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民服务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人民服务》导学设计
韩明珍
教材内容取舍:
《为人民服务》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组的一篇精读课文,是1944年9月8日毛泽东主席在中央警备团举行的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讲演。张思德同志1933年参加红军,经历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后来担任中央警备团的战士。1944年9月5日,在陕北安塞县山中烧炭时,因炭窑崩塌而牺牲。9月8 日,中央警备团为他举行了追悼会。毛主席同志在会上作了著名的演讲,这就是《为人民服务》。本课是六年级下册的课文,六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认知能力,收集资料的能力。本课在资料收集方面,学生完全有能力完成。鉴于本课是一篇议论文,对于议论文的学习,六年级还处于初级阶段,所以要让学生通过对本文的学习,初步掌握写论文的基本方法,懂得找出中心论点,并初步能了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论述的。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层次,初步了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论述的。
2.理解课文内容,结合具体事例,理解重点句的意思,并指导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3.通过层层朗读,学习毛主席论述方法,体会感受毛主席语言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严密。
教学重点:
理清文章的思路,了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论述的。
教学难点:
学习毛主席论述方法,体会感受毛主席语言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严密。教具使用:
交互式电子白板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的1、2自然段,会写本课的“鸿、鼎”等4个生字。
2、理解文中含义深的语句,如:①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②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3、了解课文中论述的各个层次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论点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揭示课题
1、简介张思德。
(可让学生结合课前预习先说一说对张思德的了解,教师适当作一下补充。)
怀念张思德
巴山蜀水多英雄,思德本是苦寒衣。
革命事业无贵贱,伐薪烧炭一心红。
虽言安邦赖股肱,平凡岗位亦建功。
石峡峪里埋忠骨,领袖名篇传域中。
2、1944年9月8日,毛泽东主席参加了一名普通战士的追悼会,他不仅亲笔写了挽词,而且发表了著名的演说《为人民服务》。这位被领袖追悼的普通战士,就是张思德。几十年间,“为人民服务”这一光辉的口号同张思德的名字一起响彻了中华大地。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课文,思考:本文以什么命题?(中心)全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
2、检查初读情况。
(可指名让学生试着说一说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3、探究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
(1)从这段话中找出与中心联系最密切的一句话。
(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2)勾画句中的重点词语,体会句子表达的意思。
(学生大都会勾画出‘完全”和“彻底”两个词语。“完全”就是百分之百,除了为人民服务之外,再没有任何别的目的。“彻底”就是做到底的意思,不达到目的决不休止。只有做到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才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革命者,一个人活着才有意义。)
(3)教师小结:这段话点明了我们党及其领导的军队的根本宗旨。
(4)齐读。
过渡:默读课文第2自然段,看看主席到底用了哪些方法证明自己的观点?
三、锁定目标设计提示
默读课文2自然段,完成表格。
四、交流评点
探讨第二部分(第二自然段)
1、读课文,汇报这段的中心句。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
2、教师引导:作者围绕这个中心句是怎样进行论述的?
A.引用
噢!引经据典,引用名人名言,怎么引用?
真奇怪,主席不是伟人吗,为什么还要引用司马迁的话呢?知道司马迁吗?什么年代的人?干吗要引用这么古老、这么久远的话?
从古至今,人们就有这样的想法、这样的认识。你看,经典就是古老的智慧、永恒的真理。经历了时间的考验,已经被人们认可、被人们传诵,所以主席引用司马迁的名言,令人信服啊!那谁能把这句话读一读?(课件出示: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所以,主席用的第一招就是引经据典。
过渡:接下来,主席又用了什么办法证明观点呢?
B.对比
(课件出示语句)“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这句话什么意思?(抽一生汇报)
语言有温度,字字总关情啊!同样一个字,用在不同的地方,就会产生不同的温度,不同的感情。把这种感情用你的朗读表现出来,你们自己试试看该怎么读。这句话不好读,别看每个字你都懂,但要读好却不容易。
(生自由练读此句)
(抽生读句子)你看,这句话中第二个“死”前用的是“去”,“去死”怎么读?
这句话中第一个“死”前面用的是——(生发现“而”)“而死”,请你把你的理解融入朗读之中,读出对前者的敬仰,对后者的鄙夷。
同学们,在主席的演讲中,在你们有感情的朗读中,我们感受到这对比呀,比出了——情感,比出了——轻重,比出了——是非,让我们记住这个说
明的好办法——对比。
C.举例子
张思德是谁?主席为什么给张思德这么高的评价,他到底是什么样的战士?课件出示《为人民服务》背后的真实故事。
小结:同学们,事实胜于雄辩,事实就是最好的证据。所以平时我们要说明难懂的道理,可以用——(生接答:举例);要说明抽象的事物,可以用——(生接答:举例);要打动人心,还是可以用——(生接答:举例)。是啊,用上了举例,让人恍然大悟、豁然开朗啊。所以,举例是证明观点的绝招、秘招、高招哦!
小结:先引用司马迁的话作论据,然后具体讲了什么样的人死得毫无意义,什么样的人死得有价值;最后,肯定了张思德的死比泰山还重。
3、谈一谈生活当中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例子。
(可让学生先组内交流一下,然后选几个有代表性的事例在班内交流。如董存瑞、雷锋、孔繁森、赖宁……)
五、巩固提升
1、这段话主要讲了人死的两种不同意义及革命者对生死的看法,揭示了革命的生死观。
2.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3---5”自然段,理解复杂句子之间的关系。
2、明确课文中心思想,能理解这个中心思想作者分几层来说的。
教学流程:
一、复习引入
1、指名读1、2自然段。
2、说说这两部分内容各讲了什么意思。
二、锁定目标设计提示
学习提示:
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思考:这部分是围绕哪几句话来论述的?作者是怎样分层论述的?
三、交流评点
1、学习第三部分(第3自然段)。
(1)生读课文汇报本段的中心句