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生更应该从心理上脱贫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贫困生更应该从心理上脱贫
摘要:贫困大学生已经成为高校中不容忽视的特殊群体,除了帮助他们克服经济上的困难,更应该从心理上帮助他们脱贫。

通过相关案例,并结合自身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经验分析了应该如何帮助贫困生从心理上脱贫:一是加强对贫困生的心理疏导;二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贫困观;三是加强自立自强和就业教育;四是持久地关注、及时地鼓励和帮助;五是学习上的帮助提高;六是实现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化。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心理脱贫;心理健康
一、贫困生心理上脱贫的重要性
大学校园里普遍存在一些来自贫困地区、贫困家庭的学生,这部分学生经济压力较大,生活贫困,有的甚至学业难以维系。

贫困大学生已经成为高校中不容忽视的特殊群体。

当然,贫困生问题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并制定了助学贷款、助学金等一系列的政策措施,确保贫困生安心就学。

各高校也实行奖学金、勤工俭学等多项措施,帮助贫困大学生克服经济上的困难,顺利完成学业。

国家和学校在关注贫困大学生经济贫困并努力为他们解困的同时,却忽视了另一种贫困──心理贫困。

这种贫困是隐性的,如果不能帮助他们解除,陷入心理贫困的大学生,同样也是难以成才或者难以在他们本应达到的高度上成才的。

高校中的贫困生大多数由于大学相对宽松的环境和更加多元的评价方式而不善于人际交往,更多的会因家庭经济困难产生自卑心理,导
致认知上出现偏差,认为高昂的学费、渺茫的工作机会、微薄的工资以及很多家乡的亲戚朋友不上学仍能赚钱的现实刺激都直接影响着这部分学生,感到无所适从。

以下是一个学生案例。

张某,2010年入校。

老家在陕西临潼区农村,家里兄弟姐妹较多,均未成年,家庭经济收入主要来自于务农。

该生平时性格内向、生活简朴、为人诚实,但很少参加班级活动,不爱与他人交谈,独来独往,偶尔思想有些偏激,对未来也比较迷茫。

学习动力不足,成绩不是很理想。

多次和该生谈心后,该生认为上大学加重了家里的负担,自己现在很茫然,经济压力很大,看到其他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同学会感到自卑,因此学习也无法专心投入,并且认为就算全身心投入到了学习中,毕业后也不一定能找到好工作,现在大学毕业就意味着失业。

该生感觉现在迷失了自己,找不到方向,并萌发了退学的念头。

从同宿舍舍友了解到该生性格内向,生活节俭,不爱与班上同学交流,学习比较认真刻苦,但是成绩总上不去,最近情绪比较低落,有逃课现象。

在这个案例中,该生心理问题持续时间没有超过两个月,社会功能轻度受损,无泛化,可排除严重心理问题;该生心理冲突属于常形,病程较短,只有50天,从精神痛苦的程度来说,该生可以借助别人的帮助或处境的改变摆脱,其社会功能受到轻度损害,因此排除神经症;该生主观认识和客观现实一致,知情意统一,无逻辑思维混乱,无感觉异常,无幻想等精神病症状,可排除精神病。

因此,该生的问题属一般心理问题。

一般来说,高校中贫困生的心理问题都属于一般心理问题,如果加以引导和启发,大部分贫困生都能改善不良情绪状态,
缓解焦虑情绪,减轻压力,改变自我错误的认知方式,并能够进行有效自我调节,在老师、同学和家长的帮助下以务实的态度制定在学业、职业方面的行动计划,能够理性的分析上大学的必要性,所以这也凸显了对贫困生心理上脱贫的重要性。

导致该生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是贫困。

作为家中长子,生活的动力就是父母的期望。

但进入大学后,现实的重担超越了该生的心理承受能力,看不到生活的希望压垮了他的心理底线。

在职业选择和人生规划时他不但要考虑自己的发展,而且还要想到家庭的经济问题,这给他带来了现实的压力。

贫困生因家庭贫困而自卑、孤僻;因生长环境闭塞而抑郁、容易焦虑;但作为一个自我意识已经成熟的个体,他们又有强烈的自尊要求,因此,对涉及自己的事情非常敏感,容易形成情绪和情感上的强烈波动。

他们大多数不愿意和别人交流,不敢讲自己的心里话,也无法融入到班集体,甚至完全把自己封闭起来,实际上就是怕别人瞧不起自己,是一种病态的自尊心作祟。

封闭自己是很痛苦的,无形之中就会增加心理负担。

通过这个案例,可以看出贫困大学生由于长期受到经济方面的压力,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容易产生情绪不稳定,这种状态的长期维持不仅会影响贫困生正常学习和生活,而且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

究其原因,这与贫困生所处的学习生活条件,当前大学生群体中出现的校园文化气氛以及他们所接触到的人对贫困的态度有关。

因此,在帮助贫困大学生经济上脱贫,使之能顺利完成学业的同时,也应当重视帮助他们从心理上脱贫。

使贫困大学生成为专业技术人才
的同时,成为人格健全、敢于创新的人才。

要做到这一点,要靠贫困大学生自己、学校以及社会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二、帮助贫困生从心理上脱贫的对策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帮助贫困生解决经济上的困难的同时,更应该从心理上帮助他们脱贫,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加强对贫困生的心理疏导
对心理存在问题的贫困生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引导他们正确的认识贫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鼓励其重拾自信。

在帮助他们解决物质困难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解决他们心理上的问题,帮助他们从心理上脱贫,走出自卑的阴影,树立起信心。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贫困观
贫困不是与生俱来,是通过自身努力可以改变的一个状态。

贫困生应该坦然地面对这个现实,接受这个现实,在艰难困苦中磨炼自己的品格,激励自己的斗志,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所面临的贫困是暂时的,贫困也并不代表低人一等,因而不要因贫困而自卑。

贫穷虽然给自己造成了生活上的暂时困难,但绝对不能认为自己是家庭的负担,是社会的负担。

所以贫困生最重要的就是正确地看待经济上的贫困问题,不要让贫困的压力压垮自己,扭曲自己。

辅导员要以朋友的身份经常与贫困生谈心,鼓励他们勇敢乐观的面对生活。

告诉他们生活上的窘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上的贫瘠,只要自己肯付出相应的努力,乐观的直面生活,未来对于他来说是很美好的。

现在需要做到的就是克服生活困难,努力学习文化知识,为美好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3.加强自立自强和就业教育
改变社会带给学生的一些不良观念。

对学生的就业观念以及期望进行积极引导,鼓励他们树立自信心。

在国家助学金评定过程中,根据贫困生的实际情况,将助学金发给真正需要资助的学生。

并且要鼓励贫困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类型的活动,增强贫困生融入群体的能力。

并且随时关注勤工俭学信息,帮助贫困生获得更多的勤工俭学途径,不仅可以解决一些实际经济问题,而且可以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使学生的生活信心更加积极向上。

4.持久地关注、及时地鼓励和帮助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高校的弱势群体之一,对于该群体应该给予加倍的关注,同时还要积极关注贫困生的思想变化,经常通过当面聊天、打电话以及发信息的方式,随时了解其思想动态,心理状况。

关心他们的生活学习中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及时帮助他们解决。

来自辅导员的鼓励会给学生动力,并坚定他们的信念,辅导员的帮助和关怀会使学生感受到师长的关爱。

对于贫困生的帮扶,不是暂时性的,是要长期坚持下去并且一直陪伴他们走完大学的四年时光。

5.学习上的帮助提高
一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由于客观条件的影响,把大部分的时间花在了外出打工、兼职上,希望借此途径能帮助家庭减轻经济负担,而忽视了学习,这样往往会导致成绩差强人意。

而贫困生若要真正改变现状,为未来人生打好基石,就必须提高学习成绩。

因此在帮扶贫困生的过程中要培养他们刻苦努力、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使其养成良好
的学习习惯,这样才能拥有改变自己命运的能力,在未来的职业征途上有所建树,在社会上立足,为社会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所以说对于贫困生的扶住不但要从思想上,经济上,还要从学习上去帮助。

6.走进学生心理,努力实现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化
作为高校辅导员,要积极主动参加心理健康教育的各类专业培训,有针对性、系统地学习心理学相关知识和心理咨询所需要的各种操作技能,通过应用专业的心理咨询的技术与方法,提高对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和调适能力。

三、结语
大学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

大学阶段是人生中全面发展的关键阶段,也就意味着高等教育担负着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责任和使命,新时代的人才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条件就是健康,同时健康不仅仅是指生理上的健康,也包括心理上的健康。

因此,大学生尤其是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无论对社会、对自身的终身发展都存在着不可忽视的价值。

特别是当今历史条件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就更显示出维护和增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这当中,帮助贫困生从心理上脱贫成为学校和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大学校园要对其进行积极的引导和帮助,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重视。

我们应该结合各方面的优势力量,努力开展贫困生心理脱贫工作,帮助贫困生树立起积极乐观坚定的人生信念,帮助贫困生正确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心,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不被外在压力所左右,能够确立自我衡量的坐标,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
真正和贫困彻底脱离。

参考文献:
[1]郭锋.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三级)》[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2]王淑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程[M].西安:世界图书出版西安公司,2008.
[3]葛恒阳.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成因分析及其矫正措施[J].科技传播,2010,(Z1).
[4]王双.大学教育管理如何对贫困学生进行更好地教育与引导[J].改革与开放,2010,(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