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生活行为方式调查研究论文
大学生在虚拟社区中的网络行为分析-精品教育文档
![大学生在虚拟社区中的网络行为分析-精品教育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25b5ebc5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1b.png)
大学生在虚拟社区中的网络行为分析-精品教育文档大学生在虚拟社区中的网络行为分析引言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已为虚拟社区的魅力所吸引,这拓宽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渠道和新手段。
除传统的论坛、博客、即时通讯工具等等,新兴的SNS社交网站如人人网、开心网等虚拟社区已然成为校园内的一种新的时尚和文化潮流。
因此探讨大学生在虚拟社区中的网络行为特征,并开拓虚拟社区文化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具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虚拟社区的概念与特点1.虚拟社区的概念虚拟社区(vi rtual communitv)的概念源于莱因格德的定义,他认为,“虚拟社区是社会的集合体。
当有足够多的群众在网络上进行了足够质量和数量的讨论,并付出了足够的情感,从而得以发展形成的群体”。
虚拟社区以互联网作为传播媒介。
拥有一群固定的或流动的社区成员,通过虚拟社区共享信息与沟通,同时有相应的组织对社区进行管理。
是对传统真实社区概念上发展的新类别。
根据沟通交流的实时性,可以分为即时性社区和非即时性社区两类。
即时性虚拟社区如QQ 群和聊天室等方式。
可以显示成员在线信息、即时传送信息、即时交谈、即时发送文件和传送语音等。
而在非即时性虚拟社区中,人们之间的交流讨论不要求立即得到回复或不用回复,只是说出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如BBS、博客等。
2.虚拟社区的特点虚拟社区具有如下特性:第一,参与形式灵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
在虚拟社区中,同步交流并不是必须的。
无论何时都可以就自己关心的议题发表看法:在地域上,只要接通物理网线,网民都可以在虚拟的社区空间实现互动。
第二,身份匿名或化名制。
网民可以选择自己的交往方式,或隐蔽掉自己真实的特征和信息,或对特殊人群公开自己的部分信息,或完全改变现实中的自己成为想像中的自我。
对某一社区的忠诚度,不仅出自传统地缘和交际圈,更多地出自于共同的爱好和价值理念方面的认同。
第三,自由、开放性。
虚拟社区是开放的空间,可以自由地加入或退出。
关于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的调查和思考
![关于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的调查和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4e4f2f6b680203d8cf2f248f.png)
关于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的调查和思考[摘要]大学生是使用网络的重要群体,在享受自由的网络学习、便捷的网络生活和轻松的网络交往的同时,也产生了大学生网络侵权、网络暴力甚至网络犯罪等网络道德失范行为。
深入探究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的成因,引导大学生形成良好的网络行为规范,对于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意义重大。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调查;思考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二十七次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底,中国网民总数已达4.57亿,其中大学生占23.2%,是使用网络的重要群体。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大学生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模式越来越多受到网络的影响,其中一个直接结果就是网络抄袭、网络暴力、网络侵权等网络失范行为增多。
为此,深入探究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的成因,教育引导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网络行为习惯,对于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意义重大。
一、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的现状为全面了解大学生使用网络情况和网络失范行为的现状,笔者在广州12所高校的饭堂、自习室、图书馆等进行随机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 000份,回收问卷2 851份,其中有效问卷2 628份,有效率为92.2%。
通过综合分析,在大学生使用网络和网络行为失范有以下几个方面:1.初次接触网络时间、上网时间和上网目的。
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大学生在进入大学前已经接触网络,其中小学初次接触网络占35.1%,初中初次接触网络占44.9%,高中初次接触网络占16.6%。
进入大学后,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的常态生活方式。
调查显示,大学生每天上网时间小于1小时仅占20.2%,1小时以上的占79.8%,其中上网3小时以上725人,占调查总数的27.6%。
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至于大学生上网目的,从调查中可以了解到上网学习占73.2%,上网交往占71%,休闲娱乐占51.3%,空虚无聊占30%,可以看出,网络成为大学生获取知识、交流情感等的重要平台,上网的积极意义值得肯定,但也有部分学生的上网目的比较消极,仅是因为空虚无聊才选择上网。
90后大学生网络生活方式调查及对策分析
![90后大学生网络生活方式调查及对策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dcf97b2fd0a79563c1e7210.png)
242 身体健康 .. 与心理健康相对应 , 网络生活也会带来一系列生理健康
问题 。7 . %的人 在上 网过程中出现过不适 , 36 主要为 眼睛疲 劳、 干涩 , 颈椎不适 , 头晕头痛 及失 眠等 , 这容易对 日常学 习 生活带来后续不 良影响 ( 见表 8表 9 。 、 )
为主的抽样调 查 , 据此分析 了大学生的上 网 目的 、 上网时长 、 网平 台思想观念及个性心理特征等状况 , 而提 出规 上 从
范高校 的网络化管理、 强大学生网络 思想教育和 引导工作等对策。 加
关键词 : 后 ; 9 0 大学生 ; 网络生 活
中图分类号 :6 1 G 4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0 1 7 3 (0 2 0 0 1 10 — 86 2 1 ) 4— 06—0 3
9 大 学 生 网络生 活 方式 调 查及 对 策分 析 O后
陈创 荣 , 林 涵, 夏静 娴
( 广州 中医药大学 针灸推拿学 院 , 广州 5 0 0 ) 10 6
摘
要 : 了深入 了解 9 大学生的网络 生活方式 , 为 0后 准确把握他们的思想动 态及 行为方式 , 开展 了以问卷方式
2 12 上 网时长 ..
上网时长 每天在 1 时以 内的有 1 , 小 2人 1 小时 的有 3 2人 , 6 4 , _5小 时 的 有 16人 , 7 占5 . % 3 5 5小 时 以上 的 有 10人( 网时长见表 2 。说 明大 部分 9 大学生上 网时 2 上 ) 0后 间是可控制 , 相对 理性 的。上 网超 过 5小 时的大学 生 中, 女
生6 人 , 生 5 4 男 4人 。上 网时间超过 5小时 的学生 , 主要 用
l 研究对象与方法
大学生网络素养调查报告论文
![大学生网络素养调查报告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6f267b42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565a474.png)
大学生网络素养调查报告论文
1. 研究背景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大学生作为新生代的代表,网络已经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中
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过度依赖网络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信息安全意识不足、网络谣言传播等。
因此,本文旨在调查大学生的网络素养水平,为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网络素养提供参考。
2. 调研方法
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共发送问卷1000份,有效回收问卷800份,
有效回收率为80%。
问卷设计涵盖了网络使用习惯、信息安全意识、网络谣言辨
别能力等多个方面。
3. 调研结果
3.1 网络使用习惯
•80%的大学生每天使用网络时间超过4小时
•60%的大学生在网络上主要进行社交娱乐活动
3.2 信息安全意识
•40%的大学生不定期更改网络密码
•70%的大学生对网络隐私泄露风险认识不足
3.3 网络谣言辨别能力
•50%的大学生在面对网络谣言时容易被误导
•30%的大学生在看到网络谣言后会主动核实信息真实性
4. 结论与建议
根据调研结果,发现大学生在网络素养方面存在一定问题,建议如下: 1. 加强网络安全教育,提高大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 2. 提升大学生的网络谣言辨别能力,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筛选能力; 3. 定期开展网络素养培训,提高大学生对网络世界
的认知。
5. 参考文献
1.张三,网络素养现状及提升对策,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8。
2.李四,大学生网络素养调查报告研究,华中科技大学学术期刊,
2019。
以上为大学生网络素养调查报告论文的内容总结,希望能为相关研究和教育工作提供参考。
大学生网络生活中的行为样态和道德要求
![大学生网络生活中的行为样态和道德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c9c0ad006bd97f192279e9e0.png)
大学生网络生活中的行为样态和道德要求摘要:网络的健康发展不仅需要高科技作为重要条件,而且离不开伦理道德作为其发展的支撑力量。
在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重要组成部分的情况下,科学分析大学生网络生活中的行为样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道德观,自觉抵制网上不良信息的误导是当前高校德育面临的新课题。
引言:1.大学生网络生活中的行为样态大学生网络生活的存在以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为条件。
信息是网络生活的基础和核心,大学生在网络上的活动和行为也是以信息为轴心的,因此,我们可以对信息的使用方式为标准将大学生在网络生活中的行为作如下划分。
1.1信息采集许多大学生上网,目的就是搜索于己有益的信息。
互联网向大学生提供了浩瀚的信息,互联网是一个巨大信息库,几乎容纳了所有现实社会中所能掌握的信息,因此,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搜索平台。
在第十八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的调查中,大学生利用网络获取信息者占55.3%,从事学习者占5.4%,从事学术研究者占1.3%.简易、快捷、方便、低廉等特征使得查询、下载信息成为经常性的、习惯性的行为和活动,信息采集也正是大学生上网最主要的目的。
1.2 收发邮件随着学习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电子信箱的普及,Email作为一种迅速、费用低廉的通讯方式,正在逐渐取代传统的书信而成为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
因此,每天开邮箱收发邮件已逐步成为当代大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之一。
1.3 网上聊天"白天带书上课,晚上带钱上网".在网络上聊天交友是大学生在网上的主要活动内容之一。
2006年3月,江苏省教育部门的一项调查显示,大学生中经常上网的人数达80%,而其中只有15%是为了学习,60%是上网聊天,25%则是上网玩游戏。
聊天、交友、网友见面成了一些大学生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有些大学生乐此不疲,甚至深陷其中,论文发表,专利申请,论文辅导老师Q/微信:993383282,不能自拔。
据有关调查资料表明:仅武汉大学生上网率已高达80%,其中仅以网上聊天为重要目的者占84%1.4 网络游戏与游戏机或游戏光盘相比,网络游戏因其具有交互性,更加显得魅力难挡,因此,游戏阿站也是大学生经常光顾的地方。
网络成瘾毕业论文
![网络成瘾毕业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5d9671e34a7302768f99394a.png)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现状分析及其心理治疗与预防策略研究学院名称:教育科学学院专业名称:应用心理学年级班别: 11级应用心理班姓名:王宁宁指导教师:沈光天2014年05月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现状分析及其心理治疗与预防策略研究摘要: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日益强大,人类原有的加工、储存和传递方式随之改变。
同时也给人们的行为和心理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现今,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也日益突出,严重损害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业.因此大学生网络成瘾的问题日益成为教育行业必须关注的问题.本文就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现状分析,提出一些相关的心理疗法以及预防策略,进而引导大学生正确运用网络,使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成瘾;现状分析;心理治疗;预防策略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ternet addiction and psychological therapy and prevention strategy study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Internet growing,processing,storage and transmission of human original way changed。
At the same time also to people's behavior and psychology has brought the profound influence. Nowadays, college students Internet addiction problems also increasingly prominent,serious damage to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their studies. So the problem of college students’ Internet addiction became a must concern education industry. In this paper,the analysis about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ternet addiction, put forward some relevant psychological therapy and prevention strategy, and guide students to correctly use the network,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of college students' development。
大学生网络行为特点调查分析
![大学生网络行为特点调查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0c010ca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8b.png)
大学生网络行为特点调查分析1. 本文概述本文主要研究当代大学生的网络行为特点,并对其进行调查分析。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旨在通过深入了解大学生的网络行为特征,包括网络使用习惯、网络社交方式、网络娱乐偏好等,探讨网络对大学生学习、生活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影响。
同时,本文还将分析大学生在网络环境中可能面临的问题,如网络成瘾、网络安全风险等,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高校、家庭和社会提供有益的参考,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2. 研究对象与方法本研究以我国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主要考虑的是大学生群体在网络使用上的普遍性和代表性。
大学生作为网络使用的主要群体之一,其网络行为特点对于理解当代青年的网络行为模式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为了确保样本的广泛性和代表性,我们采用了随机抽样的方法,涵盖了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如理工类、文科类、艺术类等)的大学,以及不同年级的大学生。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作为主要的数据收集手段。
问卷设计参考了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成熟量表,并结合我国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适当的调整。
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大学生的基本信息(如性别、年龄、年级、专业等)、网络使用习惯(如上网时间、上网地点、主要上网活动等)、网络社交行为(如社交媒体使用频率、网络交友情况等)以及网络消费行为等方面。
为了确保问卷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我们在正式调查前进行了预调查,并根据预调查的结果对问卷进行了修订。
正式调查采用在线问卷的形式进行,通过社交媒体、校园网络平台等渠道发放和回收问卷。
我们还利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以探究大学生网络行为的各种特点及其之间的关系。
本研究主要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来描述大学生网络行为的基本特征,包括频数分析、百分比等。
通过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探讨不同因素(如性别、年级、专业等)对大学生网络行为的影响。
同时,利用因子分析等方法对大学生网络行为进行分类,以揭示其深层次的行为特征。
大学生论文网络生活中道德失范论文:浅论大学生网络生活中道德失范的原因与对策
![大学生论文网络生活中道德失范论文:浅论大学生网络生活中道德失范的原因与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cbf5aaa61a37f111f1855bbc.png)
大学生论文网络生活中道德失范论文:浅论大学生网络生活中道德失范的原因与对策[摘要]目前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现象比较突出,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危害性是十分严重的。
对此,教师、学校、政府和社会等各方面都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必须采取正确的矫正对策,必须改革现行的德育教育内容和方式,必须加强立法和监管,齐抓共管,通力合作,切实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营造一种文明、健康、安全的网络生活环境和氛围。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道德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曾说,科学对于伦理来说属于中立的一种智力工作。
一方面新技术的使用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福利;另一方面也有可能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
同样,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
网络所形成的虚拟化社区呈现着一种“数字化”生存方式,网络社会日益凸现的“黄色风暴”、“网络犯罪”、“人际疏离”、“情感冲突”、“信息霸权”等道德失范问题不容忽视。
目前学界多从网络道德问题的现象描述着眼,从网络技术本身的特点和道德主体的规范及道德教育等方面展开分析,本文以大学生的网络生活为切入点,分析大学生网络生活中道德失范的表现及其形成原因,探寻有效的矫正对策,为实现大学生网络生活道德体系重新建构而创造条件。
一、大学生网络生活中道德失范的表现(一)网上聊天语言失范,网络交友心理失衡,在亦虚亦幻的浪漫中行为失控网络语言有自己独特的“规则”。
除具有形象便捷的特点外,网络语言更多的戏谑与粗俗,逐渐失去原有的语言规范。
大学生上网聊天的目的多数是交友,网络世界的虚拟性决定了交友对象的不可确定性,而大学生他们渴望接触更多的人,体验各种新奇的感觉,在制度化的校园和有规律的家庭生活里很难得到满足。
(二)开放与封闭、虚拟与现实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给大学生带来危害网络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但从其作为虚拟世界的角度看,它又是一个封闭的系统。
网络世界中人与人交往与现实社会相比,具有交往范围更广、关系更加平等等优点,可以使人们更好地相互沟通。
通过网络有机会认识陌生人,与志趣相投的人交流。
社会学论文大学生网络游戏消费现状调查与思考
![社会学论文大学生网络游戏消费现状调查与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633a8f6e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09.png)
社会学论文大学生网络游戏消费现状调查与思考大学生网络游戏消费现状调查与思考引言: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游戏已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网络游戏消费对于大学生来说既是一种娱乐方式,也是一种消费行为。
本文将通过调查研究,探讨大学生网络游戏消费的现状,并从社会学的角度进行思考和分析。
一、网络游戏消费的普及程度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大学生对网络游戏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超过80%的大学生每天都会花费一定的时间在网络游戏上。
这一数字显示了网络游戏消费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普及程度。
二、网络游戏消费的原因1. 娱乐和放松网络游戏作为一种娱乐方式,可以帮助大学生们放松自己,减轻学习和生活压力。
在网络游戏中,他们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体验不同的虚拟世界,获得成功的满足感。
2. 社交和沟通网络游戏提供了一个与其他玩家交流的平台。
大学生们可以通过游戏与其他玩家组队合作,共同完成游戏任务。
这种社交互动不仅帮助他们建立起新的友谊,还提升了他们的沟通和合作能力。
3. 追求成就感网络游戏中常常设有各种成就系统和排行榜,大学生们通过不断努力提升自己的游戏技能,以获得更高的游戏等级和更多的奖励。
这种追求成就感的心理需求也是他们进行网络游戏消费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网络游戏消费的影响1. 经济压力网络游戏消费需要花费一定的金钱,对于大学生来说,这可能会增加他们的经济负担。
如果大学生没有控制好自己的消费行为,可能会导致经济困难,甚至影响到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2. 时间管理困难网络游戏消费容易让大学生陷入时间管理困扰。
他们可能会花费过多的时间在游戏上,忽视了学业和其他重要的事务。
时间管理不当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成绩和未来的发展。
3. 社交隔离虽然网络游戏提供了社交互动的机会,但过度沉迷于游戏可能导致大学生与现实社交的隔离。
他们可能会减少与身边人的交流,甚至对现实世界的问题漠不关心。
四、如何合理进行网络游戏消费1. 设立消费预算大学生在进行网络游戏消费时,应该制定一个合理的消费预算。
网络对大学生的利与弊论文
![网络对大学生的利与弊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aac198e8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d3.png)
网络对大学生的利与弊论文网络对大学生的利与弊现代社会,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网络的快速发展不仅给大学生带来了许多便利,同时也存在着一些潜在的问题和影响。
本文将就网络对大学生的利与弊进行分析。
一、网络的利1. 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网络上有海量的学习资料和教学视频,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获取到各种学习资源,拓宽知识面,提升学习能力。
2. 方便的信息获取:网络的普及使得大学生可以便捷地获取最新的新闻资讯、学术研究成果等信息,帮助他们保持对社会和学术前沿的了解。
3. 拓展交流机会:通过网络,大学生可以与世界各地的人进行交流与互动,结识新朋友,扩大社交圈,促进自身的成长与发展。
4. 提供便捷的学习方式:网络学习平台的出现使得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兴趣进行自主学习,更加灵活地安排学习计划,提高学习效率。
二、网络的弊1. 上瘾问题:网络的内容琳琅满目,使得有些大学生易沉迷其中,长时间沉浸于网络世界,忽视了现实生活和学业,甚至导致学业成绩下降。
2. 隐私泄露风险:在网络上,大学生不可避免地需要填写一些个人信息,如果不注意个人隐私保护,就有可能面临信息被泄露的风险,造成个人安全问题。
3. 不良信息的影响:网络上不乏不良信息和不良影响,例如不健康的音频、视频,以及不良的学习、生活态度等。
如果大学生无法正确辨别和过滤这些信息,就可能受到负面影响。
4. 分散注意力:网络的多样性与碎片化特点,使得大学生难以集中注意力进行深度思考和学习,容易分散精力,影响学业表现。
三、应对策略为了最大化地发挥网络的利益,同时避免其弊端对大学生造成负面影响,以下是一些建议:1. 理性使用网络: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网络价值观,明确网络的正面作用和功能,并且合理安排自己的上网时间,避免沉迷网络。
2. 提高网络素养:提高大学生的网络素养是必要的,他们应该学会识别和过滤不良信息,保护个人隐私,同时能够灵活运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和生活。
当代大学生网络生活方式的现状调查与对策
![当代大学生网络生活方式的现状调查与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d8c35b11ff00bed5b9f31d26.png)
●1网络生活方式及其特点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高校已经成为网络社会发展的前沿,这一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基础的数字化生存方式以其特有的魅力冲击和改变着当代大学生的社会生活,大学生作为接受信息最快的群体,他们的网络生活也就给高校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课题。
据一项统计资料显示,在经常上网的大学生中,除了部分人是看新闻、收发邮件和下载资料外,80%的大学生是聊天、交友和玩网络游戏。
在大学生之中,如果你现在还没有QQ 号,别人会说你落伍,反过来说,网络聊天交友已经成为了网络时代大学生中一种非常流行的交际手段和生活时尚。
与此同时,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却很少注意到这方面的问题,或者注意到了却没有进行认真研究和采取可行性措施,从而使高校学生教育工作跟不上大学生的这种新的生活方式。
2网络生活方式对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影响2.1阻碍大学生个性心理的健康发展大学生正处于个性形成与发展的关键阶段,个性的发展除与生理活动、神经系统活动有关外,往往与外界环境有很大的关系。
许多大学生到网络上时,他们能自由地在网络中遨游,心情愉快,置外界于不顾,但是当他们不能面对电脑时,又会情绪低落,就好像跌入万丈深渊,这种大起大落的情绪表现,本身就会对未来人格的形成带来隐患,形成一种无法忍受挫折、极易受伤的个性特征,而且如果这代大学生都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那么人类将会变得越来越脆弱,个性的独特性将会在这种枯燥、单一的环境模式的刺激下被抹杀,民族文化都将不复存在,与此同时,由于在网上可以模拟未来的现实,将人脑中许多虚幻的东西,诸如愿望、理想等模拟成现实,致使大学生们不愿离开网络,一旦离开就精神恍惚,无法接受现实,如此往往选择逃避现实,笔者所在学校就有学生,由于过度迷恋网上的虚拟世界,最终离校出走。
这些都不利于大学生个性的发展,甚至成为他们前进的阻力。
2.2使大学生更加孤独一些大学生因性格孤僻,不愿意或不善于与他人交往,厌恶社会上那种虚情假意的人情来往,却偏青睐于网上交往这种隐匿性别和身份的交往形式,经常上网向网友发泄自己的不良情绪,讲述自己的心情故事,而使心情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放松,从网友那里得到了一定的心理支持,可下网后他们发现自己依然是四壁空空的孤独,本希望在网络聊天中排解孤独,却不想反而加深了现实中的孤独。
【精品】专业论文文献-大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的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讨论
![【精品】专业论文文献-大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的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讨论](https://img.taocdn.com/s3/m/e51f10c5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fe.png)
大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的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讨论大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的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讨论【摘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甚至有些同学因为沉迷网络游戏最终荒废了自己的学业,这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本文通过对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原因进行分析,旨在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网络游戏原因分析应对策略网络游戏对在校大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使很多同学的身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同学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和道德观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那么,网络游戏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吸引力呢?一、大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的原因分析笔者认为,网络游戏之所以对在校大学生有如此大的影响,可以从网络游戏自身的吸引力,大学生的自控能力,以及社会监管力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网络游戏自身吸引力。
网络游戏是利用高科技手段对游戏的一种展现,比现实中的游戏更加生动、逼真,且有现实中游戏所不能及的优点,比如:不受人数的限制,可以随意更换对手,场景等,让玩家在游戏里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随意设置,网络游戏以越来越逼真、华丽、美好的画面与声乐,曲折动人的情节,个性随意、丰满的角色,给我们呈现出一个完美的虚拟游戏世界,3D及时的应用不仅使得游戏画面精美、逼真,而且可以任意视角的切换;加上色彩亮丽、炫目,人物形象细致准确,打斗场面和魔法效果绚丽,可以实现动态的影像、日夜变换、气候变化等无缝衔接、换场,所以,这个虚拟世界既是出自现实,又高于现实;既给玩家带来如同平常的真实感觉,又带给他们耳目一新的新鲜感,体验到前所未有的玄妙经历。
(二)大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差。
自控能力差是大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的一个重要原因。
所谓自控能力,是指能够理性地调整与控制自我情绪和行为的能力。
具有较好自控能力的大学生能够在学习和生活中正确地约束自己行为与思想,而自控能力较差的学生则表现出意志薄弱、自知偏颇、性格急躁。
自控能力对于每一个人都十分重要,它是做好一件事的必要条件,更是一个人成长成熟的必要条件。
大学生手机成瘾行为的成因及其对策论文(1)
![大学生手机成瘾行为的成因及其对策论文(1)](https://img.taocdn.com/s3/m/951e8e19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25.png)
大学生手机成瘾行为的成因及其对策论文(1)大学生手机成瘾行为的成因及其对策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大学生移动终端的使用量也不断增加,部分大学生出现了手机成瘾现象,它深刻地影响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对外交流。
本文旨在探讨大学生手机成瘾的成因,并提出有效的对策。
一、成因分析1.网络生活的诱惑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各大社交平台和网店的用户体验也不断优化,同时手机互联网的便利性和持续升级,吸引了大批大学生去探索网络世界。
在这个过程中,很多人会因为游戏或者社交应用的刺激而沉迷进去,难以自拔。
2.缺乏社交体验一些大学生因为社交能力不足、学习压力大等原因,选择用手机来逃避压力,从而寻求慰藉。
他们沉迷于网络聊天室,用无限的网络话题来寻找对心灵的宣泄,而真正的身体和肉体活动却被忽略了。
3.学习生活缺乏规律大学生作为成人,对自己的学习、生活和社交应该有自己的规划和目标。
但是由于手机成瘾的影响,学习和生活的规律很难保持。
很容易错过了一些重要的任务点和学习时间,导致学习生活产生断层。
二、对策措施1.培养社交技能大学生应该多参加社团、组织和活动,从中学习到不同的人际交往技巧和对生活的态度。
平时可以在校内相关平台上留言或者发帖,借以更好地与同学互动协作,拓展自己的人际交往圈子。
2.制定生活计划时刻关注课程和学科的规划,从而合理地分配学习和生活的时间。
可以制订自己专属的一些时间表或者场所表,如在自习室或者图书馆专门用于学习的时间段,或者在社交软件里解压的时间段。
3.合理使用网络时长大学生需要将网络的使用量控制在自己所能承受的范围内,并设置相应的提醒和警告。
可以安装各种形式的网站拦截器,控制自己的时间和活动,同时提高自己对网络风险的预判和防范。
4.寻求帮助如果大学生认为自己已经完全看不到自救的希望,需要寻求别人的帮助。
可以想学校心理咨询服务中心,了解相关的专业心理辅导,关于如何处理手机成瘾对自己的影响和对周围人的影响。
总之,针对不同的大学生手机成瘾的原因,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来帮助他们走出成瘾状态,好好地去努力学习、壮大自己和拥抱未来。
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社会实践论文
![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社会实践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c9de15c3ed630b1c58eeb526.png)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社会实践论文社会实践报告报告题目:关于网络对大学生影像的调查班级:给水排水c121学号:127325 姓名:李思127326 刘姣姣123327 卢笑127328 庞昕瑞127329 孙巍河北工业大学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调查报告姓名: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完善,网络时代已经来临。
“网络文化”已经成为大学校园中的一种新的文化现象。
一些专家学者不无夸张地说,“网络文化”是继语言文字的产生和形成,以及活字印刷的发明之后,人类文化发展的第四个里程碑。
网络信息资源的丰富和交流的便捷,深得同学们的关注和喜爱。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网络也成为一些不法分子散布谣言、歪理邪说、乃至传播色情信息的工具。
为了弄清网络对大学生影响的问题的基本情况,我们学习小组对我校全曰制普通本专科在校生9982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抽样调查,研究网络对大学生诸方面的利与弊。
一、调查背景如今是二十一世纪,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网络的时代。
网络已经进入各个领域,无论在经济、政治、日常生活或者军事方面,都占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网络已成为这个世界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现在,网络文化这一新兴文化正在我国迅速普及,由于其无论在内容还是在形式上,都迥异于以往所有的文化,这就必然会对传统文化造成很大的冲击。
现在,网络文化已经为大学校园中的一种新的文化现象,那么,网络文化究竟对大学生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二、调查方法和过程本次调研我们学习小组采用的是随机问卷调查为主,访谈和文献研究为辅的方式.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大学生上网的动机和意向;二网络给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带来哪些冲击和变化;三是大学生对网络的认识和看法。
为了了解这一问题,我们三人组在针对我院的学生进行了一次名为“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的随机问卷调查。
问卷采取不记名的方式进行发放填写,以确保问卷的有效性。
本次调查总体是我校全曰制普通本专科在校生9982名大学生。
分别对大一到大四的学生进行整群随机抽样调查,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各调查25份问卷,其中男的发放52份,女的发放4份。
大学生上网报告范文
![大学生上网报告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bfcad06f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11d5474.png)
大学生上网报告范文引言在互联网的时代,上网已经成为了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一部分。
本报告将就大学生上网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希望能够为大学生合理、有效地利用互联网资源提供一些指导。
上网目的大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包括学习、娱乐和社交等。
通过上网,大学生可以获取到丰富的学习资源,进行网上学习、查阅资料和参与在线课程。
同时,大学生也通过上网享受娱乐活动,如观看电影、听音乐等。
此外,大学生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社交,与朋友分享生活点滴,结识新朋友等。
上网行为学习大学生通过互联网进行学习已经成为一种主流的现象。
他们可以通过浏览学术网站、参与在线学习平台和查阅电子图书来获取知识。
互联网资源的丰富性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可以满足他们的学术需求。
娱乐娱乐是大学生上网的重要需求之一。
大学生可以通过各种网络平台观看最新的电影、电视剧、综艺节目等,随时跟上娱乐圈的热点。
此外,大学生还可以利用网络平台收听音乐、玩游戏等,丰富自己的娱乐生活。
社交互联网的出现为大学生的社交方式带来了巨大的改变。
通过微信、QQ 等即时通讯软件,大学生可以与朋友随时随地交流。
此外,各种社交媒体平台如微博、抖音等也成为大学生秀自我、交流情感的重要渠道。
通过互联网,大学生可以与全国甚至全球的人们进行交流和互动。
上网优势获取知识的便捷性互联网上的海量信息为大学生学习提供了巨大便利。
他们可以通过搜索引擎轻松找到所需的学术论文、电子书籍等,避免了传统图书馆和文献检索的繁琐过程。
此外,在线学习平台也为大学生提供了各种课程,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
娱乐的多样性互联网的多样性为大学生提供了各种娱乐选择。
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观看电影、听音乐、玩游戏等方式消遣时光。
与传统娱乐方式相比,互联网的娱乐方式更加便捷、多样化,可以满足大学生对娱乐的多重需求。
社交的广泛性互联网的出现极大地拓展了大学生的社交圈。
他们可以通过各种社交媒体平台了解到更多人的心声,与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分享经验。
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的调查与分析
![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的调查与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120916e783e0912a2162a16.png)
聊天交友
32人 7
4 .% 27
网络游戏
l9人 6
1. % 94
打发时间
3 2人 0
3 . % 46
发E
~
ma i l
听音 乐与看 电影或 电视剧
5 3人 8
6 . % 69
其他 2 9人 0
2 . 日期 :0 8—1 20 0—1 6
表 1 大学生上网时间场所及 费用 支出情 况
问题 1 您 一 般 多 长 间 上 一 次 网 半周一次 一周一次 14人 7 2 5人 3 2 .% 0O 2 . % 69 1~ 3小 时 3 .% 77 上 网场 所 宿 舍 人 数 百 分 比 17人 8 2 . % 15 3 O元 以下 家里 l8 8 2 .% 16 3 5 0~ 0元 网 吧 2 4人 8 3 . % 26 , 学 校 机 房 57人 5 6 . % 40 更 多
郑培 钢 , 晓 丹 李
( 江苏大学 人文社会科 学学 院, 江苏 镇 江 2 2 1 ) 10 3 摘要 : 大学生是 网络使 用和发展 的主体人群 , 网络 生活 已经成 为大 学生学 习生活不 可缺 少的一部分 。调 查表 明。 网络 正 在对 大学生的行为模式、 价值取 向、 治态度、 政 道德观念等方 面产生越 来越 大的影响 , 大学生 网络 失范行为也 已经成为一种较 为普遍的现 象。因此 , 探讨 大学生网络 失范行 为的成 因及对 策, 防范学生网络失 范行为的发生和蔓延 , 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
62 . %
问胚 4
每月上 网费开支 5 0~10元 0
人数 百分 比
52 8 人 6 . % 68
28 0 人 2 .% 39
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及其主要表现形式
![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及其主要表现形式](https://img.taocdn.com/s3/m/547b4e1b0b4e767f5acfce41.png)
上生动 的故事情节 , 让人在玩游戏 的过程 中 , 体验从其他形式 的游 戏无法感 到兴奋 的经验 , 紧张 和兴奋 。网络游戏更 大 的魅力 在于 它 的互动 , 玩游戏可 以操 作 , 干预和 改变游戏 的过 程或结果 , 体验 在现实社会 中 , 感受不到 自己的力量和智慧 , 让在现实社会没 有 自 尊和得不 到肯定 的人 , 获得 巨大 的心理满足感 。网络 游戏互动 、 模 拟和体育 , 玩游戏 的人可 以发挥在 网络 的虚拟世界 , 与不 同的人在 同一时间上 网玩相 同的游 戏 , 栩栩如生 的获得身 临其境 的娱乐体
高中、 大学学生 中因为沉迷于 网络 , 网络失范行为越来越多 , 由此产
生的辍学越来越多, 反过来 , 厌学的现象也屡 见不鲜 , 这 已经成 为思 想政治教育的大学生是一个困难和紧迫 的问题 。因此 , 网络控制 系 统的失范是进一步改善和提高大学生 的思想政治教育 的重要 内容 , 也是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一项紧迫而重要 的任务。
2 、 破 坏 性
沉迷 网络游戏 的主要原 因是 大多数 的在线 游戏是 由于建立 经
验值增长 和虚拟物 品奖励 功能 , 需要得到奖励 , 主要 由在线长 期积
累, 导致一些学生沉迷 网络游 戏 , 有吸 引力 的图形和声 音效 果 , 加
电脑 中毒 了, 可会导致程序正常不能运行 , 导 致文件在计算 机 造成不 同程度 的损坏 。通常是 : 添加 , 删除, 修改 , 移 动 。导致 电脑 蓝屏 , 死机 , 无法正常工作 。
所以研究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及网络行为失范不仅能为网络管理部门和教育工作者对大学生网络行为的社会控制提供政策依据和政策建议从而制定有效切实可行的社会政策与行为规范预防大学生网络沉溺网络犯罪网络色情网络语言暴力等网络失范行为失范问题的滋生而且对于促进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的发展从而提升大学生的网络素养推动我国的信息化水平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网络对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影响
![网络对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0a3c12d484254b35eefd3432.png)
网络对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影响摘要: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对大学生有着极大的影响,尤其在土木建筑学院,很多男生都沉溺在虚拟世界当中。
关键词:网络、大学生、影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计算机和网络正在深刻地改变着当代大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习惯。
越来越多的电脑出现在大学生的手中,土木建筑学院的同学也不例外,大概有70%-85%的同学都有自己的电脑,而且这个比例还在逐年提高,电脑的配置也越来越高。
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我们的健康成长,良性发展,关系着国计民生。
本人作为土木建筑学院的一名学生干部,已洞悉他们的个人发展倾向。
因此,积极探讨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在此我就网络对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影响进行了进一步的调查和讨论,结果如下:一、网络文化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网络文化是一把双刃剑,它在影响人类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价值选择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对青年大学生心理健康带来巨大的影响。
这种影响有积极的一方面,主要表现在:第一,网络文化的交互机制增强了大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大学生产生了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望,从而激发大学生的潜能,更充分地发挥自己的能动性。
爱默生曾说,每个人本来都是一个潜在的巨人,但常常表现为一个侏儒。
而网络却能把现实中的侏儒变成了网络中的巨人。
网络天地是一个创造力、想象力爆炸膨胀的天地,每天都有大量的新词汇、新概念、新技术、新方法诞生,人们可以利用这些新事物,来激发自己创新的灵感,积累创新的素材。
网络面前人人平等,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网络文化已经成为人类创造力最大限度膨胀与滋生的沃土,已经成为大学生好奇和创新的心理向社会实践转化的中转站。
面对互联网所提供的海量信息,学生只有运用自己的分析辨别力,才能使信息为我所用,充分发挥网络的巨大功效。
因此,网络文化能客观地促成学生批判意识与创新能力的提高。
第二,网络文化充实了大学生的心理空间。
网络不仅仅把机器与机器连在一起,也不仅仅把人与机器连在一起,而且更重要的是它把人与人、人与社会联结在一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网络生活行为方式调查研究
姓名:刘海红学号:400020A 班级:人力资源管理A班
E-mail
一、抽样方法:本次调查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采用整体抽样的方法选取调查对象。
二、研究对象:选择本校不同年级的学生
三、研究目的及分析:随着互联网在高等学校的普及, 尤其是它对大学生正反两方面影响的日益显现, 大学生的网络行为成为了教育工作者探讨的课题。
网络行为作为大学生与网络虚拟环境交互作用的产物, 由于环境的不同而具有显著的差异。
准确、全面地把握大学生的网络行为, 对大学生网络行为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 学术研究从网络行为的负面探讨而转人对网络行为的深人分析, 这次转变要比以往任何一次转变都快得多。
人类社会正由此迈人一个加速变革的时代, 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改变着人类的社会组织、社会结构和人类的生存环境, 并正在全球范围内促成着一个高关联性、高风险性、高不确定性的全球社会系统。
研究者将网络空间中的社会共同体定义为“网络社区”, 并认为此种不同于传统地域社区的新质社区具有五个基本特点其一, 它是一种社会互动共同体即网民借网络进行心理交感和行为往的社会单位其二, 它是以网络空间为活动区域的社会群落其三, 它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共同体其四, 它
是一个有限的、可界域的具体社会群落其五, 它主要是一个精神社区, 而不是一个完备的社会单位。
网络真正的价值越来越和信息无关, 而和社区有关。
它主要体现在约束力减弱, 自由度增强道德责任减弱, 游戏心态增强目的性减弱, 盲目性增强群体性减弱, 个性化增强依赖性减弱, 独立性增强保守性减弱, 创新性增强。
学生的网络行为目的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类第一, 人际交往。
包括向家人、老师、同学、朋友、熟人等收发邮件, 与网友聊天等。
电子信箱以它方便、快捷、省钱等优点为大学生广泛接受, 逐渐取代传统的书信而成为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
躲在聊天室侃大山则是大学生们更隐蔽、也是更直接的交流方式, 最受欢迎, 因此这一类行为是大学生网上行为的最主要内容之一。
第二, 娱乐消遗。
包括玩游戏、打牌、下棋、听音乐、看录像等。
网络为人们提供了崭新的娱乐工具, 上网也就成了学生们课余时间最好的消遣方式, 它的吸引力自然要比舞厅和电影院大得多。
把上网当作学习之余的调节、放松活动已成为大学生的一种时尚, 但不少同学沉溺其中, 不能自拔, 占用了大量的学习和休息时间, 少数学生甚至通宵上网, 严重影响了学习和身心健康。
第三, 追求刺激。
包括浏览色情网站, 玩暴力游戏等。
在众多的大学生网民中, 曾光顾色情网站的大有人在, 加上玩暴力游戏, 这一类行为的比例不可小视。
有的学生上网就是为了追求刺激, 为了看到更刺激的页面, 甚至不惜花高价上收费网站。
第四, 学习。
包括浏览新闻, 下载软件, 检索资料等。
大学生在网上可以查找资料、收集信息, 除此之外, 有些学生还参与网上购物, 进行商务往来等。
四、结论
通过此次调查可见,网络已成为当代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提供了不同于传统的交流方式,同时也提供了不同传统的娱乐方式。
绝大部分同学很好的利用了网络提供的丰富的资源,极大地促进了学习、生活。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确实有不小的一部分大学生沉溺于网络,网络游戏、不健康的信息等已经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习、生活。
加强对大学生健康、文明网络行为的引导,已经非常有必要。
1、当前大学生上网率和上网频率出现“双高”现象。
飞速发展的网络时代给当代大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交流平台。
在这个虚拟的世界里,他们既可以敞开心扉说出心里话,又可以毫无遮拦地阅读他人的心路;既可以平等地参与某一问题的讨论,阐明自己的观点,又可以畅快地、不受时间、不受空间限制的与他人交流。
这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宣泄情感、释放压力,缓解心理上的压力,也有利于促进学生们个性的发展。
因此,网络这种交流平台上特有的优点,无疑成为大学生上网率和上网频率出现“双高”现象的主要因素。
2、大学生“上网成瘾”和“网络游戏成瘾”对学生的危害不容忽视。
大学生网络游戏成隐、网上聊天与交际成隐等使大学生的性格变得更为孤僻,对社会形成隔离感、悲观、沮丧等心理障碍。
对正常的学习和娱乐活动无兴趣,消极地逃避现实,造成角色错位,把对现实的感觉和喜怒哀乐寄托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
网络成瘾导致的一个最直接的后果是成绩下降,学业荒废。
据统计,多数留级和退学的大
学生,几乎都存在一个共同的原因,即上网耗费时间太多,至使多科考试成绩不及格,无法完成学业。
美国的心理学家研究发现,青少年是网络成瘾的多发群体,其发生率可达14%。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上网人数的增多,网络在现代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的突出,我国大学生网络成瘾而难以自拨的人数也将会逐年增多。
因此,如何预防和戒除网瘾,化解网络带来的负面效应已成为新世纪全国广大教育工作者、政府、社会所必须面对的一个新的课题。
3、大学生对“不良网络行为”在认识与价值判断上,还有较大的偏差。
目前,大学生上网虽然目的比较明确,网络心态也比较端正,网络意识比较健全,对网络信息也具备一定的“是非”鉴别能力,并有一定的网络自控能力。
但是,对“不良网络行为”在认识与价值判断上,还有较大的偏差。
在网络中,所有的人都是自己的领导和管理者,没有他律,没有权威,平等、自由的交往给大学生网民一个自我自由选择的机会去感知社会、了解社会、认识社会。
网络为大学生的个性化自由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使自由、民主意识得到了全方位的锻炼和提升。
但是,由于网络交往者道德关系隐蔽性的特点,往往会诱发一部分大学生道德标准的混乱,认为在网上放纵自己的言行或进行不道德的行为是正当的、无所谓的,从而忘记了社会责任、法律责任和社会伦理道德规范,造成道德标准把握上的困难和道德认识的混乱。
五、建议及意见
首先,课堂主阵地的教育和引导。
“网络德育”在目前网络大发展的社会环境下,进入高校“两课”课堂已经迫在眉睫,而成为大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大学生德育课中加开网络德育课,对大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网络教育和引导,构建起大学生网络不良行为的防范和教育机制。
只有这样,高校才能有一个固定的主流平台以开展对大学生网络道德规范、网络法律意识、网络认知等方面的教育,养成大学生积极、健康、规范、良好的网络行为,达到教育预期的有效性。
其次,加强学生宿舍上网的管理力度。
学生宿舍个人电脑上网的比例远远超过公共场所,由于宿舍上网的具有一定程度的隐蔽性,很难有效的监管,因此很有必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宿舍上网管理办法,对个人电脑进入宿舍和接通网络进行资格审核和备案,从源头上控制个人电脑的滥用对学业的冲击。
另外也要对学生在宿舍上网的时间、访问网站内容要进行必要的约束,并加强学生自我监管的力度,同时鼓励同学举报网络不文明行为。
对于沉迷网络或自控能力较差的学生应强行终止其在宿舍上网的资格。
再次,加强对大学生网络行为的教育和引导。
必须花大力气在建设以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和服务性于一体,真正吸引大学生的“眼球”的“红色网站”上下功夫。
学校必须舍得从人、财、物上进行有效投入和建设,真正发挥“红色网站”的作用,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实现“课上、课下、网上、网下”全方位的教育和引导。
参考文献:陶然,李邦合.网络成瘾治疗单元的概述.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