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生物的生活环境》教案8页
七年级生物上册《生物的生活环境》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生物上册《生物的生活环境》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0550e7e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76fc11f.png)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周围的世界充满好奇,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在生物学科方面,学生们已经掌握了生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但对生物的生活环境及其相互关系认识尚浅。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关注以下学情:
1.学生对生物生活环境的认知程度,了解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3.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研究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科学精神。
4.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问题,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5.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同时,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生物的生活环境,为后续生物学知识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环境影响生物的例子:如气候变化导致生物栖息地改变、环境污染影响生物生存等。
3.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介绍捕食关系、共生关系、竞争关系等,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生物是如何适应不同环境的?
-环境对生物有哪些影响?
-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有哪些?
3.案例分析:选取一个生物适应环境的实例,如沙漠中的植物、深海生物等,要求学生收集相关资料,分析其适应环境的特点和机制,撰写案例分析报告。
4.课堂练习巩固:针对本节课的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对生物生活环境的认识。
5.小组合作项目:分组进行一次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调查研究,要求学生选择一个具体的生物种群,调查其生活环境、适应策略等,形成调查报告。
【七年级】苏科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全册教案
![【七年级】苏科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27b1466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06.png)
【七年级】苏科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全册教案第一生物与环境第一节生活环境教材分析这部分是生物学和环境的第一部分。
了解环境对学生的后续学习有很好的意义。
教师还可以收集其他材料,让学生系统地了解生物的生存环境。
指导思想根据《生物工程标准》的理念,教学设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观察是科学探究一种基本方法,是发现问题,认识事物的起点,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
2.在观察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环保意识。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举例描述生物生存的环境事实,并尝试对生物生存的环境进行归类。
2.能力目标学会观察,初步具有收集和有利用内外的图资料及其他信息进行分析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生物生存离不开环境,关爱生物,从保护生物生存环境开始。
重点和难点重点:分析、描述生物生存的环境并归类。
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数据收集能力。
本节关键引导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方法图像分析法教具准备企鹅、珊瑚和雪的信息和图片。
时安排1小时教学过程1.进口新产品师:在上一节中我们对生物学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现在我们开始正式进入这门科目的学习。
首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生活在哪里?老师:你不明白吗?是因为“在鲁”吗?从太空看地球,地球是一个美丽的星球,有着蓝色的“面纱”。
然而,地球上真正美丽和动人的是蓝色面纱下多彩的生物圈,它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家园。
现在让我们了解一下生物体的生存环境。
2.学案之一:观察生物生存的环境老师:我们经常听到“鱼离不开水”,意思是鱼应该生活在水里。
其他生物呢?让我们分析一些彩色图片。
师:看过影片《帝企鹅日记》的人,都惊叹帝企鹅的美丽,黑色的背部,白肚皮,颈下一抹温暖的鹅黄,泛着迷人的光泽。
老师:企鹅的生存环境怎么样?生:寒冷……学生:糟糕师:法国导演吕克亚盖展现的《帝企鹅日记》,帝企鹅的生存环境是恶劣的,甚至近于残酷:产后重返大海的雌企鹅,会在觅食中被海豹吃掉,再也见不到自己未的宝宝;千辛万苦孵化出的幼雏,眼睁睁被冻死在雄企鹅的脚下;终于可以满地跑了,小企鹅却转瞬间成了鹰隼的盘中物;当未的希望彻底破灭时,悲痛欲绝的企鹅妈妈会发疯似的去抢别家企鹅的宝宝……老师:谁知道海底有没有花园?生:可能有老师:是什么?师:珊瑚就是海底的花园。
生物的生活环境-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生物的生活环境-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c628418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05.png)
生物的生活环境-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生物的生活环境及其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2.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能够准确描述生物的生活环境,并了解当地生物的生活环境。
二、教学内容1.生物与生物环境–生物的生活环境–生物对环境的适应2.生物与非生物环境–地球环境对生物的影响–自然灾害对生物的影响3.环境的保护和改善–环境保护的意义–垃圾分类与处理–环境污染和治理三、教学重点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2.环境保护的意义和方法。
3.地球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四、教学难点1.生物的生活环境及其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2.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合理运用科技手段去改善和保护环境。
五、教学方法1.课堂教学:介绍与理解概念、现象、事件,并进行相关引导与讲解。
2.实验探究:通过实验,引导学生探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培养他们的实验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3.讨论互动:通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参与,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和理解推理能力。
4.作品展示:通过小组合作完成课程作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技能。
六、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利用地理位置的特殊性,通过带有问题的图片展示引入,让同学们感受本地(济南)生物的丰富性;•让学生回答相关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 生物的生活环境(15分钟)2.1 生物的生活环境1.引导学生回忆高中地理时对生态环境的认知,引入与之相关的生物的生活环境;2.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小组讨论等形式潜意识地了解生物的生活环境。
2.2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1.引入动、植物适应环境的例子,学生就可以明白生物与环境之间是有相互影响的;2.从动物和植物这两个维度引入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3. 生物和非生物环境(15分钟)3.1 地球环境对生物的影响1.引导同学们回忆科初内容,简易介绍地球环境对生物的影响;2.利用图片,告诉同学们南极光和北极光等现象是由太阳活动产生的。
七年级生物上册1.1.2《生物的生活环境》教案2(新版)济南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1.1.2《生物的生活环境》教案2(新版)济南版](https://img.taocdn.com/s3/m/cceb0208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ab.png)
2. 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
为了促进学生的参与和互动,我设计以下教学活动: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不同种类的生物,模拟生物在生活环境中的相互作用,增强学生对生物生活环境的理解。
实验:组织学生进行生物适应环境的实验,如观察植物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生长情况,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2.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因素包括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这些关系会对生物的生活环境产生影响。
3.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非生物因素包括光周期、温度、水分等,这些因素会影响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
4.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生物为了生存和繁衍,会通过形态结构、生理特征、行为等方式对环境进行适应。
七、教学反思与总结
在教学反思方面,我觉得自己在课堂管理和学生互动方面做得还不错,但我觉得在时间的安排上还有待提高。在后面的课堂上,我会更加注意时间管理,确保每个环节都能顺利进行,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知识。
同时,我也注意到学生在生物的生活环境的知识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对于一些复杂的概念和原理还理解不够深入。因此,我计划在接下来的教学中,通过更多的生活实例和实际操作,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生物的生活环境的知识。
六、拓展与延伸
1. 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 《生命的奇迹》:介绍生物在极端环境下的生存策略,探讨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
- 《生态系统的秘密》:深入剖析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 《环境保护手册》:强调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2. 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册1.1.2《生物的生活环境》优秀教学案例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册1.1.2《生物的生活环境》优秀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aefc5988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4275f10.png)
在学生小组讨论结束后,我会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归纳。我会邀请各小组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然后我会对他们的回答进行点评和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我会强调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策略,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等。通过总结归纳,学生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形成系统性的知识结构。
(五)作业小结
在教学过程中,我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积极态度。当学生面临困境时,我鼓励他们积极面对,引导他们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培养出积极面对生活困境的态度,增强战胜困难的勇气。
最后,我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我鼓励学生主动提问、积极探究,引导他们追求真理。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培养出勇于探究、追求真理的精神,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加深他们对生物生活环境的理解。
2.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实际操作能力,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能力。
3.鼓励学生相互评价、互相学习,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评价能力。
反思与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发展综合素质。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以加深他们对生物生活环境的理解。例如,在课堂的最后环节,我会让学生谈谈他们对生态因素的认识,以及生物如何适应生活环境等问题的思考。此外,我还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实际操作能力。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还关注他们的观察、思考、交流等能力。这种评价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同时,我鼓励学生相互评价、互相学习。例如,在小组合作活动中,我会让学生互相评价对方的表现,并提出改进建议。这种教学策略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评价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周围生态环境的能力,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上册-江苏省徐州市七年级生物《生物生存的环境》教案
![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上册-江苏省徐州市七年级生物《生物生存的环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9ebcff758fb770bf68a557d.png)
第1节生物生存的环境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举例描述生物生存的环境,并尝试对生物生存的环境进行分类。
2.能力目标:学会观察,初步具有收集和利用课内外的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进行分析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系观目标:感受生物生存离不开环境,关爱生物,从保护生物生存环境做起。
二、教学重点分析、描述生物生存的环境并归类。
三、教学难点对学生观察能力、收集资料能力的培养。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课前准备学生:收集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相关资料。
教师:做好校园动植物资源的调查。
六、教学过程1、导入:神秘的深海细菌:生活在深海海底的温泉里;可忍受121℃的高温;呼吸硫;具有还原能力;属于古生物之一。
你还知道哪些生物的生存环境很特殊吗?地球上有各种不同的环境,有水域,有陆地,有炎热的赤道,有寒冷的极地,几乎到处都有生物的足迹。
但是每种生物只能生活在适合它的特定的环境中。
2、观察生物生存的环境。
(1)观察图1-1生物的生存环境。
(2)分组讨论图中生物生存的环境特点,完成表格填写。
珊瑚虫:热带及亚热带接近陆地的海洋中;雪莲:海拔480-5800m的高山、流石坡及雪线附近的碎石间;鼠妇:阴暗潮湿的环境中;豹:山区森林、灌木、草原;大象:热带森林、草原。
(3)思考并讨论:①生物的生存需要一定的环境吗?请举例说明。
鱼儿离不开水,草木离不开阳光,南橘北枳。
②你能否说出1-2种生物,并介绍它们的生活环境?仙人掌:干旱的荒漠中;大鲵:山区水流湍急,水质清凉的石缝裂隙和岩石孔洞甚多的溪河中。
③用你已有的知识,尝试把生物的生存环境进行归类,并说明理由。
生存环境:指生物的生存地点和存在于它周围的影响它生活的各种因素。
包括生物和非生物两大成分。
(归类为:水中,陆地,空中)3、DIY活动:观察校园植物的生存环境。
阅读小资料:认识乔木、灌木。
组织学生分组开展活动,并按要求完成观察记录。
4、小结:(1)生物的生存需要一定的环境。
(2)生物的生存环境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
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1.1.2《生物的生活环境 》课件(共27张ppt)
![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1.1.2《生物的生活环境 》课件(共2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2ce55f6c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bef1048.png)
生物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严重威胁生物的生存!
沙尘暴肆虐
泥石流横行
各抒己见
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应该 做些什么…….
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
地球 美好的家园, 谁不想那蔚蓝色的海风化为雨水,重新 滋润那片干涸的湖泊和 干裂的土地, 谁不想那清新的空气迎面吹拂,叠翠的 山峦、明净的河水、蔚蓝的天空永远向人类 展示勃勃生机。
生 生物圈 范围:海平面上下各约10千米
物 生
提供的基本条件:
阳光、空气、水分、稳定的 营养供给、适宜的温度等
活
的
环
概念:生物圈内生物生存、居住的场所
境
类型:林地、草地、岩岸、沙滩、淡水溪涧 栖息地 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栖息地的破坏和丧失
(人口剧增,人类对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和不合理利用)
第二节 生物的生活环境
你说我说
地球上哪些地方有生物生存呢?
生物美丽的家园—— 生物圈
大气圈下层
岩石圈上层
绝大多数生物生活在陆地以上100 米和海平面以阳光
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
空气
水分
适宜的温度
稳定的营养供给
……
帮助生物找家园 孔雀 熊猫 喜鹊 鲨鱼 东北虎 梅花鹿 仙人掌 企鹅
热情沙漠 魅力海洋 生机森林 热带雨林 幽幽草地 松林果园 冰雪南极 高山竹林
栖息地
我们一起去遨游——
多彩的生物世界
1、假如你是一位环球旅行者,选择视频中你最熟悉 的一种栖息地,向大家介绍它的特点。 2、在这种栖息地中还有哪些生物?
亲爱的表弟:
你好!前些日子看新闻,得知气候 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你即 将面临无家可归的惨境,一想到你那 食不裹腹、无家可归的样子,我内心 十分焦急。我在森林的日子虽不如从 前,但尚能温饱,诚邀你来我处定居, 让我们共同努力,渡过难难关啊。!
生物的生活环境教学案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生物的生活环境教学案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8e043035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38.png)
A.柄息地的种类很多 B.不同的栖息地生活着不同的动植物群体
C.沙漠也属于某些生物的栖息地 D.生物圈以外也存在生物的栖息地
教学反思:
教法学法
本节课的学习以读图、分析、归纳为主,通过对生物圈及生物栖息地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表达和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地球上的生物有多种类型,如动物、植物和微生物,设问这些生物都生存在哪儿呢?地球是一个充满生机的星球,无论是广袤的大地、深邃的海底,还是万米的高空,都有生物生存。为什么说地球是生物赖以生存的共同家园?
课题
第二节生物的生活环境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1、概述生物圈的范 Nhomakorabea,理解生物生存需要的基本条
2、举例说明不同的栖息地及生活的生物。
3、举例说明保护栖息地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1、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基本条件2、概述生物圈的范围
教学难点
收集和分析资料,引导学生理解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与环境相适应的辩证关系。
新课讲授:
探究一:生物圈
阅读课本6页的内容,找到下列问题的答案,在课本中划出来:
1、有生物生存的圈层叫做_________
2、生物圈的范围是________的下层、整个________和________的上层。海平面以下约___千米和海平面以上约___千米之间。
3、生物生存需要的基本条件阳光、_____、水分、适宜的温度和稳定的营养供?
2、观察图 1.16 讨论
(1)、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_______________
(2)、破坏各种生物栖息地的主要因素:全球人口数量剧增,人类对自然资源的________及不合理利用。
七年级上册生物《生物的生活环境》课程教学设计(济南版)
![七年级上册生物《生物的生活环境》课程教学设计(济南版)](https://img.taocdn.com/s3/m/09fb5c9d69dc5022aaea002b.png)
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二节:生物的生活环境【教材分析】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学课程内容包括10个一级主题,其中本节课选自第三个一级主题《生物与环境》。
本节内容选自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二节《生物的生活环境》。
本节课的内容分为两部分:生物圈和栖息地。
生物圈部分讲述了生物圈的概念、包含的范围以及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
栖息地部分讲述了栖息地的概念、各种栖息地类型的决定因素,分析了孔雀与野大豆的不同栖息地的特点。
通过课本中的插图引导学生分析不同生物栖息地的特点,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联系当前现状了解栖息地遭到破坏的原因,使学生建立起“保护生物圈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的意识。
【学情分析】我校今年是丰收年,生源特别理想。
就现在7年级学生来说,孩子们的基础相对于其他学校的学生而言较差,而且年龄小,自制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都比较差,学习习惯不是很好。
因此,在结合孩子们这些特点的基础上,我决定带领孩子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加强他们读图、自主学习的能力,慢慢培养孩子们的学习习惯。
【教学目标】1、描述生物圈的范围,说出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
2、举例说出不同生物的栖息地是不同的。
3、关注栖息地的变化对生物的影响,认同生物圈是人类唯一的家园。
【教学重点】描述生物圈的范围;说明生物栖息地的特征。
【教学难点】分析生物圈中生物栖息地的类型。
【教学设计】一、听音乐,激情导入上课前,首先通过大屏幕向学生展示了中国的版图,并且循环播放着《大中国》的音乐。
在此,想通过音乐与图片引起学生们的极大兴趣。
上课时,停止音乐,并询问:“同学们听过这首歌曲吗?”在学生的积极参与后,进一步询问:“中国是我们的共同家园,可是你知道吗?我们全人类也有一个共同的家园啊,它是谁呢?”学生答出:“地球”,我接着抛出问题:“地球上的任何一个地方都适合生物生存吗?”学生在预习之后回答:“不是”。
我会接着学生的话说出:“我们给这个有生物生存的地方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生物圈。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三章生物的生活环境》课件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三章生物的生活环境》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cd507f6f78a6529657d532e.png)
现,一般在浅水处生长着绿藻,稍深处
是褐藻,再深些的水域中则以红藻为主,
影响海洋中藻类植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
• A、阳光
B、温度
• C、海水含盐量 D、海水含氧量 第十三页,共十五页。
• 17、下列生物之间竞争最激烈的是( C)
• A、菟丝子与大豆 B、草鱼与鲫鱼
• C、水稻与稗草 D、狼与羊
• 18、蚯蚓身体上着生的刚毛有助于它在洞穴
• A短日照 B长日照 C低温 D高温 • 9、草原生态系统中,很少有青蛙等动物出
现,其决定因素主要是( C) • A阳光 B温度 C水 D土壤 • 10、下列哪项不属于适应性( A) • A缺氮时植株矮小(ǎixiǎo) B秋末树木纷纷落
叶 • C蝗虫具有保护色 D兔遭敌害时快速奔
跑
第十页,共十五页。
从诗中可以看出影响草的主要因素是( )
• A阳D 光 B土壤 C空气 D温度
第十二页,共十五页。
• 15、沙漠里生活着一种鼠,白天躲在洞里
并将洞口封住,夜里才出来活动,能正确
解释这种现象的是( )
D
• A、条件反射 B、躲避光的刺激
• C、应激性 D、对干旱环境的适应
(shìyìng)
• 16、对海洋岩礁上的藻类植物调查时发
(huánjìng)
对
同种生物之间:互助 斗争
生 物
生物因素
的
不同种生物之间:合作(共生) 竞争 捕食 寄生
第三页,共十五页。
三、生物(shēngwù)对环境的适应于作用
生物
(shēng
wù)对 环境 的适 应与 作用
生物对环境 (huánjìng)的适 应
生物对环 境的作用
七年级生物上册 1.1.2 生物的生活环境教案 (新版)济南版-(新版)济南版初中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上册 1.1.2 生物的生活环境教案 (新版)济南版-(新版)济南版初中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906c9e7a76e58fafbb003f2.png)
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是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而全球人口剧增,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及不合理利用,是破坏各种生物栖息地的主要因素。因此,我们应该保护环境。
(四)知识迁移
1、神七飞天是全中国人民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情,那么,你知道宇航员要想在太空生存,需要携带哪些物品吗?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同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树立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的思想情感。
重
点
难
点
教学重点:描述生物圈的X围,说明生物栖息地的特征。
教学难点:分析生物圈中生物栖息地的类型。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
学
习
流
程
一、课堂检测
提问生物的基本特征
二、情境导入
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太空画面及优美的自然风景图片,提出问题:请同学们思考,哪些地方有生物生存呢?
2、决定栖息地特征的因素
栖息地的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教
后
反
思
生物的生活环境
课 题
生物的生活环境
课 时
本学期第 课时
日 期
本单元第课时
课 型
新授
主备人
复备人
审核人
感
知
目
标
学
习
目
标
知识
1、描述生物圈的X围,说出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
2、举例说出不同生物的栖息地,且它们是不同的,关注栖息地的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能力
通过生物栖息地类型的研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课本P9页巩固提高。
初中生物【生物生存的环境】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生物【生物生存的环境】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86335aa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dd.png)
初中生物【生物生存的环境】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初中生物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节,是学生走进中学除了绪论外的第一节课。
这节教材的内容比较单薄。
如何让整个教学过程显得丰满?我的设计理念是不断创设新的情景,提供一个合适的教学平台,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且由浅入深,把学生的思维带入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教材第一部分是通过“观察生物的生存需要一定的环境”,让学生认识到所有生物的生存与发展都离不开环境,增强学生“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识。
第二部分内容安排了“观察校园植物的生存环境”。
通过调查活动,让学生感受生物生存离不开环境,具有主动保护生物生存环境的意识。
调查不同于一般课堂教学过程,它需要前期知识准备、教师指导、学生分工合作、调查实验、讨论、归纳交流等过程。
针对是第一次调查,所以在组织好调查活动上,下一些工夫。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今后的调查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教学策略:①关于“生物的生存需要一定的环境”的教学,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如把自己想象成是其他星球的生物,会有怎样的遭遇,从而明确目前只有地球适于生物生存;如“为生物寻找自己的家”,然后分析这个“家”的环境特点以及这个“家”如果遭到破坏的可能后果,从而深刻了解生物生活的环境。
让学生谈谈太湖蓝藻爆发带来的严重后果,让学生体会到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最后安排学生谈谈自己如何保护环境,把教育落到实处。
②关于“观察校园植物的生存环境”,针对学生刚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而且是进入中学的第一次调查活动。
为了提高调查的有效性,要作好调查前的充分准备。
我在多年的教学中发现,初一的学生认识的植物并不多,所以为了避免学生的盲目性,每次我都准备一份很详细的校园植物分布图,在校园平面图上标出哪个位置有什么植物。
每一组同学都带上这份图去调查,可以让学生在调查过程中知识与能力都得到提高。
三、课前准备:校园植物分布图、多媒体课件四、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举例描述生物生存的环境,并尝试对生物生存的环境进行分类。
中学七年级生物(生物的生活环境)教案 新人教版 教案
![中学七年级生物(生物的生活环境)教案 新人教版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5086afe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8b.png)
生物的基本特征
日 期
课 型
新授
主备人
复备人
审核人
感知目标
学 习
目 标
1、知识目标:描述生物圈的概念和X围,理解生物圈适于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
描述栖息地的概念,举例说明栖息地的类型,描述栖息地破坏的因素。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关注并爱护身边的生物,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3、热带雨林高速毁灭的主要因素?
5
综合训练
见基础训练第四页《基础知识巩固》
5
归纳延伸
(附板书)
上述只列举了几种栖息地类型,了解更多的栖息地类型,请课后查阅相关资料。
3
教学后记
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地球是一个充满生机的星球,各种各样的植物动物微生物都在这里生存繁殖,组成了一个大家庭。那地球上所有的地方都有生物生存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生物的生活环境。导入新课。
2
自学文本
自学方式
教师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对照学习目标找出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和学习主线,对照学习主线进行本节课的学习。
问题预设
一、双基引导
1、生物圈得X围?
2、课件中列举了哪些栖息地类型?
3、栖息地的形成因素有哪些?
二、思考与探究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举例说明栖息地的种类。
5
交流
学习
交流
方式
以不断扩大X围的交流方式,以小组交流为主,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进行组际和师生交流。
知识梳理
疑难解答
处理学生在交流中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
2
难点精讲
1、生物圈的X围是海平面以上10千米和海平面以下10千米之间绝大多数生物生活在陆地以上约100米和海面以下约100米的X围内。
七年级上册生物《生物的生活环境》优秀教学案例(济南版)
![七年级上册生物《生物的生活环境》优秀教学案例(济南版)](https://img.taocdn.com/s3/m/8f0f0db2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c1.png)
2.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生态环境,学会运用生物学的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判断。
3.使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生物环境的影响,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生物环境的正面和负面影响,培养他们关爱环境、保护生物的意识。
3.小组合作与问题导向相结合。例如,在讲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时,可以设置问题导向的小组讨论任务,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思考和解决问题。
(四)反思与评价
1.设置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环节,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导他们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例如,在讲解生物的生活环境时,可以设置课堂提问,让学生反思自己所学的内容;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相互提问、解答疑问,从而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
3.讲授人类活动对生物环境的影响。例如,通过分析一些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正面和负面影响,让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生物环境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三)学生小组讨论
1.设置讨论话题,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例如,提出“生物是如何适应不同环境的?”、“人类活动对生物环境有哪些影响?”等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
2.结合案例分析,问题导向。例如,在讲解人类活动对生物环境的影响时,可以提出“人类活动对生物环境有哪些正面影响?”、“有哪些负面影响?”等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
3.问题导向与小组合作相结合。例如,在讲解生物的生活环境时,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生物是如何适应环境的?”等问题,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思考和解决问题。
2.结合学生的实验报告、讨论发言等,进行终结性评价。例如,在讲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时,可以评价学生的实验报告,了解他们是否掌握了生物适应环境的知识;通过评价学生的讨论发言,了解他们是否真正理解了人类活动对生物环境的影响。
七年级上册生物《生物的生活环境》教学设计(济南版)
![七年级上册生物《生物的生活环境》教学设计(济南版)](https://img.taocdn.com/s3/m/d0749559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fb.png)
5.关注差异: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结合以上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应注重激发兴趣、引导思考、合作学习、适时指导和关注差异,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1.生物的基本生活需求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2.生物适应环境的实例及其原理。
4.课后思考题:针对本节课的内容,布置以下思考题:
a.生物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哪些有利和不利的现象?
b.请举例说明生物如何通过形态结构、生理功能、行为等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
c.生物的生活环境发生变化时,生物可能会采取哪些应对策略?
要求同学们认真思考,将自己的观点和理由整理成文字,字数不少于200字。
4.教学评价: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课堂提问、作业批改、实践操作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针对性的评价和建议,促进他们的个性化发展。
-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培养他们的反思和批判性思维。
5.教学拓展:
-针对本节课的内容,设计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6.知识运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与生物生活环境相关的现象。
7.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8.作业布置:设计具有思考性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9.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3.教学过程: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案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5c37ef1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6a.png)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生物圈、环境、生态因素、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的概念;了解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认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2.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比较等方法,培养学生探究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能力和思维品质。
3.激发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
难点:分析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具体影响。
三、教学准备教具:显微镜、幻灯片、图片等。
学具:课本、笔记本、练习册等。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视频,展示地球上各种不同的生物和环境,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
提问:你们在视频中看到了哪些生物?它们分别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它们的外形、结构、行为有什么特点?它们是怎样适应和影响自己的环境的?让学生自由发言,总结出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二、新课讲解1. 生物圈和环境的概念通过图片展示地球表面上各种不同的地形地貌,让学生观察并回答:这些地方有什么共同点?(都有水分和空气,都有各种各样的生物。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地方都属于什么范围?(属于地球表面上能够维持各种形式的生命活动的范围。
)讲解生物圈的概念:指地球表面上能够维持各种形式的生命活动的范围,包括大气层、水域和陆地表层。
通过图片展示不同类型的环境,让学生观察并回答:这些环境有什么不同?(温度、湿度、光照、土壤等方面有所不同。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不同的环境对生物有什么影响?(影响了生物的分布、结构、功能和行为。
)讲解环境的概念:指直接或间接影响着某一特定个体或群体存活和发展的外部条件或因素。
2. 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通过图片展示不同类型的环境中存在着哪些因素,让学生观察并回答:这些因素可以分为哪两类?(可以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课题:第一章第二节生物的生活环境 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描述生物圈的范围,说出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重点)
②分析生物圈中生物栖息地的类型(重点、难点)
③举例分析栖息地的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2. 能力目标
通过对生物栖息地类型的探究,提高学生观察、分析、表达能力和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同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
为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知识、技能和生物科学素养的提高,确立本节应用“情境激趣-——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模式。
本节课要通过直观材料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学生小学形成的阅读能力在老师的帮助下找到本节主要的知识点并识记。
再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或实例,通过读图、观察和小组合作交流等方式探究归纳出生物圈的范围、生物圈为生物提供的基本条件、分析不同生物的栖息地类型,认识到地球是所有生物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关注生物的栖息地、关注生物圈就是关注人类自己的生存。
本节课通过生生互动、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师的引导下观赏图片、阅读教材、表达交流,学生可初步形成生物生活环境的科学概念,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
课前准备:
制作课件、地球仪
教学环节
及时间
安排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导入新课
3分钟
课件展示:两种不同的天空、陆
地、海洋,让学生分析比较哪个有生
机:
欣赏图片,发
挥想象力
有生物生活
的天空、陆
地、海洋更有
使学生从感到熟
悉、亲切、的图片
入手,激发学习的
兴趣,调动学习的
积极性。
是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
破坏栖息地的重要因素是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看学生能
否全部在课本上找到并勾画出来。
给学生2分钟识记,中间教师抽查学生掌握情况。
记忆知识点
学生通过自己努力
能会的知识没有必
要反复训练
合作探究
点拨建构
20分钟
【过渡语】通过老师检查,基本
的知识点同学们能够掌握了,但还有
一些知识我们需细致研究。
探究任务一、生物圈的范围
请同学们精读课本第6页和第7
页的相关链接,结合观察自己手中的
地球仪,理解生物圈的范围。
合作讨
论:
1、生物圈的范围是什么?
2、动手画出大气圈、岩石圈和
水圈示意图?
3、分角色扮演,说出三个圈层
中各有哪些生物存在?
教师巡视指导,小组汇报后,结
合学生画的生物圈的图讲解,明确生
物圈的范围。
探究任务二、生物圈为生物生存
提供的基本条件
观察课件上的几种生物图片,讨
论探究
1、这些生物生存需要的条件是
什么?
生精读课文
并合作探究
讨论
动手绘出三
个圈层
分角色扮演
三个圈层(热
情高涨)
明确生物圈
的范围
观察课件图
片并讨论探
究
阳光、水分、
适宜的温度
通过动手画生物圈
的圈层,分角色扮
演,很容易的得出
结论,这是学生们
自已分析得到的,
更有利于学生的记
忆与理解。
锻炼了观察能力和
分析能力
2、为什么生物圈有利于生物的生存?
3、是不是地球上所有地方都有生命存在呢?
延伸思考:将来人类能否移居月球呢?
科学家们正在努力解决这一问题,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知识,不断实践,提高能力,将来报效祖国。
探究任务三、分析栖息地的类型 1、比较绿孔雀与野大豆的栖息地有何特点?
结论:不同的生物有不同的生存
需要,所以不同的栖息地是
的。
学生交流表达过程中课件展示不同动植物图片:
绿孔雀 野生大豆
栖息地名称 栖息地特征 生存的其他植物 生存的其他动物
和稳定的营
养供给等。
在天空的最顶部、在
海洋的最底部、在地球的
最里面…。
争先恐后回答
能
不能
表格的比较,
更直观的明确决定栖息地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土壤类型、温度、湿度等。
不同栖息地生活着不同
的动植物的
类群。
时刻对学生进行思
想教育
引导学生研究教材插图以及生活中常见的栖息地深刻认识栖息地的类型和决定各种栖息地的不同特征的原因。
这样的设计,分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观察课本1.1------6的图片,分析图中生物的栖息地类型,思考讨论:
2、图中所示4种生物栖息地各有什么特点?
3、如果上述栖息地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或两两交换栖息地,会对其中的生物造成什么影响?
探究汇报时课件展示4种生物及栖息地图片小组讨论热
烈
学生反应强
烈
不行
不同的栖息
地生活着不
同的生物换
了或栖息地
破坏生物会
死亡的
在小组间互动的过
程中,学生的思维
火花得到了充分的
绽放
通过小组讨论发
言,他人补充的形
式,学生的语言表
达能力、归纳总结
能力得到加强,通
过合作获得成功,
增强了自信心。
2、将来的你, 如果和宇航员一起乘坐宇宙飞船飞向太空旅行。
那时, 你已经脱离了生物圈这个圈层, 但你必须从生物圈中带上足够维持你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 这些物质最起码应该包括( ) A 、 氧气袋、矿泉水、各种吃的 B 、太阳能电池、保暖内衣 C 、 宠物猫、电脑、光盘 D 、驱蚊器、盆花、照相机 C 、应用拓展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两句诗提到了那些生物?你能说出这些生物生存需要哪些条件吗?这些生物各自生活在什么圈层吗?
鹭;需要阳光、水分、空
气、适宜的温度、稳定的营养供给等;黄鹂白鹭大气
圈、柳岩石圈。
板书设计:
第二节生物的生活环境
一、 生物圈 1、 概念 2、 范围
3、
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
二、 栖息地 1、 概念
2、 决定栖息地特征的因素及类型
3、
栖息地的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教学反思:
自主学习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的多种能力得到了培
养。
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合作和交流能力的培养。
而且小组讨论、全班讨论可以使更多的同学参与进来,大家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通过这一活动的开展,增强了学生
的社会责任感。
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已成为新的课程理念。
在课堂上,巧妙地设置情景和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主动探究,在学习知识和培养能力的过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得到了培养和锻炼。
指导学生合作探究式的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展示学生的才华,激发灵感,同时可以使学生发现别人的长处,激励自己。
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进行指导,力争做到每个学生都要有任务,而且分工明确,以免使合作学习成为困难生的避风港。
在学生进行课堂探究时,由于七年级学生由小学刚刚升入初中,学习方法不当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还比较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有些环节学生未能按照老师的设想完成目标,学生的学习方法,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有待于教师的进一步指导和提高。
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所帮助,附励志名言3条:
1、生气,就是拿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
原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2、未必钱多乐便多,财多累己招烦恼。
清贫乐道真自在,无牵无挂乐逍遥。
3、处事不必求功,无过便是功。
为人不必感德,无怨便是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