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传导通路全》课件
合集下载
第三节 神经传通路PPT课件
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 动眼神经 眶内 睫状神经节
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
瞳孔括约肌 睫状肌
(四)听觉传导通路
内耳螺旋器 蜗神经节 内耳道底
内耳门 脑桥小脑三角
蜗神经核
交叉
斜方体
不交叉
外侧丘系
下丘 上丘 顶盖脊髓束
下丘臂
脊髓前角运动细胞
内侧膝状体
听觉反射活动
听辐射
内囊后肢
颞横回
位听觉传导路
二、下行传导通路
(一)锥体系
1.皮质脊髓束
中央前回中上部 中央旁小叶前部
锥体细胞
轴突
皮质脊髓束
内囊后肢
大脑脚底中间3/5外侧部
脑桥基底部 延髓
脊神经前根 脊神经运动纤维
躯干四肢骨骼肌
锥体
交叉
锥体交叉
不交叉
皮质脊髓侧束
前角运动细胞
皮质脊髓前束
逐节交叉
前角运动细胞
躯干肌
2.皮质核束
中央前回下部 锥体细胞 轴突 皮质核束 内囊膝
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内侧丘系 脊髓丘系
(三)视觉传导通路
1.视觉传导通路
视网膜视锥细胞 视杆细胞
神经细胞:
视(感光)细胞 双极细胞
节细胞
双极细胞 节细胞 视神经盘
视神经
视交叉
鼻侧半交叉 颞侧半不交 叉
视束
内囊后肢 距状沟周围皮质
外侧膝状体
视辐射
2.瞳孔对光反射途径
视网膜 视交叉
视束 顶盖前区 动眼神经副核
第五篇 神经系统
nervous system
第三节 神经传导通路
第三节 神经传导通路
一、上行(感觉)传导通路
躯干四肢的意识性深部感觉传导通路 躯干四肢的浅部感觉传导通路 头面部的浅部感觉传导通路 视觉传导通路 瞳孔对光反射途径 听觉传导通路
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 ppt课件
ppt课件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ppt课件
-5-
感觉(上行)传导通路
本体(深)感觉传导通路
躯干、四肢 头面部
意识性 非意识性
痛温觉、粗触觉和压觉(浅)传导通路 视觉传导通路和瞳孔对光反射通路 听觉传导通路 平衡觉传导通路
内脏感觉传导通路 一般内脏感觉 特殊内脏感觉
躯干、四肢 头面部
运动(下行)传导通路 -6-
锥体束
皮质脊髓束 皮质核束
ppt课件
-15-
二、痛温觉、粗触觉和压觉(浅)传导通路
痛温觉、粗触觉和压觉传导通路又称浅感 觉 传 导 通 路 , 由 3级 神 经 元 组 成。 (一)躯 干 和 四 肢 痛 温 觉 、 粗 触 觉 和 压 觉 传导通路
ppt课件
-16-
二、痛温觉、粗触觉和压觉(浅)传导通路
第1级神经元为脊神经节细胞,胞体中、 小 型 , 突 起 较 细、 薄 髓 或 无髓 , 其 周 围 突 分 布 于 躯干 和 四 肢 皮 肤 内 的 感 受 器 ; 中 枢 突经后根进入脊髓。 其 中 ,传 导 痛 温 觉 的 纤 维 ( 细 纤 维 ) 在 后 根的 外 侧 部 入 脊 髓 经 背 外 侧 束 再 终 止 于 第 2 级 神 经 元 ; 传 导 粗触 觉 和 压 觉 的 纤 维 ( 粗 纤 维 ) 经 后 根内 侧 部 进 入 脊 髓 后 索 , 再终止于第2级神经元。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ppt课件
-5-
感觉(上行)传导通路
本体(深)感觉传导通路
躯干、四肢 头面部
意识性 非意识性
痛温觉、粗触觉和压觉(浅)传导通路 视觉传导通路和瞳孔对光反射通路 听觉传导通路 平衡觉传导通路
内脏感觉传导通路 一般内脏感觉 特殊内脏感觉
躯干、四肢 头面部
运动(下行)传导通路 -6-
锥体束
皮质脊髓束 皮质核束
ppt课件
-15-
二、痛温觉、粗触觉和压觉(浅)传导通路
痛温觉、粗触觉和压觉传导通路又称浅感 觉 传 导 通 路 , 由 3级 神 经 元 组 成。 (一)躯 干 和 四 肢 痛 温 觉 、 粗 触 觉 和 压 觉 传导通路
ppt课件
-16-
二、痛温觉、粗触觉和压觉(浅)传导通路
第1级神经元为脊神经节细胞,胞体中、 小 型 , 突 起 较 细、 薄 髓 或 无髓 , 其 周 围 突 分 布 于 躯干 和 四 肢 皮 肤 内 的 感 受 器 ; 中 枢 突经后根进入脊髓。 其 中 ,传 导 痛 温 觉 的 纤 维 ( 细 纤 维 ) 在 后 根的 外 侧 部 入 脊 髓 经 背 外 侧 束 再 终 止 于 第 2 级 神 经 元 ; 传 导 粗触 觉 和 压 觉 的 纤 维 ( 粗 纤 维 ) 经 后 根内 侧 部 进 入 脊 髓 后 索 , 再终止于第2级神经元。
神经传导通路全课件
神经传导通路全
15
2.头面部浅感觉传导通路
痛觉 传导: 温度觉
粗略触觉
三叉丘系
背侧丘脑 腹后内侧 核
神经传导通路全
16
2. 头面部的浅部 感觉传导通路
③
三叉神经节内的 假单极神经元 三叉神经脑桥核
头面部的痛
①
②
温觉和触觉
②
三叉神经脊束核
中央后回下部 丘脑中央辐射
背侧丘脑 腹后内侧核
三叉丘脑束(三叉 丘系)
神经传导通路全
17
头面 部皮 肤、 粘膜
① 神经元 周围支 . 中枢支
经三叉N 各分支
经三叉N感 觉根入脑桥
② 神经元 分别在延髓和脑桥内交叉
.
组成三叉丘系上升
三叉神经节
三叉神经脊束核 三叉神经脑桥核
③ 神经元 . 丘脑中央辐射 经内囊后肢
中央后回下部
背侧丘脑腹 后内侧核
神经传导通路全
18
神经传导通路全
由大脑皮质发出纤维经内囊、脑干、脊髓、周围神经至 效应器的神经通路称下行或运动传导通路。
神经传导通路全
4
第一节 感觉传导通路
痛觉
浅感觉 温度觉 触觉 粗略触觉
感觉
精细触觉 位置觉
深感觉 运动觉 (本体感觉)
振动觉
随浅感觉传 导通路传导
随深感觉传 导通路传导
神经传导通路全
5
一、本体(深部)感觉传导通路 躯干和四肢的深部感觉传导通路
② 神经元
③ 神经元
干 四 肢
肌腱 关节 骨膜
周围支 . 脊神经
中枢支 . 内弓状纤维 . 丘脑中央辐射 薄束 楔束 交叉后组成 经腹后外侧核
中央后回中上部 中央旁小叶后部
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课件PPT
副交感神经传导通路
副交感神经兴奋时,信息通过副交感 神经纤维传向效应器,引起内脏器官 和皮肤的血管舒张、心跳减慢等反应 。
03
神经系统的信息处理
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
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是通过突触完成的,突触是神经元之间连接的部位,通过电 化学信号传递信息。
神经递质是突触传递的关键物质,它能够将一个神经元的电化学信号转化为另一个 神经元的化学信号,从而完成信息的传递。
控制躯体运动,由脊髓前角细 胞和脑干运动神经元组成。
上运动神经元
控制躯体运动,由大脑皮层运 动区神经元组成。
锥体系
控制躯体运动,由大脑皮层、 脑干和脊髓组成。
锥体外系
控制躯体运动的协调和平衡, 由小脑、基底节和脊髓组成。
自主神经系统传导通路
交感神经传导通路
交感神经兴奋时,信息通过交感神经 纤维传向效应器,引起内脏器官和皮 肤的血管收缩、心跳加快等反应。
神经系统的学习与记忆
神经系统具有学习与记忆的能力, 这是通过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和突
触强度的改变来实现的。
学习是指神经系统对外界刺激的 反应能力,通过反复的刺激和强 化,神经系统能够逐渐适应和学
习新的任务。
记忆是指神经系统对过去经验的 存储和回忆,记忆的存储与神经 元之间的连接和突触强度的改变
有关。
04
基于神经元网络模型,构建人工神经 网络,实现模式识别、图像处理、自 然语言处理等功能。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神经系统的疾病与治疗
神经系统疾病的分类
脑血管疾病
如脑梗塞、脑出血等,由脑血 管病变引起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脊髓疾病
如脊髓炎、脊髓压迫症等,影 响脊髓传导功能。
神经退行性疾病
副交感神经兴奋时,信息通过副交感 神经纤维传向效应器,引起内脏器官 和皮肤的血管舒张、心跳减慢等反应 。
03
神经系统的信息处理
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
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是通过突触完成的,突触是神经元之间连接的部位,通过电 化学信号传递信息。
神经递质是突触传递的关键物质,它能够将一个神经元的电化学信号转化为另一个 神经元的化学信号,从而完成信息的传递。
控制躯体运动,由脊髓前角细 胞和脑干运动神经元组成。
上运动神经元
控制躯体运动,由大脑皮层运 动区神经元组成。
锥体系
控制躯体运动,由大脑皮层、 脑干和脊髓组成。
锥体外系
控制躯体运动的协调和平衡, 由小脑、基底节和脊髓组成。
自主神经系统传导通路
交感神经传导通路
交感神经兴奋时,信息通过交感神经 纤维传向效应器,引起内脏器官和皮 肤的血管收缩、心跳加快等反应。
神经系统的学习与记忆
神经系统具有学习与记忆的能力, 这是通过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和突
触强度的改变来实现的。
学习是指神经系统对外界刺激的 反应能力,通过反复的刺激和强 化,神经系统能够逐渐适应和学
习新的任务。
记忆是指神经系统对过去经验的 存储和回忆,记忆的存储与神经 元之间的连接和突触强度的改变
有关。
04
基于神经元网络模型,构建人工神经 网络,实现模式识别、图像处理、自 然语言处理等功能。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神经系统的疾病与治疗
神经系统疾病的分类
脑血管疾病
如脑梗塞、脑出血等,由脑血 管病变引起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脊髓疾病
如脊髓炎、脊髓压迫症等,影 响脊髓传导功能。
神经退行性疾病
神经传导通路 PP课件共27页
2.粗略判断方法是:看额纹和鼻唇沟判断是核上 瘫还是核下瘫。无额纹的考虑核下瘫,有额纹 而无鼻唇沟的考虑核上瘫。
运动传导通路小结
1、由2级神经元组成:
Ⅰ级-上运动神经元 Ⅱ级-下运动神经元 2、有一次交叉: 第Ⅰ级神经元发出的纤维交叉 ①皮质核束:脑干各核团断面上交叉 ②皮质脊髓束:延髓
2. 锥体外系
中间内侧核
脊 髓 小 脑 前 束
旧小脑皮质
• 对于深感觉传导,意识性和非意识性的区别 个人观点:
• 1.上行通路不同 意识性的为薄束和楔束,非意识性的为脊髓小脑束
• 2.换元的神经元不同 意识性有三级,非意识性只有二级
• 3.投射的位置不同 意识性投射至大脑皮质,非意识性投射至小脑
2.浅感觉传导路
4.听觉传导路
螺旋器
经蜗神经
螺旋神经节
蜗神经核
一部分纤维交叉形成斜方体至对侧上升组成外侧丘系 一部分纤维不交叉在同侧上升组成外侧丘系
下丘
大脑皮层 颞横回皮质
听辐射
内侧膝状体
下丘臂
听觉传导通路相对特殊:
1.有四级神经元。
2.一侧蜗神经向二侧大脑皮质投射,故而 一侧蜗神经受损不会对听力造成较大影 响。
视网膜鼻侧半纤维交叉 视束 视网膜颞侧半纤维不交叉 视束
外侧膝状体
发出纤维组成视辐射 经内囊后肢
距状沟周围的 枕叶皮质
瞳孔对光反射途径:
直接对光反射 间接对光反射
视网膜 → 视神经 → 视交叉 → 两侧视束 → 上丘臂 →顶盖前区→ 两侧动眼神经副核
→ 动眼神经 → 睫状神经节 →节后纤维 → 瞳孔括约肌
躯干、四肢 的骨骼肌
2.皮质核束
中央前回下部 发出纤维组成锥体束的皮质核束 的大脑皮质 经内囊膝部下行在脑干内不同平面部分交叉
运动传导通路小结
1、由2级神经元组成:
Ⅰ级-上运动神经元 Ⅱ级-下运动神经元 2、有一次交叉: 第Ⅰ级神经元发出的纤维交叉 ①皮质核束:脑干各核团断面上交叉 ②皮质脊髓束:延髓
2. 锥体外系
中间内侧核
脊 髓 小 脑 前 束
旧小脑皮质
• 对于深感觉传导,意识性和非意识性的区别 个人观点:
• 1.上行通路不同 意识性的为薄束和楔束,非意识性的为脊髓小脑束
• 2.换元的神经元不同 意识性有三级,非意识性只有二级
• 3.投射的位置不同 意识性投射至大脑皮质,非意识性投射至小脑
2.浅感觉传导路
4.听觉传导路
螺旋器
经蜗神经
螺旋神经节
蜗神经核
一部分纤维交叉形成斜方体至对侧上升组成外侧丘系 一部分纤维不交叉在同侧上升组成外侧丘系
下丘
大脑皮层 颞横回皮质
听辐射
内侧膝状体
下丘臂
听觉传导通路相对特殊:
1.有四级神经元。
2.一侧蜗神经向二侧大脑皮质投射,故而 一侧蜗神经受损不会对听力造成较大影 响。
视网膜鼻侧半纤维交叉 视束 视网膜颞侧半纤维不交叉 视束
外侧膝状体
发出纤维组成视辐射 经内囊后肢
距状沟周围的 枕叶皮质
瞳孔对光反射途径:
直接对光反射 间接对光反射
视网膜 → 视神经 → 视交叉 → 两侧视束 → 上丘臂 →顶盖前区→ 两侧动眼神经副核
→ 动眼神经 → 睫状神经节 →节后纤维 → 瞳孔括约肌
躯干、四肢 的骨骼肌
2.皮质核束
中央前回下部 发出纤维组成锥体束的皮质核束 的大脑皮质 经内囊膝部下行在脑干内不同平面部分交叉
神经传导通路PPT课件
2021/3/9
授课:XXX
2
定位诊断:意识障碍,定位于广泛的大脑 皮层。左侧压眶后右侧面部收缩正常,左 侧活动幅度变小,示齿口角右偏,定位于 右侧皮质脑干束;左侧面部痛觉减退、左 侧肢体痛觉减退,定位于右侧三叉丘系、 脊髓丘脑束及其向大脑半球的投射纤维; 根据患者左侧肢体无力,左侧Babinski征 阳性,定位于右侧皮质脊髓束;综合定位 于右侧内囊区、额叶,结合头颅CT定位于 右侧顶叶、部分额叶、内囊。
步;
2. 双下肢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消失;感觉性共济失调体征
3. 双膝跳反射消失,
该反射由股神经(L2-4)
执行, 据此确认病变部位
4. 双下肢无肌萎缩,肌力正)。
2021/3/9
授课:XXX
L2-140
二、躯干和四肢的浅感觉传导通路脊髓丘脑束系统
system of spinothalamic tract
觉触觉及音叉振动觉减退;双侧肢体共济检查
2021/3/9
授课:XXX
3
感觉传导通路
运动传导通路
1、本体感觉和精细触 觉传导通路
2、痛觉、温度觉和粗 触觉传导通路
3、视觉传导通路和瞳 孔对光反射通路
4、听觉传导通路 5、平衡觉传导通路
1、锥体系 2、锥体外系
一、意识性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传导通路--后索-内侧丘系传导通路
Pathway of post. funiculus-medial lemniscus
神经传导通路
CONDUCTING PATHWAYS
老年女性74岁,急性起病,迅速达到高峰; 特点:患者于2004年12月9日晨8:00做饭时突然跌倒在地,当时
左侧上下肢无力,上肢无一点活动,下肢有运动但不能抬离地面, 口角右歪,意识清楚,能与家人正确对话,但言语较平时含糊, 无头痛、头晕,无饮水呛咳、吞咽困难,9:00时急送入当地县医 院,行头颅CT检查未见异常,溶栓治疗后好转,3天后突然精神差, 睡眠明显增多,不容易叫醒,醒后对答不切题,诉头发沉,无其 他改变,我院行头颅CT检查示:右侧大脑中动脉区出血性梗塞。 既往史:既往心脏病、房颤,未服华法林,发现血压高2年,高压 最高160 mmHg。 查体:血压120/90mmHg,心率43-57次/分,心律不齐,神经系统 检查:昏睡,言语清楚,对答基本切题,查体欠合作,左面部痛 觉减退,压眶后右侧面部收缩正常,左侧活动幅度变小,示齿口 角右偏,左侧肢体肌张力下降,左上肢肌力0级,左下肢2级,强 痛刺激左侧上肢后四肢无反应,刺激左侧下肢有轻微逃避反应, 判断左侧肢体痛觉减退,左侧膝腱、跟腱反射减低,双侧胸大肌 反射可引出,右上肢摸索。双侧腹壁反射对称性未引出,左侧 Babinski征Chaddock征阳性,右侧未引出。 辅助检查:头颅CT(东光县医院 2004-12-9):未见异常;头颅 CT(301医院 2004-12-16):右侧大脑中动脉区出血性梗塞;
神经系统传导通路培训课件
神经系统传导通路
48
神经系统传导通路
49
三叉神经
粘膜 (周围突)
第1级神经元
三叉神经根、 三叉神经脊束
(中枢突)
三叉神经脑桥核(触 觉)、三叉神经脊束 核(痛温觉)
第2级神经元
神经系统传导通路
19
三叉丘系
腹后内侧核
第3级神经元
丘脑上辐射 经内囊后肢
中央后回下部
神经系统传导通路
20
功能:传导头面部的浅感觉 (痛觉、温度觉、粗触觉和 压觉)冲动至对侧大脑皮质 中央后回下部。
皮质脊 髓侧束
内囊
皮 质 脊
锥体
髓 束
皮质脊髓前束
神经系统传导通路
40
2.皮质核束:
由中央前回下部的锥体细胞组成。 其轴突集中组成皮质核束,经内囊膝、 大脑脚底,向下陆续分出纤维,大部 分终止于双侧多数脑神经运动核,小 部分纤维完全交叉至对侧,终止于面 神经核下半和舌下神经核。因此,一 侧内囊受损,引起对侧眼裂以下面肌 瘫痪和舌肌瘫痪。
交叉部位:在延髓的内侧丘 系交叉。
神经系统传导通路
8
1、躯干四肢的意识性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传导通路
感受器
脊神经节
肌、肌腱、 骨膜、关节 脊神经
皮肤的精 (周围突)
细触觉
第1级神经元
后根 薄、楔束 (中枢突)经脊髓后索
薄、楔束核
第2级神经元
神经系统传导通路
9
内侧丘系交叉、 内侧丘系
经延髓、脑桥、中脑
交叉部位:在延髓和脑桥。
神经系统传导通路
21
躯 干 和 四 肢 深 感 觉 传 导 路
躯 干 和 四 肢 浅 感 觉 传 导 路
神经传导路PPT课件
三叉神经脑桥核
三叉神经节
三叉神经脊束核
内囊 三叉丘系
23
分布于头面部皮肤及口鼻粘膜的浅感觉 感受器三叉神经节细胞周围突三叉 神经节神经元(第1级神经元胞体) 三叉神经根 三叉神经感觉核(第2级 神经元的胞体,其中三叉神经脊束核传 导痛温觉,三叉神经脑桥核传导触压觉, 三叉神经中脑核传导本体觉)
53
⑵在延髓锥体小部分未交叉的纤维 同侧皮质脊髓前束(仅达上胸节) 逐 节终止于两侧(对侧为主)的脊髓前角 运动神经元,支配两侧躯干肌的运动。
皮质脊髓束中只有10%-20%的纤维 直接终止于前角细胞,大部分纤维需经 中间神经元与前角细胞联系。
54
2.皮质核束(皮质脑干束) 中央前回下部的锥体细胞轴突 内囊膝部大脑脚底中3/5的内侧部 双侧动眼神经核、滑车神经核、展神经 核、三叉神经运动核、面神经核上部、 疑核和副神经脊髓核、对侧的面神经核 下部和舌下神经核。
7
脊神经节神经元(第1级神经元胞体) 脊神经节神经元中枢突 脊神经 后根脊髓后索薄束(来自胸髓第 4节以下)、楔束(来自胸髓第4节以 上) 延髓的薄束核和楔束核(第2级 神经元的胞体) 内弓状纤维 内 侧丘系交叉内侧丘系
8
背侧丘脑的腹后外侧核(第3级神经 元的胞体)丘脑中央辐射 内囊 后肢大脑皮质躯体感觉中枢(中央 后回的中、上部及中央旁小叶后部)
fasciculus cuneatus楔束
posterior spinocerebellar tract脊髓小脑后束
anterior spinocerebellar tract脊髓小脑前束
lateral spinothalamic tract脊髓丘脑侧束
fasciculus gracilis薄束
anterior spinothalamic tract脊髓丘脑前束
三叉神经节
三叉神经脊束核
内囊 三叉丘系
23
分布于头面部皮肤及口鼻粘膜的浅感觉 感受器三叉神经节细胞周围突三叉 神经节神经元(第1级神经元胞体) 三叉神经根 三叉神经感觉核(第2级 神经元的胞体,其中三叉神经脊束核传 导痛温觉,三叉神经脑桥核传导触压觉, 三叉神经中脑核传导本体觉)
53
⑵在延髓锥体小部分未交叉的纤维 同侧皮质脊髓前束(仅达上胸节) 逐 节终止于两侧(对侧为主)的脊髓前角 运动神经元,支配两侧躯干肌的运动。
皮质脊髓束中只有10%-20%的纤维 直接终止于前角细胞,大部分纤维需经 中间神经元与前角细胞联系。
54
2.皮质核束(皮质脑干束) 中央前回下部的锥体细胞轴突 内囊膝部大脑脚底中3/5的内侧部 双侧动眼神经核、滑车神经核、展神经 核、三叉神经运动核、面神经核上部、 疑核和副神经脊髓核、对侧的面神经核 下部和舌下神经核。
7
脊神经节神经元(第1级神经元胞体) 脊神经节神经元中枢突 脊神经 后根脊髓后索薄束(来自胸髓第 4节以下)、楔束(来自胸髓第4节以 上) 延髓的薄束核和楔束核(第2级 神经元的胞体) 内弓状纤维 内 侧丘系交叉内侧丘系
8
背侧丘脑的腹后外侧核(第3级神经 元的胞体)丘脑中央辐射 内囊 后肢大脑皮质躯体感觉中枢(中央 后回的中、上部及中央旁小叶后部)
fasciculus cuneatus楔束
posterior spinocerebellar tract脊髓小脑后束
anterior spinocerebellar tract脊髓小脑前束
lateral spinothalamic tract脊髓丘脑侧束
fasciculus gracilis薄束
anterior spinothalamic tract脊髓丘脑前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节细胞 —视束
③ 视辐射
. 经内囊后肢
距状沟周围的枕叶皮 质(视区)
外侧膝状体
《神经传导通路全》
损伤后的临床表现:以左侧损伤为例
A. 一侧视神经:
患侧眼视野全盲。
AB
左
C
右
B. 视交叉中央部:
双眼视野颞侧偏盲。
D
C. 视交叉外侧部:
患侧眼视野鼻侧偏盲。
D. 视束以后损伤:
双眼视野对侧同向性偏盲。
《神经传导通路全》
神经元 ②
躯干、四肢的痛
温觉和粗触觉
①
《神经传导通路全》
中央后回中上部和中央 旁小叶后部
丘脑中央辐射
背侧丘脑腹后外 侧核
脊髓丘脑束
脊髓丘脑侧束
(传导对侧痛温觉)
脊髓丘脑前束
(传导双侧粗触觉)元
.
中枢支
入脊髓上升1-2个节 段
②
神经元
痛温觉纤维交叉至对侧组成脊
髓丘脑侧束
《神经传导通路全》
第一节 感觉传导通路
痛觉
浅感觉 温度觉 触觉 粗略触觉
感觉
精细触觉 位置觉
深感觉 运动觉 (本体感觉)
振动觉
随浅感觉传 导通路传导
随深感觉传 导通路传导
《神经传导通路全》
一、本体(深部)感觉传导通路 躯干和四肢的深部感觉传导通路
位置觉 运动觉 传导: 振动觉 精细触觉
薄束、楔束
△ 针刺左侧足底引起疼痛,请详述其神经传导通路 痛觉感受器→左侧足底内、外侧神经→左侧胫神经 →坐骨神经→骶丛→脊神经节→后根→后角固有核 →白质前连合→右侧脊髓丘脑侧束→脊髓丘脑束→ 延髓→脑桥→中脑→丘脑腹后外侧核→ 丘脑中央辐射→内囊后肢→右侧大脑皮质中央后 回上部,中央旁小叶后部
《神经传导通路全》
和触觉
X
X X X
三叉丘脑束
《神经传导通路全》
▽颏部受伤,请详细叙述产生疼痛的神经传导通路。
痛觉感受器→颏神经→下牙槽神经→下颌神经→ 三叉神经节→三叉神经→三叉神经脊束→ 三叉神经脊束核→三叉丘系交叉→(对侧)三叉 丘系→丘脑腹后内侧核→丘脑中央辐射→ 内囊后肢→中央后回下部
《神经传导通路全》
(三)视觉传导通路 1. 视觉传导通路 视野:当眼球固定向前平视时,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 中心视野:黄斑所能感觉的空间范围。 周边视野:黄斑以外的视网膜所感受的空间范围。
头面部 皮肤、 粘膜
周围支
① 神经元
.
中枢支
经三叉N各 分支
经三叉N感觉根 入脑桥
② 神经元
分别在延髓和脑桥内交叉 .
组成三叉丘系上升
三叉神经节
三叉神经脊束核三叉神 经脑桥核
③ 神经元
丘脑中央辐射 .
经内囊后肢
中央后回下部
背侧丘脑腹后内 侧核
《神经传导通路全》
《神经传导通路全》
X
头面部的痛温觉
2. 瞳孔对光反射途径 瞳孔对光反射:以强光照射一侧眼时,引起两侧眼瞳孔缩小 的反射。
直接对光反射:同侧眼瞳孔缩小。
间接对光反射:对侧眼瞳孔缩小。
《神经传导通路全》
动眼神经副核
顶盖前区 (对光反射 中枢)
瞳孔括约肌和睫 状肌
睫状神经节
动眼神经
《神经传导通路全》
1.左侧视神经损伤:
左
右
光照左侧眼:两侧眼的瞳孔都无反应
.
粗略触觉纤维不交叉或交叉至 对侧组成脊髓丘脑前束
脊神经节
后角固有核
③ 神经元
丘脑中央辐射 .
经内囊后肢
中央后回中上部 中央旁小叶后部
腹后外侧核
《神经传导通路全》
X
右侧
左侧
X
躯干、四肢的痛 温觉和粗略触觉
X X
X
《神经传导通路全》
脊髓丘脑束
脊髓丘脑侧束
(传导对侧痛温觉)
脊髓丘脑前束
(传导双侧粗略触觉)
第三节 神经传导通路
《神经传导通路全》
神经传导通路
《神经传导通路全》
传导通路是复杂反射弧的一部分。 反射弧:
感觉
上行 传导 通路
中枢
传入神经 传出神经
感受器
效应器
运动
下行 传导 通路
《神经传导通路全》
传导通路的区分
由感受器经周围神经、脊髓、脑干、间脑、内囊至大脑 皮质的神经通路称上行或感觉传导通路。 由大脑皮质发出纤维经内囊、脑干、脊髓、周围神经至 效应器的神经通路称下行或运动传导通路。
反射
反射
反射
反射
视神经 损伤
(—)
(+)
(+) (—)
动眼神经 损伤
(—)
(—)
(左侧直接对光反射消失,右侧间接对 光反射消失)
光照右侧眼:两侧眼的瞳孔都缩小。
(右侧直接对光反射存在,左侧间接对 光反射存在)
2.左侧动眼神经损伤: 左侧直、间接对光反射均消失。 右侧直、间接对光反射均存在。
《神经传导通路全》
不同部位损伤瞳孔对光反射表现
患侧眼
健侧眼
直接对光 间接对光 直接对光 间接对光
2.头面部浅感觉传导通路
痛觉 传导: 温度觉
粗略触觉
三叉丘系
背侧丘脑 腹后内侧 核
《神经传导通路全》
2. 头面部的浅部 感觉传导通路
③
三叉神经节内的假单
极神经元
三叉神经脑桥核
头面部的痛温觉 和触觉
①
②
②
三叉神经脊束核
中央后回下部 丘脑中央辐射
背侧丘脑 腹后内侧核
三叉丘脑束(三叉丘系)
《神经传导通路全》
《神经传导通路全》
视锥细胞 视杆细胞
双极细胞
①
② 节细胞
外侧膝状体
③
视神经
《神经传导通路全》
视交叉 外侧膝状体
视辐射
距状沟周围的枕叶 皮质
《神经传导通路全》
视神经 视束
视觉感受 器
视锥c 视杆c
①
②
视神经—视交叉—视束X
周围支
中枢支 .
.
(视网膜鼻侧纤维交叉) (视网膜颞侧纤维不交叉)
双极细胞
内侧丘系
《神经传导通路全》
中央后回中上部和中央 旁小叶后部
③
丘脑中央辐射
背侧丘脑腹后外侧 核
薄束核 楔束核
② ②
内侧丘系
躯干上部和 上肢T4以上
躯干下部和 下肢T5以下
楔束 ①
内弓状纤维
T4 薄束
①
T5
脊神经《节神内经传的导假通路单全极》 神经元
躯 肌肉 干 肌腱 四 关节 肢 骨膜
① 神经元
周围支 . 中枢支
《神经传导通路全》
损伤断面不同所对应的症状产 生侧别不同:
右侧
X
左侧 X
躯干上部和上 肢
躯干下部和下
X
肢
X
T4 X
T5
《神经传导通路全》
(二)浅部感觉传导通路
1. 躯干和四肢的浅部感觉传导通路
传导:
痛觉 温度觉 粗略触觉
脊髓丘脑侧束 脊髓丘脑前束
脊髓丘脑束
《神经传导通路全》
③
后角固有核
脊神经节内的假单极
脊神经
薄束 楔束
脊神经节
② 神经元
③ 神经元
内弓状纤维 .
丘脑中央辐射 .
交叉后组成内侧 丘系
经内囊后肢
薄束核 楔束核
丘脑腹后外侧核
中央后回中上部 中央旁小叶后部
《神经传导通路全》
损伤后表现: 闭目时不能确定关节的位置及运动方向: 闭眼站立时身体倾斜、摇晃、易跌倒; 精细触觉和振动觉丧失。 内侧丘系交叉以上损伤:对侧感觉障碍 内侧丘系交叉以下损伤:同侧感觉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