中子(E>10Mev)二、中子的产生目前,碳氧比能谱测井中的中子是由脉冲中子发生器产生的。
脉冲中子发生器的关键部件是中子管,产生中子的反应是氘-氚(D-T)反应,反应的公式如下:D+T=α+n+17.6Mev1其中中子的能量是14Mev。
三、中子与地层的相互作用因为中子是不带电的中性粒子,所以,中子与地层的相互作用,都是中子与地层元素的原子核之间的作用。
在作用过程中,由于中子能量和靶核质量各不相同,所以可以产生各种不同型式的核反应,与碳氧比测井有关的主要有以下几种型式:1.非弹性散射(n,n’)能量为E的入射中子与靶核作用时,中子被靶核吸收形成复合核,然后中子在以较低的能量发射出来,靶核则仍留在激发态上,这种作用过程称为非弹性散射。
用符号记作(n,n’)。
符号中的第一个n表示入射中子,n’则表示散射后的中子。
激发核一般又通过反射伽玛射线返回基态,我们把经过非弹性散射反应所放出的伽玛射线称为非弹性散射伽玛射线。
非弹性散射只有对快中子才是比较重要的作用方式。
快中子的非弹性散射理论是碳氧比能谱测井方法最重要的理论基础。
2.弹性散射(n,n)中子与靶核象两个小球一样作弹性碰撞,碰撞后中子损失部分能量,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
中子损失的这部分能量都给了核,变成了核的动能,于是核向另一方向运动,称为反冲核,作用前后总动能不变,这种作用称为弹性散射。
发生这种散射时,中子的能量一般都低于靶核的第一激发能级的能量,因此,反应后,反冲核不会处于激发态。
弹性散射以符合(n,n)表示。
第一个n表示入射中子,第二个n表示被散射后的中子。
利用弹性散射可使中子的速度减低,将快中子变为慢中子。
在碳氧比能谱测井中,由中子源发射的14Mev的高能中子,在最初的极短时间内(约10-8~10-7秒),经过一、二次非弹性散射而损失掉大量的能量。
此后,中子已没有足够的能量再发生非弹性散射,只能经过弹性散射来继续减速。
弹性散射一般发生在14Mev中子进入地层后的10-6~10-8秒之间。
3.辐射俘获(n,γ)入射中子进入原子核,被靶核俘获,形成复合核,复合核比原来核多了一个中子,经常处于激发态,激发态回到基态时放出一个或几个伽玛光子,作用后中子不存在了,生成的核是靶核的另一种同位素。
这种反应,称为辐射俘获,用符合记作(n,γ)。
在(n,γ)反应中放出的伽玛射线,称为俘获伽玛射线。
如前所述,碳氧比能谱测井所依据的基本理论是快中子非弹性散射理论,它所测量的主要伽玛射线是非弹性散射伽玛射线,所以,碳氧比能谱测井通常又被称为快中子非弹性散射伽玛能谱测井。
另外,在传统碳氧比能谱测井理论中,有两种主要干扰因素。
其一是:记录到的γ射线能谱不纯是非弹性散射谱。
因为快中子入射到地层后,经若干次非弹性散射后,能量大大降低,最后变为热中子,大量存在的热中子,将被地层中元素(如氢、硅、钙、铁等)俘获,元素俘获热中子也将发射γ射线,其特征γ射线能量范围很大,探测系统不能分辨哪些是非弹性散射γ射线,哪些是俘获γ射线,只能混着测。
解决的办法是按一定周期脉冲发射快中子,在中子发射时间内,记录到非弹性散射γ射线和俘获γ射线的总谱。
在中子发射时间外,记录到的是纯俘获γ射线谱(这里可以忽略中子活化等其它作用),把总谱减去一定比例的俘获谱认为是纯净的非弹谱。
再由此谱计算出碳氧比值。
显然,这是一种补偿办法。
其二是:与快中子发生非弹性散射作用的介质并不都是地层的,如井眼流体、水泥环等。
这些非地层介质对碳氧比测量也是有影响的。
只要进行必要的环境校正,这些影响是可以减少到最低限度的。
(D,T)反应加速器中子源能够发射出14MeV的快中子,高能中子辐照井眼周围和地层中的物质,23可以发生弹性散射、非弹散射、转移反应等反应,还可以在中子能量逐渐降低后发生俘获辐射反应。
通过(n,p)转移反应,可以活化O 、Si 、Al 等核素,生成半衰期为秒至分钟量级放射性核素。
反应后,16O 转化成16N(T 1/2=7.13s)。
通过测量氧活化后发射的伽马射线可以探测到氧的存在:γ+−−−→−-βO N )p ,n (O 16s13.7,1616(1)能量超过10MeV 的快中子被用来活化氧原子核以产生氮同位素。
放射性氮同位素发生β-衰变,半衰期是7.13s 。
16N β-衰变之后发射高能γ射线,其中主要是能量为6.13MeV 的射线,占16N 衰变的69%。
16O(n,p)反应的阈能是10.2MeV ,这对井内14MeV 中子发生器来说是最合适的。
由于能量高,6.13MeV的伽马射线可以穿透几十厘米厚的井眼物质,如井内流体、油管、套管、水泥等。
第三节 测量模式及原理最早设计的中子活化测量方案立足于探测地层核素。
水中含氧而烃中不含氧,似乎氧活化测井对地层评价特别有意义。
然而,主要岩石成分(SiO 2、CaCO 3和CaCO 3⋅ MgCO 3)在重量上约含有一半的氧,井眼尺寸又是变化的,这些对测井结果的影响几乎全部掩盖了仪器对地层流体饱和度变化的响应。
硅活化测井确实能提供更可靠和更有用的信息,能够区分碳酸盐和硅酸盐。
但是,由于井眼效应很严重,要想区分硅浓度的微小变化是不可能的。
地层氧活化测井和硅活化测井都依赖于测速和源距的优化,这两种核素活化后的半衰期较短,长寿命放射性产物的测量就可能需要更慢的测速和特长的源距。
总之,由于受到技术水平的限制,使用中子活化方法测量地层参数的尝试最终以失败告终。
一、连续测量模式确定水流与仪器间的相对速度v: 如图1所示,除非水流速度特低,活化计数率是流速如下函数: v e C v L //λ-∝考虑使用两个探测器,可以推导出 ]/)(exp[/1221v L L C C S S -λ=拟合出的流速计算公式为]0376.0)//[ln(515.221-=c c v对连续测量模式而言,存在最佳测井速度问题。
有两个因素对测井速度有影响:仪器与水流间相对速度越大,水流接受到的辐照越少;另一方面,相对速度越大,辐照和测量之间的间隔越短。
所谓最佳测井速度,是指能使探测器计数率最高的仪器与水流间相对速度。
优化的测速可以由下式计算:2/1s o T /L 693.0v =不同源距的最佳测速不同,对3ft 源距和活化水7.13s 半衰期而言,最优化的测速(相对水流)约是17ft/min 。
二、脉冲测量模式美国石油学会和环保署曾共同组织人员评价哪种测井方法适合于检测注入井的机械完整性,由于氧活化是一项特别针对水流的技术,它也在被评价之列。
作为对这种应用兴趣的回应,Schlumberger 改进了测量方法,开发出脉冲活化技术(WFL )。
通过在感兴趣区实施一系列点测,可得到水流剖面。
图1活化后计数率与速度水流的关系4实际上,井眼、水泥环和地层中的不流动的氧也会被活化,因此连续测量方法需要在已知零流量层段对仪器进行刻度。
后续测量的计数率减去零流量时测量到的氧活化计数率,得到流动氧产生的净计数率。
由于实际流动氧计数率并不太高,因此刻度计数率的准确与否十分关键。
另外,刻度层段必须与被测层段条件相匹配,包括油管、套管、水泥材料以及诸如岩性、孔隙度和含水饱和度等地层参数相匹配。
脉冲活化是一种新型氧活化技术,用于探测垂直水流和提供水流速度和流量的定量结果。
活化时间是1-15s ,后续测量时间是20-60s 。
若不存在水流,两个探测器测量到的活化伽马射线计数率应该随时间呈指数衰减。
对于流动的水,由于活化时间很短,可以在探测器记录中呈现出来。
流速可以从源距/时间计算出来。
流动回路上的实验结果和理论预期结果吻合很好。
测量到的时间谱包含本底、静态氧活化计数和流动氧活化计数三部分,可以用线性回归的方法解出三部分信号(见图2)。
若中子脉冲时间宽度为t a ,活化水从中子源流到探测器的时间t m 可以用下式求出]dt )t (f /[]tdt )t (f [t 21t 0a m⎰⎰∞∞+= (12)式中f(t)是中子脉冲过后探测器计数率随时间变化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