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学习入门基本概念【材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历史入门基本概念
一、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资料、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基本概念和关系
1、生产力指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和他们所使用的生产资料结合起来,从而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力量,也就是人类在生产过程中征服和改造自然界,并获得适合自己需要的物质资料的能力。
它是生产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
生产力包括三个要素: 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
2、生产关系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
它的具体内容包括人们在物质资料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方面的关系。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
生产关系包括三个方面: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人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的分配关系。
3、生产资料,也称作生产手段。
定义为:劳动者进行生产时所需要使用的资源或工具。
一般可包括土地、厂房、机器设备、工具、原料等等。
生产资料是生产过程中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总和,它是任何社会进行物质生产所必备的物质条件。
生产资料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总称,是企业进行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物质要素。
生产资料的范围很广,品种规格十分复杂,涉及许多部门,分类的方法也很多。
按购买者的不同,可分为工业生产资料和农业生产资料两大类。
4、经济基础即在一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了社会经济基础。
5、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思想观点以及相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的总和。
思想、观点体系或意识形态称为思想上层建筑;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称为政治上层建筑。
自然科学、语言学、逻辑学、思维科学、某些管理科学无阶级性,不属于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
6、意识形态是与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直接相联系的观念、观点、概念的总和,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文学艺术、宗教(神秘特殊的意识形态)、哲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等意识形式。
意识形态的内容,它是社会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和人与人的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的反映。
意识形态的各种形式起源于以生产劳动为基础的社会物质生活。
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变化,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等,各以特殊的方式,从不同侧面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
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意识形态的有机整体。
意识形态按其阶级内容和它所反映的社会经济形态即生产关系可分为:奴隶主意识形态、封建主意识形态、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无产阶级意识形态。
人类社会发展的两大基本规律及内容:
(1)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的基本内容。
这一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其内容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及其发展变化的方向,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归根到底取决于和服从于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2)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状况规律的基本内容。
这一规律的主要内容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性质和发展变化的方向,上层建筑的反作用取决于和服务于经济基础的性质和要求,这一规律表明,上层建筑的性质和变化发展,上层建筑是否需要改革以及改革的形式和方向,都取决于经济基础的状况。
二、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基本概念
1、阶级是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即生产有所发展而又发展不足的产物。
阶级产生的两个基本前提:一是剩余产品的出现;二是私有制的形成。
阶级的本质在于它是与特定的生产关系相联系的、在经济上处于不同地位的社会集团或人群共同体。
阶级的划分是由人们在特定的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不同地位和结成的不同关系决定的。
2、地主阶级:一般指封建社会地主制经济下,统治阶级剥夺人民的土地所有权,主要以地租形式剥削农民的土地所有者。
封建社会中领主制经济下的一切大土地所有者,如封建领主亦称地主。
地主制经济以中国封建社会最为典型。
3、资产阶级:在马克思主义里,资产阶级被定义为在生产商品的社会中拥有生产资料,占有工人劳动的阶级,和“资本家”实际上是相同的意思。
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赚取薪资者)与资产阶级在本质上是互相敌对的,比如说,劳工自然都希望薪资能够越高越好,然而资本家却希望薪资(即成本)能够越低越好。
换句话说,资本家会剥削劳工。
4、无产阶级,包括工人阶级、农民阶级中的雇农。
在资本主义社会,无产阶级指没有生产资源、靠出卖劳动力为生被雇佣的劳动者阶级。
在社会主义社会,政治上,无产劳动阶级已摆脱了被剥削、被压迫的地位,成为掌握国家政权的
领导阶级。
二、基本社会形态的划分及概念
1、社会制度有五种形态说,即“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以及未来的共产主义的生产方式。
后来,斯大林把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概括为五种社会经济形态,即原始公社制的、奴隶制的、封建占有制的、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的。
2、封建社会是指实行封建制度的社会状态,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常用的学术名词。
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的“封建社会”是指地主或领主占有土地并剥削农民或农奴的社会形态,西方学者的“封建社会”指由共主或中央王朝给王室成员、王族和功臣分封领地,是一种国家管理“制度”而不是一种“社会”,属于政治制度范畴。
地主阶级成为统治阶级的社会是封建社会,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
封建社会形成的自然经济是以土地为基础,农业与手工业相结合,以家庭为生产单位,具有自我封闭性、独立性,以满足自身需要为主的经济结构组织。
3、资本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历程中的一个阶段。
资本主义(capitalism)就是资本归个人私有和雇佣关系。
资本家通过雇佣关系赚取生产要素创造的利润。
以资本家拥有资本和雇佣劳动为基础的社会制度。
①商品生产发展到最高阶段,成为社会生产普遍的和决定性的形式。
②资本占有生产资料。
③以使用机器的大生产为特征,以对象化、主体间性为核心的科学理性成为人类思想基石,导致人类文化史上的世俗化的来临。
伴随科学理性而起的批判精神,对传统文化予以祛魅,解构凡圣等二元结构,形而上学与宗教神秘思想被边缘化 [1] 。
④与现代化社会形态的统治形式相适应,近代以前的各种上层建筑被适应人类文明发展的上层建筑所代替,产生了人类文明的国家政权、法律制度和思想体系,形成包括现代社会和与它相适应的上层建筑的社会制度。
4、社会主义主要任务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之前,主要任务是进行社会革命,推翻资本主义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解放生产力。
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并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之后,主要任务是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大力发展生产力。
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国家最主要最根本的利益所在。
5、社会主义本质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关系: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方法与实现方式,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也是共产主义的部分内容。
前者是后者
的基础,只有生产力发展了,剥削消灭了,两极分化消除了,才能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都是人类进步的社会历史产物。
它们的性质根本对立,但在当代同处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第二大形态,具有共同的“社会存在”——“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
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需要经过一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用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摆脱对物的依赖性,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创造条件。
6、帝国主义,亦称“垄断资本主义”或“现代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最后阶段,依靠资本输出,让其他国家劳动,得到利润的国家。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过渡到垄断阶段。
帝国主义最后形成。
列宁认为帝国主义阶段的经济具有下述特征:生产和资本的集中高度发展,垄断组织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溶合为金融资本,并在此基础上形成金融寡头;资本输出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瓜分世界的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业已形成;最大的资本主义列强已把世界领土分割完毕。
三、小农经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资本主义萌芽、代议制基本概念
1、小农经济亦称“个体农民经济”。
小农经济以家庭为单位、生产资料个体所有制为基础,完全或主要依靠自己劳动,满足自身消费为主的小规模农业经济。
其中,有的以自有土地经营,有的以租入土地经营,亦有两者兼之。
小农经济的主要特点是:在小块土地上进行分散经营;生产力水平低,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弱;经济地位不稳定,在私有制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易于走向贫富两极分化。
自然经济:包括原始社会经济、封建社会的小农经济和地主庄园经济
2、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专制主义:是与民主政体(民主政治体制)相对立的概念,指一个人或少数几个人独裁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体现在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上,其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的专断独裁,汇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军政财政大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专制主义是决策方式。
(2)中央集权: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的,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
中央集权是管理方式。
(3)二者之间的联系:①地方和中央都必须服从皇帝一人。
②专制主义皇权加强时,往往是中央集权比较有效时,专制主义皇权削弱时,往往也是中央集权不力时。
(4)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专制主义是针对皇权和相权而言的,中央集权是针对中央和地方来讲的。
3、资本主义萌芽是指在一些手工工场中,拥有资金、原料的工场主雇佣具有自由身份的雇工,为市场的需要进行生产的这一现象。
14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促进了经济文化发展,资本主义的发展萌芽的确立。
资本主义萌芽指的是一种生产关系。
它指的也是一种社会关系,而不是个别人之间的关系,因而不能孤立地看待。
这种生产关系,是在封建社会晚期,在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条件时产生的。
在这以前,像在自然和社会史中许多事物一样,它会有一些偶发的、先现的现象,但不能因此认为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
4、代议制是以议会为国家政治活动中心,由少数代表通过讨论或辩论进行主要立法和行政决策的政治制度和政权组织形式。
亦称国会制。
代议制始于英国,后来被许多国家采用。
在现代政治中,由于人口众多,民主国家需要有某种形式的代表制。
四、市场经济、计划经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概念
1、市场经济是指通过市场配置社会资源的经济形式。
简单地说,市场就是商品或劳务交换的场所或接触点。
市场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
在市场上从事各种交易活动的当事人,称为市场主体。
市场主体以买者、卖者的身份参与市场经济活动,活动中不仅有买卖双方的关系,还会有买方之间、卖方之间的关系。
如果不考虑政府的作用,市场经济体系中有两个部门,一个是公众(消费者),一个是企业(厂商)。
两个部门的相互关系,可以说明市场供求的一般原理。
2、计划经济,或计划经济体制,又称指令型经济,是对生产、资源分配以及产品消费事先进行计划的经济体制。
由于几乎所有计划经济体制都依赖于指令性计划,因此计划经济也被称为指令性经济。
计划经济一般是政府按事先制定的计划,提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制定合理的政策和措施,有计划地安排重大经济活动,引导和调节经济运行方向。
计划经济资源的分配,包括生产什么、生产多少,都由政府计划决定。
3、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资本主义国家与落后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通过经济联系(人员、资本、劳务、商品在世界范围内流通)形成的世界经济整体。
五、人文主义、理性主义概念
1、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形成的思想体系、世界观或思想武器,也是这一时期进步文学的中心思想。
它主张一切以人为本,反对神的权威,把人从中世纪的神学枷锁下解放出来。
宣扬个性解放,追求现实人生幸福:追求自由平等,反对等级观念:崇尚理性,反对蒙昧。
2、理性主义是建立在承认人的推理可以作为知识来源的理论基础上的一种哲学方法。
17-18世纪间主要在欧洲大陆上得以传播,本质上体现科学和民主,是启蒙运动的哲学基础。
理性指能够识别、判断、评估实际理由以及使人的行为符合特定目的等方面的智能。
理性通过论点与具有说服力的论据发现真理,通过符合逻辑的推理而非依靠表象而获得结论,意见和行动的理由。
六、民族、国家概念
1、民族(经长期历史发展而形成的稳定共同体),指在文化、语言、历史与其他人群在客观上有所区分的一群人,是近代以来通过研究人类进化史及种族所形成的概念。
由于历史的原因,一个国家可以有不同民族,一个民族可以生活在不同的国家里。
现代的民族概念,可以是以国度为区分的人群,也可以是单指有共同的文化概念,而没有共同的语言、历史来源的人群。
现代同一个民族可有不同的宗教信仰;同一个民族也可有不同的历史渊源,不同的民族也可用相同的语言。
2、国家是由领土、人民(民族,居民)、文化和政府四个要素组成的,国家也是政治地理学名词。
从广义的角度,国家是指拥有共同的语言、文化、种族、血统、领土、政府或者历史的社会群体。
从狭义的角度,国家是一定范围内的人群所形成的共同体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