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束边缘构件详解

合集下载

详解钢筋中约束边缘和构造边缘柱

详解钢筋中约束边缘和构造边缘柱

详解钢筋中约束边缘和构造边缘柱
发布时间:2015-10-29 来源:广联达作者:匿名点击次数3744
分享到:
现在的工程中,剪力墙结构的工程占据了工程的70~80%,在剪力墙结构中又经常会遇到约束边缘柱和构造边缘柱,对于这两种形式的柱子很多用户不清楚有什么区别以及在软件中的处理方式,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约束边缘柱和构造边缘柱。

一、定义
约束边缘暗柱(YBZ):是指用箍筋约束的柱,其混凝土用箍筋约束,有比较大的变形能力。

在剪力墙两端和洞口两侧应设置边缘暗柱,有阴影区和非阴影区之分。

详见11G101-1 p71~72
构造边缘暗柱( GBZ ):构造边缘暗柱相对于约束边缘暗柱其对混凝土的约束较差,只有阴影区没有非阴影区。

详见11G101-1 p73
二、软件中的处理方式
下面我们举例说明一下:如图所示的约束边缘暗柱,阴影区为内边长为300*300的L型暗柱,非阴影区为200*200的一字型暗柱(L型两边各一个)
方案一:在软件中通常把非阴影区部分定义为暗柱的截面,即把它和暗柱本身当做一个暗柱处理,钢筋是在暗柱的截面编辑器中绘制。

如图:
通过截面编辑中的修改纵筋和箍筋来实现
方案二:新建参数化柱,在参数化图形中,选择对应的形状中最后一种形式,按照图纸将尺寸对应输入,然后在属性中输入相应的钢筋信息。

约束边缘构件与构造边缘构件的区别

约束边缘构件与构造边缘构件的区别

约束边缘构件与构造边缘构件的区别
约束边缘构件与构造边缘构件的区别① 尺寸大小不同。

② 纵筋配筋率要求不同,故表格中对约束边缘构件的纵筋约定间距为100,构造边缘构件为
200,另需注意对复杂高层、框剪结构、筒体结构以及B级高度剪力墙结构中的剪力墙,配筋率的要求有所提高。

③ 箍筋的配箍特征值要求不同,约束边缘构件要求配箍特征值ëv =0.2,故箍筋约定肢距为100;构造边缘构件分为两种情况,对于一般剪力墙结构无配箍特征值的要求,按不低于构造配置即可,对复杂高层、框剪结构、筒体结构以及B级高度剪力墙结构中的剪力墙,要求配箍特征值ëv=0.1,需按此计算确定构造配筋,因构造边缘构件配箍相对较小,故约定肢距为200。

另需建立对边缘构件中箍筋作用的正确概念,注意它并非由内力计算所得,边缘构件箍筋的作用在于通过箍筋的约束,使边缘构件范围的砼成为约束砼,与普通砼相比,约束砼具有更大的极限压应变,即砼在压碎破坏前具有更强的变形能力,亦即使剪力墙构件具有更高的延性。

故该措施作用在于通过构造加强提高剪力墙在极限状态下的延性,在程序的计算输出中不会提供该项内容。

当同一墙柱平面中既有约束边缘构件又有构造边缘构件时,必须分别用相应的构件配筋表及标准大样。

约束边缘构件详解

约束边缘构件详解

约束边缘构件详解1、关于约束边缘沿构件的长度Ic是设计图籍的规定详见03G101-1 P49页(附图1),具体数值和抗震等级有关。

具体的含义其实就是在这个LC 长度范围内钢筋配筋的增加2、bw表示剪力墙的厚度,bf表示二相交剪力墙的另一边墙的厚度,he和be分别为约束边缘端柱的截面高度和宽度尺寸。

111* 2vvr 硏7 7丄* I 丄L 以455r>w160MM 且不应小于层高的1/20,三、四级不应小于140MM 且不应小于层高的1/25 0底部加强部位的墙厚,一、二级不宜小于200MM 且不宜小于层高的1/16 ;无端柱或翼墙时不应小于层高的1/12 0抗震墙厚度大于140MM 时,竖向和横向分布钢筋应双排布置;双排分布钢筋间拉筋的间距不应大于600MM ,直径不应小于6MM ;在底部加强部位,边缘构件以外的拉筋间距应话当加密。

抗震墙竖向、横向分布钢筋的配筋,应符合下列要求: 、三级抗震墙的竖向和横向分布钢筋最小配筋率均不应小于%;四级抗震墙小应小于%;钢筋最大间距不应大于300MM ,最小直径不应小于8MM o2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的抗震墙底部加强部位,纵向及横向分布钢筋配筋率均不应小于%,钢筋间距不应大于200MM 0抗震墙的厚度,一、二级不应小于£ 3CEB1->r-占 Z %----------- JTl*羅麺s 毎毗竝4^*一级和二级抗震墙,底部加强部位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墙肢的轴压比, 级(9度)时不宜超过,一级(8度)时不宜超过,二级不宜超过。

抗震墙两端和坐口两侧应设置边缘构件,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抗震墙结构,一、二级抗震墙底部加强部位及相邻的上一层应按本章第条设置约束边缘构件,但墙肢底截面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的轴压比小于表的规定值时可按本章第条设置构造边缘构件。

表64.6 抗!R 增设置构逍边绦构件的最*?15 tfc2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一、二级落地抗震墙底部加强部位及相邻的上一层的两端应设置符合约束边缘构件要求的翼墙或端柱,构件;不落地抗震墙应在底部加强部位及相邻的上一层的墙肢两端设置约束边缘构件。

约束边缘构件范围

约束边缘构件范围

约束边缘构件范围
约束边缘构件范围是在工程设计和施工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约束边缘构件范围,可以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同时也可以有效控制成本和减少浪费。

在本文中,将探讨约束边缘构件范围的意义、方法和应用。

约束边缘构件范围的意义在于限制结构构件的移动范围,防止其超出设计要求的范围而产生不稳定或不安全的情况。

通过正确的约束边缘构件范围,可以确保结构在受力情况下保持稳定,不会发生变形或破坏。

此外,约束边缘构件范围也可以帮助设计师和施工人员更好地控制结构的形状和尺寸,确保结构的整体性和一致性。

约束边缘构件范围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一是通过设置梁、柱等构件来约束其他构件的移动范围;二是通过固定支座、锚固件等来限制构件的位移和旋转;三是通过设置约束边界条件来限制构件的变形和位移。

在实际工程中,通常会综合运用这些方法来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约束边缘构件范围的应用广泛,涉及到建筑、桥梁、隧道、水利工程等各个领域。

在建筑设计中,约束边缘构件范围可以帮助设计师确定结构的整体形状和尺寸,确保建筑的稳定性和美观性。

在桥梁和隧道工程中,约束边缘构件范围可以有效控制结构的位移和挠度,保证交通安全和运行畅通。

在水利工程中,约束边缘构件范围可以帮助工程师确定水流的流向和速度,确保水利设施的正常运行和防
洪能力。

总的来说,约束边缘构件范围是工程设计和施工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它不仅可以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还可以提高工程效率和减少成本。

因此,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设计师和施工人员都应该充分重视约束边缘构件范围的设置和应用,以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详解钢筋中约束边缘和构造边缘柱

详解钢筋中约束边缘和构造边缘柱

详解钢筋中约束边缘与构造边缘柱
发布时间:2015-10-29 来源:广联达作者:匿名点击次数3744
分享到:
现在得工程中,剪力墙结构得工程占据了工程得70~80%,在剪力墙结构中又经常会遇到约束边缘柱与构造边缘柱,对于这两种形式得柱子很多用户不清楚有什么区别以及在软件中得处理方式,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约束边缘柱与构造边缘柱。

一、定义
约束边缘暗柱(YBZ):就是指用箍筋约束得柱,其混凝土用箍筋约束,有比较大得变形能力。

在剪力墙两端与洞口两侧应设置边缘暗柱,有阴影区与非阴影区之分。

详见11G101-1 p71~72
构造边缘暗柱( GBZ ):构造边缘暗柱相对于约束边缘暗柱其对混凝土得约束较差,只有阴影区没有非阴影区。

详见11G101-1 p73
二、软件中得处理方式
下面我们举例说明一下:如图所示得约束边缘暗柱,阴影区为内边长为300*300得L型暗柱,非阴影区为200*200得一字型暗柱(L型两边各一个)
方案一:在软件中通常把非阴影区部分定义为暗柱得截面,即把它与暗柱本身当做一个暗柱处理,钢筋就是在暗柱得截面编辑器中绘制。

如图:
通过截面编辑中得修改纵筋与箍筋来实现
方案二:新建参数化柱,在参数化图形中,选择对应得形状中最后一种形式,按照图纸将尺寸对应输入,然后在属性中输入相应得钢筋信息。

剪力墙和约束边缘构件混凝土计算规则

剪力墙和约束边缘构件混凝土计算规则

剪力墙和约束边缘构件混凝土计算规则剪力墙和约束边缘构件在混凝土结构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们分别用于增强结构的抗剪能力和约束边缘的变形,从而提高结构的整体性能和安全性。

本文将介绍剪力墙和约束边缘构件的计算规则。

一、剪力墙的计算规则剪力墙是指在建筑结构中承受水平荷载并能够提供抗剪强度的墙体。

剪力墙的计算规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剪力墙的布置和尺寸:剪力墙的布置应满足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和刚度要求,通常布置在结构的外围或内部承重墙上。

剪力墙的尺寸要根据设计荷载和混凝土的抗剪强度来确定。

2. 剪力墙的抗剪强度计算:剪力墙的抗剪强度计算通常采用剪力墙法或剪力墙-框架法。

剪力墙法是指将结构简化为由剪力墙承担荷载的系统,通过计算剪力墙的抗剪强度来确定结构的稳定性。

剪力墙-框架法是指将剪力墙和框架结构相结合,通过剪力墙和框架的相互作用来提高结构的整体抗剪能力。

3. 剪力墙的开裂和挠度控制:剪力墙在受荷时容易出现开裂和挠度过大的问题。

为了控制开裂和挠度,需要通过合理的剪力墙布置和增加剪力墙的抗剪强度来提高结构的刚度和稳定性。

二、约束边缘构件的计算规则约束边缘构件是指在混凝土结构中用来约束边缘变形的构件,如边梁、边柱等。

约束边缘构件的计算规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约束边缘构件的布置和尺寸:约束边缘构件通常布置在结构的边缘处,用来约束边缘的变形和提高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约束边缘构件的尺寸要根据设计荷载和材料的强度来确定。

2. 约束边缘构件的约束能力计算:约束边缘构件的约束能力计算通常采用弯矩和剪力的计算方法。

通过计算约束边缘构件的约束能力来确定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和安全性。

3. 约束边缘构件的开裂和挠度控制:约束边缘构件在受荷时容易出现开裂和挠度过大的问题。

为了控制开裂和挠度,需要通过合理的约束边缘构件布置和增加约束边缘构件的约束能力来提高结构的刚度和稳定性。

总结剪力墙和约束边缘构件是混凝土结构中重要的计算要素,它们的合理布置和设计对于结构的整体性能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约束性边缘构件相关内容

约束性边缘构件相关内容

约束性边缘构件相关内容6.4.5 对于开洞的抗震墙即联肢墙,强震作用下合理的破坏过程应当是连梁首先屈服,然后墙肢的底部钢筋屈服、形成塑性铰。

抗震墙墙肢的塑性变形能力和抗地震倒塌能力,除了与纵向配筋有关外,还与截面形状、截面相对受压区高度或轴压比、墙两端的约束范围、约束范围内的箍筋配箍特征值有关。

当截面相对受压区高度或轴压比较小时,即使不设约束边缘构件,抗震墙也具有较好的延性和耗能能力。

当截面相对受压区高度或轴压比大到一定值时,就需设置约束边缘构件,使墙肢端部成为箍筋约束混凝土,具有较大的受压变形能力。

当轴压比更大时,即使设置约束边缘构件,在强烈地震作用下,抗震墙有可能压溃、丧失承担竖向荷载的能力。

因此,2001规范规定了一、二级抗震墙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的轴压比限值;当墙底截面的轴压比超过一定值时,底部加强部位墙的两端及洞口两侧应设置约束边缘构件,使底部加强部位有良好的延性和耗能能力;考虑到底部加强部位以上相邻层的抗震墙,其轴压比可能仍较大,将约束边缘构件向上延伸一层;还规定了构造边缘构件和约束边缘构件的具体构造要求。

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是:1 将设置约束边缘构件的要求扩大至三级抗震墙。

2 约束边缘构件的尺寸及其配箍特征值,根据轴压比的大小确定。

当墙体的水平分布钢筋满足锚固要求且水平分布钢筋之间设置足够的拉筋形成复合箍时,约束边缘构件的体积配箍率可计入分布筋,考虑水平筋同时为抗剪受力钢筋,且竖向间距往往大于约束边缘构件的箍筋间距,需要另增一道封闭箍筋,故计入的水平分布钢筋的配箍特征值不宜大于0.3倍总配箍特征值。

3 对于底部加强区以上的一般部位,带翼墙时构造边缘构件的总长度改为与矩形端相同,即不小于墙厚和400mm;转角墙在内侧改为不小于200mm。

在加强部位与一般部位的过渡区(可大体取加强部位以上与加强部位的高度相同的--------------- 摘自《《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约束边缘构件约束边缘构件构造边沿构建。

(整理)约束边缘构件

(整理)约束边缘构件

1::关于约束边缘沿构件的长度lc是设计图籍的规定详见03G101-1 P49页(附图1),具体数值和抗震等级有关。

具体的含义其实就是在这个LC长度范围内钢筋配筋的增加2:bw表示剪力墙的厚度,bf表示二相交剪力墙的另一边墙的厚度,hc和bc分别为约束边缘端柱的截面高度和宽度尺寸。

这些符号详见附图2举报6.4.1抗震墙的厚度,一、二级不应小于160MM且不应小于层高的1/20,三、四级不应小于140MM且不应小于层高的1/25。

底部加强部位的墙厚,一、二级不宜小于200MM且不宜小于层高的1/16;无端柱或翼墙时不应小于层高的1/12。

6.4.2抗震墙厚度大于140MM时,竖向和横向分布钢筋应双排布置;双排分布钢筋间拉筋的间距不应大于600MM,直径不应小于6MM;在底部加强部位,边缘构件以外的拉筋间距应适当加密。

6.4.3 抗震墙竖向、横向分布钢筋的配筋,应符合下列要求:1 一、二、三级抗震墙的竖向和横向分布钢筋最小配筋率均不应小于0.25%;四级抗震墙小应小于0.20%;钢筋最大间距不应大于300MM,最小直径不应小于8MM。

2 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的抗震墙底部加强部位,纵向及横向分布钢筋配筋率均不应小于0. 3%,钢筋间距不应大于200MM。

6.4.4抗震墙竖向、横向分布钢筋的钢筋直径不宜大于墙厚的1/10。

6.4.5一级和二级抗震墙,底部加强部位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墙肢的轴压比,一级(9度)时不宜超过0.4,一级(8度)时不宜超过0.5,二级不宜超过0.6。

6.4.6抗震墙两端和洞口两侧应设置边缘构件,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抗震墙结构,一、二级抗震墙底部加强部位及相邻的上一层应按本章第6.4.7条设置约束边缘构件,但墙肢底截面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的轴压比小于表6.4.6的规定值时可按本章第6.4.8条设置构造边缘构件。

2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一、二级落地抗震墙底部加强部位及相邻的上一层的两端应设置符合约束边缘构件要求的翼墙或端柱,洞口两侧应设置约束边缘构件;不落地抗震墙应在底部加强部位及相邻的上一层的墙肢两端设置约束边缘构件。

论边缘约束构件及锚固、搭接的分析

论边缘约束构件及锚固、搭接的分析

论边缘约束构件及锚固、搭接的分析在设计受力分析计算时,不考虑构造赶紧和分布钢筋受力,但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不存在绝对不受力的钢筋,构造钢筋和分布钢筋有其自身的重要功能,在节点内通常有满足构造锚固长度、端部是否弯钩要求;在杆件内通常有满足构造搭接长度、布置起点、端部是否弯钩等要求。

分布钢筋通常为与板中受力钢筋绑扎、直径较小、不考虑其受力的钢筋。

标签:设计受力;锚固长度;搭接;弯钩一、設计受力(1)边缘构件和构造边缘构件要求分别是,剪力墙端部设置的约束边缘构件(暗柱、端柱、翼墙和转角墙),约束边缘构件沿墙肢的长度LC及配筋特征值λv按《砼规范》表11.7.18约束边缘构件沿墙肢的长度LC及配筋特征值λv和λv/2的区域。

其体积配筋率为ρv=λv式中λv-配筋特征值,λv/2-拉筋。

特一级剪力墙的配筋特征值在一级的基础上在提高20%。

特一、一(7、8)、二、三级抗震等级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的纵向钢筋截面面积,对暗柱、端柱、翼墙和转角墙分别不应小于阴影部分面积1.4%、1.2%、1.0%、1.0%,并与8Φ16、8Φ16、6Φ16、6Φ16、6Φ14比较取大值。

约束边缘构件沿墙肢长度Lc除满足《砼规范》的要求外,当有端柱、翼墙或转角墙时,尚不小于翼墙或端柱沿墙肢方向截面高度家300mm。

(2)构造边缘构件要求剪力墙端部设置的构件边缘构件的纵向钢筋除满足计算要求外,还要符合《砼规范》和《高规》,在《高规》中构造边缘构件纵向钢筋最小配筋率调整如下:底部加强区的构造边缘构件,在抗震等级为特一、一、二、三、四级分别按0.012Ac、0.011Ac、0.009Ac、0.007Ac、0.006Ac控制,并对应6Φ16、6Φ16、6Φ14、6Φ12、4Φ12比较取大值;非底部加强区的构造边缘构件,在抗震等级为特一、一、二、三、四级分别按0.012Ac、0.011Ac、0.009Ac、0.007Ac、0.006Ac、0.005Ac 控制,并对应6Φ14、6Φ14、6Φ12、4Φ12、4Φ12比较取大值。

约束边缘构件的判断方法

约束边缘构件的判断方法

1.约束边缘构件的分类
约束边缘构件仅用于一二级抗震设计的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及上一层墙肢(其中一级抗震分为9度烈度区及7、8度烈度区)。

按照所处的位置不同可分为暗柱、端柱、翼柱、角柱。

也就是说约束边缘构件只会出现在剪力墙的端头及拐角处。

以万科城如园B地块为例:
约束边缘构件的所出现的位置如截图橙色圆圈所示,圆圈编号可与竖向构件图编号对应。

2.约束边缘构件的长度如何确定
由于陕西省的抗震烈度仅为7、8度,按照抗震规范要求高层剪力墙
结构需要做1级抗震。

因此约束边缘构件的最大尺寸为0.2hw,最小为450,hw为剪力墙的长度。

剪力墙的长度规范要求最长不允许超过8米,一般项目剪力墙长度小于等于5米,即约束边缘构件的最长不超过1米。

结论:
1.约束边缘构件出现的位置仅为剪力墙端部,管综时需要避开这些部位,如图所示:
2.一般情况下约束边缘构件的长度lc最大为0.2hw最小为450。

(单位毫米)
(例如:3、4号约束边缘构件的长度为剪力墙的长度4500*0.2=900)
3.特例:约束边缘翼柱的竖向长度为:4*hf+hw。

例如2号约束边缘翼柱,4*250(竖向墙厚)+250(横向墙厚)=1250。

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区别

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区别

约束边缘端柱YDZ、约束边缘暗柱YAZ、约束边缘转角柱YJZ、约束边缘翼墙(柱)YYZ等,均属于约束边缘构件;
GDZ、GAZ是构造边缘端柱、构造边缘暗柱,均属于构造边缘构件。

这些都是剪力墙结构中特有的,他们的作用都一样,设置在剪
力墙的边缘,起到改善受力性能的作用。

约束边缘构件比构造边缘构件要“强”一些,主要体现在抗震
作用上。

所以,约束边缘构件应用在抗震等级较高(如一级)的建筑,构造边缘构件应用在抗震等级较低的建筑。

设置边缘构件是剪力墙
的基本抗震构造措施。

见 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6.4.5抗震墙两端和洞口两侧应设置边缘构件,边缘构件包括暗柱、端柱和翼墙,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对于抗震墙结构,底层墙肢底截面的轴压比不大于表6.4.5—1规定的一、二、三级抗震墙及四级抗震墙,墙肢两端可设置构造边缘构件,......。

2 底层墙肢底截面的轴压比大于表6.4.5—1规定的一、二、三级抗震墙,以及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的抗震墙,应在底部加强部位及相邻的上一层设置约束边缘构件,在以上的其他部位可设置构造边缘构件。

......。

(以上的“抗震墙”就是‘混规’和‘高规’上叫的剪力墙)。

约束边缘构件解析

约束边缘构件解析

常见边缘暗柱详解1、平法中的边缘构件边缘构件分为约束边缘构件和构造边缘构件。

高抗震等级时采用约束边缘构件,低抗震等级时采用构造边缘构件。

因此我们常见的图纸楼层表中会用括号扩起注明(约束区)。

而楼层高出位置一般是构造边缘。

由于构造边缘简单,无毒无危害,在这大致讲一下约束边缘。

2、软件中的处理。

约束边缘构件根据设计单位,有不同的风格。

如下:案例一:这种设计可以看到分为阴影区和非阴影区。

一般会在说明中作如下说明:λv/2区域为阴影区,详见柱大样详图。

边缘构件和框架柱内的拉筋植筋及间距同相应箍筋植筋及间距………这句话通俗来讲就是阴影区该怎么样怎么样,做成普通暗柱。

非阴影的λv/2区域纵筋同剪力墙钢筋,而拉筋是同柱(暗柱)的箍筋规格。

那么在广联达中就存在两种画法:第一种方法:1、暗柱如图绘制轮廓,剪力墙照常布置,不同的拉筋输入在其他钢筋中。

但此种方法有个弊端,就是剪力墙本身在λv/2区域的拉筋不会扣除,这部分的拉筋会重复计算。

第二种方法:(如下绘制轮廓)将λv/2区域画入暗柱,单独设置此部分的拉筋及纵筋规格。

这样的话,由于暗柱和剪力墙重合部分是全部扣除剪力墙的,拉筋不会重复计算。

弊端是由于λv/2区域的拉筋间距是独立的,精确布置边筋不好设置(GGJ2013有所改善)综合来看的话,方法二是目前比较稳妥的。

第二种约束边缘设计这种设计是最让人抓狂的,也就是墙身水平筋形成封闭箍筋。

并于暗柱自身箍筋一起构成完整短肢剪力墙后。

再与附加钢筋隔一布一进行绘制。

具体可以参照右边的图。

那这种的话,因为懒,我就不截图了,只写下来。

大家凭空想想。

首先可以参考,附加箍筋和自身箍筋的规格。

如果规格一样。

如上图,那么间距缩小一倍处理。

那么就是个人性化的设计。

省事非常多。

第二种是两边箍筋规格不一样。

那么观察上图,右边附加箍筋区域一般是由完整暗柱箍筋构成的。

那么就以附加箍筋作为暗柱的钢筋定义暗柱。

剪力墙钢筋照常绘制,默认来说端部是封边15d,转角是外侧连续通过,内侧弯折15d。

在剪力墙中,约束边缘构件和构造边缘构件,怎么区分

在剪力墙中,约束边缘构件和构造边缘构件,怎么区分

在剪力墙中约束边缘构件和构造边缘构件怎么区分03G101图集把暗柱和端柱统称为“边缘构件”,又把它分为两大类:构造边缘构件和约束边缘构件,那么如何区分呢?1、从编号上看,构造边缘构件在编号时以字母G打头,如GAZ、GDZ、GYZ、GJZ等,约束边缘构件以Y打头,如YAZ、YDZ、YYZ、YJZ等。

2、从图集上体会,第49.50页可以看出,约束边缘构件比构造边缘构件要“强”一些,主要体现在抗震作用上。

所以,约束边缘构件应用在抗震等级较高(如一级)的建筑,构造边缘构件应用在抗震等级较低的建筑。

3、从03G101图集中的配筋情况也可以看出构造边缘构件(如端柱)仅在矩形柱范围内布置纵筋和箍筋,类似于框架柱,当然也不能说构造边缘端柱一定没有翼缘。

约束边缘构件除端部或角部有一个阴影部分外,在阴影部分和墙身之间还有一个“虚线区域”,该区域的特点是加密拉筋或同时加密竖向分布筋。

4、03G101图集引用了GB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关于抗震墙的抗震构造措施,可参考该规范加深理解。

父亲的格局决定家庭的方向一个家庭的福气运道,不是凭空出现的,它是家庭成员共同努力得来的。

家庭要想和谐兴旺,首先要走对方向,父亲的格局就决定着家庭的发展方向。

曾国藩曾说:“谋大事者首重格局”,心中格局的大小,决定了眼光是否长远,眼光是否长远又决定了事物的成败。

家庭的发展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家庭需要经营,需要规划。

由于社会分工的不同,父亲作为家庭中的男性,承担着家庭领导者的职能,是家庭“权威”的代表。

作为家庭列车的火车头,父亲的眼光要远,格局要大,只有父亲的格局大,才能确保家庭的发展方向不出错。

老话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人的一生中有大部分时间都在家庭中度过,观念、思想等都会通过家人间潜移默化的影响来传递。

如果父亲有一个大格局,那在他的妻子、后辈子孙都会受到好的影响。

在家庭生活中,父亲有大格局,就是在家庭遭遇困难或变故时,不退缩,能够顶住压力。

剪力墙边缘构件设计解读

剪力墙边缘构件设计解读

剪力墙边缘构件设计解读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剪力墙边缘构件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不仅影响着剪力墙的抗震性能,还对整个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起着关键作用。

接下来,让我们深入了解一下剪力墙边缘构件的设计。

剪力墙边缘构件通常包括约束边缘构件和构造边缘构件。

约束边缘构件一般设置在抗震等级较高的部位,其作用是增强剪力墙的延性和耗能能力,从而提高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

构造边缘构件则主要用于抗震等级较低的部位或者一些非抗震设计的情况,其目的是保证剪力墙的基本性能和稳定性。

从设计的角度来看,剪力墙边缘构件的尺寸和配筋是两个核心要素。

边缘构件的尺寸通常由墙肢的长度、厚度以及抗震等级等因素决定。

一般来说,墙肢越长、抗震等级越高,边缘构件的尺寸就越大。

这是因为较大的边缘构件能够提供更好的约束作用,使剪力墙在受力时更加稳定。

在配筋方面,需要考虑纵向钢筋和箍筋的配置。

纵向钢筋主要承受拉力,其数量和直径需要根据计算结果和规范要求进行确定。

箍筋则起到约束混凝土、提高构件延性的作用。

箍筋的间距、直径和形式都有严格的规定,以确保其能够有效地发挥作用。

在实际设计中,还需要考虑边缘构件与剪力墙墙体的连接。

良好的连接能够保证力的传递顺畅,提高结构的整体性。

通常,边缘构件的纵筋会伸入剪力墙墙体一定的长度,并通过可靠的锚固方式与墙体中的钢筋连接。

此外,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也会对剪力墙边缘构件的设计产生影响。

较高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可以提高构件的承载能力,但同时也会带来脆性增加的问题。

因此,在选择混凝土强度等级时,需要综合考虑结构的受力要求、抗震性能以及施工条件等因素。

对于不同类型的建筑结构,剪力墙边缘构件的设计也会有所差异。

例如,在高层住宅建筑中,由于剪力墙承受的水平荷载较大,边缘构件的设计往往更加严格。

而在一些多层商业建筑中,可能会根据具体的建筑布局和使用要求,对边缘构件进行适当的调整。

为了确保剪力墙边缘构件的设计合理可靠,设计师需要借助先进的计算软件和丰富的工程经验。

约束边缘构件的代号

约束边缘构件的代号

约束边缘构件的代号
约束边缘构件代号是YBZ。

边缘构件是由构造边缘暗柱、构造边缘端柱、构造边缘转角墙、构造边缘翼墙组成。

这些都是剪力墙结构中特有的,他们的作用都一样,设置在剪力墙的边缘,起到改善受力性能的作用。

对非自由体的某些位移起限制作用的周围物体称为约束。

对所考察物体起限制作用的其他物体,称为约束。

约束对被约束物体的作用称为约束力或约束反力,也常简称为反力。

对质点系各质点的位置和速度预先施加的几何学或运动学的限制。

只限制系统位置的约束称几何约束;若还限制运动速度,而且这个限制不能化为位置的有限形式,则称为运动约束或微分约束。

约束的数学表达式称为约束方程。

约束边缘、拉筋加强区及Lc段如何处理?

约束边缘、拉筋加强区及Lc段如何处理?

约束边缘、拉筋加强区及Lc段如何处理?一、什么是约束边缘构件?大家在图纸上找到构件以「Y」打头,如YAZ、YDZ、YYZ、YJZ等,基本上就是约束边缘构件了,后面就要找图纸说明,大样来处理其做法。

先来看看图纸上的约束边缘构件的样子。

不同图纸绘制表现方式可能不同,但后面学明白了都是大同小异。

再来看看约束边缘构件的定义约束边缘边缘构件:对于抗震等级一、二、三级的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及其上一层的剪力墙肢,底层墙肢截面轴压比大于高规7.2.14所规定的限值才应设置约束边缘构件。

其他的部位应设置构造边缘构件。

约束边缘构件对体积配箍率等要求更严,用在比较重要的受力较大结构部位,构造边缘构件要求松一些。

设置在剪力墙的边缘,起到改善受力性能的作用这里应该有的同学对于约束边缘构件就更糊涂了,没有关系,我们换成普通话从后往前慢慢整理。

约束边缘构件的作用是什么呢?是「改善受力性能的作用」,就是让整个建筑更加牢固稳定了。

那么是如何加固的呢?我们看普通剪力墙结构端部构造情况,是暗柱+剪力墙的配置。

而约束边缘构件端部构造是:暗柱+加强区+剪力墙的构造。

暗柱和加强区合在一起统称为Lc段。

约束边缘看似复杂其实就是多了一段加强区。

这个加强区就是暗柱和剪力墙中间段的一个结构强度的缓存区。

普通剪力墙的拉筋间距通常是600mm,而在加强区的拉筋(也可能是箍筋),布置的间距更密集,有的图纸规定是100mm,有的图纸规定是200mm,有的图纸钢筋等级也会提升,从而提升了这个区段的钢筋强度。

约束边缘构造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加强区是拉筋。

可以通过三维图看到,暗柱旁边是拉筋的加强区。

还有一种形式是,加强区还有环形的箍筋伸入到暗柱内。

通过三维图可以看到暗柱内有箍筋,加强区也有环形箍筋伸入其中,形成更稳固的结构。

对于Lc段的长度,拉筋的间距等图集没有规定,实际由图纸的设计人员确定。

碰到YBZ这样的构件一定要去图纸上找大样。

二、如何处理约束边缘构件?下面来讲在图纸上碰到了,如何处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关于约束边缘沿构件的长度lc是设计图籍的规定详见03G101-1 P49页(附图1),具体数值和抗震等级有关。

具体的含义其实就是在这个LC长度范围内钢筋配筋的增加
2、bw表示剪力墙的厚度,bf表示二相交剪力墙的另一边墙的厚度,hc和bc分别为约束边缘端柱的截面高度和宽度尺寸。

这些符号详见附图2
6.4.1抗震墙的厚度,一、二级不应小于160MM且不应小于层高的1/20,三、四级不应小于140MM且不应小于层高的1/25。

底部加强部位的墙厚,一、二级不宜小于200MM且不宜小于层高的1/16;无端柱或翼墙时不应小于层高的1/12。

6.4.2抗震墙厚度大于140MM时,竖向和横向分布钢筋应双排布置;双排分布钢筋间拉筋的间距不应大于600MM,直径不应小于6MM;在底部加强部位,边缘构件以外的拉筋间距应适当加密。

6.4.3 抗震墙竖向、横向分布钢筋的配筋,应符合下列要求:
1 一、二、三级抗震墙的竖向和横向分布钢筋最小配筋率均不应小于0.25%;四级抗震墙小应小于0.20%;钢筋最大间距不应大于300MM,最小直径不应小于8MM。

2 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的抗震墙底部加强部位,纵向及横向分布钢筋配
筋率均不应小于0.3%,钢筋间距不应大于200MM。

6.4.4抗震墙竖向、横向分布钢筋的钢筋直径不宜大于墙厚的1/10。

6.4.5一级和二级抗震墙,底部加强部位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墙肢的轴压比,一级(9度)时不宜超过0.4,一级(8度)时不宜超过0.5,二级不宜超过0.6。

6.4.6抗震墙两端和洞口两侧应设置边缘构件,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抗震墙结构,一、二级抗震墙底部加强部位及相邻的上一层应按本章第6.4.7条设置约束边缘构件,但墙肢底截面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的轴压比小于表6.4.6的规定值时可按本章第6.4.8条设置构造边缘构件。

2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一、二级落地抗震墙底部加强部位及相邻的上一层的两端应设置符合约束边缘构件要求的翼墙或端柱,洞口两侧应设置约束边缘构件;不落地抗震墙应在底部加强部位及相邻的上一层的墙肢两端设置约束边缘构件。

3一、二级抗震墙的其他部位和三、四级抗震墙,均应按本章6.4.8条设置构造边缘构件。

6.4.7抗震墙的约束边缘构件包括暗柱、端柱和翼墙(图 6.4.7)。

约束边缘构件沿墙肢的长度和配箍特征值应符合表6.4.7的要求,一、二级抗震墙约束边缘构件在设置箍筋范围内(即图6.4.7中阴影部分)的纵向钢筋配筋率,分别不应小于1.2%和1.0%。

注:1 抗震墙的翼墙长度小于其3倍厚度或端柱截面边长小于2倍时,视为无翼墙、无端柱;
2 `Ι_C`为约束边缘构件沿墙肢长度,不应小于表内数值、1.5BW和4 50MM三最大值;有翼墙或端柱时尚不应小于翼墙厚度或端柱沿墙肢方向截面高度加300MM;
3 `Λ_V`为约束边缘木构件的配箍特征值,计算配箍率时,箍筋或拉筋抗拉强度设计值超过`360N//MM^2`,应按`360N//MM^2`计算;箍筋或拉筋沿竖向间距,一级不宜大于100MM,二级不宜大于150MM;
4 HW为抗震墙墙肢长度。

6.4.8抗震墙的构造边缘构件的范围,宜按图6.4.8采用;构造边缘构件的配筋应满足受弯承载力要求,并宜符合表6.4.8的要求。

注:1 `A_C`为计算边缘构件纵向构造钢筋的暗柱面积,即图6.4.8抗震墙截面的阴影部分;
2 对其他部位,拉筋的水平间距不应大于纵筋间距的2倍,转角处宜用箍筋;
3 当端柱承受集中荷载时,其纵向钢筋、箍筋直径和间距应满足柱的相应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